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案20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案20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案20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案20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案

摘要: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班主任教育方法

转眼间,我作为一名特岗教师,已经在农村小学服务了三年之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我付出了许多,但得到的更多。工作中,遇到最多、最困难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问题。总结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我想谈谈我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个人看法。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就以我们班为例:全班30人,留守儿童就有17人。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2.生活问题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

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

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3、留守儿童行为发展偏差

兴业县北市镇及周边地区的留守儿童95%是由祖辈扶养的,由于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如好吃懒做、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再加上留守儿童缺乏正确判断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越轨行为的影响。甚至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沉迷网络,被不良青年利用参加一些盗窃、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

他们的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有的追求时尚,抽烟喝酒;有的被人利用染上毒品,家庭问题已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

4.心理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

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的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总结这几年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我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班主任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

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爱心与责任是教育留守儿童的前提。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面对性格孤僻、行为表现不佳、成绩落后的留守儿童,班主任不是歧视、冷落、责骂、放弃,而是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付出,谈心、家访,并且动员班上其他同学一起帮助留守儿童。这样才能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三、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儿童,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班主任对他们的生活要多留意、多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如可以在节假日带他们回家一起过节,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为留守儿童过生日,举办简单的生日Party,唱唱生日快乐歌;可以通过家访,指导监护人科学安排饮食,尽可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四、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一方面,由于打工父母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和监督很少,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这就滋长了留守儿童懒于学习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跟祖辈一起生活,这些祖辈监护人绝大多数是文盲,即使是留守儿童想好好学习,其监护人也没有能力辅导,这也势必会造成留守儿童学习的困难和吃力;此外,有些孩子平时承担农务和家务占用了一部分学习时间,这也是他们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之一。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动班干部或其他优秀同学与之结对,同伴互助,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树立学习信心。

五、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定期向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暑假,促成家长安排孩子去城市与父母团聚,了解城市的发展,开阔孩子的视野;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

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平时,要求家长多与孩子通过电话或书信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七、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功能

加强与代养人的沟通和联系,给予“替代性父母”必要的指导;采取组织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临时监护人的培训;主动寻求留守儿童的亲人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总之,只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都来关心留守儿童,我们就有希望看到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幸福共成长”的美好胜景。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报告通用版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报告通用版Research Report on left behind childre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报告通用版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课题名称: XX年10月,我校课题组以朱桂林、朱庆生两同志申报的课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已被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立项。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党中 央的关注,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涌向全国各大城市务工,他们当中多数人都将自己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家里,于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有近1.5亿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人数近229万,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在农村,也有部分流动在城镇,从我校和各地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每年留守儿童都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些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他们的监护权谁来行使?他们的教育权如何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

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日显突出,许多人大代表在农村实际调研中亲眼目睹了我们农村留守儿童这群弱势群体的教育生活现状,并大声疾呼全社会都要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从人民日报曾作过一个调查,认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于“道德的滑坡”。究其根源就是因为这庞大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涌入城市打工,家庭教育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使他们的认识、价值观偏离了正常儿童的成长正常轨迹。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人们认识、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时期,是人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事实证明,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心理缺陷是多方面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感情、心理素质偏僻脆弱,生活自由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最亲密的抚养者是他们最重要的榜样。据我校采集的留守儿童信息统计,XX年占学生比例为27.13%;XX年占学生比例为27.38%;XX 年我校现有学生数为788人,其中留守儿童为248人,占学生比例为31.47%。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 联合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 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 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持 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 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有。据 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 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 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因为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水准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 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 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 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 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注重的现实问题。注重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升 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有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 面育人目标的达成。注重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 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近来,关爱留守儿童成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三关工程的实施,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围绕让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探索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及管理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新农村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三、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1.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每个办公室开通一部亲情电话,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学中外名人,做成功少年》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做一件

《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 研究学校:盘县坪地彝族乡官营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自2012 年9 月,我因工作需要调到盘县坪地彝族乡官营小学工作。 我校处在贵州省与云南省交界的农村地区,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较多,留守儿童占本校学生比例50%左右。他们几乎一年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10 次,大部分时间就住在学校里,学生住校,我们也住校,工作几乎 是“白加黑”、“5 加2”。第一次走进这里,我被这个校园深深震撼了,呈 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幢幢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教学楼,还有那恬淡的色彩, 我跳动不安的心在瞬间平静了下来,我知道,这座美丽的校园会属于我们,它会给予这里的每一个人,一片绚丽的天空,从那一刻起,我便把它,这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放在了心的最深处,因为它是我心灵的港湾。 这里有很多离开父母的孩子,我们在这里就如同他们的父母一样保护着他们,精心的呵护着他们。 我们在校园里每天都见到那么多的学生,他们大多是10 岁左右的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多么希望老师就像家中的爸爸妈妈一样,把他们也当作自己的“宝贝”,当然你不必亲口说:“亲爱的宝贝”,但只要你能从内心深处把这些学生当作自己的宝贝,也许你的一个“亲亲我的宝贝”的动作是最有力的无声的语言告诉小学生:你是老师的宝贝,你要听老师的话,

认真学习。 在一个被爱包围的环境里,小学生们会觉得学校就像在“天堂”里一样,一个想把“小学生”变成“宝贝”的老师,那他就是宝贝们心目中的 “天使”。你愿意做小学生们心目中的天使吗?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就是我们的宝贝,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就是爱的表现,对小学生就应该“以爱动其心”,“宝贝”二字是在心中。我记得在一次体育活动中,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摔倒了,我发现他用湿润的眼睛看着我,他要表达的意思简单而明了——老师我摔倒了,我痛,我需要你的帮助。我迅速走过去,轻轻抱起他,先检查一下确定并无大碍之后,抱着他,一边抚摸他的头,一边说:“好孩子不要哭了,要勇敢一点哦”!没想到他立刻停止了哭声,并看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我不哭,我是个好孩子。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点头,并再次摸了一下他的头,就笑着去玩了。 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儿童增多,教育面临新问题。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成为他们供子女读书的重要经济来源。 这样一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享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特 殊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坪地乡官营村片区在校留守儿童占其学生 总数的50%左右,且根据目前的形势,其比例将会逐年增加。这些留守儿 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不少人心理异常,染上不良习气,误入歧途,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火马冲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辰溪县地处大湘西的腹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外地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在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 我们火马冲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教学班级8个,学生319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火马冲镇的各个山村。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26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2.13%。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 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 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 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 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 缺少父母的呵护, 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 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 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 “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 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 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 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 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 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子, 就像本地方流行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 不能骂孩子”。这些留守儿童, 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据调查显示, 在我校一些留守家庭中,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 是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完整版)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1、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2、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儿童,走近留守儿童,让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馨和社会的温暖。 三、活动11月4日 四、活动地点: 三年级三班教室 五、活动的对象: 三年级三班全体学生 六、活动记录 1.班主任讲话 班长讲话 3.学生代表郑晴心发言 4.文艺演出。 5.做游戏。例如角色扮演、老鹰捉小鸡、跳绳比赛、丢手绢等游戏 6.在班内征集爱心图书(无论新旧,所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比如科普类、故事类、童话类、漫画类等) 7.进行社会呼吁。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儿童,走近留守儿童

第二篇: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我校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陂头中学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留守儿童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农村基层群体,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根据调查显示,截至201X年7月,我校有留守儿童86名,主要分布在各镇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情感的呵护和思想认识的引导,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留守青少年群体出现的问题是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加快农村家庭的脱贫致富,有利于维护和谐校园建设大局。 本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营造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进一步促进我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爱心守护希望同行 三、活动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宜宾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教育学院07、2 严霞 070902013 一.研究的背景 1、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相当严重了,是社会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 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2、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3、发展走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 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2013年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已立项,于2013年9月30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督导、检查。 一、研究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基于留守儿童的互助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基于留守儿童的互助模式研究》 课题方案 XX市XX区小学组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1.关注弱势,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学校中的特殊群体。这样一个群体,从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生活上,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其他亲戚成了他们主要的监护人,由于经济原因,他们的父母大多一年才回家一次,因此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在情感上普遍有种失落感;学习上,他们普遍喜欢上学,但学习成绩不佳,主要原因是父母外出打工,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学习没人指导和监督。心理上,由于缺乏父母持续关注,他们普遍内向,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害怕陌生人靠近,有强烈的戒备心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教师、父母和监护人的共同努力,但其主阵地是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这部

分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帮助这部分学生补学知识遗漏,打好扎实的基础,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赢得未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2.面向全体,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优发展。然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他们身上虽然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但同时更表现出巨大的个性差异,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差异明显,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分别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成绩和知识基础、不同的个性特点。在当前标准统一的班级授课制情况下,由于受到教学班额、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层次高的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形成分化。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下最大程度顾及学生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进步与提高,个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活动方案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活动方案 为仔细贯彻降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降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我校留守青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怀、重视留守青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陂头中学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留守儿童”是都市化进程中浮现的新的农村基层群体,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留守儿童咨询题日益突出。依照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7月,我校有留守儿童86名,要紧分布在各镇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别到父母情感的呵护和思想认识的引导,在学习、日子、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咨询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留守青青年群体浮现的咨询题是关系民生的热点咨询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加快农村家庭的脱贫致富,有利于维护和谐校园建设大局。 本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经过整合社会资源,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质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营造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怀和保护留守儿童,进一步促进我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爱心守护希翼同行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大手拉小手”优秀少年牵手留守青年儿童活动,充分借助镇内杰青、劳模、青联委员、当地知名人士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帮扶和关爱行动,从学习、日子和精神等方面关爱留守青年儿童。动员少年干部、团干、少工干部、志愿者、学生,并广泛联系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活动,担任“爱心志愿辅导员”并和帮扶对象签订“爱心结对卡”,经过开展“五个一” 活动(即:1、每个月了解一次留守儿童在校表现事情;2、每月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谈心;3、每学期陪留守儿童过一具故意义的双休日;4、每学期资助一批学习用品;5、每年帮助留守儿童学会一项技能或新本事),达到“一对一”长期持续的定向帮扶目的。 (二)招募“爱心志愿者”,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开展辅导帮扶活动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少年教师活动的重要内容,发动少年教师在各班学生中招募“爱心志愿者”,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特意面向留守儿童开展学习、心理、法律和平安自护等方面的辅导帮扶工作。 (三)开展“少先队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 按照“就近就便、重在实效”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原则,发动同乡、同村或同校的青年儿童和“留守儿童”结交成为“手拉手”小伙伴,开展“少先队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经过共读一本好书、互通一封书信、同过一次队日等活动,紧密小伙伴之间的感情,使“留守儿童”感觉到温暖与亲情。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活动内涵,为别同群体、别同学校儿童之间、青年儿童与社会各界搭建奉献爱心、帮困助学的桥梁。经过发动各级机关单位、企业和广阔热心人士捐书、赠书、读书等活动,引导广阔青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为农村留守青年儿童等困难青年儿童群体送去爱心和希翼,丰富他们的课外日子。 四、办法步骤 行动分三个时期: 2010年9月-11月为预备时期,对本地留守儿童要做到“底子清、事情明”,切实掌握留守儿童基本事情,并做好打算部署。 2010年12月-2010年4月为实施时期,陆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相关活动。

留守儿童研究课题

留守儿童研究课题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外出务工,这样在农村的生活结构中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亲戚及朋友家中,家庭教育不当,亲情严重缺失,使他们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了健康成长。本课题主要分析和研究“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素材与案例。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多数耕地已被征用为高速公路、铁路、苗木基地以及大棚种植园等,致使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据调查,农村近85%的男女壮年都出到外面打工营生,年初出门,年末回家,一年在家呆不了10天,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生活状况已经成为现在农民的生活趋势。他们在外面尝到了甜头,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看到了新的希望,便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锄头、镰刀,也撇下了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一窝蜂地去实现自己的外出打工梦。留下的也都是些年老体衰、年幼在读的老人和小孩。留下这些在读的小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我校位于五里铺村中心,是一所农村完小。现有在校学生101名,其中留守儿童8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8%,孤儿2人,单亲家庭子女4人。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亲戚及朋友家

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文盲或半文盲,无法辅导孩子学习,重“养”不重“教”,还有一部分孩子中午经常不回家吃饭,一个馒头就可应付,至于思想文化教育更无暇顾及。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意义与任务 (一)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分析与研究,来真实、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状况和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和案例。 (二)研究任务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分析和归因研究。

留守儿童大型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留守儿童大型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大型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在中国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贡献,但是作为子女的他们却被留在了农村家里,一年难得跟父母见次面。同样在内地城市也有这么一批儿童,他们的父母双双在外奔波,生理和心理正在成长需要父疼母爱的他们集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均外出打工,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不能尽其作为监护人的义务。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儿童"问题成了为基础教育和社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以上分析尽管不尽全面,但是足以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就有这样一个组织走进了"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她就是红十字会。"留守儿童"问题深深地牵动着红十字的心。红十字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宗旨,以最易受损集体为服务对象,开展各种相关志愿活动。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红十字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派遣相关人员深入其中了解实际情况,调查这些孩子问题的存在以及策划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红十字会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展开相关活动,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些孩子。红十字会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以及当地红十字青少年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孩子们参观世园会、古城西安,让他们感受新时代的气息以及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开展儿童趣味运动会以及儿童才艺比赛活动,让孩子们体味童年的快乐,享受生活的美好;到儿童们的家里送温暖,让他们体味爱的含义;组织厨艺大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等等相关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关爱农村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 3、为社会有爱心的人士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 4、通过志愿活动,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新知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给他们送爱心,送关怀,从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5、发扬红十字会的宗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责任心,为他们将来做国家的合格接班人而打好结实的基础。 三、活动意义: 1、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很好举措。 2、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特殊群体,必须特殊关爱。 四、期望效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局接受了中央教科所牵头组织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李庆明主席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确定金山镇小学11所完小为研究基地,在基地校及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镇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有300名,占在校生总数的12.5%。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全镇“留守学生”中以隔代监护的居多占58.3%,托亲属监护的占26.5%,自我监护的占10.6%。这些“留守儿童”呈现出面广量大特点。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亲情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的管理也有许多地方没有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

关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关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班“关 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4、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5、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 三、主要措施: (一) 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共青团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曾海之校长 副组长:周伟教务主任 袁辉:政教校长 曾冶平:后勤主任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胡志平 一、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0%。我校地处城市边缘,这种现象更严重。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以桂林市为例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2000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设计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特制定本计划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针对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快乐幸福地成长。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四、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

阵地、主渠道。 1.设立职能处室,加强统一管理 设立关爱留守儿童职能处室,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王小刚 成员:各班语文老师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优秀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采取学生与学生结对、“兵教兵”的办法,开展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留守儿童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帮助改进学习方法。随时随地对受导学生给予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不良行为的监督与矫正,并将辅导进程与效果反馈于教师,让受导学生得到更多的亲情化的学习辅导机会。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乡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缺乏正常家庭教育,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据调查,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这些学校里的“留守学生”大多不太合群,少数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坏脾气。当我们发现问题时,由于无法及时与家庭取得联系和沟通,以致无法及时协商处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的风气、社会的稳定、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的发展进程。 开展对我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有利于全校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公平教育,推进全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