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名言及解释

名人名言及解释

名人名言及解释
名人名言及解释

名人名言及解释

导读: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及解释,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5、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6、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7、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9、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15、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9、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2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6、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2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

满的人是可耻的。

28、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9、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3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32、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译: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3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译: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3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

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3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译: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译: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4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4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译: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译: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4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4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译: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译: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4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译: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4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译: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5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译: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51、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译: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5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译: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7)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

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13)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名言名句理解

名言名句理解 1、宽容就是潇洒。 2、坦白最容易博取别人的理解。 3、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 4、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5、爱是理解的别名。 6、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7、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8、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9、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10、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和气平。 11、谁能谅解人,谁就能拯救人。 12、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13、宽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了就算了。 14、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15、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 16、不会体谅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理解的。

17、理解别人是大度,宽容自己是豁达。 18、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19、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 20、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21、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22、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23、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24、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25、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26、用宽容的心境和同学相处,友谊才能稳固和长久。 27、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 28、朋友间的理解和体谅,使友谊之事常青。 29、宽容别人就是做了一件高尚的事。 30、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31、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32、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 33、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 34、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

35、宽容就是潇洒,宽容就是忘却,宽容就是忍耐。 36、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谊之果地土壤。 37、宽容要么对人有益,要么对人有害。 38、宽容的人最为性急,耐受力强的人最不宽容。 3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40、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 41、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会使社会良性循环。 42、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43、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容与理解。 44、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45、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 46、宽容并不是姑息错误和软弱,而是一种坚强和勇敢。 47、我认为原谅别人已经认识到的过失是一种美德。 48、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49、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50、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赞美,世界上最好的美德是宽容。 51、苦似良药的严格和无限宽宏的理解都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52、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是一个好人的心是容得下全世界

100句经典名言出处及解释

100句经典名言出处及解释 1.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情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孟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孟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1.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 2.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粱惠王上》 3.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5.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6.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7.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8.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9.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10.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11.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2.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13.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14.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15.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16.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7.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18.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19.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20.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21.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22.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23.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粱惠王上》 24.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 25.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6.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2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28.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名人名言大全带解释

名人名言大全带解释 导读: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大全带解释,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3、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4、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6、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8、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0、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

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5、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7、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2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

孟子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孟子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导读:孟子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1、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 2018最全的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名言精选

孟子 一、识记名句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 1)不以规矩 , 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 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 , 然后和轻重;度 , 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 , 才晓得轻重;量一量 , 才晓得长短 . (3)人有不为也 , 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 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 , 一日暴之 , 十日寒之 , 未有能生者也 .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 晒它一天 , 又冻它十天 ,? 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 , 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6)天子不仁 ,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 , 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 , 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 , 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 , 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 , 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 , 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 , 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7)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 8)乐民之乐者 ,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 百姓也会以国君的

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 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9)鱼 , 我所欲也 ,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 , 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 , 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 生命是我所喜爱 的, 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两者不能并有 , 我便舍弃生命而 取义。 ( 10)老吾老 ,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 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 , 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 己的晚辈 ,? 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 11)得道者多助 ,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 亲戚畔之 , 多助之至 , 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 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 , 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 , 全天下都归顺他。 ( 12)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 , 地利不及人和。 ( 13)贤者在位 , 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 , 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 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 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 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能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能够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 十岁以上的人都能够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 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 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能够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 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 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能够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墨子的名言及解释

墨子的名言及解释 导读:本文是关于墨子的名言及解释,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可誉而不誉,非仁也。——该称颂的却不称颂,这就是不仁。 2、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亲戚都不归附,也就不要对外办交际。 3、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不光染丝是这样,国家也会被染。 4、君得之,则必用之矣。——国君得到了我的学说,就必然会采用。 5、为义而不能,必无排其道。——行义事不能进行时,不要责怪道义。 6、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信任的人不忠诚,忠诚的人不信任。 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做官虽然讲究才学,但还是以品行为本。 8、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这就是所谓的适应习惯,安于风俗啊。 9、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他们的服饰不同,他们的行为确是一样的。 10、告子毁,犹愈亡也。——告子虽然诋毁我的行为,但还是

胜过毫无毁誉。 11、事无终始,无务多业。——办一件事都不能善始善终,就不要做很多事。 12、举物而闇,无务博闻。——举一个例子尚且不明白,就不要追求见多识广。 13、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君子作战虽然布阵,但还是以勇敢为本。 14、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办丧事虽有一定的礼仪,但还是以哀痛为本。 15、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这是数着别人契上的齿数,而以为自己很富有。 16、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我希望您结合他们的动机好结果来考察。 17、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刀展示了锋利,而试刀砍头的人将遭到不祥。 18、近者不亲,无务来远。——身边的人都不能亲近,就不要希望招徕远方的人。 19、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你只要努力做义事,我还要把天下送给你。 20、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赏赐并不能让人欢喜,责罚也不能让人畏惧。 21、交相钩,交相强,犹若相害也。——大家互相钩,互相镶,

常见的孔的名言及解释

常见的孔的名言及解释 温故而知新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知识并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翻译】仅仅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有危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在上位的人,如果本身行为正当,用不着下命令,人民自然会照他的意旨去做;如果本身的行为不正当,虽然是三令五申,人民也不会服从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 结派。”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 就会扰乱了大事。”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 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 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更多孔子 名言敬请注重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 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 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养心莫善于寡欲。 4、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6、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1、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2、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13、吾善养浩然之气。 1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7、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8、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2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4、仁者无敌。 2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6、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2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论语中的名言及解释

论语中的名言及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而又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说他自己:“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利。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1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孟子经典名言

孟子经典名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由名人名言网特别编辑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释义】君子处世以道义而行,决事循理而迎刃而解,坦然舒泰情状矣。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孔子名言"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孔子说:“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孔子说:“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言警句大全 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名言警句 (加解释)

名言警句(加解释) ※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出自《格言联璧· 接物》。 意思是:对方有理,自己没理,要让人;对方无理,自己有理,要容人。※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出自(清)龚自珍《丁亥·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之,漫不诠之,得十五首》。 意思是:如果连自己的心都抑制不住,怎么能战胜客观世界?※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出自(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 意思是:不能用衡量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不以众人 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出自(唐)韩愈《原毁》。 意思是:不拿要求一般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却拿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这种人是在爱重自己。※ 病人之病,忧人之忧。——出自(唐)白居易《策林》一。 意思是:把别人的缺点看成是自己的缺点,把别人的忧愁当成自己的忧愁。※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于有过 中求无过。——出自《格言联璧· 接物》。 意思是:要求自己要从没有错误中发现错误;对待别人即使其有过错,也要从中发现他的优点。说明要严以律己、宽以

以待人。※ 待己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者,当于有过中求无过。——出自《训俗遗规· 史搢臣愿体集》。 意思是:对待自己,应当在自以为没有错误中找出缺点;对待别人则反之。※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出自《养正遗规》卷下。 意思是:对待别人要宽厚,对待自己要简约;要求自己要严,要求别人要宽。※ 但攻吾过,毋议人非。——出自《陈确集· 别集· 不乱说》。 意思是:只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 但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出自(清)王日卓《今世说》卷二。 意思是:如果每日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妨碍自己走上圣贤的道路上去。※ 德盛不狎侮。——出自《尚书· 旅獒》。 意思是:高尚的人自然自重,也不侮辱别人。※ 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出自《孟子· 离娄上》。 意思是:人首先都是因为自己不知自爱,而后才被别人看不起。※ 功业向上攀,官职直下觑。——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意思是:功绩要向先进的人攀比,职位要向下级的人看齐。※ 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出自(宋)张木式《南轩集》。

名人名言及解释

名人名言及解释 [标签:栏目] ,名人名言及解释 1、三思而后行。——《论语》 2、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4、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8、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9、译: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1、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3、知耻近乎勇。——《中庸》 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6、译: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17、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18、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19、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0、译: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21、译: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3、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4、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5、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29、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1、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33、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3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36、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7、译: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38、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40、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4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