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太阳和月球浙教版知识.docx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太阳和月球浙教版知识.docx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太阳和月球浙教版知识.docx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太阳和月球浙教版知识.docx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太阳和月球浙教版知识

点练习三十二

第1题【单选题】

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依次发生在()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答案】:

B

【解析】:

【分析】根据太阳的慨况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黒斑点称为太阳黒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黒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壇主的斑块,叫做耀斑

瞬:B

第2题【单选题】

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2013年12月2日,嫦娥?3落月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射中心成功发射。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下列各项中,在月球上不能实现的是()

A、刻度尺测长度

B、电子停表测时间

C、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

D、手电筒照明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月球由于质量小,故引力小r月球无磁场r故不能使用指南针,月球表面无大气,故无天气现象.

[解答]A、刻度尺测量长度r不需要空气水分,因此可以正帛使用;

B、电子停表的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大气以及磁场存在;故可以正常使用;

C、月球上没有地磁场r所以不能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故C错误;

D、手电简是闭合开关后,电源电压使电路产生电流发光的,故可以正箒使用。

故答案为:C

第3题【单选题】

下列事实能说明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的是()

A、地球大、月球小

B、月球绕地球运行

C、地球绕月球运行

D、月球有月光、地球无地光

【答案】:

B

【解析】:

【分析】卫星塾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解答】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是,月球绕地球进行运动,地球是月球与地球构成的系统的中心天体,据此可知月球是地球的卫星,B选项正确.

购B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0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答案】:

B

【解析】:

【分析】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的99.86% ;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光球层、日翱。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黒子和縫斑。

【解答】A、太阳的主要成分的氢和氮,故不符合题意;

B、黒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极光是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彩响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C、太阳黒子和縫斑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故不符合题意;

D、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正确。

如龛为:D

第5题【单选题】

继“神九"升空后「神十〃将于今年6月至8月发射,再次实现与天宫7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我国探索宇宙又向前迈进一大步。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没有水

B、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T太阳系T银河系T地月系

C、现在有很多证据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D、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答案】:

D

【解析】:

[分析]根据宇亩的真实结构系统和人类对宇亩的认识过程回答此题.

【解答】月球上面没有空气,所以A错误;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其中一个部分f所以B错误;现在有很多的证据证明宇亩是无边的、膨胀的,所以仔正确;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不断的进行核反应,释放出热福射。太阳热辐射的主要形式是:光和热.所以本题选D。

第6题【单选题】

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夕嘛次是()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C、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D、色球层、层、日冕层

【答案】:

A

【解析】:

【分析】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夕卜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和日題.【淳】太阳大nm/县到外可分为3层,和日霍,故施S51E确.

妙A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直接影响的是()

A、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讯会受到明显影响

B、引发火山喷发

C、引起板块张裂

D、造成地震频发

【答案】:

A

【解析】:

[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彩响:对电离层,扰乱逾电短波通信;对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附近产生极光;气候发生异常:暴雨、干旱等.【解答】解:羅斑堵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讯会受到明显彩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火山喷发、板块张裂和地震频发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彩响.故选:A.

第8题【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A、液态的水

B、大气

C、生命物质

D、矿产资源

【答案】:

D

【解析】:

【分析】根据月球的概况回答.

【解答】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故答棄为:D

第9题【单选题】

以下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

①听到大风呼啸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③举起一块200干克重的大石头④拍了_张照片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月球特点: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f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垢此可以判断选项.【解答】①听到大风呼啸,月球上没有空气,不会有大风,不真实;②M氾4米髙的横杆r由于月球的弓I力较小,所以人能轻松的跳得很高f真实;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月球上

200千克的石头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 ,所以月球上这块石头的重力是200千克"0牛/千克><1/6=333.3牛f相当于地

球上30千克的物体产生的重力,所以可以举起,真实;④拍了一张照片,照片利用的光,光能在真空中传播,真实;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f月球上温差大,没有空气r人在月球上需要穿宇航服r不真实;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月球上没有生命r不真实;

⑦“袋鼠式"走路r宇航员在月球上采用跳趺的方式进行行走,真实.所以真实的有:②?④⑦,C选项正确. 购C

第10题【单选题】

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A、无线电通讯受干扰

B、地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

D、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直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属于记忆内容,考査了学生的识记情况r是基础题。考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影响地球磁场f产生"磁暴”腿;3、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塚;

4、诱发自然灾害.

【解答】A、太阳活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与太阳活动有关r故不符合题意;

B、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f与太阳活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是地球公转适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故符合题意;

D、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最直接的彩响是通过太阳辐射来实现的r彩响地面以及大气层的温度、能量、从而影响大气运动造成天气气候的改变,与太阳活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妙:C

第口题【填空题】

如图”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的先^,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是_____________ .

有误

【答案】:

【第1空】伽利略

【解析】:

【解答】1609年8月21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展示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r对太阳的行星之

一土星进行了细致地观察研兖.对日心说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分析]依据对物理学发展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是通过物理学史学习了解人类对太阳系和宇亩历程的探索历程。

第12题【填空题】

用所学知识填空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______ 。

【第1空】光球层

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岩石是______ O (填: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

[第1空]石灰岩

植物的六大器官中厲于营养器官是:_______ ;属于生殖器官是:______ O

【第1空】根、茎、叶

【第2空】花、果实、种子

地震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

【第1空】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水与酒精混合,总休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 ,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__ 有关。

【第1空】间隙

【第2空】温度

【答案】:

【解析】:

【分析】(1)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夕倫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曰冕层r肉眼可以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2)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r可以寻找到化石.煤荧石油等.(3)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丢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r它们各具有F的生理功能.(4)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r是地壳快速釋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r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F自然现

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5 )分子动

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迤

理论的基本知识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着间隙.物体的温度越肓,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快?

【解答】(1)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夕卜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曰冕层?人们肉目孙斤见到的太阳的光壳表面,即为光球层.(2)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以寻找到化石、煤茨、石油等.而沉积岩代表性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等.(3) _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f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f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r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f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4)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帝,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5 )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冷水温度低,分子运动慢,所以热水杯中墨水扩散快r冷水杯中墨水扩散慢,这个实验表明扩散是快慢与温度有关.

第13题【填空题】

根据以前对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观察记载,1987年是谷年,1990年是峰年。请你预测从今天开始,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峰年大约在____________ 年,第一个谷年大约在______ 年。

【答案】:

【第1空】2012

【第2空】2009

【解析】:

【分析】太阳黒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黒子数最多的那 V ,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黒子数极少的那 V ,称为太阳活动谷年。【解答】根据题意f上198年开始f谷年有,1987年+11年=1999年r1999年+11年=2010年,2010年+11年=2021年。峰年有1990+11年=2001年.2001年+11 年=2012年,2012年+11 年二2023年.

此题中的"今天”二字要根据所做题时所在的年代为准.故本题不自歸出唯一答秦.

第14题【填空题】

太阳活动强弱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__ 大气中的臭氧层位于______ 层。

【答案】:

【第1空】太阳黒子

【第2空】平流

【解析】:

[分析】(1)主要考童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要求学生熟练寧握书本知识并理解记忆。太阳活动的最主要标志是黒子和耀斑;(2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三个:1对流层2平流层3高层大气,臭氧层是处于平流层中的,是地球的保护伞。它可以吸收高强度的紫外线使我们免受紫夕卜线的辐射.

【解答】(1)太阳活动的最主要标志是太阳黒子.黒子发生在光球层,羅斑发生在色球层上;

(2 )臭位于平

故答秦为:太阳黒子r平流.

第15题【填空题】

1969年7月20 H (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

【第1空】上弦月

如图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也没有生物。

【第1空】空气(或“大气")

【答案】:

【解析】:

【分析】(1 )考直了月相变化,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壳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2)根据月球没有空气没有水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1)农历六月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

(2)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风),没有流水,更没有生物活动,所以月球表面的痕迹会存在很久.

故答棄为:(1)上弦月;(2)空气(或“大气")?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 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 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 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 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 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5.东西半球的划分 (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 半球。 (2)西经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 是东半球。 (3)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 特殊区域:0°—2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东半球 160°—18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西半球注意:东半球不全 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6.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7.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地轴是假 象的轴。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北,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 注意:遇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东经度还是西经度,南纬度还是北纬度的题目时,一定要自己添上0°经线或者0°纬线。另外需要了解在地球上方(下方)俯视(仰视)时,经纬线各呈什么形状。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 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没有给出比例尺时,可以根据比较表示范围的大小来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新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9个多月(约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女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骨盆变大,乳房增大,声音变尖;

第1课时 仰望天空 教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1课时仰望天空 【教材简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第1课,学生开始认识太阳和月球。首先是以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已经知道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太阳和月球的韦恩图中。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接着通过比较照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利用模拟实验探索宇宙问题的过程,最后学生继续完善韦恩图。学生将掌握图片比较、模拟实验两种探索天体的学习方法以及利用韦恩图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整理知识的方法。通过本课,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十分感兴趣,也很好奇,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三个天体都是球形的,太阳是十分巨大的,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等等。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得,很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一个问题。 3.能利用韦恩图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对天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3.能利用模拟实验收集的证据论述自己对探究问题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技术探索宇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学生能利用韦恩图、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等方式通过分享、交流、完善来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代表太阳),一个小圆卡片(代表月球)。 【教学过程】 (一)聚焦: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 1.猜谜语,激兴趣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猜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个球,圆溜溜, 东边升起西边落。 夜里人人看不见, 白天有它亮堂堂。 一个球,圆溜溜, 阴晴圆缺时时变,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原子结构的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

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9.太阳的位置与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 10.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1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已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1.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不同。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为望月。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 第一节: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 (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等 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核最厚, 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 1.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 ~30°30° ~60°60° ~90° 3.经度和纬度: 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半圆圆 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 长短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最大度数值180°90° 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 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 其余的都有2条 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 数的纬线有2条 从两极看的形状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 °E 赤道(0°纬线) 3. 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 西半球包括:160°E——180°E和20°W——180°W 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七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2 浙教版

第3节太阳和月亮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月球 大小、状况、环行山)。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 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 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本节建议3课时 教学准备:涂黑的玻璃、双筒望远镜、多媒体软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一、观察太阳和月球 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组织一组学生用涂黑的玻璃(有条件可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一组学生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要求学生都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加以初步的整理并绘制太阳、月球表面示意图,准备在课堂上介绍给班上的其他同学。 二、说一说 回顾:有关地球的知识(地球大小) 问题: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近邻,你对它们了解多少?你能描述一下吗?(多媒体展示太阳、月球图片) 先请事先进行观察的小组介绍观察结果,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 1、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2、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3、太阳的温度很高。 4、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5、月球会发“光”。 6、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三、算一算 问题1:你知道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吗? 问题2:你能比较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大小吗? 问题3:光每秒能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时间?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名师导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1 太阳和月球(2)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1 太阳和月球(2) 学习指要 一、知识要点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因此在地球上看月球感觉和太阳大小差不多。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为太阳直径的1/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l/6。 2.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声音无法传播,是个寂静的世界。表面昼夜温差很大,达300℃。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即月坑。 3.月球本身不发光,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月海)。 二、重要提示 1.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的壮举。中国已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卫星并致力于研究开发月球资源。 2.特别要关注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对其要充分理解。 科学广场 月球的诞生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科学界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理论。 “俘虏”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原是一颗流星,当它在宇宙空间漫无边际飞行时,偶然进入地心引力范围,受到地球引力的约束,因而才意外地纳入了地球轨道。不过,近几年来,有不少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一说法。 “分裂”理论:持这一说法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从一片炽热旋转的云状物包围着的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因而月球是地球的“孩子”。然而从“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几次带回来的资料表明,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却是大不相同的。 “碰撞”理论:该理论认为,约45亿年前,一个比火星更大的行星,名叫塞亚,以每小时4000千米的飞行速度猛然撞击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这个行星的铁质核一直撞到了我们地球的中心。碰撞的结果是产生巨大爆炸,伴随有6Q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地球在爆炸的冲击下变了形,这个采取“自杀行为”的巨大天体的大部分与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为炽热的蒸汽与其他碎片一道汹涌地喷射人外层空间,后来这些蒸汽冷却下来并凝固成尘埃,尘埃与其他碎片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核,这个核后来凝聚成团,我们的邻居——灰色的月球从此诞生了。 科学家们正借助于新型的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宇宙空间所发生的这一奇特碰撞,以求验证该理论。 解题指导 【例题】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月球没有空气无关的是 ( ) A.在月球上看天空是黑色的 B.月球表面遍布环形山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