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2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七年级历史2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七年级历史2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七年级历史2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育英学校导学案设计 年 月 日

年级

科目

学习内容

主备人 使用者 教师组织教学过程

二、自主学习

1、以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惯例就叫做“禅让制。”

2、鲧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治理水,而禹则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来治理水。禹因 为治水有功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内部发生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分化, 首领权力的性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禹死后,他的儿子_______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了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____取代了___________,“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三、合作研讨 四、展示讲解

(一)读课文填补表格。

人物 方法 结果

对比两种方法,想一想为什么禹可以成功呢?

(二)分析家天下出现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学 习 目 标 1、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重难点

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国家的产生是社会进步。

学习过程与指导

一、预习与复习

1、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和小麦

B . 小麦和粟

C .水稻和粟

D .水稻和玉米 2、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3、对华夏族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 A .尧和舜 B .舜和禹 C .黄帝和炎帝 D .黄帝和禹 4、炎黄联合部落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地点:__________( )。 5、_________和___________被称为“人文初祖。”

6、 (1)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遗址名称)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育英学校导学案设计年月日

五、形成检测

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依次是:()

A.尧、舜、禹 B.禹、尧、舜 C.禹、舜、尧 D.舜、禹、尧 2.2、传说中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领袖的惯例,史称“禅让”,此惯例的第一位实践者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3.传说中的尧舜时期,经常发生水灾的地区是

A.渭水流域 B.汉水流域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4.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A.禹 B.鲧 C.皋陶 D.伯益5.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A.通过禅让方式,被大家所推荐 B.通过战争方式,打败其他部落C.凭借家庭地位,自己继承父位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6、神话传说是什么?可信吗?为什么?教师组织教学

过程与评价

六、拓展延伸

材料一:“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墨子·尚贤上》材

料二:“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史记·五帝本纪》材料

三:“(伯)益干启位而启杀之。”——《竹书纪年》回答问题:

①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推选尧舜成为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②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③从材料三可看到与尧舜相比,启成为首领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后反思:

注:教师编写学习过程时分六个步骤:1、预习和复习;2、自主学习;3、合作研讨;4、展示讲解;5、形成检测;6、拓展延伸。

七年级历史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说明: 近来读了由旧贵族老师提供的有关“布点教学法”的资料,进行了尝试,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本课的时间安排与实际有很大出入,我是用两节课才完成的。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内容标准〗 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禅让制”、大禹治水、“公天下”、“家天下”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分析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原因,比较治洪“堵”与“疏”两种不同方法的作用和结果,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及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的观念。 (2)指导学生列出原始社会遗址表,培养归纳、综合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说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原始的民主推举制度。 (2)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教学要点〗 1.重点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难点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国家的产生是社会进步。 〖教材分析〗 一、禅让的传说 反映了原始部落联盟首领选举过程中的民主制度,说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袭的政治特权。 二、大禹治水 禹的治水方案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及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治水的成功则是在以身作则和团结民众的基础上获得的。以此教育学生:实践出真知、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三、“家天下” “禅让制”演变为“王位世袭制”的原因: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和部落联盟首领权势不断加强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向更新的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由此出现的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夏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王们世袭制建立的王朝,启是第一个由“家天下”而诞生的君主。 〖教学实录〗 〔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 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 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此话的皇 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 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北京紫禁城 (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 (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

(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 (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3)地位称号: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农政全书》 (1)内容特点: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政全书》中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历史地位:《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二)难点分析 1.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巨著的特点 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另外,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 ①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 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练习题

1.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D) A.皇帝必须任用贤臣 B.必须善于纳谏 C.必须轻徭薄赋 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解析:隋朝短命而亡,不重用贤臣、不能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科举制度不完善,都可以作为教训来接受,但是,这些都是具体的表现和举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隋的统治者不能准确定位君民关系因而滥用民力,实施暴政,这才是唐太宗从隋亡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C) A.减少决策失误 B.当一代明君 C.维护统治 D.笼络人才,安定社会秩序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也就是最重要的目的,对比四个选项,A、B、D都是为了C,C才是根本的目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维护统治,为了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 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政府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A)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要廉洁奉公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再现史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善于纳谏,是中国历史上的明君,①②③符合史实;唐太宗死后继位的是唐高宗,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故本题选择A。 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D) 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中材料的意思是“官吏所治理的地区,田地大量开垦,百姓家有余粮的,官吏可得到提拔”。这说明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5.“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C) A.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B.减少百姓的劳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C.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唐太宗身经隋末农民起义,目睹了隋亡过程,受到极大震撼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四个选项都是其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 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 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 万年至约20 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 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 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 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 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 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a href='//https://www.doczj.com/doc/c56813820.html,/pu/' target='_blank'>乐谱鞴ぞ撸?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 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 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 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 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 2. 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 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 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 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 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 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 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 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学习重点】《红楼梦》和京剧艺术。 【学习难点】小说与京剧繁荣原因和京剧成为国粹的原因。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红楼梦》 1.清代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2.《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和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3.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红楼梦》这部强、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艺术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的。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创作的。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的、的,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3、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4、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流传四方。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知识建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练习题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618年,建立唐朝的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4.唐太宗实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A、轻徭薄赋 B、 C、重视纳谏 D、加强中央权力 5.下列被唐太宗重用的人才是() ①魏征②房玄龄③杜如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李靖 7.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8.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0.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11.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1.重点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难点 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对国家的产生是社会的进步理解。 三、学生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四、自学提纲 (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表 一、禅(shàn)让的传说 1.相传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 2.我国远古时代,以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 二、大禹治水 尧舜时期,流域泛滥成灾。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降服了洪水。人们赞颂他的治水功绩,尊称他为“”。 三、“家天下” 1.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内部发生了和的分化,的性质也在变化。 2.禹死后,禹的儿子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朝(史称“大禹传子”)。从此, 制代替了“禅让制”,“”代替了“公天下”。 (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尧舜禹时期禅让的传说,思考讨论《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传位于舜,不让儿子丹朱继位说明了什么? 2. 鲧和禹分别有什么方法治水?为什么大禹治水改用“疏”的方法?你认为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禅让制”会演变为“王位世袭制”? 五、自我检测题 1.黄帝以后的尧舜禹主要生活在()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汉水流域

2.传说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A.黄帝 B.尧 C.舜 D. 禹 3.“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方式是() A.父传子 B.兄传弟 C.母传子 D.民主推荐 4.在禹晚年时,曾被大家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是() A.尧 B.启 C.皋陶 D.伯益 5.下列人物中,按历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黄帝、尧、舜、禹 B.舜、尧、禹、黄帝 C.黄帝、尧、禹、舜 D.尧、舜、禹、黄帝 六、当堂检测题 1.下列人物中,最终继承了禹的权位的是() A.尧 B.启 C.伯益 D.皋陶 2.“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的标志是() A.擒杀蚩尤 B.夏朝的建立 C.禹治水成功 D.“禅让”的出现 3.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A.通过禅让制,大家推选他做首领 B.凭借家庭特殊地位,自己继承父王 C.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4.禹治水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三过家门而不入” B.能够以身作则 C.尧舜部落的长期努力 D.变“堵”为“疏”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七、拔高思考题 课本P25页思考与讨论 八、作业题 完成随堂练 九、谈谈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 十、名人名言或教师寄语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 ——威·赫兹里特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班级 _姓名 __科目初一历史__ 主备教师_金亚平协作教师王晓荣(4) 课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 1课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教师寄语】你的天赋好比一朵火花,假如你用勤勉辛劳去助燃,它一定会变成熊熊烈火,放出无比的光和热来。 导学卡 学习目标 1、记住“禅让制”概念及大禹治水的方法。 2、理清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3、认识国家的产生是社会的进步。 学习任务 知识链接: 国家是怎样产生的?“禅让制”到“位世袭制”变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由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这将是我们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任务一: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相信你会很棒的!) (一)禅让制的传说 1、相传黄帝之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 、、。 2、什么是“禅让制”? 1.从大禹治水这件历史事件,你能看出大禹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品质? 2.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三)“家天下” 1. “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会代替“公天下”(禅让制)的原因? 2.“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的标志: 禹死后,禹的儿子击败,夺取权位,建立夏朝。从此代替了 ,代替了

任务二(小组探讨以下问题,相信你的发言会很精彩,会对别人有所启发!) 1.请同学们讨论p24的思考与讨论。比较“公天下”与“家天下” 2.请同学们讨论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社 会的进步还是退步? 任务三:(你对本课知识该有总体把握了吧!好好展示!) 学习疑点 训练卡 基础题 1、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 2、禹传子,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说明了() A、分封制代替了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禅让制代仍在继续 3、夏朝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 A、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B、私有制度的确立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对立阶级的产生 4、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的时间,三国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了洪水,造福人民。他是() A、黄帝 B、鲧 C、炎帝 D、禹 5、大禹治水采用的方法是() A、堵 B、架桥 C、疏 D、搬迁 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秦始皇 B、齐桓公 C、启 D、禹 提升题阅读课本24页材料,回答问题。 1、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情况? 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些史实? 3、“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4、“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时开始的?他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叫什么?他使用什么制度代替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时代的社会制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造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著名的京戏歌,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唱出了中国人对国粹艺术京剧的赞美之情和拥有这门传统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教师介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提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提示: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3.读教材,总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说课稿

第2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接下来,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八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掌握唐朝兴盛的原因,认识李世民、武则天等历史人物,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学习,不断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内容上来看,本课主要讲述唐太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从结构上来看,本课起到了过渡承接的作用,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因此,学好这一课,对学好这一个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对历史课感兴趣,喜欢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但是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未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及正确的史

观,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喜欢发表不同的见解。 四、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课程标准分析与教材分析,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与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掌握唐朝繁荣兴盛的原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从艺术作品中看到历史的能力,在分组讨论中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够积极吸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并从对唐朝的强盛的学习中,树立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 五、重难点 重点: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难点: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六、教法学法 教法:鉴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本课我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问题探究法辅助讲授法来进行授课。

读吴稼祥之《公天下》

读吴稼祥之《公天下》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但这位大哲人的话我常常只听了一半,对数学和逻辑读得多,而对历史与伦理读得少,历史尤然,因而对历史知之甚少。随着年岁的增长,少年懵懂不再,对历史的兴趣始増,读的史书才渐渐多起来。最近一口气读完吴稼祥的《公天下》,我认为有必要认真推荐这本书。作者在封底上写道:“此书,朝成夕可死矣。”我在书店看到这句话时,真的是哂然一笑。圣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难道这里阐述的是真道,而不是copy+paste?不是故弄玄虚,故作惊叹?这类人,此种事,我特别鄙视,在这一点上我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因此,遇到这种情形,我的第一反应是坚决不翻、坚决不买、坚决不读——这个时候我还是能感到年轻时的血气仍在。不过这回却是例外。我看这书的装帧甚是素淡雅致,不象是招摇过市的花俏与张扬;广西师大出版社也出过一些好书,不象是故意吹捧的卖家,它在封底写的“读懂《公天下》,读懂中国4000年政治史。义理、词章、考据并重,为近30年难得一见的政治(史)学佳构”,虽算不上沉稳持重,亦算矜持有度。因此,我拿起书来翻了翻。现在想起来,出版社的品牌和推荐只不过是没有让我反感,真正促使我拿起这本书来的是它的装帧。 我的眼睛有点小,近来甚为不好,原来只是近视,戴副眼镜就解决了问题,但现在戴副眼镜解决不了问题了,首先是看书读网眼睛发胀,稍长时间一点就流泪。后来一检查,说是老化了。因此,现在是戴着眼睛近的看着痛,摘掉眼镜远的看不清。索性就把近视眼镜也丢了,来个远不清、近不痛的雾里看花,落了个轻松。眼睛虽然看不太真切,但还是有点毒的,尤其是翻书,子丑寅卯一扫即明。《公天下》这本书,我翻开第一页一扫,从中国4000年历史的政治困境着笔,从孔子的“二律背反”开题,视角豁然开阔,论点为之一新,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没做任何犹豫就买下了。回到宿舍,就一口气读完。文采、思想和趣味性兼得,怎能不一口气读完呢?说句大实话,2012年畅销的基辛格的《论中国》,我也是一口气开始读的,但读到后面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随着离当代越来越近,写得越来越空,隔靴搔痒,了无生趣。 大尺度阐释历史,找寻规律,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雄视的战略眼光。《公天下》从孔子的“疑似二律背反”,提出了活力之“鱼”与稳定之“熊掌”能否兼得的问题。作者纵贯古今,详细分析了4000年来中国政治已经出现的各种形态,依治理形态将其分为平天下(大禹创制,夏商两朝实行)、兼天下(周文王创制,两周和春秋实行)、霸天下(嬴政及秦国创制,秦帝国实行)、分天下(刘邦创制,汉初、唐初和清初实行)、龙天下(刘邦和刘彻创制,汉武帝后的两汉、隋、中唐、宋、元、明以及清朝中晚期实行),并详细分析了各种治理模式的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压力模型以及优缺点,很多分析透彻并一针见血,让我们能够清楚地看懂几千年来各种政治模型的利弊。这足见作者的功力与创新。 作者揭开中国4000年历史的伤枷:“这就是中国四千年来的政治困境:中央不集权,地方分权,虽有活力,但容易处于低压或负压状态,不稳定,容易“瓦解”;中央一集权,集急了,高压不稳定,容易“土崩”,而集慢点儿,最好也就是高压稳定,慢慢“癌变””。作者又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五个“黄金时代”,或曰“太平盛世”:春秋时代、文景之治、贞开之治、康乾盛世和民国十年,发现这些时期都产生于“负压或者负压与高压的混合政治”。因此,“负压”政治对于中国社会带来的益处是要远远大于“高压”政治的。但是为什么40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 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 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明确它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在 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 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唱脸谱》我们耳熟能详。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是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教师讲述《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答案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读教材,教师简要地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课文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 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 天作出了哪些贡献?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 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 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 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 的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相关史事 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签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晚年倦怠政事,贪图享受,魏征又上书希望太宗能善始各终。 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 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①(①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 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明确中央机构的职 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 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研读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 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问题思考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 能体现出来?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 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 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 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 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 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 “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关史事 武则天爱惜人才。骆宾王写得一手好 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 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 慨不已,惋惜地说:“达么好的人才,没有 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 也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 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 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 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 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杨坚 C.李渊 D.李隆基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句话介绍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文景之治” 6.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A.仁政爱民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治世局面。下面对这一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②“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精品资料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