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根汉姆美术馆

古根汉姆美术馆

古根汉姆美术馆
古根汉姆美术馆

美国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

名称:古根汉姆美术馆

作者: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时间:1947年进行设计,1959年建成

地点:美国纽约

图片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64212903.html,/blog/static/700363052010615111124855/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该建筑为赖特是晚年的杰作。1947年进行设计,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比美。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再次增建了一个矩形的附属建筑,形成今天的样子。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在博物馆业引入和运用“文化产业”概念并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博物馆。他们的运作方式被世人称为“古根海姆模式”。博物馆的奠基人所罗门〃R〃古根海姆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瑞士裔大家庭,他们家族主要是在19世纪美国采矿业中发家致富的。

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古根海姆博物馆成为世界著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拥有两处展览场馆并在意大利威尼斯拥有分馆。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西方现代美术博物馆之一,该馆的收藏基本上是印象派以后各名家的作品,尤其是抽象艺术品的收藏更是居于世界各博物馆之首。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为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之一,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过了600 件。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而著名,其职业生涯有两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盛

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

多年来赖特一直探求以一条三向度的螺旋形的结构,而不是圆形平面的结构,来包容一个空间,使人们真正体验空间中的运动。他认为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时,周围的空间才是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的、折叠的。为了这个观点,他曾在旧金山设计一家螺旋形的商店,在匹兹堡建一处螺旋形的车库,这次又说服业主,使他相信螺旋形是博物馆最好的形式。1986年,古根海姆博物馆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25年奖的殊荣。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尺寸

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陈列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高约30米,大厅顶部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地面以 3%的坡度缓慢上升。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路线共长430米。美术馆的陈列品就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着,观众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完了6层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有趣和轻松得多。

该博物馆保存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有现代艺术收藏品,许多展品由金属杆悬挂着,看起来似浮在空中。按照传统,博物馆在沿大厅四周的墙上展览艺术作品。但古根海姆打破了传统的惯例。

中国美术馆设计介绍

中国美术馆设计介绍 首都的中国美术馆胜利地落成了。今年五、六月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在这里举办了全国美术展览会。 美术馆的建造,主要是为了经常展出我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在美术方面的各种优秀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版面、工艺美术作品和民间艺术品等;同时,将来国内或国外来我国的临时性美术展览会,也可以来这里举行。并有一部分面积辟作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和美术家们集会交谊等活动之用。全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其中展出的面积有7,0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仅馆外的庭园绿化工程和馆内某些装修和设备工程,还有待以后逐步实现。 建筑内容和平面布局 根据使用的性质来分析,美术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比较主要的部分: 一、展览部分包括大小展厅共17个,这是美术馆最主要的部分。 二、供应服务部分包括装帧、裱画、展品修补和木工车间,还有?藏展品和?藏各种器材的仓库等,他们是为展览部分服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展厅的“后台”。 三、办公部分包括管理用房和美术家协会办公用法等。 四、公共活动部分包括美术家们集会用的大厅——美术家之家——和国际交谊活动用的接待厅、贵宾休息室等。 五、其他包括通风机房、变电所等附属房屋。 以上这些部分,各自有其不同的使用特点,因此在平面布局中,就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安排。例如,展览厅是直接供广大观众观赏美术品的场所,是美术馆最主要的部分,因此都布置在整个平面中最显要的位置,以便于观众参观。其次如接待厅和“美术家之家”等公共活动的场所,也适当布置在显要位置上。办公部分则和全馆其他部分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需要自成一个“天地”,以避免观众的干扰,这里就把它集中布置在建筑物的西端,有西边大门可供出入。供应部分布置在全馆的后部,连接后院,并右后门为器材出入之用。展品仓库则分设在各展览层和夹层里面。地下水主要作为通风机房,一小部分用作器材仓库。 以上是从内部的使用要求来分析平面布局的情况。从基地周围的环境来分析,建筑物南边临猪市大街,这是横贯北京东西向的一条主要干道。因此,在平面布局上,这两个面部都应当加以适当的重视。由于这一情况,设计中把南面正中作为建筑物的主要入口,东西两边各设次要入口。从南边主要入口进门,有一个作为交通中?的中央大厅,从这里直通中间的综合展览厅、侧展厅和楼上各展厅。从东西入口进门,则各有侧门直达侧展厅和四角展厅(西门兼做美术家协会办公的出入口)。各展厅除内部互相联系外,正门入口的两边还有长廊从外面直接沟通正门和角展厅的联系。东西两边和三层的廊子则作为观众休息只用(图1)。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摘要: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它是由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947年进行设计的。1959年建成后,凭借着自身连续螺旋的艺术形体、流动渐变的有机空间、朴素真实的混凝材料和丰富美艳的作品珍藏成为了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媲美。 关键词:建筑群赖特、螺旋形体、流动空间、所罗门·R·古根汉姆、争议正文:第一次在翁老师的课上看到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图片,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因为酷爱喝咖啡和茶的我对杯子有着不解的情怀。而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不就是一只优雅纯情的杯子,满载着清茶的幽香和宁静,又弥漫着咖啡的淡雅和浓情。在课下进一步了解后,我更是被其动态螺旋的空间特征和管内无数艺术家的瑰宝所征服。不过,我最欣赏的是这座建筑背后赖特大师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这让我意识到这座美术馆不只是艺术品的展览会所,其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其背后所承载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回味。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 一.古根海姆博物馆:不只是一座建筑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上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创办于1937年,以连锁方式经营,是一个博物馆群,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美国拉斯维加斯拥有4处分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 立陶宛古根海姆博物馆香港古根海姆博物馆效果图

“博物馆群”仿佛是古根海姆的专属符号,与传统定义上的博物馆不同,古根海姆博物馆更像是一个异军突起的非典型性私人美术馆,作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为艺术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二.建筑师简介:最有创意的建筑师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之一,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过了600件。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而著名,其职业生涯有两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盛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赖特作品:流水别墅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设计作品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它的表达,从由实体转向空间,

加强中国美术馆学基础研究

人民日报/2016年/6月/5日/第012版 副刊 加强中国美术馆学基础研究 ——由李万万《美术馆的历史》所想到的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美术馆学虽然立足于美术馆,但其学术触角却伸向人文艺术学科的广阔领域。关于美术馆历史的思考,是美术馆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作为公共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就此,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博物馆正式出现,虽然它并非世界上第一所向民众开放的公共博物馆,但所产生的影响却极为深远:艺术品由旧王朝的奢侈品及特权阶层的享受品变为国家财产,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和启蒙大众的重要资源、体现公共文化生活的标志。这种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模式从法国延伸到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最终蔓延至全世界。 在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古已有之,如《周礼》中就曾记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隋朝,隋炀帝在观文殿后建立二台,“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宝迹台,藏古画”。这些多是皇家收藏,后逐渐成为定制,自北宋而晚清,攒聚了无数杰作经典。此外,贵族、士大夫、学者、商人往往也在财力充裕的情况下购募古玩珍好,以作收藏鉴赏之用。皇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并行但都不公开展示。直至19世纪下半叶,一批文化先哲前往欧洲踏访考察,发现了博物馆的社会功用,博物馆意识才在中国萌发。 近代美术展览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刺激了对专业美术馆的需求。中国最早的现代私立美术馆,是由颜文樑等人于1927年筹备并建立的苏州美术馆,它结束了苏州画赛会“会场历届无定址”的历史,解决了当时苏州美术展览场地的窘迫问题。1930年,天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立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并直接借鉴了日本及西方美术馆的管理经验,使其自起步就与当时国际业界通行的做法接轨,标志着中国现代公立美术馆事业的开端。在地方美术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国立美术馆的建设也开始提上日程。1935年,经于右任等提议在南京建立国立美术陈列馆。1936年8月,国立美术陈列馆建成竣工,这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美术馆。 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美术馆事业曾一度中落,但其理想却从未中断:美术展览在战时的中国依然可见,并由于唤起民众、宣传救亡与御敌而被推广到街头和乡村。战时重庆国立中央美术馆和战后上海市立美术馆的筹建,也显示出当时中国文化界对美术馆的艰难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美术馆建设成为文化建设的一环。1956年,江苏省美术陈列馆和上海美术展览馆相继成立。1962年,中国美术馆在北京市中心落成,成为中国美术馆界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公立美术馆相继建立,民营美术馆方兴未艾,共同形成新的公共文化景观,为此人们用“美术馆的时代”来指称美术馆在艺术创作与社会接受、艺术保存与公共教育、艺术展示与传播推广方面的综合价值。 二战以来,西方大国的美术馆在内容、数量、功能、角色、社会地位等方面不断呈现出新的特色,美术馆的评价标准也与最初迥然不同,这些问题而今也摆在中国的美术馆面前。当代的美术馆已经成为一个涉及美术创作、美术收藏、美术普及与教育、美术评论与研究,甚至是美术产品的宣传与推介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机构,这与最初的美术馆工作仅仅专注于保存和展示美术作品等迥然不同,由此美术馆观念也面临历史上的巨大变迁。

现代建筑分析-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姓名:*** 学号:******** 班级:****

现代经典建筑分析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该建筑是赖特晚年的杰作。1947年进行设计,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比美。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再次增建了一个矩形的附属建筑,形成今天的样子。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 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 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 饰了一下。平滑的白色 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 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 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 物。建筑物的外部向 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

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 一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 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陈 列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 空间,高约30米,大厅顶部 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顶,四 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 地面以 3%的坡度缓慢上升。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路线共长430米。美术馆的陈列品就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着,观众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完了6层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有趣和轻松得多。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为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之一,从19世纪80年 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 长时间,一直工作到1959 年去世,作品超过了600 件。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 而著名,其职业生涯有两 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 1900~1910年为其获得 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

大师的较量——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竞标战

大师的较量——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竞标战 中国——北京——中轴线。鸟巢基地附近,一个新的世界性标志建筑物即将诞生——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它即将成为另一个建筑研究的焦点。作者自然不甘落后,先于建筑落成进行中标方案分析。并且十分期待日后对工地建设的动态参观。希望会对建筑界今后有关新馆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 自上世纪以来,因为鸟巢巨蛋的加入,北京的这条中轴线已经成了轰动国际的建筑集中地带;又因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受关注程度,称之为"国际建筑大师火拼的火药桶"毫不为过。这次,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的竞标,仅普利策奖获得者就有四位(其中妹岛和世未入围),而竞标的结果则再次强化了“国际建筑师试验场”的印象,中国美术馆新馆无疑会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建筑和明星建筑。令人伤感的是,这个继北京奥运一批国际性建筑之后最大的公共建筑设计,再次落入西方建筑师之手;最悲哀的是,这次入围的四个方案中,竟然没有一个中国本土建筑师入围。 业主:中国国家美术馆 项目地点:北京。(比邻鸟巢。新馆作为未来的”世界最大“,将与鸟巢同处争锋”地标王“的桂冠。) 建筑面积:99,700平方米 Status: Competition entry 总平关系示意图 下面,隆重上图。 [提示大家:可以先猜测一下入围的四个方案和最终的入选方案,结果在后面揭晓。] 第一部分,国外建筑师冲标方案:(总体感觉基本都有点像“灯笼”意向) 1.Frank Ghery:老头纸一贯的风格。赠送外号:“大冰柜”。

丧标原因分析:自身优势是胆子大敢做为,而这次胆量比起之前实在太小了。 2.Zaha Hadid:女巫一贯风格。项目名称:”千层雪“。赠送外号:“飘柔广告”。丧标原因揣测:被有关自认为很懂的人士看了后,表示这一堆放之四海皆准,而且太像飘柔广告。pass。悲哀。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建筑设计原理2》课程作业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班级:14建筑1班 姓名:邓前骋 学号:1410151108 指导老师:邹涵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为所罗门·R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 ① 基地环境布局与文脉分析 建筑基地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 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其圆形体块与对街湖岸相 呼应。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43年,美国冶炼业巨富 所罗门?R ?古根海为保存和陈列自己的美术藏品, 委托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最终于1959年建 造完成并开幕。赖特作为美国建筑大师,对现代建 筑影响巨大。但他的建筑思想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 路,与当时欧洲大陆的主流——现代主义设计崇尚 “功能”至上的思想不同。赖特的“有机建筑”打破了方盒子框架,利用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诠 释着建筑理念。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诗意,但也不乏过份执迷于“信仰”的争议之作。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它大胆的形式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漩涡”融合着赖特的时间与空间。 ② 建筑功能与流线分析 作为博物馆建筑,参观线路和内部环境营造十分重 要。博物馆的基本参观功能也决定建筑内部需要流动 性强、采光优良的空间。此外,就空间分布而言,博 物馆应具备藏品储物的空间、办公空间、接待间、休 息室、交通等辅助空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为两 个大的功能区:办公区和展览区。 从大厅入口进入,向左是进入办公区,向右是展览 区,而且整个展览区呈螺旋状,交通流线一目了然,所以其交通流线很明确,即一分为二。 ③ 建筑空间组合分析 建筑的外观只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必然体现,内部空间才是建筑物的主体。平面布局对空间划分至关重要。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平面根据功能划分成动态的不对称布局。以入口轴线为界,左右分别布局一大一小两建筑主体。这样的平面布局使观众参观路线、工作人员路线互不干扰,二层平面又再次通过平台将两馆连接。这样对比又协调的平面既区分主次又相互联系。交通流线上,过于复杂会影响参观效率和质量。因此古根海姆采用了交通流线明确,空间开阔的设计。古根海姆的建筑空间可以简单地视为由三大部分:入口空间、主展空间、辅助空间。 入口空间:赖特注重入口空间的设计,这或许是受日本和中国园林的影响。博物馆的入口设计相对低矮、隐蔽、朴实无华,其上部支撑二楼平台。入口上部半封闭,下开放为通道,连接两展厅。穿过低矮的入口,向右即转入主展厅。展厅中庭空间顶部采光、开阔明亮、贯穿建筑六层,给人豁然开朗的印象。 总平面图 交通流线图

古根海姆美术馆

发展理念 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古根汉姆博物馆,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美国拉斯维加斯拥有4处分馆。2006年7月又与阿布扎比政府签订合同在当地建立分馆,这将会是古根汉姆众多美术馆中最大的一个。与此同时,古根汉姆也一直积极谋求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的战略发展。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和全球化策略已经成为世界博物馆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大型展览的构想始于1998年,其后有着十年的筹展历程。2006年10月16日,美国古根汉姆博物馆代表团访问中国美术馆,亚洲战略发展部主任Min Jun Kim,展览收藏及设计部主任Karen Meyerhoff,展览策展人Susan Davidson,教育部主任Kim Kanitani等就展览事宜,与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副馆长钱林祥、马书林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举行了会谈,并分三个小组,就展览、教育、学术活动等合作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在过去六十六年的历史中,纽约所罗门.R.古根汉姆基金会(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发展了众多渠道去实现其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使命:如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的巡回展览的同时,把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的艺术珍品借到纽约展出;或者在其他国家建立新古根汉姆美术馆等。而后者正形成了古根汉姆和其他艺术机构的区别。除了美国,古根汉姆在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都有自己的美术馆,从而把它的

国际性任务提升到了首要的位置。 诞生之初 美术馆的建立者正是所罗门·R·古根汉姆(Solomon R. Guggenheim),他生于19世纪的美国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靠煤矿工业积累财富的瑞士血统家族。按照有教养人的习惯,在精英云集的环境下,古根汉姆和他的妻子,Irene Rothschild,在博爱和审美的传统中长大,成为热心的艺术赞助人,并积累起很多古代大师的作品。但在1927年,当古根汉姆第一次遇见年轻的德国贵族女子Hilla Rebay von Ehrenwiesen,并听取其介绍的欧洲当代绘画中一种实验性的潮流,使他的收藏方向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Rebay接受非具象是一种新艺术风格和审美哲学的诞生的观点。在 美学上从经验世界获取形式的抽象观点与纯艺术创造上的非具象二者之间,Rebay选择了后者,相信其中充满了神秘的内涵。非具象一词是Rebay从德国术语Gegenstandslos翻译而成,表示文学性的,“没有对象的”词语来源于康定斯基的理论作品,所表达的最高美感和精神法则对于Rebay而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所未有的”,Rebay在她第一次叙述艺术的使命时写道,“还有比绘画中从具象到非具象在从物质到精神的过程中更伟大的前进步伐么?因为我们注定要更有创造性,转向精

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in Bilbao

Guggenheim museum in Bilbao The site for the project, the winner of an invit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redevelopment of the former trade and ware house district along the south bank of the Nervion River Front. Directly accessible from the historic and business districts of the city, the Museum marks the marks the center of a cultural triangle formed by Museo de Bellas Artes, the University, and the Old Town Hall. In addition, the Puente de la Salve Bridge which connects the 19th Century City Center with outlying area to the east, passes over the site at its eastern end giving it the significance of a “Gateway to the city”. The design recalls the scale and texture of the existing City and the historic building materials of the River Front with a number of inter-connected building blocks which house the various exhibition spaces and back-of-house functions. Pedestrian traffic between the new Museum and Museo de Bellas Artes, and between the Old City and the River Front is reinforced with public plaza at the entrance of the Museum. 以上介绍博物馆的SITE The exhibition spaces are organized around a central atrium where a system of curvilinear bridges, glass elevators and stair towers connect the galleries concentrically on three levels. A sculptural roof form, reminiscent of “Metallic Flower”, rises from the Central Atrium flooding it with light from glazed roof openings. The central Atrium’s unprecedented scale at a height of more than 50m above the river front. the major exterior material of the building is titanium metal. 与周围建筑使用的Spanish limestone形成强烈对比。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过“一幢建筑拯救一座城市”的神话,那么,这个神话就发生在西班牙的北方城市毕尔巴鄂!1997年,当一幢惊世骇俗的建筑落成在内维隆河畔,立刻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诧异目光,这就是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幢建筑由多个零碎的曲面体块错位、拼镶、堆砌、扭转组合而成,饰以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面板,呈现出怪异飘逸的形体,似乎是对传统的彻底蔑视、背叛与颠覆!虽然争议四起,但挡不住人们好奇的探求欲望,次年该市的旅游人数从26万飙升到100万,让毕尔巴鄂的旅游业迅速涨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为长久没有发展、奄奄一息的城市注入一剂强心针。一时之间,欧洲时尚人士的见面问候语,变成“你去了毕尔巴鄂没有?”,令毕尔巴鄂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城市声名鹊起,甚至城市的历史被改写成古根海姆之前之后! 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河水从城市的中心穿过然后流入大海。艺术博物馆的选址水 平线的低处。从街道上望去,它是衬托了其他建筑而不是压倒了它 们。 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 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

国家美术馆新馆

中国国家美术馆:下一个“地标王”? 21世纪经济报道梁天宇北京报道 2011-09-03 00:38:29 评论(0)条随时随地看新闻 核心提示:在北京,提起美术馆,就等于提起一处地标:王府井最北边,毗邻北京人艺、三联书店、北大红楼旧址和隆福寺,门口一溜美术用品专营店吸引了不... 在北京,提起“美术馆”,就等于提起一处地标:王府井最北边,毗邻北京人艺、三联书店、北大红楼旧址和隆福寺,门口一溜美术用品专营店吸引了不知几代“画画的”流连忘返。但或许从今年开始,再提“美术馆”,它就会是另一个地标--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将成为北四环鸟巢的邻居,二者很有可能为谁是“地标王”而有一番猛烈的竞争,而在此之前,哪个建筑事务所的哪位大师能在美术馆新馆的竞标中胜出,这同样将有一轮甚或几轮的激烈厮杀。 谁笑到最后 之所以会有美术馆新馆,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老馆已渐渐无法容纳日益增多的参观流量。特别是免费开放后,参观者经常达到每日6000人次,这已是最上限。为了能让更多普通市民走进美术馆,走进艺术,开拓新的美术馆疆土势在必行。据介绍,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新美术馆将在明年春破土动工,建好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美术馆,占地面积会有13万平方米。 中国国家美术馆竞标开始便吸引了众多名家参与,据传妹岛和世也参加投标,还有像弗兰克·盖里这样的大拿也借此到访中国。一番群雄逐鹿后,四个竞标方案浮出水面,进行最后角逐。它们分别是大名鼎鼎的扎哈·哈迪德、更加大名鼎鼎的库哈斯、欧陆快速崛起的UNstudio事务所,以及中国人都知道的张永和(非常建筑事务所)。 在最终方案最终揭晓前的八月,几个事务所的方案视频版都流传到了网上,但扎哈和UNstudio的视频马上就被删掉,据说这就意味着最终方案将从这两个方案中诞生。但不少专业人士也恰恰将这两个方案评为最弱的两个。 UNstudio的美术馆主题以“石鼓”为造型,又结合了对中国文字概念的升华,但被批评为“没有章法”、“不得当”,整体感觉也很中庸。至于扎哈的作品“千层雪”,则被评价为个人风格太过浓厚,看上去就好像她在二环里的那个“银河soho”的延伸版,空间的切割设计琐碎又无新意,而且她的设计毫无本土文化意味,不过

古根海姆博物馆案例分析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Guggenheim Museum) 古根海姆博物馆位于毕尔巴鄂市内由贝拉艺术博物馆、大学与老市政厅构成得文化三角得中心位置,可由该市商业区及老城区直接前往参观。作为博物馆主入口得巨大中庭设有一系列曲线形天桥、玻璃电梯与楼梯塔,将集中于三个楼层上得展廊连接到一起。一个雕塑性得屋顶从中庭升起,透过玻璃窗投射进来得光线倾泻到整个中庭内。该中庭具有前所未有得巨大尺度,高于河面达50m以上,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这个独特得纪念性场所、

博物馆要求提供能够展示三类艺术作品得空间。永久性藏品布置在两组正方形展厅(每组设有三个展厅)内——分别位于博物馆得二层与三层。临时性展品布置在一条向东延伸得长条形展廊内,该展廊在“Puentedela Salve”天桥得下面穿过,在其远端得一座塔楼内终止。当代在世艺术家得展品则布置在散布于博物馆各处得一系列曲线形画廊内,以便与永久性藏品及临时性展览同时观赏。

博物馆得主要外墙材料为西班牙石灰石与钛金属板。其中较为方正得建筑造型采用了石灰石,而比较自由得塑性造型则采用了钛金属板贴面。大片得下班幕墙构成了城市中一道壮观得河畔美景。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得设计受到了所在城市得尺度与肌理得影响,让人联想到弗廊特河畔那些历史建筑,从而体现出建筑师对当地历史,经济及文化传统得关注与回应。

建筑物得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得曲线与斜坡则通到6层。 螺旋得中部形成一个敞开得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得一个就是陈列厅,6层;小得就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陈列大厅就是一个倒立得螺旋形空间,高约30米,大厅顶部就是一个花瓣形

中国美术馆作品观后感

中国美术馆作品观后感 中国美术馆作品观后感 伏尔加河之声—俄罗斯油画精品展”观后感 中国美术馆,“伏尔加河之声—俄罗斯油画精品展”。20世 纪以来,俄罗斯美术家在其民族艺术传统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 表现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美术家列宾、 苏里科夫、列维坦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艺术风格。“沉 醉的格拉克拉”、“老人和玻璃瓶”、“母亲”、“织毛衣的女 人像”、“瓦罗纳城的姑娘”、“圣诞夜”、“洗桑拿的父子”、“悼念”、“女孩”、“静”、“梦”、“夏天”、“梳头”、“歌声”、“锅炉工”、“送葬者”、“安娜”,以真挚的感情 描绘了俄罗斯的土地与人民,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独享千峰——“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观后感 中国美术馆,“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袁运生,是我上世纪80年代就仰慕的一代名家,他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后来他去了美国,但在他的创作构思中,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一直是源源不断的灵感 源泉,这也令他的绘画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构成关系和叙事线索, 使他在画面中塑造着接近远古洪荒时代中的元神形象。他孜孜以 求的是在精神维度和语言表现力上的碰撞。 但他的画风还是有具象风格,如“女儿”、“始祖像”、

“臧老艺术家像”、“愤怒的塞尚”、“老义士图”、“卖马”、“母亲和不安分的儿子”、“千年土地翻了身”、“三个枪手”、“四两拨千斤”、“咤”、“孔子、墨子、老子”,但同时,又 熟稔抽象风格,如“道源”、“对话”、“乐”、“母子的世界”、“无际的天空”、“殉道者”、“早春”,其中的“殉道者”,早已熟悉,今天终见实物。艺术有无数高峰,惟他独享千峰。

古根海姆博物馆

建筑与文化专题讲座课程论文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绽放一座城市的花朵 指导老师:任君 姓名:韩露航 学号: 080907107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绽放一座城市的花朵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根海姆博物馆成功为毕尔巴鄂注入活力这一实际案例,剖析毕尔巴鄂效应,探讨关于一座建筑能够改善一个地区的人民的利益,可以纳入到一个广阔的经济活动框架中去,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是起装饰性的作用。 关键词: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效应文化建筑毕尔巴鄂 一、前言 一座建筑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呢?也许凭空叙述是很难让人们具体明白与接受的。但是现在,确实有实例在告诉我们,一座建筑可以激发一座城市的活力,可以焕发一个州的青春。 二、毕尔巴鄂的绽放 2.1 事件 仅仅是一座建筑(图一)的出现, 就令沉寂已久的西班牙边陲城市毕尔 巴鄂在一夜之间名声大噪。这不是天方 夜谭,类似的奇事也不是第一次,丹麦人 乔恩·伍重就曾以一座歌剧院令悉尼乃 至整个澳洲转眼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 点。而这一次的主角是来自洛杉矶的弗 兰克·盖里从他帽子里变出来的,是一 个博物馆。这座被世界媒体称作“世界 上最美丽的美术馆”救活了一座城市, (图一) 因为这座超级博物馆的建造给这座城市每年带来了百万人左右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2 毕尔巴鄂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还是一座靠海的工业小市镇,随着钢铁、造船业的衰退而没落。然而,1997年,这幅破败的景象随着一座令人惊艳的美术馆的进驻而改观。筹备4年、建造3年,请来国际建筑大师盖里精心打

造,造价9000万美元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吸引着欧洲庞大的艺术爱好者群体。1997年底,美术馆开幕,一年之内就吸引130 万参观者:到第三年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超过4.5亿美元、共吸引400多万游客。城市活力随之复苏。这件事被誉为“一个震撼世界建筑界的杰作,在一座几乎被人忘却的中等城市中横空出世,立刻成为世界性新闻,彻底完成了一个城市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毕尔巴鄂效应”。 2.3 城市背景 毕尔巴鄂市(图二) 始建于1300年,在西班牙 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 的海港城市, 但20世纪中叶以后日渐 衰落。毕尔巴鄂地处比利 牛斯山阴影中的巴斯克重 镇,是巴斯克邦比斯开地 (图二) 区首府,城市坐落在山谷地带和纳文河的河口,这一地理特征决定了其逐步发展成沿河线性展开的城市形态,毕尔巴鄂在全国位居第四,是西班牙最大的港口城市。它作为地中海向北海贸易的重要通商口岸,曾经有过一段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城市四周山中富含铁矿、木材供给也很充足,因此采矿、冶金和造船业都很发达。工业和贸易的珠联璧合使这座城市在整个近代一直保持普商业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工业革命以后,毕尔巴鄂更是获得了空前的经济腾飞从1820年起成为巴斯克地区比斯开省首府。到19世纪下半叶,钢铁、航运、铁路和金触股票业盛极一时,城市也获得极大发展,移民纷至沓来,建筑形式异彩纷呈。在毕尔巴鄂从中世纪的城堡到巴洛克的教堂、宫殿,再到折衷主义时期各种风格的市场、交易所、火车站,以及剧院、博物馆等等,几乎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堪称一座建筑历史博物馆。这些建筑在反映欧洲风格变迁大趋势的同时,往往又都带有鲜明的巴斯克地方传统印记。 然而,在经历20世纪前半期的迅猛发展之后,以传统重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毕尔巴鄂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危机和经济衰退、环境问题、失业问题日趋

古根海姆博物馆案例分析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古根海姆博物馆位于毕尔巴鄂市内由贝拉艺术博物馆、大学和老市政厅构成的文化三角的中心位置,可由该市商业区及老城区直接前往参观。作为博物馆主入口的巨大中庭设有一系列曲线形天桥、玻璃电梯和楼梯塔,将集中于三个楼层上的展廊连接到一起。一个雕塑性的屋顶从中庭升起,透过玻璃窗投射进来的光线倾泻到整个中庭内。该中庭具有前所未有的巨大尺度,高于河面达50m以上,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这个独特的纪念性场所。

博物馆要求提供能够展示三类艺术作品的空间。永久性藏品布置在两组正方形展厅(每组设有三个展厅)内——分别位于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临时性展品布置在一条向东延伸的长条形展廊内,该展廊在“Puente de la Salve”天桥的下面穿过,在其远端的一座塔楼内终止。当代在世艺术家的展品则布置在散布于博物馆各处的一系列曲线形画廊内,以便和永久性藏品及临时性展览同时观赏。

博物馆的主要外墙材料为西班牙石灰石和钛金属板。其中较为方正的建筑造型采用了石灰石,而比较自由的塑性造型则采用了钛金属板贴面。大片的下班幕墙构成了城市中一道壮观的河畔美景。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受到了所在城市的尺度与肌理的影响,让人联想到弗廊特河畔那些历史建筑,从而体现出建筑师对当地历史,经济及文化传统的关注和回应。

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 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陈列

国内各大美术馆情况介绍

目录 1.中国美术馆 (1) 2.浙江省美术馆 (2) 3. 江苏省美术馆概况 (5) 4.宁波美术馆 (10) 5.山东美术馆 (25) 6.安徽省美术馆 (26) 1.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58年开始兴建,1963年由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并正式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文化标志性建筑。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主楼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一至五层楼共有17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8300平方米;1995年新建现代化藏品库,面积4100平方米。 中国美术馆现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0万余件,以19世纪末至今中国艺术名家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为主,构成中国现代以来的美术发展序列,兼有部分古代书画和外国艺术作品,同时也包括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藏品中有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蒋兆和、司徒乔、李可染、吴作人、叶浅予、董希文、罗工柳、吴冠中等艺术大家的作品;1999年,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外国美术作品117件,包括4幅毕加索的油画。 中国美术馆的事业蓬勃发展,得益于政府支持及文化部的直接领导,政府设立了专项收藏资金,为美术馆收藏艺术珍品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一些艺术家、收藏家出自社会使命感和把艺术奉献大众的信念,向

国家无私捐献,为中国美术馆藏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近年来,中国美术馆陆续接受了艺术家或家属捐赠的李平凡、刘迅、张仃、华君武、赵望云、唐一禾、滑田友、文楼、吴作人、靳尚谊、吴冠中、力群、秦宣夫等艺术家作品,馆藏品与日俱增。 建馆以来,中国美术馆已举办数千场具有影响的各类美术展览,反映了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态势,也成为中国与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观众达百万余人次。近年由我馆自主策划实施的大型展览有:“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光辉历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大展”、“中国美术馆捐赠50年”、“国际新媒体艺术大展”等展览;在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展览外,影响较大的国际展览有:“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意大利艺术·意大利生活”、“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俄罗斯艺术300年——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珍品展”、“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仲夏法兰西——北京”、“奥地利国家博物馆藏品展”等展览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美术馆是向大众普及美育的重要艺术殿堂,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美术馆在全国美术馆界较早组建专门职能的公共教育部,并长期吸收实习生和组织志愿者参与工作;拓展公共教育,创新服务形式,营造美术馆文化家园。近年来,通过举办各类公共教育活动,直接服务观众近百万人次。此外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美术馆也注重通过网站及“数字美术馆”项目建设延展公众服务内容和手段,在近9年的建设中,网站3次改版,建成10多个美术数据库,日益成为广大公众欣赏美术作品、参观美术展览、了解美术资讯、学习美术知识的美术信息发布、检索与共享平台。 2002年5月,中国美术馆开始对主楼实施改造装修工程,2003年5月竣工,展厅设施、灯光照明、楼宇自控、恒温恒湿、消防报警、安全监控系统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适应国家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中国美术馆的新馆建设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已完成曾建筑设计的国际招投标评选,进入设计方案的深化优化,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2.浙江省美术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运营模式初探

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西方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博物馆业引入和运用“文化产业”概念并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博物馆。他们的运作方式被世人称为“古根海姆模式”。 博物馆的奠基人所罗门·R·古根海姆(Solomon R Guggenheim 1861年~1949年)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瑞士裔大家庭。1927年,所罗门在年轻的德国画家、女男爵希拉·蕾贝(Hill Rebay)的影响下开始成为现代主义,尤其是抽象主义绘画的重要收藏家。十年后,所罗门以自己的名字创立了艺术基金会,也就是对现代艺术和博物馆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 1943年,一直在寻找永久性场地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委托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Wright)设计未来的博物馆,经过长达十余年的推敲和修改之后,博物馆于1956年破土动工,1959年这一划时代的杰出建筑面向公众开放。赖特的设计被认为体现了希拉·蕾贝女士的建构一个“精神殿堂”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本身所具有的令人兴奋和激动的能力始终未减,它的展示方式也几经变革最终回归原设计方案,实现了赖特最初的理念,证明了希拉·蕾贝女士的杰出的鉴赏力、判断力和建筑师的天赋。今天,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本身已经具有了独立的艺术价值,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之一而得到人们的认可,被认为是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艺术收藏品中最好的一件。 随着收藏品数量的增加和基金会活动项目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博物馆空间紧张的问题日益严峻。1982年,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对现有场馆进行扩建和整修,使其内部空间及其功能划分更加合理。托马斯·克伦斯于1988年成为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新任馆长,他凭借自身丰富的艺术及管理学积累和对博物馆业的长期思考,开始对博物馆的整体运营模式进行改革。于是在克伦斯的主持下,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进入了扩张和发展的新时期。首先,位于纽约百老汇大道的苏荷(SOHO)古根海姆于1992年开放,它占据了一座19世纪建筑的部分内部空间;1996年,它的展示重点转向新媒体艺术,同时也陈列基金会二战以后的收藏品。 1991年,西班牙巴斯克地方政府出于刺激本地区经济活力和优化城市结构的目的,向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提出合作意向,这与基金会的扩充计划非常吻合。经过双方长期的磋商和准备,最终决定在西班牙西北部海滨城市毕尔巴鄂建立新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该馆由毕尔巴鄂所属的西班牙巴斯克政府出资建造,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提供收藏品、交流项目和管理策略,由弗兰克·盖瑞(Frank Gehry)进行建筑设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改造装修工程设计

保持风格,提高标准,完善功能──记中国美术馆改造装修工程设计 一、工程背景及概况 中国美术馆主楼竣工于1962年,面积17051平方米。中国美术馆设计出自名师戴念慈先生之手。整体建筑群恢弘大气,绿树成荫的环境与浓郁民族风格的建筑,已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国美术馆是国内同行业的龙头单位,也是国际上80个著名美术馆之一。80年代进行过抗震加固和局部改造,1995年加建4143.5平方米的画库。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美术馆在功能设置、陈列方式、空间布局、技术水平、消防设置、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己落后。2001年12月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文化部决定对中国美术馆进行第三次改造扩建。通过设计方案招标的方式,选定改造扩建方案和承担此次改造扩建的设计单位。经过专家对3家设计单位所提交方案的评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标,承担此次改造装修工程的设计任务。 本次改造装修工程在不破坏原建筑风格和主体结构的前提下,结合现有的新材料、新技术,进行总平面及功能分区的设计,交通流线设计,内部空间展陈方式及序列的设计,内部装修的改造,内部空间的功能完善以及与之相配合的结构加固设计,同时对水、暖、空调、电气系统进行改造设计,并充分发掘地下空间,新建地下室设备用房及职工餐厅。

二、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中国美术馆为一级一类国家级重要建筑。 中国美术馆改造装修工程设计指导思想遵照中央领导的有关指示和精神,根据甲方任务书的要求,本着“保持风格,提高标准,完善功能”的原则,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成果,结合现代人文思想,环保理念,使之达到国内一流美术馆的水平。 该工程受原有建筑的制约,改造难度极大。原建筑在抗震等级、消防设计方面均未达到国家现行规范要求。根据国家现行法规和规范、以及文化部对美术馆改造装修工程的意见,消防设计应尽量遵守国家现行规范,新建部分和四个角厅改造后应达到八度抗震设防要求,其余部分尽可能提高设防能力。 原建筑外饰面材料为面砖,根据文化部和美术馆要求,并征求部分建筑界、美术界专家的意见要改为干挂石材墙面,由于原立面有大量的琉璃花饰和陶饰纹样,在干挂石材时,要尽力不破坏原建筑风格。 室内展陈部分是美术馆的关键所在,其照明采光又是提高展陈质量的核心问题。设计提出在四个角厅结合室内改造,以人工光和自然光结合的手法,采用智能化遮阳采光天窗,创造良好的展陈和观览环境。 展厅的消防系统,采用火灾自动报警喷洒系统,并考虑火灾时对展品的保护。此外还有完备的防盗报警系统与智能楼宇自控系统。

中国美术馆设计方案公布,灵感来自汉字“一”

中国美术馆设计方案公布,灵感来自汉字“一” 2008 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建筑项目中,中国美术馆新馆绝对算是一个。 历时 2 年,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 Jean Nouvel )联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击败包括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 )、马岩松、OMA 在内的一众竞标对手,拿下了中国美术馆新馆这一备受瞩目的设计项目。让·努维尔曾于2008 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中国国家美术馆将是他设计的作品首次亮相中国。 上周,中国美术馆新馆工程在北京正式破土动工,巨大的新馆坐落于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与奥运场馆“鸟巢”相邻,毗邻北京这座城市的传统中轴线,象征性地连接到故宫。整体建筑面积达 12.86 万平方米,比现在的中国美术馆面积大 5 倍。 按照规划,中国美术馆新馆将主要展示馆藏的 20 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优秀作品,同时也将为当代中外艺术家提供展览空间,专门设有、中国书法篆刻、民间艺术以及国际艺术等展区。 新馆将会以怎样的结构与形式呈现呢? 日前,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的官方网站披露了部分设计草图。从目前的设计草图来看,整个建筑从地面被抬起,给人一种不完整和失重的感觉。谈及设计灵感,让?努维尔表示源自于中国书法艺术,即汉字“一”的立体造型,蕴含了“瞬间与永恒”的意义。新馆的北立面将会利用镂空表皮围起来打造一个室内花园,各种花草树木也会随着时节进行变换更替。让?努维尔表示:“这个方案是想表现一年四季中的一种催化、沉浸、对话与探索的过程,象征和实现中国文明的精神。我们的目标是保护这近几个世纪以来用油墨创造出来的这些奇迹,展示出艺术鲜活的力量,迎接未来的艺术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