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畲乡》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6
《走进山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山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走进山东》是一节地方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山东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山东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山东的窗口。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山东的整体情况缺乏系统的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地理知识。
(2)学生能够掌握山东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人文地理知识。
(3)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山东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山东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如泰山、崂山、孔庙等。
(2)山东的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如风筝节、剪纸、煎饼等。
(3)山东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东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走进山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山东》。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走进山东》是一节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山东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山东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地域认知能力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2)掌握山东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
(3)熟悉山东的文化传统,如儒家文化、民俗风情等。
(4)了解山东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2)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山东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山东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
(2)山东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东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山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山东的了解可能还比较片面和零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山东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山东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走进家乡特产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明国庆,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走进家乡特产》针对本课我将从以下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认识、热爱自己的家乡,应从多方面着手,了解并介绍家乡的特产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
特产是一个地方文化、经济的缩影,也是对外的窗口。
因此,肥城特产无疑是一种宣传家乡的有效途径。
本文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各地特产,知道特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还要是学生会想别人介绍家乡的特产,把爱家乡落实到行动上。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各地特产,特产相关因素,肥城特产。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2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3 培养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以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了解各地特产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准备:提前一天布置搜集关于肥城特产的资料五、说教学过程在教学流程上,教师先以游戏的方法导入,让学生猜猜家乡特产,激发学习兴趣。
在明确“特产”的概念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全国各地都有些什么特产?老师再以直观的图片形式介绍全国各地的特产,以连线的形式,强化这些知识。
在夸夸家乡的特产的这个板块,为活跃课堂气氛,我采用产品推销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自己的产品做推销广告。
在卖特产、尝特产、赞特产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活动中,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家乡的特产、以及乡土文化,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六、说教学方法l、用语言创设情景,以情激情。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教育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网状型的信息传递、交流、碰撞和反馈,而师生的情感则是信息交流的纽带。
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们主动、愉快地认识事物、参与活动,高尚的情感产生正确的动机并蕴蓄着坚强的意志力。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山腰海盐》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近山腰海盐》。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背景主题的确立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对孩子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
”因此,我们在选择综合实践课内容时应根据地方和学校的实际来确立。
也就是说要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出发,依托自然资源,融科技、艺术、学科知识为一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我们的家乡-----山腰,“肩胛当路行,脊背作盐埕”的山腰古谚语诠释了山腰先民“煮海为盐”的艰辛与创业的坚韧。
而作为泉港的经济强镇----山腰,自古以来便是产盐盛地,是福建省最大的食盐(载体盐)生产和出口基地。
我们学校—山腰第二中心小学就处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走近山腰海盐》的探索将引导孩子们探究家乡的海盐,亲历海盐的晒制流程,了解古代制盐和现代制盐的技术革新以及多彩的盐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为此,我着眼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学生带到了“走近山腰海盐”的探索活动中。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一)认知目标:接触海盐,丰富对海盐的认识,使学生了解海盐的生产、作用、文化。
(二)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探究问题等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体验探究活动中的乐趣和成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三、活动理念的设计《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与合作能力。
本次活动的设计理念是以《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调查、采访、实地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去亲身体验和感受海盐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说课的内容是吉林省地方课程《家乡》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题目为《家乡水果》。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家乡》课程开设的主旨是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整合我省各地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介于以上分析,结合本课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乡水果的种类,感受水果的香甜以及劳动人民的可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家乡美”的兴趣。
本课重点:以多种渠道搜集家乡水果的资料。
本课难点:让学生领悟到吉林省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家乡人去共同创造。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水果的香甜,我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以情景再现做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平等交流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采用多媒体展示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学法的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那么如何将以上教法和学法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呢?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导入:我们的家乡吉林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黑土上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家乡的水果,感受那沁人心脾的香甜!(板书课题:家乡水果)【设计意图:激情导入设计的精彩与否,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1
体验畲族风情,促进民族团结
——《走进畲乡》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浙江省地方课程教材四年级《人
•自然•社会》第15课《走进畲乡》。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
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
体系,提倡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产
生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区是
中国唯一的一个畲族自治区,因此我选择了这篇课文。《走进畲乡》
属于全套教材中“主题1浙江沿革”板块。本篇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反
映了地方人文素养的主要特征和风貌,对学生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文
化,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花团锦簇、流光溢彩的畲族服饰显出鲜
明的民族艺术特色。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明珠。畲乡的工艺特产享有
盛誉,闻名中外的惠明茶,精细漂亮的彩带等。畲族传统节日很多,
尤以“三月三”、“二月二”最具有民族特色。所有这些都反映着畲乡
古老独特的风格,孕育着畲乡人们的智慧,象征着畲族人们对幸福生
活的向往。
二、说学情
教学面向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看:四
2
年级的学生对于家乡的概念初步形成,还没有达到正确的认知水平,
家乡的荣誉感不强。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唤醒学生对
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对于咱们汉族的孩子,畲乡是那么遥远,那么神
秘,处处闪耀着诱人的风采,这一切都吸引着孩子们前去探个究竟。
三、说目标及教学法
《浙江省地方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地方课程要着眼于学生
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畲族的民俗风情、工艺特产,感受畲族人民的文
化生活魅力。
能力目标:学会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体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与热爱畲族人民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引
导学生关注其它少数民族,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其中感知畲族的民
俗民风是本课的重点,而畲族语言和歌舞的学习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研究家乡的情感为宗旨,
其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上,我从学生
的生活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三动两参与”的教
学方法进行点拨、引导。所谓“三动”,即:动手搜集,动脑思考,
动口唱一唱;而“两参与”,即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参与体悟,从
而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浙江省地方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
料,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能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我运用
3
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和畲族有关的资料,并完
成预习卡。
在学生对文本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从四个环节来开展:
第一环节 激发兴趣入课堂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
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他们兴趣盎然的
学习。”为此我设计了两个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步是:
借畲服吸引学生眼球。上课伊始,我穿着畲服进课堂,(出示畲服)
并让孩子们猜猜这是那个民族的服饰?第二步是让畲语与学生近距
离接触。在点题后,我就用畲语“你好”“你准备好了吗?”和学生
打招呼。并教学生学说畲语“你好”。这样具有畲族特设的服饰、语
言就为学生打开了畲乡的大门。
第二环节 畲族风情大展台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因此我设计了四个活动,使学生
在活动中感受畲族的民俗民风。
活动一:欣赏整体美
我先让孩子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预习卡,在学生展示和交流的同
时,培养他们整理资料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接着我通过播放景宁的畲
族风光、在浙江地图上找一找景宁畲族自治区的位置、最后请学生说
说景宁畲家山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使学生在看、找、悟的同时,
了解浙江畲族的概况,激起深入探究的欲望。
这样就顺理成章的进入活动二:感受服饰美
4
这个活动我主要聚焦两块内容,一是:畲族的“凤凰装”。我先
展示女子“凤凰装”,通过观察和比较,使畲族服饰在学生的脑海中
留下初步的印象。再通过欣赏大“凤凰装”、小“凤凰装”、男子“凤
凰装”等图片,以及听“凤凰装”的传说,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畲族服
饰的特点。二是:彩带编织 这里我通过看视频、讲故事、编彩带、
猜寓意等活动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感受畲族人民的心灵手
巧。
畲乡服饰绚丽多彩,是民族文化灿烂的瑰宝。我引领学生对凤凰
装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易于联想的实物,让学生将服饰与畲
乡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加深了对畲乡的理解,也感受到畲乡人民无穷
的创造智慧。使学生在学习畲乡文化、传习畲乡技艺的过程中,进一
步接受优秀地方文化的熏陶,彰显地方文化意蕴。
活动三:领略歌舞美
《地方课程标准》倡导 “体验性学习”的理念,我利用唱民歌、
跳畲舞的形式使学生领略畲族优美的歌舞。我先范唱畲族民歌:《三
月三》,并通过学生学唱、师生对唱的形式让学生明白畲族山歌的特
点。接着在学生学跳畲族舞蹈的过程中,体验畲族舞蹈的独特美。
安排学生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使他们即欣赏了畲族优美的
歌舞,又领略了其独特的韵味,还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四:品味节庆美
这个部分我通过三个设疑来展开教学。疑问一:畲族有哪些传统
节日?通过这个疑问引出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并简要介绍这一
5
节日的来历。疑问二:在“三月三”这天,畲乡人民都会做些什么呢?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介绍畲族美食“乌米饭”的制作过程。疑问三:
你还知道哪些畲族特产?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相关的图片,加以说
明。最后请孩子们谈谈感受。
从疑问的抛出到解决,一环紧扣一环使畲族的传统节庆和丰富的
特产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从而激发他们尊重和热爱畲族人
民的感情。
第三板块 《畲族知识大比拼》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特点:比较喜欢竞赛、游戏等活动,于是我设
计了:知识抢答、趣味表演等活动,来帮助学生梳理课内外所学的知
识。最后通过学说畲语“再见”,来结束我们这一趟的畲乡之旅。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和生活情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一个感受
和体验的过程,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四环节 民族知识超链接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认识了少数民族——畲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
国家,除了畲族以外还有维吾尔族、藏族等,我让孩子们通过上网查
资料或者阅读相关书籍去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要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拓宽学习的空
间,所以我给孩子们安排了这一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在关注其它少数
民族的同时,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们说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这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设
6
计的:
15 走进畲乡
绚丽的服饰 璀璨的歌舞 丰富的特产
勤劳和智慧
本节课在学习了畲族绚丽的服饰、优美的歌舞以及丰富的特产的
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畲族的特色文化跟畲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分不
开的,从而产生尊重与热爱畲族人民的感情,同时引领他们关注其它
少数民族,树立促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远大理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