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高新区情况简介

郑州高新区情况简介

郑州高新区情况简介
郑州高新区情况简介

附件2

郑州高新区情况简介

郑州高新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区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43.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万,拥有各类企业13000余家,是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试点;是中组部批准的河南唯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5年4月,进入科技部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2016年3月,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区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建设。全国14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最新综合排名第12名,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7名,可持续发展能力第7名,孵化培育能力第2名。

一、创新资源密集。区内集聚了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部属研究院、31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517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以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省内最知名的高校。全区各类科技人才5万余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500余人,其中,市级以上创新团队和创新杰出人才均超过120个,驻区院士12人,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之首。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9项,占河南省的15%;获得市级以上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1620项,累计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0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20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24000余件。

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区科技型企业超过3000家,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6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105家,10亿企业14家,超百亿企业1家。初步形成了物联网、智能电子电器、智能装备制造、电子商务、软件网络与数据信息服务、广告创意、北斗导航与遥感产业、科技服务业等8大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集群。格力电器、华强电子、微软、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已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和85%以上的动漫企业、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工作优势突出,目前已助推12家公司上市,占全省的1/10; 已助推6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约占全省的1/3。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全国高新区第4,仅次于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武汉东湖。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在最近科技部发布的全国高新区孵化培育能力评估中(连续三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且增速超过20%的企业数量排名),郑州高新区以88家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关村。

三、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围绕科技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需求,构建了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的产业孵化体系。目前,全区孵化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全国高新区领先,拥有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等4个国家级综合孵化器和高新企业加速器、电子商务产业园等8大产业园区,以及20余家众创空间。引进了一批服务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金融、财务、法律、投资等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和建设了动漫创意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广电计量检测公共技术

服务平台等服务于主导产业的十大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了适宜创新创业的政务环境和政策体系,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和加快推进“五单一网”制度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科技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城市环境宜居宜业。近年来,高新区围绕“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目标,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区全部39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约3600万平方米的拆迁,正全面加快安置房建设和村庄股份制改造,实现全域城市化。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备,水电气暖供应充足,城区环境优美,拥有天健湖公园、绿谷公园、须水河生态水系、科学大道生态廊道等一批游园绿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中小学教育资源全省领先。建设了覆盖面积达33平方公里的无线网络,目前正依托区内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以智能水务、智能热力和智能交通为抓手着力打造“智慧高新”。

五、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化趋势明显。外资企业集聚发展,全区目前正常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95家,其中,70%以上为工业企业,注册资金超千万美元企业5家,联强国际、明电舍、可口可乐等世界知名企业均在高新区设有分支机构。外资外贸持续增长,2015年我区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同比增长8%;2016年1-4月份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亿美元;区内拥有各类对

外贸易经营企业762家,2015年全区进出口额近6亿美元,年出口额超千万美元企业有11家,超亿美元的企业1家。积极开展各种科技交流合作,郑州机械所等科研院所及企业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众多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进行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目前正在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18项。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2015年郑州中学在加拿大举办的河南省第一所海外高中——郑州中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分校,开启了河南高中海外办学的先河;郑州财经学院和新加坡国际教育服务集团合作合作办学项目正在我区积极推进,为外籍及港澳台、国内精英人士子女提供国际教育和国际生活方式。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研究

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研究 [摘要] 在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第三产业逐渐崛起。第三产业的领域覆盖性很广,关乎国计民生,所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郑州市为例,深入分析其第三产业发展概况,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郑州市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第三产业;郑州市;发展;对策 1前言 在经济改革的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向集约化、现代化、社会化转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逐渐崛起。郑州市的第三产业相对发展较快,并逐渐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整的产业格局,但是从横向比较,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沿海发达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郑州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立足本市的实际情况,摸清优势,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清除发展第三产业的障碍。 2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存在问题 郑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发展第三产业的主体格局,发展速度比较迅速。1999年第三产业总产值已达6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2%,全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也已上升到35%,并呈日益扩大趋势。纵向来看,郑州市的第三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但横向来看,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2.1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偏低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郑州市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表明该市的第三产业仍然不够壮大。 2.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偏低 就业人数的增加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必然结果。相关数据表明,20世纪末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达到60%以上。而郑州市在1993年才达到24.7%,与国内的沿海城市比较,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低10个百分点以上。 2.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最近几年,郑州市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虽然取得不小的成绩,但其第三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具体体现在:①城市配套功能存在缺陷;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襄樊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规划 (2009-2011) 前言 襄樊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5年2月,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将原高新区与原省级汽车产业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国家级襄樊高新区。两区合并后,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突出产业特色,壮大经济规模,奋力承担起襄樊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市区经济龙头重任,向中国新车城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2004年襄樊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汽车动力及关键部件产业基地;200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十佳高新区”荣誉称号;2008 年6月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授予“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国家劳动人力资源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治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时期下,作为湖北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襄樊

高新区面临着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壮大产业实力的紧迫任务,承担着推进自主创新、带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快进展步伐、转变进展方式,提高进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成为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依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进展规划纲要》、《湖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以来襄樊高新区产业进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进展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近年来,高新区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地域税收、出口创汇等要紧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都远远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126.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20亿元,年均递增32.6%,高于全市同期26.9%的增幅,占全市的比重由200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2009年至2011年是荆州高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新思路,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措施,超常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跻身于全国省级高新区前列、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重心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荆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2.85亿元,同比增长45.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37.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4%;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79%;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幅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市名列第一。引进项目110个,总投资额为75.5亿元,到位资金24.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投资额达30亿元,在建项目达84个、投资额过100亿元。高新区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加快以“五园两中心”(机械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业中心孵化能力,成功孵化了以高新技术企业荆鹏软件、明德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外援”和培育“本土明星”,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为主)、新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现有的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先进制造产业48家、新材料产业30家、纺织印染产业20家,特色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现有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公共技术共享服务平台2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博士园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2008年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项目13个,省市项目19个;获专利权的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的企业1家,近60个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查新报告,20多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类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等逐步配套完善,工业区工业用地达到了“五通一平”,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对进区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审批环节代办制,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建设环节包办制,

郑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河南科技学院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郑州、少林寺、发展战略、双心两翼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其中重点开发两带八区旅游资源。明确我市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推出旅游强市的战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郑州市包括新密、新郑、荥阳、中牟、巩义、登封六个县级市,其中以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最为著名,其次黄河风景名胜区、巩义风景名胜区也各有其特色。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90多个,其中5A级景区一个,4A级景区7个。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继少林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后,黄河风景名胜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7公里处,它北边临近母亲河黄河,南面依附岳山,历史悠久、生态保护良好,不仅是黄河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点地区,而且还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富集地区。目前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三大景区,有大禹塑像、炎黄二帝巨型雕像、黄河碑林等景观。 除此之外,沿黄地区还有黄河大观(其中有黄河大观苑、果岭山水、高尔夫球场等)、黄河花园口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点包括黄河公路大桥、扒口处遗址黄河沙滩游泳场等)、黄河花园生态旅游区(由黄河大堤风景线、休闲娱乐园、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修订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优化升级,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建设产业更高端、资源更集聚、空间更广阔、交通更便利、环境更优美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市政府关于深圳高新区优化升级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一)高新区北区是指北环大道以北、南海大道以东、广深高速以南、沙河西路以西围合的区域,总面积2.58平方公里。20多年来,高新区北区为推动我市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以下发展瓶颈和突出矛盾: 1、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玻璃、塑胶制造,化工生产等低端传统产业用地占高新区北区产业用地的四分之一,且半数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产业空间布局不优。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仅为 1.98,大部分早期建设的工业厂房低矮陈旧,无法满足新型总部企业办公、研发需要,也不能适应创新创业活动需求。 3、公共技术支撑不强。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检测机构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量少,使用效率低。 4、公共配套设施不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园、员工宿舍等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餐饮、购物、休闲等商业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5、交通承载能力不足。北向道路阻断,内部循环不畅,拥堵节点较多,公共交通运力严重不足,目前尚无建成地铁站点,难以满足片区工作、居住人员出行需求。

(二)为给产业战略升级提供空间支撑,南山区政府提出加快推进高新北整体更新,助力南山区成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在市政府的指导下,2016年8月31日,南山区政府与深投控公司签订了《高新区北区升级改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深投控公司为统筹主体,同时提出“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产业升级、投控统筹”的整体思路。南山区政府负责对高新区北区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园区产业升级政策,深投控公司作为高新区北区的整体运营商,代表南山区政府统筹实施具体工作。 二、总体目标 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体布局、复合更新的原则,通过片区统筹来实现产业升级、空间倍增和产城融合的总体目标,将深圳高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探索集约型发展道路并发挥示范作用。 (一)产业升级。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到2020年,高新区北区每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创造工业总产值力争超过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比2014年翻一番。 (二)空间倍增。通过拆除重建和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高新区北区建筑面积由310万平方米增加到66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由1.98提高到5,产业用房和产业配套用房建筑面积倍增。 (三)产城融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园、休闲绿地面积由8万平方米增加到16.5万平方米,商业服务面积由3万平方米增加到不低于36万平方米,员工宿舍、保障性住房、公寓面积由43.2万平方米增加到148万平方米,住户由9千户增加到2.8万户。 三、政策要点 在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中,根据产业布局、更新规划和企业需求,

郑州商业调研报告_图文(精)

市调报告 郑州市 商业市场研究报告 营销部 2011-8-29 市调报告 目录 一、郑州市宏观经济环境现状……………………………………… 二、郑州市商业环境分析…………………………………………… 三、郑州市各区域商圈发展现状……………………………………… 3.1、二七商圈………………………………………… 3.2、碧沙岗商圈………………………………………… 3.3、紫荆山商圈………………………………………… 3.4、郑东新区商圈…………………………………………… 3.5、新兴商圈发展现状…………………………………………

3.5.1、东南区域点状商圈………………………………………… 3.5.2、西南区域点状商圈………………………………………… 3.5.3、大学路带状商圈………………………………………… 3.5.4、秦岭路点状商圈………………………………………… 四、典型案例分析…………………………………………… 五、郑州市商业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六、总结…………………………………………………… 一、郑州市宏观经济环境现状 1、GDP发展状况 经统计局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人均生产总值4.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269.9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605.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54.0∶42.9调整为3.1:56.7:40.2。 2、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75.2亿元,比上年增长50.9%;其中住宅投资555.7亿元,增长41.0%。商品房屋施工面积625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住宅施工4582.9万平方米,增长16.3%。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811.8万平方米,增长25.5%。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郑州总体规划及个人分析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经完成。昨天(8月20日)郑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对《总规》进行审议。据介绍,《总规》编制、报批工作即将进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联合审查阶段。 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以及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城7446.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越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米;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米。 分析:郑州的产业结构及城市产业布局在变化,郑州的各种产业将走向集中化和规模化。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占用的大量的土地资源,农业示范区将大量的占用和保护耕地,房地产开发商走向城镇的过程中,土地占用审批的过程会更加艰难,所以地价仍然会稳步攀升。 城镇居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也提升了城镇人口的购买力,对房价会是一个提升。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35平米,也就是说普通的三口之家将会拥有105平米的住房,而这些住房不可能是政府提供的。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送审稿)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 一九九七年三月 前言 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 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 一、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 (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三)确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高新区的现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面积平方公里。北 环大道和深南大道横贯其中,将高新区自然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一)北区 北区位于广深高速公路和北环大道之间,包括第五工业区和松坪山生活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第五工业区

郑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郑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一、郑州市三次产业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郑州市2015年的总体产值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基本持平,第一产业占比最小。(数据来源:郑州统计信息网) 二、郑州市历年产业结构、比重变化(产值:亿元) 三、郑州市和河南省的产值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郑州市和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比重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郑州市第一产业较河南省小,第二产业与河南省基本持平,第三产业较河南省多。河南省为粮食大省,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农耕和林业面积较少而服务业水平较高,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网) 四、区域发展战略 1.战略定位 国家中心城市、全国经济格局的战略支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陆港、中 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

2. 发展定位 结合战略规划,进一步确定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为(一区三城),即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 3.战略格局 确定都市区的战略格局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一带、两翼、三轴”,建立“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26个新市镇、若干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体系。 “一主”即主城区,为都市区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城”就是航空经济新城。 “三区”即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新城区,主要承担新的城市功能,并疏解主城区人口和功能。其中东部新城为“省级公共文化行政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南部新城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西部新城为“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新材料生产基地”。 “四组团”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四个外围组团,主要承担次区域服务中心的作用。其中巩义为“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文化创意旅游区”,登封定位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都市区文化、旅游服务主体功能区”,新密定位为“都市区能源、建材、原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新郑定位为“炎黄历史文化展示区、食品制造基地”。 26个新市镇承担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服务职能,发展特色产业。 新型农村社区为都市区最基层的社区单元。 4.发展目标 确定未来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商务金融、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五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发展航空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优化提升铝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 五、产业结构现存问题 由之前的产业结构分析可以看出,郑州市由图1 可以看出,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已经降至2%~3%的水平;第二产业比重变化有所起伏,但是总体都高于50%,;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比重逐年增加,到2015年已达到48.37%,基本和第二产业相持平。 1.第三产业比重小 发达国家城市经济三次产业序列是“三、二、一”,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一般占产值70%以上.例如:在2006 年国际城市竞争力排名中,纽约城市竞争力排名全球第一,其第三产业的比重达89.3%;英国曼彻斯特曾是著名制造业中心,如今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已超过70%.郑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序列是“二、三、一”,第三产业的比重仅占48%左右,与世界一流都市的差距还很大. 2.新兴工业相对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工业地位逐步下降,诸如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新型材料及生物工程等新兴工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郑州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有很大比重.一方面传统工业,虽然现在仍有较大产出能力和带动效应,但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传统工业产品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另一方面传统产业能源消耗大,郑州市的能源相对匮乏,传统工业污染严重,不利于郑州市城市环境建设,容易造成雾霾天气、水污染等环境事件。传统工业强大而新兴工业落后不利于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 由此可看出郑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都是与发展第三产业相关的,比如商务金融业,电子信息业,创意旅游业等等。对制定发展战略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现有的产业结构,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城市的区位关系、经济形势等。 将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在空间层面上其实就是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在空间布局上发展战略来确定不同区域的定位,进而对其赋予不同的功能来落实其战略导向。

国家高新技术“十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 一、形势与任务 在新的世纪里,智力资源的富集、优化和开发将会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量。我国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前,鉴于科技园区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地位,加速其规划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 我国高新区自1991年建立以来,已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显示了高新区的优越性。 1.超常的发展速度。按53个国家高新区统计,2000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9209亿元,是1991年的105倍,平均增长率为67.8%;是1995年6倍,平均增长率为43.2%。 2.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利税总额是1991年88.8倍,1995年的6倍,达到1057亿元。人均工业产值为31.6万元,是1991年的5.1倍,1995年的2倍,是2000年全国平均值的10倍多。 3.突出的社会效益。在高新区内创造了251万个就业岗位,拉动区外就业人数为直接就业人数的5倍。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迅速提高。1999年,苏州占46%、吉林39%、绵阳31%、北京27%、南京27%、西安22%、武汉21%、深圳11%,有效地改变着当地的产业结构。 4.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至2000年底,共有高新技术企业达2.1万家,其中,技工贸总收入亿元以上的达1252家,过10忆元的143家,百亿元以上的6家。联想、四通、北大方正和深圳华为等为代表的著名高技术企业在高新区迅速崛起。 5.开发了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区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份额达70%以上,近600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在高新区实现产业化,许多高技术产品出口国外,参与国际竞争。2000年出口创汇186亿美元,是1991年的103倍,1995年的 6.3倍。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襄樊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前言 襄樊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5年2月,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报经省政府批准,将原高新区与原省级汽车产业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国家级襄樊高新区。两区合并后,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突出产业特色,壮大经济规模,奋力承担起襄樊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市区经济龙头重任,向中国新车城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2004年襄樊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汽车动力及关键部件产业基地;200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十佳高新区”荣誉称号;2008 年6月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授予“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国家劳动人力资源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时期下,作为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襄樊高新区面临着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壮大产业实力的紧迫任务,承担着推进自主创新、带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快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

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成为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以来襄樊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近年来,高新区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地域税收、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都远远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126.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20亿元,年均递增32.6%,高于全市同期26.9%的增幅,占全市的比重由2003年的38.7%上升到2008年的48% ;固定资产投资由8亿元增长到80.2亿元,年均递增58.5%;全口径税收由10.9亿元增长到21亿元,年均递增14%;出口创汇由2829.7万美元增长到17亿元,年均递增54.5%,远远高于全市32.7%的增幅,占全市的比重由30.8 %上升到66.7%。 2、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经过16年的建设发展,襄樊高新区形成了“一大产业、

郑州市商圈分析2017最新版

郑州市商圈分析 一、郑州市情况简介 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一直以来都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郑州是著名的绿城,更是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商贸城市。十九世纪初,由于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建成,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使得它的经济地位逐步开始上升。20 世纪90 年代,郑州被定为国家级商贸试点城市,轰动全国的“商战”也是在这里打响。 21 世纪初确立郑州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地位。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是典型的平原城市。郑州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2个县(市)、区,其中县1个、县级市5个、区6个。据2011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2平方公里;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 885.7万人,市区户籍人口425万。郑州地处国家地理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国家级战略“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勘察芦汉铁路时,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发展进程。如今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东站。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郑州是国务院确定的3 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现代物流、会展、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大全国性商品交易所之一,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 商朝早期都城在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商业之都”的含义。 二、郑州市主要商圈简介

深圳高新区介绍

根据《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覆盖的空间范围包括深圳湾、留仙洞、大学城、福永北-沙井南、光明、石岩、观澜、龙华、坂雪岗、宝龙、碧岭、坪山(深圳出口加工区)、葵涌、大鹏等园区以及市政府划定的其他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面积185.6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76.1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15年。 根据深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各园区发展现状和区位特点,将深圳高新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提升改造区、控制整备区,正确处理产业现状与产业规划的关系,正确处理重大项目引进与中小企业培育的关系,正确处理企业需求与产业布局的关系,正确处理技术辐射带动极与经济增长极的关系,实现各园区专业化均衡发展。 1、重点发展区 --深圳湾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面积3.2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基础研发、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境内外科技与商务合作、创业与投资活动、高技术服务的示范引领区,深圳软件产业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通信、数字视听、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环保节能产业。建设软件产业专业园,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产业。 --留仙洞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1.2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深港创新圈基地,港澳名牌大学办学试验区,科研机构聚集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区。 产业导向:重点引进和深圳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促进港澳大学和科研院所一流师资向园区聚集,建立国际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学科教区。 --大学城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教学科研用地2.5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区,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的承载区,高等教育开放办学和国际院校合作的试验基地。 产业导向:建设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医学院和大学城大学科技园,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促进一流师资向园区聚集,依托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产学研基地。 --坂雪岗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2.7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国际知名的通信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计算机技术研发生产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通信及其配套产业,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适当发展汽车电子、办公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业。 --光明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8.3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深港创新圈互动基地,光明新区高技术产业核心发展区,化合物半导体和新能源等产业产品研发、制造和相关配套产业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重点建设光电企业加速器、综合类企业加速器和LED产业园,鼓励发展环保产业,适当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数字视听产业。 --观澜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3.1平方公里。

珠海市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珠海市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2008-12-29 充分发挥各特区品牌、地理区位、生态环境、发展空间、科教人才、历史人文等六大优势,培育创新优势,重点发展以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的“两少两有两高”(用工少、占地少、有研发、有品牌、高技术、高效益)产业;以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的“特色化”、“集群化”和“高级化”发展,优化提升唐家湾地区产业结构,扩大整个 产业总量规模,为实现我市东部地区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变做出重要贡献,真正起到本区发展建设对珠海全市增长的积极带动作用。 一、高新技术产业 整合和集中本区的优势资源,推进园区建设,营造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园区环境;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发展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核心产业;从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形成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支持系统,强化创新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 (一)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优先发展。将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第一集团,将其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力求在该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重点引进和培育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项目,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存储技术、数字视听设备、第三代移动通讯等代表当前国际信息产业制高点的技术和产品;优先发展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积极发展软件外包业、嵌入式应用系统、通用型应用软件;努力促进软件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培育以软件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根据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求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和资源配置。整合区内资源,规划建设信息产业园。给以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配套环境,充分借鉴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参照系,力争在规划期内,打造成创新型、国际化、有特色的信息产业品牌园区。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家用电器、仪器仪表、节能环保设备等中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引进和培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构筑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共生的发展态势。重点引进和扶持行业龙头企业,科学合理布点大型工业项目,引导关联度大的企业在空间上聚集,向纵深延伸产业链;围绕关键产业推进产业联系,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全球IT企业100强、国内拥有自主品牌的大企业或项目,支持中小企业为这些先导性项目或龙头企业配套;力争培育、发展和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家用电器产业、环保节能产业等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园区集约化发展。限制一般性工业进入,实施对现有高耗能、高排放、有污染的企业进行异地搬迁改造,加快建设生态园区和精品园区的步伐: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提纲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 产业发展规划 (提纲)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12月

目录 前言 (3)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4) (一)发展基础 (4) (二)面临形势 (4)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4) (一)发展思路 (4) (二)发展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4) 三、产业布局 (4) 四、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4) (一)大健康 (4) (二)大数据 (4) (三)新材料 (4) (四)新能源 (4) (五)高端装备制造 (4) 五、重点任务 (4) (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4) (二)科技企业培育建设工程 (4) (三)创新创业服务优化工程 (4) (四)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4) 六、环境影响评价 (4) 七、保障措施 (5) (一)加强组织领导 (5) (二)强化政策支撑 (5) (三)优化营商环境 (5) (四)加大资金投入 (5) (五)创新开放合作 (5) (六)落实规划任务 (5)

前言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形势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产业布局 四、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一)大健康 (二)大数据 (三)新材料 (四)新能源 (五)高端装备制造 五、重点任务 (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二)科技企业培育建设工程 (三)创新创业服务优化工程 (四)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六、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政策支撑(三)优化营商环境(四)加大资金投入(五)创新开放合作(六)落实规划任务

2017,郑州,你的家,郑州各区解析

郑州,我的家 一、国字头重大利好 过去的2016,注定是郑州经济腾飞的元年,在这一年,郑州迎来了众多国字头的好消息,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速发展,加速郑汴融城,中原城市群,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北方唯一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河南自贸区2月份挂牌,发改委年末发布“吸引外资20条”利于自贸区等等。 一系列的政策的落地也给郑州的发展奠定了基调,省长陈润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以物流带产业,以枢纽聚产业,培育高铁、临空产业,并形成多种经济辐射。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大力发展创意经济,重在做大做强一批创意产业,培育一批创意园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绿色生产,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生共赢。 二、未来趋势 城市最重要的吸引力就是:产业(工作、创业)、教育、医疗,去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人地挂钩、因城制策、疏导部分城市功能。依据现有政策和经济趋势,看下2017及未来的14年,郑州的房地产市场未来将如何。 (一)房地产行业趋势

a)销售额集中于TOP100,每3年一次房地产小周期考验着 中小开发商的资金能力,加上对未来的判断能力弱于一线房企,2016TOP10房企的大并购时代,在2017证明了眼光的前瞻性,郑州近期出现的拍地狂潮,中小房企已经没了库存,仍有资金储备的企业此时必须拍地,要么就被市场淘汰。未来5到10年,是小房地产公司退出市场的时期。2016年TOP10企业占比18.35%,TOP100占比43.92%,未来5年这一比值将继续加快,最终TOP10将有可能达到40%。 b)长效机制建立,房地产稳定发展,理论上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经过了一年的政策维稳后,长效机制建立,限购限贷退出,长效机制入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另一种可能就是限购限贷后新一轮的因供需关系、恐慌性购房、投机购房、货币、土地供给造成的大涨大跌进而继续限购限贷或经济危机。 c)存量房、改善房时代,未来10到15年城镇化的后期,将 全面进入存量房(二手房)时代,新房将更多是改善或豪宅为主。 d)租房时代,去年中央经济会议重要一项就是加快租赁市场 立法,让暂时没有购买力的老百姓有房子租,租的舒心,经常被作为参考对象的德国的租赁市场就很完善。房东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