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维护人格尊严.(粤教版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40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2《维护人格尊严》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维护人格尊严”,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权的保护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人格尊严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人格尊严受到侵犯的情况,但对于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深入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保护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掌握人格尊严权的保护方法,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掌握人格尊严权的保护方法,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保护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案例: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用于情景模拟活动的道具,如道具牌、法律宣传资料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人格尊严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尊严的含义,引发学生对人格尊严的关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的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保护方法。
6.2维护人格尊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二)能力目标:1、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2、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2、能自觉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6.2 维护人格尊严【导入新课】展示:三张图片。
请学生对比找出三张图片的共同点:图片主人公的脸部都采取虚化处理。
说明即使对于违法犯罪分子,我国法律也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展示:为索赔一元钱打官司值得吗?(材料)学生讨论回答。
其实,人格尊严应该是无价的,在很多情况下,维护人格尊严比赔偿多少钱更重要。
展示:在美国的中国女孩当众撕碎十万美元支票(材料)【新课探讨和反馈】(引导学生看课本P37)所以,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
人格尊严权主要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理解情况)展示:五个案例请学生讨论回答。
6. 2维护人格尊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和重要性,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个人修养,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法律要求和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能判断哪些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案例,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难点:1、人格尊严的理解;2、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第一课时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一、自学提纲(一)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它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的权利。
在法制社会中,公民基于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等。
侵犯公民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肖像权。
肖像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和,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2)名誉权。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等方面的评价。
公民的名誉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荣誉权。
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或。
如“劳动模X”、“三好学生”等,属于一种。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4)某某权。
公民的某某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或,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等。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某某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某某,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二)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1.人格尊严权是未成年人的之一。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2《维护人格尊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2《维护人格尊严》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概念,认识到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己的人格尊严。
但部分学生对人格尊严的认识尚不全面,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维护人格尊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概念,知道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道德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格尊严的概念、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法治教育法:结合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3.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4.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方便学生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人格尊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人格尊严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及后果。
《维护人格尊严》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维护人格尊严》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维护人格尊严》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题《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这为后面《保护个人隐私》的学习做了铺垫。
处于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的具体内容;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扬合作精神,学会互换角色,体验当自己的人格受到伤害的时候,自己该怎样通过正确的渠道去维护自己人格尊严不受到侵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维护好自己的人格尊严。
因为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权利意识淡薄,对于人格尊严的理解不够全面,也有可能偏激的去进行维护而没有考虑结果。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维护人格尊严。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以及上述的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尚有部分初中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时会发生自己的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不自知的情况,当事人还以为自己仅仅是在开玩笑。
6.2维护人格尊严教案一、教材分析: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三、综合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教师:1、根据教材的需要收集案例、新闻,并制成课件。
2、编制小品《为什么会这样》3、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1、寻找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新闻前后导入新课①新闻评析:对此,你有何看法?内容:某某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惩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集体下跪,以满足她的虐待淫威心理。
②新闻后续: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内容:大多数中方雇员为了一份有限的薪水,做出了牺牲人格的尊严和民族气节而向恶人下跪的选择。
这当中,只有一名从某某来的打工青年,毅然做出了辞职不跪的义举,令韩国女老板目瞪口呆,淫威之心顿减。
这位某某打工青年的行动受到了所有知情者的高度称赞。
很快,另一家中国公司破格录用了这位铮铮硬骨的男子汉。
小结:这不仅是给这位外国女老板的威慑,而且也是对国家尊严的维护,他自己人格尊严维护。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对比,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
2、引题识题:维护人格尊严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师: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利?(肖像权、某某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图片展示补充说明(宪法的规定,增加了学生维权的信心,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格尊严权了解的要求。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6.2《维护人格尊严》情境探究型教学设计(粤教版)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人身权利”,其中6.2节《维护人格尊严》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认识到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人身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可能还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案例,提高他们维护人格尊严的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认识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道德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提高法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其维护。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案例,提高维护人格尊严的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维护人格尊严的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展示案例及知识点。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人身权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本节课的主题《维护人格尊严》,并向学生介绍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案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讨论结果,总结人格尊严权的维护方法,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6.2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维护人格尊严—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人格尊严》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题《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这为后面《保护个人隐私》的学习做了铺垫。
处于重要的地位。
2、学习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A、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教材单独1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B、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C、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2、说教材重点、难点学情上看: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要具体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学生才易于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这些权利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情感方面: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