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

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

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
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

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花垣县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加速发展优势产业,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提出了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提出了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一园六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是花垣县“十一五”后期、“十二五”及“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纲要的主要编制依据是:《花垣县志》,《花垣统计年鉴》(2000、2005),《花垣统计公报》(2007),《花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5),《花垣县环境统计年报》(2005),《花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机遇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我县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立足于境内丰富的锰矿、铅锌矿等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了以“两矿”开发为龙头,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轻工、医药等为支柱的骨干产业群。全县成型的工业企业197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95家。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7家;产值5000-10000万元、利税过500万元的企业12家;产值2000-5000万元、利税过100万元的企业46家。已具有年开采锰矿石200万吨,铅锌矿石180万吨,硅锰合金2.8万吨、硫酸30万吨、电解金属锰18.4万吨、电解锌16万吨、四氧化三锰2万吨、水泥40万吨、富硒大豆油1500吨、纯净水3000吨的生产能力。

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83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8.1%。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00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2.01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1.7%。

2、产业结构波动较大

我县的产业结构受锰锌市场影响波动较大。2005年,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分别由2000年的22.4:60.6:17调整为14.2:55.8:30,和8.6:72.73:18.22。2000年-2004年,电解锰的市场行情较好,价格较高且稳定,行业利润空间较大,2005年-2006年上半年市场行情回落,行业几乎无利润空间,2006年下半年市场行情持续上涨,行业利润创历史新高。而2000年-2003年,电解锌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价格较低,行业几乎无利润空间,2004年电解锌市场行情开始好转,价格迅猛持续上涨,最高涨幅达300%,行业利润创历史新高,至2007年下半年开始下滑。在三次产业比例上具体体现为:2005年同2000年比,二产业发展平稳,增幅较小,三产业发展较快,增幅较大;2007年同2005年比,二产业发展较快,增幅较大,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从我县的工业现状来看,产业集聚趋势显现,以锰锌冶炼及矿石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区已基本形成:一是聚集城郊区域的锰锌冶炼产业集群,重点以电解锰、电解锌等有色金属冶炼为主,我县的三立集团、东锰集团、振兴、汇银和银海公司等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均落户此区域;二是铅锌开采及浮选产业区,以铅锌矿石开采业和铅锌浮选业为主, 主要分布在团结、龙潭、猫儿等三个乡镇;三是锰矿石开采区,主要分布在民乐、排吾、猫儿、两河等四个乡镇; 四是锰粉加工产业区, 主要分布在民乐、道二等两个乡镇。

4、技术创新情况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33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5项、州级118项。投入科技项目资金10亿元,引进和开发新技术50项目,研发新产品25个,培育科技型企业6家,专利授予28项,鉴定科技成果15项,获省、州

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东锰集团公司研制的“坡纹管冷却”技术和四氧化三锰矿石冶炼技术获国家专利,无硒高纯电解锰和电子级四氧化三锰关键技术被纳入国家“863”计划,获“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奖;三立集团湿法炼锌技术获国家专利,在电解锌行业普遍采用。

5、资源与环保状况

我县工业产业以资源消耗高的工矿业为主,每吨电解锰消耗锰矿石11.0吨,2000年、2005年和2007年我县锰矿石消耗量分别为355469吨、805856吨和107140吨。2000年,每吨电解锌消耗锌矿石106.0吨,矿石消耗量为2649500吨。2005年,每吨电解锌消耗锌矿石81.5吨,矿石消耗量为5760278吨。2007年,每吨电解锌消耗锌矿石120.5吨,矿石消耗量为9591800吨。能源消耗方面,2000年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电力7241千瓦时、消耗煤炭0.59吨;2005年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电力2832千瓦时、消耗煤炭0.37吨;2007年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电力3625千瓦时、消耗煤炭0.2吨。同时,我县不断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全县工业企业均完善了“三废”处理设施,围绕废水、废渣、废气,加坝筑堤,安装治污设备,改、扩、修建了大批治污工程。在2005年底的“锰三角”电解锰行业综合整治中,共投入14000余万元环保治理资金,实现了电解锰企业的达标排放,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验收,其中东方锰业集团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列为四家清洁生产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底,全县电解锌生产企业也全部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和省环保部门的环保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花垣的产业发展在“十五”期间取得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的突出问题,同时还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总量、产业规模偏小。一方面经济总量偏小。近几年来,我县经济虽然高速发展,2007年人均GDP达14475元,但与发达地区如上海市人均GDP64592元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与全国人均GDP18665元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我县GDP按12%的速度增长,全国GDP按7%的速度增长,我县人均GDP需10年才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如不加快发展,差距将会更大。另一方面产业规模偏小。2007年,全县成型的工业企业197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95家,占48.2%;纳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仅10家,占5.1%;纳税200万元以上的企业47家,也只占23.9%; 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1家, 占0.5%; 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仅2家, 占1%。

2、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 部份铅锌浮选和电解锰冶炼企业位于饮水保护区上游;部份污染企业建于居民密度较高的区域; 锰锌矿石开采区与粗加工区域, 锰锌冶炼区与其精深加工区域插花分布;缺乏生产性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是企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传统工业企业和资源型加工企业所占比例较重。目前,我县企业家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学历普遍较低,获大学本科文凭的不足3%,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不足10%。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弱, 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更弱。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之又少,缺乏技术创新研发平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4、产业发展平台不高。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园区和己经形成的六个工业小区均为县级产业发展平台, 入园企业能享受的土地、金融、纳税等优惠政策有限, 对产业发展的约束较突出。

5、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县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受矿区交通、电力、工业污水处理、生产性物流等基础设施滞后的影响,难以引进大企业、大产业项目,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

6、产业项目融资难。我县工业企业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依靠银行贷款建设起来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由于企业历史债务包袱重、自筹资金能力较弱,银行贷款审批权

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原则

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原则 (1)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考虑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进一步研究加快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措施,形成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 (2)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增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职能。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产业的合理布局。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加快形成企业集群,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4)巩固和强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紧密关系,促进和引导产业整合与集中发展。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划分次区域,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统筹区域及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发展带,尤其是向重点产业新城的转移和集中,引导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5)符合首都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升城市核心功能。重视首都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要求、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首都优势,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6)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共同发展。采取差异化战略,加强北京在京津冀地区、全国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合作与分工,尤其要重视在京津城镇发展走廊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

四、主要措施 1、抓扶优扶强,壮大企业规模、要积极培育和扶持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行业领先、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依托豪翔、联群、大明、奇达利、有志、共荣、佳豪、磊鑫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推动石雕石材产业形成具有明显优势,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 2、抓载体建设,优化产业布局、要全力推动石雕石材业向基地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行条块结合,纵横拓展,规划建设―批规模大、聚集功能强的石雕石材生产基地。块状:建设惠东和崇武山霞为主区域的全国石雕制品加厂中心,力争在“十五”期间成为国际性制造业加工中心。形成集原料经营、石制品加工、产品展示、配套包装物、磨具磨料、石材机械的生产供应为一体的完整的石雕石材工业产业链。条状:以国道324 线及惠黄、惠崇公路沿线石材企业为主线,以中国雕艺城、磊艺、豪翔展示中心和洛阳石雕产品一条街为支点,形成集石雕加工、展示、销售一线串珠的石雕石材产业走廊。 3、抓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后劲、针对目前该行业还普遍存在产品艺术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大路货产品多的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程,创办 3-5所工艺美术研究所,支持企业走科技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引进高新技术装备;开展系列化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和工艺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和协作。 4、抓市场拓展,扩大发展空间、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日本市场、进军韩国市场、开拓欧美市场”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带来的契机,加大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力度,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石雕石材展示会等经贸活动;鼓励企业到国内外开设办事处和营销机构:定期举办中国(惠安)国际石雕石材展示会和雕刻大赛;加强媒体宣传,提高石雕品牌国际知名度;加快市场载体建设,完善中国雕艺城规划;建立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历史博物馆,作为展示惠安雕艺的平台。 5、抓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素质、要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实行人才培训与引进并举。依托惠安五中石雕职业学校、华光摄影学院基地,培养一批能自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企业输送技术骨干;实行企业与美术学院厂校挂钩,培养技术力量,大力引进工艺美术家和专业人才到企业来施展才能;同时要特别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石雕石材业的队伍整体素质。 6、抓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企业、针对石雕石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石粉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要在企业中大力推广采用“SC聚压滤法”技术,使产品加工中携带的石粉泥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分离,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全部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要倡导企业在应用节水、节能、降耗新技术的同时,开拓和引进一些废物再利用的相关企业,如引进利用碎石、石粉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以发展资源循环的工业链。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X〕84号)精神,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以下简称“返乡人员”)到农牧区创业创新,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农牧区经济,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转变”新思路,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牧业农牧区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激活各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催生民生改善、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新动能。通过发挥市(州)、县政府责任主体作用,把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强财政资金引导,系统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推进创业创新空间建设。通过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发展市场主体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活力,鼓励和扶持以社会力量为主、促进创业创新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通过用好用活已有园区、项目、资金等存量资源,全力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同时

积极探索公共创业服务新方法、新路径,开发增量资源,加大对返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二、重点领域 (一)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重点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牧业、设施农牧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生产,提升经营水平和带动能力。以农牧(农林、农渔)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推进“粮改饲”为重点的优质高效绿色农牧业发展,着力构建循环农牧业社会化生产体系,促进循环农牧业发展。 (二)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围绕牛羊肉、冷水鱼、油菜、果蔬、青稞、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在农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等加工业领域创业创新发展,推进产地资源与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效对接,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 (三)推进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在农资配送、耕地(草原)修复治理、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农机作业服务、农畜产品流通、农牧业废弃物处理、农牧业信息咨询等领域,创新构建综合性、规模化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在休闲农牧业、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传统手工艺、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牧区绿化美化、农牧区物业管理等方面创新农牧业服务性产品,拓展农牧业多种功能。在国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全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福建日报]2014-01-07字号:T | T 2013年12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近日由省政府印发实施。昨日,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我省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意义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省政府制定《指导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 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工业支撑作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速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良好运行态势。但是在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加剧、创新能力不足、招商引资缺乏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在局部地方比较突出,以及部分产业全国性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带来企业效益下滑等方面。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我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在起草过程中,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依据国家对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和省领导的多次指示精神,力求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一般竞争性产业,尊重市场规律,引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对电子信息、新兴战略性等目前尚在培育发展中的产业,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资源环境依赖性强和邻避效应突显的产业,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省发展改革委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和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先后进行7次修改和论证,选择对环保、生产要素具有较高要求的石化、汽车、船舶、冶金、水泥、制浆造纸和印染等七类产业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十大重点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布局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充分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对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对统筹区 域协调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防止同质竞争,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对促进我省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和邻避效应,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指导意见》对七类产业布局是如何考虑的? 答: 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石化产业:石化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品覆盖面广,对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发展积极性很高。但石化又是资源依赖性强,环境占用量大,物料互为供需,装置相互关联,布局密不可分,需要合理布局,一体化建设。 按照国家对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化、产业园区化、生产清洁化和产品高端化的要求,通过石化基地建设促进全国石化产业布局调整,引导石油化工项目在基地或园区集聚发展,以及我省环境承载能力,我省石化产业重点布局建设湄洲湾和古雷石化基地,适度发展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除以上三个区域外,其他地区不再布局新的石油化工中上游项目;同时明确全省新建的化工项目必须进入石化基地或化工园区(专

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樊 宏 摘 要:科技工业园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类型,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和开发对策。 关键词:科技工业园 发展 模式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2)01-084-02一、全球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类型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由供应商(上游企业)———本企业———销售商(下游企业)———消费者构成的产业价值链;这些寻求竞争优势的企业构成了完整的价值链,并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积聚,构成了协作与竞争的关系网———企业群聚区;群聚区代表一种新型空间组织形成,介于公开的市场与科层结构(纵向一体化市场)之间,是组织价值链的替代。由此,发展小范围区域经济,目前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在全球,二战后兴起的科技工业园就是最典型的企业群聚区,而美国“硅谷”就是科技工业园中最成功的代表。 美国“硅谷”,不仅是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工业园,而且还是全球最早的科技工业园。从发展过程看,美国“硅谷”于1951年由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起步时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1956年才达到1.39平方公里,70年代为2.65平方公里;目前所指的美国“硅谷”是指从加州北部旧金山市到圣何塞市长80多公里的狭窄地带,面积为1500平方公里,这里集中了上万家以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惠普、英特尔等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信息技术产业公司,1998年硅谷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NP )为24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NP )的3%,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NP )的1/4左右。从全球情况看,到目前为止,全球科技工业园有1000多家,其中,1995年成为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IASP )成员的有580家。作为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IASP )成员的科技工业园德国有162家,美国有131家,英国有45家,法国有33家,加拿大有15家,俄罗斯有11家,澳大利亚有15家,印度有15家,意大利有12家,瑞典有12家,西班牙有10家,芬兰有11家,奥地利有5家,比利时有5家,挪威有9家,葡萄牙有5家,希腊有6家,日本有4家。除美国的“硅谷”外,在欧洲,著名的科技工业园有法国的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面积2400公顷)、布列塔尼高技术园区(面积400公顷)、图卢兹科学园(占地3平方公里,计划扩展到10平方公里),英国的剑桥科学园 (1970年面积为53公顷)等;在亚洲,著名的科技工业园有新加坡肯特岗科学园(总面积65公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占地面积2700多公顷)等。从这些科技工业园的开发模式看,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市场主导型,特点是起步规模比较小,开发资本(包括企业创业资本)主要来自民间,这类科技园可以说是市场体制创新的产物,如美国“硅谷”等;二是政府主导型,特点是有明确的规划,开发面积较大,开发资本主要来自政府,园区发展处处体现政府意志,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在管理模式上,科技工业园一般都实行政府、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 在我国,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20世纪90年代,仅国家批准设立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就有53个,遍布于东、中、西三大地带。目前,兴办科技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科技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从53个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及一些科技园的开发模式看,我国的高科技园区基本上属于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其原因首先是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相比,发展差距不仅表现在科技领域,而且还表现在市场发育、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后发国家要想与先发国家一样,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就能够催生出“硅谷”,不要说发展中国家做不到,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很难做到。其次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政府只有通过种种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政府才有能力解决一些社会、经济等问题。有关科技工业园的三元参与理论则认为,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当今经济发展中最强有力的合作形式;科技工业园就是实现三者合作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第三是中国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政府完全不参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全部让市场发挥作用,这也很不现实。因此,我国高科技园区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衡量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属于何种开发模式,可以通过其开发资金的来源渠道来反映。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税收返还的方式,增大高新技术园区的积累,并把这部分积累的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开发等;二是各级政府投资,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苏州高新技术园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园区、北京中 — 48—●经济研究 《经济师》2002年第1期

区域产业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战略抉择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保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这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1)全局性。研究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影响总体目标实现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长远性。不仅要研究全局整体的发展方向,而且要研究自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 (3)综合性。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不是单一的,都必须综合考察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科技、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问题,整个发展潜力问题等。 (4)层次性。事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决定着为其发展服务的战略研究具有结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一个战略方案常常是具有多层次结构(子战略)的有机整体。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产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产 业 发 展 布 局 的 思 考 2015陕西MBA西安班 康亚鹏

产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转移或重新组合 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 组合结构,其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 通过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可预防过度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合理的产业布局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以利于协调经济政策: 1、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必须注意与工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考虑。农业和工业在许多方面就是一个产业链条的前后道工序,过去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发展。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现

在轻工业生产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 /3 ,纺织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 /2 。搞农业产业化应该把农村和城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生产能力,或就地联合或异地转移。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有的提法和做法不妥,例如加速“农村工业化”,似乎我们国家有两个工业化,一个城市工业化,一个农村工业化,这样就把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分割了。重复建设必然扩大。因此,只能在一个工业化,一个统一市场的前提下来考虑产业布局。 2、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现代化。而城市化是要发展城市,以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降低农业的比重,将大多数农民变为市民,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现代化水平,并不是把农村都变为城市。因此加速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提法是不妥的。如果农村都城市化了,农业无法发展,重复建设也无从避免。因此,正确的提法,应是加速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样既可发挥集聚效应,又可减少重复建设。 3、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设施的关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根本,关系到整个经济能否正常运行,我国的农业又比较脆弱,吸取以往的教训,我们要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我国基础产业建设成效显著,从持续发展的要求看,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建设适当超前是必要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调整规划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前言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首都抓住奥运会举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提升“四个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的重点任务、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及若干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是首都“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一、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五”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经济总量显着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总量显着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57美元,突破5000美元。第三产业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05年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一产业进一步优化,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2005年增加值为亿元。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和%,变化为2005年的%、%和%。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显示、集成电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3.重点产业加速发展。 以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汽车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成长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多领域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按照2004年经济普查统计,金融业主营收入超过4100亿元,商务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1100亿元,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537亿元,软件业主营收入实现313亿元,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

2018年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研究

五大产业园运营模式分析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一、华夏幸福基业 1、企业背景及发展概况 华夏幸福基业成立于1998年,拥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一级资质,早期致力于河北省内的城市住宅项目开发。2002年开始运营固安工业园,逐步向工业园区运营商进行转变,目前已经形成“园区+地产”运营模式。华夏幸福基业开发版图主要位于环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地。 其运营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寻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双赢的契合点,通过产业新城的建设帮助政府实现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获取廉价土地方面与当地政府形成默契,实现互帮互赢。 2、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运营模式 以打造“产业新城”为企业战略定位,以“园区+地产”作为盈利模式,公司在园区还未起步前,就与当地政府签订排他性的园区整体委托开发协议,由华夏幸福对园区进行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商品房开发、工业厂房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以及企业入院后的物业管理服务,政府则提供行政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与2015年提出的PPP模式不谋而合。 企业整体运作类似于中介服务,通过对产业新城的整体操盘,整合地方政府、资金、技术、高新产业等各方资源,进行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运营特点 1)选址:华夏幸福产业园多定位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城郊或县域待发展新区,以助力区 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与当地政府洽谈排他性的合作协议,争取更多利好政策; 2)良好的政府关系:凭借良好的政企关系进行排他性的合作协议洽谈,同时能够及早 地参与地块的规划和土地整理工作,甚至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对园区规划及后期招 商均有利好。对政府来说,华夏幸福已经成为政府基建和招商引资的外包机构。 3)行政服务通道:得益于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园区行政服务直接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对接,加快园区企业办事效益,对企业入驻有一定吸引力。 4)廉价拿地:通过产业新城开发以较低的价格获取大量住宅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销售, 获取利润。产业地产部分仅提供规划建设、招商运营服务。 5)融资服务:华夏幸福基业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建 立合作关系,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同时旗下成立一家担保公司,为园区企 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吸引企业入园。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黄琴峰傅得晟胡冰阳张高钢 1 天府新区定位 2 总体规划 2.1 规划范围 2.2 规划理念 2.3 总体定位 2.4 空间布局 2.5 产业布局 2.6 生态绿廊 2.7 交通规划 2.8 公共服务体系 2.9 保障措施 2.10 建设步骤 3 最新动态 3.1 基础建设 3.2 最新进展 1天府新区定位 天府新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2总体规划

2.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在整个天府新区的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是650平方公里,包括现有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约占总面积的40%,剩余的60%将是各类生态用地,也就是保留60%的生态本底。而城镇建设用地中,用地和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将各占一半左右。 2.2规划理念 山水环境,组合布 局以能源约束为前提,严格保护和控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城镇和自然山水,组合布局城市。 产城融合,三位一 体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位一体”、“两化互动”要求落实到规划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协调互动发展。 城乡统筹,生态田 园用城乡统筹的手段构建城市建设与乡村田园有机融合,国际化特征和天府传统文化特征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集约发展,智能低 碳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能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和TOD的发展理念,强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组织作

一二三产业融合 助推转型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转型发展 粮油集团 (2015年3月) ****粮油集团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下辖**实业、**食品科技、**生态农业、**种业、**臵业等38个经济实体,公司占地面积800余亩,资产总额12亿多元,现有员工1300多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拥有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粮油贸易、商业地产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科、工、贸、投”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成为**省农业产业化行业领军龙头企业。 近来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基地联动、产业推动、品牌带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快科技创新转型,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转型的发展目标。 一、夯实一产业,不断创新生态农业模式 (一)稳步拓展“一核两圈”基地。公司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和加工需要,采取自建、共建、订单收购等方式,在县内外建立稳定的优质粮油原料基地,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稻种植技术,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核”即有机稻生产核心区。以**线生态农业走廊为中心线,在现有5000亩有机稻基地基础上,实施倍增计划,3年内创建了10万亩有机稻种植基地。“两圈”即优质稻原料保障圈和补给圈。实施订单农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形成了100万亩的优质稻原

料保障圈。进一步拓展县外资源,将“订单农业”面积扩展到**、**、**等周边地区,形成了涵盖周边县(市)的200万亩优质稻原料补给圈,共建成300万亩优质稻高产稳产基地。在“两圈”范围内创建2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组建65个镇级优质粮油种植协会,带动64 万个基地农户年增收逾6亿余元,人平增收300元以上,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生态农业新模式。2013年,**集团在**镇**、**村流转承包土地5000亩作为示范基地,创新种植模式,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在有机稻种植区建成“稻鸭共育”示范基地2500亩,“稻鱼、稻鳖”示范基地200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600亩,实行以稻为主,稻鸭、稻鱼、稻鳖、稻虾共生,绿色有机,高产高效。公司将在10万亩有机稻种植示范区逐步推广生态农业新模式,通过基地联结农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让农民有钱赚,带动农民科学致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受益。 (三)推广再生稻种植新模式。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等优点,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是**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再生稻以其投入少、产量高、米质好的优势倍受消费者的亲睐。**集团顺势而为,建立了万亩再生稻种植基地,为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合作共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建了湖**再生稻院士工作站,推广再生稻栽培新技术模式,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3月16日举行了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在**集团举办了**院士学术交流座谈会、报告会,培训农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

五大产业园运营模式分析 一、华夏幸福基业 1、企业背景及发展概况 华夏幸福基业成立于1998年,拥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一级资质,早期致力于河北省内的城市住宅项目开发。2002年开始运营固安工业园,逐步向工业园区运营商进行转变,目前已经形成“园区+地产”运营模式。华夏幸福基业开发版图主要位于环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地。 其运营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寻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双赢的契合点,通过产业新城的建设帮助政府实现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获取廉价土地方面与当地政府形成默契,实现互帮互赢。 2、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运营模式 以打造“产业新城”为企业战略定位,以“园区+地产”作为盈利模式,公司在园区还未起步前,就与当地政府签订排他性的园区整体委托开发协议,由华夏幸福对园区进行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商品房开发、工业厂房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以及企业入院后的物业管理服务,政府则提供行政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与2015年提出的PPP模式不谋而合。 企业整体运作类似于中介服务,通过对产业新城的整体操盘,整合地方政府、资金、技术、高新产业等各方资源,进行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运营特点 1)选址:华夏幸福产业园多定位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城郊或县域待发展新区,以助力区 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与当地政府洽谈排他性的合作协议,争取更多利好政策; 2)良好的政府关系:凭借良好的政企关系进行排他性的合作协议洽谈,同时能够及早 地参与地块的规划和土地整理工作,甚至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对园区规划及后期招 商均有利好。对政府来说,华夏幸福已经成为政府基建和招商引资的外包机构。 3)行政服务通道:得益于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园区行政服务直接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对接,加快园区企业办事效益,对企业入驻有一定吸引力。 4)廉价拿地:通过产业新城开发以较低的价格获取大量住宅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销售,

广州市餐饮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

广州市餐饮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 (初稿) 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广州市商道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目录 一、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规划背景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发展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现状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环境和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发展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发展定位和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发展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产业发展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强产业链延伸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打造餐饮名企集群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加强餐饮文化品牌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本文通过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标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全国各地农业开始了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信息农业、高端增值农业等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直销市场等不断涌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地方“三农”工作,实现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大竹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喜人,荣膺“西部竞争力十强”,是达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大竹县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之路,并取得了实效。本文通过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1 大竹县一二三产业发展实践 大竹县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夯实县域基础、率先全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活跃三产”的发展思路,努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20.4‥54.3‥25.3。 1.1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一产业 大竹县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实施农业“1243”工程,持续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发展山前种养循环经济带、山后粮经复合经济带;壮大粮油、蔬菜、畜禽、苎麻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实现畜牧业产值34.5亿元。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全省現代农业重点县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集中连片发展主导产业2万亩。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积极发展和规范运行农民专合组织,推动农业招商向农业选商转变,促进各类主体及农业产业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巩固提升劳务输出数量和质量,劳务输转稳定在35万人次左右,劳务收入保持在35亿元以上。 1.2 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壮大二产业

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第三章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十四条工业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发展壮大临海型和资源型工业,重点发展钢铁、石化、近海油气开发、电力、木浆制纸、农海产品加工、饲料、纺织服装、电器机械等八大支柱产业,建设沿海钢铁基地、全省重化工业基地、农海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高级纸业基地和小家电制造业基地,形成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完整,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信息化程度高,结构高级化,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格局。到2010年,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全市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4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 第十五条湛江市区工业布局 (一)临港工业园,位于霞山区西南沿海,重点发展石化、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运输配套和仓储物流业。 (二)官渡工业园,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布局经济型家用电器制造、化学工业、包装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 (三)麻章工业园,主要布局音像制品、水产品、食品、饲料加工和花卉种植加工等。 (四)东海岛省级经济试验区,结合深水港口的开发,规划大型沿海钢铁基地和配套的能源及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修造船业、港口物流业。 (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延伸区,规划在东海岛开发试验区,主要接受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和布局新型较大型工业。 (六)太平一带,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基地项目。 (七)赤坎区大埠、调顺一带,发展农海产品加工、建材、机电产品、环保装饰材料等工业和中小型修造船业。 第十六条遂溪县工业发展与布局 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海(水)产品加工业,主要以制糖和综合利用、特种酒精、高岭土、建材、化工等为主,重点布局在县城东北面的工业区。 第十七条吴川市工业发展与布局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项目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项目 XX的乡村有丰富的柑桔、茶叶、油桐、油茶等资源,可利用以上资源建立数个田园综合体,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发展生猪、羊、牛、兔、鱼等养殖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综合发展,形成循环经济,并对以上的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将农村的民间艺人集中在田园综合体中,把XX的民间艺术和民歌借助田园综合体的平台,向市民和游客开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推XX的文旅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的目标。 随着XX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但城乡差距较大,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创造城市人的乡村消费,通过城乡互动,在空间上把城市人和乡村人联系在一起,从而拉动农村的经济、弥合乡村的文化。田园综合体打造了城乡互动的平台,架构了城市与农村交流的桥梁、拉近了市民与和农民沟通的距离。满足了城市人呼吸农村新鲜空气、欣赏农村田园风光、享用农村特色美食、购买农村有机果菜、体验乡村美宿等的需求,达到了“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民增乐”的目的。 一、XX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XX的田园综合体包括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体系,由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 1、农业景观区 农业景观区是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不同特色的主题观光活动的区域,是吸引人气、提升田园综合体效益的关键所在。利用当地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发特色园圃等农事景观,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并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2.休闲聚集区 休闲聚集区利用农村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静荡的湖水、生态的湿地、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发展观山、赏景、登山、玩水等休闲体验活动。使城乡居民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体验带来的乐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