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导学案

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导学案

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导学案
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导学案

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导学案

班级: 课时: 时间:

学、讲、练 导学 案

随 笔

学习目标

1.知道行程问题中三个量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说出简单行程问题中相遇、追及等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学习重点

寻找行程问题中中的等量关系.

学 习 流 程

一、课前预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1)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40千米∕时、60千米∕时,求甲、乙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

(2)已知甲车的速度为40千米∕时,两车经过3小时相遇,求乙车的速度.

(3)已知两车经过3小时相遇,乙车比甲车每小时多行20千米,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通讯员骑车的速度为15千米∕时,学生队伍步行的速度为5千米∕时. (1)若学生队伍先行5千米,求通讯员沿原路追赶学生队伍所用的时间.

(2) 若学生队伍先行2小时,求通讯员沿原路追赶学生队伍所用的时间.

追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两人在800米的跑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320米,乙每分钟跑280米.

(1)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2)若两人同时同地相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4.一轮船在静水中速度为30千米∕时,水流速度为3千米∕时. (1)求该轮船在顺水中航行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 求该轮船在逆水中航行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顺水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水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馈交流 1.课前预习题. 2.课本191页例题. 三、达标训练

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若甲比乙每小时多走2.5千米,则乙的速度为( ) A .12.5千米∕时 B .15千米∕时 C .17.5千米∕时 D .20千米∕时 2.某通讯员骑车用14千米∕时的速度沿原路追赶以5千米∕时的速度并已经行走了18分钟的学生队伍,设需x 小时追上,那么依题意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本192页“议一议” 四、总结提升

本节课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了一种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常见的等量关系有哪些?

当 堂 检 测

1.甲、乙两人练习赛跑,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5.5米,甲先跑6米,乙开始跑,设乙x 秒后追上甲,依题意列方程得( ) A .5.546x x =- B .5.546x x =+ C .5.546x x -= D .5.546x =- 2.在800米的跑道上有两人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320米,乙每分钟跑28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t 分钟后第一次相遇,则t 等于( )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3. 两列火车在一段双轨道上行驶, A 列车全长180米,车速为20米∕秒,B 列车全长160米,车速为24米∕秒. (1)若两列车同向行驶,求B 列车由追上A 列车至完全超过A 列车(即错车)所用时间

(2) 若两列车相向而行,求两列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所用的时间. 作 业

必做题 习题5.10“问题解决”1、2 选做题

习题5.10“数学理解”1 反 思

收获 困惑 改进

补充作业

1.甲、乙两同学从学校到县城去,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6千米,甲先出发1小时,结果乙比甲早到1小时,若设学校到县城的距离为x 千米,则以下方程正确的是( )

A .

1146x x +=- B .146x x

=- C .1146

x x

-=+ D .4161x x -=+

2.一艘轮船行驶于A 、B 两个码头之间,顺水时需要5小时,逆水时需要7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A 、B 之间的距离为多少?若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x 千米∕小时 ,则船在顺水中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船在逆水中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A 、B 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由题意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李骑自行车从A 地到B 地,小明骑自行车从B 地到A 地,两人都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 、B 两地间的路程.

4. 通讯员骑自行车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某地,他若每小时行15千米,则可提前24分钟到达,若每小时行12千米,则在规定时间内还离某地3千米,求规定时间及到某地的距离.

主编:韩建立 参编:郭建梅 刘婷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学习目标 1、知道行程问题中三个量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说出简单行程问题中相遇、追及等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3、寻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快者行走的路程-慢者行走的路程=追及路程. 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甲的行程+乙的行程=甲、乙出发点间的路程;若甲、乙同时出 发,则甲行的时间=乙行的时间. 顺水航线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航线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二、引入新课 问题1.追及问题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 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爸爸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提示: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问题2 .相遇问题 甲、乙两人从相距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 问题3.航行问题 一艘轮船在A、B两地之间航行,顺流用3.3h,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用30min,轮船

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6km/h,求水流的速度. 问题4.开放探究性问题 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km/h,七(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km/h,前队出发1h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km/h,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 三、课堂练习 1.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 (1)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2)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 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2. 两人在800米的跑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320米,乙每分钟跑280米. (1)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2)若两人同时同地相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3. 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学案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正确、熟练的掌握和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基本步骤:“移项”与“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2、自主探索、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重点难点]怎样将方程变形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 [问题1]南村侨联中学三年来共购买计算机21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4倍,前年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则去年购买 台, 今年购买 台,依题意得 要解这个方程,可以先把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再用等式的性质解出x 的值,解法如下: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例1] 解下列方程: (1)9x —5 x =8 ; (2)4x -6x -x =-15; (3)364155.135.27?-?-=-+-x x x x 解:(1)合并同类项得: = 两边 ,得 , ∴=x ; (2) 合并同类项得: = x 的系数化为1,得 =x ; (3)

[练习一] 解下列方程: (1)6x —x = 4 ; (2)-4x + 6x -0.5x =-0.3; (3)463127.253.13?-?-=-+-x x x x . (4) ;72 32=+x x [思考]方程254203+=+x x 的两边都含有x 的项(x x 43与)和常数项(2520-与),怎样才能把它化成a x =(a 为常数)的形式呢? 解: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 , ∴ 。 ∴=x 。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问题]移项起到什么作用? [例2] 解下列方程: (1)2385--=-x x ;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导学案

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1.会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会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3.重点:找出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旧知回顾】1.行程类应用题基本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 2.行程类应用题中有哪些类型? 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环形跑道问题:①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②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P 150,回答问题:题中的相等关系有哪些? ①爸爸走的路程=小明走5分钟的路程+小明走x分钟的路程=小明走的总路程. ②爸爸所用的时间=小明所用总时间-5分钟. 2.阅读教材P 151的“议一议”之后,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后队追上前队时,用了多少时间?(2)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3)通讯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多少时间?(4)当后队追上前队时,他们已经行进了多少路程?(5)联络员在前队出发多少时间后,第一次追上前队? 3.什么叫相向而行、同向而行? 相向而行,是指两人面对面而行;同向而行,是指朝同一方向前行. 【预习自测】甲、乙两人从相距为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 解:设经过x小时两人相遇,由题意得:15x+45x=180,解得:x=3. 答: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 互动探究1:甲、乙两人赛跑,甲的速度是8米/秒,乙的速度是5米/秒,如果甲从起点往后退20米,乙从起点处向前进10米,问甲经过几秒钟追上乙? 解:设甲经过x秒钟追上乙.根据题意可得:8x-5x=20+10. 解之得x=10. 因此甲经过10秒钟追上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导学案

课题3.1.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重点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大5的数:; ②b的一半与8的差:; ③x的3倍减去5:; ④a的3倍与b的2倍的商:;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程为千米; 1,x天完成这件工程的; ⑥某建筑队一天完成一件工程的 12 ⑦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为元; ⑧某商品每件x元, 买a件共要花元; ⑨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为元; ⑩某商品原价为a元,升价20%后售价为元; 二、自主学习 1.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6 :; ③x的2倍比10大3:;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⑤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 2.例1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解: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列方程得:。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依题意得方程: 。 【课堂练习】 1.课本82页练习 2.练习本每本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3.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长比宽多2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教案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表格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整理,列方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题的示范和引导逐步领悟并掌握表格设计的方法以及设计恰当的表格有效分析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借助表格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表格中提取信息,帮助分析、整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从表格中提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 球赛积分表问题. 1.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 生:最后一行,理由是钢铁14场比赛都输了,得了14分,所以负一场得1分.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如果设胜一场得x 分,同学们能不能列出方程? 生:10x+1×4=24,解得x=2. 师:根据每一行的数据都可以列出方程,如果设一个队胜m 场,总得分为多少? 生:2m+(14-m)=m+14. 师:设一个队胜x 场,则该队负(14-x)场,则 2x-(14-x)=0, x=143. 师:那么x 表示什么量?它可以是分数吗? 二、例题讲解 例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 m 的学校上学.小明以80 m/min 的速度出发,5 min 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 m/min 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分析: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min,根据题意,得180x=80x+80×5. 化简,得10x=400, 解得:x=4.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 min. (2)180×4=720(m), 1000-720=280(m).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m. 例2:A,B 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A,B 两地骑自行车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比乙多行2千米,经过2小时相遇.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一个数学式子是算式还是方程; 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并了解其步骤; 3、会判断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学习难点】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课前自主学习(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一.方程的概念 1含有 ________________ 的等式叫方程。 考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 ___________ 只含有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三.列方程 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先设字母表示,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最后写出含有未知数 的_」就能列出方程. 归纳: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 ________ 考点四.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含义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__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 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重要思想】 1. 类比思想:算式与方程的对比 2. 转化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方程问题. 学练提升 问题1:判断下列数学式子 2 X+1, 0.5X-X, 2x-3=7, 3x+2=2x-5 , 2x +3x-8=0,x+2y=7. 是方程有, 是一元一次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 【同步测控】 1. 自己编造两个方程: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己编造两个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根据问题列方程: 1. 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未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变长是多少? 2. 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他到规定的 检修时间2450小时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优秀导学案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课题 3. 1 .1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 1、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3、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重点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前面学过有关方程的一些知识,同学们能说出什么是方程吗? 答: 叫做方程。 2: 判断下列是不是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3+x ;( ) ②3+4=7;( ) ③y x -=+6132;( )④61=x ;( ) ⑤1082->-x ;( ) ⑥ 132≠+-x ;( ) 二、自主探究 例1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列方程得: 。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解:设x 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列方程得: 。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 ,则女生数为 , 男生数为 ,依题意得方程: 。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观察下面方程的特点 (1)4x =24;(2)1700+150=2450 (3)0.52x-(1-0.52x)=80 小结:象上面方程,它们都含有 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即方程的一边或两边含有未知数) 2.方程的解 如何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方程3+x =4中,x =? 方程132=+-x 中的x 呢? 请用小学所学过的逆运算尝试解决上面的问题。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 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1332+=+x x 的解。 解:当x=2时, 左边= = , 右边= = , ∵左边 右边(填=或≠) ∴x=2 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 当x=3-时, 左边= = , 右边= = , ∵左边 右边(填=或≠) ∴x=3 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 【当堂训练】 1.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3+x =4;( ) ② 132=+-x ;( )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追赶小明_教学设计方案

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李美红彰武县前福兴地九年制学校 指导教师赵忠明 一、概述 《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始课,它既是第三章第六节探索规律和本章前两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继续,又是学习本章后几个实际问题的开端,更是今后学习函数等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通过对日历中数据规律的探索,运用方程来解决和日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重点是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究出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方程解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思想; (3)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数学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日编出一道隐含方程知识的数学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前福兴地九年制学校七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隐藏在日历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游戏激趣策略:通过猜日历中日期的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3)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一份日历;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践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安排以下五个环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节 希望工程义演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及有关专业术语. 2.能分析简单的行程问题并用方程解决 3.初步学会线段图示法和面积图示法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学会用图示法分析数量较为复 杂的应用题. 三.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150-151页的内容 2.完成下列问题 ○ 1.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米. ○ 2.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则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 3..若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4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_分钟. ○ 4.甲、乙两地路程为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每小时走15千米, 则需 小时. ○ 5.甲、乙两地路程为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走15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出发,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摩托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问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 分析:①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关系②弄清几个关键字,如:相向而行,背向而行,同向而行,同时,同地,两地等.弄清当事人的时间、地点、速度、方向等,再把问题用图示法来表示(用彩色笔)可分以下几步: (1)先画出总的路程,标出当事人的位置. (2)标上固定的时间、距离等. (3)标出行动的路程或时间. (4)设出x ,并用含有x 的一次式表示相应的路程或时间. (5)找出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四、展示解疑点拨提升 在上面的问题中,若改为自行车先行一小时后摩托车出发,那么自行车再行几小时才与摩托车相遇?则图示该如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预习新课,你能解决下面的例题吗?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 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爸爸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提示: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导学案(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等式的性质 例题: 1. 已知2x-3y=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正确的是(C ) 2. 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 A、如果x=y,那么x-2=y-2 C、女口果mx=my,那么x=y 3. 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正确的 是 1 B、如果丄x 8,那么x=-4 2 D如果|x|=|y| ,那么x=y —④⑥⑧⑨ _____ (填序号 ①如果a=b,那么a+c=b-c;②如果a2=3a,那么a=3;③如果a=b,那么ac bc ; ④如果ac bc,那么a=b;⑤如果a+c=b-d,那么a-b=c+d;⑥如果a=b,那 么ac=bc; ⑦如果ac=bc,那么a=b;⑧如果a=b,那么一 c 1 那么a=b 习题: 2;⑨如 果 a c2 1

1?若a 二b,则下列变形中不一定成立的是(C ) A 、a-1=b-1 3. 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 (1)如果 2x-3=-5,贝U 2x= ________ , x= __________ (2)如果 5x+2=2x-4,贝U 3x= __________ , x= __________ (3)如果丄x 2x -3,则-5x = ,x= 3 3 答案:(1)-2 ; -1 (2)-6;-2 (3)-3; 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 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个数有(B ) 2 ① 32+13=45,②2x+3<9,③4-2x=9,④ 2-3 2,⑤3x-2 x A 、 C 、 3 b - 2 3 a - 2 □ a b C 、1 - -1 D 3 3 2. 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 ) A 如果x=y,那么x - 2=y - 2 C 、 如果mx=my ,那么x=y 、-5a-1=-1-5b B 如果中8 ,那么x =-4 D 如果|x|=|y|,那么x=y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咸阳彩虹中学马蕴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地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学生亲身的生活经验来展开,再加以延伸,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解决实际问题,再通过联系来巩固所学知识。消除了学生对新课、新知识的抵制心理和畏惧情绪,各个环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完本节课,同时也体现出了从生活发现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的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材首先由一个实际事例“能追上小明吗”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画“线段图”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目的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时是让学生根据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互相启迪、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节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明确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建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简单的方程和利用“线段图”解一些简单应用题,前几节课又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些运用方程模型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追赶小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 濂中初一数学备课组2014.11 3541x x x --+=+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4头,下有100足,问鸡兔几何? 解:设鸡有x 只,则兔子有________ 只. 依题意得:_________________ 对比与课前热身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引入新课) (复习去括号的法则) (1)6(4)x x =--方程去括号得( ) A .64x x =-+ B .64x x =-- C .64x x =- D .64x x =+ (2)2(21)(3)1,x x ---=方程去括号正确的是( ) A .4131x x ---= B .4131x x --+= C .4231x x ---= D .4231x x --+= 趣味导入的方程:24(34)100x x +-= 解:去括号得: 21364100x x +-= 移项得: 24100136x x -=- 合并同类项得: 236x -=- 系数化为1得: 18x = 例题(解下列方程) (1)2(10)53(1)a a a a -+=-- 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去括号得: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去括号 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移项 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系数化为1 小试牛刀 (1)25(5)29t t --= (2)43(23)12(4)x x x +-=-+ 火眼金睛 错误的步骤________ 小强(2)2(1)x x x -+=+解方程-3的过程如下: 正确的解法: 解:①去括号得: 3222x x x --+=+ ②移项得: 3222x x x -+-=+ ③合并同类项得:44x -= ④系数化为1得:1x =- 他把1x =-代入原方程后发现:左边=9;右边=0; 显然左右两边不相等,小强因此意识到自己解错了. 聪明的同学,你能帮他找出错误的步骤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吗? 勇敢闯一闯 1 (1)()h ________2 a b a +=在公式S=中已知S=21,b=5,h=6 则 2(3)13,x x x --(2)若与相等则的值为( ) 7.5A 5B.7 .5C 4.5 D (3)_____3329x x x =+-当时,式子的值比的倍大 (4)(32(51)_____x m x x m x m =-+=若关于的方程+2)+2解是0;则的值为 [](5)62(3)52(27)x x ---=+ 去括号, 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导学案(移项)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独立归纳出移项法则; 2、利用移项法则解形如“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3、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建模思想在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过程: 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同学阅读,如果每人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4本,则还缺少25本,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这批书共有本, 这批书总数还可表示成本 等量关系: 列得方程: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1、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方程两边同时减,得: 2、使方程左边不含常数项,方程两边同时减,得: 观察方程:把某项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时有什么变化? 上面方程的变形,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变为 移到右边,把右边的变为移到左边. 归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思考: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通过移项,含与分别放在方程的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问题1的解答过程: 解: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依题意得 3x+20=4x-25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答:这个班的学生有人.

d cx b ax +=+巩固练习: 1、解下列方程 2、王芳和李丽同时采摘樱桃,王芳平均每小时采摘8kg,李丽平均每小时采摘7kg.采摘结束后王芳从她采摘的樱桃中取出0.25kg 给了李丽,这时两人的樱桃一样多.她们采摘用了多少时间? 小结: 1、今天学习解形如方程有哪些步骤? 2、列方程解应用题分哪些步骤? 作业:课本P91页 习题3.2第 3(3)(4)、4、6题 课后反思: (1)6745;x x -=-13(2)624x x -=(3)5278;x x -=+35(4)13;22 x x -=+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2)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熟悉行 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2、经历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画“线段图” 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追及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导入;第二环节:探究新课;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当堂检测;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教学流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活动内容: 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绎一位同学早晨忘带作业,他刚出门不久,父母就发现他忘带作业,于是赶快加速赶往学校给他送作业,最终在去学校的路上追上了他. 目的: 通过小品的形式揭示生活中蕴含着我们数学的一个常见问题——追及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及例题. 实际活动效果: 采用生动活泼的小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能否追上小明”这一事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轻松地引入本节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便于引起每位同学的兴趣. 环节二、探究新课

1. 追及问题: 活动内容: 教材实例分析: 例1: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历史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实际活动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 找出等量关系:小明所用时间=5+爸爸所用时间; 小明走过的路程=爸爸走过的路程. 板书规范写出解题过程: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 据题意得 80×5+80x=180x. 解,得x=4. 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2)180×4=720(米),1000-720=280(米). 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作出小结: 活动内容: 变换条件,研究起点不同的追及问题: 例2: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慢车

追及问题一对一教案

海豚教育个性化简案 学生姓名:方紫怡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授课日期:月日上课时间:时分------ 时分合计:小时 教学目标1、行程问题公式在应用题中的运用 2、解答基础的行程问题。 重难点导航1、行程问题公式的换算。 2、熟练解决行程相关问题。 教学简案: 1、教学流程 课程导入,知识点复习,例题演练,巩固练习,自我小结,作业布置。 2、本次作业布置 关于本次课内容的3A作业3、上节课作业情况 □完成□讲解存在的问题:□未完成□未讲解原因: 4、教学反馈 知识点掌握情况: 上课状态: 课后建议: 5、班主任反馈 授课教师评价:今日学生课堂表现符合共项(大写)审核人签字(姓名、日期)□准时上课:无迟到和早退现象 □今天所学知识点全部掌握:教师任意抽查一知识点,学生能完全掌握□上课态度认真:上课期间认真听讲,无任何不配合老师的情况 □海豚作业完成达标:全部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无少做漏做现象课前:课后:学生签字: 教师签字: 备注:请交至行政前台处登记、存档保留,隔日无效(可另附教案内页)大写:壹贰叁肆签章:

海豚教育易错题汇编 1、小明和小玲两家是邻居。一天他们吃完早饭同时离家去上学,小明每分钟走80米,小玲每分钟走60米。小明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发现忘记带语文课本了,于是小明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学校160米处与小玲相遇。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内页) 阅读与思考: 《九章算术》有这样一个问题: 今有恒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穿一日,小鼠亦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大意是说:由一个土墙五尺厚,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土墙两侧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一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2倍,小鼠也打进了一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问:它们几天可以相逢?相逢时各打了多少? 人行走,车行驶,飞机、轮船航行都离不开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这类问题在数学里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本讲我们主要学习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两物体相向运动,公走一段路程可分为想向,相背,环形运动等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有如下的关系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题一: 甲、乙两辆货车分别从A、B两个城市相向出发,甲每小时行60千米,乙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在距离两城中点35千米处相遇。那么A、B两城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精品导学案1新人教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学习目标: 1.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自主完成课本88页“问题1”。 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1)本题列方程依据的是怎样的等量关系? (2)为了将所列的方程向x =a (常数)的形式转化,将方程进行了哪几步变形? (3)每一步变形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4)在上面的解方程... 过程中,你认为最要注意的是哪一步? 3.解方程:8y+7y -12y=3 活动二 1.解下列方程: (1)3249x x x -+=; (2)1 117342 x x x -+=. 2.列方程解应用题: 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活动三 自我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通过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化归思想等) 课堂练习: 1.解下列方程: (1)925=-x x ; (2) 72 32=+x x ; (3)105.03=+-x x ; (4)535.25.47-?=-x x . 2.用一根长60米的绳子围出一个矩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宽应是多少? 3.甲、乙、丙三个同学向贫困山区捐书,已知他们捐书册数的比为1∶2∶3,他们共捐书300册,这三位同学各捐书多少册?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导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俯角、仰角的意义,能根据测量术语会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 课前准备: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角之间的关系: (2)边之间的关系: (3)角与边之间的关系: 2. 如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就可以求其他的元素?有几种情况? 巩固练习 3.若( 3 tanA-3)2 +│2cosB- 3 │=0,则△ABC ( ). A .是直角三角形 B .是等边三角形 C .是含有60°的任意三角形 D .是顶角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 4.已知∠A 为锐角,且cosA ≤1 2 ,那么( ) A .0°<∠A ≤60° B .60°≤∠A<90° C .0°<∠A ≤30° D .30°≤∠A<90° 计算 . 1 12)4cos 30|| 3-?? -++- ? ?? °2 1 )15sin(A .10= -A 满足若锐角度则__________=∠A 32, 3tan ,30.20===∠?BC B A ABC 中,在. AB ________=则0 2009 1(1).2sin 603tan 30(1)3?? -++- ??? ° °2 2009 1)6sin 45(1)-+-°

三、 课内探究: 1、看课本P76页,知道什么是仰角、俯角? 2 坡度与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 一般用i 表示。即i=,常写成i=1:m 的形式如i=1:2.5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 结合图形思考,坡度i 与坡角α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这一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经常用到。 2、例题解析: [例1] 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的跨度为10 米,上弦AB =BD ,∠A = 26°.求中柱BC 和上弦AB 的长(精确到0.01米). 例2: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α=30°,看这栋高 楼底部的俯角为β=60°, 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保留根号) 总结: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的一般思路: 。 3、巩固训练: (1)如图,在电线杆上离地面6 米处用拉线固定电线杆,拉线和地面之间的夹 角为60, 求拉线AC 的长和拉线下端点A 与线杆底部D 的距离(精确到0 . 1 米) A D 26o 中上弦 B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导学案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油田中学:罗秋波 学习目标: 1、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会分析实际问题,找准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学习难点:会分析实际问题,找准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方程的概念: “2x-5=21”这个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像这样叫做方程。 判断方程的条件: ①② 练习:选一选: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1)-2+5=3 ( ) (2)3x-1=7 ( ) (3)m=0 ( ) (4)x﹥3 ( ) (5)x+y=8 ( ) (6) 2a +b ( ) (7)2x2+5x-1=0 ( )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 1、试一试:思考下列情境中的问题,列出方程。 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升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00厘米? 如果设x周后树苗升高到100厘米,那么可以得到程:。 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 x km,可以得到方程:。 3)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如果设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 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 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m,那么长为(x+25)m。由此可得到方程::、小组合组:议一议 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 2)方程2x-5=21,40+15x=10,x+147.30%x=8930或x(1+147.30%)=8930有什么 共同特点? 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 ①② ③ 知识点三: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巩固练习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315; (2)1y2; (3) 2a3b;(4) 34-5 23-1 (5) 10 ; (6)25; (7) 42; 2 (8) y30;(9)9-y2 x x x x x x y x +=+=+= +>+=+= +==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典型例题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典型例题 例1 某校新生列队去学校实习基地锻炼,他们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行进,走了4 1小时时,一学生回校取东西,他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返回学校,取东西后又以同样速度追赶队伍,结果在距学校实习基地1500米的地方追上队伍,求学校到实习基地的路程. 例2 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时,运货汽车的速度为35千米/时,__________?”(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 例3 甲骑自行车从A 地出发,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驶向B 地,经15分钟后乙骑自行车从B 地出发,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驶向A 地,两人相遇时,乙已超过中点1.5千米,求A 、B 两地的距离.

参考答案 例1 分析 该题可以有如下相等关系: 一学生从学校追上队伍走的路程=队伍走过的路程 如果设当学生追上队伍时,队伍走了x 小时,则队伍走过的路程可以表示 为4x ,学生离开队伍到追上队伍共走了4 1-x 小时,所以学生从学校追上队伍走过的路程可以表示为441)41(5?--x ,所以可得方程.444 1)41(5x x =?-- 解 设从队伍出发到学生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是x 小时,根据题意,得 x x 444 1)41(5=?-- 解这个方程,得 4 12=x ,所以学校到实习基地的路程是: 5.105.14 124=+? 答:学校到实习基地的路程是10.5千米. 说明:该题也可以直接设学校到实习基地的路程是x 千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试一试. 例2 分析 可以进行不同的构思.比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解法一 补充:若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几小时两车相遇? 解答:设经x 小时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得 .403545++x x 解法二 补充:如果两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当摩托车到达乙地时,运货汽车距乙地还有多远? 解答:设运货汽车距乙地还有x 千米,依题意得 .45 403540=-x 解法三 补充:两车同时从甲地出发,摩托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两车在距甲地多少千米处相遇? 解答:设两车在距甲地x 千米处相遇,依题意得 .45 40235x x -?= 请和你的同学一起研究,争取写出更多的补充部分,列出更多的方程. 说明: 这里是条件开放,探究需要补充什么条件求解. 例3 分析 (1)首先我们可以从行驶时间和行驶路程两个角度寻找相等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