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邓稼先》教案

一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时间,提到这两个时间,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传记的主人公:邓稼先。

(幻灯片出示“邓稼先”,教师板书:邓稼先)

二分析文章,感悟品质

作者杨振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杨振宁的情况。

(幻灯片出示“杨振宁简介”)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杨振宁,杰出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为什么要为邓稼先写传记呢?1986年6月,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了邓稼先,称他功绩举世瞩目,那么,邓稼先是谁呢?他又有着怎样的功绩?下面,我们就去文章当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第二个小标题的内容,为邓稼先写简介。

(学生默读课文,为邓稼先写简介。)

(找同学读自己写的人物简介。)

我们对邓稼先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回到这两个时间,它们分别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时间,而邓稼先正是原子弹

氢弹研制的领导者。时隔两年,美丽的蘑菇云在浩瀚的戈壁滩两次升起。(教师板书:画蘑菇云)邓稼先成为无可替代的两弹元勋。我们的祖国也因此让世界另眼相看。成功的花,我们不能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明艳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下面,老师这里有一个短片,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加深对邓稼先的了解。大家在看的同时,注意思考:研制原子弹氢弹是的环境和设备如何?(播放视频)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环境和设备是怎样的?你的感触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环境恶劣设备简陋)

那么,请大家猜想:在这样荒凉恶劣的环境下,借助如此落后的设备,邓稼先及他的战友们是凭借什么取得成功的呢?

(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集中在精神品质上。)

好,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那么,邓稼先身上究竟有着怎样可贵的品质呢?请大家快速默读文章第三和第五个小标题的内容,找出能够表现邓稼先品质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出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板书。)

好,同学们找的都非常好。正是这样一位身先士卒,英勇无畏的人民英雄,才有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三体会写法,现场临摹

大家说说,作者在表现邓稼先品质这一点上写得好不好。(学生:

好)是的,确实写得不错。读罢。邓稼先的高大形象仿佛已经跃然纸上。那么,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塑造邓稼先的呢?

(学生沉默,一时答不上来。)

(教师提示)大家看第三个小标题。在这个部分,写邓稼先之外,还写了另外一个人。(学生:奥本海默)为什么?奥本海默是谁?他和邓稼先有什么关联吗?(学生: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之父)原来他们是同行!那这与突出邓稼先有什么关系?(学生:奥本海默锋芒毕露,他不可能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邓稼先也不可能成功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运用人物对比突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教师板书:人物对比烘赤子)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第五个小标题是怎样突出的呢?(学生: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邓稼先工作的环境,以及研制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中邓稼先的表现,运用环境事件来突出他的可贵品质。)(教师板书:事件环境托伟人)

通过这一环节,我们对对比烘托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老师和大家就来实际操练操练。

(教师拿一张白纸,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答:白纸)再看看?(学生答:还是白纸)(教师贴邓稼先照片在上面,问)这回呢?(学生答:邓稼先)什么样的邓稼先?(学生无语)下面,老师将为其配一段背景。会有什么效果。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教师边放

音乐,边深情解说)邓稼先站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海浪拍打着礁石,隆隆作响,稼先身上的衣服和头发被海风吹得如癫狂的柳絮般随风飞舞。海天一色,映着他安详而又坚毅的脸……)

同学们,从老师的背景音乐和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邓稼先呢?(学生讨论明确:深沉坦荡心胸宽广)

那么,为了更好的突出他的品质,你想为他配上怎样的背景呢?下面,我们运用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绘画,为邓稼先配上背景,并说明原因。

(学生绘画,各抒己见)

邓稼先在临终前仍然不忘祖国的命运,叮嘱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请结合我国现在的发展情况,将你认为最值得骄傲的事件告诉他,让英雄的在天之灵得以告慰。

(学生各抒己见)

四结束语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像邓稼先一样,认定目标,勇往直前。

《邓稼先》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决定方案时,要有()的胆识,又要有()的判断。

A、数学见地物理直觉稳健勇进B、物理直觉数字见地稳健勇进C、数字见地物理直觉勇进稳健D、物理直觉数字见地勇进稳健

2、文章开头为什么为切题直接写邓稼先,而要概述中国百年屈辱史?(4分)

3、释词:(3分)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4、文章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分)

5、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4分)

6、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4分)

7、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4分)

8、邓稼先在“文革”初期,能成功说服对立的两派继续工作,其原因是()(3分)

A、邓稼先不像奥本海默那样喜欢打断别人的报告。

B、邓稼先是一个不愿引起别人注意的人物。

C、邓稼先没有私心,不们绝对相信他。

D、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9、“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这句话中“‘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体指什么?(4分)

10、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手法和作用。(3分)

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⑵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⑶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11、下文选自《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两周年》一文,请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

(4分)

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⑵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⑶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

地奋斗了几十年。⑷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⑸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第二部分:

(一)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挺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

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2、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13、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4分)

14、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

。(3分)

15、“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

。(4分)

16、本文段运用的修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比喻引用

B、引用排比

C、比喻排比

D、对比引用

17、给加点字注音:(3分)

诞生()摄制()黯()

(二)

1907年的端午节那天,秦淮河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河面上,一个个身材魁梧的水手坐在五彩缤纷的龙船里,他们或穿崭新一色的背心,或一律袒露油光黑亮的上身,处处显露出青春的健美。比赛时,但见水花四溅,木桨齐飞,活像一条条(①)的真龙,飞掠江面。优秀的水手,还在船上表演精彩的节目。有的倒立在高高的龙头上;有的一个鱼跃从龙头上跳到水里,转眼间捞起人们扔进水里的银子……船上、岸上,锣鼓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儿的人们正在举行别具风格的龙船比赛。

这时候,附近有户人家,一个11岁模样的孩子却呆在家里;秦淮河那边不时传来的锣鼓声、喝彩声,早诱得他心里痒痒的。他,就是孩提时代的茅以升。昨天,他曾和几个小伙伴约好,今天一道去观看龙船比赛。可是真不凑巧,昨天晚上他偏偏肚子痛起来,额头上虚汗直冒,疼痛难忍,一直到深夜才稍稍安定下来。今天一早,妈妈不准他出门;他就只好呆在家里,想象着龙船比赛热闹、欢乐的场面。

突然,一个小伙伴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见茅以升就说:“不好了,秦淮河上出事了!看赛龙船的人太多,把文德桥挤塌了。亏了你没去,去了也许要掉到河里哩。”茅以升听了大吃一惊,忙问:“桥怎么会塌了呢?”小伙伴告诉说:“桥不结实!桥栏杆断了还不算,有几块桥面板都坍了。”“那掉下去的人可多了,咱们班好几个同学都淹死了。”

这个不幸的消息像(②)投进茅以升小小的心田,激起千层流花。茅以升眼前,出现了人们在水里挣扎呼救的惨景。他脑海里蓦地闪出一个念头:我长大了要为大伙儿造座结结实实的大桥。

从此,茅以升跟大人外出,只要见到桥,不管是木桥还是石桥,总是久久不肯离去,从桥面到桥墩看个够。特别是看到装满货物的火车和一群群的行人从桥上顺利走过时,他的小脸上立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平时,他翻阅古诗古文,看到有桥的句子和段落,马上摘抄在本子上,看到有桥的图画就收藏起来。家里人都感到这个孩子行动有点异样,他父亲却说,你们不了解他,他长大要当个桥梁专家,是个有理想的孩子。

18、①处比喻句中括号里应填下面哪个词语最恰当()(3分)

A、长了翅膀B、长长C、彩色的D、跑得飞快的

19、②处比喻句的喻体最合适的应是下面哪一项()(4分)

A、一块石头B、一枚炸弹C、一块巨石D、许多石块

20、请给本文加个标题。(4分)

21、第一段为什么详细地写龙船比赛和水手的表演?(4分)

22、茅以升为什么“长大了要造桥”?(4分)

(三)

伏尔泰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存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最艰巨的责任,那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在咒骂与祝福声中溘然长逝;被旧时代所诅咒,又受到未来的祝福。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光荣。他不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这位伟人所生活的八十四年头,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他的襁褓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则投射着从大深渊里透出的最初光芒。

在这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时世下,伏尔泰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家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的邪恶合体。让我再说一遍,伏尔泰独自一人,向社会上一切邪恶的联合力量宣战,向这

茫茫的恐怖世界宣战,并与之搏斗。他的武器是什么呢?是那轻若微风而重如霹雳的一枝笔。

他用这武器进行战斗,用这武器赢得胜利。

伏尔泰胜利了。他发动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一场以一敌众的战争,一场气壮山河的战争。这是思想向物质作战,理性向偏见作战,正义向不义作战,被压迫者向压迫者作战;这是善之战,仁爱之战。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他教化、慰抚、播种文明。他承受了一切威胁、辱骂、迫害、毁谤。他还遭到了流放。但是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的自命一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战胜愚昧无知。

我刚才说到微笑,我要在这里停一停。微笑,这就是伏尔泰!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高,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以伏尔泰开始。从此我们感到,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性思考。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作为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权利;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进步是明确分开的。

让我们在他神圣的墓前鞠躬致敬。……让十八世纪来帮助十九世纪吧。

——(法国)雨果《伏尔泰》

23、“这二者都是到高无上的光荣”中的“二者”分别指

和。(4分)

24、作者认为伏尔泰“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原因是什么?(4分)

25、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哪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简要回答。(3分)

26、“一个新的纪元”指的新纪元。(4分)

27、下列说法,与原文不合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是雨果为纪念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讽刺作家伏尔泰逝世100周年在伏尔泰墓前发表的演讲。

B、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法国进入了伏尔泰时代。

C、伏尔泰除了面对一切敌人之外,还要面对没有觉醒、愚昧落后、没有文化的群盲的“强力”。

D、18世纪的思想要比19世纪进步,因此要让18世纪来帮助19

世纪。

E、作为一个公民既要行使权利又要履行义务,在这两方面都必须取得进步,这也是伏尔泰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邓稼先》答案

1、D

2、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后面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从而引出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邓稼先。这种广阔的背景对突出人物的品质精神很有作用。

3、略

4、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不引人注目的人物。

5、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6、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7、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8、C

9、指忠厚朴实,真诚坦白。10、⑴采用排比句式,极力铺陈帝国主义“租借”中国的史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强烈而愤怒的感情。⑵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突现了邓稼先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他的人格力量。⑶采用对比句式,用假设的方法将两位同是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所处的国度进行比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集中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11、⑶⑸⑵⑴⑷12、⑴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⑵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13、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

技,无私奉献的精神。14、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15、邓稼先16、B17、略18、A19、C20、我长大了要造桥。其他简洁、概括的也可21、反衬后面桥塌的惨景,表现茅以升长大要造桥的理想和愿望是怎形成的。22、为大伙儿,为群众谋利益。23、被旧时代诅咒;受到同时代的人和后世子孙的祝福。

24、伏尔泰的一生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25、⑴善于仁爱,教化、慰抚、播种文明。⑵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⑶讽刺、幽默的战斗风格。26、理性、文明、自由、法治、光明。27、CD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梳理带答案

第1课《春》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窠巢 ..(kē cháo) 2.应和.(hè) 3.稀疏.(shū) 4.蓑.衣(suō) 5.抚摸 ..(yùn?niàng)7.撑.着伞.(chēng sǎn)8.卖弄.(n ..(fǔ mō) 6.酝酿 òng) 9.水涨.(zhǎng) 10.嗡.嗡(wēng)11.软绵绵 ..(mián)12.黄晕.(yùn)13.落.地(luò) 14.薄.烟(báo) 15.赶趟.儿(tàng)16.烘.托(hōng) 17.花枝招展 ..(zhāo zhǎn) 18.繁花嫩.叶(nèn)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1.lǎng润(朗) 2.liáo 亮(嘹) 3.gē bo(胳膊) 4.wǎn 转(宛) 5.jìng mò(静默) 6.pī suō dài lì(披蓑戴笠) 7.呼朋yǐn伴(引) 8.健zhuàng(壮) 9.精神dǒu sǒu(抖擞)10.hóu咙(喉) 三、词语积累 1.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语文课本上比喻姿态优美。 2.wǎn 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3.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卖弄) 4. 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2课《济南的冬天》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济.南(jǐ) 2.设若 ..(shè ruò) 3.境.界(jìng) 4.晒.太阳(shài) 5.着.落(zhuó) 6.着.急(zháo) 7.澄.清(chéng) 8.看护 ..妇(kān hù)9.空灵.(líng)10.露.出(lù)11.绿.色(lǜ)12.一髻.儿(jì) 13.宽敞.(chǎng) 14.狭窄.(zhǎi)15.水藻.(zǎo)16.贮蓄 ..(zhù xù) 二、看拼音写汉字 1.温qíng(晴) 2.xiāng边(镶) 3.cí善(慈) 4.地tǎn(毯) 5. jī fū(肌肤)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说教材(2)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主要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编排体例及目的 1.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整体编排体例 阅读和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不同单元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共六个单元,每单元的板块相似。 2.单元编排体例和目的 (1)每单元首页都有单元提示,以优美的语言概括单元主题,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着教师单元备课方向。 与“人教版”相比,在表述知识和能力的时候,部编本更精准,更纯粹。 (2)阅读部分,每单元四课,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一课文言诗文。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 与“人教版”相比,课文总量减少,但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新教材阅读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人教版为:“精读和略读”,“讲读和自读”),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两种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显示教学差异。 下面先介绍教读课。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 “注释”对文章出处、作者情况、本课生字、生词等加以注解,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有助于积累。 课后是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层次练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明确的方法引导,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增强了学习目的性。 “读读写写”以田字格的形式,著名硬笔书法家丁永康的手写体呈现。既增加审美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借鉴。 自读课中“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 “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3)写作,每课的“写作实践”都设计有“提示”,旨在帮助学生审题,打开写作思路,并提出方法建议。每个专题设计3个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可能。 (4)综合性学习,每两个单元设置一个专题,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年级,为了与小学语文较好地衔接,口语实践主要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 (5)名著导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6)课外古诗词诵读,由十首减至八首,且每三个单元跟随四首,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二)说整册内容结构及逻辑关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开学第一课(七年级)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火热的八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一:自我介绍(略) 二:澄清语文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流行的几种说法: 1.语言和文学 2.听说读写 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 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这里我随便谈谈。 意。指学习语文的意义。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指学好语文的信念。(略) 方。指学好语文的方法。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 四、具体要求: (一)、我们的目的争取做“五一居士” (1)一手好字 (2)一张能言会道的嘴 (3)一肚子名篇佳作 (4)一笔好文章 (5)一颗永远纯真善良的心 (二)、我们的行囊: (1)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2)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部编版本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语文教材分析.docx

惠水县抵季中学2017—2018 学年度部 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惠水县抵季中学:唐天洋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文下册的教材排出大化: 1. 全共24 篇文章,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 篇,其余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 他年段文章 5 篇,七上 1 篇,八上 4 篇。 2. 古保留旧版 4 首,新增 4 首。 3.名著,由旧版《童年》、《昆虫》更改新版《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安排在第三元、第六元之 后学。 同在新中仍然按照文与生活的系排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元。六个元的主分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 每个元包括“ ”与“ 合性学”两部分。六次合性学分“三大三小”,即大 型合性学和小型合性学各三次,前者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 交能力的培养。 二、各元具体分析 第一元 (一)教学内容 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他中有叱咤云的政治家,有决千里的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有人奉献宝精神粮食的文学家?? 本元的文,能我感受到他的非凡气,起我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 本元学精神的方法、在通全篇、了解大意的基上,把握关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和表达的妙;注意合人物生平极其所代,透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稼先 / 振宁:划出你最感人的、能揭示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并解、分析 2. 和做——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学、感受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 回 迅先生()/ :理解人迅丰富而的感情世界 4. 学 / 《治通》: 析写人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元 (一)教学内容 家国情,是人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言文化,家的土地人民 ,, 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元所的都是表家国情的作品,能激我的国主情感。 (二)教学目 第二元学精。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之中,起体与想象,把握文 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要学做批注,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生字词汇总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生字词汇总 1.春 嗡(wēng)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 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 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 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宛转(wǎn zhuǎn)黄晕(huáng yùn)蓑(suō) 笠( lì ) 窠巢(kē cháo)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2.济南的冬天 镶(xiāng)单单(dān dān)安适(ān shì) 着落(zhuó luò )慈善(cí shàn)肌肤(jī fū) 秀气(xiù qì)宽敞(kuān chǎng)贮蓄(zhùxù)

澄清(chéng qīng)髻( jì ) 地毯(dì tǎn) 空灵(kōng líng)响晴(xiǎng qíng) 绿萍(lǜ píng)水藻(shuǐ zǎo) 3.雨的四季 蝉(chán)花苞(huā bāo)娇媚(jiāo mèi) 棱镜(léng jìng)粗犷(cū guǎng)睫毛(jié máo)衣裳(yī shāng)铃铛(líng dang)端庄(duān zhuāng)静谧(jìng mì)屋檐(wū yán)凄冷(qī lěng) 化妆(huà zhuāng)莅临(lìlín)造访(zào fǎng) 吝啬(lìn sè)淅沥(xīlì)干涩(gān sè) 草垛(cǎo duò)绿茵茵(lǜ yīn yīn)畦(qí)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 )高邈(miǎo) 4.古代诗歌四首 谯(qiáo)县碣(jié)石澹澹(dàn dàn) 枯藤(téng)夜郎(láng)竦峙(sǒng zhì) 归雁(yàn) 5.秋天的怀念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 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 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 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三)教学重点 5黄河颂/光未然: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6最后一课/都德: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 法。8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统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

新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经过整理分析来看,本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对上世纪末语文教材的一种部分性回归,主要表现在对文体知识、语法、修辞等等语文知识的安排上。虽然在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知识突出的是分类、意义与用法,有意忽略概念,但是,我们从分类、用法等中可以发现概念的端倪。原版教材中,各方面的语文知识分布在各册书的附录中,非常简单,学生自学是不太可能的。具体分布如下: 词类的实词在七年级下册附录,虚词在八年级上附录,表格呈现,分三项:词类、意义(虚词标为“作用”)、举例;八年级下包括短语类型(以表格呈现,分三项:名称、结构特点、举例)、句子成分(以表格呈现,分四项:名称、说明、符号、举例)、标点符号用法(文章呈现,突出的是用法、意义、举例);九年级上包括复句常用关联词语(表格呈现,分三项:短语分类、关联词语分类、所包括词语)、常用修辞(表格呈现,分三项:名称、说明、举例)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 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 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 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单元 1.重点词语 2.文学常识 3.体会文章内容及情感 4.重点语段理解 5.记叙等的表达方式 一单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1.字词: 攒人迹罕至秕谷菜畦蟋蟀臃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 2.文学常识: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Q正传》《呐喊》《朝花夕拾》。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文章的思路: 作者从百草原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人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4.作者的情感:通过对百草原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 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二课时: 1.过渡段及作用: 也许…也许…也许…,承上启下作用。 2.景物描写: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 ②四季景色皆备。 ③写景井然有序。 ④修辞运用: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3.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 ①捕鸟过程的描写:突出动词的运用, ②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的含义。 ③第二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词语。 4.文章的主旨: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邵月梅 2.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

1.词语, 肿胀(zhànɡ)叮嘱(zhǔ)皱眉(zhòu)骊歌(lí)雇(ɡù)花圃(pǔ)玉zān(簪)花鸡毛(掸)dǎn子 (咻咻) 气xiū xiū 2.文学常识。 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3.作品语言 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包含父女深情。 如:“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4.人物形象 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 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 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塑造人物的方法 选取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描写。 第二课时 1.文章结构 ①本文的线索: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 ②插叙叙事方法及其作用: 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如课文中的插叙“不让我上学迟到”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到银行汇款”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要敢于闯练,要学会生存。这两件事侧重点不同,对表 现主题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③伏笔方法的作用: 巧妙运用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紧凑。本文的伏笔铺设自然,使文章气脉通畅。这是我们在以后写作中应该学习借鉴的东西。 2.文章语言特点: 语言平实,蕴涵哲理情感真挚。 3.写作手法: 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这样写,使作品 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 一:教材结构 全书共计六个单元,分别由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动物与人和想象之翼。不同的单元均由浅入深,由景及人;由情至理,由理至幻的方式进行文章的编排。 本书中,既有衔接小学的浅易写景之文,也有关于亲情理趣的散文;既有优美的古文诗词,也有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教学前需要自我认真品析,深掘教材。 二:教材的特点 1、整体安排 本书是义教部编版教材,它在文章的安排上,注重了刚入中学的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更贴合学情和学段的理解能力,又注重了阅读水平是检验与提升。全书从立德树人、语文素养和阅读提升三个方面编写,与新时代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在立德树人方面,文章以不同的体裁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革命先辈们的感人故事,使学生们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以中国经典《论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学的魅力与精髓;以《狼》和《寓言四则》这些短小的文章,让学生们获得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书中安排了以优美的散文或者记叙文,给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习欲望的同时更加注

重了环保意识的教育。 2、语文素养方面 将阅读与鉴赏、语言与思维、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学习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更在每个单元安排了实践活动,将本单元所学做了系统的整合,加深了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我不断学习的原因和驱动力。 3、阅读体系方面 它将小学中的“教读”上升为“自读”或是“课外阅读”,“品读”,三位一体。而课外阅读更是本册训练的重点要求,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单篇与整书的联系,有效结合。在指导《名著导读》学习时,要结合文中要求,引导孩子们学会跳读和精读相结合,学会自我取舍,有的放矢。三:教学中的重难点 作为一个新手,要想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如:查阅资料与文本作业相结合;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利用空堂时间去听课(重点听同学科或者类似学科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对文本的把握技巧;多反思,写讲后反思,听后反思,于反思中找到缺陷之处,又在教学中逐一改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琢磨,总结了以下几点: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变化解读

新人教,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变化解读 1、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教材空白处多了,大气了,更方便学生做笔记,也多了语文旁批、圈圈注注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 2、教材的内容也有不少调整,新教材增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梁实秋的《鸟》等等。另外,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从初一第二学期调整到第一学期等一些变化。 3、新版教材更注重文学阅读。体现在对名著导读位置的调整。“以前的名著阅读,像《朝花夕拾》、《西游记》放在最后,现在都插在语文不同单元的中间。再就是文章内容的选择基本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 4、新版教材还非常注重写字训练。进入中学阶段,‘读读写写’部分以往早就取消了田字格,但是新版教材又把田字格增加了回来,说明现在越来越注重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5、新教材注重写作。写作训练更有层次有序列,先从写作兴趣到叙事、写人,再到写作思路、突出中心及写作中的联想和想象。层次感、序列化很强。 6、注重古诗文学习和积累,以前要求课内学习背诵的古诗文只有11篇(首),新教材要求课内教学的有14篇(首)且将课外古诗词诵读前置。. 7、新教材注重语法知识教学。以前七年级语文教材上语法知识点较少,现在几乎每个单元均有3个左右的语法知识资料。不过新教材的课文篇目总数较以前有所减少。 总观新教材有变化也有许多未变之内容,首先是围绕新课标的编写意图未变,只是内容和形式的个别调整而已。如教材板块仍按阅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写作这几个部分编写,因此平时教学,仍然得从这几方面努力做起。 下面就结合新课程标准谈谈新教材的一些教法 一、教材总体情况及特点 1、多个板块:阅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课内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 2、教材系列:课本,教师教学用书,自读课本,录音带,教学光盘,教学挂图、幻灯片,网络……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 3、每个单元由“阅读” “·写作·”两部分组成,双单元后面还有“综合性学习”内容。 4、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因此教学时应关注每个单元的提示和说明,也就明白了单元学习目标。 5、选文比较注重人文内涵,选文以经典为主,选取了许多我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的著名作

(完整word版)部编教材2019七年级语文下生字词 -新

2019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生字词 1、邓稼先 杨振宁 元勋:yuán xūn首功,大功。 奠基:diàn jī比喻某一事物的产生或确立。 选聘:xuǎn pìn挑选聘用。 谣言:yáo yán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 背诵:bèi sòng指不看原文凭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字的读书方法。它是读书的基本功之一。能提高语音技能,能有效地学习词汇等功效。 昼夜:zhòu yè昼夜,指白天和黑夜。 昆仑:kūn lún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挚友:zhì yǒu交情深厚的朋友。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zhì sǐ bú xie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梳头:shū tóu 梳理头发。 抱歉:bào qiàn心中不安,觉得对不起人。 秩序:zhì xù有条理,不混乱。 深宵:shēn xiāo深夜。 伴侣:bàn lǚ伙伴。 小楷:xiǎo kǎi楷体小字。 硕果:shuò guǒ很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 卓越:zhuó yuè高超出众。 迭起:dié qǐ-次又一次兴起。迭,屡次、接连。 澎湃:péng pài 形容声势浩大。 大无畏:dà wú wai无所畏惧。形容英雄气气概。 锲而不舍:qièér bù shě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目不窥园:mù bù kuī yuán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沥,滴。 心不在焉: xīn bú zài yān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词语汇总复习

七下 一、春 繁花嫩叶、呼朋引伴、卖弄、酝酿、花枝招展、嘹亮、抖擞精神、朗润、应和、烘托、静默、健壮 二、济南的冬天 安适、肌肤、澄清、水藻、贮蓄、秀气、慈善、宽敞、空灵、地毯 三、雨的四季 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端庄、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淅沥、干涩、草垛、绿茵茵 五、秋天的怀念 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诀别、淡雅、高洁、深沉、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絮絮叨叨 六、散步 拆散、各得其所、水波粼粼、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委屈、 七、散文诗二首 祷告、荫蔽、攲斜、沐浴、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 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确凿、轻捷、云霄、倘若、拥肿、骨髓、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相宜、书塾、人声鼎沸 十、再塑生命的人 截然、感慨、搓捻、抚弄、唯恐、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十一、窃读记 抵达、尴尬、难堪、狼狈、原谅、枉然、贪婪、弹簧、自卑、畅销、诅咒、惨淡、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饥肠辘辘 十三、纪念白求恩 派遣、殉职、动机、狭隘、极端、热忱、纯粹、佩服、鄙薄、出路、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 十四、植树的牧羊人 慷慨、帐篷、废墟、坍塌、呼啸、滚烫、张扬、溜达、琢磨、微薄、酬劳、硬朗、水渠、流淌、光秃秃、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 十五、走一步,再走一步 酷热、厌倦、附和、突兀、嘲笑、晕眩、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惊讶、畏惧、参差不齐、哄堂大笑、惊慌失措 十七、猫 污涩、消耗、忧郁、懒惰、怂恿、安详、预警、怅然、蜷伏、叮嘱、惩戒、悲楚、冤枉、虐待、妄下断语、畏罪潜逃 十八、鸟 栅栏、圆润、旭日、杜鹃、酸楚、白昼、俊俏、胸襟、干瘪、丰腴、臃肿、顾盼、迷惘、伫立、魁梧、蓦然、料峭、战栗、蓬松、不暇、据为己有、孤苦伶仃 十九、动物笑谈 哺乳、羞怯、匍匐、鹦鹉、温驯、禁锢、滑翔、余晖、俯冲、柠檬、怪诞不经、大相径庭、神采奕奕 二十一、皇帝的新装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字词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生字 1《邓稼先》 2《说和做》 3《回忆鲁迅先生》 5《黄河颂》 6《最后一课》 7《土地的誓言》 9《阿长与<山海经>》 10《老王》 11《台阶》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4《驿路梨花》 15《最苦与最乐》 17《紫藤萝瀑布》

18《一棵小桃树》 19《外国诗二首》 21《伟大的悲剧》 22《太空一日》 23《带上她的眼睛》 第二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词语解释 第一单元字词汇总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到死 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 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

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复习材料 No.2古诗词部分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⒈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⒉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 ⒊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⒈“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⒉“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⒊“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⒈“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思乡的实际感受。 ⒉“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漫(曼) 晚春(韩愈)

⒈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 ⒉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⒊“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惟(唯)作(做)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⒈《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⒊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悠悠(幽幽)怆(仓)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⒈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⒉“望”是从远到近的,首联远望之景,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想象登山俯瞰。“望”是从早到晚,从眼前登山之景想象到以后登山所见。 ⒊“钟”字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写泰山秀美的无比,“割”字化静为动,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⒋“凌”字,表现了作者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⒌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部编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生字词汇总

1、邓稼先杨振宁 元勋:[ xūn]首功,大功。 奠基:[diàn jī]比喻某一事物的产生或确立。 选聘:[ xuǎn pìn ]挑选聘用:~演员。 谣言:[ yáo yán ]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散布~。不要轻信~。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 背诵:[ bèi sòng ]指不看原文凭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字的读书方法。它是读书的基本功之一。能提高语音技能,能有效地学习词汇等功效。 昼夜:[ zhòu yè]昼夜,指白天和黑夜。 昆仑:[ kūn lún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挚友:[ zhìyǒu ] 交情深厚的朋友。 可歌可泣:[ kěgēkě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 zhìsǐbùxiè]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 jūgōng jìn cuì]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 dāng zhīwúkuì] 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家喻户晓:[ jiāyùhùxiǎo ]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lù]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妇孺皆知:[ fùrújiēzhī]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梳头:[ shūtóu ]梳理头发。 抱歉:[ bào qiàn ]心中不安,觉得对不起人。 秩序:[zhìxù]有条理,不混乱。 深宵:[shēn xiāo]深夜。 伴侣:[ bàn lǚ]伙伴。 小楷:[ xiǎo kǎi ]楷体小字。 硕果:[ shuòguǒ]很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 卓越:[ zhuóyuè]高超出众。 迭起:[ diéqǐ]一次又一次兴起。迭,屡次、接连。 澎湃:[péng pài ]形容声势浩大。 大无畏:[wèi]无所畏惧。形容英雄气概。 锲而不舍:[ qièér bùshě]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沥,滴。 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 qìchōng dǒu niú]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3、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