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铅锌矿环评sc

铅锌矿环评sc

铅锌矿环评sc
铅锌矿环评sc

目录

第1章前言 (1)

1.1评价由来 (1)

1.2主要环境问题 (1)

1.3评价目的 (1)

1.4评价原则 (2)

第2章总则 (2)

2.1编制依据 (2)

2.1.1法律法规及政策 (2)

2.1.2 环评工作技术规范 (3)

2.1.3其它 (3)

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4)

2.2.1评价因子 (4)

2.2.2 评价标准 (4)

2.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10)

2.3.1地表水 (10)

2.3.2地下水 (10)

2.3.3环境空气 (12)

2.3.4噪声 (12)

2.3.5生态环境 (13)

2.3.6风险评价 (13)

2.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14)

2.4.1地表水评价范围 (14)

2.4.2地下水评价范围 (14)

2.4.3大气评价范围 (14)

2.4.4噪声评价范围 (14)

2.4.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14)

2.4.6风险评价范围 (14)

2.4.7环境敏感区 (14)

2.5环境功能区划 (16)

2.5.1水环境功能区划 (16)

2.5.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16)

2.5.3 声环境功能区划 (16)

第3章原有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17)

3.1原有工程基本情况 (17)

3.2原有矿区开采范围、生产规模、资源储量 (17)

3.2.1原有矿区工程组成 (18)

3.2.2原有矿区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19)

3.3原有工程分析 (19)

3.3.1采矿方法 (19)

3.3.2矿井涌水及地面生产系统 (20)

3.3.3顶板管理及采空区 (20)

3.3.4原有生产系统 (21)

3.3.5采矿综合技术指标 (22)

3.3.6废石堆存情况 (23)

3.4原有采空区及地表塌陷情况 (23)

3.5原有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 (24)

3.6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7)

第4章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9)

4.1项目基本情况 (29)

4.2工程内容及规模 (29)

4.2.1开采范围及开采储量 (30)

4.2.2设计规模及产品方案 (31)

4.2.3生产设备 (32)

4.2.3公用及辅助工程 (33)

4.3工程分析 (36)

4.3.1开采方案分析 (36)

4.3.2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 (44)

4.3.3对原有采空区的处理方法 (45)

4.3.4工艺流程 (46)

4.3.5涌水量分析 (46)

4.3.6开拓运输方案 (47)

4.3.7废石堆场 (48)

4.3.8矿石堆场 (49)

4.3.9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 (49)

4.3.5排污汇总 (51)

4.4厂区平面布置及厂界周围环境 (52)

4.4.1厂区平面布置 (52)

4.4.2厂界周围环境 (53)

第5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4)

5.1自然环境概况 (54)

5.1.1地理位置 (54)

5.1.2气候与气象 (54)

5.1.3水力资源 (55)

5.1.4地形地貌 (55)

5.1.5地质概况 (55)

5.1.6 地震 (57)

5.1.7土壤 (57)

5.1.8植被 (58)

5.2社会经济概况 (58)

5.2.1行政及人口 (58)

5.2.2交通 (58)

5.3土地利用现状 (58)

5.3.1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58)

5.3.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59)

5.4环境质量 (59)

5.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9)

5.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1)

5.4.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3)

5.4.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5)

5.4.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6)

第6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8)

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8)

6.1.1施工期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68)

6.1.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8)

6.1.3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69)

6.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0)

6.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0)

6.2.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3)

6.2.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74)

6.2.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

6.2.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83)

7.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85)

7.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5)

7.1.1评价范围及评价等级 (85)

7.1.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85)

7.2矿山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筛选 (87)

7.3矿山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8)

7.3.1地形地貌 (88)

7.3.2对动物影响分析 (89)

7.3.3对植被生物量影响分析 (89)

7.3.4对土壤的影响 (89)

7.3.5景观影响评价 (90)

7.3.6生态系统完整性 (90)

7.3.7水土流失影响预测 (90)

7.3.8土地变形预测及环境影响分析 (92)

7.3.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98)

7.3.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99)

7.3.11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100)

7.4运营期满(闭矿)后的环境影响分析 (101)

7.4.1闭矿后生态恢复进度安排 (101)

7.4.2闭矿后环境影响分析 (101)

7.5生态环境保护及补偿措施 (102)

7.5.1土地复垦方案 (102)

7.5.2土地复垦工程技术措施 (103)

7.5.3土地复垦生物措施 (103)

7.6矿山开发水土保持方案 (104)

7.6.1区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104)

7.6.2水土保持方案措施 (104)

7.6.3水土保持实施保障措施 (106)

7.7生态保证金 (107)

8.清洁生产分析 (108)

8.1清洁生产要求 (108)

8.2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108)

8.2.1生产设备先进性分析 (108)

8.2.2资源与能源利用指标 (109)

8.2.3污染物产生指标 (110)

8.2.4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110)

8.2.5环境管理要求 (111)

8.3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111)

8.4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 (111)

第9章环境风险评价 (113)

9.1风险评价目的 (113)

9.2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113)

9.2.1风险评价等级 (113)

9.3风险评价范围 (114)

9.4风险识别 (114)

9.4.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114)

9.4.2风险识别 (114)

9.6后果分析 (115)

9.6.1环境危害 (115)

9.6.2风险计算 (116)

9.6.3 风险可接受性分析 (119)

9.7风险防范措施 (119)

9.7.1炸药库风险防范措施 (119)

9.7.2废石场泥石流灾害风险防范措施 (120)

9.8应急预案 (121)

第10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23)

10.1施工期环保措施 (123)

10.1.1针对现有环境问题的整改措施 (123)

10.1.2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23)

10.2运营期废气治理措施的论证分析 (123)

10.3运营期废水治理措施的论证分析 (124)

10.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与建议 (125)

10.5噪声治理措施与建议 (126)

10.6以新带老措施分析 (127)

10.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27)

10.8绿化措施及建议 (127)

第11章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29)

11.1总量控制原则 (129)

11.2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29)

11.3总量控制指标筛选 (130)

第12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1)

12.1分析方法 (131)

12.2环保投资 (131)

12.3损失估算 (132)

12.3.1资源和能源流失的损失 (132)

12.3.2排放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损失 (132)

12.3.3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132)

12.4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32)

12.5环境经济指标与评价 (133)

第13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35)

13.1环境管理 (135)

13.2环境监测 (136)

13.3工程环保实施方案 (137)

第14章公众意见调查 (139)

14.1公众参与的目的、作用和方法 (139)

13.2公众参与调查情况及分析结果 (141)

13.3公众参与的意见与合理化建设 (142)

13.4公众参与结果分析 (142)

13.5公众参与评价结论 (143)

第15章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分析论证 (144)

15.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144)

15.1.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44)

15.1.2铅锌行业准入分析 (144)

15.1.3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145)

15.1.4《矿产资源法》符合性分析 (145)

15.2清洁生产先进性分析 (146)

15.3环保措施有效性分析 (146)

15.4污染物排放达标性分析 (147)

15.5总量控制指标可达性分析 (147)

15.6综合效益显著性分析 (147)

15.7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 (148)

15.8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48)

15.9项目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148)

15.10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 (148)

15.11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分析 (149)

15.12公众参与认同性分析 (149)

第16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0)

16.1产业政策相符性结论 (150)

16.2厂址选择及厂区布局合理性分析评价结论 (150)

16.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结论 (151)

16.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51)

16.5污染防治对策及可行性评价结论 (151)

16.6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152)

16.7总量控制评价结论 (152)

16.8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153)

16.9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53)

16.10公众参与评价结论 (153)

16.11“三效益”分析结论 (153)

16.12综合评价结论 (153)

第1章前言

1.1评价由来

1.2主要环境问题

XX矿区包括XX选厂后山三个矿床,目前XX矿床已经全部采完,XX选厂后山矿床因矿体氧化程度较高,目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不合理,故本次设计不开采。本次环评将分析在扩建之前现存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多年的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其采矿爆破等噪声对当地居民的影响、4t/h锅炉没有安装脱硫除尘设施,小自然通风锅炉燃用散煤不能达标排放、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

项目改扩建建成后主要环境影响包括:

采矿过程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工业粉尘及锅炉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区域水体影响;项目投产后所排放的工业粉尘对周围尤其是主导风向下农作物生长及其当地居民的不良影响;采矿区各种较强的噪声源对周围声学环境的影响;废矿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3评价目的

1.研究项目选址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分析项目投产对区域环境及敏感目标构成的影响范围及程度。

2.根据项目生产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分析论证项目污染治理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论证本项目“三废”排放情况及从环保角度确认工艺过程的先进性,为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并为今后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采用适当的预测模式,预测和评价工程投产后对该地区的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为环保治理设施提供反馈建议,并通过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环保设施资料,提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4.贯彻国家环保部关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精神,在XX省“十二五”期间排

污总量控制规划目标和分析区域环境容量基础上,提出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建议,为该项目环境管理服务。

5.通过对环境、经济的损益分析,论证本工程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性。

6. 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环境容量及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等方面,论证本项目选址的合理性,为项目实现优化选址、合理布局、最佳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4评价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确定工程评价原则如下:

(1)评价中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境保护政策及法规;

(2)本评价将依据采矿污染源提出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使本项目建成投产后污染物排放量可实现其总量控制的要求;

(3)环境影响评价将坚持为工程建设的优化和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的政策性、针对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实用性;

(4)评价内容做到重点突出、结论明确、对策可行;

(5)为适应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和缩短评价工作周期,在满足评价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本次评价工作将尽可能利用该地区现有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资料。

第2章总则

2.1编制依据

2.1.1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

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1999.3.17);

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13.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1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1.2.21);

16.《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年232号);

17. 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税务局国经贸

[2000]1015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8. XX省地方标准《XX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

19. XX[2011]17号《关于印发(XX省重金属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0.《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

2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

2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

23.《X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通知》,XX省环境保护厅XX环管[2013]1号;

24.《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部、中国环科院,2008年7月。

2.1.2 环评工作技术规范

1.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

2.1.3其它

1.XX省地质调查院编写的《XX省XX市XXXX-XX矿区铅锌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XXXX有限公司XX铅锌矿XX-XX矿区开发利用方案》。

3.《XXXX有限公司XX-XX矿区残留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4. 《XXXX有限公司XX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5. XX省XX院与XXXX有限公司签订的关于开展本项目环评工作的技术咨询合同。

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2.1评价因子

根据该项目的污染特征,本着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提高报告书实用性的原则,本次环评将在加强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原则,以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风险环境和固体废物影响评价为重点,同时注重污染防治措施的论证分析,对环境空气、噪声的环境影响予以一般性评价。评价因子详见下表。

表2-1 评价因子一览表

2.2.2 评价标准

2.2.2.1环境质量标准

⑴地表水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为XX,XX为XX支流,根据DB22/388-2004《XX省地表水功能区》中水功能划分,项目所在地水体为XX至 XX段除饮用水一级保护区外水质目标为Ⅲ类水体。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应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详见表2-2。

表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

⑵地下水环境

评价区域内地下水功能为饮用水,因此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详见表2-3。

表2-3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摘录)单位:mg/L;pH无量纲

⑶环境空气

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区域属二类区,环境空气中PM

10、SO

2

NO

2

质量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详见表2-4。

表2-4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摘要)单位:mg/m3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噪声功能区划,矿区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周围村庄执行1类区标准。详见表2-5。

表2-5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⑸土壤质量标准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特征,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Ⅲ级标准。

表2-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m3

2.2.2.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废水

项目属于铅锌工业,其废水排放执行《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详见表2-7。

表2-7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2)废气

粉尘排放执行《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中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详见表2-8。

锅炉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Ⅱ时段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9。

表2-8 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单位:mg/m3

表2-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⑶噪声

本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故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区标准,详见表2-10。

表2-1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 (A )

⑷固体废物

本项目的废石淋溶水没有超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

别》GB5085.3-2007中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限值,因此,该废矿石不属于危险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 值在6至9范围之内,因此该废石为Ⅰ类工业固废。《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见表2-11。

表2-11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2.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中评价级别判定方法,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级别及范围。

2.3.1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详见表2-12。

表2-12 地表水评价级别判定依据

由表2-12可见,拟建工程厂址周围地表水体为XX,规模为小河,水质功能标准为Ⅲ类,故根据HJ/T2.1—93中规定,本次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低于三级,仅作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2.3.2地下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本项目建设可能对项目所在区域水质、水位均产生影响。因此,项目类型属于Ⅲ类建设项目。Ⅲ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Ⅰ类、Ⅱ类特征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照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Ⅰ类: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层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和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具体依据见下表。

表2-13 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依据表

根据以上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可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Ⅱ类: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环境水文地址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具体判据详见下表。

表2-14 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依据表

根据以上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可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综上,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3.3环境空气

本工程主要大气污染源为4t/h锅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大气评价工作等级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由工程分析的计算结果计算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与占标率10%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 定义为:

C i

P i = ·100%

C0i

式中:P 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 I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根据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本项目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max=P SO2=8.58%<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判据见下表。

表2-15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判据

由本项目废气污染物进行的估算模式计算结果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3.4噪声

本项目建成后噪声源主要为各种泵类、生产设备等,拟建厂区位于声环境规划的3类标准区,项目建成前后声级增量较小(<3dB(A)),受影响的人口变化不大,

按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本次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2.3.5生态环境

本项目矿区总占地面积为2.225km2,本项目所在地点属生态一般区域,无珍稀动植物,敏感程度较低。本项目在原有矿区进行建设,本次建设没有新增其他用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详见下表。

表2-1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2.3.6风险评价

矿区炸药库存储的XX炸药等具有一定的易爆性质,因此具有一定的潜在的环境风险;但由于环境风险影响范围有限,可通过采取科学合理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环境风险的发生。根据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详见下表。

表2-17 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一览表

我国铅锌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综述及现状分析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4, 4, 187-194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88262749.html,/journal/aep https://www.doczj.com/doc/c88262749.html,/10.12677/aep.2014.45026 Analysis of Soil Heavy Metals Pollution and Its Present Situation around Lead-Zinc Mining Areas in China Pei Xu, Chao Wu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Email: 276534317@https://www.doczj.com/doc/c88262749.html, Received: Aug. 9th, 2014; revised: Sep. 10th, 2014; accepted: Sep. 22nd,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c8826274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e analyze the source of heavy metals soil pollution, its pollution character and the harm of pol-lution, and review the condition of heavy metal soil pollution in lead-zinc mining areas in recent years to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for pollution control. Keywords Lead-Zinc Mines, Soil, Heavy Metals Pollution 我国铅锌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综述及现状分析 徐佩,吴超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 Email: 276534317@https://www.doczj.com/doc/c88262749.html, 收稿日期:2014年8月9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10日;录用日期:2014年9月22日 摘要 综述了我国铅锌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特点和危害,分析了近几年我国铅锌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状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625米以浅水文地质现状浅析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625米以浅水文地质现状浅析 文章通过总结分析水文地质调查数据,对矿山目前的水文地质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下一步矿山防治水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标签:水文地质;储水构造;涌水量 1 矿山简介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栖霞山铅锌矿位于南京市栖霞街89号。矿区面积为0.9808平方公里,至今已生产50多年。1971年开始开采地下铅锌矿,目前矿山实际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 2 矿山井下涌水现状 据长期观测数据显示,井下涌水量随季节呈波动变化,雨季涌水量大,旱季涌水量少,但总的情况是-475米以浅随着开采工作的完成和充填工作的进行,涌水量基本稳定在330m3/d左右,而-475米以深,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矿坑涌水量越来越大,最大已超过4600m3/d,给深部采矿及下一步的延深开拓造成一定難度。 3 矿区储水构造 经矿区勘探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该地段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最终形成截然不同的上下两个储水构造层;下储水构造又分为南北两个储水构造单元。其中上下两个构造层呈不整合接触;南北两个储水构造呈断层接触。 下构造层为倒转的紧密的同斜褶皱,形成栖霞山复背斜。地层走向北东50~60°,倾向北西,倾角70~80°。沿倾向地层上倒下陡,深部渐趋正常。复背斜南翼发育两个次级褶皱,地层继续倒转,次级褶皱轴向与复背斜轴基本一致。 上构造层为(象山群)褶皱,象山群以舒缓开阔的褶皱构造不整合地覆盖于下构造层之上。区内为一背斜,轴向北东60°,北翼产状倾向310°,倾角35°;南翼产状倾向150°,倾角37°。 矿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为东西向断裂F2、F3,系燕山期压扭性断裂,F2、F3断裂在深部重叠(重叠后统称F2)。断裂带中除了矿质热液环流对石炭、二叠系灰岩进行溶解交代作用成矿外还充填大量的断层角砾岩、断层泥,断层带与相对隔水地层高骊山组砂页岩、和州组泥灰岩等(总厚40m左右)共同形成地下隔水墙。隔水墙北侧含水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隔水墙南侧含水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灰岩,从而在矿区形成了以F2断裂为界的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二个储水构造单元。北侧地下水类型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南侧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地质高背景区铅锌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doi:10.3969/j.issn.1007-7545.2019.02.017 地质高背景区铅锌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刘晓媛,刘品祯,杜启露,沈乾杰,吴迪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1) 摘要:调查研究了某废弃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Hg、As、Cd、Cr、Pb、Cu、Zn的污染状况,并结合单因素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污染指数负荷法、灰色聚类法及聚类热图分析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识别污染途径。结果表明,研究区Cd、Zn、Hg、Pb、Cu和As含量均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d的外源污染最严重,Zn、Pb、Hg次之。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河流以及距矿区距离呈正相关。主要污染因子为Cd,次要污染因子为Hg和Zn,各采样点均处于严重污染。研究区重金属来源可分为4类,Cu、Cd、Zn属工业源污染,主要为矿山开采;As、Hg污染与工业源和农业源有关;Cr、Pb含量受交通源与工业源以及自然源多方面影响。 关键词:铅锌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评价;灰色聚类;聚类热图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7545(2019)02-0000-00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of Lead-Zinc Mine Wasteland with Geological High Background LIU Xiao-yuan, LIU Pin-zhen, DU Qi-lu, SHEN Qian-jie, WU Di (Key Laboratory of Mountai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Guizhou Provi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Pollution status of Hg, As, Cd, Cr, Pb, Cu and Zn in farmland soil around an abandoned lead-zinc mining area was investigated. Degre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were evalu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single factor index method, ground accumulation index method, pollution index load method, grey clustering method and clustering heat map analysis. Pollution pathway was identifi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centrations of Cd, Zn, Hg, Pb, Cu and As in soils of investigated area all exceed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soils are heavily polluted with Cd, moderately polluted with Zn, Pb and Hg. Degree of pollution positively correlates with distance to river and mine. 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 is Cd, the secondary pollution factors are Hg and Zn, and all sampling points are in serious pollution. The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study area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Cu, Cd and Zn are industrial sources of pollution, mainly from mining. As and Hg pollution are related to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sources while content of Cr and Pb is affected by many sources of transportation and industrial sources as well as natural sources. Key words:lead-zinc mine wasteland; heavy metals; pollution assessment; grey clustering; cluster heat map 工业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2014年4月17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1],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775个工业废弃地的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约占34.9%[2]。目前,中国的国有矿山企业大约有8千个,集体所有矿山约23万个[3],在矿山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多种重金属暴露于地表,并通过矿渣、污水排放、尾矿堆积、大气沉降、地表径流进入周边的土壤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累积、迁移扩散,进而造成矿区土壤污染[4],且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难降解[5]、持续时间长[6]、隐蔽性的特性,因此,即使是多年的工业废弃地,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调查研究表明,辽宁省八家子铅锌矿废弃地主要污染因子为Cd、Zn,同时矿伴生Pb、Cu污染[7]。对河北省保定市某农村废弃工厂表层土壤中PTE的浓度、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研究表明,表土中含有极高浓度的As、Cd、Pb和Zn[8]。上饶某铜矿废弃地Cu、Cd、Zn、Pb、Cr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Cu、Cd属于重度污染,Cr相对较轻,同时聚类分析表明,这几种重金属具有同源性,其中Cd、Cr、Zn、Pb存在伴生关系[9]。韩国首尔废弃的Au-Ag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矿场附近种植的稻谷中Zn、Pb、Cr含量较高,受到污染[10]。已有95年以上采矿活动的尼日利亚东南部恩伊格巴地区,土壤样品中Pb、Zn、Cd、Cu含量高于国际农业土壤标准,Pb处于中等至极端污染水平,Cd为中度污染水平,矿区周围土壤环境恶化[1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问题不容忽视。 收稿日期:2018-10-23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0]2031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LH[2016]7204号)作者简介:刘晓媛(1993-),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吴迪(1987-),男,副教授.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栖霞山铅锌矿绿色矿山建设典型案例

案例1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栖霞山铅锌矿 一、基本情况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栖霞山铅锌矿始建于1957年,目前采选生产能力为35万t/a。矿山为地下开采,采用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选矿采用浮选+磁选工艺,主要采选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得自然资源部表彰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优秀矿山企业”、“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企业”和“全国绿色矿山”称号。 二、主要做法 1.美化矿容矿貌,强化矿区绿化,融入栖霞山风景景观 矿山布局合理,厂貌整洁。矿区绿树成荫,可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100%。矿产品生产、运输、储存做到了防尘保洁。矿山为地下开采,采矿“不见矿”,与4A级栖霞山风景名胜区相互融合,和谐发展,建成了国内首座无废开采的“花园式”示范矿山。 矿区全貌

2.坚持绿色发展,建成零排放绿色矿山 矿山依靠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将采、选工艺与尾矿、废石、废水资源化处理利用工艺有机融合,创新研发与应用了具有适用性强、资源综合回收率高、环境友好的——上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全尾砂高浓度充填技术、铅锌硫化矿分流分速分步调控浮选的精细选矿技术、铅锌硫化矿选矿废水循环利用法、铅锌硫化矿高浓度节能环保选矿方法等绿色开发新技术,率先建成铅锌多金属矿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示范矿山,实现了选矿废水、尾矿和采掘废石的资源化利用,建成了首座无地表破坏、无尾矿库、无废石场、无废水排放的矿山。 3. 依靠科技创新,应用绿色开发新技术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属复杂多金属铅锌硫化矿,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铅、锌,同时共伴生金、银、硫铁、锰等,经浮选、磁选工艺得到高效回收,主要产品有铅精矿、锌精矿、硫精矿和锰精矿。目前铅、锌、硫铁、锰回收率分别为90.5%、90%、95%、58%,铅锌精矿中银回收率达70%,矿体中共伴生资源得到了高效回收利用。 矿山拥有江苏省有色金属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两个科技平台,自主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先后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有5项技术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2016年12月,“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有4

新苗计划——铅锌矿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项目编号: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申报书 创新项目名称:铅锌矿污染土壤的无害化 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创新项目负责人:孟愿 学校名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申报日期:2009年12月15日 项目类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公室制

填写说明 一、申报书要按照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 二、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中的字体为小四号仿宋体,1.5倍行距;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申报书由所在学校领导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一式三份(均为原件),报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公室。

一、项目简介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铅锌矿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性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来源()自主立题(√)教师指导选题起止时间自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 项目状况1、研发阶段2、中试阶段3、批量(规模)生产(选项打√) 申请人姓名孟愿 性 别 男 出生 年月 1989年 3月 入学 年月 2007年 9月 所在 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联系 电话 1586902 6258 电子 信箱 Chongchong-m @https://www.doczj.com/doc/c88262749.html, 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年龄性别专业具体分工 张萌21女 环境工 程 土壤预处理,实验 药品采购 徐刚22男 环境科 学 砖,水泥制造和经 费预算 胡文斌22男 环境科 学 数据处理,分析报 告 项目指导教师 姓名唐平性别女 出生 年月 1980年6 月 主要研究方向固体废弃物处理处臵及资源化 近三年获奖成果:/ 近三年科研经费___26__万元,年均___8.67__万元 项目主要内容简介 本项目以铅锌矿污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加入不同比例的石灰、磷酸盐等添加剂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固化与稳定处理,处理后的土壤可用来做砖和生态水泥等建筑材料,并通过测试成品的力学性能和环境友好性能,确定最佳配比制作方案,实现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利用。

江苏省绿色矿山建设典型案例2020

附件 江苏省绿色矿山建设典型案例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2020年12月

目录 案例1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栖霞山铅锌矿 (1) 案例2 南京溧水县爱景山锶矿(南京锶矿) (5) 案例3 江苏信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宝塔山水泥用灰岩矿 (8) 案例4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姚桥矿 (12) 案例5 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大蒋门水泥用灰岩矿 (15) 案例 6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金坛盐矿(含茅兴盐矿、陈家庄盐矿) (18) 案例7 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下关盐矿 (21) 案例8 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矽锅顶水泥灰岩矿 (24) 案例9 江苏船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船山矿) (27)

案例1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栖霞山铅锌矿 一、基本情况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栖霞山铅锌矿始建于1957年,目前采选生产能力为35万t/a。矿山为地下开采,采用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选矿采用浮选+磁选工艺,主要采选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得自然资源部表彰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优秀矿山企业”、“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企业”和“全国绿色矿山”称号。 二、主要做法 1.美化矿容矿貌,强化矿区绿化,融入栖霞山风景景观 矿山布局合理,厂貌整洁。矿区绿树成荫,可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100%。矿产品生产、运输、储存做到了防尘保洁。矿山为地下开采,采矿“不见矿”,与4A级栖霞山风景名胜区相互融合,和谐发展,建成了国内首座无废开采的“花园式”示范矿山。 矿区全貌

2.坚持绿色发展,建成零排放绿色矿山 矿山依靠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将采、选工艺与尾矿、废石、废水资源化处理利用工艺有机融合,创新研发与应用了具有适用性强、资源综合回收率高、环境友好的——上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全尾砂高浓度充填技术、铅锌硫化矿分流分速分步调控浮选的精细选矿技术、铅锌硫化矿选矿废水循环利用法、铅锌硫化矿高浓度节能环保选矿方法等绿色开发新技术,率先建成铅锌多金属矿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示范矿山,实现了选矿废水、尾矿和采掘废石的资源化利用,建成了首座无地表破坏、无尾矿库、无废石场、无废水排放的矿山。 3. 依靠科技创新,应用绿色开发新技术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属复杂多金属铅锌硫化矿,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铅、锌,同时共伴生金、银、硫铁、锰等,经浮选、磁选工艺得到高效回收,主要产品有铅精矿、锌精矿、硫精矿和锰精矿。目前铅、锌、硫铁、锰回收率分别为90.5%、90%、95%、58%,铅锌精矿中银回收率达70%,矿体中共伴生资源得到了高效回收利用。 矿山拥有江苏省有色金属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两个科技平台,自主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先后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有5项技术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2016年12月,“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有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