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关节运动学讲解

髋关节运动学讲解

髋关节运动学讲解
髋关节运动学讲解

骨盆及髋关节X片的划线

1、基本线标 ⑴成人骨盆基本线标 a 、连接双侧髋臼顶端的连线,代表髋臼的上界及负重区。 b 、连接双侧大转子尖顶点的直线,正常通过双侧股骨头中心,一般用于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高度的评价。 c 、连接双侧泪滴尖端的直线,代表双侧髋臼的最下缘,一般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对髋臼假体位置的评价,正常时髋臼假体的内下缘紧贴此线的上缘。 d 、连接双侧坐骨结节下缘所成的直线,代表骨性骨盆的最下缘。 e 、连接双侧小转子下缘所成的直线,代表股骨近端最下缘。 f 、坐骨内缘与髂骨内缘的双切线,也称谓kohler线(科勒氏线),代表髋臼的内侧界,一般用于髋关节置换中假体深度的评价,髋臼陷入症或髋关节置换骨质磨锉过深时髋臼突至此线内侧。 g 、经过耻骨联合的直线,为骨盆的对称轴。 h、双侧髂骨最高点的连线,代表骨盆的最高点。 正常情况下,骨盆的六条水平线相互平行,且与经耻骨联合线垂直,当六条水平线出现不平行情况时,表示存在骨折错位或骨盆与髋臼的发育不良。 ⑵儿童骨盆特殊线标

H线?连接双侧髋臼中心的连线。 P线?过髋臼的外缘做H线的垂线。 Perkin象限(皮肯象限)?由H线及P线组成的向线,正常时股骨头位于内下向线,否则就是髋脱位。 Kline线(克莱恩线)沿股骨颈上缘划线并沿股骨头方向的延长线。正常此线应切割部分股骨头骺部,若骨骺位于该线内方,提示股骨头骨骺向下滑脱。 2、骨盆基本划线 a、Calve线(卡尔维氏线):髂骨外缘与股骨颈外缘所连成的弧线,能反应股骨头与髋臼的关系及髋臼上缘的完整性。 b、臼顶线?连接髋臼上缘的弧线,与泪滴外侧缘相续(黄线),代表髋臼的负重区。 c、shenton线(沈通氏线)耻骨下缘与股骨颈内侧缘所连成的弧线,正常时此线连续光滑,能反应股骨头与髋臼的关系。 d、髂坐线?连接髂骨内缘与坐骨内缘的曲线,正常时此线为连续光滑曲线,能反应四边体的完整性。 e、髂骶线?连接髂骨弓状线与骶骨岬的弧线,代表骨盆后环完整性。 f、髂耻线?连接双侧髂骨内缘与耻骨上缘的弧线,代表骨盆前环的完整性。 g、泪滴线(U形线)连接泪滴周围所形成的曲线,代表髋臼的内缘,一般用于髋臼假体深度的评价,髋臼内缘紧邻泪滴线的外缘。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腕关节运动学

三、腕关节运动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腕关节的组成 ●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 ●腕掌关节 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 (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 ●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 (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 ●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坚 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 ●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 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 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 ●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内收:拇收肌 ●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 (1)拇长屈肌 ●起点:前臂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 ●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 (2)拇短屈肌 ●起点:屈肌支持带 ●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肘关节运动学

二、肘关节运动学 (一)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肘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肘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肘关节的组成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作屈、伸运动。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属球窝关节,可作屈、伸和回旋运动。因受肱尺关节的制约,其外展、内收运动不能进行。 (3)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属圆柱关节,可作回旋运动。 辅助结构: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囊的前后壁薄弱而松弛,有肌肉保护,两侧关节囊增厚并有韧带加固。 运动:屈伸(肱尺和肱桡关节)、回旋(肱桡和桡尺近侧关节)。 尺侧副韧带:前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前下方,止于尺骨冠突内缘;后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内下方,止于尺骨鹰嘴内侧的骨面,其纤维呈扇形排列。 桡侧副韧带:起于肱骨外侧髁的外下方,其纤维部分止于桡骨环状韧带,部分止于尺骨冠突的外下方。 桡骨环状韧带:起于尺骨桡切迹的前缘,止于尺骨桡切迹的后缘。 2.肘关节的运动方向 肘关节的关节面属于滑车、球窝、圆柱关节。从整体来看,肘关节只有冠状轴和垂直轴两个运动轴。 冠状轴为肱尺部和肱桡部共有,前臂可绕此轴做屈伸运动; 垂直轴为肱桡部和桡尺部共有,前臂可绕此轴做内旋、外旋运动。 由于肱尺部只有冠状轴,尺骨不能做外展、内收运动,从而限制了桡骨在肱桡部的内收、外展运动。 (二)肘关节的功能解剖 1.运动肘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 伸:肱三头肌和肘肌 旋前: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 旋后:肱二头肌和旋后肌 (1)肱二头肌 起点:分长、短二头。长头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作用:近端固定时,屈肩、屈肘及使前臂旋后;远端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2)肱肌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 止点:尺骨粗隆。 作用:近端固定时,使前臂向上臂靠拢;远端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3)肱三头肌 起点:分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粗隆,外侧头起于肱骨体外上部,内侧头起于肱骨体内下部 止点:尺骨粗隆。 作用:近端固定时,使前臂于肘关节处伸,长头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远端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4)肘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尺骨背面上部。 作用:伸展肘关节。 (5)肱桡肌

髋关节结构

髋关节是一个由球形股骨头与凹形的髋臼组成的杵臼关节,是全身位置最深的关节。髋关节具有相对稳定的骨性结构,在髋臼的边缘有关节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的深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关节囊厚而坚韧,上端附于髋臼的周缘和髋臼横韧带,下端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转子间嵴的内侧(距转子间嵴约1厘米处),因此,股骨颈的后面有一部分处于关节囊外,而颈的前面则完全包在囊内。所以股骨颈骨折时,根据其骨折部位而有囊内、囊外或混合性骨折之分。髋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韧带,长而坚韧,上方附于髂前下棘的下方,呈人字形,向下附于股骨的转子间线。髂股韧带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对维持直立姿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节囊下部有耻骨囊韧带增强,可限制大腿过度外展及旋外。关节囊后部有坐骨囊韧带增强,有限制大腿旋内的作用。关节囊的纤维层呈环形增厚,环绕股骨颈的中部,称为轮匝带,能约束股骨头向外脱出,此韧带的纤维多与耻骨囊韧带及坐骨囊韧带相编织,而不直接附在骨面上。股骨头韧带为关节腔内的扁纤维束,主要起于髋臼横韧带,止于股骨头凹。韧带有滑膜被覆,内有血管通过。一般认为,此韧带对髋关节的运动并无限制作用。 构造既坚固又灵活,其主要功能是负重,将躯干的重量传达至下肢,同时能作相当范围的前屈、后收、外展、内旋、外旋、和环转运动。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髋臼中,髋臼又有关节盂缘加深,包绕股骨头近2/3,所以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甚小,故运动范围较小。加之关节囊厚,限制关节运动幅度的韧带坚韧有力,因此,与肩关节相比,该关节的稳固性大。而灵活性则甚差。这种结构特征是人类直立步行,重力通过髋关节传递等机能的反映。当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股骨头大部分脱离髋臼抵向关节囊的后下部,此时若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膝关节,再沿股骨传到股骨头,易于发生髋关节后脱位。 髋关节的骨骼构成 髋骨 髋骨为形状不规则的扁板状骨,有3个部分组成。上为髂骨,前下为耻骨,后下为坐骨,三骨会合于髋臼。有骶骨及左右髋骨连接而成的骨盆为一完整骨环,后方有两滑膜性骶髂关节,前方正中为纤维软骨性耻骨联合。 髋骨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覆以薄层坚质骨,形状不规则,左右髋骨与骶骨共同组成骨盆,有保护骨盆内脏器的作用。其中骨盆环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结构。骨盆内缘由后方的骶骨、骶髂关节、髂骨的弓形线及前方的耻骨上支、耻骨联合所组成的。 (一)髂骨 髂骨呈扇形,扇面向上,柄向下与坐、耻骨相连接。髂骨背侧面由肥厚的髂骨体和髂

正常人体运动学腕关节运动学

正常人体运动学腕关节 运动学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三、腕关节运动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腕关节的组成 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 腕掌关节 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 (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 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 (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 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坚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 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 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 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 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内收:拇收肌 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 (1)拇长屈肌 起点:前臂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

自行肘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自行肘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发表者:薛皓(访问人次:269) 肘关节是应力由手、前臂传导至肩、躯干的重要枢纽,主要运动方式有屈曲、伸展,以及结合前臂运动的旋前、旋后动作。多数人的肘关节正常屈曲角度约主动135°—160°,被动140°—170°;伸直角度主动被动均约-10°—0°;旋前角度约主动80°,被动90°;旋后角度约主动80度,被动90°。 我个人认为:对于肘关节来说,屈曲功能最为重要,如果屈曲功能受限,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诸如吃饭、梳头等是无法自行完成的,因为根本无法让自己的手接近自己的嘴或后脑,其他一些事情也是同样道理,一般来说,只有主动角度达到130以上,才能够完成上述类型的动作。其次重要的功能就是肘关节及前臂的旋后功能,即上身直立,肩关节自然下垂,屈肘90°,手腕固定,手心转向上的动作(以两侧同样姿势,手心相对为旋转动作的中立位)。可以想象,如果不能充分旋后,在做洗脸这一类动作时,即使屈曲功能正常,也不能把水捧在手心里送到脸上,这样一来生活依然不能充分自理。只有把主动旋后角度练至60°以上,才能完成这类动作。再次就是伸直功能了,伸直受限如果大于40°,在穿衣时上肢不太容易套入袖子,而如果伸直受限没到这个程度,基本上还是美观性的问题(个别因工作需要务必完全伸直的患者除外),所以把伸直功能的地位放在第三位。在肘或前臂损伤中,如果需要制动,通常在旋前位固定,所以旋前功能很少出现问题,在此赐其最低的地位。综上所述肘关节的功能性角度

应该是:屈曲主动130°,伸直主动30°,旋后主动60°,旋前主动60°。 肘关节活动性一旦受限,功能练习相对其他关节来说更加困难,关节显得十分脆弱,应激反应更重,稍微练习过量,即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更加严重时存在骨化性肌炎的风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暂时不明,但是通常和损伤程度和暴力的练习有关,又由于以外损伤无法预知,只能更加精确的控制好活动量,来保证关节的质量。同时,足够的冰敷及休息在肘关节功能练习中是更加不可忽视的,要按照标准认真做好。 肘关节松动技术:(以下所述方式每天每个方向的动作最多练习1组,避免多次练习刺激,争取在规定的练习时间内获得既定效果,尽量避免多次的重复刺激,在感到练习过量、疼痛感无法缓解时,要及时安排休息。) 1.屈曲 图1:这是自行练习屈曲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屈肘角度小于90 度时,如图所示,患者平躺,用健侧手控制好患肢的位置,患肢上臂的角度不固定,能通过调整保证前臂水平即可,在前臂远端施加负荷,在充分放松的前提下勉强坚持10分钟左右,每天1-2次。练习时如果刺激过于强烈无法放松或者疼痛感过强,可以减少负荷重量甚至去除负荷。此时,充分放松以及坚持足够的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练习时要注意动作质量。

髋关节的组成

髋关节的组成:多轴性球窝状关节。股骨头和髋臼组成。 髋关节的运动:屈伸:髋关节0~125 伸0~15 伸膝是只能屈80~90 内收,外展:内收:0~45 外展:0~45 内旋,外旋:0~45 髋关节的内收和外旋运动有下列三种体位测试法: 1、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和外旋。 2、仰卧位屈膝屈髋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 3、俯卧位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 髋关节保障稳定固的装置 1、关节窝深 2、关节囊厚而坚韧 立弓:人体直立时,重力由腰椎经骶骨,骶髂关节、髋臼传至股骨头。 坐弓:坐位时,重力由骶骨向两侧传至坐骨结节。 易引起术后髋关节脱位:1、过度屈曲2、伸直位过度内收和外旋 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所形成的倾斜角。 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 髂股韧带:是人体强有力的韧带,整复髋关节脱位时,即利用此韧带作为支点。 髋关节的轴:解剖轴:通过股骨干的直线。 机械轴:为髋关节中心的膝关节中心的连线。 额状轴:为左右股骨中心的连线。 矢状轴:内收外展的运动轴。 垂直轴:为横穿股骨于股骨的机械轴。 一个峰值是足跟着地时,体重的4倍。 膝关节的组成:股骨,胫骨和髌骨。胫骨内外侧髁,髌骨关节 股骨内外侧髁于内外侧半月板上面之间,内外侧半月板下面与胫骨内外侧髁之间,股骨髌骨面与髌骨关节面之间 结构复杂,内有半月板,交叉韧带, 关节内滑膜面积大。 可触及的关节结构,股骨髁,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 膝关节的运动方向:正常活动范围为0~135 膝屈曲的范围以髋关节的位置而异,同时还要看是被动还是主动,在髋屈位下膝关节主动屈曲可以达到140 在髋伸位时,只能120原因是腘绳肌在髋伸展时部分效率。 胫骨关节的运动包括四个轴方向的运动:水平轴屈伸活动垂直轴内外旋活动矢状轴内收外展活动前后位水平移动 膝关节屈曲和伸直时,伴有所谓扣锁活动,膝关节伸直约30时扣锁活动开始,前交叉韧带完全拉紧,并导致胫骨外旋,在伸直10时达到最大限度的旋转,此后旋转的程度降低,知道完成伸直为止,在这时关节被锁紧,从伸到屈曲时,初期为开锁状态。 膝关节内收外展活动极小,随着屈曲,外展与内收活动也有所增加。 整个膝关节前后活动较小,在屈曲45时大约3mm,当膝关节屈曲接近90时继续减少。 稳定性:1、韧带被动收缩,2、关节几何结构3、肌的主动用力4、骨的承重作用 胫股关节运动范围:膝完全伸直到完全屈曲的范围是0~140左右,胫股关节在横面内的活动范围。随膝完全伸直到屈曲90而有所增加。 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几乎不可能有外展或内收,当膝屈曲到30时,该面内的运动增加,但不论在被动外展或被动内收时,其最大运动也只有几度,同样,由于软组织的限制功能,屈曲超过30时,这个运动减少,

骨盆和髋关节部分

骨盆与髋关节部分 1.按骨盆骨折后的形态分类 压缩型;为骨盆侧方受到撞击所致 分离型:系骨盆受到前后方向的砸击或两髋分开的暴力所致,又称为开书型 中间型:骨盆前后环发生骨折或脱位,但骨盆无扭转变形 2.按骨盆环的稳定性分类 稳定性骨折:前环骨折如耻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等均不会破坏骨盆的稳定性 不稳定性骨折:后环骶髂关节及其两侧的骨折脱位和耻骨联合分离,都破坏了骨盆的稳定性 按骨折位置与数量分类 ①骨盆边缘撕脱骨折:如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坐骨结节撕脱骨折等。 ②骶尾骨折。 ③骨盆环单处骨折:如髂骨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耻骨联合轻度分离、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等。 ④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如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上下支骨折并髂骨骨折、髂骨骨折并骶髂关节脱位等。 按暴力的作用方向分类(Burgess 分类法):

①侧方压缩型(LC骨折)分三个亚型。LC-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LC-I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LC-II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对侧耻骨支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 ②前后压缩型(APC骨折)分三个亚型。APC-I型:耻骨联合分离。APC-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轻度分离。APC-I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完全分离。 ③重直压缩型(VS骨折)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垂直形骨折,骶髂关节完全脱位,半骨盆上移。 ④混合型(CM骨折)如LC/VS,LC/APC。 1938年,Watson-Jones就根据骨盆环损伤的解剖部位进行了分型。1950年Pennal创造性地将骨盆环损伤分为 前后压缩(anterior posterior compression,APC)、 外侧压缩(lateral compression,LC) 垂直剪力(vertical shear,VS)损伤。该分型第一次将损伤力及方向作为分型的依据,为以后的分型和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8年,Tile在Pennal分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骨盆环稳定性概念,将骨盆环损伤分为A、B、C 3型,特点是所有骨盆环损伤都包括在里面,对确认骨盆环损伤的严重性、是否合并其它内脏伤、预测病死率及选择正确治疗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4〕。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髋关节的组成 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 (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 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 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 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测量方法: 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 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 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 3.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关节窝深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加上髋臼唇加深了关节窝,几乎使整个股骨头被包绕在关节窝内。 关节囊厚而坚韧髋关节囊厚而紧张,大大增加了其稳固性,也限制关节的活动幅度。 关节周围韧带数量多且紧张有力韧带加固髋关节。 4.髋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运动范围 髋关节只要屈曲120°,外展20°,外旋20°即可保证日常活动的进行。 髋关节在正常行走时的平均运动幅度是: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分别为52°、12°和13°。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平均为:屈曲37°、外展7°、内旋5°和外旋9°。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腕关节运动学备课讲稿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腕关节运动学

三、腕关节运动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腕关节的组成 ●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 ●腕掌关节 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 (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 ●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 (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 ●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 坚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 ●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 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 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 ●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内收:拇收肌 ●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 (1)拇长屈肌 ●起点:前臂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 ●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

髋关节的结构与解剖

髋关节hip joint由股骨头与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髋臼内仅月状面被覆关节软骨,髋臼窝内充满脂肪,又称为Haversian腺,可随关节内压的增减而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压的平衡。在髋臼的边缘有关节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的深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关节囊厚而坚韧,上端附于髋臼的周缘和髋臼横韧带,下端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转子间嵴的内侧(距转子间嵴约1厘米处),因此,股骨颈的后面有一部分处于关节囊外,而颈的前面则完全包在囊内。所以股骨颈骨折时,根据其骨折部位而有囊内、囊外或混合性骨折之分。髋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韧带(图3-38),长而坚韧,上方附于髂前下棘的下方,呈人字形,向下附于股骨的转子间线。髂股韧带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对维持直立姿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节囊下部有耻骨囊韧带增强,可限制大腿过度外展及旋外。关节囊后部有坐骨囊韧带(图3-38)增强,有限制大腿旋内的作用。关节囊的纤维层呈环形增厚,环绕股骨颈的中部,称为轮匝带,能约束股骨头向外脱出,此韧带的纤维多与耻骨囊韧带及坐骨囊韧带相编织,而不直接附在骨面上。股骨头韧带为关节腔内的扁纤维束,主要起于髋臼横韧带,止于股骨头凹。韧带有滑膜被覆,内有血管通过。一般认为,此韧带对髋关节的运动并无限制作用。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髋臼中,髋臼又有关节盂缘加深,包绕股骨头近2/3,所以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甚小,故运动范围较小。加之关节囊厚,限制关节运动幅度的韧带坚韧有力,因此,与肩关节相比,该关节的稳固性大。而灵活性则甚差。这种结构特征是人类直立步行,重力通过髋关节传递等机能的反映。当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股骨头大部分脱离髋臼抵向关节囊的后下部,此时若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膝关节,再沿股骨传到股骨头,易于发生髋关节后脱位。 3.膝关节膝关节knee joint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关节囊较薄而松弛,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前方的叫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髌骨为该肌腱内的籽骨),从髌骨下端延伸至胫骨粗隆,在髌韧带的两侧,有髌内、外侧支持带,为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腱膜的下延,并与膝关节囊相编织;后方有腘斜韧带加强,由半膜肌的腱纤维部分编入关节囊所形成;内侧有胫侧副韧带,为扁带状,起自内收肌结节,向下放散编织于关节囊纤维层;外侧为腓侧副韧带,是独立于关节囊外的圆形纤维束,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小头。关节囊的滑膜层广阔,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表面无滑膜覆盖外,关节内所有的结构都被覆着一层滑膜。在髌上缘,滑膜向上方呈囊状膨出约4厘米左右。称为髌上囊。于髌下部的两侧,滑膜形成皱襞,突入关节腔内,皱襞内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状襞。两侧的翼状襞向上方逐渐合成一条带状的皱襞,称为髌滑膜襞,伸至股骨髁间窝的前缘。由于股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呈球面凸隆,而胫骨髁的关节窝较浅,彼此很不适合,在关节内,生有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半月板。半月板的外缘较厚,与关节囊紧密愈着,内缘薄而游离;上面略凹陷,对向股骨髁,下面平坦,朝向胫骨髁。内侧半月板大而较薄,呈“C”形,前端狭窄而后份较宽。前端起于胫骨髁间前窝的前份,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前方,后端附着于髁间后窝,位于外侧半月板与后交叉韧带附着点之间,边缘与关节囊纤维层及胫侧副韧带紧密愈着。外侧半月板较小,呈环形,中部宽阔,前、后部均较狭窄。前端附着于髁间前窝,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外侧,后端止于髁间后窝,位于内侧半月板后端的前方,外缘附着于关节囊,但不能腓侧副韧带相连。半月板具有一定的弹性,能缓冲重力,起着保护关节面的作用。由于半月板的存在,将膝关节腔分为不完全分隔的上、下两腔,除使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外,也增加了运动的灵活性,如屈伸运动主要在上关节腔进行,而屈膝时的轻度的回旋运动则主要在下腔完成。此外,半月板还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屈膝时,半月板向后移,伸膝时则向前移。在强力骤然运动时,易造成损伤,甚至撕裂。当膝关节处于关屈而胫骨固定时,股骨下端由于外力骤然过度旋内、伸直,可导致内侧半月板撕裂;同理,如该时股骨下端骤然外旋、伸直,

对髋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第1章骨学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 2、矢状面 3、骨膜 4、骨髓 5、翼点 6、颅囟 7、椎间孔 8、胸骨角 二、填空题 1、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2、按形态骨可分为、、和四类。 3、骨主要是由、和构成 4、骨质包括和;骨髓有和两种。 5、胸骨从上向下分为、和三部分。 6、胸骨角是指和连接处突向前的横行隆起,两侧连结。 7、椎骨由前方的和后方的组成,二者之间围成。 8、骶骨底前缘向前突出称,骶骨前面的4对孔称,后面有4对。 9、骶骨中央的管道称,其下端的开口是。 10、眶腔借和与颅中窝相通,通过与下鼻道相通。 11、颅底内面由前向后的三个窝是、和。 12、蝶骨体两侧由前向后三个孔是、和。 13、下颌骨可分为和两部分;下颌底与下颌支后缘相交处称,下颌支前方的突起称,后方的突起称。 14、额窦开口于,蝶窦开口于,上颌窦开口于。 15、上肢带骨包括和,下肢带骨是。 16、肩胛骨外侧角上的关节面称,下角平对肋。 17、位于前臂内侧的骨是,位于前臂外侧的骨是。 18、髋骨由、和构成,其外侧面中央部的深窝称。 19、髂骨的上缘称,其最高点的连线约平棘突。 20、闭孔由和围成,内踝位于,外踝位于。 三、选择题 A型题 1、属于长骨的是 A、胸骨 B、指骨 C、手舟骨 D、肋骨 E、跟骨 2、桡神经沟位于 A、肱骨上端 B、肱骨体后面 C、肱骨下端 D、尺骨体后面 E、桡骨体前面 3、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A、肩胛下窝 B、肩胛冈 C、尺神经沟 D、肩峰 E、冈上窝 4、有关骨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充填于骨髓腔 B、充填于骨松质间隙内 C、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D、扁骨板障内的骨髓为红骨髓 E、长骨骨髓腔内的骨髓都是黄骨髓 5、腕骨不包括 A、月骨 B、手舟骨 C、大多角骨 D、距骨 E、钩骨 6、外踝位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