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万吨电解锌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

6万吨电解锌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

6万吨电解锌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
6万吨电解锌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

目录

1.总则 --------------------------------------------------------------------------------------------------------------------------------------------- 1

1.1任务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委托书、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 2

1.2.2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 2

1.3评价目的--------------------------------------------------------------------------------------------------------------------------------- 3

1.4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3

1.4.1 污染控制目标-------------------------------------------------------------------------------------------------------------------- 3

1.4.2 环境保护目标-------------------------------------------------------------------------------------------------------------------- 4

1.5评价标准--------------------------------------------------------------------------------------------------------------------------------- 5

1.5.1 环境标准-------------------------------------------------------------------------------------------------------------------------- 5

1.5.2 排放标准-------------------------------------------------------------------------------------------------------------------------- 6

1.6评价原则、评价项目及工作重点--------------------------------------------------------------------------------------------------- 7

1.6.1 评价原则-------------------------------------------------------------------------------------------------------------------------- 7

1.6.2 评价项目-------------------------------------------------------------------------------------------------------------------------- 7

1.6.3 评价重点-------------------------------------------------------------------------------------------------------------------------- 7

1.7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及评价因子--------------------------------------------------------------------------------------------------- 8

1.7.1 评价等级-------------------------------------------------------------------------------------------------------------------------- 8

1.7.2 评价范围-------------------------------------------------------------------------------------------------------------------------- 8

1.7.3 评价因子-------------------------------------------------------------------------------------------------------------------------- 8

2.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9

2.1项目概况--------------------------------------------------------------------------------------------------------------------------------- 9

2.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 ----------------------------------------------------------------------------------------------------------- 9

2.1.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 ----------------------------------------------------------------------------------------------------------- 9

2.1.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9

2.1.4生产规模、产品方案 ----------------------------------------------------------------------------------------------------------- 9

2.1.5项目平面布置 -------------------------------------------------------------------------------------------------------------------- 9

2.1.6主要生产方法 ------------------------------------------------------------------------------------------------------------------- 10

2.1.7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 11

2.1.8生产机构、定员、年生产时数 ---------------------------------------------------------------------------------------------- 12

2.1.9项目建设投资、环保投资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2

2.2工程分析-------------------------------------------------------------------------------------------------------------------------------- 16

2.2.1主要原、燃料、辅料来源及其成分、用量 ------------------------------------------------------------------------------- 16

2.2.2工艺流程 ------------------------------------------------------------------------------------------------------------------------- 18

2.2.3物料平衡、关心元素平衡 ---------------------------------------------------------------------------------------------------- 21

2.2.4供电、供热及给、排水 ------------------------------------------------------------------------------------------------------- 21

2.2.5 排污核算------------------------------------------------------------------------------------------------------------------------- 26

2.3废水非正常排放----------------------------------------------------------------------------------------------------------------------- 32

2.4达标排放分析、清洁生产评述 ---------------------------------------------------------------------------------------------------- 33

2.4.1达标排放分析 ------------------------------------------------------------------------------------------------------------------- 33

2.4.2清洁生产评述 ------------------------------------------------------------------------------------------------------------------- 34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37

3.1地理位置及交通 ---------------------------------------------------------------------------------------------------------------------- 37

3.2自然环境 ------------------------------------------------------------------------------------------------------------------------------- 37

3.2.1 地形、地貌、地质特征------------------------------------------------------------------------------------------------------- 37

3.2.2 地表水系水文特征------------------------------------------------------------------------------------------------------------- 37

3.2.3 气候及气象特征---------------------------------------------------------------------------------------------------------------- 38

3.2.4 土壤------------------------------------------------------------------------------------------------------------------------------- 38

3.2.5 主要动植物资源---------------------------------------------------------------------------------------------------------------- 38

3.2.6 矿产资源------------------------------------------------------------------------------------------------------------------------- 38

3.3社会环境 ------------------------------------------------------------------------------------------------------------------------------- 39

3.3.1 政区、人口---------------------------------------------------------------------------------------------------------------------- 39

3.3.2社会经济 ------------------------------------------------------------------------------------------------------------------------- 39

3.3.3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 39

3.4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 40

3.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 40

3.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 ---------------------------------------------------------------------------------------------- 42

3.4.3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46

3.4.4厂界声环境现状监测 ---------------------------------------------------------------------------------------------------------- 47

3.5*河主要环境问题 --------------------------------------------------------------------------------------------------------------------- 48

3.5.1现状主要环境问题 ------------------------------------------------------------------------------------------------------------- 48

3.5.2*河水质污染成因---------------------------------------------------------------------------------------------------------------- 48

3.6*河水质展望 --------------------------------------------------------------------------------------------------------------------------- 53

3.6.1矿区资源整合情况 ------------------------------------------------------------------------------------------------------------- 53

3.6.2流域污染源情况 ---------------------------------------------------------------------------------------------------------------- 54

3.6.3*河水质展望---------------------------------------------------------------------------------------------------------------------- 55

4.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6

4.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评价-------------------------------------------------------------------------------------------------------- 56

4.1.1 污染气象分析------------------------------------------------------------------------------------------------------------------- 56

4.1.2 预测方案及内容---------------------------------------------------------------------------------------------------------------- 63

4.1.3 预测结果及评价---------------------------------------------------------------------------------------------------------------- 66

4.1.4 结论 ----------------------------------------------------------------------------------------------------------------------------- 74

4.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5

4.2.1生产废水 ------------------------------------------------------------------------------------------------------------------------- 75

4.2.2 总排口排水---------------------------------------------------------------------------------------------------------------------- 75

4.2.3非正常排放对*河水环境影响 ------------------------------------------------------------------------------------------------ 75

4.2.5评价结论、对策与建议 ------------------------------------------------------------------------------------------------------- 79

4.3渣库环境影响分析-------------------------------------------------------------------------------------------------------------------- 80

4.3.2环境地质条件 ------------------------------------------------------------------------------------------------------------------- 80

4.3.3处置废渣毒性判断 ------------------------------------------------------------------------------------------------------------- 85

4.3.4渣库方案设计简要评述 ------------------------------------------------------------------------------------------------------- 86

4.3.5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 90

4.3.6结论和对策措施 ---------------------------------------------------------------------------------------------------------------- 94

4.4声环境影响分析 ---------------------------------------------------------------------------------------------------------------------- 96

4.4.1评价标准 ------------------------------------------------------------------------------------------------------------------------- 96

4.4.2噪声源情况 ---------------------------------------------------------------------------------------------------------------------- 96

4.4.3预测方法 ------------------------------------------------------------------------------------------------------------------------- 97

4.4.4预测结果 ------------------------------------------------------------------------------------------------------------------------- 98

4.4.5结论 ------------------------------------------------------------------------------------------------------------------------------- 98

4.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98

5.重金属废水处置及控制------------------------------------------------------------------------------------------------------------------ 100

5.1废水来源------------------------------------------------------------------------------------------------------------------------------ 100

5.2控制目标------------------------------------------------------------------------------------------------------------------------------ 100

5.3处置方案------------------------------------------------------------------------------------------------------------------------------ 101

5.4废水控制------------------------------------------------------------------------------------------------------------------------------ 102

5.3结论------------------------------------------------------------------------------------------------------------------------------------ 104

6.公众参与调查与厂址选择分析--------------------------------------------------------------------------------------------------------- 105

6.1公众参与调查------------------------------------------------------------------------------------------------------------------------ 105

6.1.1 目的----------------------------------------------------------------------------------------------------------------------------- 105

6.1.2 调查方法----------------------------------------------------------------------------------------------------------------------- 105

6.1.3 调查范围和内容-------------------------------------------------------------------------------------------------------------- 105

6.1.4 调查简况----------------------------------------------------------------------------------------------------------------------- 105

6.1.5调查结果 ----------------------------------------------------------------------------------------------------------------------- 105

6.2厂址选择分析------------------------------------------------------------------------------------------------------------------------ 107

6.2.1厂址与规划 -------------------------------------------------------------------------------------------------------------------- 107

6.2.2厂址与环境敏感目标 -------------------------------------------------------------------------------------------------------- 107

6.2.3对厂址周围环境的影响 ----------------------------------------------------------------------------------------------------- 108

6.2.4结论 ----------------------------------------------------------------------------------------------------------------------------- 110

7.污染控制措施与总量控制建议---------------------------------------------------------------------------------------------------------- 111

7.1污染控制措施与对策--------------------------------------------------------------------------------------------------------------- 111

7.1.1可研提出 ----------------------------------------------------------------------------------------------------------------------- 111

7.1.2环评要求 ----------------------------------------------------------------------------------------------------------------------- 112

7.1.3建议 ----------------------------------------------------------------------------------------------------------------------------- 114

7.2总量控制建议------------------------------------------------------------------------------------------------------------------------ 116

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7

8.2社会效益 ----------------------------------------------------------------------------------------------------------------------------- 117

8.3环境效益 ----------------------------------------------------------------------------------------------------------------------------- 117

9.环境管理、监测制度建议--------------------------------------------------------------------------------------------------------------- 119

9.1环境管理机构和职责--------------------------------------------------------------------------------------------------------------- 119

9.1.1 环境管理机构----------------------------------------------------------------------------------------------------------------- 119

9.1.2 环保机构、管理人员职责-------------------------------------------------------------------------------------------------- 119

9.2建设期的环境管理------------------------------------------------------------------------------------------------------------------ 119

9.3运行期的环境管理 ----------------------------------------------------------------------------------------------------------------- 119

9.4污染源监测--------------------------------------------------------------------------------------------------------------------------- 119

9.4.1有组织大气污染源监测 ----------------------------------------------------------------------------------------------------- 119

9.4.2无组织大气污染源监测 ----------------------------------------------------------------------------------------------------- 120

9.4.3废水 ----------------------------------------------------------------------------------------------------------------------------- 120

9.5环境监测------------------------------------------------------------------------------------------------------------------------------ 120

9.5.1 监测时段----------------------------------------------------------------------------------------------------------------------- 120

9.5.2监测对象 ----------------------------------------------------------------------------------------------------------------------- 120

9.5.3监测项目、范围、时间和频率 -------------------------------------------------------------------------------------------- 120

10.结论 ---------------------------------------------------------------------------------------------------------------------------------------- 121

10.1产业政策 ---------------------------------------------------------------------------------------------------------------------------- 121

10.2相关规划 ---------------------------------------------------------------------------------------------------------------------------- 121

10.3达标排放 ---------------------------------------------------------------------------------------------------------------------------- 121

10.4清洁生产 ---------------------------------------------------------------------------------------------------------------------------- 121

10.5污染物总量控制 ------------------------------------------------------------------------------------------------------------------- 121

10.6环境质量现状与环境影响 ------------------------------------------------------------------------------------------------------- 121

10.7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 124

10.8厂址选择 ---------------------------------------------------------------------------------------------------------------------------- 125

10.9结论 ---------------------------------------------------------------------------------------------------------------------------------- 125 附件:

(1)*******委托*******承担《*******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

(2)*计产业[2003]1165号文《***省计委关于***铅锌矿6万吨电解锌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

(3)***县人们政府关于关于*******氧化矿生产10万t/a电解锌建设项目选址的意见

(4)***环保局:《*******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评价标准的确认函。

(5)*******编制的《*******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6)***发[2003]833号《关于*******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审批意见》(7)登记表;公众参与调查表;*金锌[2004]80号、82号

(8)《*******氧化矿生产6万吨电解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专家名单”。

1.总则

1.1任务由来

中国西南部的“***”成矿带,包括***地区,成矿条件好,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据有关资料介绍,成矿带中部约13万km2范围内有矿种58种,产地1100处,远景储量有:铜1100万t、铅锌2350万t、岩金200t、银11750t,潜在价值极可观。***处于“***”成矿带的重要部位,大规模开发***铅锌资源是国家开发“***”成矿带的序幕,是使矿业真正成为***经济支柱的重大举措。建成***大型锌工业生产基地,将对“***”成矿带的资源勘探和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建设国家特大型有色金属后备生产基地,从物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铅锌矿探明金属储量1427万t,是我国最大的铅锌矿区,属世界级的铅锌资源。***省锌储量2043万t,占全国总量的22%(居全国第一)。***铅锌资源是我国最大的铅锌资源(保有1050万t),占全国总量的12%,占全省总量的44%。为开发***铅锌资源,自1979年以来,已进行了长达23年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针对***矿石特点而进行的选、冶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至今尚未开始合理规模的开发。

***资源含锌品位高,保有储量的平均锌品位7.49%,且易露天开采。1985年以来,曾发生群采活动和非正规开采,已消耗了相当数量的高品位矿石,再不采取合理的大规模全面开发,高品位矿石还将继续消耗,***铅锌资源的优势也将随之下降。最终将失去了规模开发的条件。规模化开发***铅锌资源,完全符合中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战略方针。***已把***项目作

为***省西部开发实施行动计划的首批重大项目。

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了《*******氧化矿生产6万t/a 电解锌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现场踏勘,*******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及省环保局的有关要求及规定,编制了《*******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2003年11月29日由*******主持对大纲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对《大纲》进行了修改。*******对修改后的《*******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作了批复《***发[2003]833号》。

2004年3月,*******根据修改后的《大纲》和*******对《大纲》的批复,编制了《*******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月24日,***省建设项目审核受理中心主持对报告书进行技术评审,根据技术评审专家意见,我所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完善,将报批本提交建设单位上报审批后,作为该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1.2编制依据

1.2.1委托书、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1)*计产业[2003]1165号文《***省计委关于***铅锌矿6万吨电解锌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

(2)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省**********电锌渣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报告书》。

(4)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10万t/a电解锌工程渣库方案设计说明书》。

(5)*******委托*******承担《*******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

(6)*******编制的《*******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7)***发[2003]833号《关于*******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审批意见》

(8)2004年3月24日,***省环境审核受理中心主持形成的《*******氧化矿生产6万吨电解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会议记要”。

1.2.2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5)国务院发[1996]31号文《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问题的若干意见》。(6)***省人民政府第105号令《***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7)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8)********环控发(2001)613号文《关于印发〈***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的通知》。

(9)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1)125号文《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0)***省城市规划设计院2002年4月编制的《***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

1.3评价目的

(1)对项目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分析项目污染物正常、非正常排放情况;预测评价项目污染物正常、非正常排放情况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提出污控措施和防治对策。

(2)对该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分析,从清洁生产角度提出可行的措施。

(3)核算项目完成后的排污总量,通过对达标排放和外环境达标情况的分析提出总量控制建议。

(4)对项目选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5)为项目决策、环境管理以及设计提供环境科学依据。

1.4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1.4.1 污染控制目标

1.4.1.1项目的污染特征

本项目按生产装置划分为公用工程和电解锌等,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以废水、固废和废气为主。

(1) 废气

生产过程中废气污染物主要产生于燃煤锅炉烟气,污染因子主要为烟尘和SO2。电解锌装置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产生于在浸出、净化、电解车间有少量无组织外溢的蒸汽和微量酸雾,在原料粉磨间、焙烧车间、浸出车间、熔铸车间的加料、出料口及扒渣口等有粉尘逸出。

(2)废水

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浸出、净化、电解车间的冷却水和冲洗废水。部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按设计项目生产废水不外排。

(3)固废

项目的固废产生量较大主要有:浸出车间产生的浸出渣,锌净化车间产生的铜镉渣,空气冷却塔产生有钙镁结疤物,锅炉房产生废渣,熔铸车间产生锌浮渣以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滤渣。其中电解车间空气冷却塔产生的钙镁结疤物及锅炉房产生废渣,可外运作为水泥掺和料或铺路综合利用。锌浮渣可作为副产品外售。铜镉渣运至镉回收车间经浸出、置换后,得到海绵镉、铜渣、及贫镉液,海绵镉、铜渣作为副产品外售,贫镉液返回电锌系统浸出工段回用。

(4)噪声

本项目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锅炉鼓风机、空压机等,其噪声声级均超过90dB(A)。1.4.1.2污染控制目标

针对项目的污染特征,确定污染控制目标为如下:

(1)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2)确保达标排放。

1.4.2 环境保护目标

(1)空气质量

空气环境质量的保护目标为厂址附近的村庄和***县境内的主要城镇。关心点为***县城、锣锅坪村、香柏村及*镇。根据***县环境规划,环境空气质量功能按照二类区保护。关心目标位置及环境功能要求见表1-1。

表1-1 关心目标情况

(2)地表水

评价区内主要河流为*,水环境功能按Ⅳ类水域功能要求。

(3)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执行Ⅲ类标准。

(4)声环境

按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保护。

1.5评价标准

1.5.1 环境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按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mg/m3)

·空气环境中的硫酸标准采用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Ⅳ类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执行Ⅲ类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按二类标准。

·GB9137-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1.5.2 排放标准 (1)废气

·锅炉烟气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按表1、表2中II 时段标准。

·其它污染源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9-1996,表2中二级

(2)废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执行表1

、表4的二级标准、表5。 (3)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执行Ⅲ类标准。

(4)固废

·GB5085.1-1996《危险固废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当PH≥12.5或≤2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GB5085.3-1996《危险固废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浸出液毒性鉴别标准值

·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1.6评价原则、评价项目及工作重点

1.6.1 评价原则

根据项目性质,采用以下评价原则进行评价:

(1)符合产业政策。

(2)符合当地规划。

(3)符合清洁生产。

(4)达标排放。

(5)总量控制。

(6)不改变当地环境功能。

1.6.2 评价项目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4)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5)声环境影响评价;

(6)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清洁生产。

1.6.3 评价重点

(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2)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3)水环境影响评价。

1.7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及评价因子

1.7.1 评价等级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项目的污染因素和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按照HJ/T2.1-2.3-93中环评工作分级公式Pi= (Qi/Coi)·109计算,主要污染因子二氧化硫等标排放量为0.96×108(P i<2.5×108),对照HJ/T2.2-93表2分级标准,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注:式中Q i-二氧化硫的单位时间排放量按本项目+扩建项目的排放总量计算。

1.7.2 评价范围

(1)空气环境

厂址以南3km、以北6km、东西各2.5km共45km2的区域。其交通区域位置见图1-1。评价区域图见图1-2。

(2)地表水环境

厂址上游0.5km、下游至金鸡桥,全长约8km。见图1-2。

1.7.3 评价因子

(1)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因子:SO2、TSP和硫酸雾。

预测因子:SO2、TSP和硫酸雾。

(2)水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pH值、COD cr、BOD5、DO、Pb、Zn、Cu、Cd、As。

预测分析因子:pH值、Pb、Zn、Cu、Cd、As。

(3)声环境

声环境影响分析因子为Leq(dB(A))。

(4)固废

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评价设专题,主要考虑固废对水环境(地表、地下)的影响。

2.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1项目概况

2.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2.1.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

厂址建设地位于******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镇南约2km处的小山坡上;东、南为*河;东西两侧均为山岭,西临省级公路(***—*龙)。主要生产厂区海拔标高2272-2338m,厂区占地面积160亩(含预留发展用地)。其区域位置见图1-2。

2.1.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生产设施:磨矿车间、浸出车间、净化车间、电解车间、熔铸车间。

辅助生产设施:原料仓库、成品库、化工及五金仓库、机修车间、锅炉房、车间办公室、污水处理站、渣场等。

公共设施:厂区内输电线路、厂区供排水管道、厂区总图运输、厂区绿化等。

行政、生活设施:办公楼、食堂及职工住宅等。

2.1.4生产规模、产品方案

生产规模:氧化矿生产6万t/a电解锌。

产品方案:产品方案见表2-1。

表2-1 项目产品方案

2.1.5项目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的原则:尽可能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合理布局,遵循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

(1)系统组成

项目由浸出车间(包括氧化锌还原矿库及球磨、浸出、浓密、过滤)、净化车间(包括一、二、三段净化及过滤)、电解车间(包括电解液冷却的风塔)、熔铸车间、成品仓库及附属设施机修、气修、电修、锅炉房、供水、供电系统、废水处理站、办公楼、食堂、地磅房等组成。

(2)平面布置

总平面是在指定的场地进行布置的,按场地自然条件及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总平面布置的顺序由北向南布置:磨矿工段、浸出车间、净化车间、电解车间、熔铸车间、成品库、化验中心、锅炉房布设在东侧的*河河岸上变电所布置在厂区东南角,靠近用电量较大的电解车间。根据地形,污水处理站布置在厂区南面地势相对较低的河床地段。地磅房布置比江河东侧原料运输道路边适当位置。办公楼布置在西南靠近***至*龙的省级公路地带。为方便生产及对外运输,厂区西侧开设三个大门,东侧在*河桥头开设一个大

门,主大门设在办公大楼门前。

(3)竖向布置

根据地形件条和工艺流程的配置,厂区的竖向布置采用台阶式,台阶之间场以挡土墙或放坡形式联系。场地标高的确定主要考虑厂区东面通向矿区的桥位标高和西面省级公路的标高,以及通向西面山上的立交桥位标高,同时结合工艺和*河洪水位标高来确定。整个厂区分五个台阶,由北到南,从上到下依次布置。场地排雨水采用浆砌片石明沟由北向南排入*河。厂区污水集中排至污水处理站。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见图2-1。

2.1.6主要生产方法

本项目设计采用成熟可靠的湿法炼锌工艺,其流程主要包括:预浸出、一段浸出、二段浸出、三段净化、锌电解、熔铸、镉回收等工序。生产过程中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详见图2-2工艺流程图。该工艺流程主要优点有:适于当地矿产品资源特点,氧化锌矿连续浸出、净化节省投资,且流程简单便于管理,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2.1.7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2。

表2-2 主要生产设备

2.1.8生产机构、定员、年生产时数

项目按工厂建制,隶属于*******。

根据公司法、国家有关规定及项目的特点和生产运营的需要,为了加强企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工厂组织机构设置如下:(1)管理机构

设厂办(含信息化管理)、财务处、生产技术处、安全设备处、物资管理处、质检处、人保处等机构。

(2)生产机构

生产机构主要设原料制备车间、浸出过滤车间、净化车间、电解车间、熔铸车间、镉回收车间、机电动力车间、维修车间、极板车间、锅炉房、质检化验(含环保监测)室及成品仓库、污水处理站等。

劳动定员为893人,其中:主要生产人员835人,管理及辅助生产人员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 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 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 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 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 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 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 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 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 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 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 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 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 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 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 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 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 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 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 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 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 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 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致使在指标体系选择 方面有一个共同缺点,即没有或很少涉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标过多, 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评估之外。另外,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

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新版)

建设单位为:公司 地质勘察单位为: 设计单位为: 监理单位为: 施工单位: 监督机构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施工情况 1、地基与基础:于年月日机械开挖地基土方,年月日经由关部门对基槽进行检测验收认定已到粘土持力层后进行 基础结构施工,基础正负零以下,为C15砼条行基础加DQL,预埋柱下钢筋,均符合设计要求,各到工序完 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为:公司 地质勘察单位为: 设计单位为: 监理单位为: 施工单位: 监督机构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施工情况 1、地基与基础:于年月日机械开挖地基土方,年月日经由关部门对基槽进行检测验收认定已到粘土持力层后进行

建设单位为:公司 地质勘察单位为: 设计单位为: 监理单位为: 施工单位: 监督机构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施工情况 1、地基与基础:于年月日机械开挖地基土方,年月日经由关部门对基槽进行检测验收认定已到粘土持力层后进行 有关文字材料需打印。 单位工作质量检查报告(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为:公司 地质勘察单位为: 设计单位为: 监理单位为: 施工单位: 监督机构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施工情况 1、地基与基础:于年月日机械开挖地基土方,年月日经由关部门对基槽进行检测验收认定已到粘土持力层后进行

建设单位为:公司 地质勘察单位为: 设计单位为: 监理单位为: 施工单位: 监督机构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施工情况 1、地基与基础:于年月日机械开挖地基土方,年月日经由关部门对基槽进行检测验收认定已到粘土持力层后进行

建设单位为:公司 地质勘察单位为: 设计单位为: 监理单位为: 施工单位: 监督机构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施工情况 1、地基与基础:于年月日机械开挖地基土方,年月日经由关部门对基槽进行检测验收认定已到粘土持力层后进行 基础结构施工,基础正负零以下,为C15砼条行基础加DQL,预埋柱下钢筋,均符合设计要求,各到工序完 单位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勘察单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第二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 第11 章概述 我国自七十年代末从西方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以来,在开发建设项目的准备期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已成为一项法定制度,在我国推行了二十几年,在新污染源的控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生了从法定制度到法律制度的质量飞跃,回顾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在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有了深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与国际环境评价制度接轨,深入探索、研究区域或跨区域、国家或跨国家的战略环境评价,从广度上,扩大环境评价工作面,从深度上,进一步提高环境评价的质量,使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使之在工农业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中起到污染防治与制导作用。 1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知识储备,是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条件。 11.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在经济发展的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工程建设和生存环境的相互影响,有些是能够事后修补的,有些是属于不可逆转的,事后很难挽救,于是人们便积极探索事先预防环境损害的途径。环境影响评价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脱颖出来的一种实用技术。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概括地说:就是用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种战略防御手段。它是由多种学科组成的协调技术体系,既属于软科学的理论范畴,又含有硬科学的技术内涵,它包括了工程污染分析、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环境经济分析和污染防治对策等相关技术内容。 狭义地讲,环境影响评价则是对特定建设项目在动工兴建以前,即在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其选址、设计、施工到生产、运营等全部过程进行工程污染分析,找出环境污染因子,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以确保项目周边的人们具有近期和远期的生存环境质量。 广义地讲,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在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包括开发建设、城市规划、计划决策、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环境立法等)之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该项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不仅要研究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生存环境的影响;也要研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要研究污染物对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途径;也要研究污染因子在环境中传播、渗透和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生物物种的危害程度。从而制定出有效率的防治策略,把环境影响损害限制在人们可以容忍的水平,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保障。 11.1.2 规范性特点 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既体现了环境科学的综合技术,又表现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性质,所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既是有价值的环境科学技术报告,又是待批的环境保护管理文件。这种两者兼而有之的报告性质决定了它的规范性特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从头至尾地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各项规定进行编制。有学者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规范性技术报告是非常正确的,它包括法律规范性、格式规范性、政策规范性、技术规范性、语言规 范性、文件规范性、审评规范性等。必须强调指出,不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写的评价报告不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因为它违背了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规 - 105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 1

环评报告——— 川农 灾后 ( 旧址) 重建 项目 指导老师: 饶含兵 组长: 何阳 班级: 化工13-1班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 (5) 1.2 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 (6) 1.3 编制依据 (7)

1.4 评价标准 (8) 1.5 评价工作等级 (9) 1.6 评价范围 (10) 1.7 控制与保护目标 (10) 1.8 评价工作程序 (11) 第二章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 (12) 2.1 自然环境概况 (12) 2.2 社会环境 (15) 2.3 环境质量现状 (17) 2.4环境功能规划 (17) 2.5 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17) 第三章工程分析 (17) 3.1 工程概况 (17) - 3 -

3.2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9) 3.3污染物防治措施分析 (20) 3.4 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23) 3.5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23)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4)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24) 4.2 污染气象资料 (25) 4.3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26) 4.4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27) 第五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28) 5.1 地表水概况 (28)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8) 5.3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8) - 4 -

5.4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9) 5.5 结果分析 (29) 第六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29) 6.1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29) 6.2 声环境影响预测 (30) 第七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34) 7.1 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分析 (34) 7.2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35) 7.3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35) 7.4 结论 (36) 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7) 8.1 生态评价原则 (37) 8.2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 - 5 -

正定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 机场现状和扩建工程概况 1.1 机场现状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位于石家庄市东北方向的正定县新城铺镇,距市中心32公里。机场中心点坐标:东经114°41′48″,北纬38°16′50″,磁差-4°46′35″。机场占地约4076亩,其中场区内3957亩,场区外119亩,飞行区技术等级4E,净空条件良好。机场附近有位于西北面的京珠高速公路和位于西侧的107国道辅路与市区连接,交通十分便利;拟建的高速城际铁路位于机场南侧约2公里(2011年建成使用);规划在机场南侧建设机场专用路一条,并高架直达机场航站楼。 机场现有一条跑道全长3400米,宽45米,每侧道肩7.5米,总宽60米;跑道厚度按B747型飞机全载起降设计,水泥砼道面厚0.34-0.37米,可满足目前世界上各类大型飞机的起降。一条平行滑行道长3400米,宽44米,水泥砼道面厚0.37米。停机坪面积14.8万平方米,机位数31个。航站楼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为下层进港、上层出港的两层式结构。货运库面积1万平方米。进场道路由京石高速公路东平乐附近接出,长约1.6 公里。停车场2.43万平方米。 201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达到272.4万人次,年客运飞机起降架次30996架次,训练机年起降架次19658架次。 1.2 机场扩建工程概况 ⑴工程名称: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 ⑵建设规模和内容:机场工程新建13万平方米T2 航站楼、3万平方米T1和T2航站楼连廊及相关配套工程和设施的建设。飞行区快速滑行道,远机位和近机位站坪建设;楼前高架桥主桥长497m,桥上六车道布置,桥梁总宽度34m;停车场铺装面积:91490m2;评价建议污水处理厂仍保持现有处理能力5000m3/d;中水回用量约3160m3/d,扩建后中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能力5500 m3/d,中水采用絮凝+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建设污水管网7公里、中水回用管线8公里。2020年旅客吞吐量为135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为16万吨,年起降客货机架次126757架

中国投资环境评估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c610187091.html,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中国投资环境评估 導論 隨著中國大陸電子資訊産業與市場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影響其產業、市場發展的國家競爭力、國民購買力亦成為重要研究課題。對3C廠商而言,不論是政治穩定度、產業政策走向等政治環境,人口數量、家庭結構、城鄉差距等社會環境,或是經濟成長、進出口貿易、所得水準、消費支出等經濟環境,皆是廠商投資設廠、搶佔市場時決策所需的資訊。 目錄 政治環境 社會環境 經濟環境 MIC觀點 圖目錄 圖一1953-2002年中國大陸居民家庭戶成長概況 圖二2000-2003年中國大陸各級畢業生成長概況 圖三1996-2003年中國大陸城市就業概況 圖四2002-2003年中國大陸各季度GDP的成長概況 圖五1992-2003年中國大陸固定資産投資規模 圖六1998-2003年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概況 圖七1996-2003年中國大陸外匯存底及對美元匯率 圖八1978-2003年中國大陸平均年收入和消費支出發展概況 圖九2002-2003年中國大陸城市家庭年平均收入狀況 圖十2003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結構概況 圖十一2004年6月中國大陸居民消費支出前10大城市概況 表目錄 表一中國大陸新舊憲法部分內容對比 表二2004年中國大陸新出口退稅率産品目錄 表三2004年中國大陸外商所得稅政策部分內容摘要 表四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5號」文件內容摘要 表五2002-2003年中國大陸人口結構 表六2000-2020年中國大陸三大城市聚落發展規劃概況

https://www.doczj.com/doc/c610187091.html,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政治環境 保護私有財産入憲 中國大陸第十屆二次人民代表大會,透過憲法修正案,首次明確地將保護公民私有財産納入憲法,並提出政府徵用時將給予補償等條款,此項調整對於一個向來強調公民一切財産公有的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可謂是一個國家制度上根本的轉折。(如表一) WTO衝擊現有產業政策 傾銷與反傾銷事件大增 在中國大陸加入WTO已有相當時日之後,主要貿易夥伴針對中國大陸低價產品的競爭予以反擊,2003年接連在鋼鐵、紡織、家具、彩電等領域對中國大陸提出反傾銷的訴求。 2003年5月2日在日本彩色電視機廠商的運作下,五河電子公司(FREI)、電子工人國際兄弟會(IBEW)、電子産品、家具和通訊國際工會(IUE-CWA),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對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彩電廠商的反傾銷訴訟。2004年4月13日(美國時間),美國商務部宣佈仲裁結果,決定對長虹、康佳、創維、海爾等中國大陸主要彩電廠商的21英吋(含)以上直立、背投式陰極射線管彩色電視機徵收4.35%至78.45%反傾銷稅。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開始利用WTO的相關條款,加強對外反傾銷活動:至2003年底為止,中國大陸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工、鋼鐵、輕工、紡織、通訊等重點行業,提出27件反傾銷案,其中15件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之新案。 調整出口退稅政策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例)

合肥滨湖新区渡江战役纪念馆环湖北路上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施工单位: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刘恩红

签署页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评估依据 三、自检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管理体系评价 四、材料报验 五、工程实体质量评估 六、竣工预验收监理结论 七、附录: 附一:单位工程质量评分表 分部工程质量评分表 附二: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分表 附三:监理抽查/见证试验情况汇总及说明 附三:工程概况表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合肥滨湖新区渡江战役纪念馆环湖北路上跨工程 2、工程地点:合肥市滨湖新区 3、建设工程组成及规模: 环湖北路上跨桥位于渡江战役纪念馆和环湖北路交汇处,桥轴线桩号为K4+740.70.桥与环湖北路斜交,交角为70.74°。桥体布置为梁板式,共布置2跨,单跨跨径21.4m,总长度42.8m,桥宽176m。桥上部结构采用跨径21.4m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桥,全桥顶面水平布置,上覆广场工程地面结构层。桥面顶高程为14.30m。上部结构采用C50预应力砼空心板,板厚1.4m。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钢筋砼扶壁式轻型结构,前墙、底板厚均为1.2m。中墩采用墩柱式,桥墩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底宽4.0m,墩柱采用C25钢筋砼柱体,柱尺寸 1.0m×1.6m,柱顶设钢筋砼盖梁。上跨桥进出口两侧(防洪)挡墙长分别为160.46m,240.1m。桥涵顶面采用铝塑板吊顶,两侧桥台以及桥涵进出口顶挡墙外立面均采用氟碳漆饰面。桥面铺装层上设XYPEX防水涂层,上覆防水卷材一层。桥涵内按照隧道标准布置照明,另设置一定的消防设施(灭火器箱,500X400X800,16只,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8,32具)。 4、工程合同额:36987426.91元。 5、建设工程工期:180天。 6、项目参建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 编制单位: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九月

目录 1 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任务由来 (1) 1.3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2) 1.4评估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 (3) 2 评估依据 (4) 2.1编制依据 (4) 2.2环境现状评估目的及原则 (6) 2.3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估因子 (7) 2.4评估标准 (8) 2.5评估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10) 3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3) 3.1工程概况 (13) 3.3环境影响分析 (18) 4 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24) 4.1自然环境 (24) 4.1.5土壤植被 (25) 4.2社会环境 (26) 4.2.3名胜古迹 (26) 4.2.4矿产资源 (27) 5 环境现状及影响调查与评估 (28) 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8) 5.2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28) 5.3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29) 5.4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30) 6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39) 6.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39) 6.2选址符合性分析 (39) 6.3与流域规划相符性分析 (39) 6.4项目与各类生态功能区要求的相符性 (40) 6.5环境相容性分析 (40) 6.6用水合理性分析 (40) 7 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41) 7.1已有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41) 7.2环保整改或补救措施及建议 (42) 7.3防止污染措施的结论与建议 (43)

建设单位质量评估报告

xx申发久长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基础分部) 建 设 单 位 自 评 报 告 xx申发久长科技有限公司 xx年十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省贵阳市修文县久长镇新民村,1#厂房长276m*宽108m,建筑面积29808m2; 2#厂房长276m*宽72m+长120m*宽60m+长96m*宽18m,建筑面积28746平m2;3#厂房长288m*24m,建筑面积6912 m2,总建筑面积65466 m2。 二、工程完成设计与合同约定内容情况 本工程由xx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施工图,并经贵阳市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图纸会审中心审查合格,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符合合同约定的内容。 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评价 工程勘察设计,设计单位能按照建设单位的建设意图进行设计;工程在造型设计、环保节能设计等方面,设计单位能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进行设计,设计合理,并能定时到施工现场指导工作。 施工单位能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严格按图纸施工,个详资料准备齐全,各分部均办理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全部合格;各分部、分项工程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监理单位工作认真负责,能及时准确的按规范要求进行控制工程质量,严格把好质量关,致使本工程没有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工作做得很好。 四、工程竣工验收时间、程序、内容和组织形式情况 该基础工程已全部完工,约定于2012年10月xx日由建设单位组织,诚邀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监理单位一同参加基础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同时邀请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本次验收行为实行监督。 五、工程竣工验收意见

经建设单位组织各参检单位,对xx申发久长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1#、2#、3#厂房基础工程全面、系统的检查验收,各单位一致认为,基础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质量等级到达合格质量标准。 建设单位(章): 项目法人: xx年10月

草原改扩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草原改扩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版)

前言 (1) 1总论 (2) 1.1编制依据 (2) 1.2采用标准 (3) 1.3评价等级 (5) 1.4评价范围 (6) 1.5评价重点 (6) 1.6评价因子 (6) 1.7保护目标 (7) 2工程概况 (9) 2.1现有工程概况 (9) 2.2改扩建工程概况 (15) 3工程分析 (24) 3.1现有工程污染源分析 (24) 3.2改扩建工程概述 (30) 4项目地区环境状况 (37) 4.1自然环境概况 (37) 4.2区域社会经济现状概况 (38) 4.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0)

5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7) 5.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47) 5.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7) 5.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0) 5.4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1) 5.5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3) 5.6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4) 6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6) 6.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分析 (56) 6.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7) 6.3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7) 6.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分析 (59) 6.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9) 7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62) 7.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62) 7.2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62) 8环保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64) 8.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4) 8.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64) 9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67) 9.1环境效益分析 (67) 9.2社会效益分析 (67) 10公众参与 (69) 10.1公众参与调查的目的 (69) 10.2公众参与原则 (69) 10.3公众参与方式、对象和内容 (69)

咖啡因项目投资环境及风险评估报告

咖啡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索引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 (1)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及意义 (4) 四、咖啡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5)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流程 (13) 六、智研咨询可行性研究报告优势 (15)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经济活动(工业项目)决策前的一种科学判断行为。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按用途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 1、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体投资环境 对资源开发项目要深入研究确定资源的可利用量,资源的自然品质,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 2、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 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3、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等等。 4、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系统归纳,包括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等。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

1总则 1.1任务来源及评价目的 1.1.1任务来源 汉江平川段位于汉江干流上游,西起勉县武侯镇,东到洋县小峡口,东西长105km,南北宽5-25km。汉江平川段防洪工程建设始于建国后。五十年代修建了38.4km砌石护岸,有效地操纵了局部河段的河岸坍塌;六十年代初,提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在干支流两岸筑堤73.5km,造林4万多亩,新建、加固了一些险工段;1974年以后,按照“向汉江要地”的错误精神指导下,筑堤83.8km。由于过度缩窄河道,导致所修建的大堤大部分毁于“81.8”、“90.7”洪水。1991—1994年,一期工程新修堤防52.02km。1998年开始续建,到2000年底完成新修堤防12.97km,加高培厚16.16km。截止2001年4月底,汉江干流两岸共建有堤防工程171143m,其中左岸堤防工程20段长93935m,右岸堤防工程21段、长77208m;各类坝垛228座,其中左岸81座,右岸147座;涵闸(洞、管)138座,其中左岸61座,右岸77座。但仍存在城防段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地段堤线布置不合理,排涝设施不健全、尚未构成完整的堤防防护体系等防洪问题。继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为汲取大灾之后的经验教训,水利部及所属各大流域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按新的技术规范重新编制河流防洪规划。为此,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托付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原防洪“一期工程”和“续建工程”基础上完成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依照《建

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要求,汉中市河道治理处于2002年3月21日托付我院进行该项目环境阻碍评价。 1.1.2评价目的 通过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环境阻碍分析,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环境产生的阻碍,从环境角度论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不利阻碍减小到最低限度,使经济建设和环境爱护协调进展,为环境治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12); (2)《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阻碍评价规范》SDJ302—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 (6)《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水利部SL204—98; (8)《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95),1995年; (9)《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阻碍》(HJ/T 19—1997); (10)《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环境阻碍评

三亚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度假村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三亚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度假村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目录 1. 总则 (1) 1.1项目由来 (1) 1.2评价目的 (2) 1.3编制依据 (2) 1.4评价标准 (4) 1.5 评价工作等级 (7) 1.6评价范围 (8) 1.7 评价方法 (8) 1.8评价重点 (8) 1.9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8) 2.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0) 2.1项目概况 (10) 2.2建设项目与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亚龙湾旅游度假区及亚 龙湾森林公园的相互关系和协调性 (14) 2.3工程分析 (15) 2.4产业政策符合性、规划符合性和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24 3. 区域环境概况 (26) 3.1自然环境概况 (26) 3.2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27) 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8) 4.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8) 4.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1)

4.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2) 4.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 4.5项目用地现状图 (35) 5.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与评价 (36) 5.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6) 5.2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8) 5.3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与评价 (40) 5.4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与评价 (41) 5.5施工期对交通的影响 (42) 5.6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2) 5.7小结 (44) 6.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5) 6.1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45) 6.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7) 6.3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0) 6.4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2) 6.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3) 7. 景观影响评价 (54) 7.1景观现状调查 (54) 7.2景观建设 (54) 7.3景观影响分析 (54) 7.4营运期景观影响分析 (56) 7.5景观影响分析小结 (59) 8. 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 (60)

项目工程质量评估分析汇报

A.0.15 中海独墅岛三期C标项目39#楼工程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内容提要: 工程概况 工程参建单位 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处理情况 竣工资料审查情况 工程质量评估结论 建设单位:中海英奥置业(苏州)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苏州市新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章):苏州市科正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 日期: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评估依据 (2) 三、工程参建单位 (3) 四、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4) (一)主要分部工程质量情况 (4) (二)、主要功能和安全性能的质量情况 (8) 五、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处理情况 (9) 六、竣工资料审查情况 (10) 七、工程质量评估结论 (10) 八、附件 (10)

中海独墅岛三期C标项目39#楼工程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二、评估依据 1、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 2、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3、江苏省、苏州市地方标准 4、勘察、设计文件及相关图集 5、相关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6、监理规范GB/T50319-2013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1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1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5、《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三、工程参建单位 2015年9月21日由苏州市科正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海独墅岛三期C标项目监理组总监理工程师陈大春组织,对中海独墅岛三期C标项目39#楼进行了竣工预验收。 参加竣工预验收的单位有中海英奥置业(苏州)有限公司、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新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苏州科正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 竣工预验收分为土建组、安装组进行。组成员如下: 验收组组长:陈大春 土建小组 小组长:陈大春 陈大春苏州市科正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范文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

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指导老师: xxxx 实践课程:环境影响评价 专业: xxxxxxxxxxxxxxxxxxxxx 小组成员: 学号: 前言 建设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对发展贵州人才基地有一定的建设意义,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主要以各高校狙击为主要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贵州省教育素质质量。

建设项目投入巨大,最终还是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当前,花溪大学城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本次对贵州师范大学的正在建设中项目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拉简单的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 4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 6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 3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 8月28日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月1日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施行,国务院第253号令)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10月1日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 (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6月1日(12)《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 7月 (13)《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 11月 (14)《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0月 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 )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的地点及背景 a.项目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内的三组团建筑单体四号学生生活区 (学生公寓)和三号学生中心(学生食堂)设施建设 b. 地理坐标:地处东经105o07?至108o07?,北纬27o11?至29o22?之间,海拔高度1650米 c. 周围建筑:与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宿舍相邻,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宿舍与建设项目之间距离大约400米 d. 项目背景: 贵州省为了给当代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环境决定了投资是否能创造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预期归为三大类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一是宏观经济、国家外贸外资政策以及政局的稳定;二是国家监管框架的效率,如劳动关系、税收的效率与透明度等;三是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在熟练工人流动性不足与技术集约化条件下的技能和技术禀赋。2003年12月16日,世界银行在其网站公布了2003年中国投资环境调研报告,题为《改善中国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这份报告是在2002年对中国5个城市(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天津)进行投资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全国23个城市,对投资环境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报告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世界银行所调查的25个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 一、我国投资环境的国际比较 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近期世界银行所作的一些研究也表明,我国在投资环境的许多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一些邻国,投资环境有很大改善空间。 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优于印度,但落后于泰国。印度的铺砌道路占56%,我国为88%,泰国为97%;印度每1000人有3部私人电脑,我国每1000人有12部,而泰国为23部;从每1000人拥有的电话数量看,印度为131部,我国为294部,泰国则为371部。 第二,在对174个国家的调查中,我国的政治稳定性高,在政府效率方面表现中等,政府管制造成的成本低于印度和巴基斯

坦。 第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高于印度。 第四,总体来看,我国与其他东亚国家的人力资源和技能水平基本相当。但我国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要低于一些东亚邻国。如在泰国,销售额的5.6%要用于研发,而我国只有2%。 第五,国际上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十分明显。 第六,我国金融部门的运行效率低,绝大部分贷款都贷给国有企业,并且经常得不到偿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 二、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比较 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环境的要素指标描述为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domestic entry and exit barriers)、生产技能和技术禀赋(skills and technology endowment)、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labor market flexibility)、参与全球化程度(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私人部门参与程度(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非正式支出(informal payment)、税收负担(tax burdens)、法院工作效率(count efficiency)、金融环境(finance)等10个方面。以这10项指标衡量并综合静态数据和动态潜力,世界银行得出我国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排名(详见附表)。我国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东部的投资环境优于中西部,吸收外资的规模占绝对优势。2003年1-10月份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占全国的88%;中部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占全国的9%;西部只有13.5亿美元,占全国的3%。世行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各地港口便利、劳动力技能等自然禀赋不同,西部的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尤其表现在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足等方面。中

中国投资环境评估报告

中国投资环境评估报告 徐静(指导教师,陈燕和) (湖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黄石435002)摘要:国际投资环境评估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更显重要,中国投资环境受到特别关注。冷热对比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达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估方法。本文主要对其方法及其七种因素进行介绍,并用此方法对中国投资环境进行评估,以便世界各国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环境有一个总体了解,从而进行更好的投资。 关键词: 中国投资环境冷热对比法 中图分类号:F74 目录 1.前言. 4 2.“冷热”对比法介绍. 4 2.1 国际投资环境的概念. 4 2.2 “冷热”对比法的来源. 4 2.3“冷热”对比法的七大因素. 5

3.中国投资环境基本介绍. 6 4.中国投资环境评估. 8 4.1 政治稳定性分析. 8 4.2市场机会分析. 8 4.3经济发展与成就分析. 9 4.4文化一元化分析. 9 4.5法令阻碍分析. 10 4.6实质阻碍分析. 10 4.7地理及文化差距分析. 12 5.结论. 12

中国投资环境评估报告 徐静(指导教师,陈燕和) (湖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毫不客气地冲向世界各地。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全球投资者都战战兢兢,以犀利的目光扫视各国投资环境,希望为自己的资金寻找一条更好的出路。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其作用和价值突显出

来。中国在世界森林中也算一棵引人注目的参天大树,其投资环境如 何自然也倍受关注。 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法律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矛盾统一体。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不同,投资者在东道国之外,风险很大,因此,国际投资环境的好坏,投资者对国际投资的了解程度与分析评估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高低。 “冷热”对比法的来源 “冷热”对比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达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估方法。1 968年美国学者伊西阿·利特法克和彼得·班廷根据他们对六十年代后半期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大量工商界人士进行的调查资料,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构架》论文中提出通过七种因素对各国投资环境进行综合、统一尺度的比较分析,从而产生了投资环境例冷热比较分析法(也称冷热国对比或冷热法)。其基本方法是:从投资者和投资国的立场出发,选定诸因素,据此对目标国逐一进行评估并将之由“热”至“冷”依次排列,热国表示投资环境优良,冷国表示投资环境欠佳热。 1.政治稳定性 政府由阶层代表所组成,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深得人心,而且该政府能够鼓励和促进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适宜企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