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17.1本章要点详解

一、技术创新及其贡献

1.创新与技术创新

(1)创新的含义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

①生产一种新的产品;

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

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后人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创新分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主要与生产制造有关,

制度创新主要涉及管理和管理体制,即主要涉及生产制造的制度环境。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经常被一些人与技术发明相混同。

创新的概念要远比发明宽泛;发明是一种创新,但创新决不仅仅是发明。

创新既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又可能是原有技术的改善,甚至可能仅是几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的一种简单的重新组合。

2.技术创新的贡献

技术或者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或者是为物质产品的实体形成而服务。因此,不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综合起来看,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特色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技术创新的源泉

美国学者德鲁克把诱发企业创新的不同因素归纳成七种不同的创新来源:

图17-1技术创新的源泉

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

企业经营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出乎预料的结果:企业苦苦追求基础业务的发展,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结果却是这种业务令人遗憾地不断萎缩;与之相反,另一些业务单位虽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却悄无声息地迅速发展。

不论是意外的成功,还是意外的失败,都有可能是向企业昭示着某种机会,企业必须对之加以仔细的分析和论证。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当企业对外部经营环境或内部经营条件的假设与现实相冲突,或当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与理想状况不相一致时,便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

这种不协调既可能是已经发生了的某种变化的结果,亦可能是某种将要发生的变化的征兆。

同意外事件一样,不论是已经发生的还是将要发生的变化,都可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机会。因此,企业必须仔细观察不协调的存在,分析出现不协调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组织技术创新。

3.过程改进的需要

意外事件与不协调是从企业与外部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过程改进的需要则与企业内部的工作(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有关。

由这种需要引发的创新是对现已存在的过程(特别是工艺过程)进行改善,把原有的某个薄弱环节去掉,代之以利用新知识、新技术、重新设计的新工艺、新方法,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过程的改进既可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逻辑结果,也可能是推动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过程的改进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技术创新也可能是由外部的某个或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

4.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行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一旦出现了变化,企业必须迅速对之做出反应,在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诸方面组织创新。

面对同一市场和行业结构的变化,企业可能做出不同的创新和选择。

面对市场以及行业结构的变化,关键是要迅速地组织创新的行动,至于创新努力的形式和方向则可以是多样的。

5.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作为企业产品的最终用户,人口的数量及其构成确定了市场的结构及其规模。

分析人口数量对企业创新机会的影响,不仅要考察人口的总量指标,而且要分析各种人口构成的统计资料。

6.观念的改变

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念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消费态度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

费行为决定一种具体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因此,消费者观念上的改变影响着不同产品的市场销路,为企业提供着不同的创新机会。

7.新知识的产生

在各种创新类型中,以新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是最受企业重视和欢迎的。但同时,无论在创新所需时间、失败的概率或成功的可能性预期上,还是在对企业家的挑战程度上,这种创新也是最为变化莫测,难以驾驭的。

知识性创新具有最为漫长的前置期,这类创新是以好几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的组合为条件。

三、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技术创新战略选择一般涉及创新的基础、创新的对象、创新的水平,创新的方式以及创新实现的时机等多个方面。

1.创新基础的选择

创新基础的选择需要解决在何种层次上进行组织创新的问题:利用现有知识,对目前的生产工艺、作业方法、产品结构进行创新。

如果创新的过程始于基础研究,则无疑将给企业的应用性开发提供异常广阔的空间。

2.创新对象的选择

技术创新主要涉及材料、产品、工艺、手段等不同方面。

由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从外部获取的,因此材料创新主要是在外部进行的(这种创新实际上是上游企业的产品创新),所以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产品、工艺以及生产手段等三个领域。

3.创新水平的选择

创新水平的选择主要是在行业内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的;

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在组织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时,是采取一个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先发制人”的战略,还是实行“追随他人之后”、但目的仍是“超过他人”的“后发制人”的战略。

(1)先发制人可给企业带来的贡献

①可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

先发制人可使企业树立起一种开拓者或领先者的形象或者声誉。这种声誉是竞争者难以形成的。

②可使企业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在其他企业还未意识到之前,企业即已开发并进入了某个市场。

企业最先占领的市场区段也通常是最易占领的、并可给企业带来最为丰厚利润的市场区段。

③可使企业进入最有利的销售渠道

由于建立并维持一个专有渠道需要企业投入巨额的资金,因此利用一个存在于外部的通用渠道是比较普遍的选择。通用渠道的容量总是一定的,其不同部位表现出不同的吸引力。

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工商管理16-1班 第二章 第1题: 1.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和采用谷歌公司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对诺基 亚产生双重冲击,威胁诺基亚一直以来的手机霸主地位; 2.最关键的是诺基亚没有把握住时代变革的脉搏,在智能手机兴起时,它无视 智能手机的威胁,诺基亚依然着重于开发传统手机,没有跟上智能手机发展的浪潮,从此一落千丈; 3.诺基亚在时代变更、用户需求变化面前,没有全力培养打造企业智能手机生 态系统的能力; 4.硬件文化和心态使诺基亚公司最关注的是效率、成本和生产制造的确定性, 多年的成功让诺基亚对自身的运营模式和方法过度自信,缺乏深度转型的意愿,造成企业创新乏力,业务一落千丈; 5.诺基亚实现全球化之后,企业规模庞大,生产管理流程复杂,极大阻碍生态 系统的转型; 6.研发战略受硬件文化的影响,研发过程混乱,效率低下,缺乏企业组织内部 的上下沟通,无法实现战略上的协同作业,这是诺基亚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2题: 1.没有“拳头产品”,产品差异化不强; 2.研发重点错误,在当今时代,用户追求差异化、个性化,这远非依靠硬件产 品就能满足,用户不再追求精益求精的多种硬件,而是不断更新的软件和服务,硬件质量、种类和成本不再是竞争的基础,应用软件和服务的质量、种类成为取胜的关键,但诺基亚依然着重于硬件质量、种类和成本,无法满足顾客需求,没有竞争优势; 3.诺基亚过度追求硬件的性能多样性,导致同时开发太多产品,使得研发精力 太过分散,也使产品差异化较弱,没有研发和创新的重点;

4.早起研发智能设备时,初期市场效果不好,未能继续深入,轻易放弃,转向 其他方向,丧失了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可能; 5.研究团队之间相互竞争资源,在争夺研发经费上花费大量时间,以至于完全 偏离公司目标也在所不惜; 6.部门上下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研发工作混乱无序、丧失方向; 7.研发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严重脱节,创新迟迟不能转化为企业的利润点和盈 利能力,技术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诸多良好样品无法转化为产品。 第八章 第1题 1.可以降低行业门槛,催熟产业链,考验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扩大阵营,借助其他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发展,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2.有利于借助行业发展推动政策出台,获得政府补贴、扶持。 第2题: 收益: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能源汽车行业,共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丰田和特斯拉将是最大受益者。 风险与挑战:能否吸引到“帮手”是个未知数,电池技术的不成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阻碍行业下一步发展,因此当前最大的挑战是解决电池技术。 第十三章 第1题: 1.海尔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共创共赢为目标,依托互联网建立并联生态圈和用户 圈相融合的体系; 2.创新生态系统极具融合性,以产品的功能多样化来吸引其他资源方,如馨厨 冰箱的电商、娱乐、菜谱功能,吸引了影音类、电商类、娱乐类资源方;3.具有开放性,与众多企业合作,为用户搭建平台,提供最佳体验,如移动、 联通、传媒企业等纷纷与海尔合作。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营销方式越来越简捷,组织结构越来越富有柔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各种资源整合的力量。而引领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管理创新! 从设计创造价值、供应链整合,到对产品、设计、研发、IT等进行外包而获利,以及并购管理方式等进行的创新,简言之,管理创新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进和改造。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CEO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选出的10项,只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实施管理创新实践的代表。 或许昨天,中国企业曾因某些方面缺乏创新而交过学费;而今天,中国企业也因方方面面的管理创新而飞速发展,闪耀世界! No.1设计创造价值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通过更好的设计,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国外的诸多大型企业所认识和应用。譬如韩国三星,他们认为,杰出的外观是增强产品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对这方面的孜孜以求,使其确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杰出代表的地位。 典型案例:家居企业博洛尼认为,橱柜行业也跟时装、汽车等时尚产品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意大利的设计无疑是前沿潮流的代表。他们从意大利高薪聘请了首席设计师,让博洛尼展示出纯正的意大利风格。披上了意大利时尚设计的外衣,博洛尼的品牌效应凸显,迅速坐上国内整体厨房业第一的位置。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在中国遭受冷遇——从制造商到消费者,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很狭隘,特别是有些制造型企业,一味地强调低成本,并不把设计看成一门管理或一项必要的投资。这使不少中国企业交了高昂的学费。 博洛尼以及其他具有“设计创造价值”理念企业的成功,至少给人们这样的启示:要使设计体现价值,首先要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只有将关注设计融入企业的DNA,以产品卓越的性能为基础,满足人们对视觉审美的品味,才能使产品整体表现得以飞跃,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得以提高。 No.2外包获利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某个或某些部门或业务转包给更加擅长和专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行为,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涉及产品外包、设计外包、研发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以及IT外包等多种形式。 典型案例: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多,自己去做采购物流,要费很多时间,上海通用就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远集团。中远按照通用要求的时间,把原材料直接送到通用的生产线上。这不但使上海通用的生产线基本做到了零库存,包装成本也大幅下降。 上海通用将物流外包的模式,在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做零库存的生产企业是非常实用的。在实施业务外包时,企业应认真分析,挖掘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复制的资源和优势,将其演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扬长避短的业务外包,才能够使企业真正获益。 No.3供应链整合 影响力指数:★★★★☆

周三多管理学总结

管理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 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当今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变化。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大家能否分享组织的知识;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的核心能力理论 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一项能力可以界定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不是物理性资产;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与竞争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价值;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计划 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区别: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

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联系:决策时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任务的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目标管理 定义:目标管理是一种过程和程序,它是组织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上级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然后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基本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分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特点:目标管理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系统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管理;注重管理实践是一种成果管理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复习要点

一,管理: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定义: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内涵: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角色:人际,信息,决策技能:技术,人际,概念 二,思想:泰勒,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1978-1986)2(1987-1991)3(1992-) 三,原理: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意义: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六,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原则:满意原则,要想达到最优,要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依据: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6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 七,计划:概念:名词:用文字的形式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组织及组织内部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动词: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内容:5w1h。计划和决策是相互渗透,有时是不可分割的。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类型:长期和短期,业务财务人事,具体性指导性,程序性和非程序性,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编制计划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八,计划实施,目标管理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3每个管理人员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考目标来管理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九,组织设计: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分为扁平结构和锥型结构。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2权责对等3命令统一。影响因素:一,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复杂性和变动性;主要表现在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二,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分为保守型,风险型和分析型战略。三,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四,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创业2职能发展3分权4参谋激增5再集权。五,规模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规范化2分权化3复杂性4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部门化:职能,产品,区域。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十,人员配备:任务: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去为每个岗位配备合适的人。程序:1确定人员需要量2选配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原则:1因事择人2因材器使3人事动态平衡。选聘:外部招聘:1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1不了解情况,缺乏人事基础2组织不够深入了解此人3对于内部员工的打击。内部提升:1提高积极性2吸引外部人才3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迅速展开工作。1引起同事不满2近亲繁殖。标准:1管理的欲望2正直诚信3冒险精神4决策能力5沟通技能。考评:目的: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沟通。 十一,组织力量:正式组织: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维系正式组织主要是理性的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人们感情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要甚于理性的作用。积极作用:1可以满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

产业技术创新经典案例 案例1:曼哈顿计划 主题:目标明确,集中财力物力,创新突破。 案例:1939-1940年,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德国、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在研究核裂变,并想制造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府和军界正式大量拨款研制原子弹,并制定了“曼哈顿计划”。1942年费米(E.Fermi)在芝加哥的研究小组建造的反应堆取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控制住了从原子核释放出来的能量,为制造原子弹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1942年,美国建造了研制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并任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为实验室主任。计划先后解决了几个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 1.燃料使用的效率问题—利用反射层提高效率; 2.起爆问题--采用内德迈耶的“内爆”法。 3.铀的提纯问题。铀235的天然含量很低,因此采用从铀238中分离的办法,成本很高。后来发现钚239也是一种良好的裂变材料,钚是铀238嬗变来的,因此,将分离铀235剩下的大量铀238制造钚。1943年8月,玻尔到了洛斯阿拉莫斯。1945年7月16日,美国“三一计划”――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威力巨大。 点评:美国在短短不到四年里,就成功试制了原子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大批最优秀的欧洲科学家由于受到希特勒的迫害,逃亡美国,使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科学家阵容,二是美国政府迫于战争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曼哈顿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人力50多万人,其中科研人员15万;占用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力。“曼哈顿计划”的目标明确——制造原子弹。对于带有应用目标的计划,必须目标明确。 案例2:化工工业的创新 主题: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产生重大创新。 案例:化学工业常常被称为是第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从最初的与纺织行业结合紧密的无机化学的发展,到首先是煤焦油派生物到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再到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大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而导致碳氢化合物化学的重大突破,大量的创新迅速出现了:聚苯乙烯、有机玻璃、PVC、聚乙烯、合成橡胶、尼龙和所有的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所有的重大创新几乎都是在大型化工企业的实验室内完成的。 杜邦公司发明的尼龙(nylo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30年杜邦研究实验室从严格合成的材料中第一次获得有使用价值的纤维,被称为人造丝,通过4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完全合成了实用的合成纤维,到1938年正式宣布这项发明,定名为“尼龙”,并与1939年开始投产。由于它强度大、耐摩擦和不易腐烂,在国内外市场大受欢迎,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地应用到飞机和汽车轮胎用衬布、军用服装、降落伞和其他用途等。杜邦公司这个存在近两

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创新管理》 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案例分析——以iPod为例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6班 学生姓名赖剑城 学号201230090109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18日 成绩 管理学院

评语: 得分: 评阅人: 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以iPod产品为例 摘要:创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赢得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帮助企业走得更远。乔布斯带领的苹果公司无疑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都体现了一家拥有独到的创新能力的企业能给顾客带来巨大的价值就能被顾客所追捧。苹果公司所拥有的创新能力源于乔布斯带领的创新团队以及团队创新执行力度。简洁美观的iPod最能体现出苹果公司颠覆传统改变音乐行业现状的非连续性创新能力。苹果公司创新管理的方式是值得我国企业值得思考并且借鉴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拥有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乔布斯iPod 创新支持价值非连续性创新

目录 第1章: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介绍 1.1 分析苹果创新管理案例的目的 1.2 苹果公司简介 1.3 从iTunes到iPod的音乐革命————让音乐无处不在 第2章: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分析————以iPod产品为例2.1苹果公司的创新情境 2.1.1苹果公司的创新资源 2.1.2苹果公司的创新战略选择 2.2 苹果公司的创新过程分析 2.2.1苹果创意之源 2.2.2 挑战不确定性 2.2.3 iPod风靡全球 2.2.4 不断创新的iPod 第3章:苹果之道的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第1章: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介绍 1.1 分析苹果创新管理案例的目的 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创新无疑是保持企业发展势头,提高市场份额重要的竞争手段。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客户群体有多少,如果不创新就可能会落到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一样的下场。企业欲培育和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必先培育和建立其创新与创新管理的能力。企业的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能力因其应对复杂的、高度不确定的情境而变得极为重要,而且,这些能力也很难获得和保持。有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能力是可以学习获取的,Joe Tidd 和John Bessant 在《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一书中也表明创新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搜寻、选择、实施、获取四个战略过程来完成的。企业要创新很直接的影响是企业领导者是否支持创新,是否能拥有达到创新目的的执行能力,通过研究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来启发我国中小企业,并给予借鉴。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是创新管理的集大成者,是很多企业树立的榜样企业,在过去十几年里,苹果一直以创新性的产品闻名,如音乐播放器——iPod、智能手机——iPhone、平板电脑——iPad、个人电脑——iMac 以及线上应用商店——iTunes等都被人们熟知。拿苹果公司的iPhone来说,尽管品苹果iPone系列智能手机占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不过10%左右,但是其销售额却是占全球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35%,利润更是达到了全球所有设备总利润的60%到70%[1]。其很大的价值来源于简洁完美的外观设计、顶端的硬件设备和饥饿营销手段,这些都是苹果公司创新管理的成果。这不仅给顾客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价值,也为成就如此庞大的“苹果迷”顾客群体奠定基础。国内许多企业都应该学习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方法,以顾客需求为主去创造企业的核心产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想要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会是一个值得实践的方法。本分析报告将苹果公司为何能够成功创新并且能够管理创新进行剖析给企业借鉴作为目的。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 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 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 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管理学教材周三多第二版

管理学 第一单元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 (一)外国学者的定义 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斯蒂芬〃P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沃伦〃R .普伦基特和雷蒙德〃 F .阿特纳: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 1、徐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有三层含义) 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综合定义(教材)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 (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 1、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1916)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Koonts and O’Donnell,1955)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3、当今大多数教科书将管理的职能分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二)本书的观点: 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信息获取

企业管理创新案例与分析

企业管理创新内涵及案例分析 管理型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活动。这个概念不仅强调了管理创新的创造性,要求管理创新要在观念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资源整合方式,而且又强调了管理系统的新颖性和有效性。只新而无效不是管理创新的目的,创新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一、管理创新的背景 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管理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其次,环境的动荡、竞争的激烈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都需要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比竞争对手以更快速度响应顾客全方位的需求,这就不仅要求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行全面、系统、持续地创新。 国外的许多创新型企业,如微软、惠普、3M、三星等,以及我国少数领先企业,如海尔、宝钢等,都已开始了转向创新管理新范式的实践探索。例如,韩国三星近年来实施TPI/TPM(全员劳动生产率创新/管理),使得自身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宝钢近年来开展了“全员创新”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范式,以适应和创造市场,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的目的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企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至少应包括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 1、管理理念创新 为实现理念的创新我们必须要做以下转变: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要从是否遵循长官意志转变为综合效益的完成量;管理的内容要从管理方式是否需要强化、管理形式是否需要更加严格转向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于资金、人才、时间、物质的使用效率的实质性控制;管理方式要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转向基于广泛咨询的、遵循决策程序的科学管理,从事无巨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管理的机制要从对企业员工的形式化约束转向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管理的目的要从单纯完成企业利润目标转向对内维持和谐稳定的一致性,对外增强持续不断的适应性;管理的心态也要从追求一劳永逸转向动态和持续创新。凡此种种,都是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大生产管理理念的革

周三多管理学精华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之管3大纲) 第一章管理的概论 一、管理与组织定义 1.组织:是一群人为了某种共同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 组织要素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 2.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只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执行层)低层管理者(作业层) 4.管理的研究对象:主体,客体和环境的特征 1)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2)管理者: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②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4)管理对象:指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客体.(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是指人, 财,务,信息,技术,时间,社会信用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 5)管理环境:指存在于一个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分类: ①内部环境:社会组织旅行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还包括人员社会因素,组织文化因素 ②外部环境:又可分为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因素)和任务环境(包括对日常交易产 生影响的具体因素,如市场竞争格局,产品市场,顾客,竞争者,供应商,机融机构与融资机构,相关法律法 规,政府主管部门等) ③一般外部环境的具体因子: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与心理环境等 关系: ①对产关系:环境因素在组织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物,组织是微缩了的小社会 ②交换关系:组织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③影响关系:组织的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决定与制约,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 补充知识点:环境不确定矩阵 根据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组织的外部环境分为四类:简单稳定的外部环境,简单复杂的外部环境,复杂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二、管理学的特点和原理 1.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发展性实践性 2.管理学的特征:两重性,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①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②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 ③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源于时间,又指导实践,有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并将管理理论与具体实践活动结合3.基本理论: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

3M公司创新案例分析

3M公司创新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3M公司,全称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它于1902年成立,总部现位于美国明州首府圣保罗市,为世界著名的多元化跨国企业,并且是道琼斯30种工业成分指数股票之一。在1997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19家行业领袖中占据一席之地。 3M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在其近百年历史中开发出五万多种高品质产品,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化工、电子、电气、通信、交通、汽车、航空、医疗、安全、建筑、文教办公、商业及家庭消费品。现代社会中,世界上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3M的产品。公司在中国销售的知名品牌包括:3MTM、Post-itTM (报事贴)、ScotchgardTM (思高洁)、ScotchTM(思高)、NomadTM (朗美)、ThinsulateTM(新雪丽)等。 截至2000年底,3M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达到7.5万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 3M公司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产品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年营业额逾200亿美元。作为世界500强的企业之一,3M公司在 2003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表现500强之一,在2005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20家公司之一, 并连续两年入选《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因英文名称头三个单词以M开头,所以简称为3M公司。3M公司以其员工提供创新的环境而著称,视革新为其成长的方式,视新产品为生命。每年,3M公司都要开发200多种新产品,它那传奇般的注重创新的精神已使3M公司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受人羡慕的企业之一。 下面我们从组织结构、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分析一下3M公司的独特之处。 1、组织结构 在组织结构方面,3M采取不断分化出新分部的分散经营形式,而不沿用一般的矩阵型组织结构。组织新事业开拓组或项目工作组,人员来自各个专业,且全是自愿。提供经营保证和按酬创新,只要谁有新生意,他可以在公司任何一个分部求助资金。新产品搞出来了,不仅是薪金,还包括晋升。比如开始创新时是一位基础工程师,当他创造的产品进入市场,他就变成了一位产品工程师,当产品销售额达100万美元,他的职称、薪金都变了。当销售额达到2000万美元时,他已成了“产品系列工程经理”。在达到5000万美元时,就成立一个独立产品部

管理学名词解释周三多版本

名词解释 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P20 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P21 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P22 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P22 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P23 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P23 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P24 12、核心能力: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P24 13、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P84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做个体决策,也可以做群体决策。(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

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

管理学 第一章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理解: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 的过程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 –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2.管理者的技能(3) 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全面质量管理(5) ①关注顾客②注重持续改善③关注流程④精确测量⑤授权于员工 (本质: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4.学习型组织 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5.业务流程再造 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 6.核心能力理论 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7.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5)P27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包括价值准则、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等) (3)结构变量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企业社会责任 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体现:①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②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该符合道德规范③社区福利投资④社会慈善事业⑤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第二章 1.决策概念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头脑风暴法 特点: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案例】 A公司是广东一家著名民营电子企业,为了满足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部每年招聘近百名应届毕业生,并不定期面向社会招聘人才。但是人力资源部和其他用人部门都感到目前的人才招聘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一)用人部门感到招聘到的不是最合适的人才;(二)遇到紧急人员需求时,招聘活动往往很仓促,且效果不好;(三)外部人才招聘与内部人才流动和选拔脱节。人力资源部经理急于寻求合适的工具以改善现状。 【诊断】 企业招聘的主要渠道包括:招聘会、报刊广告、人才机构、猎头公司、校园招聘、员工推荐、网络招聘、内部招聘或岗位轮换。无论通过何种招聘渠道,传统的人才招聘模式一般都经由以下流程:用人部门提出申请→发布招聘信息→招聘测试→人事决策。但是由于以下原因用人部门难以获得对应聘者(包括企业外部应聘者和内部员工)真实能力进行正确判断的足够信息:(一)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对应聘者能力的了解表现出不对称的特征,因此用人单位常把被应聘者的学历作为其能力的信号,但事实上学历并不代表实际工作能力;(二)用人部门的人员需求信息经过人力资源部门后不可避免的被过滤掉一些细微但同样重要的信息;(三)应聘者本身也缺乏对自己的准确认识,因此应聘的部门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四)用人部门难以获得足够的应聘者资料以供挑选,应聘者资料常常被某些部门独占;(五)由于没有人才信息储备,难以应付突发性人才需求;(六)由于部门间工作的独立性,各部门缺乏对相互间职工信息的掌握,给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提升造成困难。为了尽快解决现存问题,有必要在A公司导入资源共享型招聘模式。 资源共享型招聘模式基于开放的人才数据库平台,各用人部门通过访问人才数据库,可以共享人力资源部提供的人才信息,从而增加用人部门在招聘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不同部门间的交流与互动,最终实现人才的最佳配置。 一、人才数据库的建设 人才数据库既要包括应聘者(包含企业内部员工)的姓名、性别、学历、专业、职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个人信息,还要包括工作经历、业绩以及能力、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数据。人才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于应聘者提供的应聘申请、招聘测试数据、面试表现情况以及内部员工的岗位和业绩考核记录,也可以通过猎头公司或者内部员工推荐获得关于应聘者的资料。人力资源部还应对某些高层次的战略性人才(诸如其他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员)予以特别关注,注意日常信息收集。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聘者信息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公司可以依赖于招聘网站获得数据,也可以在自己的公司网页上直接接受应聘者的申请。 一般而言,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建立单机数据库,用人部门在人力资源部门的计算机上进行人才检索;稍大规模的企业可以通过局域网共享人力资源数据库。对于大型企业、特别是分支机构分散的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应该建立基于Internet的人才数据库,实现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跨越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人力资源部应指定专人定期对人才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 二、人才数据库的使用 用人部门经过岗位分析,确定用人需求(包括用人岗位、数量、应聘者所需要的学历、技能、工作经验、性格特点等)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申请,人力资源部根据用人要求对应聘者的资料进行筛选,并把经过筛选的数据录入人才数据库存档以备用人部门进行检索,或者直接把符合要求的应聘者资料提供给用人部门。用人部门在人力资源部的配合下,检索到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后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和考察,并最终录用最合适的人员。比如HP 等国际著名公司就在WEB上建立了“履历表中心”,用人部门可以随时进入数据库以关键词或设定条件的方式搜索需要的人才。这样不仅所有部门可以公平共享人力资源信息,而且所有的面谈纪录都会追加入数据库,有些不错的人才因前次名额关系而未录用的,可以再次搜寻出直接约谈。 人力资源部对应聘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与用人需求的符合程度(如图2所示)。对能力低且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D类应聘者应予淘汰;对能力低但符合企业需求的C类应聘者(一般属于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的岗位)给予录用。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很高的应聘者属于各家企业激烈争夺的资源,对符合用人需求的A类应聘者录用并加以重点培养、使用,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对不符合当前用人需求的B类应聘者,仍应该给予继续关注,以备未来人才急需。如果公司建立的是基于Internet的人才数据库,则系统可以自动发出电子邮件通知应聘者已收到应聘材料并加以处理,对于未被录用的B类人才,会定期将企业近况或适合他的工作通知他,保持与他们的良好联系。 通过数据库的共享,用人部门一方面有充足、翔实的应聘者资料以供选择,主动地发现符合本部门需要的“新人”;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了解其他部门员工的能力和表现,从中发现合适的人才,解决企业目前存在的外部人才招聘与内部人才流动脱节的问题。由于后者有实践锻炼的经历、对企业的了解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因而可以

创新案例分析——联想资料讲解

企业自主创新案例分析——联想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里,中国企业有两家,其中之一就是联想。在这个名为《中国科技的奇迹--联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哈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里,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企业,除了中国,除了联想。 2002年12月3日,联想又一次聚焦了世人的目光,联想技术创新大会(Legend World)在联想大厦隆重举行,来自英特尔、微软、甲骨文、德州仪器等世界级信息产业顶尖技术精英亲临联想,参加各种论坛和产品展示活动。 多年来,“World”基本上是国际优秀信息技术企业的通行证,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在其中只能是充当一个配角的角色。联想代表国内IT企业首次坐庄“World”。这使得中外知名企业巨头坐在了中国人的企业里谈经论道,这件事本身正是这种国际化合作潮流的体现,同时也表明中国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已经开始崛起,能够与世界对话未来。这些都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曙光。联想的技术创新之路 据联想有关人士称,此次联想之所以能够举办此次盛会,根本的原因是联想在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的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新经济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持续的创新力,创新再生产通过对扩大再生产的否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如果说创新是新经济的动力之源,那么技术创新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创新要求技术创新作为其坚实的基础,而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法则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的整体进程,从而更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身处IT行业,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我们看到,技术创新正在加速前进。例如半导体产业过去用了28年时间才使微处理器的速度达到1GHz;而近20个月以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了3GHz的新高峰! 一.自主创新模式分析 在坚定走技术创新道路的企业发展道路中,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业界称之为“爬北坡”和“爬南坡”。所谓“爬北坡”,指的是企业从发展一开始就把自身定位在技术驱动型企业上,在研发方向上直接切入核心技术的领域,在此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爬北坡”道路笔直,但比较艰险。 所谓“爬南坡”指的是企业从产品、应用技术层面开始研发,逐渐在技术、资金上积累,逐渐向核心领域进军,最终把自身塑造成技术驱动型企业。“爬南坡”道路平缓,但比较安全。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爬南坡”从产品、应用层面向核心技术层面逼近有它天然的优越条件:首先,中国企业位于中国市场的最前端,灵感来源于用户的需求,所以,在产品、应用领域中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占据了先机。

周三多管理学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知识概要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管理的职能: 法国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美国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置、指导、控制。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 5、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A:法约尔:(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a技术活动;b商业活动;c财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