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浅析中学生的厌学现象

论文浅析中学生的厌学现象

论文浅析中学生的厌学现象
论文浅析中学生的厌学现象

浅析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及对策

杨丽

摘要:中学生开始进入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接受知识的大好时机,在这个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的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思想无形中已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面对越来越好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中的诸多诱惑,使得中学生产生了普遍的静不下心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厌学的心理就在这样的内外压力和社会的不良诱惑中产生,而且这种厌学的现象在学生中不断的蔓延开来,这样普遍存在的现象若不加以制止,这将会对中学生不良的后果及严重影响,同时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学校和社会应该对于中学生厌学现象应及时的正确的制止和引导。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心理主要措施

中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应当认真学习和掌握不断更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中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但厌学心理是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之一,厌学心理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应当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对于厌学现象产生应做到及时发现、制止、引导和纠正。

一、厌学现象及表现

所谓厌学,顾名思义是厌恶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外在压力下对学习生活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有抵触情绪等等。

二、厌学心理产生的危害

目前中学生正处于长年龄、长知识、长身体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厌学中学生并没有抓好这个学习的大好时机,只是抱着得过且过,“做天和尚撞天钟”的混日子的心态,这必定会浪费了很多学习的时间,阻碍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每个人自身都有一定的惰性,正处于特殊阶段的中学生具有自控能力差和易模仿性的特点,若学生的厌学心理没有及时的得到纠正和引导,这种厌学心理将会在学生群体中进一步扩大,对学校的校风及教育质量将产生严重的影响。中学生的这样普遍的厌学心理也将会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构成严重威胁,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人民的素质也将不会有很大的提高,面对竞争日益剧烈的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

此整个社会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厌学心理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危害,并加以矫治。

三、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我们只有找到学生厌学的根源,才能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纠正中学生产生的厌学心理。根据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显示,学生的厌学心理应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1、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也就是学生的自身因素原因,是厌学心理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的毅力及能力等方面因素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另有实证研究证明乐学与厌学的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差异显著。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个性的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 厌学学生的人格类型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弱型或接近弱而不灵活的类型, 这种类型的学

生往往表现低水平动机、低水平学业和易形成非适应性成就动机类型,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学习方法的不正确,基础薄弱及学习意志力不坚强跟不上老师学习进度,不懂得越积越多,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等方面的原因都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形成厌学的心理。

2、客观原因

学生产生的厌学心理不是单方面因素的结果,而是多方面的,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负面影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不利的因素,从而导致了厌学心理的产生。

(1)家庭方面的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父母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性格、对待问题的态度及处理的方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父母脾气较为粗暴易怒,当学生的成绩稍有下降时,没有耐心的找原因,没有给予学生支持、鼓励、关爱,反之是一味的以粗暴的脾气打骂、责怪学生,不断的给学生施加压力,而学生的逆反心理及执拗的性格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也会受到压抑。也有的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很少过问,学生是否在学校学习,或者学习怎么样也全然不知,只满足、溺爱学生在物质上的享受,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太差,不能考上好学校,父母宁愿多花钱,也要让学生上学,却不关心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父母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只要有钱就可以上学,钱是万能的,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上毫无压力、敷衍了事,只为应付家长或者是学校的规定。学生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也缺乏沟通,导致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家长浑然不知,家长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成绩下滑也束手无策,但对子女的期望又过高,只是盲目的硬逼着学生学习,施加压力,

还不断的让学生学着学那,上各种补习班、各种课,这使得学生没有自己的空间,这自然会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厌学的心理。

(2)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的应试教育一味的追求升学率,给学生加课补课,每天作业过多,任务量过重,各科老师都要求严格,追求分数和成绩,这使得学生身心疲惫的喘不过气来,想到学习就头疼,害怕进学校、害怕上课、害怕做作业,但在学校和父母的压力下又不得不进行表面上的学习,其实质上是没有用心的学习的,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罢了。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没有给学生传递一些正能量,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品德,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班上的整体情况来授课,授课方式单一枯燥,甚至照本宣科,这无疑是学生的吹眠曲,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不过关,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也没有真正的关心自己的学生,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又大量的布置作业,只关心学生的成绩结果,不关心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管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学得很累很烦,自然而然的厌学情绪也会产生。

(3)社会方面的原因:其一,社会经济及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吃的,玩的,用的种类不断丰富,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自控的能力较弱,爱慕虚荣心理、逆反心理和追求刺激的心理特点使中学生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难以抵挡,长期沉溺于其中,譬如各种网络游戏、酒吧、KTV、网聊、各类言情小说及杂志让学生在课堂上无心思学习,课下大多时间也没有用来学习,盲目的追求享受和好玩,对学习失去兴趣,把学习认为是一件痛苦而煎熬的事,也是一件不可丢而令人烦恼的包袱,从而也使学生厌恶学习,这样的趋势若不加遏制、引导和纠正,这将形成不良的班风和校风。其二,近年来出现的就业难,高学历也不一定找到好工作和赚大钱的思想及找工作“靠关系“和”走后门“的负面思想不断的影响着学生,使其在学习认识重要性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也使学生会懈怠学习,产生厌学心理。

四、矫正厌学心理的对策

学生正处于智力和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成长过程中所出现和存在的问题,家长、老师、学校应及时发现、引导和纠正,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时期,其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我们无法避免,只有坦然的面对,但对于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厌学心理的问题,家长和学校应作出更大的努力,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尽可能的做出积极的配合,让学生尽可能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因此为了减少和预防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发生,为祖国、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做出共同的努力。

1、家长:首先应该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尽可能的让学生明白学习对自身和将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经常和他们沟通,和学校老师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多些鼓励与支持,少些责怪和打骂,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降低学生逆反心理的发生率,当然也不能过于溺爱,要用合理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当他们取得学习上或者其他方面的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肯定,再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比如说给予物质上的或者满足他们一些小小的心愿,再或者给他们一些自由的安排的时间等等,给他们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其次,父母的健康的心理,精神,优秀的品质等等方面在无形之中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应该让孩子学到的是好的一面,尽可能的让孩子在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专心学习,少为家里的琐事担忧。最后,倘若有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文化上真的没有天赋,但在其他方面表现很优秀、很擅长,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画画、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此时的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学习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有所成就的人,所以家长应该明白不是一定要学习语、数、外、理科或者文科才能有好的出路,才能找到好工作,学习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也能找到好工作,有所成就。

2、学校:首先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校规班规,奖惩制度,给学生创造充满学习氛围的良好环境,同时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心理教师博客信箱或者心理服务室,对于出现厌学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治疗。其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实际合理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根据学生的整体特点和各班集的整体情况来进行授课,避免课堂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能够学到所要求掌握知识,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让学生们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老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对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正确、具有厌学倾向和厌学情绪学生,老师应该做到早发现、早引导、早纠正,给予更多的帮助、关心和耐心,做到对待每位同学都是平等的,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培养他们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大组,进行成绩、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竞争和比赛,对期末综合表现都占首位的组员给予奖励,或者颁发荣誉证书等等形式来继续鼓励和推动他们继续前进,在班级里几个大组之间的竞争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组,在整个学校的评比之中他们又是一个集体,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集体意识。最后,教师应该不断的跟

上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传递一些优秀的精神和品质,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四有新人”,怎样做人,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尽到自己的职责。(3)社会:

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祖国的花朵,社会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让学生能够专心的在学校学习,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未成年人免进的娱乐公共场所,应该严格把守,尽可能的让未成年人不能出入这些场所,比如说酒吧、网吧、歌厅、舞厅等场所,减少外界对学生的诱惑,尽量避免社会当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到学生。

结语:

厌学心理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和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老师和学校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找到学生厌学原因,从而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防止厌学心理的恶化。

参考文献

[1]刘玉敏. 《新时期学生厌学情绪分析》[ J ] . 卫生职育, 2 00 6( 1 2) : 38 - 39

[2]陈新颖, 花蓉《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与展望》

[3](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330 02 7) 中图分类号: G 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1 - 0 91 6( 2 008 ) 06 -00 38 - 0 4

[4]许清鹏、刘甫强、王晶撰写,《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六期,总第51期

[5]李献友《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报告》

[6]赵丹妮《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其矫正》前郭县乌兰塔拉乡蒙古族中学

[7]张考灵《我国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干预途径研究》广东省翁源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韶关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13)03- 0194- 02

[8]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

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 李官镇中心小学 五年二班 迟文雯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的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成为学习对学习的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它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未来成长危害的问题。俗话说“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理应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厌学的定义及表现 厌学症是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即讨厌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表现为畏惧老师,上课易走神、不喜欢讨论学习问题,作业拖拉,敷衍了事,或者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错误率上升,怕考试,甚至无故缺考,出现逃学行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有厌烦感等不愉快体验,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 二、学生厌学心理的四阶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厌学心理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焦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起始阶段,表现其对学习产生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境,但这时对学习还是有信心的,有向上的动力。 (二)怀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第二阶段。有的学生经过屡次考试失利,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但这时还未对学习完全丧失自信心。 (三)恐惧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阶段。由于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产生了障碍。这时,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真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自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产生阶段。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产生自卑的心理,自暴自弃,厌学心理也就潜生暗长起来。 三、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 那么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哪些呢?笔者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道德修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 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 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全霞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从申报了《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之后,在这两三个月时间中,我和课题组成员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我和我们同年级语文组成员主要查阅研究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和资料,了解小学课堂导入的发展趋势,学习有关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寻找值得继续探讨的方向,之后认真撰写了小课题开题报告。后来进行了再次修改并最终通过商定最终确定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研究背景 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对其毕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往多项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代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厌学是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上学本身不感兴趣,在校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

率低,常常烦躁、多思多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看周围一切都不顺眼,甚至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孩子痛苦,家长痛心,老师头痛。家长管不了,老师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2、研究意义与价值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找到学生厌学的真实心理,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降低学生厌学心理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从而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 3、研究内容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新形势下各年段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4)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5)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6)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浅析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困扰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为此,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中学生的厌学心理从社会、家庭、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粗略的分析,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希望能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放松,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结果很是令人担忧。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中学生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注意并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二、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百丈高台,始则一石”,西方哲人柏拉图也明确指出:“一切事都在开头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年幼的。”为让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闪光,必须重视中学生厌学现象,卢梭有句名言:“人类有一个暴君,那就是蒙昧!”厌学辍学的结果,就意味者永远匍匐在这个暴君脚下。 中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年华,不读书,不上学,又不到能完全承担成人工作的年龄,到了社会上也难以谋生。他们的前途何在?事实告诉我们,几条路都行不通:一是出走,流浪街头,生活无计。二是闲居难耐,寻求刺激,无事生非,自甘堕落。三是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自觉不自觉的走上犯罪道路。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严重的厌学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1)、对社会认知的偏差 受就业难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不想用功读书,认为读书既吃苦又没有什么前途。社会生活就像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新的刺激,强烈的诱惑,让人抵挡不住。“吃有异国风味,“穿”有世界名牌,“用”有高档消费,哪里有精力去读书?“打牌”已成全民活动,“赌博”令人心痒难耐,游戏卡种类翻新,“追星”似为时尚先锋……哪一样也比读书“有劲儿”!于是,读书成了痛苦的事、无聊的事、没味的事,书本成了这些学生最好的催眠工具。 (2)、不良的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处在网络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其中有高尚的、健康的,也有低俗的、消极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不良信息的干扰。社会上营业性舞厅、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给广大中学生带来很大的诱惑,使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又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又缺乏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庸俗的思想文化和行为容易接受和模仿。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少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家庭生活,或苦于家长由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严苛要求,或不满家庭中冷漠的人际关系,或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或沾染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因而觉得家庭无温暖,自己无责任,或苦恼,或忧虑,或麻木,或敌对。这些情绪及观念一旦移到学习上,就会认为学习无用、无趣、无所谓,不仅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甚至经常逃避学习,导致厌学。

谈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

谈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 所谓“厌学”,是指“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苦闷感,甚至抵触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学生还常伴有品行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厌学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就小学生厌学心理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表现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厌学心理表现,而这些厌学心理又主要反映在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 1、思想上厌学心理表现。到学校学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可厌学的学生在思想上不是把学习当成是求知的课堂,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烦恼、负担和精神压力。他本不愿意学习,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又不得不勉强去应付学习,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这种思想上有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到较多知识的。 2、行动上厌学心理表现。思想上的厌学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厌学,而行动上的厌学则主要表现在“懒惰”上。我曾对我们五年级学生做过调查:我班33人当中,厌学、懒惰的学生占14%之多。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是:当老师讲课时他没兴趣听,不是在跟别人小声讲话就是在做小动作;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要么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和拖延,实在推诿不了的就敷衍一下。有的把字写的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而且添字、漏字、错字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 二、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要让学生摆脱厌学心理障碍,我们就必须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从学生心理、教育上去疏导,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智力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 本人认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还是来至社会的、家庭的、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作用。 1、社会方面 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 2、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要求与期望过高。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其次,家长的听之任之不重视。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打电脑也从不过问。再者,家庭成员不和睦。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也每天处在焦虑不安中,试问又哪来的心思去学习呢?所以厌学情绪的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10分钟就交了卷,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到别的学校擂肥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存在比较普遍。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我校现状来看,高二(12级)在高一入学时人数为870人,现在为660人,高一(13级)入学时人数为1140人,现在为1000人。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辍学不是因为家庭供给不起,也不是因为违纪被学校劝退或开除,而是因为他们从内心“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即产生厌学心理。从我们在校学生来看,各班仍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做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产生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这些都是典型的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 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生厌学外在原因分析 第一,学习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众所周知,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十几年的持续学习呢? 第二,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

初中生厌学个案分析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案例分析 初中生厌学已经不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慢慢演变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每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表明社会应该关注中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初中生的问题。 在初中生的眼中,学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在一些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体学生的1/3或更多)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生的学习负担、频繁的考试、艰苦紧张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而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生的个性特 影响,学生本人也有责任。因此,要解决初中生厌学情绪问题需要多方面做工作。 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洋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1、不良性格的影响。小洋的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轻易地放弃了学习。小洋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与城市的孩子对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城市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而且比较神经质,情绪的波动比较大,按情绪的指引来行事。 全德教育网阅读小提示: 在这个个案例中,很明显,小洋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小洋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小洋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

2020论文浅谈如何克服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浅谈如何克服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内容用提要:小学生厌学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优等生和差等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对于原本滞后的农村教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分析厌学原因,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克服对策 厌学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的不当教育和影响,及学生本人自身的原因,造成学生对整个学习活动或部分科目的学习活动产生厌倦,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甚至产生强烈抵触情绪或行为的现象。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厌学心理,树立良好的学风,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师看得起我”的感觉。一般情况下,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卑感。因为学习上的不成功,父母亲友对他都有看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老师、同学都瞧不起自己(即使老师同学并没有这种想法,他也会这么认为),让他始终抬不起头来。自信是成就大事最重要的条件。有这样的一句名言:胜利终将属于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学困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有进步。其次,教师本身要对“学困生”有信心,相信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们一定会有进步。因此,作为教师要

善于发现并抓住“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进行鼓励,让其更加进步。 2、触动学困生的心灵,在教学中体现热心、耐心。 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不同,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却相对较弱,在实际教学中,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我觉得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待他们就要做到:在教学中体现热心、耐心。学习困难的学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主要包括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学生。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表现不好,影响了班集体,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或薄待,因而感到心灰意冷,无心向学,导致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困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人是需要尊重的,教师要学生尊重,反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际完成教学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所谓尊重学生个性,所谓因材施教,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牲的了解和尊重上。而目前我们所奉行的对于学生的评估标准,过分倚重在各种功课上的考试能力。根据多元智能论,我们应该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

小学生厌学表现,原因及辅导方法

小学生厌学表现、原因及辅导方法 近几年,老师们会时常苦恼:现在,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对农村教育的硬件投入也逐年加大,如改造农村校舍,改善教育手段,农村地区实行远程教育。农村教育的变化如此之大,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这么优越,应该说教育前景是美好的,可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当不好了,孩子是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的老师,这一点我也深有感悟,孩子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这就是厌学现象。所谓“厌学”,是指“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苦闷感,甚至抵触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学生还常伴有品行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开始就不爱学习的孩子是根本没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许多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厌倦学习呢?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厌学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厌学心理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表现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厌学心理表现,而这些厌学心理又主要反映在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 1、思想上厌学心理表现。到学校学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可厌学的学生在思想上不是把学习当成是求知的课堂,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烦恼、负担和精神压力。他本不愿意学习,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又不得不勉强去应付学习,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这种思想上有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到较多知识的。 2、行动上厌学心理表现。思想上的厌学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厌学,而行动上的厌学则主要表现在“懒惰”上。我曾对我们三(2)班做过调查:我班43人当中,厌学、懒惰的学生占24%之多。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是:当老师讲课时他没兴趣听,不是在跟别人小声讲话就是在做小动作;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要么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和拖延,实在推诿不了的就敷衍一下。有的把字写的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而且添字、漏字、错字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有的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 二、学生厌学根源探寻 要让学生摆脱厌学心理障碍,我们就必须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从学生心理、教育上去疏导,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智力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我对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来自社会的、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

中学生厌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

中学生厌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 目的:激发厌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对象:中学的厌学学生十人左右(学生自愿报名,心理老师经过全面的了解,以组建同质性团体辅导小组的原则筛选确定) 指导者:心理辅导教师 时间:每次50分钟,第一、二、三次之间的间隔各为一周,第三、四、五次之间的间隔各为两周。 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学海相识 目的:1、澄清本辅导小组的活动目的,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2、促进本小组组员间的相识,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感。 3、为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建立团体合约。 活动过程: 一、辅导老师开场白 1、辅导老师自我简介:姓名、职务、专业背景等等。 2、本次小组活动的目的:激发大家更多的学习热情,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认识上的误区、情绪上的困扰等等。本小组首先是在大家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建的,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这个小组中,我会带大家做一些练习和活动,通过我们的参与和彼此的分享与支持,达到澄清认识、解除困扰、获得方法和动力

的目的。 本小组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每一位成员所获得的的成效不但与我这个领导者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每位成员的开放度、真诚度,以及彼此之间的接纳、尊重和理解。投入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二、促进相识和信任的活动 活动一:“让你知道我是谁” 大家围圈而坐,轮流让每个人回答如下问题: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由来,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名字,如果可以改动,你会给自己另取一个什么名?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组员更深刻地理解、记忆相互的姓名,同时还可能简单了解一些组员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人在名字上透射出的对孩子的人生期待以及该家庭的文化色彩,也可能会了解到组员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以及对家长期待和家庭文化的接纳程度。 活动二:“疾风劲草” 一位同学站在中间做“劲草”,其他同学在“劲草”周围围圈而站,“劲草”双臂交叉抱在胸前,闭上双眼,接受周围任一同学对他胸前双臂、肩、背等部位的推击,要求“劲草”在受到推击时脚不能动,那么他的身体会歪斜,要求周围人保证在他歪倒前再推击他使他不歪倒。周围人对“劲草”的任意推击就像八面“疾风”,这就要求“劲草”对“疾风”要信任,“疾风”对“劲草”要负责。 这项活动既刺激、有趣,又可以让组员体验对他人的信任和负责精神,有利于一个密切相融的团队的形成。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 当前农村小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化越来越严重,诸如对自身的学习价值观不正确认识,或是懒惰成性的,还有受到外来的诱惑的,总之存在于内外因素之中。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使学生厌学原因复杂化。当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产生时,必须及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一方面,找出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转变他,使其消极思想转变为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在转变他们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更正观念,这才能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厌学、环境、因素、对策 一、厌学原因 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轻松了,本应该能专心学习了。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当前农村小学生仍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不想做作业,甚至装病请假,这些情况仍然困扰着学校和老师。为什么学生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呢?对此,本人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总结如下几点:(一)、是家庭的原因。 1、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心,导致依赖性严重,学习没有苦干劲。特别是如今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珠,总是怕他们吃苦,只要合孩子的意愿,都是百依百顺,尽量让孩子享受好的,怕他们受到半点委屈,怕他们不能克服困难,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办。快小学毕业了,还不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相比父辈以前,这个年纪就已是父母的好帮手。试想,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能“学海无边苦作舟”吗? 2、家庭教育的缺失。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打工成了民生的一种工作方式,很多农村家长都参与到这个行列中,为了工作,大多数人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他们成了留守、半留守儿童,从而缺乏父母必要的家庭教育,容易养成惰学的习惯,而老年人通常是教育不出效果。他们慢慢

浅谈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摘要: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根据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由此足可见学生厌学转化任重道远。学生厌学不管对于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都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足够重视、充分认识,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对策进行应对,以便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科学的应对知识、积极的进行学习,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本文笔者就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及其对策三点入手谈一下我对学生厌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表现对策分析 一、学生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负面状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充足的认识与学习,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情绪,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体现在对学习的消极性,比如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愿意按时完成,而是拖拖拉拉,或者不认真完成,而是应付性的完成,对教师、家长采取敷衍态度;其次表现在对于学习的恐惧性,比如在去学校的时候产生厌烦情绪,不想进校门、不想坐在教室,在面对教师的时候会哭闹、撒谎,比如说自己不舒服、家里有事等借口逃课等等;再者也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静下心来进行学习,而往往会思想跑题、开小差等等,或者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一旦有某种事物进入视线范围,就会抛弃学习的想法,这部分学生大多在课下的时候比较活泼,而到了课堂就显得烦躁不安,投入不进去精力,只顾玩耍不顾学习是厌学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 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多多方面的,总的来讲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等四点: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小学时期的学生虽然与社会接触面较少,但是也有很多的社会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特别是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大环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影响是巨大的。 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开展以及课时安排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意义,比如学校的学习风气、文化氛围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厌学情绪。比如学校评价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张强,男,14岁,八年级学生,在农村地区家境算比较富裕。因为听说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张智力水平属中等,但是进入学校后,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不及格,期末考试中也只有50分。张强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曾经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二、案例分析 张强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母感情不睦,经常吵架,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对他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远远不止是性格上的残缺,若引导不当,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坠落,误入歧途。老师曾多次找小张谈心,起初他一言不发,多次接触后,从他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对老师的几分敬仰。有一次课堂外活动后,我观其神色不错,主动找他谈心。他悄悄地跟我说:“爸妈经常吵架,我到了家有时想好好坐着做作业,听着他们的吵架声,我觉得很烦很烦,有时爸爸赶我到爷爷家去吃饭,有时妈妈赶我到外婆家。在这个家我怎么有心思去读书?周围的邻居又经常取笑我有‘二妈’。”我认真分析起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环境不良,使孩子缺少关爱,使其失去学习信心,在他看来,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难完成学习任务,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对学习的自卑心理,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消极情绪。为此,产生了自卑厌学的心理障碍症。 三、如何矫正小张这种自卑的厌学症。 (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小张的家长认清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明白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要求家长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张强的父母多次沟通之后,其父母在对待孩子方面的态度渐渐的有所改观,同时张强父母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 (二)、家长要教育和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和厌学心理。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外,一定还要有耐心。孩子学习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要赶上去非一日之功,对孩子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切不可操之过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日期:

浅谈当前中学生不爱学的原因及对策 韦州中学王金凤 [内容摘要]中学生不爱学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中学学生的不爱学情绪,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中学生不爱学情绪原因分析对策 一、绪论 中学生不爱学习是当前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爱学情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少自主性,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浓;二是缺少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差;三是缺少自制力,缺乏有效指导;四是缺少自强精神,没有远大理想。在不爱学习的原因上,大多数研究者把它归结为社会因素如读书无用论影响,校外游乐场所影响等;学校因素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评价单一、教师素质不高、学习负担过重等;家庭因素如家长教育不当、不良的家庭环境等。故而研究者多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探求解决中学生不爱学,厌学问题的策略,如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更新教育观念,修正学校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等等。但这些只是企图通过改善客观外在的条件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①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从不爱学习者心理上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自制、自强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才能从源头上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往也有研究者主张采用心理干预的办法来解决不爱学问题,其中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的应用最为普遍,他们也仅仅是想着如何消除不爱学这一消极心理状态,而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这一方面,积极心理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现实的依据。我们认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克服中学生的不爱学情绪。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

【摘要】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1.外在原因 1.1 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教育法》的规定,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至少要九年的持续学习呢? 1.2 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的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厌学心理。 1.3 学生心理压力太重。现代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所以,总是无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产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挫折感。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太大压力,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1.4 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有些家长在平时从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孩子学习上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1.5 教师原因。常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也有厌其师而倦其道。教育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