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练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练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练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练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练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修炼气功要在重德的原则下面,不断地创造完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一)松

松的含义有三方面:第一,指紧张的大脑皮层,思想情绪要放松;第二,指周身的关节,特别是腰、颈椎、肩头要放松;第三指内脏要放松。

松是一种不紧张的状态,不能理解为松垮、松散,而是松弛、松开、松净。

松最主要的是精神放松,要重德,要尽量地把名利是非、酒色财气看得越小越简单越好。要真正跳出世俗的观念,要把自己纳入古人所提倡的真人、智人、圣人、贤人的那种仁、义、理、智、信,功德、道德、品德之中,来调心,来放下你的包袱。松来自于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舒畅的心情,能够“轻松、专注、舒畅、善良”高效率地处理好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在工作紧张的状态下或在练功意守的状态下,要有意识地想着自己舒畅的心情,想着一些艺术或宗教雕像那种面带微笑、慈祥的样子,使紧张的心松弛下来。

其次,要做到周身关节、肌肉放松,在练功前,最好去掉束缚身体的东西,不要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和体育活动。

再者,要做到内脏放松,要注意节食。不要暴饮暴食,最好不要抽烟喝酒。吃得过饱或者时常吃零食,胃肠随时都在蠕动;抽烟时,尼古丁等随时刺激气管、肺等器官;酒喝多了,人会进入麻痹状态。如此这样,内脏不可能得到良好的休息,也不可能放松。内脏放松的关键是少吃,功夫到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吃得很少。有些老师父讲:纯粹练武术的人多食而酣睡,练内功的人节食而少眠。其诀窍,在你晚上练功时自然就会体会出来。

在以上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松弛、松开、松净。

1. 松弛感到很如意,全身没有一处感觉不舒服。

2. 松开进一步,放松到哪一部位,便能感觉到哪一部位的肌肉好象在松开,骨骼部分好象只剩下一副架子,肌肉很安稳地附在上面,血液在体内循环,似乎可以感觉到它在静静地流淌。

3. 松净再进一步,全身好象融化了一般,完全没有什么拘束,悠悠自在,杂念全无,感觉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爽快和安静。

(二)静

静的含义也有三方面:第一,环境要相对的静;第二,身体的本体要静;第三,练功的意念

要静。

练功要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练功环境,除了自己选择的练功地点以外,如果在家里练功,最好能够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或者等大家都睡下再练功。再有,是本体要清静。本体清静包括身体清静,思想清静。要清除身体里的“垃圾”。包括尽量清除肺内混沌的二氧化碳;清除肠

胃里的糟粕,排净大小便,清除疲劳引起的肌酸等代谢产物,使身体、器官、组织得到高度的净化。除了要清除身体的垃圾,更主要地是要清除思想上的垃圾。思想品德要进一步得到高度的净化和飞跃,要" 品似清莲心如玉”。一般人只注重环境相对的静和意念的静,而忽略了本体清静。“三静”中,哪一静缺了,都不能真正静下来。最后要意念静。一般人开始练功时静不下来,可以采用“一念带万念”的方法。比如想一个事物、一个目标、一个声音、一个图像、一个文字、一句话、一件美好的事情等,都可以让人静下来。练功有素的人可以一下子静下来。一般说来,入静不等于什么都不想。要想得轻松一些、专注一些、有效果一些,要按规律办事,要按科学去想,要按哲理去想,按人之常情去想。不要只按已经知道的、固执的这些因素去想。要善于尊重实事,尊重别人去想问题。

要高度的入静,至少要训练九个方面的入静问题。即:安静、平静、定静、宁静、虚静、空静、真静、明静、灵静九大过程。

①平静:平静就是心平气和、文明待人、礼貌待人、平等待人,在靠生活中与人为善。任何时候不能发脾气,发脾气是人身体中某些高能量物质,以能量的形式突然爆发出来,如同炸弹爆炸,伤人毁己。平时不能用“忍”字来要求自己,要用“和”字来要求自己,要用“慧”字来要求自己,要用“敬”字来要求自己,要用“化”字来对待自己面临的整个问题。很多朋友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一个“忍”字,认为这已经不简单了。按气功来讲这是不对的,“忍”字头上一把刀,越忍仇恨越大,越忍你内心的干扰越大。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不符合气功的要求。从气功讲,“忍”只是一时的,不能解决长久的平静。从气功讲,要从内心深处解决问题,要用智慧。该化的要化解,该和的要和解,该让的要让,该帮的要帮。在平时待人处事中,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充分的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要有平等之心。只有在生活中平和自如,练功时才能平静。由平静进入安静。

②安静:安静是指心境安静、安祥。安静来源于平常做事踏实,“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安心本职工作。做事要有计划性,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才能安心坦然,才能安心修炼气功。不要“这山望得那山高”,好高骛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喜新厌旧等等。要尽量的在办事过程中,注意安静、安心,首先要把现在的事情办好,一心一意专注地去做。有人写蒋先生的经历时提到这样一条经验,不要老是追述过去

,怀念过去”。怀念过去固然可以吸收过去的经验教训,但是不能沾沾自喜,居功骄傲。“好汉不夸当年勇”,老是回忆过去的辛酸、悲痛,老是停留在悲伤的状态,不能够自拔,不能够自解,那是一种处在气磊的状态,不足以为英雄,不能有大作为。要化悲伤为力量,要看现在。不要老是把将来想得太美妙,想入非非,一味空谈,要重点着眼于现在,要尽量

地安于现状,要尽量地知足常乐。在大理想下面立足于现状,在现状之中又要不满足于现在对社会、对人类、对宇宙的贡献,贡献上要长远。在个人要求和享受方面要尽量低标准,要尽量在安足于现状的条件下来发展。由安静到宁静。

③宁静:宁静是指心如止水,长时间的保持安静,是在以上两静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入静,不是表面上的,是内心深处的入静,是全身性的入静。宁静全靠平常慈善、慈祥、慈悲,处处要有一颗爱心,友善之心,爱惜生命之心,爱护万事万物之心。在任何时候,你都不会伤害他人、他物,不做亏心事,否则别人的潜意识就会干扰你,使你不能进入高度的入静。

比如偷了别人的东西,以为别人没有看见,但是别人的潜意识知道,潜意识就会干扰你练功的状态。同样杀生会造成生物种系对杀生者的强烈的信息报复。在任何时候,你都不会咬牙切齿。要象耶稣那个心态一样,哪怕钉在十字架上他还在说,“我是希望你们天下的人都能上天堂”;要象释迦摩尼那样,当玻璃王斩下他的胳膊和腿的时候还笑眯眯地说,我成佛先度你”。只有这样,练气功才可以宁静。不然的话,你静坐时,三、五分钟内什么都可以不想,过一会什么都在想,那是不行的。所以,入静并不是那么容易,要训练。宁静全靠平常有一颗明静的心,有一付由内心表现出来的安祥、慈祥的像貌。在《西游记》里,白骨精把唐僧装在蒸笼里面,要吃唐僧肉了,唐僧还不着急。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急的,信佛的朋友都知道,“三世因果,六度轮回”,事出有因。气功不是宗教,但它的很多理论与宗教有相联系之处,有相通之处。很多朋友看《西游记》,忽视了《西游记》是一部气功效应的小说,是一部修炼气功的法门小说,它把修炼气功的方法、技术、效应用小说的形式表述出来。其中唐僧是很有意思的,作者费劲苦心去描写唐僧的形象。唐僧能够置生死于度外,我们一般人是不容易做到的。宁静一定要置生死于度外,置名利是非于度外,才能够达到。宁静使身体中的能量得到理想、平稳的利用。为我们的身体进一步敏锐、人生进一步的觉醒,应变能力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由宁静才能够进入定静。

④定静:定静首先要有定力,要定如松,不但可以把握自己的状态,还可以把握周围的环境。没有定力不容易深入练功。定力不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可以坐着不动就叫有定力,有自发动功的人就是没有定力。没有定力是指修炼气功不能入门,入门以后又跳出来了;老是没有效果,既便有效果,很快又消失了;或者你接触气功,三、二天就没有兴趣了。定力是一个广义的名词,定力的训练全靠办事的认真程度,在于立大志,立大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就要一往无前,绝不动摇。办任何事都要认真,要有始有终,要有头有尾,不要中途放弃。这不但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还需要智慧。要把通向目的道路上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成功和失败都作为成功的一部分,失败是成功之母,哪怕失败了,也要总结教训,不能兵败如山倒。成功是铸造在这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小的成功和一次次的失败之上的。要有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精神,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定力来源于事业的成功,来源于学业的成功,来源于大大小小事情的成功,来源于我们一生大小事情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对得起全社会。这是定静。由定静才能够进入到虚静。

⑤虚静:虚静是一种虚怀若谷,谦虚的状态,不是心虚,不是边练功边心虚,看到一个影子就认为是魔鬼妖精来了,那就不对了。虚静是在定静的条件下面出现的。虚静全靠平常谦虚谨慎。全靠平常不断的求学问,学而不厌、会而不倦。要尽量把自己看成一个需要所有人指教的、指责的、冤枉的、打击的、帮助的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虚静。虚是排除了杂念、排除了干扰、排

除了病态、排除了骄傲以后,更需要吸收好的、更需要吸收原来以为是坏的实际上也是好的,方方面面的物质、能量、信息、经验、教训,这样才叫虚静。如果平常自以为是、自以为大、自命不凡、自己认为自己是领袖人才、自己一定认为自己是一个大教授、大专家,其实那就落后了。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就是这个道理。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是谦虚,越是有贡献的人越是要做更大的贡献。总之,虚静不只是什么都不想,它可能想得更多、想得更细、想得更美妙。我们有很多修了很多年、修过各种方法的朋友,认为修得很不错了,其实不然。要不然打坐那么多年了,怎么没有气感呢。有些朋友想,静坐也是练功。但是为什么练了怎么多年这个功、那个法了,怎么还没有得到这个功、那个功呢?问题就出在什么都不想还不是练功,纯粹的打坐与练气功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虚静不只是一句

话,全靠平常来做,来谦虚。它是靠谦虚来达到状态进入境界的。这是虚静。

在虚静的前提下面才能进入空静。

⑥空静:“四大皆空”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泰山压顶腰不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管牛大似马,马大似牛”,什么事情,都视而不见,毫不关心。气功讲的空,有点象佛家讲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并不是真空,空指的是一种境界,是比虚更加‘广’、‘大’、‘宽’、‘深’、‘远’,更能够容纳万事万物,象太空一样能够容纳三千大千世界。你的头脑、整个意念、整个人生能够容纳方方面面。空静是在虚静的基础上,进一步谦虚谨慎,在此基础上,心胸变得非常开阔、空旷,能包容天下万事万物。海灯法师曾经在记者提到“海灯法师您怎么对待是非、怎么对待诽谤”的问题时,说过:“是非以不辩为明,立身无谤不英雄”。就是说,一个有贡献的人,不能将别人的诽谤当做包袱,如果当成包袱来背就无法立身,要想成为英雄就要能够容纳别人的诽谤。所以空静比虚静更进一步,是在谦虚的前提下,全靠‘求’、‘学’二字,进一步博学众才,多才多艺,积众家之长,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够达到空静。空静是一种采集外界能量、接受众人和先人信息的重要状态。只有平时容得下别人的批评、别人的反对,以众为师,自然心中没有难容之事,则心无挂碍,海阔天空。空静还表现在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谦虚的基础上,能者多劳,时刻想着给予,想着助人,多为社会作贡献。这是空静。在平静、安静、宁静、定静、虚静、空静这六大入静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入静,达到真静。

⑦真静:真静就是真正地达到入静状态,心如止水。在此状态下,未开发的功能在顷刻之间得到开发,身体中的高能量物质可以转换成能量做功而出现神奇、神效。在真静的过程中,功能和智慧得到进一步地开发。使人的认识从理性认识进入到感性认识,从下意识和不可知意识进入到显意识和可把握意识。逐渐认识和感受到以前不能认识和感受到的事。认识空间不断开阔。简单地讲真静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真静靠平常随时随地纠正错误、不断地改造错误、不断地创新才能够进入真静。真正的入静只由真正有贡献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真正入静的状态。真静靠成果、靠发明、靠创造、靠新的贡献来实现。简单地讲真静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⑧明静:明静是只在真静的基础上,周身透明,认识透明,感觉透明,想象透明。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明彻的理解,广泛的联系。

人可以在对事物高度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发明和创新。

⑨灵静:高度的灵敏、敏锐,心灵高度的健全。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下,仍可以有条有理的、灵活的处理好每一件事。犹如智能化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一样,高度分布智能化、全息化、生命化。不但可以把握现在,而且可以把握未来。

这是第二个条件。要松、静、自然的静,要不断创造这个条件,不断完善这个条件。就可以进入自然这个条件。

(三)自然

自然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练功环境自然;第二,姿势自然;第三,呼吸自然:第四,思想自然。练功时,什么都不要勉强。要听其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最后达到与宇宙

浑然一体的“自然”。

什么是自然呢?自然是顺着良好愿望的自然、是顺着事物发展的优势的自然、是顺着科学规律的自然、是顺着周围人可能接受的自然,不是任其自流。顺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练功要顺其良好的发展趋势、良好的意愿去修练。练功中发功的朋友要加良好的愿望,要加保护自己、保护周围的人、保护周围财产的愿望。有些朋友修炼气功一发功就随便在野外乱跑,就忽视了不能任其自流。在练功前看一看练功的场地有多大,什么地方有物品,想一下我即便发功了不要伤着它。在生活当中带善念,练功开始带善念,练功当中带善念,练功发功中带善念。这样,无论你出现多大的自发动功也不会象精神病人那样收不下来。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能整别人,整别人害自己。从气功角度来看,整人信息首先会自然而然地通过遗传密码害到你自己的亲人,如果能够始终做善事,就会首先为你自己的家人做了善事。一人练功,全家受益。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个自然,绝不允许任其自流。自然就是规律,就是良好的愿望,就是善念,就是我们所有人能够适应、能够接受的这一面。

怎样才能算是浑然一体呢?比如,天冷了不必加衣服,天热不必不用扇扇子,在水中也能生存,到高原也不会出现高原反应。也就是说,与自然相吻合。

这是松、静、自然三个条件。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黄震寰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练拳又练功道艺两相丰 太极泰斗吴图南老师说:“根据我的体会,太极拳的功可概括为四种:一、松功;二、着功;三、劲功;四、气功”。吴老师一再告诫我们:“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好太极拳松功”。因此,松功是太极拳的基础。 松功修炼就是说要集中练养“神形”,“放松,入静”,而后练养“沉气,通空,圆融,虚灵”。通过这样用功,就可心定气和,周体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韧带无不柔和,无不松沉,无不轻灵。“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 太极拳要求一松到底,放松入静,毫不含糊地进行“大松,大静,大柔,大软,大虚(空)”。只要神虚领(灵)不丢,就不会懈、塌和丢。 松要先心松、神松、意松、气松。而后形松。形松要达内松(五脏六腑)和外松(筋骨皮)。全体九大关节要节节松开,如九曲珠,又要节节贯串,通体无间,无微不至而周身一家。 松的意义是松展、松开、松柔、松软、松沉、松圆、松通、松空、松灵,这样练法就不会松懈,松塌和松瘪。 松要排除身上刚气、躁气、浮气、僵气而存积真气、元气、中气。

从而能卸僵、弃木、化柔、转活、轻灵而富弹性。 松功的目的要排除病气、养炼神气、积储内气、增长内功。 本功法的特点要求气沉涌泉,神领到顶,养时神气相合,练时神气相分,一举一动立足消除“力学效应”,而求内气鼓荡。 全套功法可以集中练,分散练,也可选择一式练,每一式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要想功夫长得快,就要下苦功。 身形要求神虚领,脊正,沉肩垂肘,尾闾中正,虚实相分,动静相间,开合相寓,阴阳相生,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八面支撑。 本套功法总结实践了十几年,对防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低血压,五脏失调,关节炎,腰椎,颈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有效。对沉气通络获得“定功”来得较快。主要贯彻了“动静相兼,养练结合,形神双修,内外兼练”的养生练功法,同时遵循“养生中寓有技击基础,技击推手中求养生”的宗旨。以“用意不用力”的法则来修炼“神气相合和神气相分”,从而能够卸僵化柔,积柔蕴刚,调柔堪能。 第一法:无极桩静功――要求两会(百会、会阴)一点(涌泉联线中点)一垂线(中垂线)。 第二法:松肩带腕功――起于涌泉,气贴背。 第三法:沉气荡手功――气沉涌泉,荡双手。 第四法:擎指功 1.单指擎天理脾胃2.双指擎天理三焦3.双指前擎通大椎4.双指横擎气贴背 第五法:太极开合功――心开胯开形于手

太极拳教学大纲

《太极拳》课程简介 1.课程名:《太极拳》 2.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教材:《武术》.高谊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学生参考书:《武术》.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国术概论》.吴图南著,中国书店,1984. 《太极拳术》.顾留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李德印李春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陈少洲讲师 4.学分:1 5.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 选课的同学无需武术功底,最好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并希望通过太极拳的学习来增强体质,增进自身武术修养。 6.课程内容简介: 武术运动主要是通过身体直接参与各种活动,并且与思维紧密地相结合,因此,练习武术是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活动过程。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堪称中国武术的代表作。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运动形式,健身防身等多种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是把攻防技击动作演化为柔缓均匀的动作,因其与导引术养生方法相似,故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价值。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轻灵,非常适合女同学练习。同学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难免会感觉身心疲惫,体力不支,练习太极拳,会使你感到身心舒畅,有缓解身心疲劳、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还可以配一段舒缓的乐曲,进行练习,效果会更好。当你早晨起床或晚饭后、课间休息时、学习感到疲劳时、练习太极拳可以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得以顺畅,疲劳得以恢复。7.考核方式: 技术评定40%+素质考试30%+平时20%+理论考试10%

《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太极拳 面向对象:本科大二学生 学分:1 课程性质:综合职业能力模块 先修课程:大二体育选项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一)课程的性质 大学二年级开设太极拳选项课,是以学院的SPT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三个核心能力”培养为依据,以学生“三自管理”的能力培养为目标而开设的具有越秀特色的体育公共选项课程。此课程主要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学生适应社会,形成良好竞争能力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武术是以技击的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同时注重培养意志品质和增强体质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大学生对武术的爱好与追求,除了表现在学习武术的技术和方法上,还应该对武术内涵及其文化渊源有更高的追求与理解,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体验练习武术、欣赏武术、运用技法以及创编武术套路的艰辛与乐趣,用身心感受武术带来的快乐,用心灵体验武术的博大精深。大学生练习武术一定要树立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观念,通过习武修德将把自己锻炼成为身心健全的优秀SPT外语人才。(二)课程的地位 当代大学生是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并推向全世界的最有力的智慧团体,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因此,本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包括目标的设计、内容的设计、实施方案的设计和课程评价的设计,并通过系统的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熟练掌握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意志,提高竞争与合作意识;陶冶体育文化情操,把体育作为自身学习、锻炼、休闲和交流的手段之一。具体包括: 1.通过太极拳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机能水平,主要提高速度、力量和耐力及心血管系统等几个方面的健康水平,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一:缩胯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一:缩胯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一:缩胯缩胯是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如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矩。 缩胯运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及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中。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二:落胯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落胯要沉稳,要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落胯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会习惯本能地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境界,外力进来时不是被吞入身体,而是被轻松化掉。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 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中。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三:坐胯坐胯是在落胯的基础上,臀

部再加点下坠的意思。臀部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保持下落,不能挺出去。坐胯时要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脚尖有回扣之意,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 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等动作中。 太极拳的松胯13法四:塌胯塌胯与顶头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练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 弓箭步的后腿膝关节应微屈,膝关节僵直不对,但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弓箭步后腿粗看似直非直,其实胯根撑开而松沉,后腿似弓膝微屈。松腰塌胯,目的是求得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求得在立身中正下身体的灵活。 小腹是人体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有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求得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是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弓步时先落胯,后塌胯。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势。 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极推手教练员学习班上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装满昆虫的衣袋》观课报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语出唐朝大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我想用这样的诗句形容我观课后的感受。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达到师生的和谐统一,这样的过程一定能教学相长。 所谓观课报告我的理解就是以前我们的听课记录,把我们听课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有条理的写下来就是观课报告,因此我不敢去做些专业化的分析,因为自己实在还只停留在教课文的水平上。其实我们听课也好、观课也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关键是找到执教老师的亮点并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加以发扬光大;发现执教老师的缺憾使自己避免同样的遗憾。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旨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越是这样的文章就越显示教师的功底,只有用这样的文章才能更有效的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研修学习让我有幸欣赏了李老师的课,领略了名师的风采的同时更给我不少的启示。 李老师执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可以说与新课标高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十分吻合,整个执教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性高,教学成果师生共同生成。很遗憾的是视频只有第一课时,好在课堂实录让我能更好的细细体悟其中的妙处。 美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依据新课标理念,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把本课的两课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主要由五大环节组成: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精读课文,学习运用方法;4.课堂练习,情感升华;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课例研修与教师团队的打磨使教学过程自然清新,行云流水。不少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我想我们不应忽视的是李老师在课前的教材与学情分析,这是教学的前奏更是基石,正是这样的准备才能使教学流畅。我们可以有目共睹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阅读的重要技能,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文本、做课文阅读批注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精心设计环节,不放过细节的考量,每一步都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 总而言之,李老师的课,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实际。尤其是从目标到过程在教学上的一致,从解读文本到能力培养的自然过渡,把阅读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不仅授之以鱼,更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论太极拳的基点要点和难点

论太极拳的基点、要点和难点 论太极拳的基点、要点和难点第一:太极拳的基点——松静心一想,便可知,太极拳的诞生,是一件大事,是一项奇迹。各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的技击术(武术)与导引术,在新诞生的太极拳里得到了融合。我一直在想,太极拳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最近的某一天,我忽然悟到,源远流长的技击术与导引术的交融点,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个字:“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打太极拳的人,谁不知道要“松”,但等我悟到技击术与导引术的交融点 在“松”,也可以说太极拳的精髓在“松”(我所领悟到的太极拳的精髓),才知道我们过去理解到的“松”与作为太极拳精髓的“松”,其实有着很大的层次差别。促使我悟到这一点的,是 我亲眼所见的一件事,尽管领悟是在这件事发生的一段时间以后。在我公园里结识的打拳朋友里,有一位姓金,一位姓沈。金先生与沈先生都有几十年的拳龄,两人看上去年龄、个头、体型也相差不多。相比之下,金先生年轻些,将近七十,身体稍清癯些。沈先生年长些,年过七旬,身体精干些。金先生练太极拳,一直是走松静一路的;沈先生除了太极拳,还练过多种外家拳,两臂敲过树,练过排打等硬功。这一天,沈先生与几个人在交流击打与排打功夫,金先生也在一旁听,听到后来,不知怎的来了兴趣,主动向沈先生提出,要他在

自己背上敲两下试试。金先生没有练过排打,对自己是否抗得住沈先生那一击心中没底,故事先打招呼,第一下轻一点,如果我抗得住,叫你加,你再加。金先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沈先生则是恭敬不如从命,就抡臂敲了第一下。金先生挨打后,脸不改色,说:“你加!”沈先生加力打了第二下,金先生说:“再加!”沈先生又加力打了第三下,金先生说:“再加,你加足!”不料沈先生收手不打了,而且跑了开去。过了一会儿,有人跑来说,沈先生的手腕肿了起来。一条经过锻炼、敲过树干的手臂,打在没有练过排打,当时也绝无作布劲准备的背上,结果却是手臂肿了起来,这就像石头去敲鸡蛋,结果碎裂的是石头,若不是亲眼所见,我是无论如何难以相信的。我这个人有个优点,就是见到了与经验常识相背的事实,不肯轻易地放过,或仅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一直在琢磨其中的道理,终于有一天忽然开悟,这里的奥妙,其实就是一个“松”,而此“松”,正是发明太极拳的前贤找到的使技击术与导引术、防身与养生相交融的那个点。我们从技击术方面说,因为太极拳首先是拳。在太极拳以前,技击对抗,是没有“松”这一概念的。人对应击来的外力,自然反应就是“硬”,就是“紧”。肌肉在受击刹那间,会绷紧,受过训练的,会绷得非常紧,硬如铁蛋。这种紧张,是为了保护骨骼不受到外力的冲击。就像腰间盘突出,或胸椎与腰椎压缩性骨折,腰背肌会绷紧、铁硬一样,目的是减少椎骨的受力。医学上称

太极真功紧与松

太极真功紧与松 - 松是太极拳的第一要义,既是基本要求,又是终极的追求。松在太极拳中不是为松而松,松的目的是用,即为了更好地紧。拳中的松,不仅有说着容易,做着难的特点,更有做着容易,说亦难的感觉。即便是你明白了,做好了用活了,但真要把松说清说透更非易事。松在拳中虽有严格的要求,却无绝对的客观尺度,主要还是靠感悟,松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拳中的松,是与紧相对的,松与紧相生相系,交替转换,没有松就没紧,没有紧亦没有松,所谓“阴阳相济,阴阳不离”。松在太极拳中,只能凭感悟看结果,中间的过程千变万化、瞬息万变,很难说清,不同情况变化不同。所以,在太极拳中就有“一层功夫一层松,层层松功有不同,刻意求松松不成,功成不松自然松”之说。不同的人对松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层次的拳者,对松亦有不同的认识和体悟,人们的认识和感悟很难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拳中的松,与常人理解的松和所做的松是截然不同的。拳中的松,拳论中说得很清楚,即“似松非松”,乃是不紧不松,不松不紧,可紧可松的一种自然融和的、可变的(包括渐变与瞬变和渐瞬突变等多种变化)中和的松紧状态。在看了2005年《武魂》第一期上刊发的张方先生“怎一个‘松’字了得”的文章后,感慨颇多。同一个题目,在笔者的脑海里亦转了多年,总想写点什么,但每每提笔,却又每每顿笔,无论你想得怎么好,任凭你怎么写,总觉得写出来的不是那个意思,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今借张先生所论之题,就自己对太极拳中松的体悟,谈一点粗浅认识和看法与同好共研。 笔者自十七岁开始,学练姚馥春先生在乡所传的姚氏传统太极拳,至今已三十余载。此拳由太白山道人授予河北清苑人汤士林先生,汤先生十一岁被太白山道人携往山中,授太极拳及太上道决,在山八年艺成,下山后又拜定州许占鳌先生为师

明月松间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全诗赏析

明月松间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全诗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

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明月松间照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明月松间照”《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

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的内容,具体内容: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不仅有神奇的养生功效,还具有很强的实战功能。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以柔克刚。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练习起来得心应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 读!...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不仅有神奇的养生功效,还具有很强的实战功能。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以柔克刚。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练习起来得心应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在太极拳实战中,经常会看见有的练习时间很长的人,不能做到松肩开胯,更不能体会肩胯相合。 太极拳是心脑意识拳,因而凡习拳起步就是从意道进行研习的,不然,仅仅做了一些简单的体操运动而已。太极拳用意,宜清宜淡,以至于无。拳之真意既不是有意,也不是全然无意,而是介于有意无意之中,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动化的、不期然而然的、自然而然的状态。这当中是一种极高的哲理,是辩证法。 练习太极拳要节节贯穿,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带动四肢,然后将身体各个部位,以及筋骨肉全部活动起来。 松肩开胯,是说要松肩关节,松胯关节,使关节周围筋腱、肌肉、软组织、神经系统等放松,让关节运动幅度加大,气血畅通,气机自然,内劲

贯通无滞。如何松?不是每个人都会明白的。 我们经常说,上阴下阳、内阴外阳、前阳后阴。比如,手臂平展,手心向下,则整个手臂上面为阳面下面为阴面,外侧为阳面内侧为阴面。再如,两脚虚虚一站,前面为阳面而后面为阴面,外侧为阳面内侧为阴面。 这一阴一阳是自然存在的,然而,要使之阴阳相通,即阴阳相吸相合为一,意念无偏。也就是说,两手同一、两脚同一、手脚同一,单从一只手与一只脚而言,上面与下面同一,外侧与内侧同一。 修炼太极拳贵在坚持,很多人初学太极拳都想一蹴而成,一蹴而成的功夫会伤身,对身体很不好。 同一就能相通,同一就是一体、一个,意念均匀弥漫在它们的皮表,故内在空通为一。因此,如果肩上面(阳)肌肉紧了,意念转至腋下(阴),则会松;如果胯外侧(阳)紧了,意念转至会阴周围,则会松。 所谓阴阳相合为一,自有道行。当然,此意要清要淡,不能刻意、着意,下重意,即似有似无状态。肩松后,仿若吊挂在锁骨外缘下的;胯松了,仿若胯是吊挂在髌骨下的。 把肩部放在拦杆上,肩不着力着意,也会松;胯部坐在小凳子上,胯不着力着意,也会松。这就是体会。 从全身来看,意在涌泉外皮,脚盘会松;意在命门外皮,腿脚全松;意在百会外皮,全身会松。眼神外视远去,去而不迷,意念放空,则内外相融,身如尘埃般自然松荡,全身空空。为了防止出现偏差,意念不必离身,就附着在自身皮表与外界相融。 只有肩松胯松,肩胯才会自然相合为一,否则,永远分离各自为阵甚至

练太极拳的十个技巧与歌诀

练太极拳的十个技巧与歌诀 太极是一项极好的健身运动。太极拳拳法源远流长,拳理博大精深。初习拳探理,多半一知半解。然久而习拳则颇有体感。“十个技巧”细细品味,令人身心舒畅。 太极拳技巧一:松。练拳不修松,到头一场空。要心松,意松,神松,体松。五脏六腑 松,四肢百骸松,节节松,周身松。一动一虚实,一动一松柔,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用意 不用力。 太极拳技巧二:静。从预备到收式,都要心静,意静,神静。外静,排除一切干扰,于 世事而不见,听而不闻,神不外弛,意念贯注。内静,神气内守,意导行随,气随行走,意 气力合。 太极拳技巧三:空。心空,意空,神空,体空。中空道通,全身透空。以心行意,以意 导气,以气运身。全身气息充盈。 太极拳技巧四:连。太极拳套路从起势到收势均为连贯系列动作,立身中正安舒,以腰 为轴,动作如行云流水,均速连绵不断。 太极拳技巧五:缓。气沉丹田,动静相间,思绪高度贯注,一招一式,缓慢匀速,意气 合一,悠缓流畅。 太极拳技巧六:合。上下相合、左右相随、内外相应。外: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 足合。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眼身法步要合,神形意气功要合。开合自然 流畅,全身协调和合。 太极拳技巧七:通。心通,意通,神通,全身通。五脏六腑、四肢百体一通无有不通。 一动无有不动,动则根松摧,中通畅,稍发透,气行通达无滞处。 太极拳技巧八:乐。即是含笑意。且发自内心之,是内含笑意,外示安逸,笑则气降体 舒神畅。 太极拳技巧九:圆。太极即是圆,阴阳各半,互为包容。一动一圆,一静一圆。无论是 棚、捋、挤、按、采、列、肘、靠还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均以弧形、圆形动之。 太极拳技巧十:柔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棚而不架,松而不 散。动如棉中裹铁,屈伸轻灵柔缓,从容、安舒、柔合。 “松,静,空,通,乐,圆,柔,连,缓,合”为统一整体,乃太极之真境界!

明月松间照

明月松间照 夕阳把最深情的一瞥留给那峭立的山崖后,瞬间坠落了,也不知道那灿烂的微笑是蕴蓄失落的从容,抑或是昭示明天的希望。山那边,折腾了一天的碎石场那台又老又破的机器也慢慢的平静下来了,一只只归鸟扑着翅膀钻进茂密的树叶丛中,偶尔传出几声轻叫,一层轻纱似的薄雾开始笼罩山间。 不知过了几时,山好像豁朗了许多,远处山峦柔软起伏、连绵淡远,看那一阵阵山风,掀动松的海洋,吹动一匹匹波澜,似乎要把心带向遥远的它方,也许是那阵微微的寒意,刹那间揪住出窍了的魂灵,撕裂了那闲置的虚荣。眼前月光流泻如水,让你掬捧不完这无边的银色。 沐浴在这从天而泻的温柔里,倾听那泉水淙淙温润霜钟暮鼓隐约在山间,凝眸那光影错落应和星河月影斑驳在松下,这时,你有着远离市井喧嚣与繁华的淡然。拂一拂秋夜风凉,听一听松声虫鸣,消解你的百结愁肠。只想把那一份突兀的执拗和清高,还有那世俗的偏执蒸馏就此成山林间的清雅,让那斑驳矜持一份疏离江湖了的宁静,散漫在秋风野草之间,忘却人间的无奈和纷扰。纵有寂寞和孤独,也会把一缕缕扭曲的灵魂伸展拉平拉直,再把那心瓣轻轻绽放,任心香与月光一般的柔美和飘逸。 于是,用历史的深邃解读波动的人生,把浮躁掩埋在岁月深处,当真情因随波逐流迷失于人间,也许一份宁静才是走过风雨后的慰籍,是疲惫与叹息之后的永恒归宿。 诗人曾经很累,一心想挣脱追名逐利的困扰,自己给心灵松绑,而后默默守候这片宁静一直到老,与那浅浅的月色,淡淡的清风,幽幽的虫鸣共蹉跎。 犹可畅想那松涛连绵中,自有那春夏秋冬的风总回环,回应那树影婆娑,飞流激荡,恰是呼吸与山的心跳共缠绵,静静享受这天地之间协和,身心融化成那一缕月华,自然有一种澹泊宽和,绝尘优雅共淋漓。 这畅荡的山风,纯净的月色。 今夜,你可释怀。

练太极的十个基本要求

一、调息 调整呼吸。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日常习惯,保持呼吸自然,不要因为练功而引起呼吸急促,该呼就呼,该吸就吸,不要憋气。首先要使呼吸保持从容不迫,舒适自然,并且注意循序渐进。使吸起呼落,开吸合呼,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太极功系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这种呼吸方式适合动作的要求与生理需要,能提高排浊吸清量,使膈肌与腹肌的力量加强,加大腹压的变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同时易于做到“气沉丹田”。进一步就是练精化气。 二、凝神 凝神就是精神集中。《内经》谓之“精神内守”,孟子谓之“不动心”,孔子谓“定而后静”。刘纬祥先生说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猛虎啸于后而不惊。”静时要如此,动时也要如此。人体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所以精神集中对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就有良好的保健意义。不但“无极式”如此,每一动作都要注意精力集中,由心而眼神、四肢、躯干上下照顾完整,一气不能散乱。《拳经》云“手眼身法步,内外紧相随”“心意为元帅,气血为先锋,拳脚为兵丁。”眼神的贯注,有助于精神的集中,心神不乱就能提高运动的效果,所以《拳论》也主张“眼为先锋”。对病弱的人、眩晕病人或极度神经衰弱者,可以“眼若垂帘”,似睁非睁,似闭非闭。对体内气血变化的感觉较为明显,并能促精神内敛,注意精力集中。对大脑活动起到良好的训练作用。 三、肌肉放松 太极功与其它武术运动、体操运动不同,定式也好,动式也好,全身肌肉都要放松,连骨骼关节也要使之放松毫不用力。在行功之前,要求人体的脊柱呈自然形态直立,使头、躯干、四肢等部分都要进行松散舒适的活动。所以我们在练太极功之前,往往要作洗髓金经,以活动筋骨关节。因为放松自如,真气易于流通。孟子日:“持其志,勿暴其气”,又说:“蹶者趋者则动其气矣。”这里所指肌肉放松,就是《拳经》所云:“纯任自然,毫不用力”,“肌肉松地,如肉欲坠。” 四、头顶云领 《拳经》云:“头如泰山压顶,领如高着浮云”,又有“头顶悬”、“虚灵顶劲”、“提肛吊顶”。这些要求都是说明头向上顶,颈项竖直,要避免颈项僵直与头的自由摇晃,更不能左歪右斜,任意动作,而要随着身体的转动,方向变换与躯干旋转连贯一起,协调动作。因为头顶项竖,真气才能由督脉上升。项竖直,下颏微向后收;口轻闭舌上卷舔上腭,才能能行功时舌下生津(即金津玉液)。此乃人体五脏精华随脾气上升而产生,“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历代养生家都很重视,称它为“甘露”。 五、含胸拔背 一、行功时不能挺胸,也不能过分内缩,应顺其自然。背部肌肉要自然舒展,胸部肌肉也自然松弛,不能紧张,两臂下垂,两肩微向前扣,胸部自然,稍有内含

太极松身五法

太极松身五法 太极松身五法乃是太极拳名家黄性贤素习鹤拳扎下良好基础,后又根据其师五绝老人郑曼青所传授的杨家秘诀拳经、拳理,潜心研究,深得其心法,尤其对松、沉、柔,细心体悟,所编写的太极拳基本功法。它透过了气沉丹田以及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摆臂松肩、弯腰松筋和坐腿松膝之五松,来解决练习太极拳最难解决之“气沉丹田”、“松”与“柔”、“沉”的问题。而气沉丹田及松、柔、沉正是要练成太极内劲的重要入手功夫与关键所在。前贤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松身五法正是最好最基本的练功法,是进入太极殿堂的“敲门砖”,是学练太极拳的基础,也是易学有效的健身运动和防身自卫术。 太极松身五法的动作要全身松透,丹田吐纳,气沉丹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切记全身用意不用力,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尤其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除第二及第四式外,只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而转动,自头顶到踵与眼神都须随腰而动。要使能气沉丹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身时,能以意送气,达于丹田,不使上浮。要注意手、脚虚实分清,腰脊敛气,胯须松直,练至相当火候后,因其腰、臂如柳枝摆荡,渐渐能体会到“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摩荡,渐觉往来回旋似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即所谓虚则实之,但如与有大力之人比手,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此即所谓的实者虚之。能达此境界,便觉妙用无穷。故松身五法乃是内修外练一次完成,乃是道家艺术。动作熟习功深后对太极拳功夫甚有裨益。 预备式 两足立正,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胸微含,两肩微沉,肘微弓,舌卷而轻抵上颚,重心落右腿,左腿跟微起,向左平开宽与肩齐,腰向右转,再向左转,把右脚尖扣回转正。练习时要注意气沉丹田,背部有如贴墙,腰微堵,两髋骨微抱丹田,收尾闾,收小腹,两膝微屈而不过足尖,足趾似抓非抓,立定时头要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如默对长空,眼神宜敛,而耳注于息,舌卷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气如流水般,自胸前整片松落,沉于丹田,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同时微弓,两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此为混元站功,如练松身五法,或太极拳功架前先练习十五至三十分钟,对养生及增长太极内劲,甚有助益。 第一法:转腰松胯 两膝微沉,以意导气,身手上升,两膝微直,两臂分向两侧举起平伸开展,两肩微沉不动。两肘微弯,弯曲以能容纳四个手指,两腕与肩平高,两掌心向下,十指尖微垂,腰胯向下微沉,牵引两臂,同时松肩坠肘,由两侧下荡,坐实左足,腰胯向右旋转45度,左手掌心朝内,随势甩至右上前胸,同时,右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胯回正,两臂荡回,由下荡向两侧上方,腰胯微沉,牵引两臂由两侧下荡,坐实右腿,同时腰胯向左旋转45度,右手掌心向内,随势甩至左上前胸,同时,左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转时保持中正,以腰为主宰,膝以下不动。腰动,手要贴着身体跟着动,腰停手也停,腰胯向右转45度时,要使鼻尖与左手腕对准右膝盖与右足尖,左肘尖向下对正左膝盖及左足尖,尾闾向下,对正左后足跟。腰向右转,重心落于左脚,左脚涌泉穴有沉入地之感,右脚变虚,可轻松抬起。两肩微沉松开,有如骨头挂在肩上。垂肘左右摆荡,手腕不过肩,两肩关节韧带有如橡皮筋,荡转自如,劲由脚底生直透劳宫。 第二法:合气松身 本法分为身体向下降,然后上升两个动作。 (一)身体下降动作:身手上升,两膝微直,两手腕向两侧荡开上举与肩平高,手心向下,腰胯向下微沉,定住上身不动,用腰胯牵引两手分向左右绕圈,然后由下向上收。两手左内右外,抱成十字手,交叉于胸前。腰胯向下微沉,两手同时甩势分开,由两侧向上荡起,恢复两腕向上与肩平高。腰胯又向下微沉,两手再分开向左右绕圈,然后由下向上收,两手左外右内抱成十字手,交叉于胸前。腰胯再向下微沉,两手随势甩开,由两侧向上荡起,两腕与肩平高,此时坐姿,两膝微曲。 (二)身体上升动作。身体上升方向与下降相反。与下降时相同,上身不动,左内右外,两手交叉相合。身体向上微动,两手荡开,身体又向上微动,左外右内两手交叉相合,身再向上微动两手开,此时恢复身体下降开始姿势。以上动作身体先下后上,两手一开一合,上下各做二十次。在口令“下、二、三、

太极拳社团活动纲要

太极拳社团活动纲要 活动目标: 力争通过两个学期的习练,让参与的同学学会杨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完整套路,并使大家在习拳过程中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缓解各种慢性疾病。 加入方式:本校各班同学均可报名加入。 活动开展:每周五一次集中教学活动。 具体活动安排: 9月完成第一节套路教学(第一式至第四式) 10月完成第二节套路教学(第五式至第九式) 11月完成第三节套路教学(第十式至第十四式) 12月完成第四节套路教学(第十五式至十九式,余下待续) 教学设想: 在本单元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响应国家新课改,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知识、理论和动作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知识、理论;了解太级拳的健身、防身、养性、益智功能,知道太极拳是祖国文化长河里的一朵奇葩,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理解太极拳动作的攻防含义;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形式及运动风格;掌握学习太极拳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记住24式太级拳的动作名称,100%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太极拳套路练习,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套路。35%以上的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攻防技术;85%以上的学生能够认真地完成“课课练”练习;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加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尊重爱护同伴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相互帮助、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能够运用所学的太极拳技能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教材分析: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著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全面、均衡、合乎人体生理规律。其内容精练,套路编排合理,动作规范,易学易练,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通过练习,对外能

太极拳实战中松与静的变化特点

太极拳实战中松与静的变化特点 太极拳实战中松与静的变化特点 习练太极拳要求放松,但不是全身松懈,而是全身关节节节松开,让肌肉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作用。 如预备式,并脚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顶正直,两眼平视,重心在两脚之间,好似天空有一根线吊在百会穴上,意感周身肌肉像老墙皮脱落一样与骨骼片片松开。 练拳时保持这种状态,收式后,只有两脚支撑身体,周身感觉舒松透空。任何运动都是松紧、张弛交替进行,人体运动主要靠肌肉的张与弛牵动骨骼来实现,太极拳符合运动规律,也是如此。 练太极拳并不是一味的放松而不用力,而是不用蛮力,它所用的力是维持姿势正确与稳定的自然力,太极拳的每个动作,从始至终,都是由松到紧,再由紧到松,松紧自然协调。 如起式的两腕前绷到两掌下采过程,意想十指肚向手心靠拢,两手腕将两臂引向前上方平举至高与肩平,似停非停之际,神气凝聚,内劲渐足,这是一个由松逐渐到紧的过程。 此刻下势之机生出,微微放松,两腕舒伸,两臂自然下落,至拇指尖贴近两股骨外侧,掌根向后收敛时,又是一个由松到紧过程。当然,紧是相对于松而言,松是总的要求。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松呢?平时身体活动虽然是一张一驰、一松

一紧,但总是紧多松少,平时工作和劳动中已经养成了用力的习惯,所以练紧容易练松难,虽然时时提醒“不要用力”,但往往要经反复练习才能使僵力消除。 尤其是在太极拳推手时,很难克服僵力,僵力总是不然而然的出来,所以,全身关节和肌肉在练拳中不断克服僵力,使全身松紧协调,在健身和技击的时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太极拳运动中所指的静,是指全身一动无处不动,同时又有相对静止存在,古代先哲曾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太极拳动作缓慢,似在动,又似在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静中触动动犹静”。但静主要指精神状态而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即平心静气,思想集中,专心于练习的动作中,而不是思想空无一物,更不是迷迷糊糊闭眼欲睡。 无论动作简单还是复杂、姿势高还是低,都要始终保持安静,才能保持意识集中,精神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中去,使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外动,逐渐做到一动内外俱动,神形合一。 松与静在太极拳实战中的作用 松静,即锻炼一种放松的心态,这也是放松的人手点。太极拳一代宗师武禹襄公日:“先在心,后在身。” 心静无为是实现松的前提和保证。练太极拳首先要心静,只有神经中枢(大脑)松静,思想集中,心平气和,才可以开始动作。这也可以用道家说的“清心寡欲”来形容。 李雅轩先生说:“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

第二讲 不确定性下的期望效用理论

第二讲 不确定性下的期望效用理论 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与投资尽管考虑了跨时问题,但未来投资收益是完全确定的。未来往往是未知的,现实中更多重要的经济决策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做出的,很难直接运用第一章阐述的效用理论来研究不确定性环境中的个体选择,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基于不确定性的专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来那就不确定性下的个体最优决策行为。我们从一个经典的案例开始讲起。 圣.彼得堡悖论(St Peterburg Paradox )关系到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对一个含风险的赌局进行评估?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 )对该悖论提出了开创性的解,从此创立了效用理论以及期望效用理论。该悖论是丹尼尔.伯努利的表兄尼古拉斯.伯努利于1713年提出来的。1713年9月9日,尼古拉斯.伯努利在写给数学家M. de Montmort 的信中提出了5个问题,其中第5个问题是这样的: 彼得掷一枚硬币,如果第一次掷硬币头面朝上,彼得答应给保尔一盾(荷兰盾);如果第一次掷的结果是背面朝上,则掷第二次; 如果第二次掷硬币头面朝上, 彼得付保尔2个盾;如果第二次掷的结果是背面朝上,则掷第三次……,到第n 次,如结果是头面朝上,彼得付保尔1 2n -个盾。这个博 局可以无限期地玩下去。保尔在该博局中所获的价值的期望值是多少? 尼古拉斯.伯努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由于他发现数学界对这个赌局的期望收益的计算与实际生活中发现的该博局的门票价之间存在着悖论。他发现,如果计算保尔的期望收入,则 2321 1 111()*1()*2()*2...()*2...22221111...... 22 22n n E w -=+++++=++ ++ +=∞ 按这个估算,保尔在该博局中的所获为无穷大,他应该付无穷大来买这个机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若出卖这个机会,其卖价不会超过20盾,因为当时瑞士类似的赌局的门票不超过20盾。 如何解释这个悖论? 大数学家M. de Montmort (1678-1719) 对此并没有回答,但将尼古拉斯.伯努利的信连同上述问题公开出版了。从而引起了数学界后来者的兴趣。 2.1偏好与效用 2.1.1风险备选项的描述 假设C 为代表所有可能的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如果集合所有结果数目有限,则可以用 {}12,,n C x x x = 来表示。假设12,,n x x x 状态发生的概率分别为12,,n p p p (任意一种状态i x 发生的概率为i p ,满足0i p ≥,且1 1n i i p ==∑ ) ,我们称1212(,,;,,)n n L x x x p p p = 表示一个简单博彩。 (说明:博彩是描述风险备选项的一个正式工具。简单博彩有时候也写成这种形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 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 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 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 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

乐秋之佳作。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 "《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 "《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

太极拳的最大秘密 “松”

太极拳的最大秘密“松” 郑曼青先生学太极拳近五十年才悟到“松”的道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干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 郑曼青先生回忆杨澄甫先生当年教拳,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 杨澄甫先生还讲了一句话,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郑曼青先生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五十年后想起来,郑曼青先生说:“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这个松字能了解,那便是好极了。无论如何,要放松。要松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伤,那我打人家呢?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里头,而且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你。所以练太极拳‘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郑曼青)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罗邦桢是郑曼青的大弟子,他在去美国之前特地向郑曼青先生请教在美国教拳应注意什么?郑曼青先生回答他:“要注意松。” 后来罗邦桢说:“练拳45年,不敢说有45年的东西,一个‘松’字,就让你琢磨终身。”常言道:“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松是通行证,松是敲门砖。松到什么程度,太极拳就达到什么程度,松不到那个程度,便不晓得那个程度的奥妙。 李雅轩在《太极拳随笔》中提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特别强调练太极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松得周身毫无拘滞之力,松得两臂如绳儿吊着重物一样,经常有沉甸甸重砣砣的感觉。身势松得软若无骨的样子,但是这种大松大软,不是软塌塌,不是松懈懈,不是松得软得如一摊稀泥。而是以神气将身势鼓励起来,使它动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太极拳练习到了真正松了的阶段,全身都有气布满,前后左右都撑满抱圆。李雅轩先生比喻为伞的撑开。伞不用时收起来,放松了;用时撑开,此时伞面是绷起来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个铺开的。整个伞面是完整的,伞面上的每一点都处于整体中,张力是均匀的。 吴图南先生说:“太极拳之秘,在于松八段九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