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卷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卷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卷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卷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

A.黄河中下游B.长江中游 C.巴蜀地区D.关中地区

2.《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A.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B.体现了既是政治制度又是宗族制度C.体现了周代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 D.从材料可推知这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

3.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这反映了A.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B.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

C.古代人对政治文明的追求D.武王政治统治艺术高

4.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5.(2019?全国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6.(2019?全国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7.(2018?全国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8.(2017·全国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9.(2017·海南)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10.(2017年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11.(2016·海南)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12.(2016年江苏卷)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二、非选择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

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四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的制度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它与前两个制度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诗经?国风》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这十五国中,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位于汗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位于黄河中下游。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排除。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由材料“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可知,宗法制的“大宗”维系国家政权的统治和延续,“宗子”负责封地的统辖,依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权和处置权,可见西周宗法制既是政治制度又是宗族制度,故选B。A项说法过于绝对化,C项所述不全面,故排除;材料中的两句诗句与反映各国民歌风格的《国风》不符,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反映了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前代帝王的后代为诸侯,“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兴灭国继绝世”的做法备受古人推崇,可见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故选A。B、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政治文明突出制度化、法制化等,故C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见,西周时期王、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采用的乐队规模、乐舞的形式均有鲜明的差别,可见西周以礼乐的形式规范贵族的等级关系,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宗法制下的父系血缘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C项仅为表象,故排除;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 项错误。

5.B 6.A 7.A

8.【答案】A

【解析】题中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

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

“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排除D。

9.D

10.【答案】B 【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B

项正确。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食具不可能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

11.B

12.【答案】D

【解析】家族和睦不是材料体现的主题,故A项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宗法制形成的严格

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

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

孙”的说法体现了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

13.【答案】(1)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的特点是按爵位高低赐给不等的土地与人口;宗法

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

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3)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主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

义及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4)礼乐制度。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推行需要礼乐的保障,礼乐制度维护了分封制和宗

法制的权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