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航天员介绍

中国航天员介绍

中国航天员介绍

中国航天员介绍

杨利伟:男,1965年生,辽宁绥中县人,身高1.68米。1996年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成为我国首位太空人。

聂海胜:男,1964年生,湖北枣阳人,身高1.72米。原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83年入伍,1996年参加航天员体检,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航天员,2005年10月12日搭乘神舟六号飞船升空,执行多人多天任务。

费俊龙:男,1965年生,江苏昆山人,身高1.70米。原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82通过空招成为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10月12日搭乘神舟六号飞船升空,执行多人多天任务。

翟志刚:男,汉族,黑龙江龙江县人,身高1.72米,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试训中心某团飞行教员,飞过歼七、歼八等机型,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搭乘神舟七号飞船升空,并首次出舱活动,成为我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刘伯明:男,汉族,黑龙江依安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入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飞过歼八等机型,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搭乘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景海鹏: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六等机型,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搭乘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中国科技现状

中国科技现状隧穿显微,国际高精,学徒归国,诡异复现,遂成权威,执掌中科。技术有余,理论粗鄙,追逐热点,扼制原创。杂交水稻,出自僻壤,隆平泥腿,中科闭门。青蒿诺奖,学者三无,墙内无名,墙外香远。中科元老,威震华夏,学术泰斗,国家级别。技术移植,设备复制,理论技术,枝节改进,非为原创,国际名微。大国各有,核弹之父,火箭之父,本国知名。鉴赏能力,体现素养,成就高低,不看体量。

电子概念,有核模型,波粒学说,量子假说,光子理论,能级跃迁,皆为精微,一流成就,无一属于,博大体系。成就分级,可比建筑:筑基立柱,即为一流;架梁固椽,即为二流;添砖加瓦,即为三流;装修制具,即为四流;插花贴画,即为五流;房间打整,即为末流。艺高胆大,神勇超群,独建大厦,超一流也。牛顿者也,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即为此流。阿基米德,伽利略者,焦耳者也,开尔文者,法拉第者,洛伦兹者,卢瑟福者,费米者也,

量子群英,成就一流;胡克库仑,欧姆安培,奥斯特者,菲涅耳者,楞次者也,成就二流;瑞利维恩,塞曼劳厄,拉曼者也,昂尼斯者,范德瓦斯,成就三流;拉格朗日,哈密顿者,吉布斯者,喀喇氏者,普里戈金,成就四流;回旋加速,核磁共振,激光技术,全息照相,隧穿显微,激光冷却,诸创技者,亦为四流;科技领域,有所改进,非为原创,成就五流;核弹火箭,技术复现,各国功勋,亦属此流;阐释润色,著书翻译,编辑整理,即为末流。

诺奖激励,原创精神;复制阐释,不授诺奖。屠呦呦者,本科学历,参与研发,抗疟新药,首创神技,乙醚萃取,青蒿活素,活命百万。中科大亨,复制大王,嫌其技薄,不入法眼。袁隆平者,农校教员,变异植株,水稻杂交,亩产激增,粮满仓廪。中科大老,亦嫌技薄,以为难比,装备复制。中科院所,大郎开店,热衷复制,原创憋屈。学术恶规,孰疑经典,封孰言路,砸孰饭碗。学术环境,亟待整治,恶人当去,恶规当除。重大理论,源自背离: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400 年。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20种天文仪器,很多仪器其设计的科学性和使用的准确性,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郭守敬曾领导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 月,制订了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国际天文学会组织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国际编号为2012的小行星,均以郭守敬的名字进行了命名。 4、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入《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5、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诗人。着有《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3 卷,分为乃粒(粮食作物耕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彰施(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埏(陶瓷)、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杀青(造纸)、丹青(颜料与墨)、舟车、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部分,并附有123 幅图画。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现代科学家5位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 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

【精编范文】古风自我介绍句子-精选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古风自我介绍句子 篇一:古风词速成绝招 古风词速成绝招(不知哪的神文) 介于这儿年生古风词走红,许多知名或者不知名的歌手都以拥有一首古风曲子为荣,于是歌坛涌现大量稀奇古怪的所谓古风歌曲。于是特地总结填写古风词的小窍门若干,以娱大众~ 师:天下文章一大抄。话说最近流行“中国风”,这玩意儿看似高深,写出来一大篇,哗啦啦诗词歌赋,汉唐盛世,颇能唬人。归根结底,无非四个字--“东拼西凑”而已。 徒:师父你说得忒简单,我初中没毕业,怎么凑? 师:不难,不难,初中学的诗够了。你学过什么诗? 徒:窗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 师:放屁!——你别急,现在写歌词可不像古人写诗,那时候是文人写给文人看,出一点差错都是要闹笑话的。现在这世道有钱赚谁怕人笑?只要脸皮子够厚。反正文化人人家也不听这个,都是一帮小loli在追着听。千蒙万蒙,loli 最好蒙,这帮小丫头平时又不认真读书,整天只知道追星,翻开宋词抄两句就把她们蒙得团团转,要成名一点都不难。 徒:好耶!我也要当明星 师:且慢!先准备好作案,不,作词工具——一台电脑,一跟网线徒:干嘛要网线? 师:google 徒:OK 师:首先要找个主题,小loli都不读书,中国历史又那么久,东西那么多,google上面随便淘点沙子就把她们蒙倒。比如我们现在就用“四大名绣”为题编几首歪诗哄哄她们

徒:我没听说过“四大名绣”啊 师:笨,谁要你懂这个,我们不过挂个名头而已,写的诗跟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 徒:哦,懂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也。 师:中国古诗有若干种,我们编这种歌词常用的就是这两个:边塞诗,闺怨/宫怨诗,通俗的说,就是关山明月,杏花江南这两个调调,一边金戈铁马,一边 小楼望月,老祖宗早就玩烂的花样,对付小loli屡试不爽,比如你就拿这个边塞来写,开头就是:关山……关个什么?关山飞渡。 徒:这就叫诗? 师:关山鸟飞渡 徒:老师,你好无厘头 师:关山雁难度? 徒:哦耶,凑出来一句 师:再凑一句:桃花开复败,韶华燃青灯 徒:老师,我知道你想说:菊花开瓶盖,**点天灯…… 师:滚! 师:回来。笑什么笑?不许笑!这叫意境,懂吗?意境。文理不通但人有意境,现今下多少写手就靠这个吃饭,你说破了不是要砸人家饭碗?不道德。师: loli都爱怨妇诗,要以怨妇的口吻,如泣如诉,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刚怀上 就被男人甩了的怨恨心理。日暮秋风,独登高楼,不见自己的老公,加上今生,来生种种调调,这就叫感人。中间穿插几句金戈铁马,百万雄师,这叫大气。 两句闺怨加两句边塞,再化用两句古人,这就写好一段。然后按这个调子反复 几遍,字数就差不多了。 徒:OK,凑字数我在行。 师:先查一下花花草草的名字,这些到处都会用到。牡丹,芙蓉是肯定要的, 桃花荷花扬花石榴,再有画眉燕子鹧鸪杜鹃,写不出来的地方就拿这些词代替。一股脑儿堆上去,越多越好,越多越艳丽,所谓淫词艳赋,关键在于淫和艳, 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加上花花草草,看起来就华华丽丽了。虽然到后来你也 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了,但人家loli就是喜欢 徒:好呀。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我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18、朱光亚、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组织领导者,是一位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科学家。

中国34个省直辖市具体名称

1. 中国有23个省 河北省(冀) 山西省(晋) 辽宁省(辽) 吉林省(吉) 黑龙江省(黑) 江苏省(苏) 浙江省(浙) 安徽省(皖) 福建省(闽) 江西省(赣) 山东省(鲁) 河南省(豫) 湖北省(鄂) 湖南省(湘) 广东省(粤) 海南省(琼) 四川省(川、蜀) 贵州省(黔、贵) 云南省(滇、云) 陕西省(陕、秦) 甘肃省(甘、陇) 青海省(青) 台湾省(台) 4个直辖市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地级市282 县级市374 5个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注:直接标明XX市的就是直辖市。 3. 中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 1.北京市 2.天津市 3.上海市 4.重庆市 5.河北省 6.山西省 7.陕西省 8.山东省 9.河南省 10.辽宁省 11.吉林省 12.黑龙江省 13.江苏省 14.浙江省 15.安徽省 16.江西省 17.福建省 18.湖北省 19.湖南省 20.四川省 21.贵州省 22.云南省 23.广东省 24.海南省 25.甘肃省 26.青海省 27.台湾省 28.内蒙古自治区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0.西藏自治区

中国主要科技成就

?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 /2009 年任务完成撞击月球 / 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探测器 /携带 玉兔号 月球车登月 北斗导航卫星组网成功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首星发射成功 悟空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墨子号两字科学实验卫星 慧眼 X 射线天文卫星 天宫一号 天宫二号 天舟一号 货运飞船 中国第一颗 原 子 弹 装置爆炸成功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 成功 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 爆成功 歼 20 试飞 我国第四代隐身战斗机 歼 31 战斗机首飞 辽宁号 航母交付 入列 运 20 首飞成功 试射东风 41 洲际弹道导弹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国 产万吨级驱逐舰 055 型 国产大型客机 C919 首飞 三、计算机领域 ? 2017年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宣布 光量子计算机 成功构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工程 1、1970 年 2、1975 年 3、2016 年 4、2016 年 仁东) ?载人航天 神州五号 / 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 神州六号 / 两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州七号 / 三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州八号 / 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神州九号 / 景海鹏、刘旺、刘洋(中国首位女宇航员) 神州十号 /王亚平太空授课 神州十一号 /与天宫二号对接 /时长 33 天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长征五号火箭(大推力运载火箭) 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南 2003 年 2005 年 2008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6 年 /首次太空行走 2007 年 2010 年 2013 年 ?人造卫星 2011 年 2015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空间站 2011 年 2016 年 2017 年 二、国防 1964 年 1964 年 1966 年 1967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3 年 2017 年 2017 年 2017 年

中国有名的科学家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 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 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 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 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 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 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 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着有科学、哲学、和文学着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着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 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到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4、郦道元(446 或472 -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着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王洪清 中国拒绝“新文盲”——科盲 2003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04.5.19)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始于1996年,迄今已成功进行了五次。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18到69岁成年公众,调查结果不仅为有关机构科学技术决策和公共政策决策提供量化依据,也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2004.5.19,第五次调查结果正式公布。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每1000个人中,约有20个人达到了对科技知识信息的基本了解程度。 负责此次调查的机构之一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居云峰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这个比例为17%,日本为5.3%,与之相比,中国还有很大差距。” 关于科学素养学生最高比例为15.6% 调查显示,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越高,以学生的科学素养比例最高为15.6%,排名第二的依次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8.2%)和专业技术人员(7.4%),排名第三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和办事人员。 关于求知手段九成公众几乎不“触网” 调查显示,高达93.1%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

电视成为我国公众获得科技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有69.5%的公众通过报纸获得科技信息,而通过广播获取知识的人为31.9%。此外,排列之后的主要渠道还包括图书、因特网、音像制品。调查在介绍公众接触各种媒体的频率时说,“几乎不接触因特网的公众高达91.6%”。 关于科技活动一年未去科技馆者占92.3% 调查显示,我国92.3%的公众,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参观过科技馆。据介绍,在过去的一年中参观过3次以上科技馆的比例非常低,仅为0.7%,参观过一二次科技馆的比例为7.2%。 关于职业声望教师第一科学家第二 调查公布了在公众心目中排在前14位的职业,依次为教师、科学家、医生、军人或警察、法官、政府官员、工程师、律师、企业家、农民、运动员、艺术家、记者、工人。 关于科技发展一半公众持乐观态度 调查显示,50.8%的公众对科技发展持乐观的态度。有62.8%的公众同意“科技能使我国在近几年内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有38.8%的公众同意“有了科学技术,我们就能够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同时,有24.7%的公众对科学技术发展持保守态度。 中国公众迷信程度仍然相当严重,真正相信迷信者占13.3%。 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公众相信“相面”;14.7%的公众相信“星座预测”;4.8%的公众相信“碟仙或笔仙”;22.3%的公众相信“周公解梦”。根据追问分析,其中真正相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最新版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 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 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 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 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 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 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 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 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 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 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 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 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 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 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中国网络拓扑图

中国四大互联网骨干网──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挢信息网(UNINET) 根据安排CHINANET的国际出口带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路由政策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流量情况,原有的负责范围调整如下: 北京负责地区北京、河北、内蒙、山西、沈阳、河南、吉林、黑龙江、山东 上海负责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天津、江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 广州负责地区广东、福建、湖南、海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CHINANET骨干网结构概述 CHINANET骨干网的拓扑结构逻辑上分为两层,即核心层和大区层。 核心层 核心层由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8个城市的核心节点组成。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与国际internet的互联,以及提供大区之间信息交换的通路。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核心层节点各设有两台国际出口路由器,负责与国际internet互联,以及两台核心路由器与其他核心节点互联;其他核心节点各设一台核心路由器。 核心节点之间为不完全网状结构。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中心结构,其他核心节点分别以至少两条高速ATM链路与这三个中心相连。 大区层 全国31个省会城市按照行政区划,以上述8个核心节点为中心划分为8个大区网络,这8个大区网共同构成了大区层。每个大区设两个大区出口,大区内其它非出口节点分别与两个出口相连。 大区层主要提供大区内的信息交换以及接入网接入chinanet的信息通路。 大区之间通信必须经过核心层。 中国网络拓扑图(主干网、地区网、主节点一览表) CERNET拓扑图

我的学年总结 自我介绍

我的学年总结自我介绍 赵仕杰:xx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xx级学生 自我介绍:“一个人不一定会很出名,但可以很伟大,因为伟大需要的只是一颗赤子之心和一个充满爱的灵魂”我相信爱的存在,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相信努力会获得成功,相信人生一定能看到彩虹。喜欢 ___那句话“高原的灯光只有两三步,但是很多人都走不动,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的太重”怀着一颗单纯善良的心,努力快乐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在公管努力着,在师大努力着,希望成为像导员说的一样,快乐,幸福,有梦想,有成就的人。“无论是孤独的走着还是结伴同行,我的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yes i can 现任职务:xx师范大学艺术团语言表演部成员(这个是花瓶) 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中心组织策划部干事(这个很不错)公共管理学院博弈报社(这个很不错)知行社副社长 象里象外棋社棋艺部部长 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队员青年志愿者协会阳光天使行动小组成 员(这个很扯淡)

所获荣誉 个人奖 xx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魂征文二等奖 xx师范大学我与学风建设同行演讲比赛二等奖公共管理学院我与学风建设同行演讲比赛一等奖 xx师范大学双知杯演讲比赛一等奖(三社团) xx师范大学中国风才艺展示大赛一等奖(文院) xx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百年师大摄影大赛二等奖 xx师范大学学生会宋庆龄征文活动优秀奖 xx师范大学校媒联通记者杯风采大赛三等奖 xx师范大学学生会烽火三国知识竞赛优秀奖 xx师范大学模拟面试之职来职往优秀奖(法政) xx师范大学模拟面试大赛三等奖(公管) xx师范大学模拟人大第三名(法政)新师大新气象心飞翔演讲比赛二等奖(二社团) 团体奖 xx师范大学职场大冒险三等奖(勤助,文院,外院)公共管理学院宿舍风采大赛优秀奖 xx师范大学历史大舞台优秀奖(校

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 1.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 11岁考取容闳所招出洋留学生习技艺,次年赴美,为中国首批留美官费生。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科,三年后毕业。归国后,奉派赴福州水师学堂习驾驶,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调派赴扬武兵舰服务。光绪十年(1884)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席,两年后完成测绘广东沿海险要图。从十四年(1888)起献身铁路工程,任工程师,先后主持塘沽天津段、滦河铁桥、津芦段、萍乡至醴陵、潮汕铁路、京张铁路等建筑工程。民国8年(1919)奉命至海参崴、哈尔滨参加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因北方严寒,加以公务繁忙,操劳过度而患病,不久逝世于汉口 2.冯如(l883~1912)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员 冯如,广东恩平人。幼时家贫,12岁赴美国,当童工。工作之余勤于钻研技术。在旅美华侨支持下,曾在旧金山创办广东飞行器公司。溥仪宣统六年(1909)设计并制成飞机,亲自驾驶,试飞成功。后造新飞机一架,航程、时速、高度均达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竞赛大会上获奖。宣统三年(1911),拒绝外国重金聘请,返回广州,并带回两架自制的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广东革命军,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中华民国元年(1912)八月二十五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年仅29岁。 3.李四光(l889~1971)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地质学家。蒙古族。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竺可桢(l890~1974)气象、地理学家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

我的学年总结:自我介绍

我的学年总结:自我介绍 赵仕杰:xx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xx级学生 自我介绍:“一个人不一定会很出名,但可以很伟大,因为伟大需要的只是一颗赤子之心和一个充满爱的灵魂”我相信爱的存在,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相信努力会获得成功,相信人生一定能看到彩虹。喜欢仓央嘉措那句话“高原的灯光只有两三步,但是很多人都走不动,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的太重”怀着一颗单纯善良的心,努力快乐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在公管努力着,在师大努力着,希望成为像导员说的一样,快乐,幸福,有梦想,有成就的人。“无论是孤独的走着还是结伴同行,我的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yes i can 现任职务:xx师范大学艺术团语言表演部成员(这个是花瓶) 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中心组织策划部干事(这个很不错) 公共管理学院博弈报社编辑(这个很不错) 知行社副社长 象里象外棋社棋艺部部长 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队员 青年志愿者协会阳光天使行动小组成员(这个很扯淡)所获荣誉

个人奖 xx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魂征文二等奖 xx师范大学我与学风建设同行演讲比赛二等奖 公共管理学院我与学风建设同行演讲比赛一等奖 xx师范大学双知杯演讲比赛一等奖(三社团) xx师范大学中国风才艺展示大赛一等奖(文院) xx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百年师大摄影大赛二等奖 xx师范大学学生会宋庆龄征文活动优秀奖 xx师范大学校媒联通记者杯风采大赛三等奖 xx师范大学学生会烽火三国知识竞赛优秀奖 xx师范大学模拟面试之职来职往优秀奖(法政) xx师范大学模拟面试大赛三等奖(公管) xx师范大学模拟人大第三名(法政) 新师大新气象心飞翔演讲比赛二等奖(二社团) 团体奖 xx师范大学职场大冒险三等奖(勤助,文院,外院) 公共管理学院宿舍风采大赛优秀奖 xx师范大学历史大舞台优秀奖(校团委) xx师范大学心理剧比赛优秀奖(校团委) xx-xx学年第一学期十佳团日活动(代表公管xx级演讲)出席晚会文学院文苑杯颁奖晚会朗诵再别康桥 社团联合会闭幕式朗诵青春之歌(思辨社) 我的失败:院学生会面试

中国名人科学家

1、鲁班,原名公输班。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能工巧匠和发明家。发明了锯子、刨子、凿子、墨斗、曲尺、云梯、钩拒。 2、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初齐国人。著名的名医。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大诊法。 3、李冰。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家。建造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治理过洛水、绵水、汶井江、白木江等河流。建设成许多灌溉渠道和闸门。 4、淳于意,被称为“仓公”。汉初医学家。曾跟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学习,并获祖传秘方。曾传有25例《诊集》,《诊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5、张衡,东汉是著名的科学家。发明了水运浑象和候风地动仪。著有《东京赋》、《西京赋》、《灵宪》和《浑天仪图注》等书,他计算出的圆周率为 3.1622,清楚的指出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太阳的反光,并指出用肉眼能看到的恒星2500颗,与现代的结论十分接近。他在天文学、地震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人。他是我国造纸术的改革家。他的纸称之为“蔡侯纸”。 7、华佗,字元化,又名旉,被称之为“外科鼻祖”。汉朝末期。杰出的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外科尤其擅长。首次创用“麻沸散”,又创“五禽戏”。所写医生已失传。现藏《中藏经》是后人托名之作。 8、张仲景,又名张机,字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拜张伯祖为师。在治疗伤寒病方面有先进的方法,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 9、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宴先生”。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著作《针灸甲乙经》。 10、裴秀,字季彦。是晋代的地图学家。提出“制图六体”,即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绘图原则。所绘地图有《禹贡地域图》(历史地图)、《地形方丈图》(简缩的晋地图)。 11、马钧,字德恒。三国时期魏国人,被人称为“天下之名巧”。是一位杰出的机械制造家。改50、60蹑的织綾机改为12蹑的织綾机,制造出龙骨水车(又名翻车),水转百戏、重新制造了指南车,对诸葛亮早的连弩进行改造,提高效率5倍,造转轮式发石机等。 12、祖冲之,字文远,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人。是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推算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数学方面著有《缀术》,制定较为准确的《大明历》,在计算历法中首次提出“交点月”,准确的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具体时间。重造了失传的指南车,创造了利用水力舂磨面的水碓磨,制造了日行百里的“千里船”。此外他还研究过音乐,还著有文学作品《述异记》。

三位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物理奖的擦肩而过详解

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年11期 三位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物理奖的擦肩而过 河北省内丘中学侯建敏 1895年11月27日,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巴黎写下了薄薄的一页纸。他逝世以后,他的家人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了这页纸,也就是这页纸上的短短几十行字,成就了如今在全球享有盛名的奖项——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发第一届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有占全世界1/5的人口,至今没有一位大陆的科学家获此殊荣。难道我们中国人真的不行?不是的。其实在中国科学史上,单在物理学方面就曾有过三位物理学家作出了达到“诺贝尔物理奖”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都与诺贝尔物理奖擦肩而过,最后却失之交臂。这三位物理学家分别是吴有训、赵忠尧、王淦昌。 1、吴有训的伯乐难求 吴有训(字正之)(1897~1977),江西高安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的前身)。1922年1月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正好在这两年,康普顿

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吴有训就随康普顿从事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1923年,他正式成为芝加哥大学教授,吴有训也正式成为他的研究生。所以几乎从一开始,吴有训就和康普顿一起进行 X射线问题的研究。1922年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量子散射时他发现:当用单色X射线作射线源,对一些较轻的元素(如碳)进行散射实验时,经元素散射后的X射线的波长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一种异常现象。康普顿把这种现象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对异常现象选择了量子论式的解释,这就是他著名的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 但这个发现当时并没有立即获得物理学界的广泛承认,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效应与经典理论有很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康普顿所获得的实验证据还不充分,使相当多的物理学家不敢贸然相信,大家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感兴趣的观望态度,都在等待着进一步的实验事实。科学界对康普顿量子散射理论的怀疑,首先在于他所依据的基本实验,实际上只有一种实验样品,即石墨样品。虽然这个实验本身完全无懈可击,但毕竟只使用了一种材料,这很难说明效应的普遍意义。 作为康普顿学生的吴有训就把自己主攻方向定在了证实康普顿效应的普遍适用性方面。他设计出了最佳的实验方案,陆续使用了15种不同的样品材料进行X射线的散射实验,结果都与康普顿的理论相符合,从而形成了对此理论广泛适用性的强有力证明。由于吴有训高超的实验技巧,使这些验证工作不管是在精密度还是可靠性方面,都无可挑剔。这些工作当然得到了康普顿本人的极端重视和高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