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地评定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耕地评定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耕地评定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耕地评定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村土地整理项目

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国土资源局

质量评定单位:**************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制日期:2017年11月

报告编制单位:**************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制单位负责人:*****

报告编制人员:

估价师姓名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号签字***** *****

***** *****

报告编制时间: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4)

二、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4)

2.1地理位置 (4)

2.2地形地貌 (5)

2.3气候 (5)

2.4水资源状况 (5)

2.5土壤 (5)

2.6农作物种植情况 (6)

2.7社会经济条件 (6)

2.8光照条件 (6)

2.9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7)

2.10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7)

三、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与投资概况 (9)

四、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原则及依据 (9)

4.1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 (9)

4.2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 (9)

4.3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10)

五、土地利用等别评定 (11)

5.1评价单元划分 (11)

5.1.1.单元划分原则 (11)

5.1.2 单元划分方法 (12)

5.1.3 单元划分结果 (12)

5.2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 (12)

5.2.1评定方法技术路线 (12)

5.2.2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 (13)

5.2.3项目区补充调查 (15)

5.2.4参评因素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16)

5.2.4.1 因素体系构建 (16)

5.2.4.2因素权重确定 (16)

5.2.5因素分值量化及自然质量分值计算 (17)

5.2.5.1因素质量分值量化 (17)

5.2.5.2项目区分等因素分值及权重的确定 (19)

5.2.5.3 自然质量分值计算 (20)

5.2.5.4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 (20)

5.2.6确定土地利用系数与土地经济系数 (22)

5.2.7自治区级利用等指数与经济等指数的确定 (22)

5.2.8计算自治区级经济等指数 (23)

5.2.9自治区等指数转换国家等指数 (23)

5.2.10.评定结果 (25)

六、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合理性分析 (26)

七、附件 (26)

7.1附表 (26)

7.2附图 (26)

7.3资质 (27)

一、项目概况

**************村土地整理项目为市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包头市**************村,涉及一个镇,一个行政村。

项目区位置:项目区东至砌砖厂,南到水沟,西至固茂公路、水泥路,北至七份子村,地理坐标为:Y;422658.752—424371.052,X:4544955.851—4546376.288(北京1954坐标系) 。

建设规模133.33公顷,总投资金额180万元。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抽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主要工程量有:土地平整3.77万立方米,新打机电井5眼,大口井1眼,100kv变压器1个,80kv 变压器2个,井房6座,水泵6台,PVC管道8520米,地埋电缆1450米,排水井3眼,新修田间道路2.4km。

二、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2.1地理位置

*****位于包头市中部,东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交界,南与土默特右旗、包头市辖区毗邻,西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接壤,北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5′—110°43′,北纬40°42′—41°29′,区域面积5021平方千米,辖6镇,县人民政府驻金山镇。全县人口21万人,有蒙古,汉,回,满等民族。

本次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包头市*****县城东部的金山镇旧城村,项目区东至砌块厂,南到水沟,西至固茂公路、水泥渠,北至七份子村。地理坐标为:Y:422658.752—424371.052,X:4544955.851—4546376.288(北京54坐标系)。

2.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属大青山后山地区。项目区地形西南低,东北高,海拔高度为1360--1390米之间,地形起伏明显,属低丘陵区。

2.3气候

项目区属于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受蒙古高压影响,低温干燥的西北环流几乎终年活动在这一带上空,构成项目区春季多风少雨,蒸发量大,夏秋酷热,雨量集中,冬季严寒,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2.5-4℃,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37.4℃,平均气温最高的是七月份,月平均值22.8℃,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一月份,月平均值-12.3℃,最大冻土层2.2m;多年平均降雨量225-275mm,多集中在7、8月份,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2.4水资源状况

包头市大地构造属内蒙地轴,为中新生代断坳陷盆地的一部分。其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质构造、岩相古地理及自然地理条件严格控制,尤其以地质构造更为明显。该地区系碎屑岩孔隙水,因此在项目区采用地下水灌溉。

2.5土壤

该区土壤类型主要以栗钙土和风化土为主,土壤质地为砂壤土或石质土,土壤的导水性、通气性、保水保肥、导热性良好。项目区土层较厚,最厚处达5米,最薄约1米,耕作层厚0.4米,均未受到过污染。

2.6农作物种植情况

项目区及周边地区主要以大田作物为主,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莜麦、土豆等,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为主。种植结构以一年一熟单一作物种植为主。

2.7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位于包头市**************村,包头市*****地处草原钢城包头市北部,是包头市的粮油副食品生产基地,自然条件好,对发展粮油副食品无公害产品较为有利。全县人口21万人,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并杂居有回、满等其它少数民族,农业人口数量所占比重较大。由于*****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矿业经济的比重不断提升。

金山镇旧城村以农业为主体,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该村土地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8061亩,水浇地2599亩,人口为2589人,人均耕地地面积为6.98亩。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

2.8光照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955-3255h 之间,日照时数最长的时间在5-7月,平均每天9-10h;最短的时间为11月至第二年1月,平均每天7-8h。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7.5千卡/cm2,在5-9月份的作物生长期间,太阳辐射总量80.8千卡/cm2,占年总辐射量的54.8%。

项目区有雨热同期的特点,≥10℃的年积温2200℃-2400℃,无霜期为95-110天。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光热资源条件,能够满足一年一季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2.9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整理前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⑴交通条件

项目区紧邻包头至达茂公路,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农产品销售十分便利。项目区内部由于缺少基础设施投入,交通不便,在农耕及秋收阶段交通已经成为限制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⑵水利工程设施状况

项目区现有一些大口井和深井,但满足不了灌溉需要,只有增加新的机井,才能够满足灌溉要求。

⑶电力设施

项目区内有10kv高压线路穿过,原有配套灌溉的电力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本次项目设计需求。

(4)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部分零星树木,无法满足防风固路的要求,本次设计在主要道路两侧栽种防风林带。

整理后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土地平整3.77万立方米,新打机电井5眼,大口井1眼,100kv变压器1个,80kv变压器2个,井房6座,水泵6台,PVC管道8520米,地埋电缆1450米,排水井3眼,新修田间道路2.4km。

2.10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农用地面积为122.91公顷,占土地整理面积的92.18%,农村道路及田埂用地总面积为7.37公顷,占土地整理面积的5.52%;水渠0.28公顷,占土地整理面积的0.21%;建设用地0.50公顷,占

土地整理面积的0.39%,灌木林地2.27公顷,占土地整理面积的1.7%。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统计表

单位:hm2

项目区整理后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统计表

单位:hm2

三、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与投资概况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抽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主要工程量有:土地平整3.77万立方米,新打机电井5眼,大口井1眼,100kv变压器1个,80kv变压器2个,井房6座,水泵6台,PVC管道8520米,地埋电缆1450米,排水井3眼,新修田间道路2.4km。

建设规模133.33公顷,总投资金额180万元。

四、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原则及依据

4.1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

本次内蒙古包头市**************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以该项目区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为技术依托,以构成土地质量的相对稳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数据为依据,结合项目的工程建设和投资情况,紧紧围绕项目实施前后耕地数量、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防护设施的变化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质量尤其是主要侧重于项目区内耕地质量的优劣进行综合评定,据以对项目区的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判定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和项目区开展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及土地登记提供基础依据。

4.2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

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应遵循“评价方法不变、基本参数稳定、实地补充调查”的原则,具体要求为:

(1)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时,要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确定的技术方法和步骤,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2)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时所采用的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分等因素及分级标准、分等因素权重等基本参数,应与各旗县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工作成果采用的参数一致。

(3)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等别评价时,要结合项目情况,对分等因素、土地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水平等进行实地的补充调查,当耕地的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水平等发生变化时,应依据各旗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工作成果中确定的同等条件下的评价参数进行重新评价,使评价结果反映实际。

4.3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T/T 28407-2012);

(5)《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6)《农用地估价规程》(GT/T 28406-2012);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8)《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2-2000)及其引用规范;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2000);

(10)《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管理条例》;

(11)《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12年5月);

(12)2014年3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印

发的《关于用地审查耕地占补平衡有关事项的通知》;

(13)《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12年3月);

(14)200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

(15)2002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技术修订方案》;

(16)《*****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2012年)》;

(17)《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18)《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村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设计报告》;

(19)项目区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五、土地利用等别评定

5.1评价单元划分

5.1.1.单元划分原则

土地质量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对象的基本空间单位,同一单元内土地的基本属性和土地质量应基本一致,不同单元之间则应有较大差异。根据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本次土地质量评价单元的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导因素差异的原则。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水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有效土层厚度、地表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土地自然质量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

(2)相似性原则。土地质量评价单元内土地自然质量条件保持相对一致,单元边界不跨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

(3)边界完整性原则。单元内同一主要因素的分值差异不超过100/(N+1),其中 N 为拟评定的土地利用等别数。单元边界应不跨越地块边界。

5.1.2 单元划分方法

本次土地质量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采用地块法,在工作底图上用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将农用地质量分等因素相对均一的地块,划为一个分等单元。地块儿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

5.1.3 单元划分结果

本次工作以“**************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规划设计图为基础,由于该类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经过土地整理后,其各项自然条件基本相同,无明显的自然界线及权属界线,因此将项目区整体作为一个分等单元参与质量评定。具体结果见下表:

项目区土地质量评价单元划分结果

竣工后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准。

5.2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

5.2.1评定方法技术路线

依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农用地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及《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方案》,此次评定

过程与《包头市*****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工作同样采用因素法,通过对包头市**************村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利用水平和集约经营水平的补充调查,完善相关系数,并统一使用国家及自治区给定的相关参数,以项目区为分等单元,重新计算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确定耕地质量等别,并按标准转换为国家等,完成该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技术流程见下图。

包头市*******************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路线

5.2.2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

内蒙古包头市**************村土地整理项目,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T/T 28407-2012)及《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影响其自然质量等级的参评因素有:有效土层厚度、表层质地、坡度、距障碍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土壤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等7个影响因素。

(1)有效土层深度

**************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壤表层质地状况,根据实地调查,确定项目有效土层厚度约相同,为80cm。

(2)表层质地

**************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壤表层质地状况,根据实地调查,可以确定项目区土壤表层质地由砂壤土壤构成。

(3)坡度

**************村土地整理项目处于丘陵地带,根据实地调查,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度均小于2°范围内。

(4)距障碍层深度

项目区土壤距距障碍层深度参照周边条件基本相同的水浇地状况确定,根据*****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2012),因此确定该项目耕地距障碍层深度20-40cm。

(5)有机质含量

项目区内有机质含量,根据实地调查,参照*****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2012),确定该项目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6)土壤侵蚀程度

**************村土地整理项目根据实地调查,与*****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2012)中周边耕地土壤侵蚀程度相近,土壤侵蚀模数每年200-2500吨/平方公里/年。

(7)灌溉保证率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灌溉保证率75%,能够满足项目所有耕地的灌溉需求。

综上所述,内蒙古包头市**************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

级评定参评因素状况见下表

**************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级评定参评因素状况表

(1)资料收集与整理

为评定包头市**************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级,搜集到项目设计报告、勘测定界报告及预算书等资料,掌握项目区情况;掌握项目区周边及全旗耕地质量状况,为评定项目区耕地质量提供依据与借鉴。

(2)外业补充调查

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除了参考周边耕种条件基本相同的耕地,还要实地调查项目区实际情况,科学评定质量等级。项目组于2017年10月进行了项目区的实地调查。

(4)基准作物、指定作物与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

a.基准作物

基准作物是指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也是项目区周围一定区域内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参照《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项目区基准作物为春小麦。

b.指定作物

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采用的指定作物为春小麦,此次评定同样采用春小麦作为指定作物。

c.标准耕作制度

标准耕作制度是指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

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满足发挥当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本次质量等级评定耕作制度复种类型为一年一熟、主要作物为春小麦。

d.耕作制度分区

耕作制度分区是根据影响耕作制度的环境指标,热量、水分、地貌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耕作制度分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方案》及《农用地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包头市*****耕作制度分区属于阴山丘陵区。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的耕作制度、基准作物、指定作物。具体见下表。

项目区的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确定结果

5.2.4.1 因素体系构建

本次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后的质量评定对象为耕地,评价采用的自然质量参评因素体系主要围绕耕地进行构建,并以自然因素为主,适当考虑工程建设对自然因素的影响。

内蒙古包头市**************村土地整理项目位于阴山丘陵区,根据调查分析及《农用地分等规程》、《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确定影响其自然质量等级的参评因素有:有效土壤厚度、表层质地、坡度、距障碍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土壤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等7个影响因素。

5.2.4.2因素权重确定

本次参评因素权重选择为了保持评价与《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各参评因素的权重引用了《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确定的有效土壤厚度、表层质地、坡度、距障碍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土壤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等7个影响因素的排序和权重赋值结果。具体见下表。

*****丘陵指标区分等因素及权重表

5.2.5.1因素质量分值量化

(1)建立影响因素质量分值评定标准的方法

对于有效土层厚度、坡度、距障碍层深度、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这类定量指标的参评因素,可直接根据指标值通过内插的方法来计算因素作用分值。对于表层质地、土壤侵蚀程度这类定性指标,其作用分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定性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化赋值得到。

获取各个自然质量参评因素指标分值后,需要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处理,即通过建立参评因素作用分值的转换标准,使各参评因素对土地自然质量的影响随质量分值呈线性变化,才可以直接参与自然质量综合分值的计算。建立转换标准时遵循以下准则:

①因素作用分值与农用地质量优劣成正比;

②因素作用分值采用 0-100 分的封闭区间,最优取 100,相对最劣取 0;

③因素作用分值只与评价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报告》等相关成果,确定本次自然质量参评因素分值计算时的指标值,进而评定各影响因素的质量分值。

“指定作物(春小麦)-分等因素指标值-农用地质量分”关系表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志、农业志、水利志、气象志等资料和《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中的土壤采样资料以及项目规划设计情况,确定项目区整理后评价单元中有效土层厚度、表层质地、坡度、距障碍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土壤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的因素指标值,详见下表:

通过对项目区内评价单元自然条件的分析,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各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值。计算公式为:

C Lij=(ΣW k×f ijk) /100(i=1,2,…,p;j=1,2,…,n;k=1,2,…,m)

其中:C Lij为评价单元自然质量分,为无量纲数;i为分等单元编号;j 为指定作物编号;k 为分等因素编号;W k为分等因素的权重;p 为分等单元的数目;n 为指定作物的数目;m为分等因素的数目;

f ijk为第 i个分等单元内第 j 种指定作物第k 个分等因素的自然质量分值。

项目区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综合分值计算过程如:

C Lij=(70×0.27+90×0.08+100×0.23+50×0.04+40×0.08+90×

0.1+80×0.2)/100=0.793。

5.2.5.4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

1、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a)的确定

光温生产潜力是在光合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行温度这一影响因素的修正后得到的。而光合生产潜力是指作物在其他环境因素和作物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时,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生产量。

水浇地采用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旱地采用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评估对象整理后为水浇地,本次估价采用《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中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包头市*****水浇地,指定作物春小麦对应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a=1507。

2、产量比系数(β)确定

产量比系数β是指在相同的光、温、水、土资源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之间的当量关系。因此,在相同的生长季节内播种生长的作物,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9等地38.35hm2;8等地67.65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B=B1+B2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2012年底,农业部组织完成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以全国18.26亿亩耕地(二调前国土数据)为基数,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现将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基础,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图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图 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江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区等九个区。各区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 (一)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区,总耕地面积3.3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3%。 图2 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 hm2、9等地;8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 B=B1+B2 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整治土地平整工程 (△X) 灌溉与排水工程(△X) 田间道路工程 (△X) 整治 后耕

第三期-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相关技术问题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相关技术在线交流问答集 (7月23日上午9点-10点)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程锋 本文根据大家讨论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相关内容谨代表专家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在QQ群上和我们互动交流,群号码:253577899。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规程,准确的名称是什么? 解答:《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有哪些工作内容呢?农用地质量分等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解答: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具体内容请看一下《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 如何进行耕地质量等级的动态管理,每年都需要作业单位重新进行评价吗? 解答:按照部里的年度部署文件,每年都会开展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主要对现状变化的耕地和质量提升的耕地进行质量

等别评定。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是专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新增耕地还是所有耕地? 解答: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是对所有耕地进行的评定。只要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已经变为耕地的,我们就要评等。 是直接以竣工图作为评价底图吗?当作为评价底图的竣工图的图斑形状、面积及地类与土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不一致时,如何进行等别年度更新?图斑形状、面积及地类是以哪一个为准? 解答:直接用竣工图作为评价底图。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图上的为准,需要把竣工图上的图斑套合到现状图上。 土地重估都形成哪些成果图件呢?重估之后需要更新分等定级成果吗?土地重估的评价单元沿用原有开发前的未利用地图斑吗? 解答:土地重估的评价单元用竣工图的耕地图斑。土地重估后形成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和数据库,其结果体现在当年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中。 如果新增耕地图斑中有2个地类,需不需要破图斑?破图斑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_程锋

第28卷 第2期 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 修稿日期:2013-07-08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caucf@https://www.doczj.com/doc/c616028750.html, 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yunwenju@https://www.doczj.com/doc/c616028750.html,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 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 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 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China 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 1 背景 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德DOI:10.13708/https://www.doczj.com/doc/c616028750.html,11-2640.2014.02.010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

**************村土地整理项目 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国土资源局 质量评定单位:**************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制日期:2017年11月

报告编制单位:**************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制单位负责人:***** 报告编制人员: 估价师姓名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号签字***** ***** ***** ***** 报告编制时间: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4) 二、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4) 2.1地理位置 (4) 2.2地形地貌 (5) 2.3气候 (5) 2.4水资源状况 (5) 2.5土壤 (5) 2.6农作物种植情况 (6) 2.7社会经济条件 (6) 2.8光照条件 (6) 2.9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7) 2.10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7) 三、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与投资概况 (9) 四、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原则及依据 (9) 4.1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 (9) 4.2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 (9) 4.3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10) 五、土地利用等别评定 (11) 5.1评价单元划分 (11) 5.1.1.单元划分原则 (11) 5.1.2 单元划分方法 (12) 5.1.3 单元划分结果 (12) 5.2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 (12) 5.2.1评定方法技术路线 (12) 5.2.2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 (13) 5.2.3项目区补充调查 (15) 5.2.4参评因素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16) 5.2.4.1 因素体系构建 (16) 5.2.4.2因素权重确定 (16) 5.2.5因素分值量化及自然质量分值计算 (17) 5.2.5.1因素质量分值量化 (17) 5.2.5.2项目区分等因素分值及权重的确定 (19) 5.2.5.3 自然质量分值计算 (20) 5.2.5.4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 (20) 5.2.6确定土地利用系数与土地经济系数 (22) 5.2.7自治区级利用等指数与经济等指数的确定 (22) 5.2.8计算自治区级经济等指数 (23) 5.2.9自治区等指数转换国家等指数 (23) 5.2.10.评定结果 (25) 六、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合理性分析 (26) 七、附件 (26) 7.1附表 (26) 7.2附图 (26) 7.3资质 (27)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1 相关概念 1.1土壤质量(健康) 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

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 IFI= b1X1+b2X2+……+bnXn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 Y=b0+b1X1+b2X2+……+bnXn 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2.3 评价因子确定原则

2017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市本级)项目 谈判文件 项目编号:汴财谈()号 开封市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 年月 总目录 第一部分谈判公告 第二部分供应商须知 第三部分合同条款 第四部分竞争性谈判响应文件格式 第五部分用户需求书 第一部分 谈判公告

第一部分谈判公告 开封市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受开封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就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市本级)项目以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欢迎符合相关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本项目的竞争性谈判。 一、项目名称及编号: 项目名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市本级)项目 项目编号:汴财谈()号 二、项目简要说明: 采购预算约万元 开封市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评价 三、供应商的资质要求: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应当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要求: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供应商须具备土地规划甲级资质; 、拟派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土地或房地产专业高级职称和土地估价师资格,须为本单位正式员工,提供劳动合同及近期缴纳社保的证明; 、省外单位投标,须有经河南省内工商管理机构注册的分支机构,方便后续服务;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谈判。 四、谈判文件发售信息:

谈判文件发售时间:请于年月日至年月日(法定公休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时分至时分,下午时分至时分(北京时间,下同)。 谈判文件发售地点: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代理服务大厅室号窗口(开封市郑开大道与三大街交叉口开封市民之家五楼)。 谈判文件售价: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购买谈判文件时须携带以下文件报名,否则不予受理: 购买招标文件时需携带: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只需提供营业执照即可)、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授权委托书(不查看原件)注:潜在供应商必须在《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网上注册会员报名,再进行现场报名。网上报名没有完成的供应商,不接受现场报名。 五、谈判文件接收信息: 谈判响应文件接收截止时间:年月日时分。 谈判响应文件接收地点: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室。 六、谈判有关信息: 谈判时间:年月日时分。 谈判地点: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七、公告发布媒体: 《河南省政府采购网》及《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 八、本项目联系事项: 采购人:开封市国土资源局 地址:开封市包公湖南路号 联系人:于女士 联系电话: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摘选)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摘选) 2019年,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组织完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评价以全国20.23亿亩耕地为基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表1),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 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障碍因素不明显,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二、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情况

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兼顾土壤类型、农业生产条件、行政区划等因素,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等九个区,形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区划图》。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 (一)东北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共划分为兴安岭林区、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长白山地林农区、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等4个二级区。总耕地面积4.49亿亩,平均等级为3.59等。 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2.34亿亩,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52.01%。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两侧高平原和长白山地林农区的部分盆地中,以黑土、草甸土、暗棕壤和黑钙土为主,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 1.80亿亩,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40.08%。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辽平原、建三江平原、大兴安岭东侧高平原,长白山地、辽西低山丘陵和辽东山地周边的中下部,以暗棕壤、草甸土、黑钙土为主。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较好,基础地力中等,灌排能力基本满足,部分耕地存在盐渍化、潜育化、障碍层次和瘠薄等障碍因素。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35亿亩,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7.90%。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地势较低处,小兴安岭至黑龙江延伸地带,长白山、辽西低山丘陵和辽东山地的坡中坡上,以草甸土、暗棕壤、黑钙土和风沙土为主。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较差,基础地力较低,土壤结构松散,农田基础设施缺乏,灌溉条件不足,存在盐碱、瘠薄、潜育化、障碍层次、酸化等障碍因素,并伴有风蚀和水蚀危害。这部分耕地要注重推广少耕免耕技术,减少对耕层的扰动,降低风蚀水蚀风险,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1 项目概述 1.1 工作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全球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地利用、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1997】11号又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将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到议事日程。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1 年至2006 年.中央30%分成累计近300 亿元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已全部用于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广泛开展,土地整理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质量重估工作也不断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决策是否正确、规划设计是否合理、预期目的和收益能否实现,都需要通过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重估进行评价。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本项目的工作对象主要为因实施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三个方面)新增加和质量提升的耕地。实施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目的为:量化土地整治项目的 实施对提高农用地粮食生产能力方面的贡献,确定新增耕地和质量提升耕地的等别;调整经过优化设计、工程施工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原有耕地的等别,为耕地占补平衡等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2 项目所在县域概况 1.3 工作任务和目标 (1)项目任务 ①制定项目区基本农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落实基本农田整理指标;

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工作笔记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年度评价 学 习 笔 记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目录 前言 (1) 一、资料收集 (2) 二、技术路线 (3) 三、名词解释 (4) 四、实际操作 (6) 4.1、资料检查 (6) 4.2、相关图层制作 (7) 五、公式 (15) 5.1、基本公式 (15) 六、成果验证 (17) 6.1、表格验证 (17) 七、附件 (22) 7.1、国家等对照表 (22) 7.2、耕地质量国家级对应关系 (22) I

前言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要求及《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战略,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一、资料收集 以做2016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为例 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 收集2015年度的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包括数据库、表册和报告等。 2、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收集经部确认的更新评价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2016年度变更数据库)。 3、土地整治项目资料 年度内验收的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一般土地整治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等)可研、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以及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资料。 4、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年度内由农业、水利等其他部门组织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

吉林2016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吉林市2016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吉林市2015年年底耕地面积152574.84公顷,其中水田38864.70公顷;水浇地916.77公顷;旱地112793.38公顷。吉林市初步确定酸化型、肥力提升型和肥力衰退型一共3个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共布设16个监测单元,全市等别渐变耕地面积共152574.84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0.0%。 其中:酸化型主要分布在大绥河镇、搜登站镇、孤店子镇、桦皮厂镇、左家镇、两家子乡,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69496.01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5.55%。其中8等281.34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18%;9等17057.28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1.18%;10等22582.1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4.8%;11等29329.54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9.23%;12等245.70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16%。 其中:肥力提升型主要分布在乌拉街镇、大口钦镇、缸窑镇、江密峰镇、江北乡和土城子乡,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37522.18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4.59%。其中8等311.8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2%;9等18969.77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43%;10等13657.51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95%;11等2530.58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66%;12等2052.4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35%。 其中:肥力衰退型主要分布在九站街道、承德街道、东城街道、越北镇、旺起镇、小白山乡、江南乡、前二道乡、欢喜乡、金珠乡等乡镇,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45556.6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9.86%。其中8等1382.49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91%;9等16345.27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71%;10等8116.23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32%;11等11838.32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76%;12等7874.35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16%。(一)监测单元情况 本次监测吉林市耕地等别监测评价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各等别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 hm2、9等地;8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 1+ A 2 + A 3 +A 4 B=B 1 +B 2 C=C 1 +C 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耕地质量等级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二、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情况 (一)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区,总耕地面积3.3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3%。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1.44亿亩,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以黑土、草甸土为主,土壤中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评价为四等的耕地面积为0.81亿亩,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和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以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壤为主,

土壤质地粘重,易受旱涝影响。评价为五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87亿亩,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的轻度沙化与盐碱地区以及大小兴安岭的丘陵区,以暗棕壤、白浆土、黑钙土、黑土、棕壤为主,主要障碍因素包括低温冷害、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等。评价为七至八等的耕地面积为0.22亿亩,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以及内蒙古东北高原、松辽平原严重沙化与盐碱化地区,以暗棕壤、栗钙土、褐土、风沙土、盐碱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及土壤养分贫瘠等。这部分耕地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排水不畅,易受到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东北区没有九至十等地。 (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包括内蒙古包头以东(除大兴安岭外)、辽宁朝阳、河北承德和张家口、北京延庆、山西北部及西北部、陕西榆林、宁夏盐池和同心,总耕地面积1.3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3%。 评价为一至五等的耕地面积为0.41亿亩,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农牧区和内蒙中南部牧农区,以栗钙土、草甸土为主,土壤中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评价为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20亿亩,主要分布在内蒙中南部牧农区和长城沿线农牧区,以褐土、栗钙土、黑钙土、草甸土为主,土壤质地较为粘重。评价为七至八等的耕地面积为0.41亿亩,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农牧区和内蒙中南部牧农区,以栗钙土、

耕地质量等级

耕地质量等级 2019年,农业部和农村地区组织和完成了国家的调查和评估耕地质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的”措施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耕地质量”(2号订单2016年农业部)和“耕地质量等级”(GB / T 33469 - 2016)。以20.23亿亩耕地为基础,并以地图补丁由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叠加,形成土壤地图和行政区划地图作为评价单元,耕地质量的综合评价是由网站选择条件,部分属性,犁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并完成了中国耕地质量分类。结果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表1),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障碍因素不明显,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二、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情况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兼顾土壤类型、农业生产条件、行政区划等因素,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

藏等九个区,形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区划图》。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 (一)东北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共划分为兴安岭林区、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长白山地林农区、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等4个二级区。总耕地面积4.49亿亩,平均等级为3.59等。 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2.34亿亩,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52.01%。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两侧高平原和长白山地林农区的部分盆地中,以黑土、草甸土、暗棕壤和黑钙土为主,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1.80亿亩,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40.08%。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辽平原、建三江平原、大兴安岭东侧高平原,长白山地、辽西低山丘陵和辽东山地周边的中下部,以暗棕壤、草甸土、黑钙土为主。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较好,基础地力中等,灌排能力基本满足,部分耕地存在盐渍化、潜育化、障碍层次和瘠薄等障碍因素。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35亿亩,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7.90%。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地势较低处,小兴安岭至黑龙江延伸地带,长白山、辽西低山丘陵和辽东山地的坡中坡上,以草甸土、暗棕壤、黑钙土和风沙土为主。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较差,基础地力较低,土壤结构松散,农田基础设施缺乏,灌溉条件不足,存在盐碱、瘠薄、潜育化、障碍层次、酸化等障碍因素,并伴有风蚀和水蚀危害。这部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新版)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技术手册 (2015年11月版)

目录 一、工作背景 (1) 二、工作目标 (2) 三、工作任务 (2)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2) 五、术语和定义 (3) 六、基本原则 (3) 七、技术路线 (4) 八、程序和方法 (6) (一)资料收集 (6)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6) (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8) (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8) (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8) (六)县级数据自查 (9) (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9) (八)县级成果上报 (9) (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10) (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10) (十一)成果上报 (10) (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10) 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10) (一)成果内容 (10) (二)成果要求 (11) (三)存放管理 (13) 附件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 (15) 附件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18) 附录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20) 附件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23) 一、封面格式 (23) 二、正文格式 (23) 三、报告内容 (24)

附件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25)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 (25) 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 (26)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耕地的数量、质量、权属状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通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只能掌握耕地数量、权属的变化状况。为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规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报告模板1(单片)

模板1:适用于单地块,且不能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上直接提取等级的项目。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2 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1) 3 评定基础 (1) 3.1 项目区分等指标权重 (1) 3.2 项目区光温(气候)生产潜力 (1) 3.3 二级区产量指数表 (2) 3.4 确定补充耕地评定单元 (2) 3.5 方法选择 (2) 3.6评定步骤 (4) 4评定结果 (5) 附图1 (6)

1 项目概况 ⑴项目名称为:利川市地方投资柏杨坝镇王海坝低丘岗地改造项目。 ⑵项目批复为:恩施州国土资文[2012]187号。 ⑶项目区的位置:柏杨坝镇王海坝村。 ⑷项目建设规模:39.66公顷;新增耕地地类及面积:旱地38.57公顷。 2 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⑴《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⑵《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⑶《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 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手册》; 3 评定基础 3.1 项目区分等指标权重 根据利川市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反映,分等因素和权重如下表: 表3-1. 利川市新增耕地分等因素体系及其权重 3.2 项目区光温(气候)生产潜力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附录中可以查到,项目区所在的利川市指定中稻为基准作物,指定作物为早稻、晚稻,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如下表: 表3-2. 利川市各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最大单产、产量比系数 3.3 二级区产量指数表 根据《有关的数据以及下发的参照系数,可以查得项目区所在湖北省二级区的两种指定作物的最高产量、产量比系数和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项目区所在二级区利川市指标区指定作物的最高产量、产量比系数和最大“产量-成本”指数,如下表所示: 表3-3. 最高产量、产量比系数、最大“产量-成本”指数表 3.4 确定补充耕地评定单元 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图件和坐标文件,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类图斑中确定出整治项目范围图斑。项目区补充耕地位置示意图见后附图1。 3.5 方法选择 根据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书、初验报告等相关文件确定补充耕地属性值。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doc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 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 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 12 等地、11 等地、 10 等地 hm2、9 等地;8 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 9 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 9 等地提升为 8 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整治后平 耕地利用等等 2 面积( hm)项目区加权平均等别 均等别级 8 等 9 等 10 等9 等8 等 11 等 12 等 合计——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 建立评 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 以整理前因素分值 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 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工 程 A 土地平整工程 B 灌溉与排 C 田间道路工程 类型 水工程 序号 A1 A2 A3 A4 B1 B2 C1 C2 土 壤 新修及新修及 有 效 田 块 改 造 改 造 有 机 梯地保灌 保排 ≥3m 田 ≥1m 生 待 选 土 层 质 含 规 模 化率面积 厚 度 化 率 面积 间道路产大路 因素 ( cm 量 ( % (%比例 比例 网密度网密度 (%) ) ( % ) ) 2 2 ) ( m/hm ( m/hm ) ) 增 加 值 5~10 < 30-5 30-5 5-10 10-3 10-15 5-10 ( △ 0 X ) 提 水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