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知识

文献知识

文献知识
文献知识

写论文,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据中国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学生有过论文抄袭的现象,这不难看出很多大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一般都借助于网络以及相关书籍资料来完成。勤勤恳恳的学生,是一大早就开始查阅各种书籍,在资料的帮助下,自己独立写出一篇论文的;而懒惰一些的,则是一拖再拖至要快要交论文的时候,才急急忙忙从书上或网上摘抄部分,自己再写部分“合”成的;最“简洁”的,要数那种不急不忙,直到交作业的最后一刻才从网上直接“复制”“粘贴”下来的。

课程论文是个很好的锻炼论文撰写能力的机会,也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知逐渐成熟的过程,老师要求学生写论文,一是想了解学生对本门功课的掌握程度,因为论文中的很多东西都来自平时的课程;二是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把一个长时间段的学习用文字表述出来,是考验学生能力的一个方式之一。

而参考文献即可看作为论文的灵魂,,它能体现作者事前进行文献调研的细致程度,反映论文的源头、深度和广度,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它也有助于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阐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的论点和论据,同时也可使读者很便捷地追索有关的文献资料和数据,以进一步展开研讨,反之如果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比较陈旧,说明作者没有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思想观点较陈旧,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缺乏创新性,广度和深度不够,基于此所形成的论文学术水平不会高。

读者也可以通过对所引用参考文献学术内涵的比较分析,可以大抵了解论文的学术水平是超过前人,还是简单重复他人已完成的工作,从而判断论文的学术价值是否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只有论文具备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或新结论时,才表明科学研究有实质性成果,作者的水平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肯定。由此不难看出,若参考文献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参考文献数量多

,表明作者查阅的资料多,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作者获取、吸收和消化文献信息的能力较强,其学术论文的质量有一定保证。当然,参考文献数量多应以其权威性、代表性和时效性等为前提,不是所附参考文献越多,论文水平就越高。如果只是将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堆积在一起,不加以分析提炼,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就体现不了作者的科学研究水平;如果参考文献过少,说明作者获取文献的能力不强或缺乏科学研究经验;如果作者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未标注,则说明作者治学不严谨,学术论文的质量不可靠。

二/ 保护住作者的权利。

1.对被引用者著作权的保护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是有其继承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往往是在前人劳动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创新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前人的艰辛劳动,没有前人劳动的科研成果作基础,或者没有前人的失败作为“前车之鉴“,科研工作者是无法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的。即使是再伟大的科学巨匠,也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攀登属于他那个时代的科学之巅。因此,在学术论

三/体现引用人丰富的阅读量与只是储备。

1、立意。任何东西都能被研究,但回馈的价值不尽相同,朝着解决业内重大问题,或者只是朝着重大问题的目标迈进一步的研究视为立意优秀。

2、发现并解决了问题,或者一部分问题。

3、细节上,没有漏洞,理论和实验两方面。

4、表达清晰顺畅。

如何查找文献

一是当你还没有明确的查找内容(关键词)时,可以根据期刊来进行查找,翻看近年的现刊以及报刊索引,这样可以帮助你迅速了解都有哪些热点问题,现阶段人们都在研究和讨论什么问题,并且关注并熟悉本领域的主要和常用关键词。你也会从中产生许多自己的灵感。

其二是当你已经有了明确的查找目标,可以通过关键词、人名等借助网络或光盘检索系统进行查找。

其三是在阅读书籍、刊物上的文章之时追踪查找相关文献。这三种文献查找途径需要相互配合使用。

1、找各个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

1)在网上论坛里面一般有各个期刊的用户名和密码,这样的论坛由很多,比如小木虫、生物谷、子午学术论坛,heart论坛,花样年华论坛和零点花园。有一些人的个人博客上也有。

2)用google搜索密码,这样的教程在网上有很多

2 找免费网站

国外有好多网站是可以免费下载资料的,在平时可以多收集这样的网站,3 找代理

一般是找大学的代理,直接进入该大学图书馆下载资料

5 求助

一般的学术论坛都有文献互助这个板块,自己实在找不到的话可以到那里求助,一般的文献几分钟就可以帮你找到。

.

如何查找文献

作为一名学术小弱,我感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更强的人来帮你挑!

具体方法如下:

1.我最常看的就是文章被引数,一般引用数成百上千的综述都是此领域内的“经典入门

教程”。我知道这样的做法很容易造成类似于知乎上一样的马太效应,对一些优秀的研究者未必公平,但咱是小弱啊~~总得先努力提高自己后再考虑更大的问题。

2.关注影响因子高一些的期刊。对于心理学来说,如果期刊有5以上,那已经很厉害

了,特别是发在这样期刊上的行为研究,一定有其出彩之处值得学习。我并不认为文章的价值只体现在影响因子之类的评价上,但这对于入门者确实是较高效的方法。

3.关注自己领域的大牛的文章。这是建立在已经看过一些文章的基础之上的,当已经

知道有哪些实验室在自己这个领域内很强时,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开阔视野。

4.导师或师兄师姐应该也会推荐些文献吧。

5.在以上基础上,看文献时,特别是看introduction时,看看人家会引用什么样的文章,

特别是关键的理论或范式来自哪里,随手记一下(一句话的内容+文献信息),很可能自己写文章时要用了再细看。

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

: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

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归纳总结

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

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 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5.增加阅读量:

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四、提高阅读的效率

1.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2.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3.阅读顺序: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 和method(结合图表)。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需要依靠经验、材料和理论的不断积累,没有科学上的继承和借鉴,就没有提高。任何一个科技工作者,都有赖于在前人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科研选题过程中,要首先了解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对自己挑选的课题进行查新,以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借鉴别人已有的成果,比如一些统计、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利用,没有必要自己再做一次,节省研究经费与时间;对别人研究没有取得成功的地方,要分析原因,可以避免研究走入歧途。要完成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科技文献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记录,积累了许多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和科学假设,反映了科学技术研究的进展和水平,是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科技文献数量急剧增长,可以说是“知识爆炸”,在浩如烟海的文献面前,盲目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很困难,对信息污染难以分辨;专业文献出版分散,如果只注意查找本专业的核心期刊,已看不到专业文献的全貌,仅能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为大量的专业文献分散出版在其它刊物里。文献老化加快,出版种类繁多,我们如果想了解某一数据、某一事件或事实,更如大海捞针,无从下手。要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文献查找方法,因此就必须学习科技文献检索知识。 掌握了科技文献检索的方法,首先可以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据调查统计,一个科技工作者在其科学研究生涯中花在查找文献上的时间占整个科研时间的40~50%,如果掌握正确的文献检索方法,将缩短查找文献时间,从而延长科研寿命。其次有利于专题文献查全,由于专题文献出版分散特点,使得只从核心期刊上获取专题文献很难查全,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在检索工具或数据库中去检索,就能克服这一不足。再者可以克服自然语言和学科专业语言障碍,由于当今文献语种很多,而一般科技工作者除母语之外仅掌握1~2门外语,这就为了解世界先进技术带来困难。而文摘型检索工具选登的文摘覆盖的语种较多,即使是一个不掌握外语的人也可能通过文摘的阅读,就能了解各语种文献的主要论点、研究方法、结论等,能够广泛了解有关领域的发展趋势。 下面主要是通过介绍科技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典型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科技人员掌握检索科技文献的方法。 一、关于信息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信息 1、信息的定义 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信息产业、信息技术……我们的生活和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信息到底是什么呢?作为日常用语,信息就是信息,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有信息,如手机铃声、上网浏览的网页、电视节目等等。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就是为了感知信息,他们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中。根据发生源的不同,信息一般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人类信息四大类。湖光山色、刮风下雨是自然信息;细胞染色体的遗传基因是生物信息;电讯系统中的电流脉冲、计算机中使用的“0”与“1”的二进制代码是机器信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语言、文字、图形符号是人类信息。

文献学 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文献信息基础(2012版)试卷一)——64分

专利文献信息基础(2012版)试卷一 64分 (共16道题,共100分,限时:180分钟,还剩86分钟14秒) 多选题 1. 要检索“通用电气公司”在中国申请的有关“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主题,该技术主题对应的IPC类号为A61B5/055,应该()。 (5分) A. 在“分类号”中输入:A61B5/055,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B. 在“优先权”中输入:医用and 核磁and共振成像,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C. 在“主分类号”中输入:A61B5/055,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D. 在“摘要”或“名称”中输入:医用and 核磁and共振成像,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2. 要检索有关稀土荧光材料的国外专利信息,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 (5分) A. 查找“稀土荧光材料”对应的英文主题词,用英文词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B. 用“稀土荧光材料”的中文主题词查出一些中国专利文献,然后照出所对应的IPC分类号;用分类号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C. 查找国外有关公司的名称,用公司的名称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D. 查找“稀土荧光材料”对应的英文主题词,通过查阅科技文献。 3. 某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稀土荧光材料,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该公司准备开发新型稀土荧光材料。在开发之前,公司欲进行专利信息的全面检索,以便为开发提供一些参考。此时该公司了解到国外某

公司甲有类似产品。请问该公司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专利信息检索()。 (5分) A. 主题词——稀土荧光材料; B. 稀土荧光材料所对应的IPC分类号; C. 国外某公司甲的公司名称; D. 通过查阅科技文献。 4. 一种纤维素酶制备魔芋甘露寡糖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为:酶解、过滤、脱色、浓缩、干燥,其特征在于:按魔芋精粉1g∶80-120u酶活单位投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混合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混合物中酶活比例为2.5-3.5∶1;酶解终止后依次采用离心过滤、膜过滤,得到甘露寡糖混合液和滤渣;离心过滤除掉粗渣,超滤膜过滤得到甘露寡糖混合液,去掉大分子;所用的过滤膜的孔径为2-10微米。该技术主题对应的IPC类号为C12P19/00,其类名为:含有糖残基的化合物的制备。请问检索与该技术主题“纤维素酶制备魔芋甘露寡糖”有关的专利信息,应该通过以下哪些检索策略进行最全面检索? (5分) A. 纤维素酶and 魔芋and 甘露寡糖; B. C12P19/00 and (甘露寡糖or魔芋or纤维素酶); C. 纤维素酶and 魔芋甘露寡糖; D. C12P19/00 and纤维素酶and 魔芋甘露寡糖。 5. GE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CN95190062.5,它是()途径申请中国专利的。 (5分)

文献检索笔记总结(全)

②倒查法:利用选定的检索工具, 由近及远地逐年进行查找的检索方法。特点:以“查准”为主、宜 于新的研究课题、较节省时间, 效率较高。 ③抽查法:是在课题研究所处的发展高峰期的若干年中进行查找。特点:快速检索的课题、较高的检 索效率、前提是必须事先了解课题研究发展的历史背景。 (2)回溯法:回溯法又称追溯法、引文法,是利用文献末所附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由近及远地进行追踪查找。 (3)循环法:是常用法与回溯法的结合,即先利用检索工具查找出一批有用的文献,然后利用这些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或原文中涉及的重要线索进行追溯查找。 2.4.3检索策略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检索策略,即在分析检索课题内容实质基础上,选择检索系统、检索途径、确定检索词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的信息检索方案。关键:构造能够确切表达信息需求的检索式。 2.4.4检索表达式(课件《第三课》P30~53) 简称检索式。检索式一般由检索词和各种逻辑运算符组成。它是用检索系统规定的各种算符将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位置关系等连接起来,构成的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检索命令式。 检索表达式主要有逻辑表达式、截词表达式等。 (1)逻辑表达式:是指利用布尔逻辑算符,对检索词的关系进行表达,又称布尔逻辑表达式。布 尔算符:“逻辑与”(“AND”“*”) “逻辑或”(“OR”“+”) “逻辑非”(“NOT” “-”) (2)截词检索表达式 用截词符号“*”、“?”或“$”加在检索词的前后或中间,以检索一组概念相关或同一词根的 词。按截断的位置可分为:前截断、中间截断、后截断。按截断的字符数量可分为:有限截断 (?)、无限截断(*)。如:输入检索式“Comput*”,将检出包含Computer、Computing、 Computed、Computerization 等词汇的结果。输入“wom ? n”可同时检索到含有woman和women 的结果。 检索禁用词:检索系统一般将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词规定为禁用词,它们不能在检索式中出现,除非是用于“ ”标示的词组里。这种规定是为了提高检索效率。 2.4.5检索策略的构造步骤 信息检索策略的构造一般包括分析信息需求、选择检索系统、确定检索用词、构造检索式、分析检索结果等。 具体过程如下: 分析信息需求,明确检索要求 选择检索系统 选择检索途径和方法,确定检索词或检索式 实施信息检索 获取原始文献 2.5信息检索效果评价

一般将来时知识点总结

一般将来时知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1)shall用于第一人称,常被will 所代替。 will 在陈述句中用于各人称,在争求意见时常用于第二人称。 Which paragraph shall I read first Will you be at home at seven this evening 2)be going to +不定式,表示将来。 a. 主语的意图,即将做某事。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b. 计划,安排要发生的事。 The play is going to be produced next month. c. 有迹象要发生的事 Look at the dark clouds,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torm. 3)be +不定式表将来,按计划或正式安排将发生的事。 We are to discuss the report next Saturday. 4)be about to +不定式,意为马上做某事。 He is about to leave forBeijing. 注意:be about to 不能与tomorrow, next week 等表示明确将来时的时间状语连用。 不同表达法的区别 be going to和will 用于条件句时, be going to表将来,will表意愿。 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journey, you''d better get ready for it as soon as possible. Now if you will take off your clothes, we will fit the new clothes on you in front of the mirror. be to和be going to be to 表示客观安排或受人指示而做某事。 be going to 表示主观的打算或计划。 I am to play football tomorrow afternoon. (客观安排) 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tomorrow afternoon. (主观安排) 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1)下列动词:come, go, arrive, leave, start, begin, return的一般现在时表将来。主要用来表示在时间上已确定或安排好的事情。 The train leaves at six tomorrow morning. 2)倒装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 There goes the bell. = The bell is ringing. 3)在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中。 When Bill comes (不是will come), ask him to wait for me. I''ll write to you as soon as I arrive there. 4)在动词hope, take care that, make sure that等后。 I hope they have a nice time next week. Make sure that the windows are closed before you leave the room. 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意为:"意图"、"打算"、"安排"、常用于人。常用词为 come, go, start, arrive, leave, stay等。 I''m leaving tomorrow. Are you staying here till next week

文献学基础知识速记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郑玄注:“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 文献意义的产生—— 《国语》:小不从文。韦昭注:文:诗书也。 《学而》:行有余力则学文。马融注:文者,古之遗文也。 《尔雅·释言》:献,圣也。 《玉篇·犬部》:献:贤也。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这里“文献”指的是对历史的记载与人们的种种议论。 后来“文献”的概念变为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据我国的现行国家标准“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学是以文献为本体的学问,就其主干来看,可以说是关于文本的学问。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 1、文献的载体有哪些 载体就是承载文献的物体,有甲骨、金、石、竹木、帛、纸等等。 2、甲骨文发掘及重要研究著作及意义 甲骨——现存最早的文献载体 清末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都城遗址所在地,发现大量刻字甲骨。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重要研究著作:刘《铁云藏龟》,第一次将甲骨卜辞公布于世。 1904年,孙诒让做《契文举例》两卷,成为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意义:语言文字价值补充《说文》所无之字,纠正错误,为世人提供距今3000对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 殷商史研究价值王国维1917《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其《续考》,根据甲骨文记载纳献祖先神灵的先后次序,改正《史记殷本纪》的世系错误 3、金文文献汇集、考释的著作及意义 4、近世出土简帛文献(马王堆、银雀山等至少五个)及价值 5、石刻文献要籍及价值(至少五个) 第三章文献的形成于流布 1、文献的形成方式: 著:又称“作”、“造”、“著作”。将一切从感性认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提高到理性认识以

高中知识点总结

高中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选修1-1,选修2-1,选修2-2 必修一 1.集合;(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⑴定义域(x的范围),⑵值域(y的范围,换元法,反函数法,数形 结合法,单调性法)一般画图作⑶映射⑷单调性(最大(小)值 f(x))对勾函数⑸奇偶性 补:函数的图像(上下,左右,扩大缩小) 3.指数函数 4.对数函数 5.幂函数 必修二 1.空间几何体 ⑴结构(多面体,旋转体,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台,圆锥,球) ⑵三视图,直观图

⑶表面积,体积 2.点,直线,平面的关系,判定,性质 3.直线的斜率,倾斜角, 4.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 一般式) 5.直线的焦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6.圆 ⑴方程(标准,一般) ⑵圆心,半径 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7.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三 1.算法的概念 2.程序框图 3.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4.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5.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6.秦九韶算法与排序,进位制 必修四 1.三角函数 ⑴任意角的弧度制,(弧长公式),三角函数 ⑵诱导公式,图像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 2.平面向量 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 ⑵向量坐标运算(平行,垂直) ⑷向量的数量积 3.三角恒等变化 ⑴和角,差角公式 ⑵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必修五 1数列 ⑴等差数列,通项,中项,前n项和 ⑵等比数列,通项,中项,前n项和 方法:1.求通项的方法

2.求前n项和公式方法 2.解三角形 ⑴正弦,余弦定理 ⑶射影定理 大边对大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二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公式,辅助角公式 3.不等式 ⑴一元二次不等式 ⑵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知识点归纳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一.必记单词 1. anyone pron.(不定代词)任何人 nothing pron. (不定代词)没有什么,没有一件东西 something pron.(不定代词)某事;某物 everyone pron. (不定代词)每人;人人;所有人 someone pron.(不定代词)某人 anywhere adv. (不定副词)在任何地方 2. wonderful adj. 精彩的;绝妙的 3. few adj. & pron. 不多;很少 quite a few 相当多;不少 Notice:few, a few, little,a little用法 a few + 可数名词肯定句 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肯定句 few + 可数名词否定句 little + 不可数名词否定句 4. most adj., adv. & pron. 最多;大多数 5. myself pron.我自己;我本人 yourself pron.你自己;您自己 yourselves pl. 你们自己 Notice:反身代词 第一、二人称的反身代词由物主代词加-self构成。第三人称的反身代词由 代词宾格加-self构成。 Ourselves 我们自己himself 他自己herself 她自己itself 它自己 Themselves 他们自己 6. hen n. 母鸡 pig n. 猪 bird n. 鸟 duck n. 鸭 7. seem v. 好像;似乎;看来 8. bored adj. 厌倦的;烦闷的 9. diary n. 日记;记事簿 10. activity n. 活动 11. decide v. 决定;选定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去做某事 12. try v.& n. 尝试;设法;努力 Notice: try to do sth.与try doing sth.辨析 try to do sth.(尽力、设法去做某事)表示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某事办成,强调付出一定的努力设法去完成 try doing sth.(尝试着做某事)表示一种尝试、做做看的想法,不一定付出

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第八讲)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1 文献分类的意义 1.1文献分类的含义 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 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1.2 文献分类的作用 文献分类的主要目的:一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文献;二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 1.2.1便于组织分类排架。 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对收集的图书资料必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组织,使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排列位置。图书资料的排列方法有多种,每种排列方法各有利弊,但比较起来,分类排列方法较为理想。其优点是: ①能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使内容相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内容不同的书区别开来,便于人们按学科系统来利用藏书。 ②图书情报人员能够按类熟悉藏书、研究藏书,便于向读者宣传、推荐与提供有关的图书资料。 ③有利于提高开架借阅的质量。 ④便于按类统计图书借阅情况,了解与分析读者的借阅要求与阅读倾向,能为藏书建设提供一定的可靠数据。 1.2.2 便于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文献分类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这主要体现在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手工分类目录与计算机分类检索系统)上。分类检索系统是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是按照文献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起来的,由于类目体系一方面体现着每一门学科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这种类目体系反映在分类检索系统上,便于人们从学科知识系统,按类检索、查找文献,达到鸟瞰全貌、触类旁通的效果。要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其前提必须是要先对文献进行分类。 2 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 2.1文献分类法之基本类型: 2.1.1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与事物的各种类目组成一个层层隶属、详细列举的等级结构体系的一种文献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 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等绝大部分分类法都是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一般由主表、标记符号、复分表、说明和类目注释、索引等5个部分组成。(下面以《中图法》为例) 2.1.1.1主表是指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和详表逐级展开而形成的类目

文献检索知识点汇总

信息地特征:()载体依附性()无限共享性()永不枯竭性()开发增值性()应用时效性()存在普遍性 知识地定义:信息是知识地源泉和基础,知识是信息地升华和结果,系统化、理论化地信息就称为知识. 知识地分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献地定义:文献,记录有知识地一切载体. 文献地四要素:()信息内容()信息符号()记录方式()载体材料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四者之间地关系:信息是产生知识地原料,知识是被人类优化、理论化后地信息集合,式存储和传递信息、知识地载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信息源地类型:(按信息源存在形式分): 个人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事物型信息源()文献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 文献型信息源:)图书:是指内容比较成熟、资源比较系统、有完整定型装帧形式地出版物.要较全面、系统地获取某一专一地知识,参阅图书是行之有效地方法.优点:成熟可靠、系统全面.缺点:知识陈旧.)期刊:与图书相比,期刊出版发行速度快,内容新颖、丰富,但是不系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按信息源内容加工深度分):定义、例子、特点 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或未进入社会交流地最原始地文献.如:私人笔记、底稿、手稿、个人通信、新闻稿等特点:内容新颖、但不成熟,不公开交流,难以获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次文献:以作者本人取得地成果为依据而创作地论文、报告等经公开发表或出版地各种文献,习惯上称为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等. 特点: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内容上具有原创性,在出处上具有分散性.内容新颖丰富,叙述具体详尽,参考价值大,但数量庞大、分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次文献:是按照特定目地对一定范围或科学领域地大量分散地、无组织地一次文献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归纳和加工整理重组而成地系统地、有序地、方便查找使用地浓缩简化产物,即所谓地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文献、文献数据等. 特点:二次文献中地信息是对一次文献信息进行加工和重组而成,并不是新地信息,具有汇集性、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和检索性地特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次文献:根据二次文献提供地线索,选用大量一次文献地内容,经过筛选、分析、综合和浓缩而再度出版地文献.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综述研究类:专题述评、总结报告、动态综述等.参考工具类:年鉴、手册、百科全书、词典大全等.文献指南类:专科文献指南、索引与文献服务目录、书目之书目、工具书目录等. 特点: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在功效上具有参考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信息素养地概念: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地能力 信息素养地内涵:()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信息素养地意义:通过信息检索课地学习和实践,增强信息意识,了解应遵守地信息道德,掌握常用地检索系统使用技巧,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地能力,进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地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信息检索地定义:信息检索包括信息地储存和信息地获取两个过程.信息检索就是利用一定地检索系统,以科学地方法,从众多地文献中找到特定需要信息地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信息检索地原理:是通过对大量分散无序地文献信息进行搜索、加工、组织、存储、建立各种各样地检索系统,并通过一定地方法和手段使存储和检索这两个过程所采用地特征标识达

完整版相似知识点总结

相似 【知识脉络】 【基础知识】 I.有关相似形的概念 (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n .比例的性质(注意性质立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 (1)基本性质: ① a:b c:d ad be :② a:b b:c b2 a c. 注: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例式,如ad be , 除了可化为a: b c: d , 还可化为a c b: d , c: d a: b , b:d a : c , b : a d : c。 a—,交换内项) c d a c g匸,(交换外项) (2)换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b d b a d-.(同时交换内外项) c a 川.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基础图形:

定理:如上图,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IV .相似三角形 (1)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S”表示,读作“相 似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注: ①对应性:即两个三角形相似时,一定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写比 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 对应边成比例。 (2)判定: 根据相似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杜泽逊·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 1、文献的载体有哪些?

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得总的看法或基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现实是在人通过感觉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的物质性:马克思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揭示了各种具体物质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知形式和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形式。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在意识产生和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得客观的,联系得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是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的原因在于,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会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会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识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表现在,第一,法用普遍联系观点看世界,形用孤立观点看世界。第二,法用变化发展,形用静止不变观点,第三,法认为茅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否认矛盾的存在。其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复习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因为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其辩证关系表现在:第一,量变时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得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引起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辩证发展的环节,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事物发展是不断的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性和直观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元的。实践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历史过程,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它包括物质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主要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 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 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 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 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 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 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 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

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 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 《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 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 21.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 22.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24.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 25.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 26.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 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

文献信息概论习题

文献信息概论习题环境 王倩文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文献的定义是指“记录有( )的一切载体”。 .情报.信息.知识.数据 .以作者本人取得的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论文、报告等,并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文献,称为( )。 .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文摘、题录、目录等属于( )。 .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手稿、私人笔记等属于( )文献,辞典、手册等属于( )文献。 .一次,三次.零次,二次.零次,三次.一次,二次 .按照出版时间的先后,应将各个级别的文献排列成( )。 .三次文献、二次文献、一次文献.一次文献、三次文献、二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 .( )的主要功能是检索、通报、控制一次文献,帮助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文献信息。 .零次文献.二次文献.一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按照( )进行区分的。 .加工深度.原创的层次.印刷的次数.评论的次数 .从文献的( )角度区分,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等。 .内容公开次数.载体类型.出版类型.公开程度 .具有固定名称、统一出版形式和一定出版规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称为( )。.图书.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期刊 .( )类型的专业文献出版周期最短、发行量最大、报道最迅速及时,成为多数论文发表渠道。 .期刊.报纸.会议文献.专利 .在公开出版物中,当前的( )反映的信息内容可能最新。 .学位论文.标准文献.期刊论文.报纸文献 .( )不属于公开出版物。 .档案文献.标准文献.专利文献.会议文献

.根据文后参考文献信息区别期刊和图书,主要依据是判断有无()特征词,若有则为期刊。.出版社.卷期号.题名.出版年 .根据文后参考文献信息区别图书和会议文献,主要依据是判断有无( )特征词,若有则为会议。 .出版社.会议.题名.出版年 .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阅读( )文献是一种有效的情报获取方法。 .相关期刊.边缘期刊.核心期刊.、、三项 .核心期刊的期刊影响因子具有( )特点。 .学科性.学术性.时间性.、、三项 .在文献信息传递的载体类型中,( )是历史最悠久的文献形式。 .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 .一次文献的出版类型有( )等。 .题录.期刊.辞典.文摘 .二次文献又可称为( ),它报道文献的( )。 .目录收藏处所.检索工具主要信息及其来源出处.题录题目.文摘简要说明 .当我们需要对陌生知识作一般了解时,我们可先参考( )文献。 .专利.报告.图书.标准 .从载体的物理形态区分,( )文献是文献发展的方向。 .声像型.缩微型.电子型.印刷型 .( )提供的信息相对比较新颖、及时、可靠、专深。 .互联网.报纸.图书.期刊 .要了解本专业的国内核心期刊,可参考(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查询系统、.《中图法》分类表 .( )提供的知识比较准确、系统、可靠、全面。 .互联网.报纸.图书.期刊 .在针对三次文献的描述中,( )是错误的。 .三次文献包括百科全书、手册、综述和述评.三次文献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三次文献包含图书和期刊形式的出版物.三次文献包含丰富的数据、事实内容 .一般地说,如果需要了解课题的背景,进而检索并获取其相关文献,使用的信息工具比较好的顺序是( )

心得体会-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精选3篇)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精选3篇) 篇一:文献信息检索的学习心得 文献信息检索的学习心得 内容提要:通过本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信息意识、自学意识和知识创新能力,使我们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了信息社会中文献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及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让我明白了学习科技文献检索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了更广阔、更科学的途径来搜集相关资料,这对我撰写论文或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总之,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关键词: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文献信息检索的体会和收获文献信息检的索利用文献信息检索的意见与建议 一、文献信息检索意义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从而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学习节省了不少时间。学习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让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宽广魅力,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促使我们从这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新知识。通过信息检索,可以快速了解所参与的工作、生活、业务、等的基本知识。可以继承和借鉴他人的成果,避免重复或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可以开拓思路、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减少人力或投资费用。可以建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行业动态信息的获取渠道与范围,随时收集和掌握相关信息,培养行业信息的敏锐性。另外,通过信息检索,可以帮助识别信息,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找到适应自己的方法,按时上课,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多看书本,按照老师说的进行上机实验。 二、文献信息检索的体会和收获 学习文献信息检索,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不论是纸质,还是电子资源。之前,我对我们的图书馆的馆藏很是不熟悉,每次查找一本书都是像大海捞针一样,总是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并且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学校的机房还可以查找很多网上资源,可以做题、看书等等。学习了这门课程,我就能很快的查找我所需要的图书,不用再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