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解读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解读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解读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解读

2009年第3期社会主义研究No.3,2009 (总第185期)SOCIAL ISM STU DIES Serial No.185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解读

王日春

【摘要】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是既存在一致性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在对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概念与内容进行解析的基础上,以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对二者的性质、功能以及所遵循原则形成深刻认识,同时认识到由于二者构成要素的不同致使其构成的体系存在差异。

【关键词】 检察监督;法律监督;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 D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527(2009)0320095206

【作者简介】王日春(1974-),男,江苏扬州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08级研究生,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证据法研究。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是既具有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的两个概念,目前对“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笔者试图通过对“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解读,来分析“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期为当前存在的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质疑,从对二者概念、历史演进以及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功能性比较解析。

一、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概念及内容之概述

概念的界定直接决定着被定义事物的内容、性质、作用、该事物运行所应遵循的原则以及该事物的其他构成。为了对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先从两者的的概念谈起。

(一)检察监督的概念和内容

1.检察监督的概念

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察和督促且产生法定效力的专门性工作。它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监督执行和适用法律情况,维护法律正确、统一实施和实现公平正义的一种权力。在西方国家的检察制度中没有“检察监督”的概念,西方国家把检察机关定位于公诉机关,检察监督职能包含于公诉职能之内,系统地考察检察监督的内容需要以我国的检察制度为基础。在我国检察监督是是检察权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知道检察权具有制约性和监督性,制约性主要表现在检察机关所具有的公诉权和批捕权两个方面;而监督性则体现在诉讼监督和职务犯罪监督这两个方面。由此检察权中的监督性应该是由检察监督来体现的。

在我国,检察监督通常被认为就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程序、内容,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和国家公职人员职权行使的合法性所实施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活动。检察监督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司法制度,其内涵十分丰富,覆盖面较为广泛,贯穿在三大诉讼的整个诉讼程序之中。与检察监督紧密联系的是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职能,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职能是指法律规定的检察机关实施检察监督的职责及权限。检察监督职能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而特殊的职能,其不同于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侦查权等基本诉讼职能,而是以对其他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及国家公职人员行使职权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为核心的一项特殊职能。检察监督就是通过检察机关履行检察监督职能来实现的,换句话说,检察机关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的内容即构成了检察监督的内容。

2.检察监督内容

检察监督的概念界定决定了检察监督的内容,检察监督贯穿于三大诉讼活动的始终,具体来讲其

59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立案监督。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进行监督,一是要纠正公安机关在立案活动中所存在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的问题;二是要防止无辜的人受到刑事追究。(2)侦查监督。侦查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通过行使侦查监督职能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同时促进侦查人员严格执法。(3)刑事审判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就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法庭审判活动是否符合程序,所做的刑事判决、裁定是否正确,进行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行使抗诉权,监督法院是否依法作出裁判,包括第二审程序的抗诉和检察监督程序的抗诉;二是对审判过程进行监督,监督审判活动中是否有违反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的行为。(4)职务犯罪监督。在我国职务犯罪监督是检察监督的重要内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5)刑罚执行监督。刑罚执行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罚执行机关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的法律监督。刑罚执行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死刑执行的监督,包括死刑立即执行的临场监督和对死刑缓期执行的监督;二是对监管改造场所执行刑罚的监督;三是对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四是对在社会上执行刑罚的监督。(6)民事审判及行政诉讼监督。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及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民事与行政司法的公正。

(二)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内容

1.法律监督的概念

关于法律监督,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法律监督广义指由一切国家机关、政治或者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全部运作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和督导。法律监督狭义上是指由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法律运作环节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制控和督导。法律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在此我们着重探讨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是依法管理程序,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之一,法律监督从构成的主体、客体、内容、权力和程序等五要素来看,具有五大作用:一是监督作用,通过监督主体的跟踪监察,监督客体的行为是否合法;二是控制作用,监督主体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采用相应的法律手段矫正监督客体进行违法活动的行为;三是制约作用,监督主体运用法律的惩罚、制裁功能,通过法律手段的实施和防范机制的建立,防止监督客体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四是检察作用,主要是指监督主体依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监督客体的行为及过程进行监督;五是调整作用,主要是指监督主体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对监督客体的行为及过程进行纠正。

2.法律监督的内容

根据法律监督的概念及其由构成要素所决定的法律监督的作用,我们可以认为法律监督在内容上主要是就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指向行为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法律监督在内容上包括对一切社会关系主体行为的合法性的监督,但与对法律监督客体的确定相适应,法律监督在内容上主要指向国家机关、政治或社会组织及其公职人员运用公权力活动的合法性。其中,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活动合法性的监督,是一种全方位的监督:既包括对其活动内容和结果的监督,也包括对其活动过程和程序的监督;既包括对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本身合法(宪法)性的监督,也包括对其立法、行政、司法活动本身合法性的监督。此外,在一定范围内,法律监督在内容上也包括对某些公权力行为合理性的监督。

二、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历史演进

对于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历史演进的考察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了解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是非常有意义的。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不是并行发展的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具有历史先后性的两个概念。检察监督源于监察制度的建立,而法律监督可以说是我国的独创。法律监督发源于检察监督,是对检察监督的提升与扩展。通过对二者历史演进历程的了解,我们会对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予以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与认可。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大陆法系检察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法国,并且是由其国王的诉讼代理

69

制度演变而来。通常认为,现代检察制度诞生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式建立于1808年的拿破仑治罪法典,并随着拿破仑的武力征讨而得以传播。台湾学者林钰雄认为欧洲大陆建立现代检察制度目的有三,“创设检察官制度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透过诉讼分权模式,以法官与检察官彼此监督节制的方法,保障刑事司法权限行使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创设检察官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以受严格法律训练和法律约束的公正的官署,控制警察活动的合法性,摆脱警察国家的梦魇;创设检察官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法治国功能是:守护法律,旨在使客观的法意贯通整个刑事诉讼程序,而所谓的客观法意旨,除了追诉犯罪意外,更重要的是保障民权。”①因而检察制度的起源和现代检察制度建立的目的都体现出检察权的权力控制性。通过考察我们发现,现代检察制度是建立在平等、自由、民主观念基础上的,通过诉讼分权、控审分离,使公诉权取得了与审判权平等的法律地位。公诉权不仅实现了对审判权的制约,而且也实现了对警察权的控制,控权的方式也从单一的上对下的权力监督走向了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

理论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检察监督制度是前苏联检察制度的重要特点。从前苏联《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看,苏联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实行法律监督,其职权范围既包括对各部委及其所属机关、公务员、公民是否守法实行一般监督,也包括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侦查、公诉、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和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执行机关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等。但是前苏联法律从来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中国的检察监督随着中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法律监督就以检察监督的发展为前提,以国情的需要为依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的检察制度是根据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立法,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建国初期的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基本模仿前苏联的检察制度,规定检察机关行使一般监督权。经过1951年到1956年的实践,逐步发现一般监督不适合我们国家的社会实际。1956年经中央决定,检察机关不搞一般监督。1959年以后,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基层干部随意打人,贪污腐化严重等情况,检察机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侦查国家工

作人员严重违法犯罪为重点的法律监督工作。法律监督概念就是在总结这一阶段检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1962年10月完成的《1958年以来检察工作基本总结》指出:“我国检察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律监督机关。”并且在《总结》中将法律监督职能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行侦查、批捕、起诉、出庭支持公诉;另一个方面是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检察机关性质的这一定位被1982年《宪法》所采纳。我国建国初期和前苏联的检察制度,对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权的控权性进行了扩展,使其不仅在刑事诉讼领域发挥控权作用,而且使其在国家权力行使的几乎所有方面发挥控权作用,实行的是专门监督,并且控权的方式主要是以检察监督为主。

三、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比较

通过上述对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概念的解析,以及历史演进的回顾,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之间历史渐变的关系致使其必然在性质、功能、作用以及所遵循的原则方面存在一定的趋同性,但是因为二者构成要素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二者的构成体系有所不同。

(一)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之间的一致性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之间存在联系是必然的,但是这种联系表现的具体方面却是值得我们给予关注的,因为从某种角度讲二者具有发展的演绎性关系,因而二者必然会在性质上、功能与作用上及原则性上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

1.性质的相同性

在性质上,无论是法律监督还是检察监督都具有控权性、诉讼性和程序性的共同特点。

(1)控权性

对于法律监督来说,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它的控制性,这种控制性因为有其法律本性的支撑,顺利转化为控权性,这种控权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控制法的运行过程,防止、控制和纠正偏差或失误;第二,是控制权力的运作过程,防范、控制和矫治权力的扩张、滥用、腐败。

而从控权的角度看,我国检察权可以划分为制约性检察权和监督性检察权。制约性检察权包括公诉权、批准逮捕权,监督性检察权包括诉讼监督权和

79

职务犯罪监督权,诉讼监督权又可以分为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刑罚执行监督权和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权,公诉权是一系列权力的复合体,兼具制约性和监督性,其包含了部分监督权,如抗诉权、部分侦查监督权和审判监督权,但公诉权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制约性。

因此,控权性成为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共同的属性。

(2)诉讼性

检察监督是法律监督的一种,而且检察监督是一种特殊的法律监督,其特殊之处在于,与其他法律监督形式相比,检察监督具有诉讼的属性。检察监督所具有的诉讼性也充分表明法律监督的诉讼性。

检察监督是一种通过具体的诉讼职能而实现的权力而不是一种超脱于监督对象之外以旁观者的姿态行使权力。而是权力监督者必须积极介入诉讼活动在参与诉讼中实现对诉讼活动的监督。也就是说监督者是参加者而不是裁判者,监督与被监督的关

,而是融合在诉讼过程中,发生在诉讼活动中的一种监督行为,有时甚至可能还会引起诉讼程序的开始。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效行使不能脱离具体的诉讼职能,监督是内容和目的,诉讼是形式和载体,监督职能必须以诉讼职能为基础、为条件,诉讼职能是监督职能借以发挥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于刑事侦查,检察机关通过批准或决定逮捕、决定起诉或不起诉等刑事诉讼手段;对公安机关或自侦部门的侦查行为进行法律监督;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检察机关通过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案件的侦查、起诉等刑事诉讼手段进行法律监督;对于监狱等监管场所,检察机关通过查办监管人员职务犯罪,对发生在监管场所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诉讼监督等手段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对于民事审判活动行政诉讼活动,检察机关则以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或裁定提出抗诉来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由此可见,检察监督是以诉讼为形式,以诉讼为载体而实现的,离开诉讼奢谈检察监督无异于纸上谈兵。检察监督的诉讼性表现为:第一,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活动是由国家的诉讼法设定的,依照诉讼法程序进行的,我国三大诉讼法都分别在其法定的程序中对检察监督的原则、内容、方式和方法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是开展检察监督活动的基本依据。这说明检察监督权是一种诉讼权。第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通过诉讼程序得以实现的,对职务犯罪的监督,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监督都是在法定的诉讼程序中完成的。第三,检察监督权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运用诉讼手段即司法手段来实现的。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广泛的诉讼权力是由检察机关担负的法律监督任务所决定的。检察机关的职责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侦查、批捕、起诉、抗诉等诉讼权力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所不可或缺的。而法律监督的诉讼性一方面是通过检察监督这种特殊的法律监督形式的诉讼性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监督运行的既定程序的诉讼性体现出来的。

(3)程序性

对于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的程序性是不难理解的。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程序性是由其控权性和诉讼性共同决定的。通过上述对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控权性和诉讼性的阐述,我们知道:第一,无论是检察机关践行检察监督的权力,还是法律监督权力的实施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则,通过法定的程序对权力的行使形成一定的制约;第二,检察监督是在相对固定的诉讼程序中完成的,检察机关履行检察监督职能必须遵循既定的诉讼程序规则,而法律监督的程序性则通过检察监督在诉讼程序中的程序性体现出来。

2.功能与作用的相似性

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功能和作用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控权性决定了其具有法律功能和政治功能。

(1)法律功能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法律功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法的运行的构成机制。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均为法的运行不可或缺的构成机制,这就意味着法律监督是法的运行构成中具有独特性质和功能的不可或缺的机制。法的运行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一系列运作机制构成、连结、推动的,构成法运作的每一个运作机制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检察监督是法的运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为法的运行中的执法、司法之环节。此外,无论是法律监督还是检察监督在法的运行中都是与其他机制共生互动的、不可分割的构成性机制。也就是说,没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活动过程,便不

89

会有法律监督,而完善的法律监督由成为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过程得以实现的前提,从某种角度讲,没有法律监督,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法的运行,同时也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检察监督的运行对于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是诉讼程序中不可缺少的机制构成,检察监督从动态中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保障法律监督的完整性和实现性。

第二,保障法的运行。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都是保障法的顺利实现的保障性贯穿机制。也就是说,具有独特性质和功能的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不是法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存在于法运行全过程的贯穿性机制,检察监督贯穿于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的诉讼全过程,法律监督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个环节和过程。②同时,贯穿于全部诉讼过程的检察监督和贯穿于法运行全过程的法律监督,因其具有预防、控制和纠正功能,而必然成为保证法运行和实现的基本机制。

综上所述,

权性、诉讼性而产生的法律功能才使其可能作为法的贯穿性机制发挥作用,同时也正是由于它们分别贯穿诉讼程序和法运行的全过程,它们才能成为保障法运行和实现的基本机制。

(2)政治功能

对于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政治功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法律监督与检察监督均为权力制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整合性机制。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均为权力制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防止权力专横、滥用和腐败的独特运作机制。在现代社会,对权力的制约和控制是一个体系,内含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等多重机制,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都是以法律制约权力的基本形式。我们知道,法运行的基本和主要过程可以说也是权力的运作过程,因而对法的运行过程的监控,实则也是对权力运作的监控。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还是权力制约体系中其他制约机制的制度性基础,同时与其他制约机制构成整合性机制。无论以权力制约权利还是以权利制约权力,都是通过权力的运作和权利的行使来实现的。在民主和宪政的条件下,权力的行使和权力的运作都必须有规范、制度和程序上的依据或保证,因而,两种制约机制最终都表现为法律上的制约,以法律上的监督为基础。所以,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不仅是权力制约体系中基本的制约机制,而且也是不可或缺的结构性,整合性机制。

第二,法律监督与检察监督均为法治和民主政治实质内容和具体操作机制。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均为法治和民主政治的实质内容,没有健全、完善的法律监督,检察监督便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和民主政治。民主和法治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实质上就是监督和制约的问题,没有对权力的监控和制约,就无所谓真正的民主和政治。而法律监督对法的运行的全方位的制约与监督,以及检察监督对诉讼程序的完整监督和制约对于民主和政治的实现无疑是起到了促进和保障作用。

3.原则的一致性

(1)合法性原则

法律监督应坚持合法性原则,法律监督的合法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合法性目的原则,即法律监督以保证行为的合法性为主要目的,即便合理性监督也必须建立在合法性原则的基础上。第二,合法性活动原则,即,法律监督本身作为保证合法性的活动,其自身也必须具有合法性。因而要求:第一,要有完备的监督机制立法,使法律监督的职权范围、运作程序乃至形式、手段得以规范化、制度化,并在这种立法中,预设保证监督活动严格依法进行的控制机制;第二,严格依照监督机制的立法进行监督,对超越法定权限,疏于履行法定职责、违背法定程序的行为,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检察监督也应遵循合法性原则。检察监督的合法性原则与法律监督的合法性原则具有一致性,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合法性目的原则和合法性活动原则。当然因为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内容存在不同之处,所以其所遵循的合法性原则的内容也亦因此而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仅仅是囿于内涵的不同而存在的,对于原则本质的遵循不构成任何障碍。

(2)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要求无论是检察监督还是法律监督都应具有民主的价值指向和民主的操作机制。所谓民主的价值指向,即指无论是法律监督还是检察监督都应当以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实现民主政治为其价值取向。防范和制约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保障权利不受侵犯,应成为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的制度、程序设计的基本精神。偏离这一价值和精神指向的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就不是现代民主、现代法

99

治所需要的监督。所谓民主的操作机制,即以民主为价值指向的法律监督、检察监督,其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方式也应是民主的。这就要求无论是法律监督还是检察监督都必须要具有人民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平等性。③

(3)程序性原则

程序性原则要求无论是检察监督还是法律监督都需具有程序性指向和监督的程序化运作。所谓监督的程序性指向,强调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不仅指向活动内容的合法性,而且指向活动程序的合法性。因为程序对于控制权力滥用的功能和意义,较之于仅凭借实体内容和权限来控制权力,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权力运作的特点,更有助于实现对权力的监控。正因此,程序控权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强化对权力运作程序合法性的监督,正符合制约权力滥用、防范权力腐败的宗旨。所谓监督的程序化运作,即强调法律监督和检察监督的活动过程本身应有民主、开放、合理、操作性强的程序设计,并有严密的机制保证法律监督、检察监督严格依法定程序运作。程序预置,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是法律监督、检察监督能切实有效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程序预设的缺失、粗疏、将导致监督的难以操作。由此可见,坚持程序性原则是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内在要求所致。④

(4)系统性原则

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要遵循系统性原则,这意味着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在体系、功能、结构上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整体性。无论是检察监督还是法律监督都应当是一个目标统一、功能协调、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这个体系的各个环节和机制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衔接,相互补充和配合,作为有机统一体协调运作。因而要求关于监督的立法和制度设计应有完整统一的体系化考虑。

(二)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区别

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体系上。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在体系上存在差别是必然的,首先要明确的是体系上的差别主要源于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不同而存在的,这种区别非性质与功能的不同所致。

法律监督体系,是不同种类的法律监督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法律监督体系受国家的性质、国家形式、政治体制、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法律监督体系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我国经过半个

世纪的法治建设建立起来的法律监督体系,呈现出纵横交错、多层次的特点,依监督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系统。其中所谓的国家监督是指由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这种监督因具体实施监督机关的不同,监督的内容和方式也可能不同,但是作为国家监督都有法定性、严格的程序性、直接效力性的特点。国家监督的种类大致分为三类: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而检察监督体系则是归属于法律监督体系中的国家机关监督里的司法机关监督。检察监督体系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执法、司法活动的合法性和刑事犯罪活动进行监督时所形成的体系。具体包括法纪监督、经济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

结 语

通过上述对“检察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概念、内容的梳理,历史演进的解读、以及对二者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检察监督与法律监督是存在一致性的两个概念,检察监督并非就是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监督。虽然根据我国的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但是不能得出“检察监督”就是或者等同于“法律监督”的结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是由我国宪政决定的,这不仅符合我国的国家组织形式,也是符合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状况的。我国的法律监督发源与检察监督,是检察监督的延伸和深化,检察监督的局限性被法律监督丰富的内涵所弥补。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所履行的检察监督职能只是其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所负职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者不仅履行检察监督职能,同时履行其他法律监督者应履行的职能。

注 释

①林钰雄著:《检察官论》,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9年版,第16217页。

②陈新:《法律监督主体人格论》,载于《江汉论坛》2003年

第1期。

③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9年10月第一版,第3232324页。

④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9年10月第一版,第324页

[责任编辑 袁方成]

001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实现形式(一)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实现形式(一)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按照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主要职能有: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行政执法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实现的。目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的实现形式大多是法定的,但也有非法定的(即检察机关自己探索实践的)。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本文拟就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实现形式作一探讨。 一、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这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实现法律监督职能的法定形式。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是指人民检察院按照刑事案件管辖范围,对于控告、检举、自首等材料审查,判明是否存在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立为刑事案件而进行侦查(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有关强制性措施)的刑事诉讼活动。 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是检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实施的法律监督。我国法律规定,把职务犯罪的侦查权设置在检察机关,突显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属性。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是作为追究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手段,目的在于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实行监督,追究违法犯罪者的法律责任,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是从属于法律监督的,是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和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中规定:“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实现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法律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三款、第八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民的报案、控告、举报,依法受理,并依法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保障宪法赋予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控告权、检举权的充分行使,保护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监督的有效性;二是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对属于自己管辖的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及时立案;三是通过立案,开展专门性调查和采取强制性措施,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查获职务犯罪嫌疑人,惩罚犯罪,从而达到警示作用,维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 二、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和通知立案,这是实现立案监督职能的法定形式。 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是人民检察院认为侦查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以及被害人认为侦查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后,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侦查机关说明原因,即要求侦查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 通知立案,是指人民检察院在立案监督工作中,认为侦查机关说明的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时,直接通知侦查机关立案。 要求侦查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和通知立案是检察机关实现立案监督的法定形式。 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和通知立案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基层检察院关于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汇报

基层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法律监督 工作情况汇报 2018年以来,XXX人民检察院在市院和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县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六届人大会议和县第十七届人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拓展监督渠道,不断增强人大意识,结合建昌实际,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服务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聚焦主责主业,认真谋划开展检察监督 2018年以来,我院法律监督工作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和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决议》和《意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认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有效地促进了县域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我院共受理侦查机关报捕案件XXX件XXX人,批准逮捕XXX件XXX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XXX件XXX人,依法提起公诉XXX件XXX人。 (一)加强检察监督制度建设。我院首抓建章立制,为检察监督夯实制度基础。在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政策、依法严格履行监督职责的同时,我院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主动地和公安、

法院取得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切实促进提高案件质量的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一是我院主动发起建立与公安和审判机关的案件研讨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一段时期公安机关案件质量不高、证据规格偏低的情况,2018年初以来我们两次邀请公安机关的主要领导来院,就其相关办案单位在案件突破、调查取证、讯(询)问嫌疑人、证人的笔录制作和证据的采纳、采信以及证与证之间的关联性、合法性、充分性、真实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研讨会商,经研讨公安机关认识到我们提出的问题是直接影响公安机关案件质量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达成定期或不定期就案件质量及证据规格等问题进行研讨会商的共识。二是结合扫黑除恶专项工作,今年8月23日,由我院倡导发起,召开了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的公、检、法联席工作会议,会议就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检法提前介入、轮流召集联席会议等三项工作机制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我院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等单位先后召开了4次工作衔接会商联席会议,统一执法思想和定案标准,有效地促进了专项斗争工作合力的形成。公安机关也主动表示,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我们刑检部门的业务骨干,就相关刑事法律政策的具体适用和相关证据采纳、采信及证据链条的形成、固定等方面的问题给公安干警讲课。三是我们还主动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加强联系,拟形成与前述同公安、法院的案件联席研讨会议机制类似的工作机制,从而不断加大我院的刑事诉讼监督力度,放大监督视角。 (二)加强刑事立案监督。我院把立案监督工作做为强化法

关于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思考

关于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思考 [摘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特殊的职责,即履行宪法、法律赋予法律监督的职责,为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必须加强法律监督。但是,由于体制和立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和影响了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亟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文章以笔者所在检察院为视角,谈谈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法律监督。 [关键词]检察;法律;监督;探索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国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作出这一规定,一方面阐明了法律监督制度是国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确定了人民检察院在法律监督中的特殊地位,即检察机关是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从现行宪法和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看,我国的法律监督特指检察机关行使的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权。 近年来,笔者所在院坚持多措并举,积极转变执法理念,改进该案方式方法,找准推动基层检察事业不断提速的核心环节,各项检察工作创先争优,呈现出不断提速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创新机制,提高诉讼效率 (一)繁简分流,加快办案节奏 面对高负荷的办案任务,刑检部门积极转变办案方式方法,提高办案效率。首先,制定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机制》,根据干警办案经验和能力,对办案人员分组。重大、疑难案件由办案骨干优先办理,轻微、简单案件按简易程序办理;其次,调整办案分组,从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目的出发进行重组,并强化办案组的组织协调功能,集体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办案。赋予主办、主诉检察官对部分案件直接批捕、决定退回补充侦查及签发起诉书的权力。 (二)提前介入,巩固侦查效果 首先,与公安机关商议确定,公安机关在呈捕前将疑难案件呈请审阅;明确公安机关补查时限,并予以督办;对批捕后的案件监督公安机关快速移送审查起诉。捕诉衔接,减少重复劳动;其次,公诉部门对捕后可能移送起诉的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在审查逮捕阶段参与阅卷、提审。 (三)重视队伍建设,提升办案能力 坚持以“五零五高”和“公正廉洁执法”为指引,注重队伍思想品质、业务素质的磨练和提高,提出“学习调研能力、引导侦查能力、诉讼监督能力、防范风险能力、化解矛盾能力”等五个能力建设和“审查质量、文书质量、庭审质量、监督质量”等四个质量要求,并启动了优秀公诉人培养机制,实行轮流一个月的一对一跟班学习,通过演讲辩论等综合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公诉人在案件证据审查、法律文书制作、出庭公诉方法和技巧等公诉业务水平。编印季刊《刑案辨析》,打造公诉业务学习交流的平台,发挥公诉部门在衔接侦查和审判工作中的桥梁作用,加强刑事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进而拓宽公诉引导侦查和开展刑事审判法律监督的方式与渠道。 二、强化措施,提升检察公信力 (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减少刑事对抗 首先,推进刑事和解。制定了《刑事和解实施细则》,对部分轻微刑事案件

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哪一个-

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哪一个? 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以及一府两院工作,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国家检察权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哪一个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以及一府两院工作司法监督,检察院是法律规定的司法监督机关,法院也有内部监督机制 党的监督,执政党有纪委监督 行政监督,狭义是指行政系统内设立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进行监督,广义指社会监督,即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

根据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监督从范围上包括三方面: 一、是对司法机关,具体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及劳改机关和劳动教养机关进行监督; 二、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进行监督; 三、是对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督。 其监督方式主要是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纠正有关机关的违法活动和对案件提起上诉和抗诉。 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检察院是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人民检察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这种自上而下的排列反映了检察机关上下级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及其集中统一的特点,这与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有显著不同。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检察机关必须一体化,必须具有很强的集中统一性。

浅析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行使的主要依据

浅析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行使的主要依据 广义而言,人民检察院的基础性法律监督权力主要包括破坏国家政策检查权、破坏国家法律检察权、破坏国家政令统一政策检察权、重大犯罪案件检察权、国家职员犯罪案件侦查权和公安机关审查权以及国家安全机构审查权等。在行使国家机关审查权利和重大案件审查权利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有权行使大案件逮捕权、法律起诉权,之后在此基础上执行后续审判权利等。除上述基本权利外,人民检察院还能够行使刑事诉讼权,对一些效力判决失误和错判的案件,可以按照当前我国法律明文规定,适时依法提起法律抗诉。人民检察院行使此类权利应有一定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人民检察院监督权的执行力度和实施力度等。以下是详细阐述: 一、人民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利的主要理论基础综述 1 / 11

(一)检察制度理论与检察制度思想确立源于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现行检察制度虽然有理有据,但实际依据是什么就需要我们进行透彻分析。当前我国检察机关中部制度和思想以及相关民主专政理论等均通过借鉴列宁法律监督思想而最终得以确立,因为列宁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革命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是我国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利建立的主要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运动结束之后,诸多社会主义法律问题显现出来,列宁本人针对种种现状,一一阐述了自己的法制统一思想和法律监督理论。监督思想和监督理论中规定了社会主义法律细则实施的统一性,行使此项权利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与之相对应。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之所以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现下国家内部自身最高权利机关所决定的,构建监督机关权利和国家行政机关权利以及相关国家审判机关权利等在我国《宪法》中拥有同等地位并且必须要在检查 2 / 11

检察院法律监督报告

检察院法律监督报告 一、当前影响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主要问题 (一)检察职能的发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 虽然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思考和行动,但是力度还不够大。在立足检察职能打击经济犯罪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办法不是很多。在结合检察办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仍然相对薄弱。 (二)检察队伍建设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需要该院办案总量占全市五分之一多,除受理批捕、起诉涪城区公安分局办理案件而外,还要受理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移送大部分不属于中级法院管辖案件。但该院人员不到全市十分之一,是三个一类院中办案任务较重而人员较少的院。该院目前在编77人,除人大任领导干部、和借用、借调、抽调人员外,实际在岗不到70人。从自身情况看,个别干警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治意识、群众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不够强,面对复杂情况执法办案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检察院基建工程迟迟不能完工 为贯彻落实高检院“两房”建设要求,该院2001年拆除危房修建检察办公、办案和技术综合大楼,历经5年完工,20*年5月办公楼装修签订合同,20*年开工,却发生5.12地震,造成办公楼毁损、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20余万元。基建工程因此停工至今。 (四)检察经费保障仍然不足

财政预算经费虽然达到政法基本经费保障线,但同检察工作实际需要还有较大距离。历欠干警有文件应执行政策性奖金约55万元,因人员紧张不得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10人的工资、奖金、保险常有拖欠。上级检察院要求必须落实自侦全程录音录像、公诉多媒体示证、检察网络建设、档案室规范化建设、法警队正规化建设,因无经费购置设备,多次受到严厉批评,被倒扣较高分值年度考核分。办公桌椅破损无法使用,电脑等办公用品仍然短缺。15辆公车(含借用3辆)有7辆行驶20万公里以上,3辆已到报废年限,因车况差导致油修费居高不下。 (五)检察干警职级待遇较差 2003年以来检察干警行政职级就没有晋升过,15名中层干部、22名工作15年以上优秀检察官至今仍是科员。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意见提出设置2名以上专职检委会委员享受实职副科待遇,上级院加强反渎局正规化建设按副科规格设置机构局长应为实职副科,都未落实。4名由区组织、人事部门招录的干警因未参加省市组织部门统一考试,至今未登记为公务员。 二、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主要情况 区检察院*年重建时称*市市中区人民检察院,1993年涪城建区时改称*市涪城区人民检察院。现有内设机构13个,政法专项编制82人,实有干警77人。 20*年以来,该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案10件14人,其中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1、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2、对于直接受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 3、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侦查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并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4、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和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对于监狱、看守所等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6、对于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衽法律监督,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提出抗诉。 7、对于行政诉论实行法律监督。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职能部门主要职责 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律规定和业务分工设置内部机构,分别承办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业务。 1、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举报中心 承办受理、接待报案、控告和举报,接受犯罪人的自首;受理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撤消案件及其他处理决定的申诉;受理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受理人民检察院负责有赔偿义务的刑事赔偿案件等工作。 2、反贪污贿赂部门 承办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进行立案侦查等工作。 3、法纪检察部门 承办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迅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暴力取证、破坏选举等犯罪进行立案侦查等工作。 4、审查逮捕部门 承办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逮捕,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提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延长,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及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等工作。 5、审查起诉部门 承办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移送起诉或不起诉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或不起诉,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抗诉等工作。 6、监所检察部门 承办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活动进行监督,直接立案侦查虐待被监管人罪、私放在押人员罪、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案,对监外执行的罪犯和劳教人员犯罪案件审查批捕、起诉等工作。 7、民事行政检察部门 承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诉等工作。 8、检察技术部门

检察机关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分析.doc

检察机关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条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规定既表明法律监督是我国检察制度的根本属性和理论基础,检察机关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又表明检察机关的监督权是国家权力机关授权性的法律监督权,是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的延伸,具有国家法定性、权威性和专门性。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法律监督和检察机关的专门法律监督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制度,这是我国在确立集权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吸收分权制衡制的长处建立的完全符合国情的一种先进的监督制度。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职能发挥得如何,不但关系到我国法律能否得以统一正确地实施,而且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然而,目前检察机关监督职能弱化令人堪忧,与宪法定位要求极不相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如有谬误,恭请批评指正。 第一是“先天不足”。所谓“先天不足”,主要是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有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和现行检察机关管理体制不科学。 (一)法律监督的有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是立法存有缺陷。

一方面,国家高位法有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规定过于原则和宽泛,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国有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法律规定主要散存于宪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之中,由于根本法和地位较高的基本法的原则性、概括性所限,不可能对检察法律监督做出具体翔实的规定,而低位法又缺乏规定和不便规定,更没有专门的监督法,因此检察机关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仅以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为例,作为检察三大诉讼监督中两大监督的民事检察监督和行政检察监督,在长达二百七十条的民诉法和七十五条的行诉法当中,有关检察监督的规定分别只有五条和两条,并且内容比较原则抽象,监督的范围限定在判决生效之后,监督的方式仅仅是抗诉(基层院仅限于提请抗诉、建议提请抗诉和提出检察建议),不但忽视了程序监督和监督透明度问题,而且即使抗诉成功且判决结果公正,也只能是迟到的非完全意义上的公正。这种事后的监督,不仅难以实施,难以及时避免造成诉讼当事人不应有的损失,也缺乏监督应有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我国加入WTO之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责和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现行高位法有关检察监督的规定过于原则、宽泛的问题,对于专门法律监督的力度、效果以及司法透明度的影响不言而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法律监督的有关立法存在缺失和空白。实施法律监督的首要条件必须有相应的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然而,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中,一般法律监督较之司法(诉讼)监督显

关于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的几点建议

检察院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检察机关不仅要增强监督意识,还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问题,更加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司法公正,在当前更应重视加强公安立案监督和法院民事执行的监督,把监督与查办司法、执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结合起来,以维护司法制度的公正和权威。 1、防止公安机关插手民事经济纠纷。 公安机关超越权限,以查处诈骗等经济犯罪案件为名,直接插手干预一些合同、债务等经济纠纷案件时有发生。这些行为既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是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还引发当事人的不满和愤怨对立情绪,有的甚至引发一些不安定因素。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既干扰经济纠纷案件的依法公正处理,又侵犯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应拓宽民主渠道,及时受理当事人的申诉,并调查、核实及时作出处理。 2、加强对法院执行不力的监督。 执行权有“主动性”和“单向性”等特征,信息不对称,当事人制约不了,所以只能以“权力制权力”。“执行难”固然有难克服的客观因素,但法院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表现

出来的消极现象仍然突出。检察机关应当变被动为主动,采取定期询访或个案专访的形式,对人民法院执行的情况进行督察,督促执行的及时到位。并及时行使监督意见、暂缓执行建议、检察建议等权力。 二、拓宽预防犯罪的范围。 目前检察机关预防犯罪的范围主要是预防职务犯罪。但随着社会变革和物质繁荣的同时,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变成了一大突出的社会问题。检察机关能否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主动与中小学校联系,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明辨是非,遵纪守法。从而达到保护青少年并减少其犯罪的目的。 三、加强队伍建设,更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开展理想信念、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三项教育活动。 加强改进检察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坚持对检察队伍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带头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树立良好的检察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检察形象。尤其对于出庭检察官应作装出庭,注意文明用语,避免刻薄和高高在上的气势。 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完善和落实自觉接受监督的机制和措施,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检察权真正用来

工作研究:各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比较

工作研究:各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比较 各国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职能的行使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英美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展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职能较弱;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以维护法律秩序为出发点展开法律监督,具有比英美法系较强的监督职能;俄罗斯和中国的检察机关实施的是一种专门性的法律监督,其法律监督职能广泛而全面。分析起来,造成各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检察制度的历史起源、各国宪政体制、政治法律传统、司法理念和诉讼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因素。 各种法律制度都是在融汇各国历史、政治、法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法律监督制度的形成也不例外。由于影响法律监督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导致各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比较 (一)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要特征的法律监督 英美法系国家检察机关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展开法律监督的,检察机关主要被定位为代表国家利益对犯罪实行追诉的公诉机关,其法律监督的特征不甚明显。一方面,检察机关以提起公诉为主要的权力行使方式,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始终受当事人平等原则支配,是与被告人具有同等地位的一方诉讼当事人。逮捕和审判均由法院行使,检察机关一般不具有监督侦查、审判和刑事判决执行的职责。另一方面,由于检察机关享有提起公诉的绝对控制权,从而又对侦查、刑

事审判形成一定程度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检察机关被视作公共利益的代表,所以其在公共利益维护方面享有较强的监督作用。 (二)以维护法律秩序为主要特征的法律监督 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是以维护法律秩序为出发点展开法律监督的,检察机关在形成时就兼具利益维护者与法律秩序监督者的双重身份,因此具有比英美法系较强的监督职能。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诉讼中都负有监督审判的职能,并承担着发现实体真实、维护司法公正的使命,兼有法律监督机关、公诉机关及社会公益代表人三重角色。法律监督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始终,并且涉及到对民事、行政诉讼的国家干预,同时还以政府的名义直接参与法院的司法行政活动。检察机关在诉讼中享有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公诉权只是其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和延伸[3]。 (三)以实施专门监督为主要特征的法律监督 俄罗斯和中国将检察机关设置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以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尽管各权力机关之间也存在机制性的监督制约,但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且法律监督范围较之西方国家更为广泛。西方国家的检察监督范围主要是刑事司法方面,有的国家也对民事、行政诉讼实行监督,并且检察制度实际上并不是独立的法律监督制度。而将检察机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国家普遍突破了刑事司法监督范围,除了对侦查机关的侦查工作、审判机关的审判工作和判决的执行以及监督改造机关的工作实施监督外,还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职人员、全体公民是否遵守法律实行监督。 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差异的原因分析

试论恢复检察院一般法律监督权(一)

试论恢复检察院一般法律监督权(一) 内容摘要:我国宪法规定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建国初检察院的一般法律监督权曾经得到过尝试和行使。但是现行立法和执法中,检察院职权被局限在职务犯罪、刑事犯罪和诉讼监督之中,没能完全行使其法律监督职责。在我国政治、经济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国家职能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的情况下,恢复检察机关的一般监督权,已经具备了主、客观条件。检察机关一般法律监督权的行使也将促进我国政权体制的完善,保障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检察院一般法律监督权政权体制党的领导法治国家和谐社会 一、对一般法律监督权的本体认识 1、一般法律监督权的释义 一般法律监督权就是指在现在专门法律监督权以外,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普通公民遵守法律的情况实施监督的权力。这显然是一项宽泛的职权范围,主要目的在于保障法律得到贯彻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而目前我国检察机关行使的检察权主要在于法纪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监所监督几个方面,涉及司法领域或者诉讼过程的监督。一般监督就是在这些专门监督以外,对政府制定政策、规章等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强制措施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保持其符合法律的规定,防止违法行为和违法措施的使用,破坏国家法制的统一,损害国家、集体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一般法律监督权也包括对社会组织、企业法人以及公民遵守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防止严重违法的情况发生,对国家法制和社会秩序造成破坏;特别是在贯彻新制定的法律过程中,这项监督权尤显重要。 人大常委会、行政监察机构以及党的组织现在也进行的监督法律实施活动,致使这些监督活动是从属于各种权力下的监督权,是为了保障其权力的行使服务的,不属于国家法律监督权的范畴,不具有法律监督权的特点。因而一直以来也没有有效地阻止违法措施的使用和违法行为的发生。长期以来检察机关的权限几乎被限制在刑事犯罪领域,恢复检察机关的一般监督权就是要把对政府行为、企业和公民实施的正常监督权进行充实、规范,统一由人民检察机关行使,达到维护法制统一的目的,消除违法行为和违法措施的使用。 2、一般法律监督权的存废历程 我国在建国初模仿苏联规定设立了检察机关的一般监督权,并逐渐对其进行了中国化。《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1949年12月主席批准)规定,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和全国国民是否严格遵守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及人民政府的政策方针与法律、法令,这就是我国人民检察机关一般监督权的最初规定,模仿了苏联关于一般监督权的规定。1954年宪法第八十一条中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要"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行使检察权",检察监督的对象限定在"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范围内。这已经与苏联的规定很不相同,取消了监督的最高性,突出了法律监督性质,是结合中国国情的结果。 对于一般法律监督权的行使,建国之初我们检察机关以及党政领导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检察是新机关新工作,需要经过摸索过程,起初只能从刑民事件做起,以期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对于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遵守法纪的一般监督制度,在目前只能重点地摸索经验和试行,待取得经验,逐步实行。 检察机关对于行使一般法律监督权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各级人民检察署在各项运动和中心工作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关的违法情况,加以分析,提出意见,供党政领导机关决定方针、端正政策、消除违法的现象的参考,这在实际上就是发挥了一般监督的作用。一般监督工作涉及国家的法律、法令等重大问题,采取有重点地慎重进行的方针,摸索经验。人民检察院党组在一般监督中发现有违法的决议、命令和措施的时候,应查明情况,提出意见,请求党委处理;经党委决定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提出抗议的时候,再提出抗议。《1956-1957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基本内容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基本内容 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是全程性、全方位的:监督的对象既包括对侦查机关、审判机关的监督,也包括对其它依法参与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的监督;监督的内容既包括对立案、侦查、审判的监督,也包括对执行阶段的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等活动的监督。另外,与制约不同,监督是单向的,人民检察院作为监督主体居于决定性地位。 具体而言,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立案监督。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2、侦查监督。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时,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审查活动是否合法,发现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同时,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即时纠正。 3、审判监督。 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除适用简易程序外,人民检察应当派员出庭支持公诉。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第二审程序或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4、执行监督。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活动的监督还包括: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在押被告人是否被立即释放;人民法院的交付执行活动是否合法;看守所的执行活动以及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拘役所的收押罪犯活动是否合法;执行机关的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等活动是否合法;对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符合减刑条件的是否依法减刑;在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的,监狱是否依法侦查和移送起诉,人民法院是否依法核准或者裁定执行死刑;执行机关对服刑期满或依法应当予以释放的人员是否按期释放;对服刑未满又无合法释放根据的罪犯是否有予以释放的违法行为;对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公安机关监督管理措施是否落实或者监督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对于罚金、没收财产判决的执行是否合法,罚没钱物是否依法处理;对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罪犯、被假释的罪犯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关单位对罪犯的监督管理和考察措施是否落实;等 等。 人民检察院在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对于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检察人员可以以口头方式向违法人员或者执行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并及时向监所检察部门的负责人汇报。必要时,由部门负责人提出。对于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应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监狱或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对于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应当根据执行机关的回复监督落实情况;没有回复的,应当督促执行机关回复,纠正违法的情况,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并抄报执行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意见正确的,应与同级执行机关共同督促下级执行机关纠正;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纠正违法的意见有错误,应当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撤销发出的纠正违法通知书,并通知同级执行机关。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试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试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姓名: 学号: 学校: 指导教师: 写作时间:

内容摘要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特殊的职责,即履行宪法、法律赋予法律监督的职责,为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必须加强法律监督。但是,由于体制和立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和影响了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亟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本文从论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意义着笔,分析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存在的问题,思考加强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策略。 关键词: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思考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3) 二、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存在的问题 (3) (一)检察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权有弱化的趋势 (3) (二)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审判监督权没有保障 (3) (三)检察机关对立案侦查的监督缺乏必要的手段 (4) (四)检察机关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4) (五)上诉审理和申诉复查后的案件存在审判监督空挡 (4) (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不到位 (4) 三、加强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策略 (4) (一)改革检察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检察人员的素质 (4) (二)认真准确执行程序法,健全执行程序法的监督机制 (5) (三)完善法律制度,保证检察机关的监督效果 (5) (四)强化国家权力机关对检察机关的工作监督 (5) (五)以社会监督来保证检察机关公正执法 (5) (六)检察机关要摆正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的关系 (6) (七)检察机关要健全办案责任制和生活保障制度 (6) 参考文献 (6)

“法律监督”性质对于检察制度的意义

“法律监督”性质对于检察制度的意义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定性,对于检察制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法律监督”的性质揭示了检察制度内在的监督属性 中国检察制度与世界各国检察制度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共性主要体现在:都以公诉为重要(或主要)职能;都具有监督属性;都代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都以维护国家法制为使命,等等。因此,我国(包括我国借鉴的前苏联)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从各国检察机关所具有的监督属性发展而来。 然而,除了前苏联等国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由于三权分立政体的限制等原因,都未对检察机关所具有的监督属性在法律上予以揭示,致使不少人对外国检察机关的认识停留在“公诉”、“指控犯罪”等表象上,影响了人们对其内在的监督属性的深刻认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外国检察机关是否具有监督属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西方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机关是“司法监督机关”、“诉讼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机关”、“护法机关”。西方一些学者也将检察机关称为“护法机关”,将检察官称为“法律守护人”。笔者也曾不揣浅陋,在《检察的内涵及其启示》(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等文章中,从公诉制度产生的初衷、公诉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公诉权的内容、检察权配置的根据、检察机关

的目的、“检察”一词的由来等方面,论证了“监督”是世界各国检察机关内在的固有的属性。 我国宪法关于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规定,不仅揭示了世界各国检察机关内在、固有的监督属性,使其由隐含变为公开,而且规定了监督的性质和范围是“法律监督”,并由此决定了我国检察制度在宪政地位、组织结构、职权性质与配置等方面与外国检察制度的诸多区别。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各国检察机关的监督属性,明确我国检察机关与外国检察机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把握我国检察机关的特点与规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律监督”的性质摆脱了外国检察机关“身份不明”的尴尬 在外国,检察机关往往“身份不明”:在法律文本上,多数国家将检察机关列为行政机关,但也有少数国家(如意大利、俄罗斯等)将检察机关规定为司法机关;在理论上,有的认为检察机关是行政机关,有的认为检察机关是司法机关,还有的认为检察机关具有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双重属性,属于“准司法机关”;在机构设置上,有的单独设置,有的设在法院。这种尴尬的境地,常常使检察官们发出“我是谁”、“我在哪里”的疑问和嗟叹。 为此,大陆法系国家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在长达150多年时间里,还先后经历过四次有代表性争论。造成检察机关“身份不明” 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检察机关兼具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检察机关在组织体制上像行政机关那样实行“阶层式建构”和

法院关于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法院关于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情况 的报告 **区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落实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作出了《关于区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情况的审议意见》。我院按照《审议意见》要求,进一步落实了接受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各项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意识 近年来,我院在诉讼活动和具体案件审理中,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诉讼活动中的某些环节或者个别案件的承办法官,接受监督的意识仍然不强,在去年我院的工作自查和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座谈调研中,也发现了个别干警对接受检察监督工作认识模糊、意识薄弱、工作抵触等问题。为此,根据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进一步增强被监督部门自觉接受检察院法律监督意识”的审议意见要求,我院着重强化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宪法和法律意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一切司法、执法人员都应忠于宪法、服从

法律。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履行审判职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主动自觉地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二是强化学习和教育。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意见后,我院院党组在去年10月上旬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了加强审判监督的各项工作,并要求分管院长专门召集分管庭室特别是审监庭、刑庭等职能部门全体法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克服思想认识偏差,强化接受监督意识,坚决摈弃错误观念,正确处理好法律监督和审判工作的关系。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开展的法律监督,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而言,既是监督,也是支持,更是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的重要保障。也只有加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协调,多交换意见,相互支持与配合,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司法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公正地审理好各类案件。 二、坚持司法原则,进一步提升检察院抗诉案件的审判质量 去年审议工作开展以来,我院进一步加强了对检察院抗诉案件的审理工作,共受理了检察院抗诉案件7件,其中民事案件6件,刑事案件1件,已办结民事案件4件,2件维持原判,2件依法作了改判,目前该4件案件因一方当事人提出上诉,已进入二审程序,检察院抗诉的1件刑事案件二审也正在审理当中。为确保抗诉案件的审判质量,维护司法权威,我院主要做到:一是坚持有错必纠原则。对于抗诉案

浅论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一)

浅论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一) 论文摘要]法律监督理论是列宁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应该统一;为了维护法律的统一,必须有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与行政权、审判权分离,独立行使职权;列宁关于法律监督的理论是列宁关于国家和法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列宁的这一理论结合我国法制的指导原则以及实践经验可以给法律监督下这样的一个定义:法律监督是指有法定的机关对遵守和执行法律的情况实行的国家监督。《宪法》第12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第131条又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由此可见,人们检察院是我国唯一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唯一的法律监督主体。 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刑事立案监督、刑事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事执行监督。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我国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有着较全面、较广泛的监督权,这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对维护法律的统一实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起着重要作用。法律监督理论是列宁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应该统一;为了维护法律的统一,必须有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与行政权、审判权分离,独立行使职权;列宁关于法律监督的理论是列宁关于国家和法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列宁的这一理论结合我国法制的指导原则以及实践经验可以给法律监督下这样的一个定义:法律监督是指有法定的机关对遵守和执行法律的情况实行的国家监督。 《宪法》第12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第131条又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由此可见,人们检察院是我国唯一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唯一的法律监督主体。 至于其他国家对于刑事法律监督的规定及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中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组织机构等,限于作者能力,不再一一论述,现仅就我国检察机关刑事法律监督的四个环节及其现状,谈谈个人看法: 一、刑事立案监督 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行为是否合法实施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特别程序。 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它是发现犯罪,纠举犯罪,进而处罚犯罪的一道最初的、必经的程序,是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活动做斗争的第一步骤,能否把握好这一程序,是能否准确、及时地打击犯罪的关键。在立案这一程序中,公安机关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立案权的有效行使,《刑事诉讼法》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进行监督,该法第87条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检察机关实施立案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案监督案件的受理 根据197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关于贯彻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线索来源主要有:(1)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发现的。(2)在审查起诉工作中发现的。(3)被害人提出控告的。(4)党委、人大等有关部门提出的。 (二)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人民检察院发现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由承办人审查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检察长批准。对于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在进行审查和必要调查的同时,应当报检察长批准,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应当书面通知公安机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