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林银行案例 金融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 金融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 金融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 金融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一.事件介绍

(一)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业务范围广泛,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

(二)里森其人

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许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这原是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又建立了名为“88888”的错误账户。几周后,伦敦总部又要求用原来的99905的帐户来与伦敦总部联系,但这个已经建立的88888错误帐户,却没有被销掉。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帐,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帐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帐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88888”账户上。

二.事件回顾

(一).88888帐户成为里森掩盖错误的保护伞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金姆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张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却卖出20张,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张合约,表示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40手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然而,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便成了“业主交易”,使巴林银行在这个帐户下,暴露在风险部位。数天之后,更由于日经指数上升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1993年1月,交易员乔治买进了100份本应该卖出的期货合约,这笔交易也记入了“88888”账户,当天损失高达800万英镑。

此后,类似的失误都被记入“88888”账户。里森不想将这些失误泄露,因为那样他就只能离开巴林银行。但账户里的损失数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如何弥补这些错误并躲过伦敦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以及应付新加坡证券期货交易所要求追加保证金等问题,成了里森头疼的事情。

(二).铤而走险,加大赌注

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想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若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遭受极大损失。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极顺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帐户亏损的600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镑。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

除了为交易员遮掩错误,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入帐工作都积压起来。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万美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7月,“88888”账户的损失已达5000万英镑。此时的里森成了一个赌徒,他一边将巴林银行存在花旗银行的5000万英镑挪用到“88888”账户中,一边造假账蒙蔽巴林银行的审计人员。他幻想着以一己之力影响市场的变动,反败为胜,补足亏空。

里森买卖的是一种最简单的衍生金融工具——日经指数225的期货指数。这是日本225种股票的价格指数,类似于美国的道琼斯指数。这种交易并不复杂,里森对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日本股票和债券设定一个可随时兑现的赌注,这种方式类似于拉斯维加斯那种被称之为“过或不及”的足球赌博,即赌球赛的结果超过或不及某一比分,而里森赌的是日经指数超过或不及某一点数。所不同的是,在美式足球赌博中,如果他输了,只赔掉他的下注;而在期货市场,交易者只需拿出一个很小的比例压在桌上,所以得失可能超出赌注的许多倍。

1994年11月下旬或12月,里森决定要赌日经指数不会掉到19000点以下,这似乎是一个安全的下注,因为日本经济在30个月的萧条后已开始复苏。

然而,1994年12月和1995年的1月,日经指数225向19,000点下跌。1995年1月17日,7.2级地震毁坏了日本城市神户。以往曾坚如磐石的日经指数在一周内下跌了7%。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见图1),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手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手日经期货及2万手日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显然,巴林的财务已经失控,然而银行总部却一直为里森的疯狂举动供给资金,4个星期内达8.5亿美元。

(三).百年银行,毁于一旦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帐户。帐户上的交易,以里森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须的资金却是无法隐藏的。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帐。这种松散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000万英镑。

1995年2月23日,是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这一天,日经指数下跌了350点,收盘降到17885点,而里森却买进了市场中所有的合约,到收市时,里森总共持有61039份日经指数期货的多头合约和26000份日本政府债券期货的空头合约,而市场走势和他的操作完全相反,里森带来的损失达到8.6亿英镑,这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最终把巴林银行送进了坟墓。

(四).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交易的亏损分析

里森在日经指数期货,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和日经225指数期权上的亏损分别为:

1.来自日经 225指数期货的亏损

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经指数将上涨,逐渐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不料19 95年1月17日神户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见图2),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里森当时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里森一再加大投资,在1月16日一26日再次大规模建多仓,以期翻本。其策略是继续买入日经225期货,其日经225期货头寸从1995年1月1日的1080张9503合约多头增加大2月26日的61039张多头(其中9503合约多头55399张,9506合约5640张)。据估计其9503合约多头平均买人价为18130点,经过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9503合约收盘价跌至17473点以下,导致无法弥补损失,累计亏损达到了480亿日元。

2.来自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的亏损

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 1月16日一24日大规模建日经 225指数期货多仓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里森在“88888”帐户中未套期保值合约数从1月16日 2050手多头合约转为1月24日的2 6079手空头合约,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 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3.来自股指期权的亏损

里森在进行以上期货交易时,还同时进行日经225期货期权交易,大量卖出鞍马式选择权,即在相同的执行价格下卖出一张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张看跌期权,以获取期权权利金。里森通过卖出选择权获得了很多权利金来支付大量追加保证金,里森希望在一段时间内市场能够保持足够稳定,当期权到期时的日经225指数价格正好等于执行价,让选择权能够以接近执行价到期作废,从而使该政策获利。采取这样性质的策略的内在风险在于市场的突然和未预计到的波动。鞍马式期权获利的机会是建立在日经225指数小幅波动上,波动损失维持在收到的权利金范围内假设基础上,由于日经225指数大幅下跌,这不仅使看跌期权变为价内期权,而且会因为波动率的增大使选择权价值进一步增大,从而卖方会遭受更大的亏损。因此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里森作为鞍马式选择权的卖方出现了严重亏损,到2月2 7日,期权头寸的累计帐面亏损已经达到184亿日元。

里森终于意识到,他已回天无力,于是便携妻子仓促外逃。2月24日,巴林银行因被迫交保证金,才发现里森期货交易帐面损失4亿至4.5亿英镑,约合6亿至7亿美元。已接近巴林银行集团本身的资本和储备之和。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对巴林银行进行倒闭清算,寻找买主。27日,东京股市日经指数再急挫664点,又令巴林银行的损失增加了2.8

亿美元。截至 1995年3月2日,巴林银行亏损额达9 .16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3月5日,国际荷兰集团与巴林银行达成协议,接管其全部资产与负债,更名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3月9日,此方案获英格兰银行及法院批准。至此,巴林银行230年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金融法案例分析

一、据查,中国人民银行甲分行在2011年主要从事了以下几项业务。 (1)2011年3月,甲分行向该市人民政府工业局发放贷款250万元人民币,期限3年;并为该市某国有企业提供担保,担保额100万元人民币,期限2年。 (2)2011年4月,甲分行向该市农业银行分行发放贷款350万元人民币,期限2年。 (3)2011年6月,甲分行要求甲市工商银行分行、农业银行分行、中国银行分行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资料,还要报送存款和贷款方面的经营管理材料,以实现甲分行对上述商业银行存贷业务上的监管。 (4)2011年7月,甲分行向其行开立账户的农业银行再贴现100万元人民币。 (5)2011年9月,甲分行发现该市某印刷厂在所印制的挂历中采用了以扩大的新版100万元人民币的图案作为背景,色彩尺寸与100万元人民币的票面相同甚至号码也一样,便对该印刷厂做出了:责令立即停止印刷销售印有人民币图案的挂历;销毁已经印刷的印有人民币图案的挂历成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万元罚款的处罚规定。 请问:中国人民银行甲分行的上述业务中,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1)违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第30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2)违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第28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贷款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3)违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第35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必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资料,但无权要求报送存款和贷款方面的经营管理资料,因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上享有法定监管责权,只有银监会才有权力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经营管理资料。(4)合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为在其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5)违法。因为根据《人民银行法》第44条规定,在宣传品、出版物或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的,人民银行应当责令改正,并销毁非法使用的人民币图样,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所以本案中当地人民银行对甲印刷厂做出10万元的罚款是违法的。 二、某市商业银行决定在该市甲区设立甲区分行,在研究甲区分行的办公分行、主要管理人员及营运资金后,依法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了申请书等材料。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颁发了经营许可证,该商业银行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并领取了营业执照。然而领取营业执照后,甲区分行一直没有开业经营,主要原因是甲区分行行长李某携该分行巨额营运资金潜逃。经查,李某一年前个人就已欠下巨额债务,于是挪用甲区分行银行营运资金抵债。后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以甲区分行设立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事项,且超过6个月未开业为由吊销了甲区分行的营业许可证。 请问:(1)依《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需提供那些材料 (2)甲区分行的设立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为什么 (3)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吊销甲区分行营业许可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答案要点:(1)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文件:申请书(申请书载明拟设立的分支机构的名称、营运资金额、业务范围、总行及分支机构所在地等),申请人最近二年的财务会计报告,拟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经营方针和计划,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的资料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2)甲区分行设立过程存在违法事项,即市商行没有依法审慎审查甲区分行行长李某的任职资格。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不得担任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而李某背负巨额债务,显然不能担任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3)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吊销甲区分行营业许可证是正确合法的。依《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吊销其经营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三、某股份有限公司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为取得发行资格,该公司伪造相关文件使其无形资产虚增1000万元。同时将其以前的股本总数由8250万股改为7643万股,但未将这一事实向社会公众披露。后该公司经董事会同意,改变了招股说明书列明的所募集资金用途。请问:(1)该公司是否符合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 (2)该公司能否再公开发行新股 答案要点:(1)根据《证券法》第13条规定,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之一是公司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而本案中公司伪造相关文件使其无形资产虚增1000万元,同时将其以前的股本总数由8250万股改为7643万股,显然不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 (2)根据《证券法》第15条规定,公司对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使用。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擅自改变用途而未作纠正的,或者未经股东大会认可的,不得公开发行新股。案例中公司经董事会同意就改变了招股说明书列明的所募集资金用途,显然是违法的,若该公司未作纠正或者未经股东大会认可,则不得公开发行新股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事件

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 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管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重脱节,高级管理层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出现时,管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况,进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况有所了解。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管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式

金融法规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题 2000年8月,甲厂向A银行借款20万元,期限一年,以本厂所有的一辆价值40万元的轿车作抵押,并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同年9月,甲厂又以该轿车作抵押物,向B 银行借款15万元,期限为半年,双方也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2001年2月,甲厂用来抵押的轿车因火灾被烧毁,获保险公司赔偿金40万元,2001年3月甲厂向B银行的借款到期,B银行向甲厂追讨15万元借款,否则便要拍卖被抵押的轿车。A银行获悉后,认为甲厂未经其同意便将抵押给该厂的轿车抵押给B银行,侵犯了其抵押权。甲厂答复说汽车已被烧毁,抵押权没了标的物,自然也没了抵押权。 问题:(1)甲厂用已作抵押的汽车再次抵押是否有效? (2)汽车被毁,抵押权人如何实现其抵押权? 答案要点: (1)再次抵押有效。因为《担保法》第35条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能超出抵押物的价值;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 (2)根《担保法》第54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如果抵押合同已登记生效的,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价款按照抵押物登记先后顺序清偿。第五十八条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由此可知,甲厂因被抵押轿车的毁损所获得的40万元赔偿金,应作为抵押财产,由A银行、B银行先后受偿20万元、15万元。 2、案例分析题 A向B购买了一批价值1万元的货物,并签发了一张1万元票据支付给B,C以赝品冒充真品从B 手中骗得该票据,而后C以该票据偿还欠D的8千元借款并告之D实情,D因多得到2千元就接受了。后来D将该票据赠与E,E用该票据支付欠F的1万元装修款,F过世由H 继承了这张1万元的票据。 请问:上述哪些人无票据权利,为什么?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C、D、E三人无票据权利。因为根据票据权利取得的一般理论及《票据法》的规定,持票人取得票据权利需具备三个必备条件:(1)持票人取得票据必须给付对价,但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则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该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2)持票人取得票据的手段必须合法。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3)持票人取得票据时主观上应当具备善意。本案中,C以欺诈这种不合法手段取得票据,因而不享有票据权利;D明知C无票据权利而受让该票据,主观上属于恶意,因而也不享有票据权利;E是无偿方式获得票据,但因其直接前手D无票据权利,所以E也无票据权利。 3、2002年,甲股份有限公司为获得“省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就在其财会文件中作了一些 不真实记载,之后就一直如实制作财务报表。2004年,甲公司总资产达到1亿元人民币,总负债4000万元人民币,2002年至2004年三年共获利900万元。2005年初,甲公司决定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新股和公司债券,其中拟发行新股为6000万元,拟发行公司债券额为5000万元,期限为5年,利率为7%(假设没有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其中用发债所获得的4500万资金用于项目设备的引进,100万元用于办公大楼的装修,400万元用于弥补日后可能出现的亏损。 根据上述事实:(1)甲公司能否发行新股和公司债券?为什么?(2)甲公司发债资金的用

金融法规案例分析答案

金融法规案例分析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案例分析题 2000年8月,甲厂向A银行借款20万元,期限一年,以本厂所有的一辆价值40万元的轿车作抵押,并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同年9月,甲厂又以该轿车作抵押物,向B银行借款15万元,期限为半年,双方也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2001年2月,甲厂用来抵押的轿车因火灾被烧毁,获保险公司赔偿金40万元,2001年3月甲厂向B银行的借款到期,B 银行向甲厂追讨15万元借款,否则便要拍卖被抵押的轿车。A银行获悉后,认为甲厂未经其同意便将抵押给该厂的轿车抵押给B银行,侵犯了其抵押权。甲厂答复说汽车已被烧毁,抵押权没了标的物,自然也没了抵押权。 问题:(1)甲厂用已作抵押的汽车再次抵押是否有效 (2)汽车被毁,抵押权人如何实现其抵押权 答案要点: (1)再次抵押有效。因为《担保法》第35条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能超出抵押物的价值;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 (2)根《担保法》第54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如果抵押合同已登记生效的,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价款按照抵押物登记先后顺序清偿。第五十八条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由此可知,甲厂因被抵押轿车的毁损所获得的40万元赔偿金,应作为抵押财产,由A银行、B银行先后受偿20万元、15万元。 2、案例分析题

A向B购买了一批价值1万元的货物,并签发了一张1万元票据支付给B,C 以赝品冒充真品从B 手中骗得该票据,而后C以该票据偿还欠D的8千元借款并告之D实情,D因多得到2千元就接受了。后来D将该票据赠与E,E用该票据支付欠F的1万元装修款,F过世由H继承了这张1万元的票据。 请问:上述哪些人无票据权利,为什么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C、D、E三人无票据权利。因为根据票据权利取得的一般理论及《票据法》的规定,持票人取得票据权利需具备三个必备条件:(1)持票人取得票据必须给付对价,但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则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该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2)持票人取得票据的手段必须合法。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3)持票人取得票据时主观上应当具备善意。本案中,C以欺诈这种不合法手段取得票据,因而不享有票据权利;D明知C无票据权利而受让该票据,主观上属于恶意,因而也不享有票据权利;E是无偿方式获得票据,但因其直接前手D无票据权利,所以E也无票据权利。 3、2002年,甲股份有限公司为获得“省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就在其财会 文件中作了一些不真实记载,之后就一直如实制作财务报表。2004年,甲公司总资产达到1亿元人民币,总负债4000万元人民币,2002年至2004年三年共获利900万元。2005年初,甲公司决定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新股和公司债券,其中拟发行新股为6000万元,拟发行公司债券额为5000万元,期限为5年,利率为7%(假设没有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其中用发债

(金融保险)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论文宝] 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管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重脱节,高级管理层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出现时,管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况,进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况有所了解。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管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式下,可能存在着“多头汇报”的信息沟通体系,即业务人员可能既向当地管理层汇报,又向总部业务管理部门汇报,因此在接纳信息的管理层之间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

巴林银行案例,金融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一.事件介绍 (一)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业务范围广泛,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 (二)里森其人 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许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这原是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又建立了名为“88888”的错误账户。几周后,伦敦总部又要求用原来的99905的帐户来与伦敦总部联系,但这个已经建立的88888错误帐户,却没有被销掉。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帐,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帐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帐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88888”账户上。 二.事件回顾 (一).88888帐户成为里森掩盖错误的保护伞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金姆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张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却卖出20张,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张合约,表示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40手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然而,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便成了“业主交易”,使巴林银行在这个帐户下,暴露在风险部位。数天之后,更由于日经指数上升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

!- 巴林银行倒闭案 家大银行中按核 1000 日,英国银行业的巨头,在世界1995 年 2 月26 亿 9.16 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心资本排名第 489 位的巴林银行,,荷兰日月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 3 5 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1 英镑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国际集团 (1NG) 以一、案情介绍年由1762Bank巴林银行(Barings ),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 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创立。初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矿,从澳大利亚贩过羊毛,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年,刚刚诞生的美国1803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在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需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 但巴林银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柴尔德银行, 年,巴林银行发行“吉银行。1886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行还是各国政府、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

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巴林银行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 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 100 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该行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 !- 1993 年的资产有 59 亿英镑,负债 56 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 4.5 亿英镑,海内外职员 4000 人,盈利1.05 亿英镑; 1994 年税前利润高达 1.5 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300 亿英镑的基金资产。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银行,竟因年轻职员尼克·里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28 岁的尼克·里森 1992 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 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 99905 ”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如将买人误为卖出等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人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 1992 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乔丹·鲍塞 (Gordon· Bowser) 要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根本原因、如何被蚕食、管理制度是否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话的意义。吸取什么教训。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当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银行把业务由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银行于分支机构间,银行于管理当局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政府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不力,制度落后。 在里森任职期间,由于里森本人分管交易与结算,这种做法给了里森很多自己做决定并执行的权利。随后,巴林银行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但由于其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因而没有查出里森的问题。内部控制的松懈及工作的疏忽,进一步纵容了里森……巴林银行的命运就此终结。 总之,巴林银行的管理制度是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的话也证实了这点。巴林银行集团的管理层的失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制度的松散,交易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不明,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划分不清等正是我们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的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1、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政府及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 构,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体 系,金融系统的行业监管体系。例如,完善相关法律主体, 制定金融法规细则;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增强 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 2、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金融衍 生产品发展相匹配,更好起到内控作用,避免风险。例如, 完善稽核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 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 德和专业素质等。 3、银行对分支机构,特别是跨国分支机构的外部监管制度尽 量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漏洞,规定子公司、分支机 构资金和业务的比例限制,建立关于内部业务和对外交易 的强制信息披露,必须信息公开。 4、正确对待金融衍生产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 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当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时,应对其风险控制在一 定的可承受范围内;奖金制度要和风险参数匹配,减少、 避免交易员因贪图投机,以获得高额奖金,而忽略公司利 益的风险。 5、混业经营风险较大,分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现阶段的最好

从内部控制浅谈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

从内部控制浅谈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

从内部控制浅谈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摘要: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向世人敲响了金融业内部控制的警钟。反思巴林银行倒闭的成因,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巴林银行倒闭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是企业发现、纠正错误行为, 防止财务造假的重要措施。建议企业要从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和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控制,控制环境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发展 内部控制概念最早由外部审计界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以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环境压力迫使审计界必须探寻新的审计理论和寻找新的审计方法。这样为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提高审计效率控制审计风险,开始提出内部控制概念,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来确定审计师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和需要执行的审计业务量。 内部控制自提出后一般认为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其核心思想是一项经济业务通过分工由不同的人共同完成,从而形成相互制约和牵制,并通过账目核对确保经济业务得到正确记录,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这个时期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两个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其中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内部管理控制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确保企业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实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 第三,内部结构控制。20世纪80年代外部审计界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将内部控制界定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以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这一阶段,内部控制不仅包含了与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目标实现有关的内容,而且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与资产安全完整。这从内部控制结构的定义看出,即“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与程序。”这更突出了控制环境

巴林银行案例金融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金融案例 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一.事件介绍 (一)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业务范围广泛,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 (二)里森其人 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许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这原是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

会计与控制案例巴林银行的倒闭修订版

会计与控制案例巴林银行的倒闭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会计与控制巴林银行的倒闭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当然它也得象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有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家犹大人开办的罗斯切尔特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里森于1989年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这之前,他是摩根·斯但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

金融法规案例分析答案

金融法规案例分析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1、案例分析题 2000年8月,甲厂向A银行借款20万元,期限一年,以本厂所有的一辆价值40万元的轿车作抵押,并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同年9月,甲厂又以该轿车作抵押物,向B银行借款15万元,期限为半年,双方也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2001年2月,甲厂用来抵押的轿车因火灾被烧毁,获保险公司赔偿金40万元,2001年3月甲厂向B银行的借款到期,B 银行向甲厂追讨15万元借款,否则便要拍卖被抵押的轿车。A银行获悉后,认为甲厂未经其同意便将抵押给该厂的轿车抵押给B银行,侵犯了其抵押权。甲厂答复说汽车已被烧毁,抵押权没了标的物,自然也没了抵押权。 问题:(1)甲厂用已作抵押的汽车再次抵押是否有效 (2)汽车被毁,抵押权人如何实现其抵押权 答案要点: (1)再次抵押有效。因为《担保法》第35条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能超出抵押物的价值;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 (2)根《担保法》第54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如果抵押合同已登记生效的,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价款按照抵押物登记先后顺序清偿。第五十八条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由此可知,甲厂因被抵押轿车的毁损所获得的40万元赔偿金,应作为抵押财产,由A银行、B银行先后受偿20万元、15万元。 2、案例分析题

A向B购买了一批价值1万元的货物,并签发了一张1万元票据支付给B,C 以赝品冒充真品从B 手中骗得该票据,而后C以该票据偿还欠D的8千元借款并告之D实情,D因多得到2千元就接受了。后来D将该票据赠与E,E用该票据支付欠F的1万元装修款,F过世由H继承了这张1万元的票据。 请问:上述哪些人无票据权利,为什么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C、D、E三人无票据权利。因为根据票据权利取得的一般理论及《票据法》的规定,持票人取得票据权利需具备三个必备条件:(1)持票人取得票据必须给付对价,但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则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该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2)持票人取得票据的手段必须合法。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3)持票人取得票据时主观上应当具备善意。本案中,C以欺诈这种不合法手段取得票据,因而不享有票据权利;D明知C无票据权利而受让该票据,主观上属于恶意,因而也不享有票据权利;E是无偿方式获得票据,但因其直接前手D无票据权利,所以E也无票据权利。 3、2002年,甲股份有限公司为获得“省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就在其财会 文件中作了一些不真实记载,之后就一直如实制作财务报表。2004年,甲公司总资产达到1亿元人民币,总负债4000万元人民币,2002年至2004年三年共获利900万元。2005年初,甲公司决定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新股和公司债券,其中拟发行新股为6000万元,拟发行公司债券额为5000万元,期限为5年,利率为7%(假设没有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其中用发债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 1995 年 2 月 26 日,英国银行业的巨头,在世界 1000 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 489 位的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 9.16 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 3 月 5 日,荷兰国际集团 (1NG) 以 1 英镑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一、案情介绍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创立。初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过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需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柴尔德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巴林银行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 19 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 100 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该行

1993 年的资产有 59 亿英镑,负债 56 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 4.5 亿英镑,海内外职员 4000 人,盈利 1.05 亿英镑; 1994 年税前利润高达 1.5 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 300 亿英镑的基金资产。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银行,竟因年轻职员尼克·里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28 岁的尼克·里森 1992 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 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 99905 ” 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如将买人误为卖出等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人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 1992 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乔丹·鲍塞 (Gordon· Bowser) 要求里森另外开设一个“错误账户”,以记录小额差错,并自行处理,以省却伦敦的麻烦。由于受新加坡华人文化的影响,此“错误账户”以代以“88888”为名设立。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有差错记录仍经由“ 99905' '账户向伦敦报告。“ 88888' '差错账户因此搁置不用,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留存在电脑之中。这个被人疏忽的账户后来就成为里森造假的工具。倘若当时能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1992 年 7 月 17 日,里森手下一名刚加盟巴林的王姓交易员手头出了一笔差错:将客户的 20 手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买人委托误为卖出。里森在当晚清算时发现了这笔差错。要矫正这笔差错就须买回 40 口合约,按当日收盘价计算,

金融法案例分析及答案(精品WORD文档)

一储蓄存款案例 案例一:存款被盗取时赔偿责任的承担 身处上海,银行卡也在身边,可相小姐账户里的6万余元存款竟通过一台位于广东的取款机被人取走。这笔钱究竟被谁取走警方始终没有定论。为挽回损失,相小姐将银行告上法庭。【案情回放】2013年1月31日上午11点07分,相小姐收到银行短信,称其账户内的款项被他人支取或转帐,总计68882元。相小姐十分不解,因为当时自己的银行卡和身份证都在身边,自己也没有用这张卡进行过网银操作。她立即赶到银行进行查询,结果更让她匪夷所思。 原来,这几笔交易都发生在该银行位于广东的一台ATM取款机,工作人员告诉相小姐,她的账户可能是通过伪卡进行了操作,并建议她立即报警。当天11点58分,相小姐向警方报案。此后,案件一直没有侦破,银行对相小姐这笔损失的赔偿问题也没有说法。 相小姐认为,由于银行设备存在漏洞,导致犯罪分子用伪卡取钱成功,银行对此应当承担所有责任。于是,她向法院起诉要求银行赔偿损失68882元并支付利息。 庭审中,银行提出因涉及刑事犯罪,案件应当先移送公安机关。银行辩称,取款和转帐都必须以知道该卡的密码为前提条件,相小姐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密码保管不当,使存款被他人划走,损失应由其自己承担。银行还指出,根据银行卡章程规定,凡是密码相符的交易都视为持卡人本人或本人授权的交易。本案中由于案外人知道了相小姐的银行卡密码,并输入了正确的密码,银行才认定该交易指令是持卡人本人发出,因此银行并没有违约。 1问:银行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答:首先,根据现有证据,可推断系争交易为案外人持伪卡进行交易。银行ATM机未能识别伪卡致使犯罪得逞,说明银行未尽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义务。其次,相小 姐在发现银行卡被盗用后立即与银行进行联系并报案,作为持卡人已尽到注意义 务。第三,银行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相小姐泄漏了该银行卡的信息及密码,无法 证明相小姐在资金被盗过程中存在过错。因此,银行应全额赔偿相小姐的损失。 2问:交易时密码相符是否可以免除银行对银行卡真伪的审查义务? 答:在银行卡交易中,银行对持卡人交易指令的审查应当包括密码、银行卡所载帐户信息和银行卡本身的真伪。虽然在银行卡的章程中大多规定有凡密码相符的借记卡交 易视为持卡人本人或本人授权的合法交易的条款,但该条款适用的前提条件是持卡 人持真实的借记卡进行消费,因此银行依据上述条款而免除其对银行卡真实性审查 义务的辩称意见并不能得到法院的采纳。 【法辞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6条: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 案例二:补领挂失存单 2000年3月29日,宁某在某银行以自己的名义存入36万元,存期3个月,并设置了密码。同年5月29日,宁某之妻金某持存款单、宁某及自己的身份证来到银行,以遗忘密码为由办理了书面挂失申请。6月7日,金某从该银行取款26万元,其余10万元仍以宁某的名义重新存入。宁某认为,是银行的过错行为致使其26万元存款被妻子冒领,从而损害了他的合法权益。他请求法院判令银行偿付其26万元及利息。银行方面则不同意原告的诉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根本原因、如何被蚕食、管理制度是否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话的意义。吸取什么教训。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当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银行把业务由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银行于分支机构间,银行于管理当局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政府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不力,制度落后。 在里森任职期间,由于里森本人分管交易与结算,这种做法给了里森很多自己做决定并执行的权利。随后,巴林银行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但由于其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因而没有查出里森的问题。内部控制的松懈及工作的疏忽,进一步纵容了里森……巴林银行的命运就此终结。 总之,巴林银行的管理制度是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的话也证实了这点。巴林银行集团的管理层的失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制度的松散,交易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不明,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划分不清等正是我们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的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1、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政府及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国 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金融系统的行业监管体系。 例如,完善相关法律主体,制定金融法规细则;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 系统,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加强 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 2、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相匹 配,更好起到内控作用,避免风险。例如,完善稽核制度,建立事前、事 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增强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 3、银行对分支机构,特别是跨国分支机构的外部监管制度尽量避免由于信息 不对称导致的漏洞,规定子公司、分支机构资金和业务的比例限制,建立 关于内部业务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必须信息公开。 4、正确对待金融衍生产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 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业 务时,应对其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承受范围内;奖金制度要和风险参数匹 配,减少、避免交易员因贪图投机,以获得高额奖金,而忽略公司利益的 风险。 5、混业经营风险较大,分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现阶段的最好选择;而有限制 地允许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将有利于银行扩大收入来源,提高盈 利能力,分散经营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