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找最小公倍数》预习单和教案

《找最小公倍数》预习单和教案

《找最小公倍数》预习单和教案
《找最小公倍数》预习单和教案

《找最小公倍数》预习

单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找最小公倍数》预习单

五年级数学房天营

学习目标:

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3、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习过程:

一、我知道

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

2、写出20的所有因数。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___________最大的因数是__________

二、预习收获

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30以内4的倍数有:

40以内6的倍数有:

40以内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12、24、36.这样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叫做4和6 的_____________,其中最小的12叫做这两个数的

_________________。

2、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的倍数有:

8的倍数有:

10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

3、思考

利用两个数的特点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3和9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练一练: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5和15

8和24

9和36

三、我能行

1、完成52页“练一练”第1、2题

2、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4和2

45和15

24和12

四、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王丽

教学内容:课本第51-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3、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通过教学,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比较推理的过程中思维的不同层次发展。

教学重点: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并掌握一定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并掌握一定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

(板书:4×3=12)

师:谁能用因数和倍数来说说在这个算式中三个数的关系

师:除了12,你还能找到3的倍数吗怎么找

板书:3的倍数:3 6 9 12 ……

师:为什么要在后面加省略号

二、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1、“图表”直观感知公倍数

师:我们来比比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在下表中找到4的倍数和6的倍数。

(一体机出示:数字表)

师:大家仔细观察数字表上4的倍数和6的倍数会发现 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也就是说它们是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给这些数取个名字叫4和6的公倍数

(板书:12,24,36,48 是4和6公有的倍数就是4和6的公倍数,)

2、“集合”直观感受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公倍数,我要考考大家,请你找出6和9的公倍数,把方法写在练习纸上。(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数学上有一种找的方法,我们来借助电脑屏幕看一看。(演示集合圈的方法)

3、揭示“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观察,在4和6的公倍数中,12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板书:12 是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找最小公倍数练习题及答案

第12课时找最小公倍数 基础作业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填一填。 其中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有( ),最小公倍数是( )。 2. 在2的倍数上画“□”,在3的倍数上画“○”。 上表中,是2和3的公倍数的有( ),最小公倍数是( )。 的倍数有( );9的倍数有( );6和9的公倍数有( ),最小公倍数是( )。 4. (1)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如12和36,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2)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如3和11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综合提升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5. 美丽的街花。(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 人民公园是1路和3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后至少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 7.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8和9 4和8

6和10 8和14 8.一串花灯不超过50个,这串花灯可能有多少个 拓展探究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9. 一块长方形砖的长是42厘米、宽是28厘米,用这样的砖铺一块正方形的地,至少需要多少块砖 10. 甲、乙两数的积是375,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5,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第12课时 1. 24 32 40 48 56 64 72 18 24 30 36 42 48 54 24和48 24 2. 图略 6,12,18 6. ,12,18...9,18,27...18,36 (18) 4.(1)较小数较大数 36 12 (2)1 它们的乘积 33 1 5. 8 25 28 18 6 35 66 36 6. 15分钟 7. 1,72 4,8 2,30 2,56 8. 15个、30个、45个9. 6块 10. 75

196.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4.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教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5、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创新点和实践点: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校园网网页、演示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材料、幻灯机、投影仪。 说明:演示实验材料装置为:取一段软胶管作为支架,用50×50×2(mm)的玻璃板将软胶管压紧后用透明胶带将四周黏牢,即为扁平水槽。将草履虫培养液滴入水槽。将水槽插入幻灯机的插片架上进行演示。则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清晰可见。 学生:自编的小品、计算机操作能力。 说明:小品的内容最好是人得了某些由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的疾病。他到医院就诊时发生了……。例如:疟疾。(教师提前布置)。最后提出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大家一起来欣赏同学的表演吧! 师:早就听说咱班有一些同学具有表演天赋。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同学们,尽情发挥你的才华吧! 生:活跃,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品:患者得了疟疾,实习医生误诊为感冒,家属与医生发生争执,对医生不满。家属要求医生解释病因,实习医生解释不清。提出问题:疟疾的病因是什么?疟原虫是什么样的生物?

二、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吧! 师:这组同学表演得非常好,我们每个人都进入到了角色之中。谁能帮助这位医生和患者家属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这个患者得的是疟疾。疟疾的症状是拉肚子。疟疾的病因是由于人们不讲究饮食卫生而引起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听我奶奶说过,疟疾的症状是间歇性的发冷和发热。但是具体的病因我就不知道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疟疾有或多或少地了解。那么,到底疟疾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呢?疟疾的病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打开计算机进入到校园网上查找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举手,老师会帮助你。 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络解决问题。一段时间以后。 师: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在查找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将你们查到的知识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生:我查到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而引起的。 生:我还查找到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分布极广,遍及全世界,主要营寄生生活。生:我找到在我国以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最为常见,有疟蚊(按蚊类)叮咬而传播,即疟原虫由寄生于疟蚊的消化道而进入人的血液,寄生于人的肝细胞、红细胞中。疟原虫对人的危害很大,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使血液中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也能伤害脑组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生:我查到疟原虫主要由按蚊叮咬来传播的,所以在到达疟区后,预防疟疾首先应该有意识地驱除蚊虫叮咬,其次才是药物治疗或预防。但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用于疟疾预防。 生:我查到万一发病,可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如双氢青蒿素)或其他药物(如奎宁、HALFAN等)药物。 生:我查到单细胞生物还有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 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因为能发酵糖类,也叫糖酵母。啤酒酵母是常见的酵母菌,多用于研究有关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代谢途径,也是发酵糖类产生乙醇和许多有机酸、酶制剂的材料。 生: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饵料。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

第三节单细胞的生物体——学案 1.单细胞生物概念:肉眼看不见、身体只有细胞的生物 常见种类: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形态:倒置草鞋 纤毛:是它的结构 表膜:的摄入、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结口沟:是进入体内的通道 构食物泡:食物形成的,逐渐被 2.草履虫及胞肛:排出的通道 功细胞质:促进物质代谢 能细胞核:有、之分 收集管 伸缩泡、废物 对刺激的反应:它能有害刺激 3.单细胞生物与有利:可作鱼饵;还可水源等人类的关系有害: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等 4.思考 酵母菌有叶绿体吗?它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

第三节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 姚学根 一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会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与交流,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树立科学的生物观。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的观察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酵母菌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难点: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 三合作探讨过程: 师:复习提问——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层次?导入——我们前面学习了解到的生物体是由多细胞组成的……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类只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吧,请问哪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生:。

师:很好!我们把这类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一样单细胞生物也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生长、繁殖……,一个细胞如何完 成这么多的功能呢?现在请大家根据预习了解到的信息,举例说说单细胞生物 是如何依靠一个细胞来完成各项生理功能的? 生1:。 生2:。 生3:。 师:播放草履虫的2个视频资料。 生:观看、回顾、思考草履虫的生活特点。 师: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却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举例说说单细胞生物在哪些方面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生:。 (有利的方面——可以作为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材料,研究环境污染的指示动物,鱼类的天然饵料,可以用来净化污水,生产面包和馒头,酿制酒,合成维生素等药物;有害的方面——有些能污染水源造成赤潮,危害渔业,有的会寄生在人的血液里,危害人体健康。) 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动手,用显微镜观察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请对照课本P34图8-11看一看酵母菌的形态和细胞结构,思考:(1)酵母菌的结构组成?(出示动画) (2)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液泡,它是植物吗? ——不是,它没有叶绿体。植物依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酵母菌通过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营养物质。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的四种方法精编版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的四种方法 我们在求最小公倍数时一般用短除法来求的,其实在很多情况下,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口算直接求出。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四种。 一、两数相乘法。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4和7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7=28。 二、找大数法。 如果两个数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3和1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数15。 三、扩大法 如果两数不是互质,也没有倍数关系时,可以把较大数依次扩大2倍、3倍、 ……看扩大到哪个数时最先成为较小数的倍数时,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就是把30扩大2倍得60,60不是18 的倍数; 再把30扩大3倍得90,90是18的倍数,那么90就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四、两数的乘积再除以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法。 这个方法虽然比较复杂,但是使用范围很广。 因为两个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 例如:4和6的最大公约数是2,最小公倍数是12,那么,4×6=2×12。

为了便于口算,我们可以把两个数中的任意一个数先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然后再和另一个数相乘。例如: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6, 要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用18除以6得3,再用3和30相乘得90; 或者先用30除以6得5,再用5和18相乘得90。这90就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方法1:把他们的倍数罗列出来找 因为:6的倍数:6、12、18、24、30`````` 10的倍数有:10 、20、30、40`````` 15的倍数有:15、30、45、60、75`````` 所以:6、10、15的最小公倍数是30 方法2:分解质因数 6=2*3 10=2*5 15=3*5 他们的最小公倍数:2*3*5=30 方法3:短除法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体教学建议 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和全书的最后一节,认识单个细胞也能构成一个具有独立生命活动的生物体。首先以单个细胞能否构成一个生物体的争论吸引学生的思考。再用草履虫的培养叶观察,判断由一个细胞组成的草履虫是否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设计实验,看看草履虫是否能对外界做出反应。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际用环节介绍了更多单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如球藻、酵母菌、大肠杆菌等。 教学建议 身边事 1.以课本中的讨论作为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2.直接以“一个细胞能构成生物体么?”引发学生思考。 3.让学生取一滴水,观察水中的生物体,请学生观察这些生物的结构是怎样的?直接导入探究 竟环节中。 4.复习上三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细胞的结构,说说一个细胞可否构成一个生物体呢? 探究竟 本节“探究竟”活动安排了两个大类的活动:观察和探究。观察活动又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要组织好这两个活动。 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草履虫的培养液。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面吸取少许液体,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盖上盖玻片即可。草履虫的运动速度非常快,不易观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方法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对草履虫生活的看法,并思考回答草履虫是不是一个生物体。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只能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但是,并不能说明它是单细胞生物,因为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是学生课堂上难以观察到的,所以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或准备好相应的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学习。 第二个观察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注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说出他们的理由。最后得出草履虫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能构成一个生物体。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多提供一些单细胞生物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或者提供一些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单细胞生物的存在。 教材安排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也是想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个活动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把它安排在完成第一个观察活动之后进行。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小辞典”和“技能卡”的帮助下,完成探究活动。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和做实验,教师不要大包大揽,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学习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要组织好实验完成后的讨论交流,尤其要注意让每个小组谈谈他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还要学会评价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的四种方法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的四种方法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的四种方法 我们在求最小公倍数时一般用短除法来求的,其实在很多情况下,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口算直接求出。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四种。 一、两数相乘法。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4和7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7=28。 二、找大数法。 如果两个数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3和1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数15。 三、扩大法 如果两数不是互质,也没有倍数关系时,可以把较大数依次扩大2倍、3倍、 ……看扩大到哪个数时最先成为较小数的倍数时,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就是把30扩大2倍得60,60不是18的倍数; 再把30扩大3倍得90,90是18的倍数,那么90就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四、两数的乘积再除以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法。 这个方法虽然比较复杂,但是使用范围很广。 因为两个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 例如:4和6的最大公约数是2,最小公倍数是12,那么,4×6=2×12。

为了便于口算,我们可以把两个数中的任意一个数先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然后再和另一个数相乘。例如: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6, 要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用18除以6得3,再用3和30相乘得90; 或者先用30除以6得5,再用5和18相乘得90。这90就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方法1:把他们的倍数罗列出来找 因为:6的倍数:6、12、18、24、30`````` 10的倍数有:10 、20、30、40`````` 15的倍数有:15、30、45、60、75`````` 所以:6、10、15的最小公倍数是30 方法2:分解质因数 6=2*3 10=2*5 15=3*5 他们的最小公倍数:2*3*5=30 方法3:短除法

第四节_单细胞生物导学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导学案 目标导学 1、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3、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4、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自学质疑 1.身体由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即单细胞生物,一般用肉眼看不见,而要借助。 2.自然界中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 3.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的环境中,有些寄生在。 4.认真观察课本p68图2-20,写出草履虫的结构,思考它的功能: 5.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的身体像一只倒置的,它靠呼吸, 靠运动,靠排出食物残渣,靠排出多余的水分。草履虫的消化器官是,食物通过进入细胞内。草履虫细胞内遗传物质存在里。 6. 单细胞生物虽然微小,却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A.有益:⑴多数单细胞生物是 ____________的天然饵料。⑵草履虫可吞食细菌,净化_________。B.有害:⑴有些单细胞 生物寄生在人体内,危害健康,如和。⑵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可造成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哪些单细胞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草履虫有什么特性?单细胞生物能进行多细胞生物一样的生命活动吗? 3. 结合课本P68-P69页的文字,想想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有何关系? 展示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教师适时点评 达标巩固(选择题6分一题) 1.下列小生物中,不是单细胞生物的是() A.草履虫 B.眼虫 C.衣藻 D.蝗虫 2.草履虫体内具有呼吸作用的结构是()

A.胞肛 B.伸缩泡 C.食物泡 D.表膜 3.在单细胞生物中,使人患疟疾的是() A.变形虫 B.眼虫 C.酵母菌 D.疟原虫 4.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复杂的生命活动 B.能够独立生活 C.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D.整个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5.草履虫能在水中运动时依靠() A.鞭毛 B.纤毛 C.肌肉 D.表膜 6. .在草履虫的身体结构里,不可能存在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7、把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倒入烧杯中,不久就会发现草履虫都集中在水的上层,这说明草履虫的生活需要() A、阳光 B、温度 C、氧气 D、营养物质 8、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看到虫体内的食物泡是() A、大小相等,数量两个 B、大小相等,数量多个 C、大小不等,数量两个 D、大小不等,数量多个 9、下列对人类有利的单细胞生物是() A、痢疾内变形虫 B、疟原虫 C、小瓜虫 D、衣藻 10、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在清澈见底、水流湍急的小溪中 B、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能够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D、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11、看教材69页第三题,请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 ⑷得出结论 注意,这个实验中我们在一边加的是盐 思考,如果我们把盐换成肉汁,又会出现的现象是 。这说明外界对生物的刺激有有利刺激和有害刺激两种,实验中食盐对草履虫的刺激属于__________。肉汁对草履虫的刺激属于___________。而草履虫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是趋向 刺激,逃避刺激。 ⑸所以,单细胞生物能,适应环境。 课堂反思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单细胞生物》教案_2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1.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2.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重点 2、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你们印象中,哪些生物是最小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总结,有些生物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称单细胞生物。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哪些?(见教材所列举的)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其中一种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看看它的结构如何? 预习我先知课前任课教师必须对预习部分内容进行批阅,把学生错误较多的 地方列出来,作为自己的个性部分中的一个内容。 任务一自读教材第66页:知道几种单细胞生物及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1、生物圈中还有不少肉眼很难看到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构成的,称为单细胞生物,它们是生物圈中最原始、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等,大多数生活 在环境中。 2、回顾多细胞植物体、人体的主要组织和结构层次,与单细胞生物进行对比。 单细胞植物:如 植物多细胞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植物体组织: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组织; 器官:根、茎、叶(叫做器官)、花、果实、种子(叫做 器官) 单细胞动物:如 动物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人体(动物体) 组织: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组织 3、草履虫的结构: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运动()、取食(口沟)、呼吸()、消化()、排泄(收集管、伸缩泡、表膜)、生殖(生殖)。 任务二参与观察草履虫的实验,看教材67页至68页,根据实验回答: 1、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层吸一滴,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 2、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时,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可 以,以便观察。 3、草履虫游动时,遇到障碍物时会,再试探着前进直到避开障碍物,这说明草履虫能趋向刺激,逃避刺激。 4、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益处有: 和;害处有 和。 教师点拨:

2.4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2

单细胞生物体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一一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一一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模板《找最小公倍数》一课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找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有哪些? 二、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一)探索公倍数 1.观察刚才同学们说的2的倍数和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2.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公倍数的含义。 (二)探索最小公倍数,引出课题。

三、探索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一)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 1.列举法 2.分解质因数法 3.短除法 (二)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 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 8和24 9和18 5和6 2和7 9和4 2.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 6的倍数有:6、12、18、24、30、… … 4和6公倍数有:12、24、… … 最小公倍数: 12 教材分析: 1.“找最小公倍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册教材对找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与约分、通分的知识进行了整合。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单细胞生物》教案_11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1.什么是单细胞生物?你知道的单细胞生物有哪些? 2.取草履虫时,要用滴管从培养液的层吸一滴培养液。这是因为。先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若想进一步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应借助进行观察,原因是。 3.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采取的措施是。 4.观察教材P68图片回答:草履虫的表膜功能是;纤毛的功能是; 胞肛的功能是;收集管和伸缩泡的功能是。

悟疑活1、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草 履虫是怎样的? 2、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巡视指导学生制作临 时装片。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 鼓励性评价,并补充说明 要点。 教师播放有关草履虫 生活的视频资料,让学生 进一步通过观察了解草履 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 点。 指导学生讨论、总结: (1)如何判断草履虫的前 后端? (2)草履虫如何进行运 动、消化、呼吸、排泄、 生殖等生理活动?注意的问题。 学生回答:看到一些小白点。 思考回答:为什么从培养液的表层取草履虫? 学生分组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运动方式,观察时可参照教材中的示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尝试完成探究题,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纠正失误之处。 欣赏视频,形象地了解草履虫的摄食和消化,呼吸和排泄、对刺激的反应等特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益: 有害: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 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 生物的形态特点和行为方 式。 观看课件,了解单细胞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益:鱼类的饵料、净化污水 等。 有害:危害人类健康、 形成赤潮等 完成探究活动。 拓展运用 迁移升华 探讨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给草履虫不同的刺激,看草履虫如何运动? 结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中考赏析 (2010·南通)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大多数草履虫将() A.停止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向食盐方向运动 D.从右向左运动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扣本节教学目标;教师完善板书,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结构。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9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优质教案(6)

第3节单细胞地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能够说出几种单细胞生物以及酵母菌,草履虫地构成。 2.通过观看课件、阅读文本、观察图片,能 够理解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重点】 观察草履虫地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单细胞生物地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稀释酒酿液、池塘水或河沟水、草履虫培

养液、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滴管、显微镜等;讲课PPT、视频、图片等。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练习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进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自然界中地植物与 动物一般是由多个 细胞构成,而且细 胞在构成生物体地 时候还有一定地层 根据自己现有 地知识和认知 思考单细胞生 物有哪些特征。

次结构。 提问:由一个细胞构成地生物体又是什么样子?它到底有什么特征? 2.观察酵母菌1.引导学生阅读课 本P31-P32、观察酵 母菌内容,据图 9-11展开实验观 察,播放(观察酵 母菌)课件。 提问:①你所观察 阅读课本,根据 老师提供实验 用品展开实验 观察,思考并回 答问题。

到地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吗,它地细胞有哪些结构?②酵母菌有叶绿体吗?如果没有地话思考它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地?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8信息库信息酵母菌内容,播放介绍日常生活中地酵母菌课件。阅读课本中相关P38信息库酵母菌内容了解酵母菌地日常作用。

提问:①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见到地酵母菌吗?②酵母菌对我们日常地生活有利有害呢? 3.观察水中地小生物1.引导学生阅读课 本P33观察水中地 小生物内容,据图 9-12进行实验观 察,动画、图片演 示水中地小生物, 学生自主阅读 课本、观看课 件,根据老师提 供实验用品展 开实验观察,思 考并回答问题。

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1、列举法。把两个数的公倍数分别列举出来,然后找出它们的 最小公倍数。如:求6和9的最小公倍数,6的倍数:6、12、18、24、30……,9的倍数:9、18、27、36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8。列举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2、互质法。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如:求3和7的最小公倍数,它们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3×7=21。 3、倍数法。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数。如:求12和24的最小公倍数,24是12的倍数,因此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数24。 4、翻倍法。从前面的列举法可以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较大数和较小数的倍数,把较大数进行翻倍(如:扩大到原来的1倍、2倍、3倍……),翻倍后的数如果是较小数的倍数,这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求6和9的最小公倍数,9×1=9,9 不是6的倍数,9×2=18,18是6的倍数。因此,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同样把较小数进行翻倍也可以,6×1=6,6不是9的倍数,6×2=12,12不是9的倍数,6×3=18,18是9的倍数,因此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但较小数翻倍显得有点繁。 5、短除法。除到最后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时,再把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3×2×3=18,因此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 6、除以最大公因数法。从前面的短除法中可以看出,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乘积,即最小公倍数=A×B÷最大公因数=A÷最大公因数×B=B÷最大公因数×A,如:求18和24的最小公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1 (1)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单细胞生物形态结构的特点。 2、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3、了解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单细胞生物形态结构的特点。 2、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法口头提问法演示法 五、教学用时 40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它和植物的结构层次相比多了(系统)层次。 2、构成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除了病毒之外,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绝大多数生物是由多个细胞所构成的.比如说,在我们校园里种植的各种植物,就是由多个细胞所构成的;又比如我们人类,同样也是由多个细胞所组成的。那么在自然界中,有没有一个细胞所组成的生物呢? [假设学生回答]:有。 [讲述]:大家猜想的是有,那么,这些仅仅由一个细胞所组成的生物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些生命是如何生存的呢?学完这节课,希望你能找到答案。 <二> 探究过程 1、认识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及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讲述]:你们的猜想是对的,这类单细胞生物肉眼难以用肉眼看到所以被我们忽视,但是在显微镜下却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存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吧: [出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讲述]:通过观察这些图片我们知道,单细胞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并且他们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分布都非常广泛。首先了解酵母菌的结构。 [出示]:酵母菌结构图,看图并比较出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讲述]:酵母菌没有叶绿体自己不能制造养料,靠吸取现成的有机物,赢腐生生活,生殖方式有:出芽和孢子生殖。 [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他们是否能象多细胞生物一样依靠自己的结构特点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呢? [讲述]:今天,我们首先就以草履虫为代表来进行探讨。 [出示]:草履虫的结构特征图片。 [提问]:请一位同学根据图片形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学生]:答(略)

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取食、运动和各种视频资料,能够利用事实说明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3、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养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了解草履虫运动、呼吸、消化等生理功能。 难点:利用事实说明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生物体。 一、情境引入: 你了解的生物之最:如最快、最大等,引入最小的生物------单细胞生物。 课件展示: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包括单细胞动物、单细胞植物和真菌等各个类群。教师介绍:这些美丽的生物就悄悄地生活在我们周围。在水里、土壤、空气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但是他们如此之小----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以致我们看不见它们。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观察草履虫 1、观察草履虫的永久装片,简单识别草履虫的形态、大小、结构。 2、汇报观察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思考:小小的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它能像高等动物那样呼吸、消化、运动甚至思考么? 3、自学教材69页,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并结合课后练习2中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 4、课件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总结草履虫的生理: 呼吸---- 消化---- 排泄---- 运动----

应激性--- 教师总结: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虽只是一个细胞,但像高等动物那样能完成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能正常的生活,同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学习任务二:列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内探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拓展延伸:你知道赤潮现象吗? 三、系统总结: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诊断评价 1、下列那一单细胞生物没有运动能力() A. 酵母菌 B. 草履虫 C. 衣藻 D. 变形虫 2、下列那一单细胞生物细胞里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 ) A. 酵母菌 B. 草履虫 C. 衣藻 D. 变形虫 3、珊瑚虫和草履虫的比较,下列那一句描述是正确的 (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故单一细胞行使的生理机能较珊瑚虫的一个细胞多。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故细胞内的多种构造没有特定的功能。 C.珊瑚虫细胞间的依赖性较草履虫小 D.珊瑚虫的细胞间彼此没有分工合作的现象 4、如果下列语句叙述正确,请在句后()里写T;如果错误,请在句后()里写F。 ①草履虫污染水源,对人类是有害的。( ) ②生物圈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 ) ③单细胞生物也可以叫做原生动物。( ) ④近年来赤潮的不断发生,是海洋受到污染的结果,是渔业的一大灾难。 ( ) ⑤海洋单细胞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单细胞生物》【教案】

《单细胞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 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 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及显微镜的使用,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及形态结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难点: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及形态结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临时装片的制作及显微镜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

办法可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怎样能看清纤毛?提示:看清纤毛要将显微镜视野调暗,纤毛布满体表 1.根据你的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像什 么?这与它的命名有什么关系? 因为外形像倒置的鞋底,所以叫草履虫。 2.草履虫是怎样运动的?遇到障碍时, 它怎样躲避? 旋转运动,遇到棉花纤维后,会后退 草履虫的运动不是随机的,也会觅食和逃避敌害,也就是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提出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否产生反应? 探究过程P69练习3,让学生假设会出现的实验结果,然后借助ppt进行讲解[得出结论]:草履虫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辨认草履虫的结构。 生命活动:纤毛——运动(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在水中旋转前进)。表膜履虫运动的材料(棉花纤维)并小组内讨论其它的办法。 将视野调暗。 观察说出草履虫的外形像鞋底,靠纤毛的摆动旋转前进完成运动。 草履虫利用纤毛的摆动旋转运动,遇到障碍物会后退,说明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这些都是生物的特征。 结合教材辨认草履虫的结构,并讨论各结构的功能。 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 说明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单细胞生物体教案

单细胞生物体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体 一、教材分析: “单细胞生物体”是七年级上册中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所在本章学的是“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前面学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了多细胞生物体的构成,通过前几章的学习,还了解了生物体相应的生理特征。而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的知识及多细胞生物体的特征,来探究单细胞的生物体具有生命的特点。因此本节教学难度不大,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逐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本章知识点很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 1、能识别草履虫是形态结构和和生理特点。 2、说出单细胞的生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说出草履虫的各部分生理功能。 4、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5、尝试合作交流的探究精神,完成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探究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体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草履虫的结构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是却能通过一个细胞完成各项生理功能,与多细胞生物体的某一个器官只能完成某一项生理功能的特点不同。 难点: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 因为: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关于动物生理的实验,学生往往很兴奋,急于操作看实验现象,而对于对实验中深层次的问题,如设计思路、操作要领、结果分析等缺乏冷静的思考。因而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指导。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实验分析。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糖,盐,滴管。 七、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1.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看到虫体内的食物泡情况是() A.大小相等,数量两个 B.大小相等,数量多个 C.大小不等,数量两个 D.大小不等,数量多个 2.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 000个细菌,这与它体内的某种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A.表膜 B.食物泡 C.伸缩泡 D.收集管 3.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观察 B.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是一个个小白点 C.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在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的体形呈椭圆形 4.草履虫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 A.线粒体 B.叶绿体 C.食物泡 D.线粒体和叶绿体 5.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B.多数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C.草履虫对污水的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D.所有的单细胞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6.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衣藻 B.酵母菌 C.草履虫 D.狗 7.根据观察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清水,另一端滴一滴草履虫的培养液,并把清水和草履虫培养液连通起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最终聚集在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最终都聚集在___。 (3)上述实验说明动物的应激性使它趋向___刺激,逃避______刺激。 8.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有时会呈现绿色,这是因为() A.草履虫含有叶绿体 B.草履虫的食物泡中含有绿色藻类 C.草履虫含有叶绿素 D.光的折射 9.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但同样有呼吸、取食等生命活动。实验时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最好的部位是() A.培养液的表层 B.培养液的中层 C.培养液的底层 D.培养液的任一部位 10.下列实例不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是() A.变形虫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新个体 B.衣藻利用鞭毛实现自由运动 C.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D.草履虫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1.下列有关草履虫、眼虫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都有细胞壁 B.都能独立完成生殖

单细胞生物体教案

单细胞生物体教案Teaching plan of single cell biology

单细胞生物体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 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