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 第四章

美学 第四章

美学 第四章
美学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美学的狠心是【】 A.本体论问题 B.美的本质问题

C.审美经验的研究问题

D.美的对象问题

2.柏拉图曾经用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的是【】 A.迷狂说 B.回忆说 C.畅神说 D.巫术说

3.柏拉图对迷狂现象的分类中,“缪斯凭附于一颗温柔、贞洁的灵魂,激励它上升到眉飞色舞的境界”,指的是【】 A.预言的迷狂 B.宗教的迷狂 C.诗神凭附的迷狂 D.哲学的迷狂

4.揭示出了审美经验的超验性维度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奥古斯丁 C.哈奇生 D.叔本华

5.将人身边善恶和美丑的能力称作“内在的感官”或“内在的眼睛”的美学家是【】 A.夏夫兹博里 B.荷加兹 C.哈奇生 D.休谟

6.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叶以后,其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丁 B.荷加兹 C.哈奇生 D.休谟

7.休谟的主要特点在于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 A.认识活动 B.直观活动 C.情感活动 D.意志活动

8.休谟乃至整个经验主义者的局限都在于【】 A.过分强调情感与理智之间的联系 B.过分强调审美与认识之间的联系 C.忽略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区别D.忽略了情感与理智、审美与认识之间的联系

9.康德认为,审美经验能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统一起来的条件是【】 A.想象力 B.知性

C.想象力与知性的协调一致

D.情感

10.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 A.逻辑经验主义 B.人文科学方法论 C.精神科学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

11.下列人物与观点对应不正确的是【】 A.乔治·桑塔亚“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B.杜威“艺术即经验”

C.托马斯·门罗“拒绝超经验的价值和原因”

D.尼采“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用途”

12.以瑞恰兹为代表的,其主导倾向是运用语词意义与功能的分析方法,批评传统美学对美的种种抽象、虚幻、不精确的界定的美学属于【】 A.人本主义美学 B.语义学美学 C.直观主义美学D.解释学美学

13.叔本华认为:不属于其他科学的基础,而属于艺术的基础的是【】 A.语义部分 B.后验的部分 C.理性思考的部分 D.后验的部分

14.直观主义美学具有的强烈倾向是【】 A.非理性主义 B.感性主义 C.文本主义 D.理性主义

15.解释学最初解释的学问是【】 A.《美学》 B.神学 C.宗教 D.哲学

16.狄尔泰将解释学与自己的结合起来,使其发展成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 A.生命哲学 B.现象学 C.文献学 D.哲学

17.狄尔泰的解释学思想在哲学的范畴上根本属于【】 A.本体论B.近代认识论 C.价值论 D.唯物论

18.将自己的哲学解释学思想引申到审美以及艺术问题上来,从而形成系统的解释学美学的人物是【】 A.海德格尔 B.狄尔泰 C.施莱尔马赫 D.伽达默尔

19.康德认为,崇高感在于【】 A.客体本身

B.主体的内在心灵

C.客体的内在心灵

D.主体本身

20.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的关系是【】 A感性直观性 B理性直观性 C.个体直观 D.本质直观

21.审美活动要想正常进行,主体就必须所持的态度是【】 A.功利的 B.直观的 C.非功利的 D.理性的

22.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强调审美经验的【】 A.

直观性 B.非功利性 C.功利性 D.非理性

23.认为“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或不悦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为评判的能力”的美学家的是【】 A.尼采 B.康德 C.叔本华 D.笛卡尔

24.在一切经验行为中都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感知活动 B.情感活动 C.想象活动 D.知觉活动

25.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D.卢梭

26.人的五官感觉之所以会具有审美能力,根本上是由于感觉在实践中获得【】 A.客观性 B.主体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27.由红色而感受到温暖,这种心理现象是【】 A.联想 B.通感 C.移情 D.想象

28.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 A.感知 B.情感 C.完形

D.选择能力

2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抒写的是人与自然之间【】 A.忘我状态 B.分离状态 C.统一状态 2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抒写的是人与自然之间【】 A.忘我状态 B.分离状态 C.统一状态 D.对立状态

30.“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的现象属于【】 A.再造性现象 B.接近联想 C.类似联想 D.对比联想

31.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想象的形式是【】 A.创造性想象 B.接近联想 C.类似联想 D.对比联想

3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想象的形式是【】 A.再造性现象 B接近联想 C类似联想 D.对比联想

33.主体根据他人的原有知觉表象进行加工,从而在头脑中重新形成自己的该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是【】 A.再造性现象 B接近联想 C类似联想 D.对比联想

34.审美经验中的一个核心因素是【】 A.想象B.感知 C.情感 D.情感

35.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A.想象活动 B.情感活动 C.感知活动 D.知觉活动

36.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定为同构对应关系的观点,所归属的美学理论是【】 A.客观论美学 B.主观主义美学 C.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D.科学主义美学

37.审美理解的任务是【】

A.作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判断

B.作出具有理性的评价和判断

C.作出具有客观性的评价和判断

D.作出具有整体性的评价和判断

38.钱钟书用“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比喻审美中的【】 A.感知 B.想象 C.情感 D.理解

39.康德指出,审美活动的根本特点是【】 A.想象力的自由游戏

B.想象力与知解力的自由游戏

C.知解力的自由游戏

D.主体在审美活动的自由体验

40.中国思想中“发乎情,止乎礼义”阐述的是【】 A.想象与情感的关系 B.情感与理智的关系C.理解与想象的关系 D.感知与情感的关系

41.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是【】 A.优化—调节律 B.领悟—调节律 C.情感—调节律 D.同化—调节律

42.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关系 B.无间关系 C.主次关系 D.分离关系

43.主客体之间一开始就呈现的关系属于的状态是【】A.审美状态 B.认知状态 C.支配状态

D.被动接受状态

44.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身体具有的能力是【】 A.被动反应能力 B.直接反应能力 C.被动接受能力 D.间接反应能力

45.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起关键作用的是【】 A.审美知觉 B.审美态度 C.审美理解 D.审美想象

46.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距离是【】 A.主体与对象的心理距离 B.主体与对象的空间距离 C.主体与对象的时间距离 D.主体与对象的情感距离 47.审美理解的标准是【】 A.主体自己的审美价值标准 B.主体的科学价值标准 C.客观的社会价值标准 D.客观的道德价值标准

48.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其关键作用的是【】 A.主体的逻辑思考力 B.主体的想象力 C.主体的理解力 D.主体的感知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古希腊美学范围内的思想家有【】 A.奥古斯丁 B.柏拉图 C.休谟

D.亚里士多德

E.夏夫兹博里

2.属于近代美学范围内的思想家有【】 A.奥古斯丁 B.康德 C休谟

D亚里士多德 E夏夫兹博里

3.属于现代西方美学中的科学主义美学范围内的思想家有【】 A.乔治·桑塔亚那B.托马斯·门罗 C.杜威

D.维特根斯坦

E.瑞恰兹

4.现代西方美学史上,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形成诸多流派,总体看来,可以划分为【】 A.自然主义 B.科学主义 C.人本主义

D.主观经验主义

E.实用主义

5.属于现代西方美学中的人本主义美学范围内的思想家有【】 A.叔本华 B.尼采 C.柏格森 D.克罗齐 E.胡塞尔

6.直观主义把美学经验归结为非理性的直观,属于这一传统的思想家有【】 A.杜威 B.叔本华 C.尼采 D.柏格森 E.克罗齐

7.属于解释学美学范围内的思想家有【】 A.施莱尔马赫 B.狄尔泰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E.杜威

8.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比德”的审美经验有【】 A.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B.《离骚》中以香草比喻君子

C.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

D.心会神融

E.情来神会

9.艺术欣赏要求接受者必备的条件有【】 A.知识水平 B.政治水平 C.审美修养 D.道德 E.人格境界

10.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有【】 A.直观性 B.非功利性 C.超越性 D.道德性 E.政治性

11.审美经验的直观性的特点是【】 A.感性直观活动 B.本质直观活动

C.达到了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

D.理性思维活动

E.通过运用概念和推理实现的认识活动 12.构成审美经验非功利性的因素是【】 A.由于其直观性而不与对象发生利害关系 B.由于其独特性而不受社会性制约 C.由于其独特性而不受理性影响 D.由于其情感性而不受道德影响

E.由于其能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而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 13.超越性主要体现在【】

A.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的超越

B.能够实现从现实世界到理想世界的超越

C.能够实现从经验世界到超验世界的超越

D.能够实现从情感世界到理性世界的超越

E.能够实现从感性世界到理性世界的超越

14.下列能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终级或者超验之物的力量的作品有【】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 D.《罪与罚》

E.《卡拉马佐夫兄弟》

15.审美经验的基本要素有【】 A.感知 B.想象 C.情感 D.理解 E.觉醒

16.在人体五官感觉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视觉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E听觉

17.审美感知的自身特点有【】 A.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B.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C.具有整体性

D.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一种统一的密切关系功能

E.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基础层面

18.想象活动的初级形式包括【】 A.再造性想象 B.创造性想象 C.接近联想 D.类似联想 E.对比联想

19.想象活动的高级形式包括【】 A.再造性想象 B创造性想象 C接近联想 D类似联想 E对比联想[

20.情感的特殊本质是【】 A.社会性 B.个性 C.理性 D.感性 E.活跃性

21.审美情感与日常活动中的情感相比,特殊性在于【】 A.社会性 B.多义性 C.逻辑性 D.理性特征 E.个体性

22.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A.非概念性 B.多义性 C.逻辑性 D.政治性 E.道德性

23.下列选项符合审美多义性特点的有【】 A.诗至之处,妙在含蓄无垠 B.文有尽而意有余 C.言有尽而意无穷

D.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E.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

24.主体自我调节审美的直接结果是【】 A.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B.主体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C.主体更多地接受美的信息 D.主体更充分的审美

E.主体的生物仪器在无意识中完成 25.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包括【】 A.同化B.排斥 C.调节 D.合并 E.拒绝

26.自我调节审美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 A.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 B.反馈调节

C.审美是无条件地进行自我调节审美

D.在审美实践中进行自我调节

E.在直觉把握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调节审美 27.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包括【】 A.呈现阶段 B.感知阶段 C.构成阶段 D.理解阶段 E.评价阶段

28.审美距离对主体的要求是【】 A.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 B.主体与对象拉开现实距离

C.主体与对象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

D.主体与现实拉开距离

E.主体与科学拉开距离三、名词解释 1.畅神说 2.直观 3.感知

4.反思判断力

5.审美理解

6.反馈调节

7.审美态度

8.审美距离

9.格式塔 10.判断力四、简答题1.简述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过程。 2.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3.为什没说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审美经验对于人们从现实世界转向理想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简述审美经验各种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5.“想象是一种自由的活动,不必依赖与知觉来提供表象材料”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述原因。

6.简述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7.简述审美经验的心力建构。

五、论述题

1.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2.论述想象的形式。

3.试评格式塔心理学对情感特征的归结。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BACBA 6-10DCDCA 11-15DBDAD 16-20ABDBA 21-25CBBAB 26-30DBCAB 31-35CDA AB 36-40CADBB 41-45DBABD 46-48AAC

二、多项选择题1.BD 2.BCE 3.ABCDE 4.BC

5.ABCDE

6.BCDE

7.ABCD

8.ABC

9.ACDE 10.ABC 11.ABC 12.AE 13.ABC 14.ABCDE 15.A BCD 16.AE

17.ABCDE 18.CDE 19.AB 20.ABE 21.AD 22.AB 23.ABCD 24.ABCD 25.AC 26.AB 27.ACE 28 .AC

最新整理论应用文写作的审美特征.docx

最新整理论应用文写作的审美特征 应用文的起源先于文学艺术。人类创造文字的本意即最初的意图是记事,使用的就是应用文。到目前为止,记事的作用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见证,是今天人们了解历史的主要根据。通过文字,把人类的经验积累起来,得以从书面上了解自己未能经历的事、未曾有过的知识和经验。而传达这些内容的书面文字,基本都是应用类文章。像实用器皿先于艺术品一样,最早 的文字记载,无论是一般的记事、占卜,还是规矩、铭文,都属于应用文范畴。 具体的应用文概念,许多研究论著多有诠释:“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共事务或私人事务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或可称之为公务文书与私务文书。”[1]这就是我们对起源早、使用广泛的应用文在今天的理解。应用文在今天,广泛地被使用于国家政务和一切公私事务中。虽然被看作是“艺文之末品”,可又确实是“政事之先务”、“经国之大业”。应用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人以清康熙年间的吴乔在《答万季野诗问》中的一段话说诗与文之区别:“又问:‘诗与文之辨?’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制辞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为人事之正道;饮酒则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喻“意为米,文为饭,诗为酒”说诗与文的作用,确实是既形象又有道理。意为米,

“文”乃米而为炊、炊而为饭,可果腹、养生、尽年,“为人事之正道”,足见其地位的重要。 事实上,正是由于人们对应用文认识越来越深入,所以对应用文及应用文写作也给予了越来越充分的重视。这不但体现在应用文写作规律的研究上,也体现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上。 但至今人们对应用文写作审美规律的重视还是很不够的。出于“美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认识,人们一般都接受“应用文写作具有审美特征”这个观点。但仔细考虑,应用文写作到底美在哪里,认识则大不一样。多数人认为应用文写作中的美,只不过是表现在文本上的一些形式美而已。包括一些对应用文写作进行审美研究的人,也多在应用文的形式美上下功夫。有的人则认为,应用文写作中美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和文学艺术相比,对应用文写作的美学研究不值得“小题大做”。甚至有人对应用文写作中所谓“审美”研究不屑一顾:应用文美学没有什么学问可言。研究应用文审美特征究竟有什么意义、价值,这方面的研究是否值得、是否必要,应用文写作过程究竟体现了怎样的审美特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明确的。 人们需要应用文,就像饥饿时需要吃饭一样,并不在乎饭的外表性状。吃的时间长了,就要开始品一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不再停留于以米为炊,简单的炊而为饭,人们开始讲究“美食”,把通常的饮食做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成为“色、香、味、型”俱佳的美食。在应用文起到它的实际作用的情况下,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饱,而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这就像人们在不改变饮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进一步考虑它的“色、香、味、型”,使之成为既可用又可

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学科方向“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一、书目 (一)文学理论部分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一川《文学理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础》(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2]Rice,PhilipandWaugh,Patricia.Eds.ModernLiteraryTheory:AReader.4thedition.London,AHodderArnoldPublicat ion2001. [24]Richter,DavidH.Ed.TheCriticalTradition:ClassicTextsandContemporaryTrends.2ndEd.BedfordBooks:Boston,19 98. [25]Rivkin,JulieandRyan,Michael.Eds.LiteraryTheory:AnAnthology.Malden, Massachusetts:Blackwell,1998. [26]Castle,Gregory.BlackwellGuidetoLiteraryTheory.Malden, MA:BlackwellPublishing,2007. [27]JulieRivkinandMichaelRyaned LiteraryTheory:AnAnthology.Editedby.Malden, MA:BlackwellPublishing,2004.(二)文艺美学部分

设计美学笔记

18世纪西方的美学运动后,从工匠中分离出了艺术家,艺术成了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设计是从人的本质的角度,讲技术纳入了美的视野,从而使设计美学领域拓展到了技术层面。 技术作为科学的物化,体现了和自然规律性的特点,同时技术具有工具属性,又是人的目的有效手段,从而具有达到合社会目的性的可能。 农业经济时代,设计物是以手工艺作为代名词。手工业时代特点:人力,风力,水力,畜力。 设计美学的出现: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设计创造了新的技术环境: 1、工业促使设计和制造的分工。 2、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主导方式。 3、举世瞩目的科技文明。 4、人们有可能利用比手工艺时代更强有里的能源和动力来到达自己的设计目的,因为为设计产品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同时,也因工业产品的艺术品格问题时刻充满矛盾。 设计民主化与产品艺术品格之间的矛盾的时代背景: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锁倡导的民主和自由观念决定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设计是民主化,大众化的设计,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看多数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少数权贵服务的精英和经典设计。 另一方面,机器代替了手工进行大批量的日常生活用品,既反映了大众的市场需求,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带来许多人们始料未及的问题。 设计民主化与产品艺术品格之间的矛盾: 首先,手工艺时代工匠们所创造的精美手工制品和所承载的华美样式,使批量生产的产品无法与之媲美,特别是那些机器模仿手工制品的产品更无法与真正的手工艺制品匹敌。 其次,19世纪产品设计风格和设计标准上的混乱成为更为严峻的问题。直接后果是:不加区别的滥用装饰,导致外在装饰设计与产品功能之间的矛盾与勃离。 再次,机器作为一种全新的加工模式引入到设计中,带来了设计审美观念上的革命。 设计审美:既是物质活动也是精神活动。 核心:“迪扎因”是融合了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创造性设计活动。设计:是对未来的计划与创造。 “迪扎因”的4层涵义: 1、是一种造物手段,是利用现有科技文明成果,促使人类改变自身环境的必要手段。 2、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新领域和新的审美形式。 3、是一种新的创造性审美活动,从理念到物质的物化过程。 4、最终结果必然呈现为物化的形态。 Design与传统工匠工作法相比的3个鲜明特点: 1、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分工,以及设计师作为一项职业的诞生。 2、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 3、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西方文艺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文艺理论》期末复习 整理:何睿时间:2010年12月 一、填空题 1. 柏拉图的代表作品是《文艺对话集》。 2. 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品是《诗学》。 3. 贺拉斯的代表作品是《诗艺》。 4. 郎加纳斯的代表作品是《论崇高》。 5. 普罗提诺的代表作品是《九章集》。 6. 奥古斯丁的代表作是《忏悔录》和《上帝之城》。 7. 托马斯.阿奎那的代表作品是《神学大全》。 8. 但丁的代表作品是《神曲》和谈《神曲》的信——《致斯加拉大亲 王书》。 9. 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是论画的笔记。 10. 新古典主义的诗学法典是布瓦洛的代表作品《诗的艺术》。 11. 狄德罗的代表作品是《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和《论戏剧诗》。 12. 布封的代表作品是《论风格》。 13. 维柯的代表作品是《新科学》。 14. 莱辛的代表作品是《拉奥孔》和《汉堡剧评》。 15. 康德的代表作品是《判断力批判》。 16. 歌德的代表作品是《歌德谈话录》。 17. 席勒的代表作品是《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18.黑格尔的代表作品是《美学》o 19. 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品是《<抒情歌谣集> 序言》。 20. 雨果的代表作品是《克伦威尔》“序”。 21. 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是《“人间喜剧”前言》。 22. 泰纳的代表作品是《艺术哲学》。 23. 左拉最著名的理论是“实验小说”理论。 24. 别林斯基的代表作品是《1847 年俄国文学一瞥》。 25.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26. 杜勃罗留波夫的代表作品是《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 27.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是《艺术论》。 28. 狄尔泰最著名的思想是精神科学美学。 29. 尼采的代表作品是《悲剧的诞生》。 30. 弗洛依德的主要理论是心理分析学的文艺观,《诗人与幻想》。 31. 荣格的主要理论是分析心理学理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 32. 拉康的主要理论是无意识理论与诗学结构。 33. 什克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关于散文理论》。 34. 瑞恰兹的主要观点是新批评,《文学批评原理》。 35. 巴赫金的理论是交往、对话主义文学理论。 36. 洛特曼的理论是文艺符号学思想,《艺术文本结构》。 37. 马利坦主要关注艺术与诗。 38. 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品是《艺术作品的本源》 40. 杜夫海纳的代表作品是《审美经验现象学》。

园林美学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是写中国园林美学的历史行程。作者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一、秦、汉以前; 二、魏、晋至唐;三、宋、元、明、清。作者分别就这三大历史阶段做了一些概括性的美学描述 作者将园林美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秦汉以前,在这个阶段里,园林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台榭和苑囿。作者从台榭的历史存在,功能和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期间提及了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讨论,并指出最早提出美的定义的是楚灵王的臣子伍举:夫美者也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伍举对于美的理解,强调了美的功利性,但忽略了美的感性美。本章中,作者提出了清理、总结古代园林文化遗产的宗旨:“举凡历史地存在的一切园林建筑,不管其所有者的初衷情欲如何(当然也要加以深入的研究),只要有真善美的价值,就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给予肯定的品评和理性的总结。” 而后作者重点论述了苑囿的形成、孕育母体、具体秉性及其发展。本节最后,作者指出,作为一门美的艺术,园林虽然是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孕育和诞生于经济母胎之中,但是,它的逐步发展乃至成熟,却应该以主要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作为标尺。以此标尺衡量,作者总结出了一下结论:从严格意义上说,先秦阶段的“圃”、“园”还不能算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园林,因为它只有使用的物质功利价值,而“囿”“苑”才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艺术的滥觞,因为它至少同时具有供人游乐的初步的审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物质需要而体现了某种精神生活的自由性。 读完一部分,中国园林也从先秦的台发展到了汉代的宫苑。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流派繁杂。直至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园林的审美观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这个时期总的审美趋势是反对隐逸,园林初期突出经济价值,后来主要用来狩猎等。这个时期帝王园林主要由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个要素组成,基本体现了天然和人工的统一。此时,山水、林木不是主要的审美对象,然而作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建筑物却在园林广大的面积中占不到应有的造园比例,这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审美意识中存在落后层面的矛盾所造成的。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文化心理追求自由解放,富于艺术精神和哲学意味的年代里,不但其他的艺术成就和美学思想值得重视,而且有关园林的审美意识的飞跃也不容忽视,它和某些社会原因一起,不但促进了苑囿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使得不同于苑囿的“适我无非新”的园林类型得以孕育和诞生。古典园林美学的历史形成,有如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层面: 一、“隐逸”、“归复”的精神气候 二、自然审美意思的觉醒 三、禽兽在园林中价值的嬗变 四、山水园林、私家园林的诞生 先说第一个层面。汉代社会比较安定,思想领域里则是独尊儒术的一统天下,而老庄哲学、隐逸思想并不行时。西汉淮南小山所写的《招隐士》就历数隐居山泽的可怕、悲苦。作品结尾处这样写道:“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就留。”这代表了汉代的一种文化思潮。到了魏晋时代,就不同了,一统天下分崩了,权威信仰离析了,儒家经学解体了,被以玄学为代表的思潮取代了。玄学的主要自相来源,就是老庄;而老庄所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隐逸哲学。晋代高蹈遁世的隐逸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企图体内各国归复自然以求得洁身自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思想有着否定黑暗势力,不与之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当然,它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某种消极的副作用,然而这只能说是次要的。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陶渊明。他在《归园田居》

《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的问题却迫使每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他所看到的运动好像是真实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却是由观众自己的心理所臆造的,是由于观众心理复杂的思维活动,终于把单幅静止,的画面组织成连续运动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银幕上的运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闵斯特堡指出:“在电影世界中,深度和运动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一种事实和象征的混合

浅谈“艺术美学”

浅谈“艺术美学” 摘要:“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有30年的发展历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 理论学科”。然而,笔者认为传统的“文艺美学”教程存在难以服众的悖论,也起不到激发学生想象力,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功能。大量枯燥无味、累赘拗口的抽象概念扼杀了学生的五彩斑斓的思维意识,最终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审美。用“艺术美学”这个词可以更好地代替“文艺美学”,此外文章还表达了笔者对当下一些审美观点的批驳。 关键词:文艺美学;艺术美学;谬论;鉴赏;个性化,不确定性,精神性;暴力美学;战争艺术 一、什么是艺术美学? 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文艺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学科观点,具有文艺学和美学的双重特色。 实际上,“文艺美学”这个名字本身就存在争议。因为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文学理论教程》中,第一章开篇就有这样一句话:“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 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艺学”这个词是建国后 从俄文中翻译过来的,应理解为“有关文学这门艺术的学科”。 由此看来,文艺美学应该是研究文学审美的学科。然而事实是,“文艺美学”这门学科是“研究艺术与艺术活动的审美审美特性和独特的美学规律的学科”(周来祥《文 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研究对象十分宽泛。 所以说,当初就不应该提出“文艺美学”这样一个让人困惑的概念,叫做“艺术美学”甚至“艺学”也许更好些。如果叫做“文艺美学”,那就应该把研究范围控制在 文学这一门艺术内。这样的话,概念更加清楚,理解起来也不会有争议。接下来的文 章中,笔者会用“艺术美学”替代“文艺美学”这个概念,以明晰读者的思路,让大 家知道研究对象是包含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即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戏 剧、电影、建筑等八大艺术)。 艺术美学,是艺术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及其规律的学科。而美学,则是把美的本质及其意义作为研究主题的学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艺术美学的 定义:“艺术美学是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 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引自百度百科“美学”概 念) “艺术美学”这个词可以用概念性的词语来定义,但“艺术美”是无法定义的,尤其是“美”这个字,人们无法诠释出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概念。 中国学者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自由自在地劳动。 美是表达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事物,理解美的本质的关键在于理解创造美的劳动 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笔者不认同上述观点,因为自然之美是无法用“劳动”解释的。简单说,“美” 是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一种感知属性。离开人类,“美”字无从说起。世界是

《美学》教学大纲设计

教学大纲 美学 一、课程说明: 《美学》是为高等院校中文系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讲授美学基本理论,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掌握美学研究的对象和围,认识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涵养学生的审美心胸,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 2、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3、自然美 4、审美形态的哲学分析 5、审美心理过程 6、艺术作品的本体构成

7、审美教育的历史及其当代意义 教学难点: 1、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2、审美形态的哲学分析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为:文学概论,后继课程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古代文论、文艺美学。本课程与《文学概论》课程有密切的联系,这主要因为美学以文学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文学艺术去研究一系列美学基本问题。不过,本课程与《文学概论》也有根本的区别,一方面,本课程不仅研究文学艺术中的审美问题,也研究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问题,因此,从研究围上远比《文学概论》课程广阔;另一方面,即使研究文学艺术中的审美问题,本课程也主要是从哲学的高度上来研究的。总之,《美学概论》的元学科是哲学,《文学概论》的元学科是文学,这是这两门课程的根本区别。 五、学时、学分: 36学时;2学分。 六、教学容: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学;美学学科的历史及现状;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美学的人文品格。 重点及难 点: 美学的性质,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 主要教学容: 第一节什么是美学 一、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人类审美意识及美学思想的发展。 二、美学学科的现代发展。鲍姆嘉登确立美学学科地位后美学的发展。 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 一、美学对象观的考察。中外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主要观点。 二、美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审美活动。美学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这一特殊活动方 式。 第三节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 一、美学的学科定位。人文学科。 二、美学与一般社会科学的不同。社会科学如何可能。美学何为。 第四节美学研究的方法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

探析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和运用 一.引言 随着各类学科的诸多理论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引入,翻译的理论阐释也变得多样新颖,诸如令人耳目一新的翻译心理学、翻译美学和翻译哲学等。其中,产生于西方文论界的解构主义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是对结构主义的反思。解构主义理论在人文、社科和哲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轰动。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笔者发觉从解构主义角度研究翻译,确实能够看清翻译的本质,进而挖掘出研究翻译的新思路。 讨论解构主义与翻译问题在当代翻译研究中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无论对这种理论赞成与否,人们都无法否定其客观存在的影响。(王宁,2009)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将这一思想引入翻译,打破传统的翻译观点忠实和通达,强调译者本身作用和意义,这对翻译的传统理论有较大冲击,但也给人们对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二.解构主义在翻译理论中的具体体现 解构主义最初是从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其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该思潮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倡议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包括社会秩序、道德秩序以及个人意识上的秩序和民族性格等。总之,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换言之,解构主义是一种反逻各斯中心主义(anti-logocentrism)、反二元对立、反权威的学术思潮。 因而,翻译的本质过程也就解析和重构了文本并且回到表达意象被命名和传达之前的一个状态了,从而便使得语言在本质含义层面重新传达或转向的路径走向透明清晰了。解构主义理论家认为翻译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分解、重新分析、再次构建的过程,通过引入的外来各类语种元素,颠覆、拆解原文语言秩序。因而,在解构文本材料时,源语文本的界限和限制因素不复存在,其隐含的涵义也并非不变,延异存在于文本材料开放的动态过程进行中。用德里达的话说,翻译其实就是内涵意义不断地被推迟和延异,在这样的延续过程中,不断地被解析和构筑,译者自身成为语言文本材料的最终解构者和阐释者(derrida, jacques,2001)。法国社会及文学评论家巴尔特曾在其著作中直接宣称作者已死,即所有文本(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等)一旦完成,剩下的只有语言符号本身,而读者通过对语言符号来解读文本的实质意义。译者作为文本解读过程中第一读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或是对原作者亦步亦趋,而是得到了一定的主动权和独立性,译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理解与探析来地赋予文本材料意义,由此翻译者的主体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三.翻译中解构主义的具体特点 解构主义在翻译中的应用,本质上打破了原语文本材料含义的单一论,为翻译研究者提供了新颖和独特的方向,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解构主义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准则中的二元对峙关系。在传统翻译理论中,文本原作者和译者、源语和译入语一般都会在二元对立状态;源语和原作者总被认为是重要的和主导的,而译入语和译者则是第二位的、次要的,而且译者的身份地位都屈从于原作者。(贾和平,2010)这些传统理论却正是解构主义理论家所反对和打破的,他们认为以上两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补关系,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凭着这种新逻辑、新视野,解构主义将译文从屈从于原文的处境中解放了出来,使得译文获得与原文同样的地位与研究价值。此外,从阐释学角度把译文当作独立的文本,也消解了存在的二元对立关系,提高了译者身份和地位和翻译的创新性。 第二,解构主义反对文本材料语言和意义的同一性与确定性。传统认为源语文本材料的意义是语言通过言语规律去预先设定的,其含义是确定的,所有读者只要按照一定的语言规范去分析和解读,都会获取同样的感受。这种观点显然是没有认识到语言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层面的含义以及不同读者群的主观性和创造性。解构主义理论家认为作品的最终和唯一确定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美学笔记整理

美学笔记整理 1. 美学的学科属性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以哲学作为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 2. 美学的诞生1775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被称为“美学之父”)命名。 基本的美学读物: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美学理式)康德《判断与批判》黑格尔:美学三卷本弗洛伊德 3. 美的产生①自然和谐说:毕达哥拉斯、达芬奇②主观决定论③移情说:立普斯 ④历史及实践决定论⑤游戏说:席勒·斯宾塞⑥关系说:狄德罗 自然美的形成、内容、渊源: 自然美的历史就是一个自然美被忽略的的边缘化的过程①鲍姆加通通过对美学的定义,从这个学科定位看出自然美是从主体角度研究;康德沿袭从主体角度建构美学的思路,将人的感性认知能力进一步具体化为审美判断能力,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对自然保持敬畏,敬畏之情的落脚点不是自然对象,而是落脚在以自然作为人的自由本性的最高证明,将自然问题置换为人的主题精神的哲学取向同样体现在黑格尔的美学中。“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既不是因为其本身或其的美产生出来的,也不是因为显现而产生出来,自然为其它对象为美,也就是为我们而美,为理解美的心灵而美。”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由心灵美产生而再生的。康德通过自然把人的自由本性提高到合法性,黑格尔通过艺术的优先性把自然美弃置到边缘。建立在人学基础上的美学最适合的解释对象是人自身或作为人工制品的艺术,而自然因为与人的远离成对立而必然被弃置于美的边缘。 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①自然的实践化——自然美是人类世界的创造性成果,所谓自然的实践化,人类实践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在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上的感性具体的表现,经过实践创造自然就成了人类学的自然,成了人的作品、人的自由的表现。 ②自然人情化——作为情感主体的审美者,把自己的情感灌注于自然对象之中,使之因为人的情感再造和改装而成为美。 自然美的内容: ①自然始终是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们对于自然的赞美其实是赞美自然对人生活的意义,日月山水成为了人的世界; ②自然美是人的心灵的投射与创造力,是人主观心灵的投射,是心灵的创造物。例如梅兰竹菊; ③自然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把自然美视为远离生活的形式,但形式本身是有意味的。

川大广播影视文艺学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2014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635文学评论、914中国文学、915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考研备考指南下载 2014年四川大学635文学评论写作考研复习指南.pdf (下载次数: 445) 2014年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复习指南.pdf ( 下载次数: 356) 2014年四川大学915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考研复习指南.pdf (下载次 数:353) 无论你是第一次拾起考研课本,还是已经多次行走在了考研这条路上,但当你读到这一页时,你也许已经下定决心抛开杂念,为了明年的考试放手一搏。恭喜你,在面对求职和深造上你选择了一条曲折却又充满光明的道路。如今你或许已经决定好了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那为此所做的工作将有效引导你实现自己的目标,验证在选择路上所作出的正确抉择。 曾经,我和你们一样也面临这诸多诱惑,不仅在工作和读研之间徘徊,也在保研和考研之间徘徊,更在目标学校和专业之间徘徊。最终,我沿着自己的理想,选择了读研深造,来到了四川大学,并顺利实现了就业。我想,这都是因为当初自己考川大的决定使我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和机会,给我的学生生涯带来了无比的乐趣和机遇。所以,希望你们坚定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地攻克难关,收到来年成功的喜讯。 对于报考四川大学的学子们来说,成都的气候和美食无疑是极大的吸引,而得力于这独天得厚的自然环境,四川大学的人文环境也是在全国首屈一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许多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某些专业在历年的研究生考试中都是热门专业,成为考生报考的香饽饽。加之学校一贯有跟读的传统,保送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占去一定名额,且近年来有的专业呈现缩招的倾向,所以考取文新学院的研究生压力逐年递增,希望考生引起重视,一定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复习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争取在时间控制上胜人一筹。 考研需要静心,保持一颗前进却平静的内心,每天尽力进步一小步,我们终将获得来年成功的一大步。而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将有效保持你内心的平静,对考试内容的正确把握,对考研趋势的正确分析都在复习中占有重要位置。 愿大家来年圆梦川大! 专业历年真题解析 915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635文学评论写作历年考研真题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第一眼看到川大915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历年试题的同学,都觉得试题“简单”。其实,这也是很多学生选择川大的原因吧。川大的试题不偏、不怪,80% 的题目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其实,“试题很基础”----“试题很简单”----“能得高分”根本不是一回事。试题很基础,所以每个学生都能答上一二,但是想得高分,就要比其他学生强,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这容易吗? 大家不要被试题表象所迷惑。很多学生考完,感觉超好,可成绩出来却不到100分,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把考的基础当成考的简单。其实这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全真教,招式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剑走偏锋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内功是不会成为大师的。我们只能说命题的风格是侧重考察基础的知识,但是,我们要答出亮点,让老师给你高分,这并不容易。

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自学考试笔记

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笔记 现代设计的概念: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容包括: 1、现代建筑设计 2、现代产品设计 3、现代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工业设计史(没有现代工业设计史,因为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新事物,本身就是现代的) 大多数设计史都是以建筑为主线,兼顾一些家具而成书的。 现代主义的定义: 时间上定义: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革命性,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勒·科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的一个。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瓦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 2、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柯布西耶本人是非常矛盾的,他的观念和它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成分,甚至是空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但他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刚刚萌芽时提出的这些重要见解,对于推动运动的整体发展,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密斯(1886-1969)

美学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 答: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 4、西方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西方美学的产生,源于三个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基础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美学的产生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哲学追问。古希腊人认为在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后面必然有一个共相,一个本质。把握住了这个本质,就能够说明一切具体的东西。而且他们相信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也就是西方追求本质的西方模式。 基础二: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 美学是研究情感或感性知识的完善的。(注:古希腊人比较较真,首先他们对知、情、意划分的很清楚,而且他们还要一一对应,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那么,情也应当对应一门学科,譬如“美学”)。 基础三: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开始与技术和科学分离开来,成为美的艺术。而它们既然都叫美的艺术,那么就应该有统一的性质,这就是追求美,由此就形成了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又称为艺术哲学。 5、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美学呢? 答:其一,中国人虽然经常谈到美,却绝不是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中国人从来不去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因为中国人并不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语言明晰地表达的。中国人主张的是“言不尽物”“言不尽意”。因此中国人对美的把握和体验不表现为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不在语言、公理、定义的把我和表达上下功夫,从而也没有对美的本质为核心来建立美学。其二,中国人对主体心理的划分不像西方人的几何划分,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整体去分析,所谓知情意三者在中国文化看来是可以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其三,中国的各门类艺术从来没有被统一的论述过,因为在中国文化看来,各门艺术的地位本就是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为诗文最高的理论,导致了古代中国虽然有诗学、有建筑学、音乐学等等,却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学,从而在艺术方面也没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 三、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第一阶段:柏拉图的美学,一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静态结构,美的本质直接与美的现象相对应;二是体现了人在审美中不断的提升自己:首先面对美的形体,接着进入心灵美,进而行为制度的美,再进一步,各种知识学问的美,最后达到美的理式。

暨南大学文艺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的复习资料 题型;1、填空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作品分析 5、论述 考试的范围;1、书本中的知识点 2、ppt 3、课堂上所讲的,必做的,必看的(如;课堂报告) 老师考试的主旨是64%学生的能力,36%死记硬背,其中老师要我们阅读的那三本书也是考试的内容。 课堂所提出的问题: 1、希腊艺术门类的风格,如陶瓷,建筑和装饰 2、宗教建筑的风格(ppt)———基督教教堂建筑风格或是地域神崇拜场地风格 3、“新龙门客栈”(电影)中与“庖丁解牛”的含义相似的场景 4、台北故宫博物馆中的“翡翠白菜”上的虫子是什么? 5、以周星驰《功夫》或成龙《a计划》,来讲述戏剧的特点或者香港武功喜剧的特点(ppt) 6、中国书法家有多少个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是什么?其风格又是什么? 7、以教堂为题材的一首吉他曲是什么? 下面是ppt的内容; 美本体研究包括;美的本质,审美对象,美学发展中 审美主体研究;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美学基础范畴研究;艺术美。形式美,自然美,意境与传神,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 研究前提(1);1、学习美学课程需要的基础;哲学理论,艺术理论,名门类艺术,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和文学等跨学科知识 2、美学的定义; 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1);主体,客体与认知模式,语言模式,文化模式的关系是相互 约束的 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2);1、审美意识的表现与外化 2、原始部落艺术;纹身,舞蹈,宗教仪式等 3、两河流域的建筑,壁画,青铜器等艺术 4、埃及艺术;建筑,壁画等

5、古希腊古艺术 6、中国陶瓷器皿艺术 7、中国建筑艺术 8、水墨意境 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3);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查有关审美意识起源;《艺术原理》、《古代社会》、《物种 起源》 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5);1、审美意识与实用主义紧密相联 2、审美意识总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发展之中发展 3、审美的历史的意识是其主客体统一的表现之一 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一);1、帕拉图(公元前427-347), 2、美学思想产生的基础包括石器古希腊时代的文化和 古希腊时代的艺术发展; 3、美学思想核心包括其代表作《理想国》、《斐得若》、 《会饮》、《伊安》、《法律》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理式 论(艺术只能模仿幻象和美的境界是理式世界中的最高 境界);和艺术的社会功用;和灵感论(迷狂说) 4、希腊文学;神话,史诗和戏剧 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二);1、亚里斯多德(公元前84-322) 2、代表作;《诗学》、《修辞学》 3、“四因说”;质料,形式,动力和目的 4、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真实性,是描述可能 发生的事,照事件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为人们所 说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5、艺术心理;悲剧理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 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 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 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 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6、三一律;时间,地点,人物 7、净化论 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三);1、康德美学思想(1727-1804) 2、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指人的认识与理 解力如何运用先天范畴认识与理解愿与经验的现象接 (知识/认识) 《实践理性批判》以超越经验的整个宇宙为对象, 对于特自律建立信仰,从而在行动上满足意志和自由的 要求(信阳/意志) 《判断力批判》讨论感情领域的先天原则,认为

设计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2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 3 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 4 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 5 在现代设计史上,(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 6 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 7 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 8 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9 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保时捷 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DIA” 11 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BIIA” 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CAI” 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NRD” 14吉奥.庞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 15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GM 16“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 17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 18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 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22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 23中国近代于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 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 二、多项选择题 1 为努力探索而牺牲的科学家有(布鲁诺)(伽利略) 2 莫奈的作品有(卢昂.大教堂)(阿尔让特依大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