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民族一家亲演讲稿

中华民族一家亲演讲稿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稿

五年级(5)班王瑶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上学后,我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后来,老师又告诉我: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你听,五十六种语言,把祖国的蓝天描绘得光辉灿烂。你看,五十六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得五彩斑斓!

回顾历史,五千年泱泱中华,三千里滚滚黄沙。秦代雄风,汉唐文明,宋元文采,乃至康乾盛世,中华民族辉煌几千年!可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山河破碎,落后挨打,任人宰割,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屈辱几百年!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苦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2012年,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俗话说得好:“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从西汉的昭君出塞,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大唐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成亲,到清王朝左宗棠收复新疆;从成吉思汗一统中原,到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请问,哪一次不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记录?哪一件不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印迹?哪一桩不是中华民族大统一的见证千百年来,五十六个民族血肉相连,休戚与共。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石蕴冬是淮北市第七中学的老师,2017年8月赴新疆支教。支教期间,她视村民为亲人,把一腔热血洒在新疆的土地上,把一片丹心放到少数民族的孩子身上,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之歌。

一年来,石老师走遍了和田地区。在沙漠戈壁边缘,在狭窄乡村小路,和当地群众缔结了深厚情缘。每到一处,主人用葡萄、核桃热情招待。

和石老师认亲的依巴代提汗大姐卧病四年,身体枯瘦,满脸皱纹,放在被子外面的手不停地抖动,心脏病、高血压,一直困扰着她,眼睛也看不清。石老师坐在她的床沿上,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石老师多次看望大姐,送去药品和生活用品。石老师日日忙于援疆支教,对父母和儿子,她内心饱含歉疚。可是,她却说:“这点离情别痛实在微不足道,我的点点乡思情结都在广大援疆者“老吾老以及人之死,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情怀中得到了升华。”今年8月,经她动员劝导,丈夫程平安与其携手援疆支教。石蕴冬老师真是万里援疆路,一生支教情啊!

同学们,要实现中国梦,五十六个民族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只有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才能持戟长啸,策马扬鞭,看谁敢犯我中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稿

五年级(5)班蒋博清

中国梦是一个”大写的梦“,他不是一个梦而是包含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小小的梦。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实现的,他需要我们共同的力量。我是其中的一份子,肩上也感到沉甸甸的。风华正茂的我们是国家正在培养的栋梁之才,在构筑这个”梦“中,我们不仅是主要建造者更是规划者,蓝图的描绘者。所以我想要实现的我的梦就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

小时候,小孩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要做什么;都会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我们在仅有的文化水平和视野范围内找到我们最崇拜的一种职业:科学家是最了不起的,而一个默默无闻的职业往往得不到大人的称赞。后来随着载人飞船的升天,宇航员又变成小孩的最爱。似乎越长大,对于梦想这个话题越模糊越没有概念,我开始无法定义我的梦想,连想象都变得稀少。因为我要背书、背单词、抄课文、做题、应对考试……我像个傀儡,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循规蹈矩地跟着走,我是个好学生不做什么出格的事,如果我真的像盖茨老兄那样从哈佛辍学,我家人一定会觉得我不可思议,把我像阶级敌人一样对待。当然这样一个乖学生是很难进哈佛的吧,所以我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上中学时我压根还没有想过我现在所说的这种情况,创造性思维是什么我就更觉得新奇了,可见我的思想在走向开放和包容像我国的文化一样。

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稿后来我还认识到,那些小时候说过要成为科学家的大多数人都在平凡不起眼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为了那点勉强或根本不够支付开销的薪金忍气吞声地工作着,后来我知道了让他们屈服的东西叫做生活。小孩子多么天真。大多数人都过起了平凡的生活,并且往往会感受到这种平凡才是真实也是幸福。我尊敬劳动人民,我觉得用双手去创造劳动果实是一件特别有尊严的事。不管你做的事情多么卑微,只要对社会有价值对自己有利那就是了不起。我认为自己有能力亲手创造小康生活就是为中国梦做了一份不小的贡献。

中国梦其实说大很大说小又很小,他大到是祖国的复兴,民族的昌盛,我们正在这条道路上勇往直前;小到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家庭和睦团结,这也是我们一直继承与发扬的。由此可见,中国梦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篇二: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稿

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一、为民务实清廉是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人民实现梦想的领导核心,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成败和人民福祉的实现。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地反对”四风“,才能领导人民实现梦想,造福人民。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是紧紧依靠人民,汇聚人民智慧。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党的主张、决策和部署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

三是坚持求真务实,反对四风。新形势下,实现”中国梦“,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廉政建设,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二、国家富强是造福人民的物质基础。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人民生活富裕,生活幸福感强。

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和人民幸福最坚实的物质基础,让我们能充满自信地向着现代化建设目标稳步前行。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以发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追求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发展舞台由人民共同出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温暖,是顺利实现中国梦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

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更需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动力、注入新活力。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通过顶层设计,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文明和谐是实现人民幸福的精神追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不断充实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人民的内心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形成和谐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成为凝聚13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

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我们要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群众切实利益、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度,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是培育和谐发展的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发展环境。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大力提倡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宽容谦和,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的亲和力、凝聚力。还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创造人类生产生活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