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现行水工规范细骨料含水率和粗骨料超逊径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对现行水工规范细骨料含水率和粗骨料超逊径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对现行水工规范细骨料含水率和粗骨料超逊径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对现行水工规范细骨料含水率和粗骨料超逊径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对现行水工规范细骨料含水率和粗骨料超逊径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摘要】现行水工规范对水工混凝土细骨料饱和面干含水率、粗骨料的超逊径质量标准以及试验方法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在工程实际应用中,这些规范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细骨料饱和面干含水率;超逊径;分析及建议

1. 约定

为了叙述的简便,约定如下:

(1)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简称《施工规范》。

(2)现行《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标定标准DL/T 5113.1-2005》,简称《质量评定标

准》

(3)现行《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 5151-2001》简称《试验规程》

(4)含水率、表面含水率等,均指饱和面干含水率。

2. 细骨料的含水率

2.1 规范规定。

《施工规范》第5.2.7明确,“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6%”。

《质量评定标准》中,“表A.34 混凝土拌和质量评定表”和“表B3 混凝土拌和质量的检查项目和质量标准”均规定,“砂子饱和面干含水率≤6%的频率”,不小于70%时,拌和质量评定为“合格”,不小于90%时,拌和质

量评定为“优良”。

2.2 问题分析。

显然,规范和标准均认为,混凝土细骨料的含水率相当重要,饱和面干含水率一般应当不大于6%,如果大于6%的比例较高,例如大于30%时,《质量评定标准》甚至认为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合格。

如何理解混凝土细骨料含水率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正确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细骨料的含水率是否一定需要进行如此严格的限制,应当考虑两方面的问题:

(1)普适性:即这一要求是否可以普遍适用于众多水电工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是否具有广泛的可操作

性。

(2)必要性:即这一要求是否为工程质量控制所必须,如果不满足这一要求,是否会对混凝土的施工和质量

产生不良影响。

2.2.1 普适性的讨论。

目前,水电工程混凝土已经很少使用天然骨料,主要使用人工破碎骨料。近年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大多集中于西南地区,地势狭窄,地貌陡峭,骨料生产系统难以布置,有的工程只得将骨料贮存仓布置于地下。例如四川二滩电站、云南小湾电站的大坝混凝土骨料生产系统,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大坝混凝土骨料均贮存于典型

的地下深井式贮料仓内。

过去,水工混凝土施工相关规范规定细骨料中的石粉含量(小于0.16mm)为6%~12%,实际使用时,一般大约8%左右,微细颗粒(小于0.08mm)的含量一般约为3%~5%。现行《施工规范》规定,细骨料中石粉含量为6%~18%。实际使用时,一般大约为13%~15%左右,微细颗粒(小于0.08mm)的含量大约为6%~8%左右。实践证明,对于水工混凝土而言,这样的石粉含量是很适合的。

水工混凝土人工骨料一般为湿法生产,即骨料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大量水对骨料进行冲洗。刚刚生产的成品砂,含水率大约为12%~15%%左右,过多的自由水需要脱除。新规范对石粉含量以及微细颗粒含量的大幅增加,造成了细骨料脱水难度的巨大变化。在石粉含量约为15%,微细颗粒含量约为8%的情况下,饱和面干含水率达到约为6.3%~6.5%左右后,依靠重力进一步脱水是相当困难的。

小湾工程中,通过认真观察及检测,发现:处于地下深井式贮砂内的细骨料,脱水时间12~15天,细骨料含水率也只能降到大约6.3%~6.5%左右,此后基本稳定在这一状态。即自由水已经基本达到了稳定状态。

另一方面,现在的水电工程建设速度很快,混凝土月浇筑量很大,例如二滩电站和小湾电站,大坝混凝土施

工高峰期月浇筑量就超过20万方。这样,限于细骨料的生产能力,以及存放场地的限制,要求细骨料含水率不

大于6%的比例达到70%,是难以实现的。

四川二滩电站和云南小湾电站工程细骨料的含水率实测情况如表1所示。

2.2.2 必要性的讨论。

一般认为,之所以要求,“人工砂”的饱和面干含水率“不宜”大于6%,其原因在于:(1)一般情况下,自然状态下的细骨料,饱和面干含水率可稳定在2%~6%之间。如果大于6%,则细骨料表面的自由水,由于重力作用原因,易于发生迁移,造成细骨料的含水率不稳定,从而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2)对于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具有严格的出机口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求,需要加冰拌和,即用一定量的冰代替部分水拌和混凝土。如果细骨料含水率过大,将不能掺入足够的冰。从而不能有效控制出机口混凝土温度。

2.2.2.1 含水率稳定问题。

含水率大于6%时,细骨料的含水率就不稳定,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过去混凝土施

工的经验,以及过去细骨料的级配构成情况。

很明显,细骨料中的自由水是否易于发生迁移,不仅仅取决于其含水率,而且还取决于细骨料的级配情况,尤其是微细颗粒含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细骨料的脱水情况。

近年,水工混凝土相关规范对细骨料级配,尤其是小于0.16mm和小于0.08mm含量的巨大改变,以及大多数水电工程位于南方潮湿多雨地区,必然须要对细骨料的含水率作出相应的改变,不能再简单地延用6%的

规定。工程实践已经证明:

(1)基于目前水工混凝土相关规范对细骨料级配情况的改变,以及实际使用的细骨料级配情况,即便饱和

面干含水率大于6%,甚至约为7%时,仍不会导致细骨料含水率的明显不稳定情况的发生。

(2)即便含水率超过6%,甚至为7%以上,只要石粉含量适当,细骨料含水率也是稳定的,从而同样可以保

证出机口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例如二滩电站,大坝混凝土细骨料实际含水率平均值约为7.1%,地下洞室混凝土细骨料实际含水率平均值约为8.6%,但是其混凝土质量却是很优秀的。小湾电站混凝土的细骨料含水率也不满足规范要求,但是混凝土的质量很稳定,依据现行《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无论是出机口拌和物性能,还是硬化混凝土性能指标,均满足《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的最高质量等级要求。(说明,《施工规范》的质量最高等级标准为“优秀”,《质量评定标准》的最高质量等极标准为“优良”)

以上工程实际试验结果表明:在具体工程中,细骨料饱和面干含水率大于6%,甚至达到7%以上,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而言,也是可以满足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的,甚至仍然能生产出优质的混凝土,换言之,细骨料实

际含水率不大于6%的规定,并不是必须的。

2.2.2.2 混凝土温控问题。

水工大坝混凝土,一般要求拌和楼出机口混凝土温度约为10℃左右,小湾电站甚至低到7℃。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问题,必然要求对出机口混凝土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最主要的措施为:

(1)通过各种冷却措施,降低粗骨料的温度。

(2)采用低温冰片代替一部分水,进行混凝土拌和。

一般认为,细骨料含水率不大于6%的要求,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如果含水率大于6%,则难以保证出机口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要求。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多数为Ⅳ级配骨料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很低。对于大坝最为常用的Ⅳ级配混凝土而言,单方用水量一般约为90Kg左右。如果细骨料含水率过高,则由于单方混凝土总用水量的限制,可能导致加冰量不足,难以保证出机口混凝土温度。

对于出机口混凝土温度控制问题,应当注意到两个方面:

(1)细骨料含水率的高低将会对加冰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2)细骨料本身的温度,也必然对混凝土加冰量产生重大影响。

工程实际中,细骨料是不能进行预先低温冷却的,主要原因为:细骨料颗粒之间空隙很小,低温空气无法透过细骨料,从而对细骨料进行风冷。所以,细骨料以及细骨料所含的水,温度均较高。由于工程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自然气温相差很大,使得细骨料的温度相差明显。另外,细骨料的贮存方式、贮存地点不同,也会对细骨料的温度产生明显,甚至是重大的影响。例如,三峡电站的细骨料夏天的温度大约为28℃左右,而小湾电站大坝混凝土所用细骨料的温度,则由于细骨料处于地下深井内,常年为18℃左右。

所以,考虑对加冰量影响的问题时,不但要考虑细骨料的含水率,同时还应当考虑细骨料的实际温度情况。对于水工大体积混凝土,Ⅳ级配的混凝土,砂率约为25%左右,单方用水量约为90Kg,水胶比约为0.4,细骨料用量约为550Kg。片冰的温度约为-7℃,冰的比热大约为骨料的4~5倍。这样便可以计算比较,细骨料的含水率以及细骨料的温度对出机口混凝土温度的影响情况。

例如,在四川的二滩电站要求出机口温度一般为10℃,小湾电站工程要求出机口混凝土温度一般为7℃。细骨料的含水率均约为7%,甚至在施工高峰时期可达到9%左右,但是出机口混凝土温度均能够严格地

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基于出机口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严格要求,应当综合考虑细骨料的含水率,以及细骨料本身的温

度问题。混凝土出机口温度的严格控制要求,并不意味着细骨料含水率不大于6%具有广泛的合理性(新规范规定的细骨料石粉含量已经大幅度升高,含水率却依然延用过去的习惯要求),更不意味着《质量评定标准》

要求不大于6%的百分率必须不小于70%的必要性。

2.2.3 对混凝土质量评定影响的讨论。

依照《质量评定标准》的规定,细骨料饱和面干含水率≤6%的百分率≧70%,是混凝土拌和质量合格的“必要条件”。拌和质量合格,又是混凝土最终合格的“必要条件”。如果细骨料饱和面干含水率不大于6%的比例不大于70%,则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合格,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合格,则又导致混凝土质量最终评定为不合

格。

《质量评定标准》中的“表A.34”,关于混凝土拌和质量评定表的主要部分如下。

同时,《质量评定标准》B.2.4.3规定:“混凝土拌和质量合格或优良,混凝土性能质量优良”,混凝土质量评为优良。“混凝土拌和质量合格或优良,混凝土性能质量合格”, 混凝土质量评为合格(说明:这里的“混凝土性能”实际是指“硬化混凝土性能”)。这样,如果细骨料的含水率不大于6%的频率不大于70%,则混凝土拌和质

量不合格,进而混凝土质量根本就不能评为“合格”。

如果,严格依照《质量评定标准》,则二滩电站混凝土,小湾电站大坝混凝土等著名工程的,公认质量极其稳定和优良的混凝土,必将得出结论——混凝土不合格。

导致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质量评定标准》将质量控制行为要求和质量本身混为一谈。因为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主要由其(1)和易性、(2)含气量、(3)温度等具体指标体现(水工混凝土“拌和物性能”通常指拌

和楼出机口新鲜混凝土的性能)。

很明显,“最少拌和时间”是工艺要求,“含水率”是拌和物质量稳定的保障措施要求之一,两者均属于质量控制的保障措施要求,而不是质量本身。况且,含水率即便大于6%的频率不大于70%,只要含水率稳定,也往

往能够拌和出质量稳定的混凝土。

2.3 建议。

细骨料饱和面干含水率≤6%的规定,在水电工程中,其必要性不充分,也不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所以现行《施工规范》在对细骨料的石粉含量作出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延用老规范对含水率不宜超过6%规

定,是不恰当的。

另外,《施工规范》为:“不宜超过6%”。规范中使用了“不宜”二字。对“不宜”二字应当何解,规范本身未进

行解释。一般可理解为: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如果依此理解,《施工规范》的规定似乎尚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施工规范》未对“不宜”进行解释,使得在实际工程中具体应用规范时,很难把握“稍有”的程度,造成不少人常常难以对“不宜”进行正确理解,容易将含水率的规定理解为“强制性要求”。例如《施工规范》的英文版本,就将“不宜超过6%”理解为“不得超过6%”(英文表述为“the water content in saturation deficit of artificial sand shall not excess 6%”)

《质量评定标准》将含水率不小于6%的百分比要求作出了强行规定,并将其作为对细骨料质量、混凝

土质量评定的指标,显然是错误的。

有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1)《施工规范》应当将细骨料饱和面干含水率适当放宽,因为《施工规范》规定的细骨料石粉含量已经

大幅度增加,继续延用过去的习惯,就明显不“与时俱进”。

(2)《施工规范》应当对规范中的常用词,诸如“应当”、“不宜”等,给予解释。

(3)《质量评定标准》应当分清质量控制行为、质量保证措施与质量本身的区别,不应当将诸如“拌和时

间”、“细骨料饱和面干含水率”等作为评定混凝土质量的指标。

3. 粗骨料超、逊径

3.1 规范规定。

《施工规范》5.2.8规定,粗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其控制标准:超径小于5%,逊径小于10%。

当以超、逊径筛检验时,其控制标准:超径为零,逊径小于2%”。

《质量评定标准》提出了相同的要求。

3.2 问题分析。

何谓“原孔筛”,即与骨料生产系统筛分骨料所用筛网具有相同筛孔的筛。

何谓“超逊、径筛”,依据《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 5151-2001》的规定,超径筛孔形状为“圆

孔”。筛孔规定如表5。

《施工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试验规程》存在两个问题:

(1)《施工规范》认为,超逊径试验,既可以采用“原孔筛”,也可以采用“超逊径筛”,而《试验规程》仅仅给

出了“超逊径筛”,导致两者不统一。

(2)两种筛孔得出的试验结果常常存在矛盾,无法评定骨料的超逊径试验结果。

在小湾水电站工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对比试验方法为,对于同一样品,分别采用原孔筛和超逊径筛进行检测。实际上是采用与骨料公称粒径尺寸一致的“方孔筛”代替“原孔筛”进行试验,因为与骨料公称粒径尺寸一致的“方孔筛”与骨料生产系统的筛孔很接近,可以将其当作“原孔筛”使用。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原孔筛与超逊径筛的检测结果相差很大。一般情况下,采用“原孔筛”的试验结果,其合格率明显高于“超逊

径筛”的试验结果。部分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

众所周知,骨料超逊径试验检测的目的,主要有二:

(1)对使用者而言,合适的超逊径含量,可以减小骨料在运输过程中的分离,同时能够较好地控制混凝土中

的骨料实际级配组成。同时控制骨料尺寸与混凝土泵送管径及结构钢筋布设的尺寸相适应。

(2)对于生产者而言,通过检测超逊径情况,查知骨料生产系统的工艺及质量控制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质

量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

骨料粒级的分级直接决定于生产系统的筛网,所以从理论上讲,只有采用真正的“原孔筛”才最能反映骨料的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情况,骨料生产者能够依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生产系统的生产工艺。如果采用“超逊径筛”,则由于筛孔与生产系统的实际筛孔相差很大,骨料生产者难以依据其检测结果对生产系统和生产工

艺进行及时调整。

目前,我国水电工程骨料生产系统的筛网为“方孔筛” (在等效面积上的孔数多,透筛率高)。应当采用与骨料公称粒径尺寸一致的“方孔筛”作为超逊径的试验用筛,其理由如下:

(1)由于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需要,骨料生产系统的实际筛孔尺寸与骨料的公称尺寸略有差别,虽然按照“公称粒径尺寸”分级的“方孔筛”并不是真正的“原孔筛”,但是两者很接近。可以将符合公称粒径尺寸要求的

筛网“看做”原孔筛。

(2)符合骨料公称粒径尺寸的“方孔筛”的筛孔与水工混凝土骨料的公称粒径分级及生产系统的筛孔分级是相互一致的,“超逊径筛”则不一致。所以采用“方孔筛”,既符合混凝土骨料公称粒径的分级标准要求,又符合

骨料生产系统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3)符合骨料公称粒径尺寸的“方孔筛”与骨料生产系统的筛孔很接近,骨料生产者可以依据“方孔筛”对超

逊径的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生产系统以及生产工艺。

(4)目前,水电工程中,大多使用“方孔筛”进行骨料超逊径试验。

(5)实践证明,只要“方孔筛”对超逊径的试验结果符合要求,骨料搬运过程中就不易发生分离,混凝土拌和

物中的骨料级配组成情况完全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

(6)另外,在用超逊径筛试验中规定“超径为零”。即无论检测样本多大,只要有一块超径石,结果就不能“为零”——这种规定过于绝对化,即使在数万m3的骨料仓内,因偶然原因出现了一块不合格的超径骨料,就可判定整个贮料仓内的骨料超径指标不合格。在工程实际中,大规模骨料生产系统,偶然出现几块大于“超逊径筛”

超径筛孔的骨料势所难免。如果缺乏相对条件的判定数据,既不现实又不科学。

3.3 建议。

《施工规范》及其相关试验规程,对粗骨料的超逊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但对同一样品的粗骨料,采用“原孔筛”和“超逊径筛”检测,其得出的质量评定结果往往矛盾,致使无从评定超逊径试验结果是否合格。

“原孔筛”不但能够满足骨料超逊径质量的控制要求,同时还能够正确反映骨料生产系统的工艺及质量控

制情况,所以“原孔筛”更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

骨料分级的“公称粒径”与生产系统的“原孔筛”虽然不真正相同,但是很接近,可以将符合骨料公称粒径尺

寸的“方孔筛”当作“原孔筛”。

综上所述,建议以符合骨料分级“公称粒径”尺寸要求的“方孔筛”作为超逊径检测的标准筛。以“方孔筛”的检测结果,以及《施工规范》中相应的超逊径允许值,作为评定超逊径是否合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2] 《Specifications for Hydraulic Concrete ConstructionDL/T 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英文

版本)

[3]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 5151-2001》

[4]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DL/T 5113.1-2005》

[作者简介]罗毅(1963- ),男,高级工程师、律师,云南华能澜沧江公司小湾建管局质量安全部,从事过水电

工程施工、监理、业主质量管理等多种工作。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 4 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 4 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 、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 )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 5 c m X 5cm X 5c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P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G53—92 规定不应小于1. 5。 ( 2 )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 0m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N,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6.2.4粗骨料、水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 5c m×5c m×5c 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 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 P 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 G53—92规定不应小于1.5。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 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 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用孔径为2.5m m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1、宜采用饮用水。 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1土的含水率烘干法的试验步骤

1土的含水率烘干法的试验步骤: 答: ①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 g,砂类土.有机土50 g,砂砾石为1~2㎏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取湿土质量m,准确至 0."01g. ②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干,干燥12~15h为好. ③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只需 0."5~1h).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m s,准确至 0."01g。 ④含水率计算公式: w=(m- m s)/ m s×100%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作为含水率,允许平行差应符合规定。 2.简述密度测定(环刀法)的步骤 ①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两端,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②用修土刀将土样上部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上部为止。削去两端余土,使与环刀口面齐平,并用剩余土样测定含水率。 ③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与土合质量,准确至 0."1g。 ④结果整理湿密度p=(m 1﹣m 2)/V.其中m 1为土样质量, m 2为剩余土样质量, V为环刀容积.干密度p d=p/(1+ 0."01 w)其中w为含水率(%). 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不得大于 0."03g/㎝3 3测定土的液塑限的试验步骤 (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中含有大于 0."5㎜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 0."5㎜的筛.取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附近。用调土刀调匀,密封放置18h以上。 将制备好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中,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给圆锥仪锥尖涂少许凡士林,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上,

混凝土骨料性能要求

混凝土骨料性能要求 经长期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小 0.005mm的颗粒,“淤泥”是指粒径比黏土大、比砂小的土粒,“细屑”是指其他粒径很小的细碎云母片、非矿物质杂质等。由于泥粒一般较细,增加了骨料比表面积,并且由于黏土类成分的吸水性质,当含泥量较高时,要达到预期的施工性能和强度,不仅会增加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还会对混凝土干缩、徐变、抗渗、抗冻等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当有泥块存在时,会降低混凝土密实度,成为混凝土中的薄弱成分。因此,国内外规范均严格限制}昆凝土骨料中的含泥量,如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规定碎石中的最大含泥量不得大于1. 5%、最大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GB/T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天然砂中的最大含泥量不得大于5.0%,对于强度等级高于C60的混凝土,则最大含泥量不得大于1.0%。

人工砂中亦有粒径小于o.08mm的颗粒,这 些颗粒性质与天然骨料中粒径小于0.08mm的泥粒 有本质差异,相关规范亦规定了人工砂中的石粉 含量限值,但普遍大于天然骨料中的含泥量限值。目前,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已 成为热点,随着研究深入,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 有可能进一步放宽。 2.砂中云母含量 砂中云母一般呈薄片状,表面光滑,强度很低,且易沿节理错裂,与水泥浆的黏结力差,当 砂中云母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拌和物和 易性、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均有显著降低。因此,国家标准和许多行业标准都限定砂中云母含量,如《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和电力行 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均限定砂中云母含量不得大于2%,但与上述规范配 套的试验方法只能测试砂中粒径大于0. 3mm的游 离云母含量。天然砂中的云母颗粒粒径基本上大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容量瓶法)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容量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1.2 本方法测定的结果不适用于仲裁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理论密度时使用。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2 容量瓶:1000mL,也可用磨口的广口玻璃瓶代替,并带玻璃片。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标准筛。 2.5 其它:刷子、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3.1 将取来的试样用5mm(圆孔筛)或 4.75mm(方孔筛)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 测定密度所需要的试样最小质量表1 3.2 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经多次漂洗干净至水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容量瓶(广口瓶)中,注入洁净的水(可滴入数滴洗涤灵),水面高出试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附着在石灰土的气泡逸出。盖上玻璃片,在室温下浸水24h。 注:水温应在15~25摄氏度范围内,浸水最后2h内的水温相差不和超过2摄氏度。 4.2 向瓶中加水至水面凸出瓶口,然后盖上容量瓶塞,或用玻璃片沿广口瓶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 4.3 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的水分后,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2)。 4.4 将试样倒入浅搪瓷盘中,稍稍倾斜搪瓷盘,倒掉流动的水,再用毛巾吸干漏出的自由水。需要时可称取带表面水的试样质量(m4)。 4.5 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当粗集料尺寸较大时,可逐颗擦干。注意拧湿毛巾时不要太用劲,防止拧得太干。擦颗粒的表面水时,既要将表面水擦掉,又不能将颗粒内部的水吸出,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 4.6 立即称取饱和面干集料的表干质量(m3). 4.7 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m0). 注:恒重是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精密度,即0.1%%。一般在烘箱中烧烤的时间不得少于4~6h。 4.8 将瓶洗净,重新装入洁净水,盖上容量瓶塞,或用玻璃片紧贴广口瓶瓶口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1)。 5 计算 5.1 表观相对密度(视比重)γa、表干相对密度γs、毛体积相对密度γb按式(1)、(2)、(3)计算至小数点后3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6.2.4粗骨料、水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 2.4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5c m×5c m×5c 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 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 P 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 G53—92规定不应小于 1.5。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 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 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用孔径为 2.5m m 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中粗骨料之间的空隙是由细骨料填充的。水泥同细骨料混合,形成坚硬的水泥石,它们粘裹在粗骨料的表面上,与粗骨料一起共同承担承受荷载的重任。选用的砂子如果过细,会使水泥石强度大大的降低,因此在混凝土结构中所使用的砂,应选用粗砂或中砂。 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μf来表示,它是由2.5、1.25、0.63、0.315和0.16等五种孔径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经计算而得,砂子按细度模数可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个等级,三级中每一级的范围是这样确定的:粗砂:μf=3.7~3.1 中砂:μf=3.0~2.3 细砂:μf=2.2~1.6 这样的确定使我们得知建筑工程用砂的粗细程度是怎样划分的,联想到建筑工程选择配制混凝土使用的砂,它的细度模数至少应在2.3以上,这是对细骨料的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是尽管砂的细度模数满足要求,如果砂中的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所谓砂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0mm的颗粒含量,特别是当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对砂中含泥量的要求越发严格。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强度等级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中的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可以根据水泥的强度等级予以放宽。 砂中泥块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泥块对混凝土的抗压、抗渗、

抗冻及抗收缩等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包裹型的泥块更为严重,泥块遇水后会形成浆状,胶结在一颗或数颗砂子的表面,影响水泥石的黏结力,需要做出限制。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对于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应根据水泥的强度等级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仅有上述的认识还是不够的,混凝土工程用砂,还有另外的要求,砂的坚固性就可以说明在气候、外力或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地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坚固性重量损失应小于或等于8%,这样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严寒或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只有在其他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重量损失要求小于或等于10%。砂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涵盖了云母、轻物质、硫化物及硫酸盐和有机物等成分的含量,在一般混凝土结构中要求云母含量应在2%以下;对于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砂中如发现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则要进行专门的检验,确认能够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一般情况下砂中硫化物、硫酸盐和轻物质含量应小于或等于1%。此外,对于重要工程使用的砂,还应进行集料的碱活性检验,一旦发现有潜在的危害时,应使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或采用能够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掺合料,如果使用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

1土的含水率烘干法的试验步骤

1土的含水率烘干法的试验步骤: 答:①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 g,砂类土.有机土50 g,砂砾石为1~2㎏放入称量盒,立即盖好盒盖,称取湿土质量m,准确至0.01 g. ②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少于6 h.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干,干燥12~15 h为好. ③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一般只需0.5~1h).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m s,准确至0.01g。 ④含水率计算公式:w=(m- m s)/ m s×100%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作为含水率,允许平行差应符合规定。2.简述密度测定(环刀法)的步骤 ①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两端,环刀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②用修土刀将土样上部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上部为止。削去两端余土,使与环刀口面齐平,并用剩余土样测定含水率。 ③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与土合质量,准确至0.1g。 ④结果整理湿密度p=(m1﹣m2)/V.其中m1为土样质量, m2为剩余土样质量, V为环刀容积. 干密度p d=p/(1+0.01 w) 其中w为含水率(%). 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不得大于0.03 g /㎝3

3测定土的液塑限的试验步骤 (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中含有大于0.5㎜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的筛.取代表性土样200 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附近。用调土刀调匀,密封放置18h以上。将制备好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中,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给圆锥仪锥尖涂少许凡士林,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上,使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然后按动落锥开关,测记经过5S锥的入土深度h。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测盛土杯中土的含水率W。重复上述步骤,对已制备的其他两个含水率的土样进行测试。 (2)结果整理。在二级双对数坐标纸上,以含水率W为横坐标,锥入深度h为纵坐标,点绘a、b、c三点含水率的h-w图,连此三点,应呈一条直线。如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要通过a点与b、c两点连成两条直线,根据液限(a点含水率)在h-w1图上查得hρ,以此hρ在h-w图上的ab及ac两直线上求出相应的两个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以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a值连成一直线。当两个含水率差值大于2%时,应重做试验。在h-w 图上,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10mm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

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5c m×5c m×5c 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 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 P 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 G53—92规定不应小于。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 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 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用孔径为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1、宜采用饮用水。 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筛分试验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T 0302-2005)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2、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料的冷料混合料、热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二、仪具与材料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 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公称最大粒径(mm)756337.531.526.519169.5 4.75试样质量不小于(kg)10854 2.52110.5 四、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注:由于0.075㎜筛干筛几乎小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0.075㎜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O.075㎜通过率假设为0。 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筛过筛孔。 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相比,相差不得超过m0的0.5%。 五、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水洗法试验步骤 1、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0.1%。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 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标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6. 2. 4粗骨料、水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酸盐含量 (折算为 50,按质量 计)/ %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的为针状颗粒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 4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

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5cm x 5cm X5c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P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G53—92 规定不应小于 1. 5。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 b),用孔径为2. 5 mm 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 ( m1) 。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1、宜采用饮用水。 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粗集料筛分试验[教材]

粗集料筛分试验[教材] T0302-2000 粗集料筛分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级配。 2 仪具与材料 2.1 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2 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2.3 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公称 最大方孔763321194粒径筛 5 3 7.5 1.5 6.5 9 6 .5 .75 (mm) 试样质量 120不少于8 5 4 2 1 1 0 .5 .5 (kg) 3.1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筛分至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 后备用。每种试样准备两份,分别供水洗和干筛法筛分使用。对 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如果没有要求,也可不进行水洗,只进行筛 筛分。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3.2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公称最大粒径(mm)方孔筛 756337.531.526.519169.54.75圆孔筛80634031.5252016105试样质量不少于(kg)108542.52110.54 试验步骤 4.1 用水洗法测定集料中小于0.075mm的细粉部分质量。

4.1.1 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准确至0.1%。 1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通常不少于6h。 4.1.2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 4.1.3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集料从水中溅出。 4.1.4 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mm标准筛,上部为2.36mm或4.75mm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尺量不致将粗集料倒出,损坏标准筛筛面。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4.1.5 重复4.1.2~4.1.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4.1.6 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全部间收在一个搪瓷盘中,容器上不得有沾附的集料颗粒,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准确至0.1%。 2 4.2 用干筛法测定粗集料各个粒级质量百分率。 4.2.1 取另一份试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 4.2.2 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1%为止。采用摇筛机筛分后,应该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以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残余量的1%。 4.2.3 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拔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粒颗

粗细集料试验方法

粗细集料试验方法 集料的概念及分类 集料(骨料)是指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砾石、机制砂、石屑、砂等。 集料的类型:根据集料形成的过程可分为经自然风化、地质作用形成的卵石、砂砾石;人工机械加工而成的碎石;工业生产副产品矿渣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根据化学成分分为酸性集料和碱性集料。 粗细集料划分的粒径:在水泥混凝土中,粗、细集料的界限尺寸为4.75mm,但在沥青混合料中,界限尺寸通常为2.36mm。 标准筛 对颗粒性材料进行筛分试验用的符合标准形状和尺寸规格要求的系列样品筛。标准筛筛孔为正方形(方孔筛)。筛孔尺寸依次为: 单位:mm 集料的取样量和试验用量 集料取样量的多少取决于要进行的试验项目、集料公称粒径的大小。不同试验项目需要不同的试验数量,同时随公称粒径的增加,相应的试验项目所需的集料用量随之加大。 集料筛分试验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2)该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楼的冷料混合料、热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2)仪具与材料 l)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3)试验准备: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筛分试验所要求的试样质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英国混凝土规范bs8110

BS8110:Part1:1997 第三部分:设计和细部:钢筋混凝土 3.1.5 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 3.1.5.1 通则 符合耐久性设计和施工的混凝土构件和结构能有效地保护其中的钢筋免受腐蚀,结构在设计寿命内在使用环境中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为使结构能够满足耐久性要求,需要考虑设计和施工各个阶段的各种相互联系的因素。因此,在对结构形式和钢筋保护层进行设计和施工时要考虑环境的因素(见3.3.4.1)。当环境特别恶劣时,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水泥的种类。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渗入混凝土内的氧、二氧化碳、氯化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以及混凝土结合这些物质的能力。混凝土的这些特性取决于混凝土的成分和混凝土搅拌过程方法(详见本规范的2.4.7和BS5328:Part1:1997的第五条。 影响耐久性的因素包括: a)结构的设计和细部构造(见3.1.5.2.1) b)钢筋保护层(见3.3和4.12.3): c)暴露的环境:(见3.3.4) d)水泥种类(见4.2和BS5328:Part1:1997的5.3.4); e)粗骨料的种类(见BS5328:Part1:1997的4.3和5.2)

f)水泥成分和混凝土的水灰比(见本规范的3.3.5和 BS5328:Part1:1997的5.4); g)添加剂的品种和含量(见BS5328:Part1:1997的4.4 和5.3.3) h)施工工艺、振捣充分、和有效的养护(见6.2) i)接缝和连接(见6.2.9和6.2.10) 使用阶段的混凝土及其裸露程度以及有关混合物质、工艺和设计的相关因素应给予足够的考虑。为满足在这些条件下的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的选择应符合BS5328:Part1和Part2的要求。 3.1.5.2耐久性设计 3.1.5.2.1结构的设计和细部构造 混凝土的劣化一般是游离水存在的时候发生的。所以结构设计应满足在任何地方,结构都要尽可能减少水的吸收,尽可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暴露在水的环境中的结构的形状和细部构造应提高相应的排水性能,并采取专门的措施防止积水和灌水。裂缝也会积水,并为水的流动提供渠道,所以也要尽可能减少裂缝。 化学品和大气的侵害下,截面较薄、截面单侧受静水压力、截面部分浸水的结构,以及构件的棱角和边缘较为脆弱。结构寿命的提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钢筋的弯角部位采用专门的保护层;棱角处倒角或采用圆形截面;或采用表面处理技术防止或减少水、二氧化碳及

粗集料表干密度及毛体积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二、主要试验步骤 1、取一份试样装入容量瓶中加入水,盖上玻璃片,浸水24h后,加水至玻璃片与水面无空隙,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2)。 2、称取带表面水的试样质量(m4)和饱和面干集料的表干质量(m3)。 3、把集料烘干,称其烘干质量(M0)。 4、将瓶洗净,重新装入洁净水,使玻璃片与水面无空隙,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1)。 三、计算 1、计算表观相对密度γ a 、表干相对密度γs、毛体积相对密度γb: γa=m0/(m0+m1-m2) γs=m3/(m3+m1-m2) γb=m0/(m3+m1-m2) 2、集料的吸水率ωx、含水率ω、表干含水率ωs,以烘干试样为基准: ωx=(m3-m0)×100/m0 ω=(m4-m0)×100/m0 ωs=(m4-m3)×100/m0 当水泥混凝土集料需要以饱和面干试样作为基准为取集料的吸水率ωx及 表干含水率ωs时,准确至0.1%: ωx=(m3-m0)×100/m3 ωs=(m4-m3)×100/m3 3、粗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位 3位。温度修正系数αT按规范表2采用。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ρs=γs×ρT或ρs=(γs-αT)×ρw ρb=γb×ρT或ρb=(γb-αT)×ρw 式中: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2取用,g/cm^3 αT--试验温度T时的水的修正系数,按表2取用 ρw---水在4℃时的密度,1.000g/cm^3 四、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试验的精密度,对表现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摄氏度。 2.2 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5g。 2.3 容器:如浅盘等。 3 试验步骤 3.1 根据最大粒径,按T0301的方法取代表性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3.2 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1),并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3 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 4 计算 含水率按式(1)计算,准确至0.1%。 ω=(m1-m2)/(m2-m3)*100 式中:ω--粗集料的含水率,%; 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3--容器质量,g。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T0306-1994 粗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快速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1.0g。 2.2 容器:铁或铝制浅盘。 2.3 大于50mL的量筒或量杯。 2.4 酒精:普通工业酒精。 3 试验步骤 3.1 取洁净容器,称其质量(m0)。 3.2 向干净的窗口中加入约500g试样,称取试样与容器合质量(m1)。 3.3 向容器中的试样加入酒精约50mL,拌和均匀点火燃烧,并不断翻拌试样,待火焰熄灭后,过1min再加入酒精约50mL,仍按上述步骤进行。 3.4 待第二次火焰熄灭后,称取干试样与容器总质量(m2). 注:试样经两次燃烧,表面应呈干燥色,否则须再加酒精燃烧一次。 4 计算 粗集料含水率按式(1)计算,准确至0.1%。 ω=(m1-m2)/(m2-m0)*100 式中:ω--粗集料含水率,%; m0--容器质量,g; m1--未烧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2--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6.2.4粗骨料、水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

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 5c m×5c m×5c 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 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 P 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 G53—92规定不应小于1.5。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 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 200K 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 ),用孔径为2.5m m筛筛除压碎的细 )。 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 1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1、宜采用饮用水。 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粗细集料试题

第1题 细集料含水率试验要求的烘箱温度以下哪个温度是符合要求的( ) ℃ ℃ ℃ ℃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2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所用的筛孔尺寸分别为多少( ) 和 和 和 和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3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的备样要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 ,置于温度为 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B.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500g ,置于温度为 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C.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 ,置于温度为 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D.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000g ,置于温度为 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10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4题

集料泥块含量试验两次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值应符合什么要求( ) A.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B.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C.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D.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4%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5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试样置于容器中后,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超过砂面约( C )mm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6题 矿粉级配试验准备过程中将矿粉试样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冷却后应称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7题 矿粉密度和相对密度计算应该精确至小数点后() 位 位 位 D.示情况掌握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T 0305-1994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5㎏,感量不大于5g 。 (3)容器:如浅盘等。 3 试验步骤 3.1根据最大粒径,按T0301的方法取代表性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3.2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 1),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3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 2)。 4 计算 含水率按式(T0305-1)计算.精确至0.1%。 ω=1223 100m m m m -?- (T0305-1) 式中:ω——粗集料的含水率(%); m 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 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 3——容器质量(g)。 5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T 0306-1994粗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快速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含水率。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000g ,感量不大于1.0g 。 (2)容器:铁或铝制浅盘。 (3)大于50mL 的量筒或量杯。 (4)酒精:普通工业酒精。 3试验步骤 3.1取洁净容器,称其质量(m 0)。 3.2向干净的容器中加入约500g 试样,称取试样与容器总质量(m 1)。 3.3向容器中的试样加入酒精约50mL ,拌和均匀点火燃烧,并不断翻拌试样,待火焰熄灭后,过1min 再加入酒精约50mL ,仍按上述步骤进行。 3.4待第二次火焰熄灭后,称取干试样与容器总质量(m 2)。 注:试样经两次燃烧,表面应呈干燥色,否则须再加酒精燃烧一次。4计算 粗集料含水率按式(T0306—1)计算,精确至0.1%。 ω= 1220 100m m m m -?- (T0306-1) 式中:ω—粗集料含水率(%); m 0——容器质量(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