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痛风科普

痛风科普

痛风科普

痛风科普:当心人年轻也会罹患痛风病!

新华网东京6月19日电(记者蓝建中)痛风是一种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体内一种与尿酸排出有关的基因发生变异,不到29岁的年轻人患上痛风的风险也会大幅升高。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实现通过基因检查有效预防痛风发作。

日本防卫医科大学、东京大学和东京药科大学等机构的联合研究小组以705名男性痛风患者和1887名健康男性为调查对象,对他们体内一种名为ABCG2的基因变异程度与痛风发病率的关联进行研究。

这种被称作ABCG2的基因能促进尿酸从肠内排出。研究小组发现,与该基因没有发生变异的人相比,该基因出现多个变异、基因功能大幅降低的人在29岁以前发作痛风的风险是前者的22倍。

研究小组还发现,在痛风患者中,ABCG2基因功能大幅下降的人痛风发作平均年龄约38岁,与基因未变异者相比提前6.5岁。

防卫医科大学讲师松尾洋孝指出,痛风虽被称为“富贵病”,但这项研究表明基因对其影响也非常大。如果通过基因检查发现高风险基因变异,将有助于预防痛风。据悉,目前日本一些医疗机构已能对ABCG2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筛查。

这一研究成果的论文18日刊登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

【上海中潭痛风医院整理收录】

痛风的选药及用药原则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病变常侵犯关节、肾脏等组织,急性发作时多关节如刀割一样的剧痛,数小时内症状迅速发展,甚至不能承受棉被覆盖之重,严重时可导致残疾、肾脏病变、肾功能衰竭、痛风石等并发症。令无数医生望而却步,这种顽固的疾病甚至与癌症的发病率相当,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顽固难治,摧残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使无数患者陷入了生不如死的绝望境地。 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促进尿酸合成的酶,主要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转移酶。 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 本病为外周关节的复发性急性或慢性关节炎,是因过饱和高尿酸血症体液中的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肌腱内及其周围沉积所致。 一是抗痛风发作药。这类药有吲哚美辛(消炎痛)和秋水仙碱片。 吲哚美辛具有轻度的排尿酸作用,能消除痛风发作时引起的疼痛。常用于痛风发作所引起的骨关节症。患者在服用本品时要整片吞服,伴有胃溃疡、癫痫、精神病的患者禁止服用此药,此类药品不宜长期服用。 二是尿酸排泄剂。丙磺舒就属于这类药,它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养活关节的操作,亦可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本品无抗炎镇痛作用,一般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或痛风恢复。 三是尿酸合成阻断剂。别嘌醇属于这类药,它主要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体内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可用于原发性、继发性和慢性痛风病的治疗,本品不能控制痛风发作时的急性炎症,且必须在痛风的急性期消失后两周左右方可使用。店员朋友在荐药时一定要告诫顾客,急性期痛风不宜使用别嘌醇。 中医药针对急性期的发热、必烦、关节剧烈疼痛,或呈游走性,局部红肿发热,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数者,诊为湿热邪毒,阻痹关节治用白虎通痹汤;药用: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知母15克,石膏50克,黄芩12克,防风15克秦艽15克,桑枝30克,细辛10

痛风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

痛风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 大家好!今天的课件名称是痛风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我来自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病种叫做代谢综合症概念比较新,但是它包括下面的指标,第一是高体重和肥胖当我们体重指数 BMI 大于25,第二个指标是高血糖包括我们空腹血糖大于6.1个毫摩尔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7.8个毫摩尔,或者已明确诊断为二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症的第三个指标是高血压,也就是收缩和舒张压大于140/90毫米汞柱,或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第四个指标是高脂血也就是我们空腹血三酰甘油大于1.7个毫摩尔或者高密度脂蛋白小于0.9个毫摩尔,或者女性空腹高密度脂蛋白小于1.0个毫摩尔,或者血液黏度高于正常的患者,最后一个指标呢就是高尿素,当男性高于0.48毫摩尔,女性高于0.32毫摩尔或者诊断为痛风的患者,所以代谢综合症刚才谈到是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五高症也就是高体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 痛风我们又称为帝王病或者酒肉病为什么呢?因为它和酒肉的关系非常密切,痛风的原因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持续的血尿酸水平升高,第二是过多的尿酸钠结晶在关节、滑膜、肌腱、肾和结缔组织沉积形成痛风结石,第三是出现发作性的单关节和多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的急性关节炎、肾绞痛、

血尿和肾功能损伤等,所以痛风的主要表现是三个方面。 痛风在欧美和日本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据统计痛风者中50岁以上的比例为63%,在老年痛风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60岁前的发病率仅为7%,但是60岁以后升高到60%。 痛风近年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也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80年的发病率1.4%到1998年的10%到最近的13%,所以大家看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原因呢就是由于我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尿酸从何处而来?大家知道尿酸是由人体中嘌呤合成的,体内的嘌呤来源途径有三个,第一个是合成途径,自然界以嘌呤碱的形式存在,它含于 DNA 和 RNA 中,他们所含的嘌呤碱主要是腺嘌呤和鸟嘌呤,他们氧化以后形成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再经过酶的氧化进一步合成尿酸。 第二个途径是回收途径,也就是腺苷酸所分解的嘌呤可以经过肾脏重新被人体回收和利用,第三个就是我们人所共知的饮食途径,我们人类所含的摄食中食入含有高嘌的食物比如说动物的内脏、海鲜、鱼卵、啤酒、白酒所以人类的嘌呤来源有三个途径。 这张图是尿酸的合成途径也是刚才复习刚才我们的鸟嘌呤、腺嘌呤经过酶合成黄嘌呤、次黄嘌呤再进一步酶的氧化形成尿酸。 第二个呢我们谈一下有关尿酸的性质,大家知道尿酸在

怎样合理用药可以治好痛风患者

怎样合理用药可以治好痛风患者 痛风是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因体内嘌呤代谢异常,血中的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含量增高所致,往往因过多进食水产品等含嘌呤高的食物而诱发。痛风与糖尿病一样是“终生疾病”。很多痛风患者不知道如何用药,出现用药误区,不仅没有缓解痛风,反而病情会因此加重。在痛风患病率越来越高的今天,掌握好抗痛风药的用法越显必要。 1、常用于治疗痛风的西药有哪些? 常用于治疗痛风的西药有:(1)别嘌呤醇。它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而有抗痛风作用;可防止肾中形成尿酸结石。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2)丙磺舒。它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促进其排泄。用法为每次0.25克,每日2次,1周后增为每次0.5克,每日2次。此药不良反应较少,但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治疗初期可使症状加重。(3)苯溴马隆(痛风利仙)。此药能抑制肾近曲管重吸收尿酸,服药后24小时血中尿酸浓度下降 35%左右,不良反应较少,个别见粒细胞下降。用法为每次40毫克,1日1次,渐增到每次80毫克,连用3~6个月。注意,此药不宜与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同服,以免减低本药疗效。 2、怎样使用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而有抗痛风作用,并可防止肾中形成尿酸结石。此药常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用法为每次 0.1克,每日1~3次(逐渐加量),一般口服24~48小时后血尿酸开始降低,2~4周下降最明显。肾功能不全者要减量,通常为每天0.1克。该药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如皮疹、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服药期间要多饮水,并碱化尿液,如口服小苏打片(碳酸氢钠片)。用药初期可诱发痛风症状,可结合秋水仙碱以预防。一般来讲,这些不良反应较少见。 3、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秋水仙碱? 通常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或者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使用秋水仙碱。一般0.5~1毫克,每1~2小时1次,6~12小时大多症状减轻,每天一般用3~5毫克,总量不超过6毫克。症状减轻后改为1~1.5毫克/天,用5~7天。如果口服出现较剧烈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明显,可以改用静脉注射,即用生理盐水20毫升+秋水仙碱1毫克,缓慢静脉推注,注意药物不要外漏。由于其还有骨髓抑制、肝细胞坏死及神经系统毒性、精子减少、脱发及伸舌样白痴等不良反应,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的用量应因人而异,老年

痛风用药的总结大全教学文案

痛风用药的总结 痛风的用药急性关节炎期的治疗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持续至关节疼痛缓解后72h左右方可逐渐活动。应尽早应用下列药物控制关节炎,缓解症状。如下所述:(1)秋水仙碱:对控制痛风性关节炎具显着性疗效,当为首选。一般于服药后6~12h症状减轻,24~48h约90%以上的患者可得到缓解。常规剂量为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给1mg口服,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或虽用至最大剂量6mg而病情尚无改善时,则应停用。静脉注射秋水仙碱能迅速奏效,胃肠道副作用少。用法:秋水仙碱2mg,溶于10ml生理盐水,缓慢注射(注射时间不短于5min),如病情需要,隔6h后可再给予1mg,一般24h总剂量应控制在3mg以内。但应注意:如果静脉注射时药液外漏,则可引起组织坏死,应严加防范。此外,秋水仙碱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尚可导致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脱发、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因此,原有骨髓抑制及有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应减半,并密切观察。血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2)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不能耐受秋水仙碱的患者尤为适用。此类药物与秋水仙碱合用可增强止痛效果,但应在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常用的药物有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保泰松和羟布宗等。其中以吲哚美辛应用最广。本类药物一般在开始治疗时给予接近最大剂量,以达最大程度地控制急性症状,然后,在症状缓解时逐渐减量。

①吲哚美辛:开始剂量为50mg,每6小时1次,症状减轻后逐渐减至25mg,2~3次/d.此药可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皮疹等副作用,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症者禁用。 ②布洛芬:常用剂量为0.2~0.4g,2~3次/d,通常2~3天内可控制症状,该药副作用较小,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及肝转氨酶升高,应加以注意。 ③保泰松或羟布宗:初始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小时0.1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3次/d.该药可引起胃炎及水钠潴留,偶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有活动性溃疡病及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④吡罗昔康(炎痛喜康):作用时间长,20mg/d,一次顿服。偶有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周围血白细胞数和肝、肾功能。 ⑤萘普生:抗炎镇痛作用较强,而胃肠道反应较轻,口服 0.25g,2~3次(3)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具有迅速缓解作用,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且长期应用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故不宜长期应用。仅对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可考虑短期使用。一般用泼尼松(强的松)片10mg,3次/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以免复发。 (4)抽吸关节和液,随后注入皮质类固醇酯也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根据受累关节的大小,注入强的松龙叔丁乙酯10~50mg.ACTH80u单剂量肌内注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静脉用秋水仙碱一样,特别适用于术后不能服药的痛风发作的病人。多关节发作时,也可短期应用强的松,如20~30mg/d.偶尔需联合应用

痛风发作用药大全

痛风发作用药指南 (用药时应详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本人也是痛风患者(老司机),以下药品大部分都使用过,前24小时治疗效果最佳,用药一天左右就能达到效果) 前言 2014年1月,《痛风规范化治疗》发表后被专家教授、三甲医院和医疗媒体广泛刊发、转载。无数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治愈痛风,正常饮食,正常生活,多年不复发。 随后6年,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数据,痛风诊疗也有调整,因此重写此文,分成若干章节在公众号:痛风防治指南发表。新的内容包括: ●痛风患者膳食疗法●痛风患者运动疗法●最新规范化治疗方案●治愈痛风的药物●通过慢病管理提高治愈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分析久治不愈原因)声明:1. 本文为韵意原创,已做证据保全或证据留存,谢绝抄袭,未经授权任何理由不得转载。2. 治疗请遵医嘱。 《痛风规范化治疗之急性发作治疗》 1. 痛风发作时,及早进行药物治疗 2. 痛风发作治疗方案 3. 如何选择治疗药物 4. 如何预防复发 1痛风发作时,及早进行药物治疗 痛风一旦发作,病情往往是爆发性的进展,有些患者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咬牙坚持几天后发觉越来越痛,再进行治疗,效果就很差了。 研究发现,痛风发作后12小时内治疗效果最佳,24小时内治疗效果次之,超过36小时再治疗,疗效不佳。如果能在发作的初始阶段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则可阻断痛风进展,早日痊愈。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国际权威机构之一)建议患者学会“自主治疗”,当痛风刚开始发作时,马上服用治疗药物,迅速缓解症状,减少药物使用时间和剂量。 因此,患者/家属应学会治疗方法,常备治疗药物。不管是第一次发作,还是痛风再次复发,都应该及早进行药物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好,药物副作

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

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 痛风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其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低。中医学认为凡人体肌表筋络感受风寒湿邪侵略之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痛楚、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症”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中,精辟地概括了痛风的病因“属风、寒、湿、热、挟痰及血虚丶污血”。根据其病因,本着治病求兵的原则,他终结论述了治疗痛风的83 种临床用药,确属经验之谈。本文将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归纳为七个方面。 1 痛风初期,由于卫表不固,风寒湿邪犯肌表,导致关节经络必阻,出现疼痛一系列症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李时珍提出:“防风主周身骨节尽痛,非此不除,同松节煮酒”。麻黄治“风寒风湿,风热痹痛,发汗。苍术散风除湿……发汗,通治上中下湿气”薏苡仁治“风湿身痛,日脯剧者,同麻黄、杏仁、甘草煎服”。痛风初期,宜因势力导,祛风除湿解表。所以李时珍在临床中常以麻黄。杏仁、解表宣肺,薏苡除湿,甘草补脾土而中和,且可制麻黄直发汗太过,使其微发其汗。因湿性重浊粘滞,侵犯人体则缠绵难愈。治之若大发其汗则风气可去,但湿气仍在。但加用芜活,防风,苍术,麻黄配甘草微发其汗,不但可祛风湿外邪,而且使表阳通行一身,阳气通则湿无流滞之所,故随汗而去。 2 痛痹易称寒痹。《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进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通。……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行小络,故率然而痛,得炅则痛止也。……” 痛风表现为关节剧痛,不红不热,痛有定处,迂冷加重,得热则缓为其特点。因寒主收引凝滞,致使关节肌肉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痛则通。李时珍在临床中

痛风用药的总结大全

痛风用药的总结大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痛风用药的总结 痛风的用药急性关节炎期的治疗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持续至关节疼痛缓解后72h左右方可逐渐活动。应尽早应用下列药物控制关节炎,缓解症状。如下所述: (1)秋水仙碱:对控制痛风性关节炎具显着性疗效,当为首选。一般于服药后6~12h 症状减轻,24~48h约90%以上的患者可得到缓解。常规剂量为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给1mg口服,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或虽用至最大剂量6mg而病情尚无改善时,则应停用。静脉注射秋水仙碱能迅速奏效,胃肠道副作用少。用法:秋水仙碱2mg,溶于10ml生理盐水,缓慢注射(注射时间不短于5min),如病情需要,隔6h后可再给予1mg,一般24h总剂量应控制在3mg以内。但应注意:如果静脉注射时药液外漏,则可引起组织坏死,应严加防范。此外,秋水仙碱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尚可导致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脱发、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因此,原有骨髓抑制及有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应减半,并密切观察。血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2)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不能耐受秋水仙碱的患者尤为适用。此类药物与秋水仙碱合用可增强止痛效果,但应在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常用的药物有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保泰松和羟布宗等。其中以吲哚美辛应用最广。本类药物一般在开始治疗时给予接近最大剂量,以达最大程度地控制急性症状,然后,在症状缓解时逐渐减量。 ①吲哚美辛:开始剂量为50mg,每6小时1次,症状减轻后逐渐减至25mg,2~3次/d.此药可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皮疹等副作用,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症者禁用。 ②布洛芬:常用剂量为0.2~0.4g,2~3次/d,通常2~3天内可控制症状,该药副作用较小,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及肝转氨酶升高,应加以注意。

痛风用药的五大误区丁海兵

痛风用药的五大误区---丁海兵 得了痛风,除了饮食控制外,往往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以控制病情。随着痛风患者的增加,各种治疗痛风的药物也随之出现,所以容易给人们产生误导,由于人们对痛风的认识不够,所以很容易在用药的时候步入误区,很容易导致痛风用药会产生误区。 误区一:急性发作时用大量抗生素。 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 因为注人体内的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而被清除,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 肾脏负担加重,从而加剧病情。 误区二:急性发作时单用降尿酸药治疗。 痛风是慢性病,多数病人长期服用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 有些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终止发作,避免疼痛,结果却适得其反。 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属抗痛风药。 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 其共同作用可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 预防痛风石、肾结石、痛风肾等痛风慢性病变的发生,故主要适用于慢性期痛风。 但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作用,非但不能解除病人的剧痛,对终止急性发作也无效。 急性发作时单独应用,血尿酸可进一步升高,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病情会因此加重。 误区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为消除急性炎症反应,解除疼痛,一些痛风急性发作病人常会服用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但此类药既不影响尿酸代谢,也不增加尿酸排泄,属于对症治疗,并非对因治疗。 且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除严重胃肠道反应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因此,一巳急性发作过后,应快速减药,短期内停药。 误区四:一旦尿酸增高就服降尿酸药。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但并非痛风的同义词。临床上仪5%—12%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需要长期降尿酸药物治疗,因为降尿酸药物都有副作用。高尿酸血症病人需定期随访和复查。如有明显的痛风家族史,尿酸增高得非常明显,

痛风的用药及急性期治疗

一、降尿酸西药分类/作用机制/使用原则: 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类。可通过24小时尿尿酸检测,来明确尿酸生成过多还是排泄过少。如果测出来尿中24小时尿酸明显增高,说明是尿酸合成过多,就应该选用抑制生成的药物;如果尿中24小时尿尿酸水平低于600mg/d,那就是排泄减少,可以选择使用促排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别嘌醇用法用量:需从小剂量起始。成人初始剂量50~100 mg/d,每2~5周测血尿酸水平1次,未达标患者每次可递增50~100 mg,最大剂量600 mg/d。肾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每日不超过 1.5 mg /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肾脏病3-4期患者推荐剂量为50~100 mg/d;肾脏病5期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剥脱性皮炎属严重超敏反应与HLA-B*5801 阳性密切相关。 非布司他用法用量:初始剂量20~40 mg/d,2~5周后血尿酸不达标者,逐渐加量,最大剂量80 mg/d。轻中度肾功能不全(G1~3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CKD4—5期)患者慎用。 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l),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 用法用量:起始剂量 25~50 mg/d,2-5 周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至75 mg/d 或 100 mg/d,早餐后服用;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异常

或肾移植患者,eGFR 20~60 ml/(min·1.73 m^2)患者推荐 50 mg /d。eGFR<20ml/(min·1.73m^2)或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严重细胞溶解性肝损”的风险。在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一定要大量饮水,心肾功能正常者维持尿量2000 ml以上,同时口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1-2g,3次/日)碱化尿液,将尿液pH值调整至 6.2~6.9,以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从而避免尿酸盐在肾间质及尿道中形成结晶。 新型降尿酸药物:尿酸酶和选择性尿酸重吸收抑制剂 尿酸酶:将尿酸分解为可溶性产物排出。包括拉布立酶和普瑞凯希。RDEA594(1esinurad)通过抑制URATl和有机酸转运子4(OAT4)发挥疗效,用于单一足量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仍不能达标的痛风患者,可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服药的同时加强水化,服药前须评估肾功能。 二、治疗急性痛风三板斧(止痛、水化、碱化): 第一斧:止痛急性期抗炎止痛药物主要有三类: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1)非甾体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具有减少产生前列腺素的作用,前列腺素是广泛分布于机体内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导致疼痛和炎症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是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消炎止痛的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 依托考昔片(安康信)属昔布类,为第2代选择性环氧化酶2

痛风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详解

痛风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 北京积水潭医院张石革 大家好!今天的课件名称是痛风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我来自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病种叫做代谢综合症概念比较新,但是它包括下面的指标,第一是高体重和肥胖当我们体重指数 BMI 大于25,第二个指标是高血糖包括我们空腹血糖大于6.1个毫摩尔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7.8个毫摩尔,或者已明确诊断为二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症的第三个指标是高血压,也就是收缩和舒张压大于140/90毫米汞柱,或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第四个指标是高脂血也就是我们空腹血三酰甘油大于1.7个毫摩尔或者高密度脂蛋白小于0.9个毫摩尔,或者女性空腹高密度脂蛋白小于1.0个毫摩尔,或者血液黏度高于正常的患者,最后一个指标呢就是高尿素,当男性高于0.48毫摩尔,女性高于0.32毫摩尔或者诊断为痛风的患者,所以代谢综合症刚才谈到是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五高症也就是高体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 痛风我们又称为帝王病或者酒肉病为什么呢?因为它和酒肉的关系非常密切,痛风的原因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持续的血尿酸水平升高,第二是过多的尿酸钠结晶在关节、滑膜、肌腱、肾和结缔组织沉积形成痛风结石,第三是出现发作性的单关节和多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的急性关节炎、肾绞痛、血尿和肾功能损伤等,所以痛风的主要表现是三个方面。 痛风在欧美和日本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据统计痛风者中50岁以上的比例为63%,在老年痛风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60岁前的发病率仅为7%,但是60岁以后升高到60%。 痛风近年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也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80年的发病率1.4%到1998年的10%到最近的13%,所以大家看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原因呢就是由于我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尿酸从何处而来?大家知道尿酸是由人体中嘌呤合成的,体内的嘌呤来源途径有三个,第一个是合成途径,自然界以嘌呤碱的形式存在,它含于 DNA 和RNA 中,他们所含的嘌呤碱主要是腺嘌呤和鸟嘌呤,他们氧化以后形成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再经过酶的氧化进一步合成尿酸。 第二个途径是回收途径,也就是腺苷酸所分解的嘌呤可以经过肾脏重新被人体回收和利用,第三个就是我们人所共知的饮食途径,我们人类所含的摄食中食入含有高嘌的食物比如说动物的内脏、海鲜、鱼卵、啤酒、白酒所以人类的嘌呤来源有三个途径。 这张图是尿酸的合成途径也是刚才复习刚才我们的鸟嘌呤、腺嘌呤经过酶合成黄嘌呤、次黄嘌呤再进一步酶的氧化形成尿酸。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用痛风降尿酸的药物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苯溴马隆、别嘌醇、碳酸氢钠等,使用以上药物基本可以将尿酸控制。治疗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将尿酸控制在 300umol/L左右,方能避免反复发作。 必须注意有些痛风药最好不用或慎用。这些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复方降压药、维生素B1、B2、阿司匹林、烟酸、华法令、利福平、雷米封等药。这些药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服后使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可诱发急性发作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另外维生素C、维生素D也应慎用,因其可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加速痛风病人肾脏的损伤。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除了要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工作,坚持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注意休息,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保暖。 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约有20个品种,主要有氯吡格雷、低分子钙、蚓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奥扎格雷钠、阿特普酶、依诺肝素钠、氯苄吡啶、西洛他唑、肝素钠等,传统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噻氯匹啶等,这几个品种因价格便宜,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双嘧达莫临床使用数量最大,但由于价格低廉,所占市场销售份额较小。国内现有50多家企业生产该品,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相对激烈。噻氯匹啶均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十分有限。近年来国内新上市了奥扎格雷和硫酸氯吡格雷,这两个药物凭借着更好的疗效和更

高的安全性,在国内市场近些年取得了不俗的战绩。随着市场日渐成熟,这两个品种在抗血栓类药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硫酸氯吡格雷在2004年成为市场份额增幅最大的品种,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低分子肝素钙,跃至单品种销售金额第一。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为ADP受体拮抗剂,抑制由ADP诱导的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结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与噻氯匹定相当,但比噻氯匹定更安全,可以广泛、有效和安全地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效果可能优于阿司匹林(CAPRIE试验)。2004年国产货份额仅占20%,而生产厂商却增长到11家。

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

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 发表时间:2011-05-05T16:12:29.29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陈龙跃[导读] 痛风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其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低。陈龙跃(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中心卫生院 435329)痛风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其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低。中医学认为凡人体肌表筋络感受风寒湿邪侵略之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痛楚、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症”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中,精辟地概括了痛风的病因“属风、寒、湿、热、挟痰及血虚丶污血”。根据其病因,本着治病求兵的原则,他终结 论述了治疗痛风的83 种临床用药,确属经验之谈。本文将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归纳为七个方面。 1 痛风初期,由于卫表不固,风寒湿邪犯肌表,导致关节经络必阻,出现疼痛一系列症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李时珍提出:“防风主周身骨节尽痛,非此不除,同松节煮酒”。麻黄治“风寒风湿,风热痹痛,发汗。苍术散风除湿……发汗,通治上中下湿气”薏苡仁治“风湿身痛,日脯剧者,同麻黄、杏仁、甘草煎服”。痛风初期,宜因势力导,祛风除湿解表。所以李时珍在临床中常以麻黄。杏仁、解表宣肺,薏苡除湿,甘草补脾土而中和,且可制麻黄直发汗太过,使其微发其汗。因湿性重浊粘滞,侵犯人体则缠绵难愈。治之若大发其汗则风气可去,但湿气仍在。但加用芜活,防风,苍术,麻黄配甘草微发其汗,不但可祛风湿外邪,而且使表阳通行一身,阳气通则湿无流滞之所,故随汗而去。 2 痛痹易称寒痹。《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进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通。……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行小络,故率然而痛,得炅则痛止也。……” 痛风表现为关节剧痛,不红不热,痛有定处,迂冷加重,得热则缓为其特点。因寒主收引凝滞,致使关节肌肉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痛则通。李时珍在临床中不但善用温燥散寒之品,以散寒通络止痛,如他指出草乌头治“风湿痰涎,历节走痛不止。” “乌头,附子散寒止并燥湿痰。”而且还常常用酒剂散寒通络止痛。他认为“酒气味辛甘大热,能引药势,杀白邪毒气,通血脉……散湿气。故提出用白玲腾,石楠藤,青藤泡酒服,主风湿古痛顽痹。”” 松节去筋骨痛,能澡血中之湿,历节风痛,四肢如脱,浸酒日服”。五加皮治“风湿骨节孪痛,浸酒服”。海桐皮治“腰膝注痛,血脉顽痹,同诸药浸酒服。”所以善用酒剂,温经通络止痛,因为酒剂不但能制作及服用方便,而且酒能温经活血助药力直达病所,解除病疼。 3 湿着于身,或从寒化,或从热化,若其人阴气盛者,必从寒化;其人阳气盛者,必从热化,临床热化者诸多。治当清热利湿治本,李时珍提出用黄苓治“三焦湿热,风热历节肿痛”;“秦艽除阴阳风湿,湿热,养血荣筋”;龙胆草、木通煎服,防巳、木鳖子并主湿热肿痛”;“茯苓滑石渗湿热”;“羚羊角入肝平风,舒筋,止热毒风历节掣痛效”;“黄拍除下焦湿热肿痛”。以上李时珍所用均无一味有舒筋活络止痛之药,但李时珍善用清热利湿之法,使温热去则经络气血通,关节利,疼痛止,体现了治病求本。 4 痛风不但致病因素复杂,而且病理表现也较为复杂,常表现为痰湿、瘀、寒等多种因素胶结在一起,故难解也。李时珍认为痛风可因“湿气化为痰饮,流注胸膈经络,发上下走注,疼痛麻痹”他提出可用“半夏天南星并治风痰湿痰,热痰凝滞,历节走注,右臂湿痰作痛,南星苍术煎服。”白芥子治“暴风毒肿,痰饮流入四肢经络作痛。”他认为“风痰麻木或手木或十指麻木,皆是湿痰死血”所致。主张用“橘皮下滞气化湿痰。”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湿聚生痰。故李时珍治湿祛痰时,还特别强调重用行气药。如他提出槟榔治“一切风气,能下行”;枳壳治“风痒麻痹,散痰疏滞”。 5 痛风因感受风寒湿邪,日久不已,久必致络脉痹,血行不畅而成淤,其临床特点则表现肢体痛如刀切,甚者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故在治疗此型痛风时,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同时,比当加用活血化瘀之品,方能提高效果。李时珍提出用“苏方木活血止痛”;“桃仁治血滞风痹孪痛”;“姜黄治风痹臂痛……破血中滞气”;“红花活血滞,止痛”;“川芎丹参破宿血、止痛”;“没药逐经络滞血,定痛”;“乳香补肾活血,定诸经之痛”。所以,久病必瘀,必用活血通络之品。 6 在临床治疗痛风淤血证之时,轻证可用桃仁、川芎等活血药,可以达到活血通络止通之效。但对于重症的顽痹痛风却往往是无济于事,杯水车薪,而李时珍则认为,此时当配用善走窜搜风通络的虫草类方能奏效,他倡用蝎梢、地龙搜风通络,“穿山甲冶风痹疼痛,引经通窍”;“守宫通经络入血分,历节风痛同地龙,乌头草诸药丸服”。所以顽痹重症,非虫类搜风之药莫属。 7 李时珍不但重视运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等方法治疗痛风,而且在临症实践中更注重补肝肾,祛邪不忘扶正。他提出“当归、芍药、地黄养新血”;“牛膝补肝肾,逐恶血治风寒湿痹,膝痛不可屈伸”;狗脊治“寒湿膝痛腰背强,补肝肾”;锁阳补肾助阳,“润燥养筋”;“龟板补肾阴,亦如阴虚骨痛方”。在临床上如能合时地灵活运用补肝肾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大有益处,确实是经验之谈。(收稿日期:2011—03—04)

痛风的合理用药

痛风的疼痛“来去如风”,因为疼痛来得快也去得快。痛风发作时候生不如死,更可怕的是间歇期,这期间往往让人放松警惕,那么对于痛风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用药呢?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淀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症疾病。 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淀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常常伴有尿酸性尿路结石、尿酸盐肾病;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的现象。 想要对症治疗首先要了解痛风的2大发病机制: 1.尿酸的生产: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缺陷所导致的嘌呤利用障碍和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增强是尿酸生产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病因约占痛风的10%。 2.尿酸的排泄:尿酸排泄减少,该病因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90%以上。尿酸排泄减少可能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后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对症下药: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此症状通常在抽血化验时可以发现血尿素浓度增高,但是并未出现关节炎、高尿酸石或肾结石等临床症状。 2.急性关节炎期:发病时间常常在午夜或者清晨,通常会在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等症状,常见部位多

在单侧拇趾及第1跖趾关节、踝、膝、腕、指、肘等处,并伴有发热、头痛、白细胞升高等症状。 3.痛风石与慢性关节炎期:长期尿酸盐结晶在关节附件的肌腱、腱鞘及皮肤结缔组织中过多沉淀,导致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形成白色大小不一的异物结节便是“痛风石”,常常出现在耳廓、跖趾和掌指关节,多为关节远端及关节受累所致。 4.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两方面。尿酸盐肾病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效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晚期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而尿酸性尿路结石表现为尿酸结石呈泥沙样,较小的可以随着尿排出常常并无其他伴随症状,但是对于较大的可以出现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症状。 痛风的药物治疗 在选用药物前首先应该知道,应用痛风药物的目的是迅速有效地缓解和消除急性发作,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沉淀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以及治疗其他伴发疾病。 针对痛风的不同临床阶段,抗痛风药物可分为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和抗高尿酸血症两大类药物,其中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而抗高尿酸血症类药物主要有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和苯溴马隆、丙磺舒等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两大类。 一、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的药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