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工艺学原理

食品工艺学原理

食品工艺学原理
食品工艺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食物、什么是食品?

食物:供人类食用或具有可食性的物质。

食物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除少数物质如盐类外,几乎全部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主要来源由农业生产来提供。

食品:将食物经过加工得到产品统称为食品,食品是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

2.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1) 营养功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

保持人类的生存,即食品的第一功能——营养功能(吃饱),最基本的功能,提供营养和能量。

2)感官功能:

外观:大小、形状、色泽、光泽、稠度。

质构:硬度、粘性、韧性、弹性、酥脆。

风味:分为气味和味道。气味:香气、臭味、水果味、腥味;味道:酸、甜、苦、辣、咸、麻、鲜。

为了满足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感官方面的需求。第二功能——满足嗜好(吃好),这是人类对食品的物理、化学、心理的反应。

3)保健功能:除食品中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黄酮类、多酚、皂类化合物、肽类、低聚糖、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益生菌等。第三功能——食品功能的新发展: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起到增进健康、充沛精力、恢复疾病、延缓衰老、美容等作用(吃出健康)。

食品所具有的特别性质或属性,有3个特性:

1、安全性:(1)安全性:指食品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与“食品卫生”为同义词。

(2)影响安全性的三个方面: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致病菌、霉菌、病毒、化学毒素。

化学污染指标:重金属如铅、砷、汞;农药残留、药物残留如抗生素类、激素类药物;滥用化学添加剂或用量超标。

物理因素: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或混入食品的杂质超标,或食品外形引起食用危险安全问题。

2保藏性:(1)保藏性:在一定时期内食品应保持原有的品质或加工时的品质或质量。(2)食品的品质降低到不能被消费者接受的程度所需要的时间被定义为食品货架寿命或货架期。

3方便性:食品便于食用、携带、运输、贮藏。

?易拉罐、易拉盖、易拉袋。

?外包装、纸盒、箱子等。

?净菜、配菜。

?开袋即食。

保藏性、方便性是食品工业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所称为的食品,与厨师或家庭所制作的食品的区别所在。

3.食品的质量要素主要有哪些?

1)食品感观指标(色、香、味、质构) 2)营养素含量 3)卫生指标 4)保藏期

4.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以饼干、方便面、冷冻食品、罐头食品、饮料等为例来说

明。)

引起因素: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如多酚氧化酶诱发酶促褐变。

3、物理化学作用:食品在热、冷、水分、氧气、光、pH、时间的条件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引起变色、

褪色。

控制:

1、运用无菌原理:杀死微生物:高温,辐射。灭酶:加热可以灭酶。

2、抑制微生物:低温(冷冻),干藏,腌制,烟熏,化学防腐剂,生物发酵,辐射。

3、利用发酵原理:利用代谢产物酸和抗生素或抑菌剂等如豆腐乳,食醋,酸奶等。

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降低呼吸作用、低温、气调。

5.食品加工: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

品)的方法或过程。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1.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束缚水):化学结合水、吸附结合水、结构结合水、渗透压结合水。

自由水(游离水):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2.水分活度:衡量水结合力的大小或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程度(逸度)表示,将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Aw=f/f0 式中:f--食品水的逸度;f0--纯水的逸度。

近似:水分活度Aw=P/P0=n2/(n1+n2) 【1:溶质 2:溶剂】

3.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化学变化有什么影响?

(1)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范围不同:

?细菌:0.94~0.99

?霉菌:0.80~0.94

?耐盐细菌:0.75

?耐干燥的霉菌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0.60~0.65

?微生物不生长:<0.60

(2)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通常在Aw为0.75~0.95的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在Aw<0.65时,酶活性降低或减弱,但要抑制酶活性,Aw应在0.15一下。因此通过Aw来抑制酶活性不是很有效。

(3)对化学变化的影响:同一类食品由于组成、新鲜度和其它因素而使Aw有差异,实际上食品中的脂类自动氧化、非酶褐变、微生物生长、酶的反应等都与Aw有关。

当Aw<0.2时,除了氧化反应外,其它反应处于最小值(区域I);

当Aw为0.2~0.3时,为最小的反应速度(一般在等温线吸附区域I与Ⅱ的边界);

当Aw为0.7~0.9(中等水分)时,美拉德褐变反应、脂类氧化、维生素B1降解、叶绿素损失、微生物

繁殖和酶反应均显示出最大速率。

随着水活性增加,反应速度反而降低,如蔗糖水解后的褐变反应。

4.简述干藏原理。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

南方雨水多,空气比较潮湿,温度高,所以容易发生霉变。用密封袋或密封桶装起来。

5.什么是吸附和解吸?

吸附:当食品水分蒸汽压低于空气的蒸汽压时,则空气中水蒸气会不断地向食品表面扩散,食品则从它的表面附近空气中吸收水蒸气而增加其水分。

解吸:当食品水蒸汽压大于空气蒸汽压时,则食品中水分蒸发,其蒸汽压相应下降,从而水分含量降低。6.平衡相对湿度(ERH):反应了与食品相平衡时周围的空气状态或大气性质,此时湿度称为平衡相对湿度.数值上表示为Aw。Aw= p/ p0 =ERH/100

7.水分吸附等温曲线(MSI):在恒定温度下,以Aw对水分含量做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MSI。食品的MSI表示食品平衡水分含量与外界空气相对湿度(或食品的Aw)的关系。

(1)I区间的水与溶质结合最牢固

食品中最不易移动的水,这种水通过离子或偶极相互作用而被吸附在溶质的极性位置。这类水在一40℃不结冰,也不能作为溶剂,占 1%以下。这类水不能对食品固形物产生可塑作用,其行为如同固形物一部分。

(2)等温线Ⅱ区间

此区间水通过氢键与相邻的水分子和溶质分子缔合,大部分在-40℃时不能结冰,与I区总水分通常在总水量的5%以下。

(3)等温线Ⅲ区间

该区间增加的这部分水称为游离水,它是食品中结合最不牢固且最容易移动的水。既可作为溶剂又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和微生物生长。Ⅲ区间内的水在高水分含量食品中一般占总水量的95%以上。可被冻结,类似于自由水,易被脱水除去。

8.“滞后环”:回吸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在中低水分含量部分,解吸与回吸线的不重合,张开了一眼孔,称为“滞后环”。

9.滞后环现象:对于食品体系,采用向干燥样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水分吸湿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

10.什么是食品的导湿性与导湿温性?分别由什么引起的?

干制过程中潮湿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有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扩散,此时表面湿含量比物料中心的湿含量低,出现水分含量的差异,即存在水分梯度。同时,食品高水分区水分子就会向低水分区转移或扩散。这种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称为导湿性。

在空气对流干燥中,食品物料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不论是液态或气态)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导湿温现象称为导湿温性。11.请用导湿性和导湿温性解释干燥过程特征。

对流干燥:温度由物料表面向中心传递,而水分流向正好相反,即温度梯度和水分梯度的方向恰好相反。 I 湿温将成为水分沿水分梯度扩散的阻碍因素,水分扩散受阻。I总=I湿-I湿温

对流干燥降速阶段: I湿温> I湿,物料表面水分向深层转移,但物料表面水分仍不断蒸发,表面迅速干燥,温度上升,水分蒸发转移至物料内部。只有当物料内部因温度引起水分活性增大,建立足够压力后,才会使水分转移方向改变,扩散到表面进行蒸发,此不利于物料干燥。

如果物料内部无温度梯度存在,水分将在导湿性影响下向物料表面转移,在他表面进行蒸发。如能相同的内部和外部水分扩散,就能延长恒速干燥阶段。

12.请绘制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及食品温度曲线,并解释各曲线的含义。

曲线1:干燥曲线 曲线2:干燥速率曲线 曲线3:食品温度曲线

干燥曲线:

(1)干燥开始的很短时间内(AB ),食品含水量几乎不变。持续时间取决于食品厚度。

(2)随后,食品含水量直线下降(BC )。

(3)在某个含水量以下时(第一临界水分),食品含水量的下降速度将放慢,最后达到其平衡含水量(DE ),

干燥过程停止。

该曲线主要由内部水分迁移与表面水分蒸发或外部水分扩散所决定。

干燥速率曲线:

(1)当食品含水量仅有较小变化时,干燥速度即由零增加到最大值,为升速期A"B"。

(2)在随后干燥过程中保持不变。这个阶段称恒率干燥期B"C",干燥机理为表面汽化控制,表面去除的水

分大体相当于物料的非结合水分。

(3)当食品含水量降低到C"临界点时,临界点是干燥由表面汽化控制到内部扩散控制的转变点,是物料由

去除非结合水到去除结合水的转折点。干燥速度开始下降,进入降率干燥期C"D"。

(4)D"E"食品物料表面水分全部变干,当干燥达到平衡时,水分迁移基本停止,干燥速率为0.

干燥阶段 曲线特征

作用 预热阶段 干燥速率上升,温度上升,水分

略有下降

导湿性引起水分由内向外;导湿温性相反, 但随着内外温差减少,其作用减弱 恒速干燥阶段 干燥速率不变,温度不变,水分

下降

导湿性引起水分由内向外;导湿温性由于内外几乎没有温差,因此不起作用 降速干燥阶段

干燥速率下降,表面温度上升,

水分下降变慢 低水分含量时,导湿性减小,导湿温性减小

食品表面温度曲线:

(1)干燥起始阶段,食品表面温度很快达到湿球温度。

(2)在整个恒率干燥期,食品表面保持该温度不变。

(3)水分扩散速度低于水分蒸发速度,食品吸收的热量不仅用于水分蒸发,而且使食品温度升高。

(4)当食品含水量达到平衡含水量时,食品的温度等于加热空气的温度(干球温度)。

13.干制原料的基本要求:干物质含量高,风味色泽好,不易褐变,可食部分比例大,肉质致密,粗纤维少,成

熟度适宜,新鲜完整。

14.干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及分类? 对流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的原理和特点?

干制方法分类:自然干制、人工干制。

自然干制:晒干、阴干、晾干。

人工干制:(一) 空气对流干燥 (二) 接触干燥(滚筒干燥) (三) 真空干燥

(四)冷冻干燥 (五) 微波干燥 (六) 远红外干燥

对流干燥:

原理:空气对流干燥时最常见的食品干燥方法,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自然或强制地对流循环的方式与食品进行湿热交换,物料表面上的水分即汽化,并通过表面的气膜向气流主体扩散,与此同时,由于物料

表面水分汽化的结果,使物料内部和表面之间产生水分梯度差,物料内部的水分因此以气态或液态的

形式向表面扩散。

特点:由于干燥介质使采用大气压下的空气,其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只要控制进口空气的温度,就可以使食品物料免遭高温破坏的危险。采用此方法时,许多食品干制时都会出现恒率干燥阶段和降率干燥阶

段。因此干制过程中控制好空气的干球温度就可以改善食品品质。

微波干燥:

原理:利用了食品极性水分子(偶极子)在电场方向迅速交替改变的情况下,跟随进行迅速的运动,因运动摩擦产生很高的热量。微波:300MHz~300KHz,波长为1mm~1000mm的高频交流电。

特点:

优点:(1)干燥速度极快(2)食品加热均匀,制品质量好(3)具有自动热平衡特性(4)容易调节和控制(5)热效率高

缺点:耗电量较大,干燥成本较高,另外微波加热时热量易向角及边处集中,产生所谓的“尖角效应”。

冷冻干燥(升华干燥):

原理:冷冻干燥是利用冰晶升华的原理,在高度真空的环境下,将已冻结的食品物料的水分不经过冰的融化直接从冰固体升华为蒸汽,一般的真空干燥物料中的水分是在液态下转化为汽态而将食品干制。

特点:物料在低压和低温下干燥,使物料中的易氧化成分不致氧化变质,热敏成分损失较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原有的成分、味道、色泽和芳香;固体骨架基本保持不变,保持原有形状;具有很理想的

速溶性和快速复水性。设备投资大,花费大,干燥时间长。适合需保持活性物质、高品质的食品。

15.合理的干制工艺条件应包括哪些?(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

1、食品表面的水分蒸发速率尽可能等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

2、在恒速干燥阶段,在第一条前提下,尽量提高热空气温度,但是对于含有黏性成分的食品,不能这样。

3、在开始降速阶段,要降低空气温度和流速,提高空气相对湿度。

4、干燥末期,降低温度和湿度。要达到产品所需要的平衡湿度。

16.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哪些?

1、表面积:食品表面积越大、料层厚度越薄,干燥效果越好。

2、组分定向:食品微结构的定向影响水分从食品内转移的速率,水分从食品内转移在不同方向差别较大。

3、细胞结构:在大多数食品中,细胞内含有部分水,而剩余水在细胞外,细胞结构间的水分比细胞内的水更

容易去除。(预处理)

4、溶质的类型和浓度:糖、淀粉、盐和蛋白质与水相互作用,抑制水分的流动性。溶质提高了水的沸点,影

响了水分的汽化。(溶质浓度愈高,维持水分的能力愈大,相同条件下干燥速率下降)17.什么是复水性?什么是复原性?

复原性和复水性主要指蔬菜干制后吸水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

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收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或用复水比、复重系数等来表示。复水比:R复=m复/m干复水系数:K复=m复/m原干燥比:R干=m原/m干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其他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第三章食品的热处理和杀菌

1.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什么?

因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肉毒杆菌在PH≦4.6时不会生长,也不会产毒素,其芽孢受到强烈的抑制,而且肉毒杆菌在干燥环境中也无法生长。所以PH=4.6,Aw=0.85定为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

2.罐头食品主要有哪些腐败变质现象?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现象:胀罐、平盖酸败、硫化黑变和霉变等腐败变质现象,此外还有中毒事故。

原因:①初期腐败:这是因封口后等待杀菌的时间过长,罐内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得内容物腐败变质。

②杀菌不足:热杀菌没能杀灭在正常贮运条件下可以生长的微生物,则会出现腐败变质,杀菌不足可

能使有害微生物生长而非常危险。

③杀菌后污染:在冷却过程中及以后从外界再侵入的微生物会很快地在容器内繁殖生长,并造成胀罐。

④嗜热菌生长:土壤中的某些芽孢杆菌可以在很高的温度范围内生长,甚至有的经过121℃、60min

的杀菌还能存活。若罐内污染物有嗜热菌,则一般的杀菌处理很难将它们全部杀灭。

3.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A.种类:霉菌和酵母的耐热性都比较低,细菌却很耐热,尤其是芽孢。

B.污染量:微生物量越多,全部杀灭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②热处理温度:微生物生长温度以上的温度,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③罐内食品成分:

A.PH:高耐热性的微生物,中性时耐热性最强,pH值偏离中性程度越大,耐热性越低,

B.脂肪:脂肪含量高细菌耐热性增强。

C.糖:糖的浓度越高,越难杀死微生物。

D.蛋白质: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E.盐:低浓度食盐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食盐则对微生物抵抗力有削弱作用。

F.植物杀菌素:有些植物的汁液以及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4.D值、TDT线、Z值、F值的概念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D值:单位为min,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D值越大,表示杀灭同样百分数微生物所需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简称TDT曲线):用以表示将在一定环境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灭所采用的杀菌温度和时间组合。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方程:

Z

T

T

t

t

1

2

2

1

lg

-

=

TDT曲线与环境条件有关,与微生物数量有关,与微生物的种类有关。

Z值:单位为℃,是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在计算杀菌强度时,对于低酸性食品中的微生物,如肉毒杆菌等,一般取Z=10℃;在酸性食品中的微生物,采取100℃或以下杀菌的,通常取Z=8℃。

F值:单位为min,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F值与菌种、菌量及环境条件有关。显然,F 值越大,菌的耐热性越强。

三者关系:D=(F/n)×10(121-T)/Z。

5.热加工对植物性食品品质的影响?

植物来源的包装食品:A质构(半透膜的破坏;细胞间结构的破坏并导致细胞分离)B颜色

C风味(风味物质挥发或改变) D营养素(营养素损失)

动物来源的包装食品:A颜色(肌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肌红蛋白,从粉红色变成红褐色)

B质构(肌肉收缩和变硬;变软) C营养素损失

6.影响热加工时间的因素?

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和酶的耐热性;②加热或杀菌的条件;③食品的PH;

④罐头容器的大小;⑤食品的物理状态。

7.罐头食品加工时“排气”的目的和方法?

排气的目的:

(1)降低杀菌时罐内压力,防止变形、裂罐、胀袋等现象。但真空度不能太高,否则大型罐易产生瘪罐现象。

(2)防止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

(3)减轻罐内壁的氧化腐蚀。

(4)防止和减轻营养素的破坏及色、香、味成分的不良变化。

排气方法:

(1)热灌装法:将加热至一定温度的液态或半液态食品趁热装罐并立即密封。

(2)加热排气法:预封后的罐头在排气箱内经一定温度和时间的加热,使罐中心温度达到80℃,立刻密封。

(3)蒸汽喷射排气法:在专用的封口机内设置蒸汽喷射装置,临封口时喷向罐顶隙处的蒸汽驱除了空气,密封后蒸汽冷凝形成真空。

(4)真空排气法:利用机械产生局部的真空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完成封口。

8.“热烫”的作用。热烫的目的与方法,蒸汽热烫方法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什么?目前有什么方法解决?

目的:钝化食品中的酶,减少微生物的数量。

方法:热水热烫、蒸汽热烫。

问题:1.能量消耗的有效性 2.物料被加热的均匀性

解决方法:最能体现高温短时热烫特点处理是“单体快速热烫”。

9.各种杀菌方式的主要特点,设备,优缺点?

时间和温度的选择:正确的杀菌工艺条件应恰好能将罐内细菌全部杀死和使酶钝化,保证贮藏安全,但同时又能保住食品原有的品质或恰好将食品煮熟而又不至于过度。

第四章食品冷冻

1.什么是食品的冷却、冷藏、冷冻、冻藏、冻结?

冷却:将食品或食品原料从天人的常温或者高温状态,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降低到合适后续加工或者贮藏的温度。

冷藏:将食品的温度降低到接近冻结点,而不是一种食品的保藏方法。一般的冷藏温度-1~8℃。

冷冻: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对食品进行加工和保藏的过程。

冻藏:食品冻结后,再在能保持食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食品的保藏方法。

冻结:将常温食品的温度下降到冷冻状态这样一种过程,是食品冷冻贮藏前的必经阶段。

2.食品冷却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冷却方法:①冷风冷却法②冷水冷却法③接触冰冷却法④真空冷却法。

3.食品冷藏工艺条件有哪些?影响冷藏食品冷藏效果的因素?

4.食品冷藏时的变化?

(1)水分蒸发:食品在冷却时,不仅食品的温度下降,而且食品中所含汁液的浓度增加,表面水分蒸发,出现干燥现象。当食品中的水分减少后,不但造成重量(俗称干耗),而且使水果、蔬菜类食品失去新鲜饱满的外观。当减重达到5%时,水果、蔬菜会出现明显的凋萎现象。肉类食品在冷却贮藏中也会因水分蒸发而发生干耗,同时肉的表面收缩、硬化,形成干燥皮膜,肉色也有变化。

(2)冷害: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害。

(3)生化作用:水果、蔬菜在收获后仍是有生命的活体,为了运输和贮运的便利,一般在收获时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收获后还有和后熟过程。在冷却贮藏过程中,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后熟作用仍能继续进行,体内所含的成分也不断发生变化。

(4)脂类变化:冷却贮藏过程中,食品中所含的油脂会发生水解,脂肪酸会氧化、聚合等复杂的变化,同时使食品的风味变差,味道恶化,变色、酸败、发粘等现象。这种变化进行得非常严重时,就被人们称为“油烧”。

(5)淀粉老化:淀粉大致由20%直链淀粉和80%支链淀粉构成,这两种成分形成微小的结晶,这种结晶的淀粉叫β-淀粉,它在适当温度时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这种作用叫糊化作用。糊化作用实质上是把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开,水分子与淀粉的氢键形成胶体溶液。糊化的淀粉又称α-淀粉。在接近0℃的范围内,糊化了的α-淀粉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致密的高度晶化的不溶性的淀粉分子,迅速出现了α-淀粉的β化,这就是淀粉的老化。

(6)微生物增殖:冷却贮藏中,当水果、蔬菜渐渐变老或者有伤口时,霉菌就会在此繁殖。肉在冷却贮藏中也会有细菌、霉菌增殖,细菌增殖时,肉的表面就会出现粘湿现象。冷却贮藏温度下,微生物特别是低温微生物,它的繁殖分解作用就并没有充分被抑制,只是速度变得缓慢些,长时间后,由于低温细菌的增殖,就会使食品发生腐败。

(7)寒冷收缩:新鲜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会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成熟过程,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这种现象称为寒冷收缩。

5.为什么食品在低温下可以较长时间的保存(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原理:利用低温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活动、生化变化以及其他变化的一种方法。

6.冷害: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

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的现象。

7.速冻的定义,速冻与缓冻的优缺点。最大冰晶体形成带的概念?

速冻:食品中心从-1℃降到-5℃所需的时间在30min之内;单位时间-5℃的冻结层从食品表面伸向内部的距离,单位cm/h,速冻v>5~20cm/h。

速冻优点:(1)形成冰晶的颗粒小,对细胞的破坏性也比较小;

(2)冻结的时间越短,允许盐分扩散和分离出水分以形成纯冰的时间也随之缩短;

(3)将食品温度迅速降低到微生物生长活动温度以下,能及时阻止冻结时食品的分解。

(4)迅速冻结时,浓缩的溶质和食品组织、胶体以及各种成分相互接触的时间也显著缩短,因而浓缩的危害性也随之下降。

速冻的缺点:费用比缓冻高。

缓冻优点:费用相对速冻低。

缓冻缺点:在缓冻食品中形成冰晶体较大,且由于细胞破裂,部分食品组织也受到严重破坏。且冻结速度慢。

蛋白质变性,解冻后汁液流失增加,食品风味以及营养价值下降。

最大冰晶体形成带:指-1~-5℃的温度范围,大部分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研究表明:应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

8.食品冻结有哪些方法?影响冻结速度的因素?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方法:冻结速度:速冻、缓冻;

(1)鼓风冻结:采用连续不断的低温空气在物料周围流动。

(2)平板冻结(接触冻结):物料直接与中空的金属冷冻盘接触,其中冷冻介质在中空的盘中流动。

(3)喷淋或浸渍冷冻:物料直接与冷冻介质接触。

影响冻结速度的因素:

(1)食品成分:不同成分比热不同,导热性也不同;

(2)非食品成分:如传热介质、食品厚度、放热系数(空气流速、搅拌)以及食品和冷却介质密切接触程度等。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越大,冻结速度越快,一般传热及至温度为-30~-40℃。空气或制冷剂循环的速度越快,冻结速度越快。食品越厚,热阻将增加,冻结速度就越慢。食品与制冷介质接触程度越大,冻结速度越快。

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食品物性变化、冻结对溶液内溶质重新分布的影响、冷冻浓缩的危害性、冰晶体对食品的危害性、速冻与缓冻。

9.解冻及解冻的方法?

解冻:是食品内冰晶体状态的水分转化为液态,同时恢复食品原有状态和特性的工艺过程。

方法:(1)提供热量的方法:

①预先加热到较高温度的外界介质向食品表面传递热量,而后热量再从食品表面逐渐向食品中心传递。

②高频或微波场中使食品内部各个部位上同时受热。

(2)外界介质和食品热交换方式:空气解冻、水或盐水解冻、在加热金属面上解冻。

(3)快速解冻:微波解冻、电加热解冻、声频解冻、高压解冻。

第五章食品的腌渍和烟熏

1.腌制:指用食盐,糖等腌制材料处理食品原料,使其渗入组织内,以提高其渗透压降低其水分活度,并有选

择性的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改善食品食用品质的加工方法。

2.糖渍:糖腌的过程。

3.扩散:分子或微粒在不规则热运动下固体、液体或者气体(蒸汽)浓度均匀化的过程。推动力:渗透压。

4.渗透:溶剂从低浓度溶液经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过程。

5.食品工业中发酵: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

次级产物的过程。

6.腌渍的类型?

(一)根据腌渍的材料:盐渍(肉类、蔬菜、水果、乳品);糖渍;酸渍;糟渍;混合腌渍。

(二)根据腌渍的过程:

1.非发酵性腌渍品:没有乳酸发酵,用盐量较高。

2.发酵性腌渍品:有乳酸发酵,用盐量较低。

7.腌渍保藏原理?

让食盐或食糖渗入食品组织内,降低它们的水分活度,提高其渗透压,或通过微生物的正常发酵降低食品ph 值,借以有选择地控制微生物的活动和发酵,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保持其食用品质。

8.腌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组成

现代腌制剂除了食盐外还加:

硝酸盐(硝酸钠、亚硝酸钠)——发色;

磷酸盐——提高肉的持水性;

抗坏血酸(烟酸、烟酰胺)——帮助发色;

糖、香料——调节风味。

2.食盐纯度对腌制的影响

(1)金属离子

CaCl2和MgCl2等杂质含量高,腌制品有苦味,当钙离子和镁离子在水中达到0.15-0.18%,可察觉到有苦味,相当于在NaCl中含有0.6%,此外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存在会影响NaCl向食品内的扩散速度。如精制盐腌制鱼,5天半就可达到平衡。若用含1%CaCl2的NaCl则需7天,含4.7%的MgCl2则需23天。

Cu、Fe、Cr离子的存在易引起脂肪氧化酸败。

Fe离子与果蔬中的鞣质反应后形成黑变,如黄瓜变黑。

K离子含量高,会刺激咽喉,严重时会引起恶心和头痛。

(2)微生物

低质盐和粗制盐都是晒盐,微生物污染严重,如嗜盐菌易引起腌制食品变质。

9.影响腌制速度的因素?

1、食盐的纯度(CaCl

2、MgCl2会降低NaCl的溶解度)

2、食盐用量或盐浓度

3、温度

4、空气(缺氧促进乳酸发酵,减少氧化)

10.食盐为什么可以防腐?

①对微生物细胞的脱水作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抑制细胞生长或造成细胞死亡。

②降低水分活度,自由水减少,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③食盐溶液中的一些离子,浓度过高对微生物产生生理毒害作用。

④食盐水渗透食品组织内形成盐溶液浓度过高,使氧气溶解速度下降,一直微生物的生长。

⑤食盐能够妨碍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

11.糖为什么能起到防腐的作用?

1、糖溶液产生高渗透压

2、糖溶液可以降低环境的水分活度

3、糖使溶液中氧气浓度降低

4、糖的种类和浓度决定加速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12.烟熏的作用或目的?

1)形成特种烟熏风味

2)防止腐败变质,提高保存性(干燥、甲醛)

3)促进发色作用(加热腌制肉色和烟熏颜色的产生)

4)防止氧化(石炭酸)

5)使制品表面凝固,形成皮膜(干燥、加热、烟中有机酸)

6)加工新颖产品

13.烟熏保藏的基本原理?

(1)形成特殊烟熏风味和增添花色品种;(2)带有烟熏色并有助于发色(3)防止腐败变质;(4)预防氧化。

从而可以达到保藏的效果。

14.熏烟产生的条件?

1.较低的燃烧温度和适量空气的供应是缓慢燃烧的条件。

2.熏烟成分的质量与燃烧和氧化发生的条件有关。

3.相对湿度也影响烟熏效果,高湿有利于烟熏沉积,但不利于成色,干燥的表面需延长沉积时间。

15.熏烟的组成及其作用?

1. 酚:作用:(1)形成特有的烟熏味;(2)抑菌防腐作用;(3)有抗氧化作用

2. 醇:醇主要起到一种为其它有机物挥发创造条件的作用,也就是挥发性物质的载体。

3. 有机酸:有机酸能促进肉烟熏时表面蛋白质凝固,使肠衣易剥除。

4. 羰基化合物:有非常典型的烟熏风味和芳香味。羰基化合物与肉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

生烟熏色泽。

5. 烃类:主要指产生的多苯环烃类,其中至少有两类二苯并蒽和苯并芘,已被证实是致癌物质。与防腐和

风味无关。

16.烟熏的工艺及特点?

熏制是利用木材、木屑、茶叶、甘蔗皮、红糖等没有充分燃烧的烟气熏制肉类制品。它既包含熏制的作用,又有脱水、酶的成熟、热加工的意义。对形成产品的色、香、味、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17.液态烟熏制剂:利用木材干馏生成的烟气成分采用一定方法液化或者在加工形成的烟熏液。

第六章食品的化学保藏

1.用于食品保藏的化学制品有哪三大类?

防腐剂、抗氧化剂、保持质构作用的添加剂。

2.食品防腐剂概念及防腐原理?

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有时也被称为抗菌剂。

原理:①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抑制酶的活性。

②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干扰器生存和繁殖。

③与细胞膜作用,使细胞膜通透性上升,导致细胞内物质溢出而失活。

3.山梨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脂类的防腐特性比较?

山梨酸:使用时将食品加热冷却后在加进去;有刺激性;对微生物污染严重的食品防腐效果不明显。

苯甲酸:在低PH范围内苯甲酸抑菌效果显著,最适PH为2.5~4.0,苯甲酸解离后,则失去大多数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在100℃升华。

对羟基苯甲酸脂:抑制作用受PH影响小,适用的PH范围4~8,对霉菌和酵母菌作用较强。

4.常见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机理?

①自由基吸收剂②激发态氧湮灭剂③金属离子螯合剂④氧气清除剂⑤酶抗氧化剂

5.保鲜剂:为繁殖生鲜食品脱水、氧化、变色、腐败变质等而在其表面进行喷涂、喷淋、浸泡或涂膜的物质。

6.方便榨菜中添加了足量的防腐剂,依然出现胀袋和腐败,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

原因:防腐剂只能延长细菌生长的滞后期,而添加防腐剂之前,方便榨菜已经腐败变质,腐败变质的产物已留存到其中。

控制:1.选择有针对性的防腐剂 2.原料选择、加工、储藏过程避免污染。

第七章食品的辐射保藏

1.食品辐射保藏: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粮食、水

果、蔬菜、调味料、饲料以及其他加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

2.辐照食品:射源有来自60 Co或137Cs的γ射线、X射线、加速电子

3.食品辐照的作用(辐射保藏食品的原理?)

食品辐射保藏就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料以及其他加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

4.用于食品辐照的辐射源:离子辐射源有来自60 Co或137Cs的γ射线、X射线、加速电子。

5.辐射有哪些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

化学效应:由电离辐射使食品产生各种粒子、离子及质子的基本过程有二:

初级辐射:是使物质形成离子、激发态分子或分子碎片;

次级辐射:是使初级辐射的产物相互作用,生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合物。

生物学效应:指辐射对生物体如微生物、病毒、昆虫、寄生虫、植物等影响,这些影响是由于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造成的。

(1)辐射对微生物的作用;直接效应:指微生物接受辐射后本身发生的发言,可使微生物死亡。间接效应。

(2)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

6.辐照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可能因辐射而发生水解以及淀粉氧化、降解;在干燥的条件下则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对消化性和营养价值无影响。

脂肪:通常情况下,饱和脂肪酸对辐射稳定,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降解或聚合,会影响其消化速度。

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可能发生分解、氧化,部分蛋白质发生脱氨、脱羧、交联或裂解,大剂量会产生辐射气味。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维生素:辐射引起的损失最多的营养素。脂溶性维生素中以VA和VE对辐照的敏感性最强,VA损失率不仅与辐照剂量有关,还与食品成分有关。水溶性VC很容易被破坏,其敏感性与其对氧化作用及热过程的敏感性一样,且VC浓度越低,被破坏的程度越大。VB1对辐照的敏感性较强,只有VB6 对辐照不敏感。矿物质:不是使矿物质的总量减少,而是改变其存在状态,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指食品中矿物质实际被吸收、利用的可能性。如Fe2+ 转变为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Fe3+ 。

食品工艺学导论A卷

《食品工艺学》试卷 考试单位:轻化工程学院 命题教师(或单位):王雪波 学年学期: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试卷编号:A 卷 考试对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2011年级1班 教研室主任审核意见: 分院院长审核意见: 答卷说明:本试卷共四页,七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 )1.超高温瞬时杀菌适应于所有食品的杀菌。 ( )2.无论对于哪类食品物料的冷藏,只要控制温度在食品物料冻结点以上,温度越低,冷藏的效果越好。 ( )3.辐射保藏技术属于一种冷杀菌技术。 ( )4. 化学防腐剂包括能杀灭微生物的杀菌剂。 ( )5. 食品包装的首要任务是保护食品的品质,使其在运输、贮藏中品质不变或减少损失。 ( )6. 食品冻藏过程中发生的“重结晶”现象是指食品中产生比重大于冰的结晶。 ( )7. 进行辐射处理时,射线剂量越大,微生物的死亡速率越快,因此,食品辐射时应采用大剂量辐射。 ( )8. 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没有发酵作用。 ( )9. 化学保藏这种方法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状态,它属于一种暂时性的或辅助性的保藏方法。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密)………………………………(封)………………………………(线)…………………………………………

1. 腌制时,当盐浓度达到 时,所有微生物都会受到抑制或被杀死。 A 、1%-3% B 、5%-10% C 、10%-15% D 、20%-25% 2. 在相同的冻结条件下,__________食品可能冻结的速度最快。 A 、低水分、低脂食品 B 、含气量高的食品 C 、高脂食品 D 、高水分食品 3. 对流形式的食品干燥过程中,空气起______作用。 A 、加热 B 、排除汽化水分 C 、散热 D 、辐射 4. 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食品发酵过程中发酵菌代谢产物的是_______。 A 、CO 2 B 、H 2O C 、C 2H 5OH D 、O 2 5. 下列物质中,有可能是朊解菌的代谢产物的是_________。 A 、胺类 B 、乳酸 C 、乙醇 D 、二氧化碳 6. 下述气体中只有______不是果蔬的气调贮藏中主要控制的气体。 A 、O 2 B 、CO C 、CO 2 D 、N 2 7. 食品物料冻结时,冻结的速率愈快,食品物料内形成的冰结晶愈____,分布也愈_______。 A 、小、不均匀 B 、大、不均匀 C 、小、均匀 D 、大、均匀 8. 应用于食品上的辐射类型有 。 A 、辐射阿氏杀菌 B 、辐射巴氏杀菌 C 、辐射耐贮杀菌 D 、辐射高压杀菌 9. 加工速冻蔬菜时,必须先进行_______预处理。 A 、热烫 B 、调味 C 、包装 D 、杀菌 10.下列几种食品冷藏时,______的冷藏温度最高。 A 、苹果 B 、鱼 C 、鸡肉 D 、香蕉 1. 液态食品冻结时,其无机盐、糖、酸及其他溶于水的溶质浓度愈高,其冻结点愈 。 2. 衡量微生物耐热性时,Z 值愈___表示此微生物对处理温度愈不敏感。 3. 食品在干燥时发生的物理变化包括干缩、__________ 、表面硬化、多孔性形成、出现热塑性。 4. 半干半潮食品的制作包括了 和新鲜或预煮后原料经过连续浸渍两种。 5. 食品辐射保藏的辐射效应包括化学效应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 6. 食品热处理常用的加热介质有:______、热水和热空气等。 7. 化学防腐剂包括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抑菌剂和______________两类。 8. 腌制方法包括了干腌法、湿腌法、混合腌制法以及 。 9.食品辐射保藏中作为辐射源的电子加速器所产生的束能允许使用的只有两种:束能不超过______________的加速电子、束能不超过5M 电子伏特的X -射线源。 烟熏的目的包括_________ 、加工新颖产品、发色、抗氧化和防腐。 2. 过冷温度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三、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食品工艺学习题分章及答案模板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微生物、酶的作用、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2、食品的质量因素包括感官特性、营养质量、 卫生质量和耐储藏性。 第二章食品的低温保藏 一、名词解释 1.冷害——在冷藏时, 果蔬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 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 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2.冷藏干耗( 缩) : 食品在冷藏时, 由于温湿度差而发生表面水分蒸发。 3.最大冰晶生成带: 指-1~-4℃的温度范围内, 大部分的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 二、填空题 1.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储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2.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1~8℃, 冻藏温度一般是-12~-23℃, -18℃最佳。 三、判断题 1.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4℃的温度范围。( √ )

2.冷却率因素主要是用来校正由于各种食品的冷耗量不同而引起设备热负荷分布不匀的一个系数。( ×) 3.在-18℃, 食品中的水分全部冻结,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 原理: 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的活性,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4.相同温湿度下, 氧气含量低, 果蔬的呼吸强度小, 因此果蔬气调保藏时, 氧气含量控制的越低越好。( ×) 原理: 水果种类或品种不同, 其对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要求不同。如氧气过少, 会产生厌氧呼吸; 二氧化碳过多, 会使原料中毒。 5.冷库中空气流动速度越大, 库内温度越均匀, 越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持。( ×) 原理: 空气的流速越大, 食品和空气间的蒸汽压差就随之而增大, 食品水分的蒸发率也就相应增大, 从而可能引起食品干缩。 四、问答题 1.试问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 微生物( 细菌、酵母和霉菌) 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 以便阻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哪些? 答: ( 1) 温度的高低 ( 2) 降温速度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完整版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 复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 一、干藏 食品的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从新吸会水分的程度。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水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之比,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 Aw = P/P。 导温性: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即导湿现象。 导湿温性: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会促使固态和液态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的作用;③呼吸;④蒸腾与失水;⑤成熟和后熟;⑥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 影响因素:(1)微生物;(2)天然食品酶;(3)物化因素: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 ①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 (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2)如果必须终止生命,应该马上洗净,然后把温度降下来。 ②长时间保藏则需控制多种因素 (1)控制微生物:加热杀灭微生物、巴氏杀菌灭菌、冷冻保藏抑制微生物、干藏抑制微生物、高渗透、烟熏、气调、化学保藏、辐射、生物方法。 (2)控制酶和其它因素 控制微生物的方法很多也能控制酶反应及生化反应,但不一定能完全覆盖比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加热、辐射、干藏也类似 (3)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昆虫、水分、氧、光可以通过包装来解决。 3.干燥的机制是什么? 简单情况下,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及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中扩散,于是食品表面水分含量低于它的内部,随即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区间建立了水分差或水分梯度,会促使食品内部水分不断减少。但在复杂情况下,水份蒸发也会在食品内部某些区间或甚至于全面进行,因而食品内部水分就有可能以液态或蒸汽状态向外扩散转移。同时,食品置于热空气的环境或条件下。食品一与热空气接触,热空气中的热量就会首先传到食品表面,表面的温度则相应高于食品内部,于是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就会出现相应的温度差或温度梯度,随着时间延长,食品内部的温度会达到于表面相同温度,这种温度梯度的存在也会影响食品干燥过程。 4.干制条件主要有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相对湿度、大气压和真空度、蒸发和温度。A温度:对于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时,提高空气温度,干燥加快。 由于温度提高,传热介质和食品间的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外逸速率因而加速。对于一定湿度的空气,随着温度的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这会使水分从食品表面扩散的驱动力更大。另外,温度高,水分扩散速率也加快,使内部干燥也加速。

食品工艺学历年全真试题集16页

本文由rkksdjya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历年全真试题集一、填空1. 食品的变质包括品质下降、营养价值下降和安全性下降、审美感觉下降。2. 在干燥操作中要提高干燥速率可对食品作如下处理:升温、加快空气流速、降低空气相对湿度。3. 辐射类型主要有电离辐射低频辐射线和非电离辐射高频辐射线两类。食品保藏主要应用电离60 辐射在商业上经常采用人工制备放射性同位素Co 作为辐射源。4. 烟熏成分中酚类物质和羰基化合物是与烟熏风味最相关的两类化合物。5. 在腌渍保藏中要使腌制速率加快可选用下列方法选择合适腌制剂、降低体系的粘度、提高温度、提高溶质浓度和降低被腌制物的厚度。醇类和烃类是与风味无关的物质。在烟熏成分烃类中苯并、二苯并蒽是致癌物质。6. 表示金属罐封口质量的三个50 分别是指叠接率、紧密度和接缝盖钩完整率。7. 决定罐藏食品是否需要高压杀菌的两个基本因素是PH、Aw原因是低酸性食品的抑菌能力差需高温高压杀菌而酸性食品的抑菌 能力强所以可以常温常压杀菌。8. 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 -2℃15℃冻藏温度一般是-18℃。9. 目前食品工业中有哪三类浓缩方法:膜浓缩、蒸发浓缩及冷冻浓缩。10. 影响冻藏食品中冰晶体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冻结时间和冻结速率。11. 罐藏食品的排气方法:加热、真空、热罐袋。12. 食品保藏

的实质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控制和抑制微生物和 酶的活性并尽量减少营养成分损失使食品的贮藏期提高。 13. 当食品处在某一空气相对湿度ψ 下达到平衡时某食品的水分活度aw 是食品有效水分含量且在数值上与用百 分率表示的相对湿度相等若awgtψ 则食品将会有水分蒸 发当aw食品会吸湿。14. 新鲜的果蔬的冷藏温度围常控制在05℃原因是抑制酶的活动和呼吸作用延缓储备物 质的分解任何冰点相近的食品当以不同冻结速度降至冻藏温度时它们的冷耗量应相同食品冻结过程中冻结层分解 面速度和溶质扩散速度决定了冻结食品溶质几何分布的程度。冻肉的食用品质常受着冷冻条件贮藏和解冻等条件的影响。15.区分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界线是PH4.6 和aw0.85原因是在PH食品的杀菌对象菌为P.A.3Q9 生芽孢梭状芽孢杆菌商业灭菌的灭菌的要求酸性食品中平酸菌 为嗜热凝结芽孢杆菌商业灭菌的杀菌值应为。值应达到16. 为了保证回热过程中食品表面不致有冷凝水现象最关 键要求同食品表面接触的空气的露点必须始终低于食品表面温度。17. 检查焊锡三片罐二重卷边的三个主要指标是卷边紧密度、卷边重合率、卷边外部是否光滑。18. 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发酵类型有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丁酸发酵、产气发酵不受欢迎的发酵类型有丁酸发酵、产气发酵在蔬菜腌制时必须压紧严密封口这是因为乳酸菌在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试题01教学提纲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试题01 2008-12-16 00:24 一:填空题 1、食品按照其加工处理的方法可分为低温包藏食品、罐藏食品、干藏食品、腌渍食品、烟熏食品和辐照食品。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果蔬制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乳制品等。 2、食品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作为商品的食品需符合以下六项要求:卫生和安全性、营养和易消化性、外观、风味、方便性、储运耐藏性。其中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是营养和易消化性。 3、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4、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数量的控制、加工过程的除菌和防止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控制。 5、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有PH值、氧气、水分、营养成分和温度等。 6、在食品的加工与储藏中,与食品变质有关的主要酶类有氧化酶类、脂酶和果胶酶。 7、目前已知参与酶促褐变的氧化酶主要是酚酶或多酚氧化酶,底物是食品中的一些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单宁物质。 8、葡萄糖、果糖等还原性糖与氨基酸引起的褐变反应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为羰氨反应。 9、脂肪自动氧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既诱发期、增值期和终止期,三者之间并无明显分界线。 10、食品的保藏原理有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不完全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等原理。 11、食品加工过程中热杀菌的方法主要有巴氏杀菌法、常压杀菌法、高压杀菌法。 12、化学药剂的杀菌作用按其作用的方式可分为两类,即抑菌和杀菌。 13、根据辐射剂量及目的的不同,食品辐照有三种类型,即辐照阿氏杀菌、辐照巴氏杀菌、辐照耐贮杀菌。 14、在食品的加工与包藏过程中,食品将可能发生四种褐变反应,它们分别是美拉德反应、焦糖化、抗坏血酸氧化和酶促褐变。 15、针对酶促褐变引起的食品败坏,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控制,亦即钝化酶活性和减少氧气的供应。 16、食品加工中酶活性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加热处理、控制PH值、控制水分活度。 17、在食品烫漂过程中,一般以过氧化物酶(酶)是否失活作为食品中酶活性钝化的指标酶。 18、在食品加热过程中,通常用来钝化酶的方法有热水烫漂或蒸汽热烫等处理。 19、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食品中的酶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所造成的。 20、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耐受程度,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三种类型。 21、在食品的冷却与冷藏过程中,冷却速度及其最终冷却温度是抑制食品本身生化变化和微生物繁殖活动的决定因素。 22、在食品的冷却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冷却方法有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真空冷却法。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

食品工艺学导论WLL 名次解释: 1.冷冻食品TTT概念:指速冻食品在生 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 间和经受的温度对起品质的容许限度有 决定性的影响。 2.栅栏因子:指食品防腐的方法或原理归 结为高温处理,低温冷藏,降低水分活 度的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添加防 腐剂,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3.食品的干制过程:实际上是食品从外界 吸收足够的热量使其所含水分不断向环 境中转移,从而导致其含水量不断降低 的过程。 4.吸收剂量:在辐射源的辐射照场内单位 质量被辐射物质吸收的辐照能量称为吸 收剂量,简称剂量。 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用来表示被照射 的程度。高中低剂量分别是多少?(考 过) 5.罐藏:是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 容器或包装袋中,通过杀菌工艺杀灭大 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维持密闭和 真空条件下,得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的 食品保藏方法。 6.品质改良剂:通常是指能改善或稳定剂 制品的物理性或组织状态,如增加产品 的弹性,柔软性,黏性,保水性和保油 性等一类食品添加剂。 7.胀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呈平坦或内 凹状,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 只是罐头出现外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 罐或胀听。 8.栅栏效应: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 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 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 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 食品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 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9.顶封:在食品装罐后进入加热排气之前, 用封罐和初步降盖卷入到罐身翻边下, 进行相互勾连操作。 10.水分活度:是对微生物和化学反应所能 利用的有效水分的估量。11.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包装于容器中,以 备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 12.罐头的真空度:罐头排气后,罐外大气 压与罐内残留气压之差即为罐内真空度13.罐头食品的初温:是指杀菌刚刚开始时, 罐头内食品最冷点的平均温度 14.D值: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力的温度 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菌数的 90%所需要的时间。 15.冷害: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 等的储藏温度虽未低于其冻结点,但当 储温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这些水果蔬 菜等的储藏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 现象,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 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造成的生理病害 现象称为冷害。 1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 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 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 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17.固形物含量:指固态食品在净重中的百 分率。 18.腌制:指用食盐,糖等腌制材料处理食 品原料,使其渗入组织内,以提高其渗 透压降低其水分活度,并有选择性的抑 制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 动,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改善食品食 用品质的加工方法。 19.中间水分食品:是指湿度范围在 20%~40%,不需要冷藏的食品。 20.干燥速度曲线:表示干燥过程中任何时 间干燥速度与该事件的食品绝对水分之 间关系的曲线。 21.温度曲线:(考过) 20**级考的名词解释: 速冻、D值、焙烤食品、冷杀菌、半固态发酵 问答题 1.食盐为什么具有防腐作用? 答:对防腐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实现的。①实验溶液对微生物细胞有脱水作用②食盐溶液能降低水分活度,微生物不能生长③食盐溶液对微生物产生生理毒害作用④食盐溶液中氧的浓度下降,抑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工艺学研究内容 ①食物资源利用②食品科学原理③食品工艺生产④食品安全 ⑤废弃物利用、“三废”处理 食品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性、动物性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填空/简答) ①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物原料变质的第一因素 食品中的高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各种低分子物质,使食品品质下降,进而发生变质和腐败; 有些微生物会产生气体.使食品呈泡沫状; 有些会形成颜色,使食品变色; 有少数还会产生毒素而导致食物中毒。 ②酶会引起食品品质的严重下降 酶是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食品工业上具有两重性:利用和抑制 使食品中大分子物质发生分解,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 果蔬类等蛋白含量少的食品,由于氧化酶的催化,促进了其呼吸作用,使温度升高,加速了食品的腐败变质。 ③化学反应 油脂与空气直接接触后发生氧化酸收。 维生素C易被氧化脱氢,并进一步反应生成二酮基古洛糖酸,失去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类胡萝卜素因其有较多的共轭双键,易被氧化脱色并失去生理功能。 △食品保藏中的品质变化 1、脂肪酸败 2、褐变(酶促褐变、非酶褐变) 3、淀粉老化 4、食品新鲜度下降 5、维生素的降解 食品的保藏方法/途径(填空/简答) 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此方法在冷库的高温库中进行) 2、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3、利用生物发酵保藏的方法 4、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食品干藏:脱水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过程。 干燥是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脱水是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干制过程中食品的变化(填空/简答)P43 物理变化:干缩与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塑性,溶质的迁移 化学变化:营养成分损失(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焦化,油脂的氧化与酸败,蛋白质的凝固、分解,维生素的损失),风味与色泽(褐变)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附详细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16)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2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分 (27)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32)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41)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一 (47)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二 (50)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三 (54)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 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 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 间。 5.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 现象。 8.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11.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 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 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和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 卷合,最后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和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假封: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暴溢: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 罐内汤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 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硫臭腐败: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 体,H2S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分) 1.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树脂和溶剂。 5.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是排除空气,它应在升温灭菌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是促进蒸汽对流,它可在降温时关闭。

食品工艺学导论—马长伟(复习题精华)

一、 1、什么是栅栏技术? 就是利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如温度、水分活度、pH和防腐剂等,用多个障碍因子来抵抗腐败变质,使保藏处理更加温和,避免用单个和强烈的条件。(3分)还可以利用高压、脉冲电场、脉冲光等非热因素与传统障碍因子结合,将有利于提高保藏效果和食品质量。(2分) 其原理可归结为: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酸化(pH)、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2、商品保质期和保存期有何区别? 答:商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商品保存期长于保质期。(1分)保质期指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保质期前商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均未改变,消费者可放心购买。(2分)保存期是指产品的最长保存期限。超过保存日期的产品失去了原产品的特征和特性,丧失了产品原有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不能购买食用。(2分) 3、说出食品保藏的四大基本原理。(每点1分,共4分) 答:①完全生机原理—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如冷藏法、气调法。②假死原理—抑制变质因素活动的保藏食品的方法,如冷冻、干藏腌制等。③不完全生机原理—运用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保藏方法。④无生机原理—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如罐藏、辐照保藏、无菌包装。 4、在食品工艺学中,食物和食品的区别? 答:食物是指可供人类食用或者具有可食性的物质。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这样一个食品的概念包含了食物和食品。 二、关于干制与脱水: 1、为什么干酪中会有很多孔? 答案:快速干燥时奶酪时其表面硬化,内部蒸汽压的迅速建立会促使奶酪变得多孔。 2、什么是干制食品的复原性和复水性? 答: 干制品的复原性就是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3、自由水的概念:是指食品或原料组织细胞中易流动(1分)、容易结冰(1分)也能溶解溶质(1分)的之部分水,又称为体相水,可以把这部分水和食品非水组分的结合力视为零。(1分) 4、去除水分有浓缩和干燥两种操作,它们的区别是什么?P23 答:两者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食品中水的最终含量和产品的性质不同。(2分)浓缩得到的产品是液态,其中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15%以上;(1分)干燥产品是固体,具有固体特征,最终水分含量低。(1分) 5、为什么高浓度食盐溶液会对微生物产生强烈的脱水作用? 答案:1%食盐溶液就可以产生0.830Mpa的渗透压,而通常大多数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只有 0.3-0.6Mpa,因此食盐高浓度溶液(如10%以上)就会产生很高的渗透压,对微生物产生强烈的脱水作用,导致微生物细胞的质壁分离。(3分)P193 6、什么是食品干燥保藏,食品干藏的优点 答:食品干燥保藏就是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程度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可进行长期保藏食品的方法。(2分) 食品干藏具有产品容易保藏,既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又可进行自然干燥,设备简单、可因陋就简,生产费用低,为得不到新鲜食物或不适合其他方式保藏的食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2分) 7、影响食品干制的因素?应写出具体因素 P40 答:(一)干制条件的影响 1.温度 2.空气流速 3.空气相对湿度 4.大气压力和真空度 (二)食品性质的影响 1.表面积 2.组分定向 3.细胞结构 4.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8、简述合理选用干制工艺条件的基本原则。 答案:简述合理选用干制工艺条件的基本原则如下:

[整理]090211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课程(09021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食品工艺学 课程代码:090211 学分与学时:3.5分63学时(其中理论课3学分、54学时;实验课0.5学分、18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食品工艺学是运用食品保藏基本原理和加工技术,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及不同食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提高产品品质、开发新产品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重点讲解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及任务,简单介绍食品保藏的历史等知识。 基本要求:理解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和任务,了解食品保藏的历史和发展,掌握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 重点与难点: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 一、引言 二、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和任务 三、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 四、食品储藏加工的历史和发展 第1章食品的腐败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及物理学因素,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基本要求:理解食品保藏的原理,了解食品保藏的主要方法,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掌握控制食品质量变化的主要途径。领会栅栏技术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食品保藏的基本有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 一、生物学因素 二、化学因素 三、物理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二节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的控制 二、酶和其它因素的控制 第三节栅栏技术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 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 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 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 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 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 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 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2)罐内食品成分:①pH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率越大。②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③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浓度越高,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④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对耐热性没有影响。⑤盐:低浓度食盐(<4%)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4%)时,微生物耐热性随浓度长高明显降低。⑥植物杀菌素: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 (3)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①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②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微生物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 2. 果蔬罐头食品原料护色的目的和方法? 答:目的:维持果蔬本身的颜色,防止变色; 方法:(1)防止酶褐变方法:①选择含单宁、酪氨酸少的加工原料②创造缺氧环境,如抽真空、抽气充氮③钝化酶:热烫、食盐或亚硫酸盐溶液浸泡;(2)防止非酶褐变的方法①选用氨基酸或还原糖含量少的原料②应用SO 2处理。对非酶和酶都能防止③热水烫漂④保持产品低水分含量,低温 Z T t F 1 .121l g 10-=-

食品工艺学重点详细

食品工艺学重点 1绪论 1.1食品:可供人类食用或具有可食性的物质。 食物: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1.2食品的分类:按原料来源分;按加工工艺分;按产品特点分;按食用对象分。 1.3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营养功能: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一种食品的最终营养价值取决于营养素全面和均衡;体现在食品原料的获得、加工、贮藏和生产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保持率方面;体现在营养成分是否以一种能在代谢中被利用的形式存在,即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率方面。 ?感官功能:外观、质构、风味 ?保健功能:对疾病的预防作用、益智、美容、提神、助消化、清火等。功能性食品——指含有功能因子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的食品。 1.4食品的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安全性:指食品必须是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应当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造成的危险性,不会因食用食品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或中毒和产生任何危害作用。 ?保藏性:指在一定时期内食品应该保持原有的品质或加工时的品质或质量。一般食品的货架寿命取决于加工方法、包装、贮藏条件等。 ?方便性:便于食用、携带、运输和保藏。 1.5食品管理的三个层次:普通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保健食品 ?普通食品:指具有营养或感官功能或兼有营养和感官两者功能的食品。 ?特殊膳食用食品:为了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1.6食品加工:就是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他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 的过程。 1.7食品加的有关重要概念有增加热能或提高温度(最公认的是商业灭菌),减少热能或降低温度,脱水或降 低水分含量,利用包装来维持通过加工操作建立的理想的产品特性。 1.8商业灭菌:就是利用既定的温度/时间关系选择性地消除食品中的致病菌芽孢。 1.9食品加工的目的:满足消费者要求、延长食品的保藏期、增加食品的安全性、提高附加值。 1.10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它包括从原料到成品 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食品工艺学问答题解答版

食品工艺学问答题解答版 第二章食品的干制保藏技术 水分活度概念? 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压(p)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1、对微生物的影响。 Aw值反映了水分与食品结合的强弱及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效性。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其最适的Aw值,Aw值下降,它们的生长率也下降,最后,Aw可以下降到微生物停止生长的水平。 Aw能改变微生物对热、光和化学试剂的敏感性。一般情况下,在高Aw时微生物最敏感,在中等Aw下最不敏感。 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Aw值也不一样。细菌形成芽孢时比繁殖生长时要高。 2、对酶的影响 酶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通常在Aw为0.75~0.95的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在Aw<0.65时,酶活性降低或减弱,但要抑制酶活性,Aw应在0.15以下。 3、对其它反应的影响 1脂肪氧化作用:Aw不能抑制氧化反应,即使水分活性很低,含有不饱和脂○ 肪酸的食品放在空气中也极容易氧化酸败,甚至水分活度低于单分子层水分下也很容易氧化酸败。 2非酶褐变:Aw也不能完全抑制该反应。不同的食品,非酶褐变的最是水分○ 活度有差异,由于食品成分的差异,即使同一种食品,加工工艺不同,引起褐变 的最是水分活度也有差异。 3Aw对淀粉老化的影响:Aw较高时,淀粉容易老化,若Aw低,淀粉的老○ 化则不容易进行。 4Aw的增大会加速蛋白质的氧化作用:当水分含量达4%时,蛋白质的变型○ 仍能缓慢进行,若水分含量在2%一下,则不容易发生变性。 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

食品工艺学导论试卷答案

《食品工艺学导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栅栏效应:影响食品保藏的各个栅栏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栅栏”使食品中的微生物在这些因子的作用下被杀灭或抑制,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2.干耗:冻结食品冻藏过程中因温度的变化造成水蒸气压差,出现冰结晶的升华作用引起的食品表面干燥,质量减少的现象称为干耗。 3.热力致死时间:是指在特定热力致死温度下,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 4.胀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平坦或呈内凹状,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致使罐头出现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罐或胖听。 5.复水比:是复水后沥干质量与干制品质量的比值。 6.渗透:溶剂从浓度较低的溶液一侧经过半透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扩散的过程。 7.发酵:是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果汁或麦芽谷物进行酒精发酵产生CO2并引起翻动的现象。 8.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固态培养基上的发酵过程。 9.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10.食品辐射保藏: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照射食品或原材料,进行杀菌、杀虫、消毒、防霉等加工处理,抑制根类食品的发芽和延迟新鲜食物生理过程,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方法和技术。 二、填空 1.食品按其加工处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低温保藏食品、罐藏食品、干藏食品、腌制食品、烟熏食品和辐射食品。根据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果蔬制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乳制品等。 2.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3.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由pH值、氧气、水分、营养成分和温度等。 4.脂肪自动氧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诱发期、增殖期和终止期。 5.食品的保藏原理有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 6.化学药剂的杀菌作用按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抑菌和杀菌。 7.在食品的加工和保藏过程中,食品将可能发生四中褐变反应,分别是美拉德反应、焦糖化、抗坏血酸氧化和酶促褐变。 8.食品加工中抑制酶活性的方法主要有加热处理、控制pH值、控制水分活度。 9.在食品的冷却与冷藏过程中,冷却速度及其最终冷却温度是抑制食品本身升华变化和微生物繁殖活动的决定因素。 10.在食品的冷却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真空冷却法。 11.食品在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包括冰晶的成长和重结晶、干耗、冻结烧、化学变化和汁液流失。 12.食品罐藏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装罐、排气、密封、杀菌与冷却。 13.食品的干制过程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热量交换和质量交换,因而也称作湿热传递过程。14.辐射干燥法是利用电磁波作为热源使食品脱水的方法。根据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辐射干燥法可以分为红外线干燥和微波干燥两种方法。 15.油脂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有:BHA、BHT、VE、TBHQ。 16.食品冷却常用的方法有:冷风冷却、冷水冷却、接触冰冷却、真空冷却。 17.食品常用的腌制方法有:干腌、湿腌、动脉或肌肉注射法、混合腌制法。 三、判断题 (√)1.肉被烹饪后产生的风味主要来源于脂肪,而水果的风味主要来源于糖水化合物。(√)2.根据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发育程度和pH值得关系,对于耐酸性而言,霉菌>酵母菌>细菌,酸性越强,抑制细菌生长发育的作用越显著。 (×)3.糖在低浓度时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故传统的糖制品要达到较长的储藏期,一般要求糖的浓度在50%以上。 (√)4.两种食品的绝对水分可以相同,水分与食品结合的程度或游离的程度不一定相同,水分活度也就不同。 (×)5.一般在水分活度高时,酶的稳定性较高,这也说明,酶在干热条件下比在湿热条件下更容易失活。 (√)6.酶失活涉及到酶活力的损失,取决于酶活性部位的本质,有的酶失活需要完全变性,而有的在很少变性的情况下就导致酶失活。 (×)7.物化因素引起的变质会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感官质量下降,包括外观和口感。(×)8.如果超过保质期,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具有食用价值,只是质量有所下降,但是超过保存期时间过长,食品可能严重变质而丧失商业价值。 (√)9.视频的储藏期是食品储藏温度的函数,在保证食品不至于冻结的情况下,冷藏温度越接近冻结温度则储藏期越长。 (√)10.肉类在冷却时如发生寒冷收缩,其肉质变硬、嫩度差,如果再经冻结,在解冻后会出现大量的汁液流失。 (×)11.要达到同样的杀菌效果,含蛋白质少的食品要比含蛋白质多的食品进行更大程度的热处理才行。 (×)12.干制食品复水性下降,有些是胶体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结果,但更多的还是细胞核毛细管萎缩和变形等物理变化的结果。 (×)13.在食品加热过程中,时常根据多酚氧化镁是否失活来判断巴氏杀菌和热烫是否充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讲解(最新整理)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 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 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 现象。 4.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 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 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 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 传热曲线。 11.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 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2)罐内食品成分:①pH :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 率越大。②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③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浓度越高, 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④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 对耐热性没有影响。⑤盐:低浓度食盐(<4%)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4%)时,微生物耐 热性随浓度长高明显降低。⑥植物杀菌素: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3)污染微 生物的种类及数量:①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② 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微生物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 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 2. 果蔬罐头食品原料护色的目的和方法? 答:目的:维持果蔬本身的颜色,防止变色; 方法:(1)防止酶褐变方法:①选择含单宁、酪氨酸少的加工原料②创造缺氧环境,如抽真空、 抽气充氮③钝化酶:热烫、食盐或亚硫酸盐溶液浸泡;(2)防止非酶褐变的方法①选用氨基酸或 还原糖含量少的原料②应用SO 2处理。对非酶和酶都能防止③热水烫漂④保持产品低水分含量,低 Z T t F 1 .121lg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