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复习第十六章热和能(知识点总结+测试+答案)

初二物理复习第十六章热和能(知识点总结+测试+答案)

初二物理复习第十六章热和能(知识点总结+测试+答案)
初二物理复习第十六章热和能(知识点总结+测试+答案)

第十六章热和能

一、分子:

1、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合0.1 纳米.

2、分子的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3、扩散现象

1)定义: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可在气体间产生,如:炒菜时,我们闻到了菜的香味。

扩散现象可在液体间产生,如:一滴红墨水滴入水杯中,整杯水变红了

扩散现象可在固体间产生,如:一堆煤堆在墙角,时间久了,墙体变黑

3)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例: 铁丝很难拉断,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J

3、大小:物体具有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

对于同种物质, 质量相同时, 温度越高, 内能越大

温度相同时, 质量越大, 内能越大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1)热传递; 例如: 烧开水(2) 做功; 例如: 不停地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变热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注: 这两种方法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热传递现象

1、定义: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

叫热传递

2、产生条件:存在温度差终止条件: 温度相同传递的是内能 ;

传递的方向: 内能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传递实质: 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四、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2、单位:J

3、计算公式:吸收热量 Q 吸=C m △t = C m (t-t0)

放出热量Q 放=C m △t = C m (t0-t)

4、比热容:C

(1)物理意义: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和热量.

(3)单位:J/(kg.℃), 读作:焦儿每千克摄氏度

(4)性质: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质量和温度都没有关系

(5)记住水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表示质量是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五、燃料的热值(又叫燃烧值)

1、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3.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Q = m q

六、热机

1、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蒸汽机

2、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

3、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其中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获得动力.

4、热机的效率:

(1)定义: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2)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A、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b.减小热损失

5、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

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附:1、温室效应:地表受热后,也会产生热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阻挡这种辐射击,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外效应。

减弱温室效应的方法:1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 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2、热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于郊区。减弱热岛效应的方法:1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2 多使用公交车,限制机动车的使用。

3、多植树造林,在城市建人工湖,增大水域面积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 .在教室中烧醋杀菌时满屋都会闻到醋味

B .拿粉笔用力在黑板上写字

C .香水瓶打开盖后,满屋充满香味

D .水洒在地上,过一会儿全蒸发了

2 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了,其原因

( )

A .一定是它对外做了功

B .一定是它放出了热量

C .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 .可能是物体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物体内能增加

B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其内能增加

C .自行车下坡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D .用锯锯木头时,对锯条做功,锯条内能增加

4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能量转化的是

( )

A .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

B .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

C .地球以外石块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D .人们用热水袋取暖

5 两台汽油机,甲的效率为35%,乙的效率为25%,这两个数据表示

( )

A .甲机做的功比乙机多

B .甲机的功率比乙机的大

C .在相同时间内甲机燃烧的汽油比乙机的多

D .在消耗相同汽油时,甲机做的有用功比乙机的多

6 下列知识结构中有错误的是

( )

A B C D .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热传递 .扩散现象的发生范围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汽油机分类内燃机柴油机 .物体升温吸收的热量跟比热容有关质量有关升高的温度有关???????

?????????

7 把一瓶酒精倒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

A .比热容和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C.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比热容和热值均不变

8 能量转化与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下列过程中机

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干电池放电B.给蓄电池充电

C.风力发电D.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

9 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体降低的温度

有关的是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10 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温度升高△t时,所吸收

的热量如图15-11所示,它们之间的比热容关系应满足

()

A.C甲>C乙>C丙B.C甲<C乙<C丙

C.C乙>C甲>C丙D.C丙>C甲>C乙

二、填空题

11 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存在________现象,它表明

________________.

12 一根铁棒很难被拉伸,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13 如图15-12甲、乙两图是课本中的两个演示实验的示意

图,想一想,这两个实验呈现的现象可以验证________.

14 一块铁平均分成两块,每一块的比热容和原来的比热容

________.

15 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比是3∶1,若它们的比热

容之比是3∶2,则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之比是________.

16 燃料的热值是指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其单位

是________.燃料燃烧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是________.

17 各种热机都是利用燃气做功的机器.常用的内燃机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它们的工作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其中只有________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

18 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太阳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其释放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来.地球每年所接受的太阳能有6×1017kW·h

(1)太阳发生聚变时释放的是哪种能量?________.

(2)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有两种,“辐射”属于其中的________,另一种方式是________.

(3)地球每年所接收的太阳能为________J.

19 冬天手很冷时,人们通常用向手上哈气或两手相互摩擦的

方法使手暖和起来.前者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这两种方法对改变手的内能效果是________的.

20 回答下列问题(每题3分,共9分)

(1)冬天,天气很冷,为了使身体能够暖和一些,有的同学不停地跑、跳或跺脚,有的同学到太阳底下去晒太阳.这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道理?

(2)为什么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一天之内温差大?

(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热传递增加物体内能为我们服务,请举例说明.热传递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也请举例说明.

三、计算题

21在质量为500 g的铝壶中盛有2 kg的水,把这壶水从15℃加热到100℃共需吸收多少热量?〔c铝=0.88×103J/(kg·℃)〕

22常用的温度计有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两种,在制作过程中需对煤油和水银的有关特性加以比较.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情况下,试计算:

①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之

比;

②体积相等的煤油和水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之

比.

四、探究题

第十六章 热和能测试

第十六章热和能测试题 一、选择题(12*2=24) 1、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2.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 ..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在炉子上烧开水 4、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能发热 B.水沸腾时蒸汽冲开壶盖 C.锯木头锯子发烫 D.压缩空气引火 5、人们在生活中用热水取暖,生产上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因为水的() A、比热大 B、吸收的热量多 C、放出的热量多 D、密度较大 6、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比热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一定是() A、比热小的吸收热量多 B、比热大的吸收热量多 C、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因初温不知道无法判定 7、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A、铜块放热,水吸热 B、铜块吸热,水放热 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 8、海南地处沿海,昼夜温差小,其主要原因是水比砂石具有较大的( ) A 热量 B 密度 C 比热容 D 热值 9、热量的单位是( ) A.J B.W C. Ω D. ℃ 10、如图所示,其中能量转化形式相同的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_____。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__、课桌高0.7__、篮球直径24__、指甲宽度 1__、铅笔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___、手掌宽度1 __、墨水瓶高度6__: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___。(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___和___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___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___。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____。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参照物 1、(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___。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二、机械运动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____

第十六章 热和能、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测试

第十六章热和能、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测试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A.油分子被压小了B.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金属原子间有间隙D.金属原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物体的温度升高了,有下列几种判断:①含有热量一定增加;②分子运动一定加快;③内能一定增加了;④一定吸收了热量。其中正确的是() A.②与③B.①与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3.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使铅块温度升高24℃所需的热量,可以使相同质量的铜块温度升高() A.12℃B.72℃C.8℃D.16℃ 4.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内能和机械能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故是同一形式能 B.物体的内能变化时,机械能一定变化 C.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内能一定变化 D.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5.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锤子打铁,铁块的温度升高B.用暖水袋暖手,手会感到暖和 C.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会烫手D.用砂轮打磨刀具,迸出火星 6.将质量和初温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铝>c铁)浸没在沸腾的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比较铁块和铝块吸收热量和升高温度的多少,则() A.吸收的热量相等B.铁块吸收的热量少 C.铁块升高的温度多D.铝块升高的温度多 7.下面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尽可能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B.司机停车时关掉引擎 C.大家都不要乘坐汽车D.汽车发电机采用燃油喷射系统 8.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 A.铜块放热,水吸热B.铜块吸热,水放热 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4分) 9.在A煤;B电;C木柴和D食物这四种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________;属于二次能源的是________;属于生物质能的是________。 10.打开香水瓶后,房间内充满香味,这是________现象,说明了分子________。11.烧水煮饭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古人钻木取火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12.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 13.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4.地热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5.电能的优势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 16.核反应堆是________核能释放装置。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 Ⅰ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扩散现象,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说明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固体很难被分割的原因。 4.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知道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5.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知道热传递改变内能是内能转移的过程。 6.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举出生活中实例。 7.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知道水的比热容。 9.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10.知道什么是热值。会查热值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1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了解热机效率。 12.知道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简单的物理现象。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2.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不同问题。了解什么是“热岛效应”。 3.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4.通过观察挂图和模型使学生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5.通过阅读了解有关汽车的一些常识,通过讨论和阅读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做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通过学习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为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打下初步基础。 4.通过讨论和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Ⅱ探究实践 【调查】 1.根据你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炉子(煤气灶、电炉、煤油炉、煤炉)烧水的效率。 2.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能量损失主要在哪个环节?能量流失的去向如何?就如何减少能量损失提出你的建议。 3.采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汽油机与传统的汽油机有什么区别? 4.家庭中使用的燃气灶中有一个调节空气流量的小阀门,它有什么作用? 【思考】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第十六章热和能2

第十六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力。 重点:分子动理论内容 难点:会解释现象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我们已经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构成物质的分子有什么特点呢?是静止不动的还是不停地运动呢?思考: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因为分子的直径很小,大约只有10-10m),那么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法来认识分子的运动情况呢? 二、扩散现象 仔细阅读课本P124内容直到P125第一段,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2、在课本图16.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3、在课本图16.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扩散。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⑴分子在不停地。⑵分子之间有。 练习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 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 练习2:将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2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第十六章---热和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编写教师:李玉同东都中学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扩散现象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具准备:烧杯、热水、凉水、墨水、胶头滴管等 学习过程: 一、走进课堂 我们已经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请你思考讨论: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那么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法来认识分子的运动情况呢? 二、探究发现 (一)扩散现象 仔细阅读课本P124内容,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2. 在课本图16.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3. 在课本图16.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几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 清了,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4. 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 1mm。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运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扩散 ..。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 ⑴分子在不停地; ⑵分子之间存在。 练习1. 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 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 练习2. 50ml水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_____。 (二)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阅读课本P125中间部分,并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 设计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结论: 1.影响扩散是主要因素是。物体的越高,其分子的热运动越。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练习3.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 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练习4.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请根据诗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⑴我们没有靠近花朵,就早已闻到了香味,这是为什么?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 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 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 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 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 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第十六章 热和能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十六章热和能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 1、(2009·临沂中考)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解析:选A。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C均错;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也有空隙,只不过比气体分子间空隙小,D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A对。 2、(2009·河北中考)图4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答案:D 3、(2009·柳州中考)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B 4、(2009·枣庄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解析:选D。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A错;尘土不是分子,且尘土飞扬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错;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其有弹性,而不能说明分子有间隙,C错;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的快,D对。

5、(2008·怀化中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断地无规则运动 答案:D 6、(2008·天水中考)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铁块难以被压缩 B、铁丝难以被拉断 C、打开的香皂,能闻到香味 D、磨光的铅片和金片,在室温下压紧五年后,可以相互渗入约1mm深 答案:B 7、(2007·广州中考)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答案:A 8.(2009·济宁中考)吸烟有害健康,吸“二手烟”危害更大,因此公共场所通常有“禁止 吸烟”的标志,如图1所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 满烟味,造成其他人吸“二手烟”。这是由于分子的结果。 解析:由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烟味会扩散到整个房间。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间隙(或距离、间距、间隔、空隙) 10、(2009·大连中考)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几年后再把它们切开,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