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1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1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1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1 (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邪气盛则实”的特点是

【A】.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

【C】.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

【D】.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

本题思路: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

2.“精气夺则虚”的特点是

【A】.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

【B】.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

【C】.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

本题思路:虚,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3.热结胃肠,便秘腹痛拒按,潮热谵语。又兼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属于

【A】.邪气盛则实

【B】.精气夺则虚

【C】.至虚有盛候

【D】.大实有赢状(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真实假虚大实有赢状: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因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所致。

4.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既可以见到面黄气虚等虚证,又可以见到呕吐腹泻等水湿留滞的实证,属于

【A】.虚中夹实(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实中夹虚

【C】.真实假虚

【D】.真虚似实

本题思路: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5.邪热炽盛灼津导致气阴两伤,属于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真实假虚

【D】.真虚假实

本题思路: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

6.正气已虚,余邪未尽,因正气难复,致病处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属于

【A】.邪正相持

【B】.正虚邪恋(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正胜邪退

【D】.正胜邪退

本题思路:正虚邪恋多见于疾病后期,急性转为慢性;或慢病久不愈,正虚驱邪无力而致。为邪正相持的特殊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免费下载】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选择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A1型题 中医基础理论题1.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 A.脾 B.心 C.肺 D.肾 E.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题2.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痰量多者为痰,少者为饮 中医基础理论题3.神昏、痴呆、癫证是由于( ) A.痰浊上蒙清窍 B.痰迷心窍 C.痰火扰心 D.饮逆于上 E.痰浊内动 中医基础理论题4.下列哪一项属于痰饮的致病特点( ) A.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B.生风动血,易致疮痈 C.善动数变,百病之长 D.耗气伤津,易扰心神 E.气血凝滞,筋脉挛急 中医基础理论题5.具有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处不至特征的致病因素为( ) A.痰饮 B.瘀血 C.结石D.疠气E.风邪 中医基础理论题6.下列哪项是饮邪为害( ) A.癫狂 B.眩晕 C.流注 D.水肿 E.瘰疬

中医基础理论题7.梅核气为痰气结于( ) A.心 B.咽喉 C.肠胃 D.肺 E.皮肤 中医基础理论题8.瘀血引起的出血特点是( ) A.血色鲜红 B.伴有血块 C.色淡质清稀 D.出血量多 E.出血量少 中医基础理论题9.下列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 A.腹痛,痛随利减 B.形成肿胀,时聚时减 C.胁痛且胀,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D.胸闷咳嗽,不能平卧 E.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 中医基础理论题10.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别名( ) A.恶血 B.败血 C.蓄血 D.衃血 E.离经之血 中医基础理论题11.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的病因( )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外伤 E.过劳 中医基础理论题12.下列哪项不是结石的多发部位( ) A.大肠 B.胃 C.胆 D.膀胱 E.肾 中医基础理论题13.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 ) A.多发于六腑 B.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C.在体内形成癥块 D.病程较长,症状不固定 E.可发生绞痛 中医基础理论题14.下列那项不是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 ) A.刺痛 B.胀痛 C.痛处不移 D.压痛 E.疼痛夜间加重 中医基础理论题15.下列哪项不属于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共同致病特点( ) A.与气滞有关 B.致病广泛 C.病程较长 D.导致疼痛 E.为有形之病理产物 中医基础理论题16.少腹疼痛,痛经闭经,经血紫色成块,或见崩漏,为瘀血阻于( )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二 一、 型题 每小题 分,共 分 .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心 .肺 .脾 .肝 .肾 .气机的含义为: .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形式 .气的运动变化 .气的升降运动 .气的出入运动 .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小肠 .胃 .大肠 .脾 .胆 .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心、肝、脾、冲脉、督脉 .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脑 .髓 .脉 .胆 .命门 .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体实者用攻法 .实证用攻 .虚证用补 .虚证用攻 :

体弱者用补法 .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不清洁食物 .不卫生食物 .陈腐变质食物 .有毒食物 .偏嗜某种食物 .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肺 .脾 .肾 .三焦 .肝 .《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气不摄血 .气机逆乱 .血随气脱 .血随气逆 .血随气结 二、 型题 每小题 分,共 分 .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母病及子 .侮其所不胜 .克其所胜 .子病及母 .乘其所胜

.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脾 .大肠 .小肠 .胃 .肝 .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脉 .胆 .脑 .骨 .髓 .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冲脉 .任脉 .带脉 .督脉 .肾经 .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 手太阳 .手少阴 .手少阳 .手太阴 .手厥阴 .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寒邪 .湿邪 .其性数变 .其性凝滞 .易致疮疡 .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津能载气 .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 .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A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A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 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穡 B.炎上 C.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着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精)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单元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实的病机:主要是指以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邪气和正气都比较强盛。 2.虚的病机:主要是指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 3.虚中夹实 指病理变化以正气虚损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从而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4.实中夹虚 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从而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5.真虚假实 即“至虚有盛候”,指“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 6.真实假虚 即“大实有羸状”,指“实”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邪正盛衰总结 证例 实腹中胀痛,大便不通,水肿等 虚神疲乏力、动则气喘、畏寒怕冷

实中夹虚高热伤津 虚中夹实脾虚水肿,气虚血瘀 真虚假实气血不足导致的闭经 真实假虚大便不通导致的热结旁流 要点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疾病好转和痊愈。 2.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死亡。 3.邪正相持: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 4.正虚邪恋:疾病处于缠绵难愈。 5.邪去正虚:邪气被祛除,正气被耗伤而虚弱,有待恢复的病理过程。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一阴阳偏胜 1.阳偏胜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性病理变化。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2.阴偏胜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性病理变化。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要点二阴阳偏衰 1.阳偏衰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性病理变化。 2.阴偏衰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宁静、滋养作用减退,阴不制阳,阳气相对有余的虚热性病理变化。 要点三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要点四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阴盛格拒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为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 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为真热假寒证。 要点五阴阳亡失 1.亡阳 2.亡阴 阴阳失调总结 阴阳证型 阳偏胜实热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三)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B.肺C.脾D.肝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B.髓C.脉D.胆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B.脾C.肾O.三焦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B.胆C.脑D.骨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 A.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基础理论易错点归纳第六章病机

1、【单选】A.由实转虚 B.虚实夹杂 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E.因虚致实 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的病机是:D.真实假虚 2、★【单选】A.脏腑机能虚损,水液内停 B.脏腑气血失调,功能障碍 C.脏腑阴阳失调,功能失常 D.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 真虚假实中假象出现的机理是:D.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 3、【多选】A.精血津液不足 B.滋养、宁静功能减退 C.阳气相对亢盛 D.阳热偏盛而伤阴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B、C 4、【多选】A.过用汗法或汗出过多 B.邪盛正衰,正不敌邪 C.虚阳外越 D.寒湿之邪伤阳 形成亡阳病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是:A、B、C 5、【多选】A.三焦水道不利 B.肺失宣散和肃降 C.肝失疏泄 D.脾运化功能障碍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A、B、C、D 6、【单选】A.体内气机的逆乱 B.体内阴血的不足 C.体内阳气之变动 D.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E.体内筋脉失常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均属于:C.体内阳气之变动 7、【单选】A.气机之逆乱 B.阴血之不足 C.阳气之变动 D.筋脉之失养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是:C.阳气之变动 8、★【选择】A.肝阳化风 B.热极生风 C.阴虚风动 D.血虚生风 症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其病机是:C.阴虚风动 症见肢麻不仁、甚则手足拘挛不伸,其病机是:D.血虚生风 9、★【多选】A.腰膝酸软,耳鸣 B.肢麻不仁,关节屈伸不利 C.眩晕目涩,视物模糊 D.筋挛肉瞤 肝血不足可致:B、C、D (按:阴虚动风常见于热病后期耗伤肝肾真阴,阴精严重亏损,神志昏迷,虚风内动,手足蠕动,它是极虚的证候,抽搐轻微、徐缓无力,最严重者也就轻微抽动,和实风内动那种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急迫有力的证候截然不同。血虚生风则常见于内伤杂病,久病失血,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肢体麻木不仁,筋脉拘挛,肌肉瞤动,手足颤动。前者是极虚,压根动不起来,后者乃不足,还有足够的力量去挛急、瞤动,或颤动,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10、【多选】A.寒邪直中三阴 B.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减退 C.恣食生冷,伤及中阳 D.阳不化阴,水湿痰浊壅盛“寒从中生”是指:B、D 10、【单选】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冲脉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的经脉是:D.足阳明胃经 11、【单选】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冲脉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灵枢?经脉》说何经“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D.足阳明胃经 12、【单选】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为何经之别的病变:D.足阳明胃经 13、【多选】A.消谷善饥 B.肿首头重 C.溺色黄 D.足不能行 《灵枢.经脉》记载,经气“有余于胃”的临床表现是:A.消谷善饥、C.溺色黄 14、【选择】A.太阳之脉终绝 C.少阳之脉终绝 B.少阴之脉终绝 D.厥阴之脉终绝 面黑齿长而垢,上下不通的病机是:B.少阴之脉终绝 中热隘干,善溺心烦,舌卷卵缩的病机是:D.厥阴之脉终绝 15、【选择】A.太阳之脉终绝 B.太阴之脉终绝 C.少阳之脉终绝 D.少阴之脉终绝 耳聋百节皆纵的病机是:C.少阳之脉终绝 腹胀闭不得息,善噫的病机是:B.太阴之脉终绝 16、【多选】A.脏腑功能太过 B.脏腑功能不及 C.脏腑阴阳失调 D.脏腑气血失调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 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 “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 “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 正经 B.经别 C.经筋 D. 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 风邪 B.火邪 C.暑邪 D. 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 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六)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1题:观察舌苔可以: A、辨别病邪深浅 B、疾病的性质 C、疾病的预后 D、A,B,C都是 E、A,B,C都不是 正确 答案:D 第2题:在中医学中,中医的脏器名称虽与西医基本相同,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其概念并不完全一致 B、其概念完全一致 C、其概念完全不一致 D、都不是 E、以上都是 正确 答案:A 第3题:病人主观感觉和表现称之为: A、症状

B、证 C、体征 D、疾病 E、以上都不是 正确 答案:A 第4题:下列哪项是肺阴亏虚的临床表现? A、干咳无痰 B、潮热颧红 C、五心烦热 D、盗汗 E、以上都是 正确 答案:E 第5题: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于: A、唐代 B、战国到汉时期 C、宋代 D、明代

E、以上都不是 正确 答案:B 第6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火盛的表现? A、失眠多梦 B、心烦口苦 C、烦躁易怒 D、苔黄脉数 E、以上都是 正确 答案:E 第7题:以下说确的是: A、肾其华在发 B、肺其华在毛 C、肝其华在爪 D、脾其华在唇 E、以上都是 正确 答案:E 第8题:中医药现代化就是:

A、振奋中医药,在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创新 B、按照西医药的标准研究 C、中药系列标准与国际接轨 D、中药出口赚外汇 E、研制新药 正确 答案:A 第9题: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 A、疾病 B、证 C、症候 D、病因 E、以上都不是 正确 答案:B 第10题:下列那项不属表证的诊断依据? A、脉浮 B、头身疼痛 C、有无咳嗽咯痰

D、恶寒发热 E、以上都不是 正确 答案:C 第11题:血府逐瘀汤主治之胸痹证应属: A、心血瘀阻 B、痰浊壅塞 C、阴寒凝滞 D、气阴两虚 E、以上都不是 正确 答案:A 第12题: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四肢,因此四肢乏力或痿弱不用属于: A、脾气虚 B、肺气虚 C、湿重 D、血瘀 E、肾气虚 正确 答案:A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A.痰 B.饮 C.水 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A.肝 B.肺 C.脾 D.肾 19.孙络是指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21.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冲脉 22.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 A.喜伤心 B.怒伤肝 C.思伤脾 D.悲伤肺 23.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 A.暑邪 B.热邪 C.痰饮 D.瘀血 24.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 A.浮脉 B.洪脉 C.弦脉 D.缓脉 25.肺的生理特性是 A.喜润恶燥 B.不耐寒热 C.体阴用阳 D.喜燥恶湿 26.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一).doc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一土-*水一金-*火一木 B.水-*火-*金-*木-*±-*水 C. 金木-*水-* 土-*火i金 D. 土-*金-*水f木-*火-* 土 E.火-*金-*水-* 土-*木火 2. 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湘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 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4. 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疡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5. 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6. 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牌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7. 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8. 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 瘀血在舌质I: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 疫疡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看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 “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 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 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己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中医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B)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D)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D)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C)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D)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B)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D)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 精品文档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C)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B)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C)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D)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B)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D)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C)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C) A.痰 B.饮 C.水 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 A.肝 B.肺 C.脾 D.肾 . 精品文档 19.孙络是指(C)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C) 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21.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D) 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冲脉 22.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A) A.喜伤心 B.怒伤肝 C.思伤脾 D.悲伤肺 23.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C) A.暑邪 B.热邪 C.痰饮 D.瘀血 24.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C) A.浮脉 B.洪脉 C.弦脉 D.缓脉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11

1.中医诊治疾病主要着眼于 ( ) A 症 B 病 C 证 D 体征 2.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 ) A 推动 B 温煦 C 滋润 D 兴奋 3.肝在液为 ( ) A 泪 B 汗 C 唾 D 尿 4. 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 ( ) A 曲直 B 润下 C 润下 D 从革 5. 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依赖于 ( ) A 肺主气实现的 B 肺主肃降实现的 C 肺主宣发实现的 D 肺主宣发和肃降实现的 6. 下列著名医学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 ) A 朱丹溪 B 张从正 C 李杲 D 刘完素 7.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互根互用 C 阴阳相互转化 D 阴阳消长平衡 8. 属于阳的味是 ( ) 2012年9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30124501中医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A 酸 B 苦 C 咸 D 辛 9. 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是() A 血液 B 天癸 C 肾气 D 肾阳 10. 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 津 B 液 C 血 D 精 11. “一源三歧”所指的经脉包括() A 冲、任、带 B 任、督、带 C 督、冲、带 D 任、冲、督 12. 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 火邪 B 风邪 C 燥邪 D 暑邪 13. 惊则() A气上B气下C气乱D气泄 14. 气的上升力量不足,称为() A 气陷 B 气逆 C 气结 D 气滞 15. 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 邪气 B 正气 C 地域因素 D 饮食习惯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五行相克的关系中,火之“所不胜”为。 17. 唾为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 18. 《素问·灵兰秘典论》称心为之官。 19.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 20. 津液有和濡养的生理功能。 21. 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推动作用和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