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高考大纲考点解读

政治高考大纲考点解读

政治高考大纲考点解读(政治常识部分)

一、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

考点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社会属性由国家负有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体现出来。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准。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种对内职能,具有保卫和交往两种对外职能。

考点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它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为了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加强国防建设。

我国建设民主政治的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怎样推进民主政治:①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②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考点3:我国的国家职能

①政治职能,即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包括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犯罪活动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两个方面。②经济职能,即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③文化职能,即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一方面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思想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发展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包括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公共工程,保护环境等。

我国的对外职能包括: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我国国家职能的目的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国家职能由国家性质决定,又集中体现了国家性质。

考点4: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有君主立宪制(当代主要是议会君主制)和民主共和制。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和任期不同(前者是世袭和终身制,后者是选举和任期制)。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二者都是民主共和制政体。不同点在于,元首的地位和权力不同,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政府的产生方式不同,执政党产生方式不同。(掌握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的含义,议会君主制、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各自的主要特征及主要国家。)

考点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它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①它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它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重大意义。

考点6: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考点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是单一制,表现为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全国只有一个制定法律的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全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公民只有一种国籍,各地方行政区域设立的地方政权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其职权,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考点8:“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基本内容:①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②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于中央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重大意义: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央人民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何理解“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①这不是针时台湾人民,而是针对“台独”势力和国外干涉中国统一的敌对势力;②因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果放弃使用武力,台湾就有永远分离出去的危险,这是炎黄子孙所不能接受的;③我们有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也要有坚决阻止“台独”及一切分裂活动的必要准备。)

(3)我国的国家机构

考点9: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国家机关的总和即国家机构。从纵向看,包括中央和地方机关;从横向看,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国家机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及其变化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当代国家机构组织体系一般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暴力机关等。

考点10: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

我国国家机构分类及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

考点11: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它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主要体现在:①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的代表组成,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三点:①密切联系群众;②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12:依法治国

含义:第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含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第三,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怎样推进依法治国:第一,国家机关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首先,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其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办事。再次,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第三,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第四,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考点13: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人民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被选举人应具备的法律资格:一是中国公民,二是年满18周岁,三不能是精神病患者,四是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政治自由,即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监督权:①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对象——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②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基本方式,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③意义。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国家如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们国家以捍卫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为自己的根本使命。①以宪法确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制裁和惩罚侵害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行为。

考点14: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见教材高三政治60页)。

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应做到:(见教材高三政治61页)。

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应做到:(见教材高三政治61页)。

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应做到:(见教材高三政治62页)。

考点1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重要性: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法律武器。

基本含义:是指公民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和平等适用法律。

具体说来: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考点1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①权利与义务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②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有利于公民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考点17: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贯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权利,公民要积极履行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二、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

考点18:政党的特征

①政党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判断政党阶级性质主要是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②政党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这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③政党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考点19: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主要是因为:①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②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考点20: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从性质上看,当代政党制度类型有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它源于英国,以英国和美国为典型。二是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的主要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它起源于法国,以法国和意大利为典型。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①历史进步性。可以防止出现个别集团或个别人物的独裁。

②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考点2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对政治原则、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范围内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的原因:第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它决定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党制度。第二,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我国的政党制度由国家性质决定,又维护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三,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这样,人民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必将造成社会倒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考点2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三个先锋队”表明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个代表”完整概括了党的先进性;最高理想具有凝聚力和指引方向的作用,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其性质的决定因素。

考点2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考点24: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①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提出国家奋斗目标的建议等属于政治领导。②思想领导。即进行思想宣传。③组织领导。即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结合哲学知识说明党如何科学执政?

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符合中国实际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科学执政,首先必须从当代中国实际情况出发。②人们要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党在执政中必须探索并遵循科学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依据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作出科学的决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执政就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结合政治常识说明,党如何做到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①民主执政首先要坚持为人民执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紧紧依靠人民,多听人民的意愿和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民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决策,在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健全权力制约和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③要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①它首先要求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依法办事。严格立法程序,加强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搞好普法教育工作,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依法执政莫定群众基础。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理论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决议以及建议等,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决定等。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以保证执政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

3.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考点25: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不断提高领导和执政水平。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突出思想建设,加强组织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事业发展的思想保证。思想建设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努力建设基层组织,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立党为会、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发扬优良作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和防止腐败。③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考点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①地位: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②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③特点:总揽全局的指导性和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2.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对外开放,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分化”的图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的图谋。

考点2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相互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是统一整体。其中,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③根本要求(精神实质):贯彻的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④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对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理论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也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

2.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坚持科学执政,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祖国辽阔的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的边疆;新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考点28:民族的基本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考点2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表现在:各民族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坚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支援。

考点30: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区域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其自治机关也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①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现代各族人民为建立统一、民主的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莫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②我国民族分布上,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基础;③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考点31: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宗教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宗教往往有着不同的作用。①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表现在:历代剥削阶级都利用宗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武器;历史上宗教曾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宗教的产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的影响;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考点32: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主要内容有:①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坚持宗教与政治、教育、司法分离的原则;③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考点3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正常宗教活动与迷信: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迷信泛指对人和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在我国特指长期流行于封建社会的卜丝、相术、算命等活动。我国对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钱害人者,必须依法取缔和惩处。群众中一般的迷信思想属于认识问题,要通过批评、教育、引导,通过大力普及科学知识逐步克服。

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是一切邪教的共同本质。

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必要性: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宣传无神论,反对迷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②是科教兴国的需要。各种迷信活动都是反科学的,因此,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树立科学世界观。③是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青年学生要成为“四有”新人,

就必须树立科学世界观。

四、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由于相互联系形成了国际社会,当代国际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包括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考点34: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①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②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③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各个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变化,使原来的国家关系产生相应的变化。

考点35: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最主要参加者。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最重要的因素。

②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第一,独立权。指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独立权包括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上的独立两层含义。第二,平等权。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第三,自卫权。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第四,管辖权。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③主权国家必须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义务。

考点36: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它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简言之,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③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等。④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享有广泛的职权);安全理事会(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实行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是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⑤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国际组织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有政治性的、专业性的,也有世界性的、区域性的,还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绝大多数国际组织是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是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是争取和平与促进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考点37: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①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②国际法不是由一国单独制定的,而是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方式制定的。国际法对于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③国际法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作用: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指导国际关系的规范化,减少国际纠纷,确保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2)当今时代的主题

考点3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①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②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可能打不起来,二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③二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而局部战争从未间断,世界仍不安宁,威胁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发展问题:①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指的是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③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南北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任务艰巨。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①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秋序。内容是:政治上各国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各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各国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考点39: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①原因: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同时,由于国际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重新组合,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大国实力均衡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②表现:美国继续保持超级大国的强大实力,日本和德国经济崛起,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军事实力强大,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③意义: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考点40:国际竞争的实质

①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七个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③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历史和现实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

④我国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抓住有利时机,加速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3)我国的对外政策

考点4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表现在:坚持我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处理对内对外事务权利不受侵犯;不结盟;根据国际问题本身是非曲直决定态度和对策;尊重别国人民独立自主的权利。

考点4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①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考点4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考点44: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①实行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加速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②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③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防止“分化”和“西化”。

高考必背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考点汇总(必修_选修)_框架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一、货币 二、价格 三、消费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五、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如何成功经营 六、投资与理财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八、财政与税收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一、公民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选举 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管理 监督的渠道和意义 二、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3)公民救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 (4)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对政府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方法 (5)政府的权威的表现和确立 三、政治制度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民代表的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的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2)我国的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领导核心地位、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容和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政策 信仰自由;依法管理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2、{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基本目标、宗旨、立场、基本准则 2、我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主观题必背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其它因素(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注意曲线图题)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若某商品价格上涨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之一)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 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重要因素:物价变动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 4、促进消费水平的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2)保进就来,增加居民收入。 (3)建立健全社全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4)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5)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2019年度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官方版)

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 (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 价格 (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 (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突出变化如下: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 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 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 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其实提高阅读量的要求早就在北京卷试题中得到了体现,现在北 京卷语文开始的长文本阅读能够有长达3500字的阅读量,这个阅读量至今还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 3、调整选考模块。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选考模块分别为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从两道选考 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解读:原本的“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文本要求考生二 选一,大纲修改以后,明确规定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 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 这一改变并不意味着一张试卷中会同时“文学类文本”和“实用 类文本”,而是出题随机,既可能是“文学类文本”也可能是“实 用类文本”。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 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调,增加评价类和 应用类题目。

这一内容是语文考试本应承担的责任,在前两年的文言文考试中 已经有所涉及。今年明确规定出来,只能说在2018年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加突出。 学科教师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以上变化,吃透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指导 学生科学应考。 2.强化快速阅读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文学类文本 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考查将更加全面。同时考 纲还提出要适度增加阅读量,因此高三学生在复习应考中要强化快 速阅读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快速捕捉中心句或者关键词。从人才 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学生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 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 鉴赏的能力。 3.及时进行梳理,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一)端正心态,细水长流。 (二)回归教材,重视归纳。 1、文言文、古诗。对于文言文,要掌握老师点到的实虚词、古 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要诵读并通译所有文言文,尽最大能力感知文句的节奏;要熟悉18个虚词的一般用法;要背诵并默写考纲要求的文段。 对于古诗,要背诵并默写所有诗歌;要弄清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2、现代文。要重视字词“音形义”的积累;要梳理文学常识;要尽量地从结构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理解文章;要做写作方面的积累,如积累精美文段、名篇名人、文学形象等。 (四)抓好阅读,促进写作。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高考政治知识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1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完整)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19年高考政治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

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

2018高考语文大纲解读

2018高考语文大纲解读

2018高考语文大纲解读(2017-12-16)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

关于核心的说法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7年政治高考考纲解读

2017年高考政治考纲研究之经济生活 2016年高考分析 一、总体分析 综观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题型、试题结构和难度与近几年保持一致,既体现了高考选拔性的特点,又兼顾了考生生活学习实际。其中,选择题回避高难度试题,增加了中低难度试题;非选择题侧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试题情境、问题设置和答案贴近生活,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1I政治试题仍然遵循“稳中有进,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每一则材料的选择、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个题肢的设计,都会让考生感觉“似曾相识,又从未谋面”,想得高分比较难。 二、微观解读 具体来说,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呈现如下特征: 1.多角度关注时政热点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II经济生活试题的背景材料,总体上体现了“热点”和“典型’’的结合,引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互联网金融等社会热点事件,充满时代气息。事实上,年度时政热点在各自主命题省份的经济生活试题中都有体现,如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创业就业问题、“互联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机器人的使用、“一带一路”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海外并购等都是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的背景材料。 可见,关注时政热点,是备考经济生活的铁律。 2.重视考生参与未来经济生活 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更加注重发挥经济生活知识的“方法论”功能,更加重视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高自身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命题设计更多关注与考生现实生活及未来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素材。 例如,北京卷第32题,考查某篮球俱乐部新赛季球票销售价格表制定的经济生 活依据。考生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可以体验类似制定价格表的简单的经济活动。 北京卷第38题第(2)问,以如何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为探究点,践 行了将知识的考查融人生活的理念,发挥了知识指导人生的功能,让考生感受到经济生活知识的实践价值。 近些年经济生活高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是要求考生首先进行角色定位,再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运用自己对该角色的认知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以2016年高 考试题为例: 2017年备考指南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出炉各科解读

2019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出炉各科解读备受关注的《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近日出炉。兰州晨报邀请兰州一中和西北师大附中的教师解读高考大纲,并提出后一阶段的复习建议,以期让考生的复习方向更加明确,提高效率。(编者注:甘肃省高考用卷为全国卷,本篇内容适用于2019 年采用全国卷的各省市考生) 语文 兰州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李占祥 考纲解读 2019 年语文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不论是考试性质还是考试内容,均保持一致。2019 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及命题的内容范围上仍趋稳定态势。 复习建议 1。关注题型变化,做好能力提升训练。2019 年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如“文言文阅读”第5 小题“古代文化常识”题,复习应做好整理强调;第17小题“图文转换”题也有变化,该考点需将各种类型都做复习。2。重视“选考题”,提高答题能力。近几年全国课标卷对选考题部分考查点和题型相对稳定,连续六年考查的都是小说+人物传记,这两种文本阅读仍是备考重点。还应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等文体的复习,做到题型变化与否,复习备考都不遗漏考点。3。做好教材梳理,巩固古代诗文知识。要回归课本,做好文言知识积累,对于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要结合习题归纳强调;名篇名句

要通晓其意,理解背诵,默写要整理好出错频率较高的字。 4。加强作文训练,突破重难点。应重点加强审题训练,立意要力求深刻,见 解要力求新颖;要积累新鲜素材,运用要灵活;语言要讲求修辞,凸显文采;还应强调文章的合理布局,注意细节,如段落字数、书写标点等。 英语 兰州一中牟欣 考纲解读今年的考纲跟去年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和前年相比有三个变化:1。词汇量变化为3000-3500。2。增加阅读中对词义推断的要求。把“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由此看出考试中“词语猜测题”的难度会加大,尤其会加大考生对单词和短语在具体语境中特殊含义的考查力度。3。改变语法填空题中所填词数的要求。把“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不多于3 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改为“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 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 式”。 复习建议 1。重视词汇的记忆和应用。考纲及其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约3500 个单词,这 是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第一轮复习需要将词汇通过近义词、 反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和词根、词缀以及构词法的知识拓宽。第二轮复习要在3500 个词汇中挑出历年完型填空选项中的重点单词进行“深挖”。为减轻考生压力,对“扩出去”的单词只要求认识即可,而对于“深挖”的单词,不仅要认识,更要掌握最基本的搭配和用法。要特别注意新进入考纲词汇的动词,不仅要知道这些词的意思,还要了解这些动词的搭配、用法和过去式、过去分词的特殊变化。 2。近三年试卷特别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的宣传和弘扬。建议考生备考时掌握各应用类信件的书写要领,如邀请函、自荐信、感谢信、道歉信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整理 在政治高考试题中,做好主观题是非常重要的,主观题的分值非常大,主观题的得分 直接影响着总分数,那么你想知道主观题会考察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 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 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 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 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3.民主选举 (1)选举的几种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在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 具体条件来确定。我国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是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摹本国情出发,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选择。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 基础和标志,也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能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归属感、责任感,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4.民主决策的方式

2019高考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微信搜索:爱尚政治课(aszzk888),了解更多)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容。 选考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容及题型示例 思想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

(完整word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大纲人教版

2011年大纲版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考纲整体分析 2011年《考试大纲》和2010年《考试大纲》一脉相承,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题型示例等内容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这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大纲版高考历史悠久,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思维方式;社会大背景也需要保持稳定性;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大纲版省份近年就要全部加入其中,最后几年需要在稳定和继承中接轨。 《考试大纲》的高度稳定,预示着对考生的各项要求没有改变,命题的依据、思路,试卷的结构、题型、考查点也会保持稳定。当然,这不意味着反映到试卷上的东西一成不变,恰恰相反,有些考点会出现轮换考查,即便是考查同一个考点,设问的角度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更无须说试题依据的情境永远都是新鲜的,往年的高考都告诉了我们这些。 备考指要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近3年的大纲版试卷,无论全国一卷还是全国二卷,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考查7道小题,其中,客观题4道,主观题3道;4道客观题依次考查字音、成语、病句、连贯,3道主观题中必考1道仿用句式题。2011年高考,这5道题考查点还不会有变化。另外两道主观题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既要看去年考过的,又要关注轮换考查点考查的特点,各个考点都要练到,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哪个考点不考,不去训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选材,史传文始终是首选,都是从24史中节选的篇目,写法正统,文字规范、浅易。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考查点固定:理解文言实词、筛选信息、概括文意、翻译文句。题型也固定:前三点为单选题,后一点为翻译题。 文言文阅读的备考,要高度关注史传文,而且是24史中的篇目。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现代文,它更加体现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从课内汲取文言知识的营养,通过联想、迁移来解决阅读新材料遇到的问题。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其含义;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无关信息;文章概括和分析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之处;文言文句子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句意通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但考查点相对固定,突出考查鉴赏形象和思想感情,也就是情和景的关系。 此考点的备考,需要在感悟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与抒情的手法。如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等。注意描写的手法,如衬托、对比、白描、工笔、多角度写景等。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炼字技巧。 通过训练,要总结答题的方法,强化答题的步骤,熟悉答案的构成,即明确针对什么样的问题,作出什么样的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一般是诗文结合,注重考查经典篇目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和富有哲理、启迪人生的句子,不偏不怪。 用心爱心专心 1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超级详细)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知识点必修一第 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 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②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但买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

政治高考考纲中涉及的详细知识点

第一单元、哲学是什么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源 泉)(5 页) 2、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哲学的产生)(4 页)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生活离不开哲学)(哲学的作用)(5—6 页)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世界观的含义:(7 页)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8 页)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8 页) (1)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2)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政治学、文艺学、伦理学 (3)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逻辑学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 系。(8——9 页)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俗称“小规律”) 哲学揭示的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俗称“大规律”) (2 )联系: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 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0 页)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0——11 页)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1 页)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歧)(12 页)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江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附件1: 江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江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省教育厅制定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本大纲为依据,并结合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适当体现江西省特色。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命题应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等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现阶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内容意义的理解,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体现学业水平考试性质,控制必要区分度和适当难度。 二、命题原则 1、思想性原则。试题应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坚持正确思想政治方向,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2、科学性原则。试题应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方案(试行)》要求相一致。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高中学生实际,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文字表达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基础性原则。依据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命题,试题应反映普通高中教育要求,符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性质、特点、要求,突出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试题难易应适中。 4、时代性原则。试题应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关注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联系,关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实,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要求表述为从低到高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 A、识记,指对有关重大时事内容,思想政治必修模块中的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大体包括课程标准中的“了解、说出、知道、辨认、识别、列举、描绘、复述”等学习要求。 B、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内容进行转换、解释或推理,懂得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知识的含义及知识之间的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为此,百年英才特邀请高 考志愿研究院的专家进行了分析,从修订内容入手,结合应对策略,给出专 业建议,为广大考生备考支招,供参考。今天,我们先来了解: 2017高考语文大纲解读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核心内容2017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 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突出变化如下:1、能力目标设 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解读:这一改 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 类的题目。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 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 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 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 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解读:这也就 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 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 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 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其实提高阅读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怎样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常考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提几点建议。 【技巧点拨】1.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6.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常考点】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 国家稳定物价的措施 【技巧点拨】1.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 2.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5.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常考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公民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技巧点拨】1.从微观上看:a。公民要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写清楚材料是如何体现某一种民主参与方式、途径的,以及该民主参与方式的意义);b公民要切实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

2.从中观上看:a公民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b公民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从宏观上看,公民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文化的作用 【常考点】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说明创建良好文化环境的意义;分析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因。 【技巧点拨】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6.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常考点】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技巧點拨】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常考点】材料是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