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渠县三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教案:26 三峡(第一课时)

四川渠县三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教案:26 三峡(第一课时)

四川渠县三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教案:26 三峡(第一课时)
四川渠县三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教案:26 三峡(第一课时)

三峡

渠县第三中学向超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4.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

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设计(二):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5)【课文全解】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

[自]这里是“在”的意思。[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中]以内。[两岸连山,略无阙 quē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略,副词,几乎。阙:通“缺”,中断,空缺。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峭壁,隐没了天空,遮蔽了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隐]隐藏。[蔽]遮蔽。[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 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评析:运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概括地写三峡的总貌,重点写山。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

[至于]到了。[襄 xiāng]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绝]断。[或]有时。

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

[宣]宣布、传达。[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发白帝”即“发于白帝”。[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快呀。

[虽]即使。[奔]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御]驾。[以]认为,觉得。[疾]快。

☆评析:描写三峡的夏季景色:水流疾、快的特点,以夸张、对比叙述,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两季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

[素湍 tuān]白色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潭]深水。[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这里指最高处。巘,山峰。[悬泉]从山崖流下来的像悬挂着的泉水,此指水流,大的叫瀑布。[飞漱shù]急流冲荡。漱:这里是冲洗、冲刷的意思。

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流冲荡,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有无穷的趣味。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副词,真,实在。

☆评析:描写三峡春冬两季壮丽秀美的奇观。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每逢秋天雨后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霜: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结霜。旦:早晨。[肃]寂静。[高猿]高处的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

[啸]动物长声吼叫。[属 zh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传]传出,传递。[响]回声。

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绵延悠长,猿猴声声悲啼,令人泪水沾

[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沾裳。”湿衣裳”[裳cháng]古人穿的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这里泛指衣裳 shāng。

☆评析:描写三峡深秋景色,重点渲染猿猴叫声的凄婉,暗示难以排遣的抑郁心情。

3.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2)古今异义

或:古义:有时例:或王命急宣。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例:至于夏水襄陵。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4)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隔绝、断)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绝哀转久绝(消失)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巘多生怪柏(极高)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本段字字扣住山,句句突出峰,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眼前这连绵不绝的群山,耸入云天的峰峦,雄奇险峻,苍天一线。这也更让我们惊叹郦道元的生花妙笔。

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才能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重、叠、隐、蔽”四字凸现三峡的山高、峰峻、谷深;“略”字极言山之多、峡之长;一个“岸”字巧妙的引水入峡,既写出了山势的高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用了比较的手法,更现其迅疾。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江流湍急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

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清肃杀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5.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所以先写夏水;可见作者是按照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写景的顺序。(夏天江水暴涨,春冬江水平静,秋天水枯谷空,顺次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哪首诗?《朝发白帝城》。

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情万丈。

6. 用渔歌作结的用意是什么?

一方面,从诗的内容上看,融情于景,以忧伤的渔歌作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7、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三峡 含答案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三峡 ☆课文导读 《三峡》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三峡》既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一篇优美的文学篇章。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阙.处(quē)襄.陵(xiānɡ) 绝巘.(yǎn)属.引(zhǔ) 沿溯.(sù)飞漱.(shù) 御.风(yù)林寒涧.肃(jiàn) 猿.鸣(yuán)长啸.(xiào) 曦.月(xī)急湍.(tuān) 长啸.(xiào)重岩叠嶂.(zhànɡ) 二、词语释义 重岩叠障: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襄,漫上。 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林寒涧肃:肃,寂静。 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 空谷传响:传,同“啭”,声音婉转。 三、语句解读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作家作品 郦道元(?— 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显身手

初中上册语文《三峡》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峡》中考复习要点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重点字词:自:在。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实在、真。肃:寂静。属:(zhǔ)连续。引:延长。绝:消失。素:白色;旦:早晨。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朝:早晨。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区别: (1)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2)绝:久绝(消失)。绝(山峰):极阻绝:断 (3)自三峡……(在)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五、一词多义 ①沿溯阻绝(隔绝) 绝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重点知识点 一、原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 ③阙:同”缺”,中断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 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原文: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 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 ⑤绝:断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原文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③虽:即使 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 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原文 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 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1 / 5

初中语文《三峡》知识点整理及练习题

初中语文《三峡》知识点整理及练习题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二、一词多义 1、绝: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澈) 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 5、以①不以疾也(如)②以丛草为林(把)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

的快马) 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特殊句式: 1、互文句 ①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 ②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③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2、并提句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3、省略句 ①飞漱其间(即“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 ②有时朝发白帝(即“有时朝发(于)白帝”,省略介词“于”) ③不以疾也(即“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襄:上,上升到高处) 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 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11、不以疾也(快,急速)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八年级语文《三峡》课后练习题

《三峡》课后练习题班级:姓名:时间: 一、作家作品及地理常识 1、《三峡》的作者是_______,我国北魏杰出的_____学家、____家。他所著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在长江上游重庆市奉节县至湖北省宜昌县之间,包括_____峡、____峡和_____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三、指出通假字并作解释。 1.略无阙处() 2.哀转久绝( ) 四、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 ) 4、重岩叠嶂()5.至于 ..夏水襄.陵()() () 6.或王 ..命急宣()()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则素.湍绿潭()()10 绝.巘.多生怪柏()()11林寒涧肃()1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5.沿.溯.阻绝( )( ) 五、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2、至于 ..夏水襄陵(古义:;今义:)(古义:;今义:) 六、译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音泪沾裳。” 九、理解性默写 1、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写出三峡夏季江水上涨、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峡秋季景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秋天,三峡高猿长啸给人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费用来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在三峡中艰辛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整体感知 1.感知文章内容,三峡景色的总特征是什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作者写三峡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__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景象最突出?有什么作用? 7.作者为什么先写夏三峡夏季的景色而最后写秋天的景色? 8、赏析文中关于春冬之时水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原文和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原文和赏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 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 雄险气势所吸引。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 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 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 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

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 “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

初中语文《三峡》复习资料

《三峡》复习资料 1、归纳本文的中心: 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答: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 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6、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流湍急设置条件。由于三峡水流迅猛与地势陡峭有关,所以先写山势为下文写水势作铺垫。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再写其他季节,也按水势由盛到枯的顺序排列。 7、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悠美) ③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 8、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下列词语 略无()阙()自非()亭午()夜分()曦()襄()沿()溯()或()虽()御()疾()巘()漱()属引()旦()肃()绝()奔()良() 三、选择题 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文章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

9 三峡 课题三峡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味三峡的壮丽风光,体会语言的简练、 精彩、优美。 2.学习怎样抓住景物及季节特征描写,理解文章内 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 奇、清幽秀丽,尤其是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 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和洛 阳担任中央官吏,多次出任地方官。郦道元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 查研究,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名著。 写作 背景 本文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 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 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

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读准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ɡ)绝(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ɡ) 通假 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至于 ..夏水襄陵(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良好)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做名词,清波) 空谷 ..传响(名词做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清荣峻茂 ....(形容词做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每至晴初霜.旦(名词做动词,下霜) 文言省略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三峡》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襄:上,上升到高处 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 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11、不以疾也疾:快、急速 (二)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四)一词多义 (1)自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2)绝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3)清 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形容词,水清澈 (4)其: 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 飞漱其间代词,它们,代古柏 (五)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 (4)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飞漱其间“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 不以疾也“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 六、文章主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

第26课、三峡教案 郦道元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秋——凄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①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二) 能力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情感目标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在这节课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 ●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上难度不大,但学生在体会三峡的美和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把这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

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根据朗读提示,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人教版审定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后练习及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5分) 阙()湍()涧()曦()啸()溯() 漱()嶂()襄()属() 2.填空题。(13分)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引 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1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巘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6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7分)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4分)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2分)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3分)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a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句解:写仰视所见。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的图画。】 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句解:以极为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各具特色,并由景到情。“良多趣味”,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叹】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涧肃(34),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就会一片清冷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35)凄异(36),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37),哀转(38)久绝(39)。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XX》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XX 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2 分钟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2 分钟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 卷, 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①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xx, 自/XX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XX月

2020秋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排版:三峡(赏析)

《三峡》赏析一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三峡》原文翻译及习题

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三、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