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题指导】高考新闻类语用题解题指导

【解题指导】高考新闻类语用题解题指导

【解题指导】高考新闻类语用题解题指导
【解题指导】高考新闻类语用题解题指导

高考新闻类语用题解题方法

新闻类语言运用题旨在考查学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考查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拟写一句话新闻

2.概括主要信息

3.拟写新闻标题

4.补写导语

5.补写结语

6.写新闻衔接词

7.新闻点评

★与新闻类语用题有关的知识导航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结构。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

(1)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形式有三种,即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三行标题。

完整的消息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放在正题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引题+正题”。

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实”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容;“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

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

(2)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通常要包含五个: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常见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4)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一般来说,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5)结尾:即结语。它紧扣主题进行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练。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常见题型解题方法例析

一、拟写一句话新闻

这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解答时对新闻的有关知识须了然于胸。“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叙事性和简练性的特点。狭义的新闻有时专指“消息”。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有时有背景材料)、结语四部分。新闻必须具备①时间(when)、②地点(where)、③人物(who)、④事件(what)、⑤原因(why)(包括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可见,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

或“谁怎么了”,即新闻一般是“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式。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句末有标点。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它以最简约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新闻内容,大体包含以下要点:

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起因、

经过、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

途径)。

要求:它要求比导语精练,比标题具体丰富。

答题要点:

主体+事件+(时间+地点+原因)

解题方法——

检索要素概括法: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抓住导语中的关键词,找出新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例1 把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

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解析: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一定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我们不妨从寻找新闻材料的五个“W”入手。陈述对象(who)为遥远;事件(what)为“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揭幕”;时间(when)为6月3日;地点(where)为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法国)。第二段材料是对“世界和平女神像”制作材料、造型的阐释性说明。组合这些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按新闻常采用的主谓陈述形式“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则可表述为“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法国揭幕”。

例2、根据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 7月1日至8月2 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为加强迫逃专项斗争的力度,北京市公、检、法机关于8月2日发出通告,限令在逃人员主动投案自首。

参考答案:

一是常规句: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等措施缉拿逃犯211名。二是变式句:“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7月份缉捕逃犯211名

二、概括主要信息

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和拟写一句话新闻基本一致,在字数限制严格的情况下,首先考虑事件及事件的结果。

例3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5个字。

[合众社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电]“历史将这一宣言看成是联合国最显著的成就。”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物。伊瓦特博士在通过《人权宣言》时说。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苏联集团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及南非弃权。尽管这一宣言详细内容不完全清楚,但它在一个国际人权法案中规定了基本的自由。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陈述对象(who)为“联合国”。而非“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物。伊瓦特博士”;事件(what)为“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人权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三句是对这一事件投票情况的补充介绍,四句是交代《人权宣言》的意义。因此我们可概括为“联合国投票通过《人权宣言》”或“联合国通过《人权宣言》”。

练习:将以下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内容包含具体的营业收入状况,不超过80个字。

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超越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点拨:①结合题干筛选要素;②、考虑连贯,表达力求恰切。

参考答案:

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集资的方法购买了一

台时空穿梭机。开机几个月,收入达几十万元。在公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大的收益,职工们倍受鼓舞。

三、拟写新闻标题

形式上:标题一般为短句,有时为比较对称的两个短句(或对偶句),文末不用标点。

内容上: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主体(人物、单位、事物)和事件。

要求: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概括主要内容,又要有很强的吸引力。

答题要点:

①主体+事件②事件+结果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拟标题”较之于“拟一句话新闻”要求更高,它不仅要高度概括出内容,还要讲求句子形式的优美,有文采。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

例4 下面是盐城市某报的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 3月29日,在上海世博局举行的世博会会徽设计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有关领导为世博会会徽中标者、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颁发了获奖证书和20万元奖金。始宏庚今年34岁。去年年底,当他得知上海世博会正在征集会徽后马上行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设计中。今年2月他将自己最满意的第1001件作品送到上海,这件作品最终从9046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正式确

定为上海世博会会徽。

解析:陈述对象(who):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事件(what):设计的世博会会徽中标。则标题可概括为“盐城青年邵宏庚获世博会会徽设计大奖”。如果此题改成拟写一句话新闻题,答案则为“3月29日盐城青年邵宏庚在上海获世博会会徽设计大奖”。

练习: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限15字内。

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在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

光盘约100万张。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

参考答案:澳门官方首次公开销毁盗版光盘。

四、拟写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眼睛,撰写时通常要简明扼要的交代报道的中心或结果,让人了解到新闻最主要的事实,所以做这类题时首先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回答这一问题的基本上就是答案的要点了,再根据字数要求,增加人物、时间、地点及意义等,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找出能涵盖几方面的概念,但不是将几个方面简单相加。

形式上:一般采用“一句话”的形式,可以用单句、复句、对句的形式答题。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内容上:一般导语的要点要求交代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结果及主旨,对于充实信息的背景材料,在压缩时应该舍去。

●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

答题要点:

时间+ 地点+人物 + 事件 (经过、结果等) +原因

例:给下面新闻拟写导语,导语部分(含标点)不超过40个字。

“耀华号”,7月31日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6点50分在右行至牌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雾监督局迅速组织救援,但因水位只有1.7米,客轮的吃水线是2.4米,再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

船上243名旅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全抵达武汉。

拟新闻导语模式: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结果

时间:3日

地点:牌县航段

对象:“耀华号”

事件:搁浅

结果:被困旅客获救

答案:①3日晚,“耀华号”行至牌县航段搁浅后被困旅客获救。

② 3日晚在牌县“耀华号”搁浅,有关方面救援四次失败后终于使二百多乘客安全转移。

练习: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这则消息的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的。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

解析: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新闻的“窗口”。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用语要求简明扼要。分析这则消息,主要讲了曾在徐州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人相聚徐州,忆往昔峥嵘岁月,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因此我们可这样来写导语“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

五、补写结语

结语出现在正文的结尾,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段话。它的作用一般是总结上文或点明中心,也可以指出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完成这类题主要要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6 根据下面这则新闻内容,将这则新闻的结语补充完整。

南方网讯至6月4日,三峡工程蓄水进入第四天,越来越多的漂浮物,在库区水面成片聚集,给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自秭归县凤凰山顶放眼望去,一条条长短不一的垃圾带和一片片面积不等的漂浮物明显可见,形成一道道与峡江平湖美景极不谐调的“另类风景”,向库区上游延伸。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坝蓄水后,江面的漂浮物日益增多,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和牲畜尸体等。这些漂浮物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将易使三峡发电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破损、破裂,威胁发电机组安全,降低发电效益。不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读了新闻的导语及主体部分内容,我们能了解三峡库区水面杂物聚集,清理工作艰巨这样的信息,能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

参考: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刻不容缓,②加大库区“清漂”工作的力度。

六、写新闻衔接词

和晚会节目的串台词一样,新闻类节目也正在悄悄“变脸”,更加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这主要通过不同新闻之间的衔接词体现出来。与此相关的新题型悄然“登陆”高考试卷,而且将会越来越得到命题人的青睐。新闻衔接词的要求是:一是简短扼要,二是衔接自然,三是平和得体,四是贴近观众。

新闻衔接词解题思路:

1、审清题干要求,弄懂新闻内容,评价要中肯。

2. 分析新闻内容,弄清新闻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便巧妙过渡,避免生硬。

3. 找准衔接点,“××报道”的字样应置于衔接词的最后。

4、要做口语化处理,注意词语的衔接。最后精心安排衔接、过渡的语言,以实现巧妙转换。注意词、句的衔接;逻辑的衔接,如类别、性质的衔接,对比、联想的衔接;还要注意情感的衔接;及点评的衔接。

示例1: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 1 )阿富汗一客机神秘坠毁,机上包括 3 名美国乘客在内的104 人无一生还。客机失事可能是恶劣的天气所致。(据阿富汗当地媒体报道)

( 2 )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时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3 )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城市晚报》报道)

请看以下几则衔接词:

(一)

( 1 )唉,自然开始惩罚我们了,但我们人类不能自相残杀啊!请看来自新华社的报道。( 2 )世界是个大家庭,不仅演绎着悲剧,也演绎着不尽的喜剧,请看《城市晚报》的最新报道

(二)

( 1 )听到这一则悲惨的消息后,下面这一则更令我们震惊不已,请看新华社报道。

( 2 )听了上面这些令人气愤的事后,下面这则新闻会让我们有些欣慰,请看《城市晚报》的报道。

(三)

( 1 )天灾难以避免,人为的祸事更让人痛心。

(2 )以上的新闻使人心情沉重,下面的这则准叫你开心。

上面的三组衔接词都有失误之处:第一组中,衔接的词句没有抓住新闻评价的关键,不够准确;第二组中,衔接语不合乎“转换巧妙”的要求,太生硬;第三组的衔接词基本合乎要求,但与其他新闻间并不连贯,因其缺少“××报道”的字样,而这是新闻播报中不可缺少的。这组衔接词的答案示例如下:

( 1 )那 104 条宝贵的生命在动荡的阿富汗意外地遭遇了不幸,他们随风远去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中国的女博士在号称法律完备、高度尊重人权的国家被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 2 )今天的消息实在让人不快,但下面还有让人喜悦的消息,这条消息也与外国人有关系,据《城市晚报》报道。

由以上我们看到,拟写新闻衔接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弄懂新闻内容,评价要中肯。

2. 弄清新闻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便巧妙过渡,避免生硬。

3. “××报道”的字样应置于衔接词的最后。

达到以上要求,相信你的新闻衔接词会让人眼前亮丽起来。

例2(2004年高考全国卷四第23题)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①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第二个“身份证”,因为沈阳市公安局将把市民的指掌纹集中起来,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华商晨报》)

②上海市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下月开始实施,凡遇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将统一发布预警信号,以便市民及时调整衣食住行等活动计划。(《解放日报》)

③发生在广东揭东县、湖南武冈市、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2师的4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被扑灭,昨天疫区封锁被解除。(新华社)

分析:沈阳市公安局集中市民指掌纹建立指掌纹数据库与上海市下月开始实施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既无外在时空联系,也无内在的逻辑关系,要想把二者衔接起来,就要进行发散型维找寻二者相关点,我们可以找到:二者都是现代科技信息;二者都运用了高科技手段;二者都是好消息,(前者可增加安全感,后者早得到灾害预告)。至于上海市下月开始实施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制与扑灭禽流感疫情的信息,也是没有任何外在或内在关系的,经过发散型思维,也可发现以下相关点:二者都属于灾害方面的新闻消息;二者都是事关百

姓切身利益,都是百姓关注的事;二者对于百姓也都是好消息。由此看来,只要发动思维,广泛联系,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点还是不难的。

本题参考答案如下:

第一段话:现代信息技为公安系统提供了方向,而生活在信息时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加方便了,《解放日报》报道:第二段话:我们关注灾害天气,我们更关注目前的我国禽流感疫情,据新华社报道:

练习1: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轻松,贴近百姓,编辑准备在下面三则消息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由于时间有限,每段话不超过30个字,若你是编辑你会怎样写这两段话呢?

(1)沈某在余姚泗门镇对一些快餐店强收“保护费”,并多次去吃“霸王餐”。本月13日被余姚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宁波晚报》

(2)前天夜里11点多,犯罪嫌疑人用电警棍对打工者李某进行抢劫,后被民警逮住,竟说电警棍是他们刚刚和一歹徒勇敢搏斗后夺来的。《宁波晚报》

(3)昨天中午,66岁的曹大爷骑自行车外出,11点左右来到金光中心。曹大爷领好车进去,11点半左右出来开锁时,发现自行车居然又多了一把U型防盗锁,把自行车前轮和栏杆锁在了一起。《宁波晚报》

参考答案:(1)刚才这人真横,下面这俩更贼。据《宁波晚报》报道:

(2)听完了“坏人坏事”,再听一个老人蹊跷事。据《宁波晚报》报道:

练习2: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在下面一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1、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的第二个“身份证”,因为沈阳市公安局将把市民的指掌纹集中起来,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

2、上海市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下月开始实施,凡遇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将统一发布预警信号,以便市民及时调整衣食住行等活动计划。

3、发生在广东揭东县、湖南武冈市、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2师的四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扑灭,昨天疫情封锁被解除。

参考答案:

衔接词:现代信息技术为公安系统提供了方便,而生活在信息时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加方便了。据《解放日报》报道:

衔接词:今天的好消息还不只这些。下边关于扑灭禽流感疫情的消息想必是大家更关注的。据新华社报道:

七、新闻点评

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对新闻中的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式地评说。在形式上字数上比短评更简短,在内容上比短评更精炼。点评者可以依据新闻内容,或鞭挞或褒扬,或鄙视或同情,要是非分明、立场鲜明地点明要害。考生要做好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会读新闻,也就是考生要能够准确把握提供的新闻材料的实质,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为点评做好准备。其次要注意点评语句简明扼要,点评内容是非分明,一语中的,立场鲜明。再次要注意点评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从新闻材料实际出发,以理服人,不可凭空漫说。最后还要注意点评语言的生动形象,尽可能给人耳目一新、新颖别致而又不失文采的感觉。

例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4分)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解答本题时可以作如下分析: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很明确,大学生献爱心,这是善举,这一善举应当表扬,但现实情况却是这一善举却遭到怀疑、猜测,而且不是一两个猜测,是“乘客寥寥”!这实际上是反映出的是一个整个社会心态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在长期培育

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上出了问题,以致于当人们真心去献爱心时,引起了人们怀疑或误解。也可以这样说,是“爱心”失去了成长壮大的“土壤”,没有了立足的根基,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有一个真诚关爱的社会氛围,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互敬互助,那么在“爱心”的“土壤”就会出现,“爱心”的善举就不会遭此冷遇。

答案示例1:“爱心大巴”遭冷遇,大学生怀疑折射社会“爱心”现状。

示例2:“爱心大巴”遭猜疑,不是“爱心”“问题”,而是社会心态“问题”。

练习1:点评下面一段新闻,要求:语句简明,见解深刻,是非分明,不超过20个字。

20世纪50年代,中央决策:要把火车修到拉萨。2001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决定投资262.1亿元,修建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铁路。青藏铁路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同时举行。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

点评:青藏铁路修通是中国经济实力提高的体现。

?练习2:评点下面新闻,要求观点鲜明,是非明确,不超过35字)

据民心网论坛2008年3月21日消息报道,日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正商讨如何“打劫银行”。原来,这是任课老师在对之前布置的作业进行点评。该名老

师两周前要求学生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称目的是锻炼文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啊?不会吧?让我们打劫银行?”这是学生当时接到任务时的第一感觉,但由于从来未做过类似作业,他们又感觉异常兴奋,于是如何打劫银行成了学生们日夜惦记的事。“全级同学两个星期以来都在讨论如何打劫银行,有些同学在睡觉、吃饭的时候都在研究。一位学生QQ签名竟是:“神啊,教我怎样才能成功打劫银行吧!”

见解:用新奇的事物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无可厚非,可是对于新奇事物的选择是不是应该有个标准,至少也要保证是正面教育才是。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责任,是教师用一言一行影响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辛路历程。因此,教育不能以满足学生猎奇心理为前提,以混淆甚至牺牲学生的判断力为代价的。如果再搞此类教学的话,笔者建议相关学校和老师能否稍稍转变一下学生的角色,改让学生完成阻止银行被打劫的计划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考虑到犯罪分子“打劫银行”的周密计划,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为正义一方来维护公共利益,岂不一举多得?

点评:教育怎能以满足学生猎奇心理为前提,以混淆甚至牺牲学生的判断力为代价的?

练习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对这则新闻进行点评(不超过40个字)。(4分)

在当前学术界,不少人为自己能“加冠”而奔走呼号,甚至不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