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五室内亮度分布状况的测定

试验五室内亮度分布状况的测定

试验五室内亮度分布状况的测定
试验五室内亮度分布状况的测定

实验一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实验验证性试验

一、试验原理:

当光线从玻璃的一侧入射,经玻璃透射后,入射光线与透射光线的光通量必然有所改变,这个改变值的大小表征了该玻璃的透射能力的大小。我们把透射光线的光通值与入射光线的光通值的比值称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通常用入射光线在玻璃一侧形成的照度值与该玻璃的另一侧透射光线形成的照度值的比值作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

二、试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对透射系数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同时能够明白透射系数和玻璃本身之间的关系,理清照度和光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了解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6)、按如下公式计算出该测点的透射系数值。

E R E ττ= 其中:R τ——该玻璃透射系数;

E τ——该玻璃透射侧的照度值;

E 0——该玻璃入射侧的照度值;

(7)、选择下一个待测点,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完成本次实验所选测点,最后求出各透射系数的平均值。

思考题:

1、为什么可以用玻璃表面的照度值来代替该玻璃表面得到的光通量?

2、对同一个测点而言,为什么在入射侧和在反射侧测量时要求必须在同一位置?

实验二 地面反射系数测定实验验证性试验

五、试验原理:

当光线入射到物体表面时,除了透射和吸收两种情况外,还有部分光

线被反射回来,某一物体或表面反射光的能力的大小叫做该物体或盖表面的反射性能。我们通常用该物体或该表面的反射系数来表征该能力的大小,反射系数是指在存在反射的条件下,被反射回来的光通量和入射光线的光通量的比值。在实验中,我们通常用入射光线的反射线的照度值与该光线在该物体表面形成的照度的比值来计算该表面的反射系数。

六、试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试验 ,要求学生对反射系数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掌握测定地板的反射系数的方法,理清照度和光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了解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七、实验仪器:

照度计1台,直尺

八、试验步骤和方法:

(1)、选择测量点:选择一块被测地板,标明待测点的具体位置。

(2)、测量点编号:将所选的测点进行编号,以便以后处理。

(3)、将待测玻璃放置于无直射光线的地方,为了保持测量过程中的入射光线的稳定性,最好选择扩散光线作为光源或者选择在全云天进行,如果以上条件不能满足,也可以在人工照明的环境下进行,在人工照明的情况下,要求

1、为什么在此次测量中会有拐点出现?

2、为什么最好要在全云天进行,不能有直射光线?

3.人工照明选用日光灯时为什么要等到15分钟后才能开始测试?

试验三房间模型采光实验综合性试验

一、试验原理:

在人工天穹内,用完全漫反射光源模拟室外全云天的天空的照度(在此人工天穹模型中,人工照明光源位于人工天穹半球体底部,光源发出的光全部打向人工天穹,此人工天穹的内表面由石膏制成,具有对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光线在经过天穹顶部的漫反射之后,照射在放置于试验台上的建筑模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建筑模型的开窗位置和大小,测的室内的照度值。

二、试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掌握照度计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照度值的理性概念,启发学生掌握在全云天的条件下,建筑物内表面对照度的影响以及建筑的窗地比和开窗位置对建筑照明效果的影响,从而能够达到对实际的建筑设计的优化设计目的。

三、实验仪器:

本试验用到的实验设备有:

人工天穹半球;照度计2台;房间模型(尺度约为人工天穹直径的1/5)

四、试验步骤和方法:

1、连接人工天穹的照明电源,试验开始前打开。

2、打开试验照明光源的电源,此时的照明灯具全打开。

3、试验模型布点:在试验模型的底部确定不同的测量点(最好用网

格的方式标出),在实验记录划出实验模型的测点分布,上分别标

出测点位置的编号。

4、放置试验模型:试验台放置在人工天穹的中心线上,试验模型放

置于试验台的中央。

5、放置照度计:将室外照度计放在模型的顶上,以测定室外天空的

照度。室内照度计依次放在模型内事先确定的各测点上。

6、待光源开启时间足够长(白炽灯5分钟,荧光灯15分钟以上)后,

开始测量测点照度。测量者应避开光的入射方向,以防止对光接

受器的遮挡,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每一个测点可反复进行2~3

次读数,然后取读书平均值。

7、将所得数据填入下表中:

采光模型试验数据表

模型内表面为黑白、窗洞位于不同位智时,重复上述试验步骤,比较测得数据,即可获得它们对采光的影响。

五、思考题:

1、建筑内表面的不同颜色和光洁度对照明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2、建筑开窗位置的不同对室内照明效果有什么影响?

3、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如何尽可能的利用自然光形成比较合理优良的照明?

实验四室内亮度分布状况的测定综合性试验

九、试验原理:

在房间内同一位置,放置了黑色和白色的两个物体,虽然它们的照度相同,但在人们眼中引起的视觉感觉确实不同的,看起来白色的物体亮得多。这说明物体表面的照度并不能直接表明人眼对它的视觉感觉。亮度的定义可以表述为这样的: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发出的发光强度。我们可以形象的理解为:物体被照亮的程度。

十、试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对亮度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同时能够明白亮度和照度之间的关系,明白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同时熟悉亮度计的使用方法.

十一、实验仪器:

亮度计1台,卷尺

十二、试验步骤和方法:

(1)、选择测量点:在观测点可以看到的各种表面,都应该选择测量点;同一

表面的测点数,则视该表面积的大小、亮度变化而定,即面积越大选择点个数越多,亮度变化越大选择点个数越多。

(2)、测量点编号:将所选择的测量点标在观测点处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所绘制的透视图上(如下图)或者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所拍摄的照片上。

3、同样的条件下,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比较大的亮度?

实验五房间照明实际效果测定综合性试验

十四、试验原理:

在人工光源的条件下,工作面上所获得的照度值取决于光源的光通量的大小和工作面离光源的远近,室内表面的反射系数等诸多因数的影响,同时房子的室形指数和灯具的布置位置也直接影响到照明的实际效果。

十五、试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对照度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同时能够明白照度和光源之间的关系,了解影响室内照度的因素有哪些,熟悉掌握照度计的使用。

些差异的原因。

五、思考题:

1、室内照度值与房间的尺寸有什么关系?

2、室内照度与房间的体型有什么关系?

3、同样的光源条件下,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比较大的照度值?

4、为什么测试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进行?

实验六混响时间的测定综合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VS302USB的使用;

2、理解混响时间与建筑参量之间相对应的关系

二、试验原理与要求

混响时间(T60):房间的声能密度衰减60 dB(即为百分之一)时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由于实测中难以得到高于室内本底噪声60声压级,且从实践中得知,衰减曲线的初始阶段是扩散的,故常取衰减曲线以其声压级5~35dB一段为准,最后由曲线斜率即可测算出混响时间。要求每个中心频率测量三次以上。

三、实验装置:

BSW A VS302USB 是由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等部分组成的虚拟仪器系统。各种声学测量分析功能均通过软件来实现,根据测量原理及算法编成的程序,被加载到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运行。分析的结果由计算机来显示,保存并打印。

系统可根据测量分析需要合成产生各种所需的激励信号。它既是一个信号分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信号发生系统。由于各种测量分析功能均通过程序的运行来实现,不象传统的声学测量仪器那样是一台台实际的仪器设备,所以这样的系统被称为虚拟仪器,它是当今世界上测量分析技术的发展潮流。

BSWA VS302USB双通道声学分析仪的主要功能如下:

双通道频域分析

测量频率范围20 ~ 20 kHz,或自定义,

512, 1024, 2048, …, 65536 点FFT

动态范围:96 dB (16 位A/D,D/A )

窗函数:矩形,三角, Hamming , Hanning , Blackman , Barlett, Kaiser, Parzen 平均方式:线性平均,指数平均,瞬态显示

分析结果显示(两通道):

?时间序列

?幅频特性,

?相位频率特性

?声谱

?3D Surface

?频谱分析(自谱,互谱,传递函数,相关函数)

1/1, 1/3 倍频程谱分析

频率范围(中心频率):20 Hz ~ 20 k Hz

计权方式:线性及A,B,C计权

平均方式:线性平均,指数平均,瞬态显示

瞬态信号采集

双通道同时采集

采集长度:自定义, 数据直接存入硬盘

触发电平可调

触发前采用循环缓冲区记录数据

可在屏幕上显示数据的波形,相当于记忆示波器的功能

形成数据文件,可供用户对数据作进一步处理

有后处理模块,可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信号发生功能:

白噪声

粉红噪声

1kHz单频信号

自定义单频或多频信号

扫频信号

扫振辐信号

方波

三角波

脉冲信号

自定义函数发生器

1. 安装步骤

1、计算机须有一个可用的标准USB接口,用USB线连接计算机和MC112

USB。

2、启动计算机,安装时可能需要Windows98/2000的安装盘。

3、当设备接入计算机时,Windows98/2000即插即用功能会找到这个新设

备。计算机会提示找到‘USB Composite Device’,点击‘下一步’。

4、选定‘搜索设备的最新驱动程序’,点击‘下一步’。

5、选定‘搜索软盘驱动器’,插入‘USB DRIVER DISK’,点击‘下一步’。

6、选定‘某一其他驱动程序’,点击‘查看列表’,选定‘USB Composite

Device’,点‘确定’。

7、点击‘下一步’,此时需要Windows98/2000的安装光盘。

8、上述安装完成后,计算机会找到‘USB Audio Device’设备。

9、再次‘搜索软盘驱动器’,插入‘USB DRIVER DISK’,点击‘下一步’。

10、选定‘升级驱动程序ST190-RCA’,点击‘下一步’,完成安装。

11、安装完成后,可用下述方法确认,点击‘控制面板’->‘系统’,选取‘设备

管理器’页面,确定在‘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栏下有USB Audio

Device。

12、运行SpectraPlus ,在Options菜单中Device项,将Input Device 改

为USB Audio Device。

2. 系统连接

●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BSWA VS302USB双通道声学分析仪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均由MC112 USB恒流源来完成,共两个输入,两个输出。

●测试典型接线方法

进行电声测试时,通常按照图一所示的方法接线。而进行一般的声学测试时,则通常按照图二所示的方法接线。

图一电声测试典型接线方法

图二声学测试典型接线方式

3. 系统校准

系统中默认使用相对声压来表示测试的量,以0dB表示最强的信号。另外为了满足一些用户测试绝对量的需要,系统也允许用户自己进行校准来选择参考量,并可以把校准结果储存在扩展名为.cal的文件中,下次使用时只需调出即可,而不需要再进行校准。校准可以通过菜单命令Option/Calibration或快捷F9调出如图三所示的校准对话来进行。

图三测试系统校准对话框

例如使用94dB@1000Hz的校准器进行校准时,需要如下设置:

Level:94(rms)

Units:Sound Pressure Level(SPL)

Detect Level:left:20,right:20

Enable Calibration复选框:选中

将系统连接好后,将第一通道(INPUT1)传声器插入校准器中并打开校准器后,按下“Measure Input Singal”按钮等待2-3秒后,在“Detected Levels”下的Left后的框中会出现一个校准值。记录下这个值之后,再将第二通道(INPUT2)传声器插入校准器中重复上述操作会在“Detected Levels”下的right后的框中出现另一个校准值,此时将记录下的第一个通道的校准值手工输入到left后的框中并按“OK”按钮退出。此时系统会提示是否进行保存,可以将校准值作为一个文件保存起来以便下次调用。

无论数据采集器处于x0.1、x1或x10档后面的校准过程都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校准值是不同的。

另外当更改了采样率(Sampling Rates)和FFT点数(FFT size)后,校准值

都会略微有所改变,建议重新进行校准。

4. 测试示例

BSWA VS302USB可以完成多种测试功能,而控制系统如何进行测试主要由系统的设置决定。系统设置可以由菜单命令Option/Settings或快捷键F4来调用系统设置对话框来进行,如图四所示:

图四测试系统设置对话框

图中Frequency Range and Resolution下的三个选项用于决定测试频带的带宽。通常Sampling Rate取“48000”,Decimation Ratio取“1”保持不变,通过改变FFT size来调整测试频带带宽。例如对于1/3倍频程来说,FFT size取“1024”时对应400Hz至20000Hz的1/3倍频程频带;FFT size取“2048”时对应200Hz 至20000Hz的1/3倍频程频带;FFT size取“8192”时对应50Hz至20000Hz的1/3倍频程频带。通常建议FFT size取值不宜超过“8192”。

四、思考题:

1、空气温度和湿度度对混响时间有无影响?

2、室内人员的多少对混响时间有无影响?

3、混响时间与清晰度和丰满度有何关系?

4、试分析测量中误差的来源。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20

XXXXXXXXXXXXXX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践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无操作系统)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所在学院XXXXXXXXXXX 专业名称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 成绩 XXXXXXXXXXXXX 二○XX年XX月

综合实训任务书

目录 前言 (1) 1 硬件设计 (1) 1.1 ADC转换 (3) 1.2 SSI控制数码管显示 (3) 1.3 按键和LED模块 (5) 1.4 PWM驱动蜂鸣器 (6) 2 软件设计 (7) 2.1 ADC模块 (7) 2.1.1 ADC模块原理描述 (7) 2.1.2 ADC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8) 2.2 SSI 模块 (8) 2.2.1 SSI模块原理描述 (9) 2.2.2 SSI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0) 2.3 定时器模块 (10) 2.3.1 定时器模块原理描述 (10) 2.3.2 定时器模块流程图 (11) 2.4 DS18B20模块 (11) 2.4.1 DS18B20模块原理描述 (11) 2.4.2 DS18B20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2) 2.5 按键模块 (13) 2.5.1 按键模块原理描述 (13) 2.5.2 按键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3) 2.6 PWM模块 (13) 2.6.1 PWM模块原理描述 (14) 2.6.2 PWM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4) 2.6 主函数模块 (14) 2.6.1 主函数模块原理描述 (14) 2.6.2主函数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5)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1]

设计名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组别:第五组 组长:XX 组员:XX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电力、电子、智能家居等行业,微型计算机作为嵌入式控制系统的主体与核心,代替了传统的控制系统的常规电子线路。 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室内灯光控制系统及其原理,提出了有效的节能控制方法。该系统采用了当今较成熟的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利用多参数来实现对学校教室室内照明的控制。 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工作时,光信号取样电路采集光照强弱、人体信号采集电路采集室内是否有人、是否为工作时间等信息并将信号送到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这些信息通过控制电路对照明设备进行开关操作,从而实现照明控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点................................................. 2 设计部分................................................................... 2.1设计要求............................................................... 2.2系统设计............................................................... 2.3逻辑控制............................................................... 2.4硬件设计............................................................... 2.4.1 系统硬件总述....................................................... 2.4.2 AT89C51单片机介绍................................................. 2.4.3 光照检测电路....................................................... 2.4.4 人体信号采集电路................................................... 2.4.5 比较电路........................................................... 2.4.6 延迟时间选择电路................................................... 2.4.7 输出控制电路....................................................... 3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4 结论...................................................................... 5 评价……………………………………………………………………………………………….. 6 组员分工…………………………………………………………………………………………..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要点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要点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年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成绩_________

一、实验题目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仪器用具 ZKY—GD—3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五个)、光阑(两个)、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 量为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6.626 。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 式中, 为入射光的频率,m为电子的质量,v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 速度,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2 2 1 mv 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0 U 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 代入(1)式,即有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W h <γ,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 低频率是h W = 0γ,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 因而 0γ也不同。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 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γ的频率成正比,,将(3)式改写为 (4) 上式表明,截止电压 U 是入射光频率γ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 率 0γγ=时,截止电压00=U ,没有光电子逸出。图中的直线的斜率 e h k = 是一 个正的常数: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 γ -0U 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 斜率,就可以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h 。其中 是电子的电 量。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XXXXXXXXXXXXXX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践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无操作系统)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所在学院XXXXXXXXXXX 专业名称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 成绩 XXXXXXXXXXXXX 二○XX年XX月

综合实训任务书

目录 前言 (1) 1 硬件设计 (1) 1.1 ADC转换 (3) 1.2 SSI控制数码管显示 (4) 1.3 按键和LED模块 (6) 1.4 PWM驱动蜂鸣器 (7) 2 软件设计 (8) 2.1 ADC模块 (8) 2.1.1 ADC模块原理描述 (8) 2.1.2 ADC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9) 2.2 SSI 模块 (9) 2.2.1 SSI模块原理描述 (10) 2.2.2 SSI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1) 2.3 定时器模块 (11) 2.3.1 定时器模块原理描述 (11) 2.3.2 定时器模块流程图 (12) 2.4 DS18B20模块 (12) 2.4.1 DS18B20模块原理描述 (13) 2.4.2 DS18B20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3) 2.5 按键模块 (14) 2.5.1 按键模块原理描述 (14) 2.5.2 按键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4) 2.6 PWM模块 (15)

2.6.1 PWM模块原理描述 (15) 2.6.2 PWM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6) 2.6 主函数模块 (16) 2.6.1 主函数模块原理描述 (16) 2.6.2........................... 主函数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16 3.验证结果.. (17) 操作步骤和结果描述 (17) 总结 (18)

普朗克常数测量的实验

普朗克常数测量的实验 一、实验仪器 GD-4型智能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由光电检测装置和实验仪主机两部分组成) 光电检测装置包括:光电管暗箱GDX-1,高压汞灯箱GDX-2;高压汞灯电源GDX-3和实验基准平台GDX-4。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实验原理 1、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P s E hv W =- (1) (其中:P E 是电子的动能,hv 是光子的能量,v 是光的频率,s W 是逸出功, h 是普朗克常量。) s W 是材料本身的属性,所以对于同一种材料s W 是一样的。当光子的能量s hv W <时不能产 生光电子,即存在一个产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0v (0/s v W h =) 实验中:将A 和K 间加上反向电压KA U (A 接负极),它对光电子运动起减速作用.随着反向电压KA U 的增加,到达阳极的光电子的数目相应减少,光电流减小。当KA s U U =时,光电流降为零,此时光电子的初动能全部用于克服反向电场的作用。即 s P eU E = (2) 这时的反向电压叫截止电压。入射光频率不同时,截止电压也不同。将(2)式代入(1)式, 得 0s h U v v e =-() (3) (其中0/s v W h =)式中h e 、都是常量,对同一光电管0v 也是常量,实验中测量不同频率下的s U ,做出s U v -曲线。在(3)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这是一条直线。 若电子电荷e ,由斜率h k e = 可以求出普朗克常数h 。由直线上的截距可以求出溢出功s W ,由直线在v 轴上的截距可以求出截止频率0v 。如图(2)所示。

室内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 室内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 令狐文艳 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针对室内灯光的自动控制展开研究,提出了室内灯光控制的具体原理以及它的具体设计思路,提出了基于室内灯光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详细内容,在研究该课题的途中努力学习了智能室内灯光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本研究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要操作核心,本研究采用了光敏三极管做为对外界自然光线的强度来进行详细检测,采用热红外人体传感器检测教室有没人进出;再根据本控制系统对外界自然光信号与人体存在的红外信号采取的智能判断,以及对室内需要合理打开灯的条件,以完成对室内照明回路智能控制,从而以达到合理节约利用电能的目的。此外,采用了LCD液晶显示器以用来显示室人数。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结构为模块化设计,具有简单,体积小等很多优点,以用来满足本研究达到室内灯光控制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 :STC89C52;热红外人体传感器;光敏三极管;自动控制; Abstract The design analyzes the principle and realization method of the classroom light automatic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the classroom lighting design idea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nd on this basis to develop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and corresponding software through researching on automatic control method for classroom lighting. This study adopted the light activated triode as to outside natural light intensity to a detailed insp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system’s intelligent judg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light signal and the human existence signal, as well as to the classroom reasonable conditions, opening the lamp to complete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classroom lighting circuit,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ving electricity,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study to the indoor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STC89C52; pyroelectricinfrared sensor; automatic control; light activated triode

智能家居家电控制系统系统设计说明

xx家电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一、定义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在国外常用Smart Home表示。与智能家居含义近似的有家庭自动化(HomeAutomation)、电子家庭(ElecctronicHome、E-home)、数字家园(DigitalFamily)、家庭网络(Home Net/Networks for ome)、网络家居(Network Home)、智能家庭/建筑 (IntelligentHome/Building),在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还有数码家庭、数码家居等称法。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 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由于智能家居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协议的不同,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都采用综合布线方式,但少数系统可能并不采用综合布线技术,如电力载波,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一定有对应的网络通信技术来完成所需的信号传输任务,因此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家居集成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安全防范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在小区及户内可视对讲、家庭监控、家庭防盗报警、与家庭有关的小区一卡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家居设备自动控制模块中,对于家庭能源的科学管理、家庭设备的日程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视频技术是实现家庭环境舒适性、艺术性的重要技术,体现在音视频集中分配、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等方面。 二、表述 智能家居其实有两种表述的语意,定义中描述的,以及我们通常所指的都是智能家居这一住宅环境,既包括单个住宅中的智能家居,也包括在房地产小

智能照明系统设计说明

1、概述 “节能、智能科技与美学是21世纪建筑业的主题。” 现代建筑中照明系统对于能源的消耗已经高达35%,建筑界已经引入“绿色”照明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最大限度采用自然光源、设置时钟自动控制、采用照度感应和动静传感器等新技术。现代东莞商业中心环境不仅要有足够的工作照明,更应营造一个舒适的视觉环境,减少光污染。照明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做好照明设计,加强照明控制设计,已成为现代化东莞****智能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2、项目需求分析 作为大量使用灯光的建筑,对于智能照明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控制区域类型较多,包括大堂区,走廊,楼梯间,电梯厅等;以及6-38层写字楼的公共走廊,室外亮化景观照明,地下车库照明,地下商业部分等的照明控制。 ●灯光耗能量大,因此对于照明节能的要求较高,效果要求显著; ●人流量和照明量存在线性比例关系,人流量越多,需要打开的光源越多; ●顾客对于灯光有较高的指标要求,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场合来设置不同的场景。 根据本项目业主、设计单位针对本项目的直接沟通交流,并结合以往智能灯光在项目实施中的实际经验,我们对于本项目各控制区域需要用到的控制手段分析如下:

3、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我们设计以下控制方案: 照明控制区域说明: 3.1公共区域(大堂、走廊、电梯厅) 走道、电梯厅在*****是必不可少的,在大楼走道、电梯厅等区域的照明是最能体现智能照明的节能特点。没用到智能照明的情冴下,当走道无人经过的时候灯却依然亮着,这就大大浪费了电能,而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有效的进行管理。 大堂 大堂是客人进入****商务区的必经之路,是光临****的第一感觉,其灯具的选用和灯光布置不只是为了大堂照明的需要,更应考虑照明的气氛及照明与建筑装潢的协调。作为一个高级大楼的大堂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客人提供一个舒适、优雅、端庄的光环境。 大堂采用场景控制,在大堂内配置可编程控制面板迚行灯光控制。通过可编程控制面板可以实现多种不同场景的切换,如:“白天模式”、“傍晚模式”、“夜间模式”等,不同模式开启不同的灯光。 同时,在一层的大堂内配置一个液晶触摸屏,该触摸屏可对整座大厦内所以智能照明受控回路的控制。 走廊 走廊采用自动照明控制,正常工作时间全开,非工作时间改为减光照明,节假日无人时可以只亮少量灯。在电梯厅入口处配置一个可编程控制面板,可根据需要手动控制就近灯具的开关。在走廊通道中,配置相应数量的红外感应器,可实现随着人员走动开启灯光的功能。当人员离开红外探测范围内,灯光延时自动关闭。 下图为公共区域(走廊)照明控制原理图(仅供参照): 值班模式:半开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创建人:系统管理员总分:100 实验目的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学会用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测定并画出光电管的光电特性曲线。 实验仪器 水银灯、滤光片、遮光片、光电管、光电效应参数测试仪。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时,光子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则转换为物体中一些电子的能量,是部分电子逃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曾凭借其对光电效应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展示其粒子性。 光电效应装置: S为真空光电管。内有电极板,A、K极板分别为阳极和阴极。G为检流计(或灵敏电流表)。无光照时,光电管内部断路,G中没有电流通过。U为电压表,测量光电管端电压。 由于光电管相当于阻值很大的“电阻”,与其相比之下检流计的内阻基本忽略。故检流计采用“内接法”。 用一波长较短(光子能量较大)的单色光束照射阴极板,会逸出光电子。在电源产生的加速电场作用下向A级定向移动,形成光电流。显然,如按照图中连接方式,U越大时,光电流

I 势必越大。于是,我们可以作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U=I 曲线关系大致如下图: 随着U 的增大,I 逐渐增加到饱和电流值IH 。 另一方面,随着U 的反向增大,当增大到一个遏制电位差Ua 时,I 恰好为零。此时电子的动能在到达A 板时恰好耗尽。 光电子在从阴极逸出时具有初动能2 2 1mv ,当U=Ua 时,此初动能恰好等于其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即: ||2 12 a U e mv = 根据爱因斯坦的假设,每粒光子有能量hv =ε。式中h 为普朗克常量,v 为入射光波频率。 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了这个能量后,一部分消耗在克服物体固有的逸出功A 上,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电子的动能,让其能够离开物体表面,成为光电子。 于是我们得到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A m hv += 2 v 2 1 由此可知,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而与光强度无关。(光强度只对单位时间内逸出物体表面的光电子的个数产生影响) 光电效应的光电阈值: 红限:当入射光频率v 低于某一值0v 时,无论用多强的光照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由光电效应方程易得这个频率h A v /0=,称为红限。 测量普朗克常量的方法: 用光波频率为的单色光照射阴极板,测量其遏制电位差Ua 。 于是有: A U e hv a +=|| 所以: e A v -= e h |U |a 这表明了截止电压|U |a 和光波频率v 成正比。 实验中获得单色光的方法: 使用水银灯发出稳定白光作为光源,再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罩在光电管的入光口以得到相应颜色的单色光,还可以使用不同透光度的遮光片罩在水银灯的出光口以得到不同强度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家庭智能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深入千家万户。 家庭智能化即智能化家居 (Smart Home),亦称数字家园(Digital Family )、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 )、电子家庭(E-home)、智能化住宅(Intelligent Home )、网络家居(Network Home )、智能屋(Wise House, WH)、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等。它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电力自动化、信息、结构化布线、无线等技术将所有不同的设备应用和综合功能互连于一体的系统。它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家电、通信、家电设备自动化、远程医疗、家庭办公、娱乐等功能,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安全、便利、舒适、节能、娱乐、高效、环保的居住环境。其从控制层次来分,一般由中央控制中心、家居智能控制终端、小区智能控制系统、家庭网关和外部网络几部分组成。 1智能家居系统体系结构 家居系统主要由智能灯光控制、智能家电控制、智能安防报警、智能娱乐系统、可视对 讲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等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智能家居系统结构框图 2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2.1照明及设备控制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和集成技术建立一个 由家庭到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系统中照明及设备控制可以通过智 能总线开关来控制。本系统主要采用交互式通信控制方式,分为主从机两大模块,当主机触 发后,通过CPU将信号发送,进行编码后通过总线传输到从模块,进行解码后通过CPU触 发响应模块。因为主机模块与从机模块完全相同,所以从机模块也可以进行相反操作控制主

实习一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实习一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目的】 1、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分布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2、在实例分析中学会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时间、空间和人群)。运用恰当的表格或图形来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建立病因学假设。 【时间】2~4学时 【内容】 课题一:某地各年龄组的人口数和恶性肿瘤死亡数已在下表中给出。请计算各年龄组的死亡构成比和死亡率,并将结果填入表中。试问当地哪个年龄组的人死于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表1-1 某地某年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年龄组(岁)人口数死亡数死亡构成比(%)死亡率(1/10万)0~356,980 11 15~232,505 22 30~205,032 142 50~121,382 443 70及以上20,047 107 合计935,946 725 课题二:某地1995年年常住人口为2528人,1995~1997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2 某地1995~1997年某病发病情况 -1-

1、请计算该地区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某病患病率。 2、请计算该地区1995年、1996年、1997年的发病率。 课题三:某市于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抽样调查城市及郊区人口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共调查2018724人,其中市为1050292人,郊区为968432人,所获资料见表1-3。 表1-3 1998年某市城郊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情况 人口数病例数发病率(1/10万)死亡数死亡率(1/10万)病死率(%)市区1050292 1588 1033 郊区968432 828 739 合计 问题: 请计算市区和郊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将结果填入表中相应栏内,并进行比较。 课题四:1998年某镇新诊断200例糖尿病人,该镇年初常住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常住人口数为10500人,年初该镇有800例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 1、计算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计算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计算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计算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课题五:1986年元旦前夕,某小学10天内在教职工中突然发生肺炎20例,占教职工总人数的42.6%(20/47),学生137人虽与教师接触密切但未发现病例。病例均以症状和肺部异常为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爆发系一次暴露于共同致病因子所致。发病与接触病人无关,与集体分购甘蔗时接触并吸入所附尘埃有关。恢复期病人血清IgE增高显著,甘蔗表面分离出以青霉菌,毛霉菌,红酵母及酵母样菌为优势菌株。吸入霉尘可能是此次过敏性肺炎爆发的原因,资料见表1-4。 表1-4 购买甘蔗或在分购现场停留与肺炎发病之关系 购买否分购时在现场否人数病例数罹患率(%) + + 27 16 + -15 3 -+ 1 1 -- 4 0 合计47 20 -2-

大学物理实验 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量

实验题目: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实验目的: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和测定光电管的光电特性曲线。 实验原理: 当光照在物体上时,光的能量仅部分地以热的形式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 则转换为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 效应,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1. 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后, 光电流达到饱和值和值I H ,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当U= U A -U K 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实验指出,有一个遏止电位差U a 存在,当电位差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 2. 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频率之间的关系 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具有初动能,在减速电压下,光电子逆着电场力方向由K 极向A 极运动。当U=U a 时,光电子不再能达到A 极,光电流为零。所以电子的初动能等于它克服电场力作用的功。即 a eU mv 2 2 1 (1) 每一光子的能量为hv ,光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hν之后,一部分消耗于克服电子的逸出功A,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A mv hv 2 2 1 (2) 由此可见,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ν呈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3. 光电效应有光电存在 实验指出,当光的频率0v v 时,不论用多强的光照射到物质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式(2), h A v 0,ν0称为红限。 由式(1)和(2)可得:A U e hv 0,当用不同频率(ν1,ν2,ν3,…,νn )的单色光分 别做光源时,就有:A U e hv 11,A U e hv 22,…………,A U e hv n n ,

(完整版)室内灯光自动控制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 1.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导致用电负荷的加剧,又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能源缺乏已成为世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此问题对我国来说尤为严重。随着各类大、中专院校的扩招,教室的扩建,教室照明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教室照明的管理不到位,往往造成电能的巨大浪费,这样,提高教室用电效率就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对灯光的智能控制,国内外己经开始采用,但对教室灯光的控制,尤其是我国教室灯光的智能控制尤为缺乏和不完善,依然是传统式的人工管理。各类大、中专院校不断扩招,教室不断扩建,教室的用电负荷不断加大,教室用电管理不善,造成学校电能浪费,经济损失,这种的浪费与当今的节约能源理念相违背。再者,现代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灯光的管理也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楼道灯光的自动控制等等。所有这些使得教室灯光控制也应该朝着智能的方向发展。于是,开发简便、实用的教室灯光自动控制系统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课题的来源、意义及研究目的 世界各地发电的主要原料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丹麦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1974年以来,尽管丹麦国民收入增长了50%,丹麦总的能源消费量并没有增加。丹麦是OECD成员国中能源消耗量和国民收入比值最小的国家。他们不断地提供一些节能供热系统,例如丹麦热电同供热电厂(CHP),而且,他们尽可能的有效利用资源。这

样,他们的能源使用总效率达到了90%。丹麦政府很重视住房空间用电的节能,并设立了对新建房屋节能的诸多要求。数据显示,居民入住有节能装置的房子时,他们要支付比没有节能方案房屋高出8%的费用。其节能项目经验在欧盟国家中广为流传。还有,欧司朗一斯维尼亚公司不断的推出新型高输出的荧光灯,节约6%的总系统功率,并具有更高的光通和平均光通量。飞利浦照明公司推出的陶瓷金卤灯代替过去的卤钨灯,可节能60%的电能。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各国都在采取不同方式来节约能源,节约 电能。 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让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虽然我国能源总储量不低,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储量少,单位产值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10倍。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出发,能源问题也是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个关键因素。此外,能源问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在特定情况下还会对社会稳定有很大影响。鉴于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我国在绿色照明工程新闻发布,绿色照明工程未来五年间将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所等全国建筑物中推广1.5亿只节能灯,节电290亿度电。上海、河北等一些地方采取政府对节能灯大宗采购每只补贴3至4元的方式进行推广。从普通白炽灯到高效节能灯,使我国的电光源产品结构逐步向节电型转变,荧光灯与普通白炽灯的比例由1995年的l:6.25前的l: 1. 5。 目前,我国照明用电约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2%,采用高效照明产品代替传统的低效照明产品可节电60%到80%。如今,北京正在大力推行绿色照明工程,己推出上百万只绿色照明光源和部分节能电器,据测算年节约用电可达3442万千瓦时,节约电费2519.7万元。政府己经在商厦、学校、医院等更换了24万只节能灯具。在奥运工程的建设上,也大量运用节能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生活智慧人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广东领航者科技有限公司

一、概述 本方案设计采用witlife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维德莱夫品牌源自澳大利亚,始创于1989年, Witlife维德莱夫—智能生活·智慧人生,系智能化酒店,智能化家居的领航者,在大洋洲和大中华地区设有研发和业务机构。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经销商和代表处。为智能化生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为智能化领航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不变的核心理念:为智能生活,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全程智能服务,实现超乎客户满意的惊喜。 Witlife维德莱夫大中华地区总部成立于2010年,Wit life维德莱夫是一家专业从事家庭智能化控制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球知名企业,是全球知名的智能家居公司。 Witlife维德莱夫智能家居系统,是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通讯技术、无线射频(RF)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显示、即时控制、预设控制、远程控制等功能,可以用家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RF遥控器、触控面板等多种方式进行控制。通过网络可以完全掌控家庭、酒店所有的灯光、空调、电视、音响、热水器、饮水机、电饭煲、房门、窗帘、供养、浇花等。 Witlife维德莱夫,智能生活,智慧人生,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推出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家居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现代住宅中的安防监控、灯光窗帘、温度湿度、音乐影院等智能控制,并能无

缝接入小区网络对讲、家庭物联网。 二、网络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标准 本设计方案主要参照以下设计标准: 1、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EN50090 (欧洲电工标准) 三、智能家居系统结构原理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网络架构,分散控制各个子系统,最适合现代家居的应用,其结构如下: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结构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是网络点,网络点通过网络线接入路由器构成的家庭局域网。可以高速双向传输控制、信息、视频、音频等。 由上图可看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平台能够搭载各种控制子系统,除了继电器控制信号,它能控制任何控制协议,传输任何音频、视频、信息数据,并能双向反馈。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具有: ?居家安防控制 ?居家监控系统 ?灯光智能控制

利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步骤

1 利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注意事项 1.灯和机箱均要进行预热20分钟。 2.汞灯不宜频繁开关。 3.不要直接观看汞灯。 4.行测量时,各表头数值请在完全稳定后记录,如此可减小人为读数误差。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2.测量普朗克常数。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是指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在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溢出的现象。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右图所 示。图中A、K组成抽成真空的光电管,A为阳极,K为阴极。当一定频率ν的光射到金属材料做的阴极K上,就有光 电子逸出金属。若在A、K两端加上电压U AK后,光电子将由K定向地运动到A,在回路中就形成光电流I。改变外加电 压U AK,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光电流随着加速电位差U AK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加到一定量值后,光电流达到饱和值I h,饱和电流与光强 成正比,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当U AK =U A -U K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实验指出,有一个截止电压U0存在, 当电压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截止电压U0同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如右图所示。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mV2/2+A和eU0= mV2/2,可以得到hν=eU0+A,只要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频率对 应的截止电压,求出斜率,就可以算出普朗克常数 实验步骤 (一)测试前准备 1、将测试仪及汞灯电源接通,预热20分钟。把汞灯及光电管遮光盖盖上,将汞灯光输出口对准光电管光输入口,调整光电管与汞灯距离为30cm(实验中不能移动该位置)。 2、测试前调零:在未连接光电流输入与光电流输出的情况下,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打在10-13档,旋转“电流调零”旋钮,使电流指示为000。(注意:调零后“电流调零”旋钮不能再改变,只改变“电压调节”旋钮). ’.

智能家居设计方案

比较全的一套智能家居设计方案 智能系统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含的系统为:智能门锁、安防、可视对讲、厨房室内可视分机、灯光、空调、电动窗帘(百叶窗、气窗)、背景音乐、环境监测(红外亮度、然气感应)、视频监视、集中控制和远程WEB控制等。并且,以上所有系统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其他系统相互联系,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相互响应,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智能系统设计的原则: 用户需要操作方便,功能实用,外观美观大方的智能家居系统。系统要有吸引来宾的外观和功能,能体现用户高人一等的生活品位。同时要化繁为简、高度人性、注重健康、娱乐生活、保护私密。 系统功能描述: 以下,我们跟据房型结构,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 区域: 庭院 主楼负一层:影音娱乐室、储藏间、楼梯 主楼一层:大门、门厅、客厅、餐厅、厨房、客卧室、卫生间、楼梯 主楼二层: 二层休闲厅、主卧室及主卫、次卫、儿童房、书房及阳台. 负一层: 1、影视娱乐室 ①控制对象:灯光开关、灯光调光、电动窗帘、电视、AV播放设备、中央空调。 ②在入口安装1只“智能控制面板”,对以上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设置6组常用场景模式:“准备”、“电影”、“中间休息”、“纯音乐”、“调光”、“离场”。 按下“准备”模式,灯光自动调亮,空调自动启动,人员入场,做准备工作。 按下“电影”模式,灯光逐渐暗下(过度时间2秒),只留有最后面的两个壁灯在5%的亮度,电动窗帘自动闭合,电视机自动打开。 按下“中间休息”模式,灯光渐亮,方便休息,喝点咖啡。 按下“纯音乐”模式,单独的音乐欣赏,灯光调节到一个温和的亮度。 按下“调光”模式,可对以上四个场景的灯光亮度做手动调节,以适合不同人的要求。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红外遥控模块遥控单片机实现室温实时测量、时间日期显示、以及控制家庭用电器开关通断来实现家用电器自动控制的功能。其中温度测量是通过DS18B20芯片实现,日期时间是通过DS1302实现,家用电器开关通断是通过继电器实现,各项数据通过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该系统可以远程方便地控制家用电器的工作状况,既可以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又能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是未来家电控制发展的主要趋势。 本文首先针对课题背景设计了一套总体的系统框图与方案,然后根据系统框图将系统分为控制、红外、时钟、温度、继电器和显示六个模块。分别针对后五个模块进行电路介绍、原理分析及软件设计,并用控制模块将这五个模块整理、整合到一个系统中成为最终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本课题借助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Keil软件进行程序设计编译,使用STC-ISP软件将程序烧录至单片机中,最终成果是使用MX-51开发板,外加SRD-05VDC型号继电器实现的。 最终成果现象为开机后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当前日期、时间、环境温度以及当前工作的继电器编号,遥控器按“1”、“2”、“3”键分别控制继电器1、2、3的通断,按奇数次为通电,按偶数次为断电,继电器之间工作独立。 关键词:STC89C52单片机;继电器;DS18B20;DS1302;红外模块;LCD1602

Abstract The kernel control of IHCS(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System) is STC89C52. It can measure the current temperature, calculate Date and Time, control electrical components’switching to realize long-distance dominating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s by using the infrared module controlling the STC89C52. Current temperature measuring is realized by DS18B20, while date and time displaying is realized by DS1302. Electrical components’ switching is decided by electromagnetic relay, when all of the information and data is displayed by LCD1602. The system may have a long-distance control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It not only will improve the safety, convenience, comfort of our living condition, but also can it save the energy to be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living style. It is the main tendency of the future electricity control. It was firstly introduced in this essay that the IHCS block diagram and program. It dividing the system into controlling module, infrared, timing, temperature,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display module. And introducing the circuit, analyzing the theory, designing the software of them except controlling module one by one. After that, controlling module connects this five modules into a system, then births the IHCS. In this essay, it project background of the production and the concept and sense of IHCS. In the essay, it is simulated by Proteus, the program is designed by using Keil,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s that it downloads the software by STC-ISP into MX-51development board and debugs. The final result is when it is starting up, the LCD1602 displays the current time date, tim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the current working electromagnetic relays’number. The remote control button ’1’,’2’,’3’separately controls number’1’,’2’,’3’electromagnetic relay. When pushing odd times,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connects, when pushing even times,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breaks. Different electromagnetic relays work separately. The key words:STC89C52 singlechip; Electromagnetic relay;DS18B20;DS1302;analyze module;LCD16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