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12节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我院变形监测作业方法,提供成果资料的格式,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我院承接的所有构筑物(如房屋、地下室、道路、桥梁等)变形测量工作。

3 职责

本作业指导书由生产管理室负责业务下达,由分队负责具体作业实施和作业过程检查,质检办负责审核,总工办负责审定,本作业指导书最终解释权归总工办。

4 措施与方法

4.1接收任务

4.1.1由院生产管理室将任务下达到作业队、室,并开具测绘项目生产过程管理表;由业务承接人员在测绘项目生产过程管理表上简要写出项目的技术要求。

4.1.2作业队、室接收任务后,应按照《测绘项目负责人制度的规定》确定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

4.2生产准备

4.2.1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好人员,并进行分工,安排工作实施计划。

4.2.2项目负责人应就技术设计书中的技术要求及作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文件。

4.2.3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收集有关资料(如构筑物的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等),变形监测的相关仪器等,并按JGJ/T-97国家《建筑变形测量规程》,CJJB8-99城市测量规范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检定(即水准仪的I角检验、全站仪的2C差检验、测斜仪正反读数稳定性检查、准直仪的I角检验)。

4.3生产作业

变形测量是对工程构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形变进行监视测量,我院目前主要承担构构物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地下室基坑开挖安全监测,以及地形沉降等变形测量工作。以下主要就变形测量的主要作业环节制定作业技术要求,本作业技术要求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规定应依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有关条款执行。

4.3.1监测前准备工作

4.3.1.1工地现场踏勘;

4.3.1.2埋设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

4.3.1.3确定基准点稳定性监测和变形观测方案,沉降观测应在现场选定观测线路并做好标记;

4.3.1.4绘制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点位布置图,观测线路图;

4.3.1.5编写技术设计书。

a)观测周期小于五次或工程产值小于1万元的小型项目可以不编写技术设计书,但应编写技术说明。院管工程技术设计书由生产部门编写,质检办审核,总工办审定。

b)技术设计书要根据测量合同编写,主要内容应包括基准点的设置方案、观测方法与可靠性分析,变形观测点的布设方案与施测方法,观测周期与观测精度等级,数据处理方法和各项限。

c)观测周期可根据差指标,拟上交成果目录等。技术设计完成后应交由总工室审核甲方要求或根据预估的变形速率和测量精度来确定。按预估变化率和测量精度等级确定变形观

测周期时,可按T>2M/V 计算(T :变形观测周期,M :变形量观测中误差,V :预估的变形速率)。

d )观测精度等级可根据甲方要求或根据所监测工程的重要性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变形建筑物允许变形量由M=S/20(M :变形观测点观测中误差,S :变形建筑物允许变形量),计算变形观测点测量中误差,再根据观测方案和观测线路,按Ф=M/Q 22

1(Q 为最弱观测点权倒数,Ф为单位权观测中误差),计算单位权观测中误差,现根据《建筑变形规程》表2.0.5套用相应的测量精度等级。

4.3.2 基准点设置与可靠性分析

4.3.2.1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每个测区至少应设置三个基准点,三个基准点间应单独布设水准线路构成监测网,观测精度应较变形观测精度高一个级别,若条件许可,应尽量将基准点设置在一个测站可以同时观测到的位置直接测定高差,通过计算高差观测不符值或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按M=][41n

N ??±(N:测段数,△:高差不符值,n 各测段平均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测定中误差,若相邻两周期基准点间差变化量大于n 22M (n 为测站数),可以认为基准点不稳定,应重新设置基准点。

4.3.2.2 位移监测

位移监测基准点也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重点工程以及测区面积较大时,应布设独立的基准点稳定性监测网。观测精度应较变形测量精度高一个等级。小型工程可不布设独立的基准点稳定性监测网,但每测区至少应设置三个以上基准点和检核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观测精度也应较变形观测精度高一个等级。根据:M=KV/m

K=)1(10253

-n n (V:各方向观测值与其均值之差,M:方向数,n:测回数)

计算n 个测回角度观测中误差。

根据MD=]2[n

??± (n:测距边数,△往返测较差或测回间较差)

计算测距中误差。若两周期基准点与检核点间角度或距离变化量大于22倍的M 或MD ,可以认为基准点不稳定,应采取措施重新设置基准点。

4.3.2.3 基准点联测

每观测两次基准点联测一次,若观测时发现监测点有异常,应及时联测基准点。观测时间超过一年的变形监测工程,变形观测点应与城市等级控制点联测,联测精度不应低于基准点检测精度。其他变形监测工程若条件许可,也应尽量与城市控制点联测。

4.4 作业实施依据

变形监测作业实施应严格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表2.0.5中的等级和精度以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实施。

4.5 观测成果的验算

4.5.1 沉降观测成果验算

4.5.1.1 根据水准网环线闭合差按M W =][1n

WW N ±(N:水准环数,n 和环平均站数,W:水准环线闭合差)计算的每站高差测量定中误差不得大于所选定测量等级的精度要求。

4.5.1.2 根据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按M △=][41n

N ??± (N:为测段数,n 为各测段平均测站数,△为测段高差不符值),计算的每站高差测定中误差不得大于所选定的测量等级的精度要求。

4.5.1.3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合或闭合线距闭合差均不应超过±2M O (M O 为所选用等级的每站高差测定中误差,n 为测站数)。

4.5.2 位移观测成果验算

根据平差结果计算的变形观测点位测定中误差或根据角度和边长观测不符值按《变形测量规范》7.2.2-1、7.2.2-2、7.2.2-3、7.2.2-4、7.2.3-1、7.2.3-2、7.2.3-3式计算角度和边长测定中误差,再根据边长和角度测定中误差计算变形观测点点位测定中误差,计算的点位测定中误差不得大于选定的变形测量等级所规定的观测点点位测定中误差。

4.6 成果资料

4.6.1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成果资料主要指建构物沉降观测资料,其他如基坑回弹观测,建筑场地观测等成果提交详见《变形测量规范》5.2.8、5.3.7、5.4.5条。

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

4.6.1.1 设计书或技术说明;

4.6.1.2 沉降观测成果表(每期观测提供);

4.6.1.3 沉降观测点点位与沉降量展开图(每期观测提供);

4.6.1.4 基准点检测及稳定性分析报告(每期观测提供);

4.6.1.5 沉降观测成果验算报告(每期观测提供);

4.6.1.6 沉降观测点、基准点点位分布图(以1:500地形图作基础图,每期观测提供);

4.6.1.7 水准线路图;

4.6.1.8 观测手簿;

4.6.1.9 技术总结与成果分析报告;

4.6.1.10 观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通知甲方。

4.6.2 位移观测

位移观测成果资料主要指建构物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等成果资料,其他如挠度、风振、滑坡等观测资料提交详见《变形测量规范》。

4.6.2.1 构筑物位移观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

a )技术设计书或技术说明;

b )水平位移观测点,基准点点位布置图(以1:500地形图作基础图,每期观测结束后均应提供);

c )基准点稳定性分析报告;

d )观测成果表(包括位移量、位移方向、观测时间、累计位移量,每期观测提供);

e )移矢量图(每期观测后提供);

f )观测成果验算报告;

g)技术总结及成果分析资料。

4.6.2.2建筑物裂缝观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资料:

a)倾斜观测点点位布置图;

b)观测成果表(包括观测时间、水平位移分量、倾斜量和倾斜方向);

c)倾斜量矢量图;

d)观测手簿;

e)主体倾斜曲线;

f)测量说明与观测成果分析。

4.6.2.3建筑物地下室基坑开挖安全监测:

a)技术设计书;

b)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变形观测点、测斜管点位布置图(以1:500地形图为基础图,每期观测均应提供);

c)基坑周边建筑及地面沉降观测点,基准点布置图(以1:500地形图为基础图,每期观测均应提供);

d)基准点稳定性分析报告(每期观测均应提供);

e)外业观测手簿;

f)基坑土体侧向位移图(每期观测应提供);

g)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成果表(每期观测提供);

h)技术总结与观测成果分析。

4.7过程检查

整个作业过程由作业队、室检查人员必须按照《变形测量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检查无误且在成果资料的相应栏目内签名后方可提交下道工序(上交部门质检)。否则应提出返工意见,检查结果填写在项目跟踪单上的相应栏目内作为质量评定记录予以保留。踪单上的相应栏目内作为质量评定记录予以保留。

4.8最终检查

最终检查由院质检办负责实施,检查人员必须按照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对数据记录、计算100%的内业检查;外业检查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检查无误且在成果资料的相应栏目内签名后方可提交。否则应提出返工意见。检查结果填写在项目跟踪单上的相应栏目内作为质量评定记录予以保留,必要时还需编写产品质量检查报告。

后附范例

一、闽江二桥桥面沉降监测

(2001.5至2003.6)

1、概述

福州市六一路闽江二桥于1969年12月5日正式开工,1970年6月20日建成,1970年6月30日通车。在福州市鳌峰大桥建成(1993年)前的23年间一直是福州市区唯一能通行重载的跨闽江桥梁。1994年随着过江交通量剧增,福州市政府投资5800万元对旧桥进行了加宽。加宽后的桥面宽度由原来的18米改为27.2米,净宽为14米(机动车道)+2×5.0米(非机动车道)。该桥全长344.44米;旧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加宽部分为钢梁,两者等高;桥跨布置均为:36.12+5×50+36.10+22.22米。

该桥荷载等级为汽车-26级(设计,为1967年版旧标准),拖车-100级(检算)。桥上设计车速50KM/H,人行道人群设计荷载4KN/M2 。

该桥经过近30年运营,发现六个水中承台均有不同程度的侵蚀现象,其混凝土有剥落破损、孔洞和露筋等问题。为了确保闽江二桥的正常运营及交通安全,我院受福州市政府及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委托,从2001年5月至2003年2月对闽江二桥桥面进行沉降监测(每天上午6点至7点监测一次),共计进行了1122次观测。

2、监测方案设计

2.1 水准点

水准点是沉降观测点的基准点。建筑物沉降均根据它来确定,因此它的构造和埋设要保证稳定与可靠,在二桥桥南桥北附近稳固、不受影响的位置埋设两个沉降观测基准点M、N 两点。每次观测联测M、N两点,另外又在桥南选定一个固定点A点,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2 沉降观测点

沉降点的数量和位置全面反映大桥沉降情况,它与大桥荷载、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等有关。应市城乡建设总公司要求,经协商大桥桥面共布32个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布置在桥墩位处桥面上,每个桥墩面上布置四点,桥北与江滨路交界起点处布设四点。

2.3 曲线图

观测值曲线图如图一:

图1

累计下沉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二:

图2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每个月份的观测成果,呈现在一定区间内的上下波动曲线。

从图二中可以看出:累计沉降量曲线走势带有一定规律性,即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十五

的沉降变化幅度最大。

闽江二桥变形监测,为在此期间二桥的安全营运、福州市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技术人员在此期间,风雨无阻、没有节假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二、马尾青洲大桥施工变形监测

(2002、04、17至10、27)

1、工地位置与监测目的

马尾青洲大桥北起马尾开发区南至长乐,是罗长高速公路跨闽江的特大双塔叠合梁斜拉桥。为保证安全施工,提供及时、可靠的反馈信息,我院受香港建设公司委托对青洲大桥最后施工阶段进行监测。

2、监测项目

(1)桥面线形标高测量

(2)主桥钢架偏离轴线测量

(3)换索附近桥面垂直变形监测

(4)沥青施工标高控制测量

(5)主塔偏位监测

3、监测方案设计

3.1桥面线形标高测量、沉降监测、沥青施工标高控制测量

(1)基准点

为了确保各次测量基准点的稳定、可靠,在2#、3#主塔上不受工地影响的位置各埋设一个基准点(点位和高程均由甲方提供)。

(2)观测点

各个项目的测量均按照香港建设总公司要求,在桥面上部设观测标。

3.2主桥钢架偏离轴线测量

在2#、3#主塔的中心设站,定出主桥的中心线,再定出主桥上每个钢架的中心,每个钢架的中心到主桥的中心线距离,即为该钢架偏离主桥中心的距离。

3.3主塔偏位监测

(1)基准点

大桥施工控制网点DQ13和DQ15(由甲方提供)。

(2)观测点

大桥主塔顶端中心点(标志为塔顶西北角)

(3)观测方法

在基准点DQ13和DQ15上设站交会出主塔顶端中心点(标志为塔顶西北角)坐标

4、监测内容

4.1桥面线形标高测量

桥面观测点由甲方布设提供,施工过程中观测点变动,各观测点的引测杆高由甲方提供。4月17日为换索前测量,5月30日为换索后测量,10月24日为沥青施工完后测量。

4.2主桥钢架偏离轴线测量

在2#、3#主塔的中心设站,定出主桥的中心线,再定出主桥上每个钢架的中心,每个钢架的中心到主桥的中心线距离,即为该钢架偏离主桥中心的距离。测量情况详见成果表。

4.3 换索附近桥面沉降观测

换索前后监测两次,监测情况详见施工安全监测报表。

4.4沥青施工标高控制测量

定出主桥的中心线;测出四个里程K9+102、K9+144、K10+252、K10+304;在这四个里程横断面上各定出四点,共十六个观测点;由基准点引测这十六个观测点高程,各点高程值和点位略图详见报表。

4.5主塔偏位监测

在基准点DQ13和DQ15上设站交会出主塔顶标志点(标志为塔顶西北角)坐标分别为2#(X=9391.517米,Y=4.647米)、3#(X=9996.710米,Y=4.695米),与其理论坐标2#(X=9391.640米,Y=4.640米)、3#(X=9996.690米,Y=4.680米)进行比较,得出2#、3#分别往北方向、南方向偏了12.3厘米、2.5厘米(详见略图)。

另注:(2#、3#标志点的理论坐标由香港建设公司提供。)

福州市勘测院

二00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三、福清新世纪国际商厦基坑变形监测

1、工地概况与监测目的

????福清新世纪国际商厦位于福清市一拂路与田乾路交叉口西北角,紧邻工地西侧的是房管局宿舍楼(共八层),北侧毗邻城关幼儿园教学大楼。基坑支护采用喷锚网与前置木桩,高压旋喷桩联合支护,地下室层数为一层,原有场地标高约为-0.10至+1.40m基坑底面开挖至-5.30m,实际挖深约为5.20m至6.70m。在深基坑开挖期间,由于基坑内土方开挖,工地四周的土体势必往基坑方向倾斜,直接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为科学准确地确定周边建筑物、挡土结构、周围土体变形情况,确保周边住户和基坑施工的安全并提供及时、可靠的反馈信息,我院受福清新世纪房地产有限公司委托,从2001年02月09日至对福清新世纪国际商厦基坑施工期间进行安全监测。

2、监测项目

2.1 基坑工地西侧、西北侧建筑物和地面沉降观测

2.2基坑工地东北侧建筑物沉降观测

2.3喷锚网挡土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观测

2.4七二十一支护体变形测斜

四、宁德国税培训大厦主楼、裙楼施工变形监测

1、工地概况与监测目的

宁德国税培训大楼位于古西路和104国道交叉口西南角,主楼十七层、裙楼五层,属框架结构;紧邻工地西侧的是三幢国税局宿舍楼(每幢均为七层楼)。西侧基坑支护采用锚杆喷锚网支护,东、南、北侧采用土钉墙围护,地下室层数为一层,基坑底面开挖至±0.000下-5.100米。在深基坑开挖期间,由于基坑内土方开挖,工地四周的土体势必往基坑方向倾斜,直接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为科学准确地确定周边建筑物、挡土结构、周围土体变形情况,确保周边住户和基坑施工的安全并提供及时、可靠的反馈信息,我院受宁德国税局委托,自2001年08月27日至2003年10月,对国税培训大楼在基坑施工期间进行安全监测。

2、监测项目

2.1基坑工地西侧建筑物和地面沉降观测

2.2基坑挡土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观测

2.3基坑工地西侧三幢房子倾斜观测

2.4西侧支护体变形测斜

2.5主楼、裙楼施工沉降监测

2.6主楼电梯井道垂直度检测

五、福州中城广场基坑开挖安全监测

1、工地位置与监测目的

福州中城广场工地位于八一七中路东侧,紧邻工地南侧的是省工会宿舍楼(共六层)、省电子大楼(共八层)和省电子大楼招待所(共八层),北向靠近工地的是尚友礼堂。地下室三层、两道支撑,开挖深度达十二米,在深基坑开挖施工期间,由于基坑内土方开挖,工地四周的围护桩势必往基坑方向位移,直接影响四幢楼和围护桩的安全,为科学准确地确定四幢楼和工地四周围护桩倾斜变形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并提供及时可靠的反馈信息,我院受福建中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委托,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对四幢楼、工地四周围护桩和围护圈梁进行安全变形监测。

2、监测项目

2.1省工会宿舍楼沉降观测

2.2尚友礼堂沉降观测

2.3省电子大楼沉降监测

2.4省电子大楼招待所沉降监测

2.5省工会宿舍楼倾斜监测

2.6省电子大楼倾斜监测

2.7电子大楼招待所倾斜监测

2.8围护桩的内部测斜

2.9圈梁围护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2.10围护桩圈梁沉降观测

3、监测方案设计

3.1沉降监测

(1)基准点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点的基准。建筑物沉降均根据它来确定,因此它的构造和埋设必须保证稳定、可靠及长期保存。为此,?在工地附近稳固且不受工地施工影响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基准点A、B、C(省工会宿舍楼附近)和D、E、F(尚友礼堂附近)。采用独立高程系,首次观测对各基准点进行联测,并计算出各基准点高程。在往后的观测中,定期联测基准点,检验其稳定性。

(2)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全面反应楼房沉降情况,它与楼房基础形式、地质条件和工地施工进度等因素有关。用钻孔把螺丝固定在楼房墙上相应位置作观测点用。?

3.2倾斜监测方法

(1)省工会楼倾斜监测

由于受周围场地限制,在如附图三所示的固定点M、N设站,瞄准目标G、H,用视准轴法进行投影量取;从第二十二次观测时,采用交会坐标法。观测结果见倾斜量观测表。(2)省电子大楼倾斜监测

由于受周围场地限制,在如附图五所示的固定点M0、N0设站,瞄准目标GO、H0,用视准轴法进行投影量取;从第七次观测时,采用交会坐标法。倾斜监测观测结果见倾斜量观测表。

(3)省电子大楼招待所倾斜监测

采用交会坐标法,如附图七所示;倾斜监测监测结果见倾斜量观测表。

3.3 围护桩的内部测斜

在围护桩四周适当的位置埋设八根测斜管(如附图所示),应用航天工业部测斜仪CX3,根据基坑开挖进度,及时监测。测斜时每隔0.5米测一个数据,每次观测数据都相对首次观测数据进行比较。

3.4圈梁围护的顶部水平位移

在远离工地稳固地方布设四个基准点JD、JD2、JD3、JD4并相互联测,采用独立坐标系统。为了作业方便,在工地周围合适地方布设四个工作基点,分别是GD1.GD2、GD3.GD4。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联测,以检核工作基点稳定性。在圈梁四周布设八个观测点(如附图所示);在工作基点GD1.GD3上设站,采用小角观测法来观测各个相应的观测点平面变化情况,同时辅以坐标法,以便在工作基点发生变化时做出相应的改正。

轨道检查仪作业指导书

轨道检查仪作业指导书 轨道检查仪(简称“轨检仪”)是高精度、轻便式、数字化的轨道几何状态的检测系统,为了保证检查工区使用的轨检小车能为所在车间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查数据,特制定《轨道检查仪线路静态检查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线路允许速度160km/h及以下普速线路轨道检查仪的作业。 2、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2.2 《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2.3 《JJG 1090-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规程》。 3、作业指导目的 3.1 统一对工区的轨检仪日常测量的基本操作规范。 3.2 统一作业测量后基本维护和保养。 3.3 统一建立长效责任到人的监管机制。 4、作业程序流程 ﹙班前安全预想﹚→﹙设置防护﹚→﹙仪器调试及标定﹚→﹙上道作业﹚→﹙作业完毕下道﹚→﹙撤消防护﹚→﹙仪器日常保养﹚→﹙完工分析会﹚→﹙向被检工区发A类病害通知书﹚→﹙数据上报车间﹚。

5、日常测量的基本操作 5.1 轨检仪组成 5.2 轨道检查小车操作人员要求配置 5.2.1 轨道检查小车人员需进行轨检仪理论、实操培训和安全防护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 5.2.2 轨检仪操作人员应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防护人员高中以上),具有必要的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仪器性能状态,熟练掌握轨检仪主要技术指标、操作规程和故障排除方法,同时能胜任线路手工复核检查工作。 5.2.3 作业人员在检查时应认真负责,确保数据准确、检查项目齐全,杜绝漏检、误检和无效检。如发生无效检,检查监控工区必须及时补检,确保任务完成的到位性。

5.3上道 5.3.1 确认轨检仪已正确拼装,并检查轨检仪各个螺丝是否松动。 5.3.2 将轨检仪抬起轻放在轨道上。 5.3.3 检查各测量轮与走行轮是否与轨道正常接触。 5.3.4 轻推轨检仪行走,检查各测量轮、走行轮是否正常工作。 5.4 测量 5.4.1 打开电源,轨检仪系统预热5分钟。 5.4.2 启动笔记本电脑上的Railway Chk软件核实软件的版本及注册信息。 5.4.3 设置Railway Chk软件。核实标准规范设置信息。 5.4.4 核实仪器设置,校准水平零点。 5.4.5 均速推行轨检仪直至终点,保存数据并测量结束。在推行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工作状况。进行速度:建议4Km/h左右,最高不超过8km/h,最低不低于2km/h。 5.5 下道 5.5.1 关闭电源。 5.5.2 推压机架的一端,使这端轮系缓慢脱离轨道,并将轨检仪抬出轨道。严禁直接将轨检仪拉出轨道,已防止测量轮损坏。 5.5.3 将轨检仪搬运并平放在平坦的地面上。 5.5.4 卸下数据线、笔记本电脑及推杆。

土建施工作业指导书

施工作业指导书(土建部分) 目录 一、基础分部 二、主体分部 三、装饰分部 (一)防水施工 (二)室内找平层(地砖)施工 (三)墙面抹灰饰面与瓷砖粘贴 (四)铝合金施工 (五)内墙腻子涂料施工 (六)成品木门、防火、防盗门安装 (七)铝合金栏杆、铁花栏杆安装 四、重要提示 所有工序必须进行100%的检查,关键部位及关键工序必须进行旁站监理。施工单位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对上一道工序质量的认可签字,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监理对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一、基础分部 从土方开挖到基础施工、地下室的防水、回填土作业都必须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经监理、甲方审核通过后,方能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 (一)土方开挖 基础土方采用机械开挖,地下室、筏板及独立柱均采用大开挖方式,土方外运,基坑周边采用喷锚护壁,基坑周边设置降水井进行降水作业。 (二)基础、地下室、半地下室施工 1、降水及排水:本项目所处位置为城南新会展侧,土质以连砂石为主,透水性好,地下水位较浅,基坑 周边设置降水井。 2、护壁:地下室周边采用护壁桩进行支护。 3、基坑验槽:基坑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以上300mm后,施工单位、监理及地勘单位现场作钎探试验,钎

探合格后进行地基捡底。施工单位捡底至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必须请质监站、设计、地勘、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参加验槽,验槽合格后应立即用砼封闭基坑。 4、基础部分的钢筋、砼施工,应参照大体积砼施工要求进行;应强调的是钢筋的保护层必须满足设计要 求。 5、防水工程: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垫层表面压光,直接施工4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不作找平层),防水层上做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地下室侧壁: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4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20mm厚1:3水泥砂浆外抹于卷材外面,120mm厚M5水泥砂浆砖砌保护墙。 (三) 回填土的选择与夯填要求 基坑回填土选用不得含有腐质物、淤泥等,对颗粒的限制执行不大于300*300*300。回填夯实按照每300mm高分层夯实,采用压路机、蛙式打夯机、立夯机结合夯填,每回填一层必须报请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施工,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此项工作为关键工序,监理必须实行旁站监理。 (四) 防潮措施 1、墙体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潮层。若设计未明确,按照西南J102第8页注a施工,即:1:2.5水泥砂浆抹 灰(三层)防潮层,厚度30mm。 2、结构地面做法时,按设计要求施工。 二、主体分部 主体梁、板、柱、剪力墙砼施工及养护必须严格按照《砼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出现质量缺陷时,严禁自行处理,必须立即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若发生严重质量缺陷时,必须请设计人员到场确立相关处理方案,在完善相关手续后方能进行处理。 (一)KZ、KL、XB等的模板支撑与起拱 1、KZ、KL、XB的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工程有经审查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且 模板支撑系统有设计计算书,在浇注砼前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对支撑体系的检查认可记录,否则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对KL、XB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进行起拱,原则上大于4m的KL及XB至少按1~3‰起拱,若有 特殊要求时,须经监理认可。 3、KL、XB混凝土浇注后,在拆除底模支撑前,施工单位必须提交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试块

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人员配置要求 1.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部门、地 方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熟悉工程技术标准;熟悉抽样理论,能熟练地应用各类抽样标准,确定其样本大小;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审查检测报告的能力;熟悉掌握检测质量控制理论,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诊断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检测仪器设备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整个中心的技术工作全部负责,应有工程师以上职 称,精通所管辖的业务,在业务上应该有较高的水平,并具有十年以上专业工作的经验;另外,由于技术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当技术负责人变动时,应检查在技术负责人变动后中心的工作水平。 3.质量负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整个中心的全部检测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技术负 责人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质量负责人不一定要求精通所管辖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质量负责人必须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有助于质量工作中的有关决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4.中心的人员应按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配置,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低于 70%。各业务岗位的配置应与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相匹配,重要的检测项目应有两人,每人可兼作几个项目。 5.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了解被测对象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人员必 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才上岗操作。检测人员应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检测仪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备制定检测大纲、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进行检测工作的能力。检测人员应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持严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它方面影响和干扰。

项目计划作业指导书-试运行

1.目的:本规范主要针对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计划的制定和项目进度管理。目的是使项目程序规范化,便于项目进度跟踪,项目问题协商及项目文件整理。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正式立项的项目。 3.职责: 总经理及部门经理负责制定项目总节点时间,审核项目的重要变更。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后续更新。 项目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进度跟踪及任务检查。 项目小组成员负责完成项目经理安排的任务。 行政人事部负责对每一个的项目执行率进行汇总计算。 4.项目计划管理程序 4.1流程图 4.2流程说明

4.2.1 在项目启动阶段建立项目计划的以及计划,需要确定项目的里程碑任务,里程碑任务应至少包括:机械图纸分发、电气设计完成、软件设计完成、第一台样机装配调试、设备改进、项目关闭等节点;项目计划的制定规范如下: 项目计划统一采用Office project甘特图形式。 a)任务分层原则。任务需要分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细化成每个工作单元。建议分 级如下图。 b)80小时原则。这条原则指的是在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级别的任务工期控制 在10个工作日内。如果某一任务的工期较长,建议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以便符合80小时原则。 c)责任到人原则。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级别的任务最好能够分配到某一具体的 资源,建议对该任务细分到每一个人。否则如果某一项任务出现问题,很难责任到某一个人。 d)逐步求精原则。即将开始的任务需要非常精细的分解,未来的任务可以分解粗 放一些,等到即将执行时再进行精细化分解。 e)团队工作原则。项目计划制定主要责任人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计 划过程中,尤其是任务分解和工期估计等关键过程中一定要有项目成员一起进行。任务的描述和分解必须要征得大家的同意和确认,从而尽可能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任务分解的分歧。 f)划分重要里程碑事件。在项目计划中要明确表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事件。里程碑事件时间要结合项目整体时间慎重制定。 4.2.2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不断的细化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的变更规则如下: 项目计划和项目里程碑计划制定后在项目专员处存档。项目专员进行实时监控。项目的更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工程全套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编撰说明 建筑产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效益的源泉。为了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配合ISO9000贯标工作,规范现场施工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公司有关人员在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室的指导下,编撰了《作业指导书》,本书在吸收施工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工艺等先进实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了了本企业近十余年来的技术发展与实践经验进行编撰,可作为公司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控制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 《作业指导书》以国家及行业现行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依据,借鉴本行业的部分相关成果,结合南方地区和本企业的技术条件、特点等要求进行编写。全书共分十二章,每章节按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施工注意事项等编写层次,突出重点,内容基本涵盖作业流程。 《作业指导书》除按照国家及行业的现行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外,还主要参考了广州市建筑总公司编《建筑施工工艺标准》、四川省地方标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DB/5100P01001—88)、《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有关等文献。 由于时间仓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作业指导书》中的遗漏和失妥之处,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7 第二章土方工程-----------------------------------------------9 第一节排水与降水---------------------------------------------9 第二节挖土(大型土方工程) ------------------------------------ 10 第三节基坑(槽)开挖与围护--------------------------------------11 第四节回填土-------------------------------------------------16 第三章地基与基础工程------------------------------------------21 第一节灌注桩工程----------------------------------------------21 钻(冲)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 第二节水下混凝土工程------------------------------------------35 第四章地下防水工程--------------------------------------------39 第一节防水混凝土结构------------------------------------------39 第二节水泥砂浆防水层------------------------------------------44 第五章钢筋混凝土工程------------------------------------------48 第一节模板工程------------------------------------------------48 木模板(含大夹板)安装与拆除 定型组合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门架支顶 可调式钢管支顶 第二节钢筋工程------------------------------------------------65 钢筋制作 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闪光焊 钢筋电孤焊 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钢筋气压焊 锥螺纹连接

水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水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水温含义: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和微生物活动,非离子氨、盐度、pH值以及碳酸钙饱和度等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 温度为现场监测项目之一,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水温计和颠倒温度计,前者用于地表水、污水等浅层水温的测量,后者用于湖库等深层水温的测量。此外,还有热敏电阻温度计等。 (一)水温计法(A) 仪器 水温计:水温计为安装于金属半圆槽壳内的水银温度表,下端连接一金属贮水杯,使温度表球部悬于杯中,温度表顶端的槽壳带一圆环,栓以一定长度的绳子。通常测量范围为-6℃~+40℃,分度为0.2℃。 步骤 将水温计插入一定深度的水中,放置5min后,迅速提出水面并读取温度值。当气温与水温相差较大时,尤应注意立即读数,避免受气温的温度。必要时,重复插入水中,再一次读数。 注意事项 1)当现场气温度高于35℃或低于-30℃时,水温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要适当延长,以达到温度平衡; 2)在冬季的东北地区读数应在3s内完成,否则水温计表面形成一层薄冰,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二)颠倒温度计法(A) 1、仪器 颠倒温度表:颠倒温度表有闭端(防压)和开端(受压)两种,均需装在采水器上使者用于测量水温,后者与前者配合使用,确定采水器的沉放深度。 在深度小于200m的水中,可根据放出的绳长来确定采水器的沉放深度,而不必用闭端 与开端颠倒温度计的温差进行计算。

颠倒温度表由主温表和辅温表组装在厚壁玻璃管内构成。闭端颠倒温度表的厚壁玻璃套管两端完全封闭。 主温表是双端式的水银温度表,其测量范围通常为-2℃~32℃,分度为0.10℃。 辅温表是普通的水银温度表,用于校正因环境温度改变而引起的主温表读数变化。辅温表的测量范围一般为-20℃~+50℃,分度为0.5℃。 步骤 颠倒温度计随颠倒采水器沉入一定深度的水层,放置10min后,使采水器完成颠倒动后,提出水面立即读取水温(辅温读至一位小数,主温读至两位小数)。 根据主、辅温度的读数,分别查主、辅温度表的器差表(依温度表检定证中的检定值线性内插作成)得相应得校正值。 当水温测量不需要十分精确时,则主温表得订正值即可作为水温得测量值。如需精确测量,则应进行颠倒温度表得校正。 闭端颠倒温度表得校正值K得计算公式为: K=(T-t)(T+V0)/n[1+(T+V0)/n] 式中:T——主温表经器差订正后的读数; t——辅温表经器差订正后的读数; V0——主温表自接受泡至刻度0℃处的水银容积,以温度度数表示; 1/n——水银与温度表玻璃的相对体膨胀系数。 由主温表的读数加K值,即为实际水温。 注意事项:水温表或颠倒温度表应定期校核。

《HSE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说明

《HSE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说明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试行)》的要求,《HSE作业指导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2 (3 (4 (5 另外,还要填写岗位HSE作业指导书。 详细说明

(对照《HSE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试行)》中4编写指南) 一、HSE管理体系 (1 (2) (3 如果基层企业的作业范围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HSE承诺就要考虑适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向社会、员工和相关方做出承诺。

努力可以实现的。HSE方针要体现体系化管理的思想,要简明扼要,便于员工理解和记忆,制定方针同时要考虑通过目标将方针强调的思想进行量化,不要只停留在口号或不能量化的文字上。具体控制指标的制订是为了确保基层企业目标的实现,可由二级单位对基层企业目标进行分解。 1 《HSE 位名称(如:经理、副经理、XX部门经理、监督等等),不是具体到哪一个人,是企业相对固定的管理结构模式。为了表明生产管理模式和能力,对关键技术装备进行列表,表中对装备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商、生产技术标准、已使用年限和技术状况等进行描述。注意,这里不是要求对本组织的所有设备进行罗列,只要列出那些关键的并且是要在本指导书中对操作规程或按设备单元进行作业指导的特定的设

备就可以。 2)岗位分布 求。 在岗位HSE职责中按照岗位分布,按照岗位不同和作业要求的不同,分别对基层企业内所有岗位的HSE职责进行描述。要按照组织管理网络对责任进行层层分解,描述对上、对下的责任,在职责描述上一定要体现出从管理者到操作岗位者的线式管理责任。

1)岗位条件 对不同的岗位要有不同的要求,对岗位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持证要求、工作表现、资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以及是否进行过必要的岗位培训和HSE 培训等,要在该部分提出量化指标,以确保从事本岗位的员工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知识 2 HSE 出岗位风险管理的要求,辨识和降低岗位风险。编写岗位职责时,要按照基层组织结构,从组织管理者到各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描述,按照逐级负责,逐级约束,明确该岗位对上要听从谁的指令,对谁负责,对下负责什么,岗位之间的职责一定要界定清楚,防止出现重叠和空当。要明确各岗位的HSE权利和义务。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汇编3

隔断罩面板安装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0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隔断罩面板施工作业。 2.0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隔断罩面板(石膏板、纤维板等)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产品必须具有质保书、产品合格证,进场前必须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罩面板运输和安装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损坏板材的表面和边角,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受潮变形,存放时应下垫方木与地面隔离。 2.1.2附件 自攻螺丝、十字头应有产品合格证,从材料库中随用随取。 2.1.3主要机具 拖线、手枪钻、墙纸刀、木工毛、卷尺、手锯。 2.2作业条件 骨架已完成,已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已整改完毕。 3.0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粘钉一面石膏板一水暖电气钻孔、下管穿线一填充隔音隔热材料一安装木门框一粘钉另一面石膏板 3.2罩面板安装 安装罩面板前应检查骨架的牢固程度,如有不牢固处,应进行加固,罩面板安装时,先将石膏板用十字头、自攻螺丝固定于轻钢龙骨上,螺钉沉人板面,但不允许破坏纸面,螺钉间距四边为150—170mm,中间部分不应大于200mm,螺钉与板边缘的距离为10-15mm。 3.3水暖电气施工 水电管路应尽快到位,管子穿人隔墙应用开孔器开孔,不应割断,管子应固定做好防腐,穿人电线,电线绝缘应测试,水管进行试压,确保无漏水。 3.4填充隔音隔热材料 设计有隔音隔热要求时,应填入隔音隔热材料,隔音隔热材料应填塞封项,不得漏塞。 3.5安装木门框 安装木门框,门框与竖向龙骨3.5mm自攻螺丝固定,门樘应垂直,门樘一边与罩面板抺平。 3.6安装另一面罩面板 安装另一面罩面板:用自攻螺丝将石膏板固定于轻钢龙骨上,螺钉沉入板面,但不允许破坏纸面,螺钉间距四边不大于150*170mm,中间不大于200mm,板缝交错用墙纸刀开出预留孔洞(电气配电箱、开关盒、插座盒及水暖龙头管口、三角阀口、空调配电箱等),洞口开工平直,螺丝适当加密。 4.0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罩面板材料的构造及固定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有质量保证书。罩面板安装必须牢固,无脱层、折裂。 4.2基本项目 罩面板安装铺设方向应正确,安装牢固,接缝密实、光滑,表面平整。 4.3允许偏差项目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二)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

任务识别

1 目的 确保本矿安全生产中关键任务得到识别和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矿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任务:属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 4 职责 4.1 安环科负责对关键任务的识别及控制计划的制定,对关键任务控制 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4.2 培训科负责对执行任务分析的人员、从事任务观察工作的人员进行 观察方式、方法的培训。 4.3 科室、车间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关键任务的识别与分析,实施 本单位关键任务的控制计划。 4.4 本制度由安环科归口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 5.1.1 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程序: a)列出本单位或班组内的工种或职业清单; b)列出每一职业的所有任务清单,反映所有的工作; c)将工作任务填入表; d)实施任务分析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 5.1.2 识别关键任务应考虑下列问题: a)当这个任务正在执行时,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b)这个任务,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是否以后可能导致重大损失;c)应考虑损失的严重性、伤害的严重度、损坏的费用、质量或生产损失的费用,那些人或部门可能受到影响; d)估计的损失发生频率。

5.1.3 确定关键任务的组织原则: a)岗位工人的关键任务由班组长组织确定; b)班组的关键任务由车间组织确定; c)车间级的关键任务由矿主管领导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确定。 5.1.4 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辨识结果,下列项目应确 定为关键任务: a)风险程度达到二级以上的危险作业场所; b)需要使用《工作票》作业的; c)需要使用《动火证》作业的; d)需要使用《危险作业许可证》的; e)需要进行强制性授权许可作业的。 5.1.5 车间应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辨识结果,对所有 的工种和作业对象进行分析,确认本单位的关键任务,并以表格形式报送安环科。 5.1.6 安环科对全矿的关键任务进行核实,完成关键任务清单,经主管 副矿长审核后,报矿长批准。 5.2 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5.2.1 关键任务和下列活动应制定作业指导书: a)采矿、掘进、充填、爆破等风险程度达到三级以上的危险作业;b)员工培训; c)角色分配; d)与员工沟通; e)小组会议等。 5.2.2 作业指导书要详细突出关键任务的作业步骤以及保障作业的安全 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a)简明扼要; b)步骤清楚、完整; c)危险源辨识全面; d)关键步骤确定准确;

土建施工作业指导书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品 文 档 1 【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施工作业指导书(土建部分)

目录 一、基础分部 二、主体分部 三、装饰分部 (一)防水施工 (二)室内找平层(地砖)施工 (三)墙面抹灰饰面与瓷砖粘贴 (四)铝合金施工 (五)内墙腻子涂料施工 (六)成品木门、防火、防盗门安装 (七)铝合金栏杆、铁花栏杆安装 四、重要提示 所有工序必须进行100%的检查,关键部位及关键工序必须进行旁站监理。施工单位必须有监理 工程师对上一道工序质量的认可签字,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监理对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一、基础分部 从土方开挖到基础施工、地下室的防水、回填土作业都必须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经监理、甲方审核通过后,方能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 (一)土方开挖 基础土方采用机械开挖,地下室、筏板及独立柱均采用大开挖方式,土方外运,基坑周边采用喷锚护壁,基坑周边设置降水井进行降水作业。 (二)基础、地下室、半地下室施工 1、降水及排水:本项目所处位置为城南新会展侧,土质以连砂石为主,透水性好,地下水位较浅,基坑周边设置降水 井。 2、护壁:地下室周边采用护壁桩进行支护。 3、基坑验槽:基坑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以上300mm后,施工单位、监理及地勘单位现场作钎探试验,钎探合格 后进行地基捡底。施工单位捡底至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必须请质监站、设计、地勘、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参加验槽,验槽合格后应立即用砼封闭基坑。

4、基础部分的钢筋、砼施工,应参照大体积砼施工要求进行;应强调的是钢筋的保护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5、防水工程: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垫层表面压光,直接施工4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不作找平层),防水层上做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地下室侧壁:20mml厚1:3水泥砂浆找平,4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20mml厚1:3水泥砂浆外抹于卷材外面,120mm厚M5水泥砂浆砖砌保护墙。 (三)回填土的选择与夯填要求 基坑回填土选用不得含有腐质物、淤泥等,对颗粒的限制执行不大于300*300*300。回填夯实按照每300mm高分层夯实,采用压路机、蛙式打夯机、立夯机结合夯填,每回填一层必须报请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施工,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此项工作为关键工序,监理必须实行旁站监理。 (四)防潮措施 1、墙体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潮层。若设计未明确,按照西南J102第8页注a施工,即:1:2.5水泥砂浆抹灰 (三层)防潮层,厚度30mm 2、结构地面做法时,按设计要求施工。 二、主体分部 主体梁、板、柱、剪力墙砼施工及养护必须严格按照《砼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出现质量缺陷时,严禁自行处理,必须立即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若发生严重质量缺陷时,必须请设计人员到场确立相关处理方案,在完善相关手续后方能进行处理。 (一)KZ、KL、XB等的模板支撑与起拱 1、KZ、KL、XB的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工程有经审查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且 模板支撑系统有设计计算书,在浇注砼前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对支撑体系的检查认可记录,否则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对KL、XB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进行起拱,原则上大于4m的KL及XB至少按1?3%。起拱,若有 特殊要求时,须经监理认可。 3、KL、XB混凝土浇注后,在拆除底模支撑前,施工单位必须提交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试块 试压达到底模拆模要求强度后,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部提出书面申请,由监理工程师签字审核,监理审 核通过后才能进行底模拆除。否则将对施工单位处以每次1000.00元的罚款。 (二)模板封闭前必须完成接头处理并打扫干净,报监理检查验收。

微机监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微机监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1.目的:掌握微机监测检修工作内容、作业程序、技术标准,达到微机监测对现场信号检修人员岗位的工作要求。通过维修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微机监测各项性能符合行车安全的要求。 2.适用范围:车站与区间信号工岗位。 3.作业内容: 3.1检查系统主机、电源、表示盘工作状态,无异常现象。 3.2检查风扇运行情况,保持机箱(机柜)通风良好。 3.3检查各种电路板及接插件、熔断器插接状态、电源工作状态,无异常现象。 3.4检查微机监测应用程序运行是否正常,各监测分机工作是否正常。 3.5检查网络通信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3.6检查各部螺帽、插接件是否牢固。 3.7各电流模块、光电模块、开关量采集器安装正确、无异状。 3.8各种配线整齐,走线平顺,绑扎良好。 3.9机柜内部清扫。清洗各类计算机、UPS防尘网。 3.10检查各部件有无老化、断裂、破损、接触不良,并

酌情更换。 3.11测试、报警数据的整理。 3.12检查设备地线、防雷地线状态。 3.13处理影响监测设备使用的缺点。 3.14 UPS放电试验,放电时间严格遵守随机技术资料的要求。测试UPS的输入、输出电压。 3.15时钟校核,检查系统同步状况。 3.16表示信息的重点核对(每月一次)。 3.17微机监测站机及附属设备清扫,接插件及各部螺丝检查、紧固。 3.18微机监测终端、服务器及附属设备清扫,接插件及各部螺丝检查、紧固。 3.19模拟量的测试精度校核。 3.20开关量采集信息校核。 3.21模拟量报警上下限设置及模拟量的测试精度校核的检查。 4.作业材料、工具:

5.检修作业程序:

关键任务识别

关键任务识别、分析与观察管理制度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确保关键傻观察与分析过程的有效性,提高控制作业风险的效力,防止事件、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完成关键任务风险分析,编制作业指导书,确定工作票与许可证任务管理,建立关键观察制度。 二、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 通过对关键任务存在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做出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束,编写作业指导书。确保下列活动有作业指导书:采掘作业,员工培训、角色分配,与员工沟通,小组会议等,完成的风险分析要用于作业人员培训、生产预算、分析、事故调查物料评价等到。执行任务分析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 三、建立关键任务制度,确保在此需现场按照计划执行完任务观察与局部任务观察。 执行观察的人员,应接受观察方法的培训,根据观察结果确定训练与培训的特殊需求。观察人员应按计划执行观察任务。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意见。任务观察时对好的行为给予赞誉与强化。在观察的同时,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及时指出观察中发现的可能导致伤损的行为,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检查现有的工作方法与制度,跟踪当前培训效果。 四、实施关键任务分析,并编任务清单 关键任务分析与关键任务清单,可按相对独立的采矿工艺系统及各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工工艺环节划分单元,用表清列。 五、编写与使用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编写作业指导书由创办标准化系统工作小组成员完成编写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能力,并充分吸收具体作业操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操作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简明扼要,步骤清楚,完整,危险辨识全面,强调关键步骤确定准确,安全措施齐全,以及执行效果。 作业指导书应旋转在使用部门和工作现场。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3、隧道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4、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5、喷射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6、型钢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7、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8、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9、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骨架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2、预应力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 13、格构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首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洞顶截水沟、天沟以及排水沟,然后按照设计坡度刷坡。边仰坡及洞口处开挖面,采用人工借助反铲、风镐、风钻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并随之进行防护。 进口端洞门为单压式明洞门,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截水沟,然后逐级进行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按明洞施工工序施作明洞,待明洞施工完成后,进入隧道洞身施工。 由于本明洞地质条件极差,为防止坡体滑动、保证坡体的稳定性,明洞采用明挖和暗挖并分段施工的方法。左拱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部位均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先明挖左拱部土体,并随即对开挖土体两侧的边坡进行R32N 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好后施作暗挖段Φ108管棚和间距为80cm的I20a型钢钢架护拱。待型钢钢架护拱做好后,对本段明洞部分施作防水层进行土石回填以保证山体压力平衡,并施做右拱部暗挖部分管棚。待右拱部暗挖及初期支护段完成后,再分部暗挖边墙及仰拱部分,边墙及仰拱部分的支护随开挖同步进行,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形成较好的支护状态以减少围岩的沉降。 附图: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出口端为无端墙斜交洞门,先将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及格构梁施作完成后,方可施作洞门工程。由于本洞门与线路斜交,施工较一般地段复杂,施工时型钢钢架先在洞外预先按设计尺寸制作好后,现场精确放样,逐榀安装,将初期支护部分完成后,便可开始进洞施工,进洞后出口段按CD工法施工以减小围岩松驰变形量。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建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钢筋下料应釆用砂轮锯切割,如采用普通的断料机下料,则在加工前应对钢筋端部打磨平整。接头端部不得有缺口、变形等缺陷。 2、各规格钢筋螺纹数如下表所示: 3、批量加工前,应按上述要求加工出样板件,釆用环规进行螺纹精度,并进行工艺试件检测,均合格后方可批量加工。 4、接头套丝完成后应立即佩戴对应规格型号的塑料保 护帽。 5、接头加工作业应由专人负责,不得随意更换。 拓达建设(集团)

1、竖向钢筋绑扎前应对预留钢筋进行校正、调整。 2、箍筋绑扎前应进行划线分档,箍筋与主筋交叉部位必须绑扎,不得漏扎。 3、暗柱钢筋单肢箍不得漏设、两端弯钩必须为135 度,并且与竖向主筋绑扎牢固。 4、墙体身钢筋除暗柱边两排外,可进行50%绑扎。 5、竖向钢筋绑扎完后及时设置好保护层垫块。 6、楼板钢筋绑扎前,必须在模板面进行划线。 7、梁底钢筋不得漏扎(包括二排钢筋)。 8、楼板上层钢筋必须满扎,底层钢筋除四周三排外可进行50%绑扎。 9、飘板钢筋必须满扎,并在其下部设置好成品马橙。 10、梁板钢筋绑扎完后必须设置好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大于lm,不得有钢筋接触模板现象。 11、楼板栓浇筑前,设置好竖向钢筋的定位卡箍。

拓达建设(集团)1、模板支架立杆底部必须设置垫板,其间距不得大于 1、2m,扫地杆一个方向满设、另外一个方向隔一拉一,第二步水平杆纵横方向必须满设,不得采用倒顶托、倒爬杆,顶托长度不得大于300mmo 2、墙柱模板下口必须设置垫方,标准层抱箍必须为五道,小面模板应釆用硬碰角的方式。 3、梁侧模与墙模交界处模板不得断开,模板接缝设置在梁跨中(距梁端600mm处)。 4、外墙大模板下口必须设置老墙螺杆,上口设置水平锁口方。 5、飘窗板底模标高必须严格控制,并应检查其支撑是否牢固。 6、背楞釆用50钢方,其间距不得大于200mm。 7、沉箱吊模应制作成定型化模板,上下口均应设置水平锁口方,加固不得釆用铁丝,应釆用对拉螺杆(注意不要穿PVC套管)。

水平位移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平位移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测定建筑主体倾斜、水平位移、挠度和基坑壁侧向位移,并对建筑场地滑坡进行监测。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2 仪器设备 全站仪 3 平面控制点布设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级别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 2)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校验。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标志的形式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级、一级位移观测的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应建造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不应超过土0.1mm; 2)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应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根据点位不同情况,可选用重力平衡球式标、旋人式杆状标、直插式觇牌、屋顶标和墙上标等形式的标志。观测墩及重力平衡球式照准标志的形式,可按《建

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附录B的规定执行; 3)对用作平面基准点的深埋式标志、兼作高程基准的标石和标志以及特殊土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标石、标志及其埋设应另行设计。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变形监测点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 5 观测周期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6 水平位移观测数据计算

机动车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大庆市鲲鸿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编号:KHJC/ZYZD-2020 作业指导书 编制:杨凯 审核:邹致远 批准:周洪艳 2020年6月1日颁布2020年6月1日实施

目录

第一章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RB/T214-2017和RB/T 218-2017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汽车性能检测的检测行为,根据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的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制定本汽车性能检测的作业指导书,以供检测人员使用。 本实验室的各项检测操作,均应该遵守本作业指导书的规范和要求。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本作业指导书使用以下相关标准的现行最新有效版本和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 法》 ●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 速法)》 第三章参考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4.1车辆外观检测 4.1.1车辆外观检测目的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增加,各零部件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腐蚀、疲劳、变形、老化等现象:其结果不但使汽车动力性下降、可靠性降低、经济性变差、排放污染加大,而且影响了车容市容,甚至影响了行车安全。因此,对车辆两外观进行检测的目的是:控制车辆外观技术状况、性能符合有关标准,确保汽车综合性能良好,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和保证行车安全。 4.1.2检测(检视)判定标准规范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4.1.3外观检测(检视)方法 4.1.3.1车辆唯一性识别 核对车身及牌照颜色、车辆类型、厂牌车型、牌照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车辆识 别号等车辆唯一性标识系统与行车证记载是否相符。经核对,车辆唯一性标识系统相符后,方可进行该车其它项目检测:唯一性标识系统不符,则终止该车检测。 4.1.3.2直观定性检视: 检查车辆各部件损伤、渗漏、松旷、卡滞、脱落、失效、漏装、脏污、润渭等情况,作定性判断。 A.车架车身驾驶室表面:一二级车无锈迹、脱掉漆;三级车无明显锈蚀或变形。 B.车门车窗玻璃:一级车应完好无损;二三级车不得缺损。 4.1.3.3仪具定量检测一-先目测、手感,必要时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检测: (1)用钢卷尺测量:整车外形长度尺寸和前后轮距应符合原厂规定,左右侧轴距差应≤轴距的1.5/1000(一级车应≤轴距的1.2/1000)。并判断能否适应检测线。 (2)用钢直尺、高度尺检测:车体周正度;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在离地高1.5m内测量)高度差应≤40mm(一级车应≤20 mm (3)用钢直(卷)尺测量:制动及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原厂规定。 (4)用钢直尺、深度尺检测轮胎磨损:胎冠花纹深度,微型车应≥3. 2mm,其它车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