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乐于识字

孩子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乐于识字

孩子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乐于识字
孩子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乐于识字

孩子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乐于识字

——浅谈我在字词教学实践中的好方法

新课程标准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下面就介绍我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一、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如早、星、晨、春、阳、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太阳“日”有关联的,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教学象形字时,如火、山、石、木等字,可以在教师地指导下,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

在人教版教材中很多部首是随生字一起出现的。如“言字旁”、“三点水”、“提手旁”等等。在教学时我们往往是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还见过哪些带这些偏旁的字。学生说出之后我及时点拨:这些字和什么有关?通过学生的总结,我们教师的引导,学生领悟到这些字和偏旁之间的关系。如“说”“话”“语”这三个字都是言字旁和人的语言有关,那么学生今后碰到言字旁的字,除了知道字的读音,还能初步了解字内在的含义,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随着我们对“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等识字教学法的不断实验,逐步明确了这三大识字教学法的优点与缺陷,在教学中采用了归类识字的方法,通过归类识字的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字词。所谓归类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来识字,如母体字“包”,繁衍、派生出“泡、饱、跑、抱、袍、炮”等,形成一个字类,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园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就是这一字类编成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认识、掌握结构化、规律化的汉字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识“喝”和“渴”时,有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

“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

语文学习有着广阔的母语社会背景,我们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走进生活,走入社会,使学生在母语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识字。教师可鼓励学生去认身边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种商标、牌匾、广告牌、报纸。经常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开展有意义的“识字擂台赛”,让学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励中增加识字的乐趣,增强识字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识字,变识字为快乐。

二、提前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成功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在教学中,我可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学习《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时,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这时,教师可及时地指导学生读课外补充阅读《小奇傻不傻》一课,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父母的热爱,对父母的孝敬。这样可以丰富和延伸学生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另外我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在课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

小鸭》……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我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我利用课外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认为:无论是阅读流畅还是结结巴巴的,只要他有兴趣,就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与此同时,“随文识字”的缺点也是客观存在,如汉字规律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学生识记效果不太明显,但这并不妨碍随文识字在课外阅读中的应用。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句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办法认识生字,以此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另外,在识字与阅读中,我还应尽可能地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家长群的力量,把识字阅读发展到每个家庭,使孩子在父母地陪伴逐渐养成好学、勤读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总之,识字和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就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握住生活中每一个识字和阅读的机会,达到较好的识字目的和提前阅读的效果。

随文识字案例

乌鸦喝水 孙玉萍 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生词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 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旁、许、办、法、高、升”等生字。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课题里的“乌”和“喝”两个生字在出示课题时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会把乌鸦认作喜鹊,为些我特意准备了一只乌鸦标本,让学生看清乌鸦的毛全身是黑的,连眼睛也看不出,所以“乌”字与“鸟”不同,“乌”字上半部里面没有一点。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地记住,不易混淆。“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小口高颈的瓶子,里面放了大半瓶水,又怕学生看不清水在瓶子里的高度,便在水里掺了红墨水(或蓝墨水)。这里我拿着乌鸦标本作演示,表示乌鸦喝不着小口高颈瓶子里的水。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出示“怎么”这个生词并进行教学。这时乌鸦开动了脑筋,它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小石子是我课前捡来作教具的),它想出办法来了。“旁边”和“办法”这两个生词,意思都容易理解,不需要多加解释,只要对字形稍加指点就可以了。对“办”字我还作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边’字旁边的两

点千万不能丢。”讲到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就这样,教师边讲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小学低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于是识字方法成为多年来教学一线教师和专家们探索的重要方向。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文字成为我们解读各种现象的密码和途径,对世界充满认知好奇心的小学生,天然地对汉字充满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的认知兴趣,探索适合低段学生心理特点的识字方法也就成为我的教学工作支撑点。随文识字是公认的较好的识字法,它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循序渐进的认知序列,也是在教学中最常使用的。随文识字较好地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识字和阅读并重,在阅读中识字,一举两得。以下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并借鉴了专家的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

小学语文论文: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识字策略

让识字在语境中绽放 ——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识字策略 【摘要】 本文通过对低段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现状的点击及原因的剖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依托语境,在教学推进中分层分步识字,在情境创设中分类识字;依托语场,以句意演绎形象识字,抓词句联系深化字词,在对比朗读中强化字词,创编新语境中巩固字词,让识字在阅读语场和谐相生,切实提高低段识字教学质量。 【关键词】依托语境识字识词 【正文】 一、现状点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的识字任务。以第一册教材为例,每课的识字量为11-13个左右,包括会写的生字5-6个,平均每课识字量将达到11.79个。由此可见,识字识词在第一学段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识字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教材采用了多种识字形式,如第一册教材有单独识字、园地中识字、随课文识字三种不同编排形式,其中随课文识字承载73%的识字任务,可见依托语境识字识词是最好的一种识字途径。但随文识字除了承载识字的任务,还担负了朗读、积累多种任务。识字任务重,目标的繁多,而实际课时又是有限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识字教学机械性、随意性,高耗低效等问题。 现状一:蜻蜓点水式 在对我校一年级5位老师的常规听课中,发现有4位老师在教学中只在初读环节中安排字词的教学,在精读文本时却很少再有涉及。偶尔有,那也只是“过客”,整个教学围绕理解阅读展开,识字教学犹如蜻蜓点水,昙花一现。重阅读,轻识字,本末倒置,低段语文课表现出阅读应然模式,课尾也没有巩固再现生字的机会,丢失了低段语文教学的本真。 现状二:字文游离式 有的老师也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但为了保证教学的流畅性,经常用一节课时间专门用来识字,使识字游离于文本之外。据不完全统计,曾任教低段教学的老师85%多次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为读通课文扫清障碍,想在满堂灌中恶补识字量,以求顺利地“讲读课文”。这种为识字而识字的情况在公开课教学中也尤为常见。 现状三:音形义割裂式 汉字是最具想象力的文字,音形义紧密结合体现了汉字的综合功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初读课文时读准字音,精读时理解词义,到课尾结束分析字形进行书写,所有字词都穿靴戴帽式走这一遭,僵化的教学模式造成生字词音、形、义割裂,与文本阅读断层。 第 1 页共 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对话可为两类:一是教学对话,即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二是阅读对话,即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沟通对话。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碰撞思想、激活知识、引发体验、分享收获、建构意义。教学中如何以教材为载体,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引导和点拨下,进行自主、独立的阅读,而不是用教师的泛泛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多次读课文,营造

一个利于阅读的环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去。如首先引导学生静心地去阅读课文,然后再有感情地去朗诵课文,并且每一次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动人的画面,这些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图画的认识更远胜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图画,借图提问,展开联想,充分感知,适当领悟。充分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并在反复吟诵中,回味文章的意韵。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在语文阅读时,体会和感知美的存在的读书形式,主要是学生的诵读和默读,它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都是描写景色的,优美的景色能带给人愉悦的感觉,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时,任务之一便是提高学生领略自然美的能力。比如,《长城》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来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使得学生

听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识字有感

听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识字有感 叶丽明 今天听了低年级的一节语文阅读课,感受颇深,李惠兰老师的随文识字教学很值得探讨。 “随文识字”顾名思义就是在感悟课文时认识生字,是当前低年级语文教学所提倡的识字方法。“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自己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这里也可能出现以前学习过又忘记的字)。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随文识字”有自己的优势: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运用心理学衰退理论研究成果,实施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的机械记忆。识字与阅读教学整合,并不是识字与阅读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机进行识字教学,有效识记生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促进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据调查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方便,低段老师用得最多的识字方法是集中识字,而在《丑小鸭》这节课中李老师集多种识字方法为一体,既有集中识字,更有分散识字,还有语境识字等,初次尝试的成功,给了我更多的实践信

心。《丑小鸭》一课在李老师的引领下,更是做到了识字和阅读的有效整合。 识字就是为了帮助阅读,阅读也能帮助识字。阅读与识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我们只有把识字和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识字去阅读,在阅读中更好地去识字,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识字和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更自主地去识字和阅读,做到轻松识字,快乐阅读。而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字词运用是发展低年级学生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关键的常用的字词不能够只停留在让学生认读、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借助字词运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发展,因此该片段的教学我容识字、阅读、写话为一体,让三者相辅相成。但是“随文识字”也有不足: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不能成批识字,影响识字效率。它的认知特点是借助课文语境及上下文的内容与联系来理解字义,利用儿童长于机械记忆的特点识记字形。 总之,我们知道了“随文识字”的优势和不足,就不要盲从一味的进行“随文识字”,该“集中识字”的时候就集中,该“随文识字”的时候就随文,这才是我们该提倡的。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一)主题阅读的主要课型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八种课型,分别是: 1.单元导读 2.整体识字 3.自主识字 4.以文带文 5.读写联动 6.自主阅读 7.基础训练 8.展示分享 (二)各课型的主要策略及方法 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流程,大致分两类: 1、单元导语+ 一篇精读文 2、单元导语+ 浏览数篇文章 二、单元导读课的过程分三步 精读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或背一背)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浏览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在默读基础上,说一说,填写对照表。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 1、单元导语与课文的关系,是大单元教学法的前提。 2、课文与课文间的关系。从课文题材、结构、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课文间相同与不同。 (解决的方法:师举一,生反三。师出示文章分析或简单对比。生仿照、比较其他文章,也可以师把文章完成一半,另一半留给生,逐步让生自主独立完成。) 3、“单元导读”课与其他课型关系。 整体识字课 处理四个关系 1、阅读和识字的关系。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以读 书,带识字。 方法:将生字放在编写的短文中,短文多以课文内容缩写,尽可能将全部生字编在一个句子里或一个片断里。 2、“一主”教材和“两翼”教材中识字的关系。“整体识字”只教“人教版”教材生字。“两翼”教材顺其自然,不规定任务。 3、识字和写字关系,要分开处理,多识少写,先识后写。 4、“整体识字”和其他识字教学改革成果的关系。主题阅读识字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趣味,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而阅读是一 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语言技能活动和情感活动,无论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培养学生适 应社会未来的能力,阅读教学应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 的重要性,不注意阅读教学,致使很多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技巧和方法可言,一篇优美的文章,从学生口中念出毫无色彩可言,根本就理解不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思想内容、文章风格这些 东西。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教学。怎样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从同一教材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表现为别出心裁、异想天开、与众不同,它 是创造的核心。阅读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凭借智慧和能力,主动探求知识,多 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深 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那么如何进行这种训练呢? 1.运用观察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求异思维不能只注重课本,置丰富多彩的现实世 界于不顾,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脑力劳动延续到动手操作,从教室延伸到课外,以寻求非同寻常的新颖奇特的见解。 2.运用扩缩变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绿色办公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绿色办公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加了引号?根据课文题意可以换标题吗?可以指导学生从 文章中找现成的恰当的词句当标题,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样一来,学生多种不同的 意见充分发表,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 3.运用类比思异,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如《跳水》一课的分段,可以让学生理清脉络,按事 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分,还可以根据事物间的变化分段。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 透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运用假设,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易懂,就是要求教师就现成的问题 提出课本以外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创造技巧,闪现出思维敏捷性的火花。 二、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一个提前介入的方法。现行教材中每篇课文均有提示,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提示要 求提前接触课文,并以阅读到的内容验证要求,虽然不一定全部掌握,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从而主动去听课。教师可以做出具体指导,帮助学生预习。例如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有关文学常识、文章内容、文章主题等,教师可以先做指点。 三、加强读的练习 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是读,读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吸收是结果。这三者紧密相连, 也是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无疑为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四、加强课外阅读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增加,识字量的增加,相应课外阅读量也应增加。课外阅读是阅读教 学的重要方式,但这毕竟有时间和选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阅读。首先,有针对 性地去阅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其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读同一本书,之 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写心得体会、设专栏进行评议,以达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步提高; 最后是自由阅读,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努力去开拓视野,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

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论文]

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论文]

————————————————————————————————作者:————————————————————————————————日期:

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几个典型问题 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几个典型问题 张琳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基础中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学生会受益终身;打不好这个基础,则会贻害无穷。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识字写字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共性的、典型性的问题,笔者试作论述如下。 教学定位模糊 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目标不清晰,必定使教学事倍功半。识字教学中定位模糊的两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是“低段教学阅读化倾向”和“中高段教学轻视识字、写字教学的倾向”。新课标明确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低段教材中大量篇目故事性比较强,一些教师一不留心就把重点放到了阅读教学上,尽管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密不可分,识字是为了更好地阅读,但是在不同的学段还是要完成本学段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第一学段就要以阅读内容为载体,高质量、讲实效地完成好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不能本末倒置,不要做“夹生饭”、反复“炒冷饭”,当下的任务要在当下认真完成,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中高年级虽然识字、写字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新课标中指出“识字、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也不能把识字、写字当作“小儿科的把戏”或者“可有可无的摆设”加以简单、随意的处理。要抓住小学阶段这个学习汉字的黄金时期,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实际上,

阅读与识字

在兴趣阅读中学会识字在语言学习中体验快乐从2004学年第一学期起,上海800多所小学一年级新生将全部使用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新教材,这意味着小学“二期课改”从“点上试验”进入“面上推广”。与“一期课改”《语文》课本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识写分流,分步到位”是语文学科中识字教学的基本策略。它的主要特点是——其一:识字的环境不同——从原来的认读单字向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转变,简言之,就是在阅读中识字。其二:识字的目的不同——从原来的简单认字向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学习习惯转变,同时将识字的兴趣与态度放在重要的位置。其三:识字的要求不同——从原来的“四会”(会读、会写、会默、会用)向以“一会”(会在语言环境中认读)为主转变,由大量的“一会”带动“三会”。其四:识字的序列不同——从一般的先易后难认字安排向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边阅读边识字方向转变。其五:识字的渠道不同——从只注重课堂识字向课内外识字并重转变。识字篇识字与认读[标准与要求]《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但只要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认读,能大致了解意思。虽然《课程标准》将部分识字内容重心下移,一二年级的识字量由过去的1200个提高到2000 个左右,但识字要求大大降低,将原来的“四会”要求降低为“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鼓励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巩固所识的字。话题1 为什么低年级要认识那么多汉字?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走进阅读”,而阅读的基础是一定的识字量。过去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量过少,识字速度过慢,学生识字的潜能没有很好被开发,致使学生迟迟不能进入阅读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学语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而这种兴趣和习惯应该在学生初学语文之时起就悉心培养。[新教材特点:边阅读边识字]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扫除阅读障碍,低年级新教材变过去识字晚、识得少、识得慢为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变先识字再阅读为先阅读再识字,边阅读边识字,促使学生能尽早进入阅读状态。[经典说法]要走进阅读,首先必须解决识字问题。据对小学读物(书、刊、报)的字量、字频所作的研究,结果表明,如能识2000个常用汉字,那么,可能遇到的生字障碍只有2.6%,学生只要借助字典就可以解决,这就意味着,如按照“二期课改”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从三年级起,学生已基本能独立阅读。话题2 一年级学生识这么多字,适应得了吗?与“一期课改”教材相比,现在新教材要求识的字是多了,然而,在识字的起步阶段,要求达到的程度低而合理,而且坡度设置更为科学。[新教材特点:识写分流,分步到位]以往识字要求做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默、会用。学生在抄写和默写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牵制了识字的速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新教材遵循“识写分流”的基本思路,对识字的四项要求,不要求一次完成,一步到位,而是分项落实,分步到位。对2000个常用汉字的掌握要求是“在文章阅读中认读”,即只要求把字放到文章里会读,在阅读中能大致了解意思。新教材并不要求学生每天所学的生字“堂堂清”——当天所学的生字当天巩固,不允许遗忘——而是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对生字“渐读渐熟”,直至记住,体现对字的掌握时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经典说法]从知识掌握的规律来说,学习过程中的遗忘是正常现象,且对汉字的认识不同于表音体系的文字,它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复现率才能较清楚地认识到汉字的结构。要及时发现学生识字的障碍点,如学生认识了250至500个字后,会产生一定的识字障碍,可能还会有短暂的停滞。此时,教师可适当放慢识字速度,强化识字环境,重视对所学汉字的梳理与巩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友情提示]家长每天可以让孩子把在学校里学的课文读给大家听,把自己新认识的字向大家作介绍,家长应以欣赏的心态给孩子以热情的鼓励,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家长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多接触汉字,如读路牌,看广告等,不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和自己的昨天比,让孩子感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拼音与识字[标准与要求]《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只要求能够认读字母,拼读音节,无需描、抄、默,无需掌握汉语拼音术语及相关的专门知识。与识字有关的汉语拼音,内容上没有变化,但要求大大降低,由过去的会认、会拼、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音准句顺 3、集中认读全部生字词【这只是初读,一般可以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读准每一个生字词,即不追求一步到位,因为后面的教学中还有大量的时间用于认读生字词,所以时间上要加以严格控制】 4、轮读课文,随段纠错,随机认读巩固难读的字词 5、精读课文 ①用教师提问、看图谈话、学生朗读指定段等手法引出相关段落【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先随机认读部分生字词,然后再引出相关段落。可以按文章顺序教,也可以变序教】 ②相关段落的教学 段落精读过程的几种切入手法: 第一:读段落中关键的生字词,并以这些词为教学的支撑点设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学词带动学句学段; 第二:由情节性提问入手,找到相关句子、词语,学词学句; 第三:由看图切入,找到相关句子、词语,学词学句; 第四:借助评价学生的朗读,找到相关句子、词语,学词学句,即“以读导读”。 6、巩固识字 7、练习 【表面看,这一模式与苏教版常模有些相似,但其实有质的不同。苏教版教学常模属于“识字+朗读感悟”模式,识字阶段追求字音一步到位,但这不是主要问题,因为你追求让学生读准所有生字词这没有什么错,主要问题是其朗读感悟环节采用的是与中高年段一样的模式,在整个精读阶段几乎没有识字教学,于是识字写字这一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难以得到落实,更何况识字教学的任务并不仅仅局限于“读准字音”。在教师的潜意识里总这样认为:前面已经读好生字词了,精读阶段只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就可以了。所以改革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在精读阶段进一步巩固字音,借助字理和语言环境教学字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词语等。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属于识字教学,文本主要是为识字提供一个环境,所以其教学过程中识字活动要反复出现。这是每一个低年级教师应有的认识】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常模二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音准句顺 3、轮读课文,随段认读本段的全部生字词【或只随段纠错,或随机认读难读的字词,但不刻意安排认读生字词。注意,这里的处理手法影响到进入段落精读阶段的处理手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呢?它究竟具有怎样的地位、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示范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现行语文(主要是高中)教学大纲的规定,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工具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听、说、读、写这四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这四者不能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这主要是因为听、说能力虽然也重要,也应下气力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而课上训练时完全可以少用些时间,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读和写这两种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中,二者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和时间。这是因为阅读是吸收和积累,写作是表达和输出。没有阅读的吸收和积累,写作就难以进行。所以,阅读应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阅读能力提高了,也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总之,只有切实认真地抓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可能全面推动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更为基础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轻视或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叶圣陶先生曾说:“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循,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循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见《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叶老在50年前讲的“忽视”阅读的状况,今天虽有些改变,但并未发生根本转变,轻视阅读、轻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现今有必要进一步强调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改进阅读教学,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当前,语文教学中轻视或忽略阅读教学的现象有哪些表现呢?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呢? 语文学界不少同仁认为目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下列现象。 一、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意义。 有些教师讲课,总过多的着眼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每篇课文包含的思想意义作过详过细的分析,甚至引申开去讲很多道理,然而却很少甚至完全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具体领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把这些思想意义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的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同时,朗读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是大有益处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曾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 当然这里的朗读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意蕴的轻声地美读、发挥想象的“戏剧化”的朗读,所以不论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角度来讲,有感情地朗读都是必不可少的目标之一。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小学,尤其是中低年级,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如果还不能做到很好地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那么“学”和“教”的基本任务就没有完成好。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形成一条有效的朗读指导途径呢?笔者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方面作的一些粗浅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叶圣陶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他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 例如,我在教《清平乐村居》中,因为这是一首词,学生一时间无法把握朗诵时的感情,于是我利用一段恬静优美的古筝音乐创设情境,同时老师再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慢慢地揣摩,化为己用。 再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在阅读中识字

在阅读中识字、多识字以促阅读 教育专家康宝灵曾指出儿童识字阅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识字读书,同步进行,偏重识字。 第二阶段识字读书,交替进行,双管齐下。 第三阶段读书识字,齐头并进,偏重读书。 而一年级学生正处在第一、二阶段的教学。在教学时,应把握这个尺度。在本套一年级的教材中,阅 读内容多为诗歌和童话故事。这样的选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阅读,学生可在阅读中依据语言环境中识字, 并从阅读中了解字义,并由此来教学生学词语、学句子。 在阅读中识字,提高识字效率[作者:vfdbg 转贴自:转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07-9- 一、背景分析: 根据上海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 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特点为“开篇阅 字和在阅读中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形成了“ 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1958年 识字教学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理 性和可行性。 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来看:到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课内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要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尽早进入阅读阅读中识字”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中识字”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识字,物的规律;(2)、强调语言环境,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 二、理性思考: 面对“在阅读中识字”的新理念,我们语文课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老师们尝试新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利用各种途径学习。一个多学期的课堂实践,老师们欣喜之余也产生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加以诊断分析,总的来说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1、识字影响阅读:为了识字而使阅读教学变得支离破碎。过去集中识字的缺点在于没有把 环境割裂开来,不便于学习掌握。而现在一些老师力求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基本原则为单位组织教学,更有甚着一句接一句组织阅读,苦心经营着识字。这种以牺牲阅读的整体性

阅读中识字

“在阅读中识字”的一般教学流程 ——低年级在阅读中识字教学模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阅读中识字”就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这也是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最大优点。“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注重生字音、形、义的有机联系,结合具体的一篇篇课文学习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语文教学还要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针对学生实际,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识字对于好奇心比较强的低年级小学生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差事,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可利用直观的教具或课件,也可配以风趣机智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凭借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初解字义。 2、读熟生字最多的一自然段,并圈读这段话中的生字。 3、识记这段话中的生字,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对字音、字形、字义进行有重点的教学。 (三)精读课文,品文析句,认识生字。 在教材当中选择有价值的文字进行教学。学生结合课文关键词句的品析感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字义,将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将理解字义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体验着发现的快乐。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充分识记。其间,要注意识字方法的渗透(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编顺口溜、编小故事等)。 3、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教学,把识字与阅读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识字与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共舞。同时,这一环节就是落实“语文教学应教课程内容,而不是课文内容”,就是借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策略,提升语文能力。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游戏巩固识字,指导写好要求会写的字) 1、巩固识字 生字学完,还要有一个巩固复习的环节。针对低年级孩子爱玩游戏的特点,可以设计一定的游戏进行生字的集中巩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把一节课要认的生字记得牢牢的,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2、指导写字 观察——范写——练写——评议——再写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写字。强调打好基础,包括“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如果说学生认字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有时可以“无师自通”,而小学生写字,入学儿童大多是零起点,一定要“有师指导”。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字写不好,就没有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对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一定要到位。每次写字,一定要提醒写字、执笔姿势,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写一个字,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解边示范。而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在评议中指导。随着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要鼓励学生说出写每个字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高书写水平。同时要保证写字时间。低年级每节课都应安排写字,由写字渐渐过渡到写词,每节课三五分钟。

随文识字写字小课题的研究

低年级“随文识字写字”小课题研究 大同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材更多地采用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如何更好地实现“在阅读中喜欢汉字、产生主动识字愿望、学习独立识字,有效地识记生字并通过识字帮助阅读”的目的呢?我认为如何将“随文识字”引入课堂教学,并与“集中识字”进行有效结合,还是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于是我的小课题——《低年级“随文识字写字”小课题研究方案》就诞生了。 二、问题的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下册的识字量明显增多,教材的编排要求儿童争取在语言能力的黄金期尽早地进入阅读的自觉状态。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只有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在新学期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识字。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低段随文识字写字教学探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四、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假设 途径: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顺序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掌握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渗透正确的书写姿势。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 ⑴实验教师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在课堂上,要及时发现汉字书写规范、整洁、美观的学生,对其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向其学习,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是阅读,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反省,提高个人修养。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西方人说:“Leader is render”(领导者一定是阅读者)。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阅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博览群书,尤其是经典著作,才能更好的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作品的醇香,砺炼人生的征途。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在阅读时,只有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阅读欲望会更强烈效果会更好。在导读《三国演义》后,要求同学们说说三国,学生都能别出心裁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有个学生说:“我看到关公刮骨疗伤忒钦佩,使我想起了《军神》里的刘伯承,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忍受刀割的酷刑。这种崇高伟大的人格魅力永远激励、鼓舞着我,使我真正认识了什么才是伟人,我以后一定以他们为我人生的偶像,奋进的楷模。”虽然孩子并不了解真正的英雄,可留在他们心底的漪涟却是永不泯灭的。“品尝”作品如同“品尝”美味佳肴,美味佳肴不品尝就失去了“味美”,作品不品尝就失去了“意美”,失去了作家的美意,失去了编者的美意,失去了读者的美意,失去了时代的美意。所以作品要品尝,会品尝作品的学生才是会学语文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会学习的人。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童年》等,都是一些可供品尝的好作品。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诱惑力、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当然,在实际阅读中,有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不易读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内涵,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领域。

如何在阅读中识字

如何在阅读中识字 [摘要]学完生字,用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这样把生字教学贯穿始终,分步落实,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提高了阅读的效益。 [关键词]阅读写字理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结合双基,发展学生语感。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识字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1 扫清阅读“障碍”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教材以童话、寓言为多,充满了童真童趣,但生字、新词往往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因而,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我是这样去实践的,引入课文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课文,“同学们读书时,你想给同学提什么要求呢?”学生会这样回答:“首先给生字朋友做记号,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学生通过互相提示后,会自觉一边读文,一边把生字或不懂读的字画出来,后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当学生自学后就要反馈学习情况,教师必须采取不同手段检

查,如:小老师带读生字、教师朗读课文故意把生字字音念错让学生纠正、开火车认读生字等等,通过这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阅读兴趣就更浓厚了。 2 在语境中识字、图文结合理解字义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去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就是一种很有效的识字方法,教师让学生自主认字后,可以从字、词、句,由易到难的顺序多次呈现生字新词,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了记忆。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能很陕能把课文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课文就有了很大的帮助。正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了.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感。平时自己在上课时,生字学习贯穿于阅读的整个过程。如:《反义词》这一课,揭示课题时就学习了生字“反”、“义”和“词”。接着让学生自己轻轻地读课文,找找文中出现的一对对反义词。然后出示了课文中的两对反义词“忙对闲,静对闹”,让学生自己说说生字“闲”和“闹”有何异同之处,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区分,记住了这2个字。“坏”和“牢”这2个字宝宝,可以用编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一下子就记住了。最后把生字送回课文中,师生配合读,同桌互相读,

什么是随文识字

什么是“随文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3年级是识字的高峰。要抓好这个阶段,应该把识字放在教学的重要的位置上。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还要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是说,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但是我们教学的时间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合理的分配课程资源,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怎么要质量?我们必须弄清孩子的识字心理,顺应了孩子的识字心理,我们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随文识字” 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生字从课文中提炼出来,专门用一节课学习生字,这样看来似乎是很科学的,上成了生字专题的形式,殊不知,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算学生学会了生字也未必会用,即使老师多方面加以讲解、强调,学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字的意义。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和感受到,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二者的融会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思想感情。这是我们所说的随文识字。什么是“随文识字”呢?“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它抛弃了传统识字方法的片面性与孤立性,对于低年级的识字基础是十分有益的。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学法的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精华,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以激趣减负为主渠道,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我们低年级的大部分老师都存在困惑:课文比较长,怎样处理课时问题?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识字是重点还是理解课文是重点?边学文边识字这样一来,一篇课文往往会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还有的教师认为像这样教学教师仍然以分析课文为重点,没有突出识字。其实,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随文识字的理解。原来随文识字不只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在课文中,在语言环境的中读准字音,它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随文正音。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在低段教学中,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听读,借助拼音是常用方法。怎样随文正音呢?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就没有必要强调,不要每个生字都提出来强调,这样会浪费时间,这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做倒心中有数。读准单个字音,再读准词语,再把词语放进课文读。 (二)、随文记字形。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一年级下期,已经出现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