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处理过程记录表

热处理过程记录表

热处理过程记录表
热处理过程记录表

淬火处理回火处理

日期

操作者备注

炉号进炉时间出炉时间材料客户名称炉号进炉时间出炉时间回火次数客户名称

热处理工艺规范(最新)

华尔泰经贸有限公司铸钢件产品热处理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目的: 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 2范围 3术语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3.3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3.4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 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3.5调质:淬火+回火 4 职责

4.1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4.2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4.3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 热处理记录上。 4.4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 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 5.2 对特别 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5.5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 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6.1热处理试样检验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6.2技术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7 附表 7.1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正火、退火加热温度表7.2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退火工艺 7.3铸钢件直接调质工艺 7.4铸钢件经预备热处理后的调质工艺 7.5低合金铸钢件正火、回火工艺

热处理过程控制

热处理过程控制 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际上是贯彻热处理相关标准的过程,包括热处理设备及仪表哦那个之、工艺材料及槽液控制、工艺过程控制等,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工艺纪律,才能将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热处理零件。 1、相关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标准 GB/T16923-1997 钢的正火与退火处理;GB/T16924-1997 钢的淬火和回火处理;GB/T18177-1997 钢的气体渗氮;JB/T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JB/T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 JB/T6048—1992 盐浴热处理;JB/T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2、加热设备及仪表要求: 2.1、加热设备要求: 2.1.1加热炉需按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炉温均与性)要求分为六类,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 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 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的功能。 2.1.3 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方法按GB/T9452和JB/T6049的规定,其保温精度应符合表7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 记录表热电偶的热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当超过上述允许温度

2.1.5保护气氛炉和化学热处理炉的炉内气氛应能控制和调节。进入加热炉的气氛不允许直接冲刷零件。 2.1.6 对气体渗碳(含碳氮共渗)炉,渗氮(含氮碳共渗(软氮化))炉,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渗层深度均匀性检验,试样放置位置参照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检测热电偶布点位置,检验方法按GB/T9450和GB/T11354的规定。气体渗碳炉、渗氮炉中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见表11和表12: 2.1.7 炉内的加热介质不应使被加热工件表面产生超过技术文件规定深度的脱碳、增碳、增氮和腐蚀等现象。 2.1.8 感应热处理加热电源及淬火机床: 2.1.8.1 感应加热电源输出功率及频率必须满足热处理要求,输出功率控制在±5%,或输出电压在±2.5%范围内。感应热处理机床和限时装置应满足工艺要求。 2.1.8.3限时装置:感应加热电源或淬火机床应根据需要装有控制加热、延迟、冷却时间的限时 2.2 淬火槽要求: 2.2.1 淬火槽的设置应满足技术文件条件对工件淬火转移时间的规定。 2.2.2淬火槽的容积要适应连续淬火和工件在槽中移动的需求。 2.2.3淬火过程中,油温一般保持在10——80℃,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 2.2.4 淬火槽一般应有循环搅拌和冷却装置,可选用循环泵、机械搅拌或喷射对流装置。必要时,淬火槽可配备加热装置。 2.2.5 淬火槽应装有分辨力不大于5℃的测温。 2.3 仪表要求: 2.3.1 现场使用的控温和记录仪表等级应符合表7要求,检定周期按表9执行。 2.3.2 现场系统校验用的标准电位差计精度应不低于0.05级,分辨力不低于1Uv,检定周期为6个月。

热处理特殊工序过程确认规定

热处理特殊工序是指气体渗碳、重加热淬火及感应淬火工序,特殊工序过程必须通过相关标准实施过程能力确认,确保设备能力保证过程能力;通过具备相应资格的操作人员,有效控制适宜的工艺参数保证过程能力;通过完善的质量记录为过程提供证据;并通过定期的再确认实现有效的持续改进。 1.对特殊工序的设备能力的确认 热处理特殊工序的设备包括RJJ-90,RQ2-90,RQ3-90井式炉,RH-105转底式保护气氛加热炉,HIC-48密封箱式多用炉,KGPS200/4感应加热淬火机床;Y15-Ⅱ淬火油槽及107等温分级淬火油槽。 井式炉能满足热处理正火、退火、调质、渗碳、碳氮共渗、软氮化等热处理工艺。能处理最大工件尺寸950×?700㎜、装炉量≤500Kg。 RH-105转底式保护气氛加热炉能满足光亮退火、碳氮共渗、保护气氛加热淬火等热处理工艺。能处理最大工件尺寸500×500×350㎜,加热工位8个。 密封箱式多用炉能满足光亮退火、碳氮共渗、调质、渗碳等热处理工艺。能处理最大工件尺寸1200×700×700㎜,装炉量≤1000Kg。 1.1.4Y15-Ⅱ快速光亮淬火油槽能满足中大模数齿轮、轴的淬火要求;107等 温 分级淬火油能满足中小模数齿轮及变形量要求小的零件的淬火要求。 为保证特殊工序过程能力,实施特殊工序的设备应具如下性能: 密封性能良好。实施渗碳、碳氮共渗、软氮化工艺时炉内气氛压力≥10㎜ 水柱。用U型应力计进行检查。 炉温均匀性应达到各型炉子的要求。用标准热电偶检查: a.井式炉温度均匀性≤±15℃ b.RH-105转底炉,HIC-48密封箱式多用炉温度均匀性≤±10℃。 安全性能保证。各型炉子的废气排放口应畅通;风扇系统冷却水应保证正常供给。 设备科负责定期(每年一次)对特殊设备的各项性能、运行状况、完好程度能否满足热处理的产品质量要求进行确认。 2.对特殊工序工艺参数的确认 根据用户提供的零件图纸所描述的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技术科所辖的热处理工艺组应结合本厂的设备能力及设备性能,分析该零件实施特殊工序的可行性。然后编制该零件的特殊工序的工艺方案,编写特殊工序的试制工艺卡。报送技术科确认后方可实施。并通过试制总结验证后,报送技术科审核,由总工程师批准,形成特殊工序正式工艺文件。工艺文件应符合如下要求: 热处理前的零件状态应合理,变形量要求小的锻、铸件应经过正火、退火、消除应力;切削量大的机加工件应消除应力。 应最大限度避免产生热处理缺陷,实现工艺流程短、工人易掌握、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 充分体现现有条件,合理设计工装;充分利用各类加热设备特点,满足不同零件的加热要求。 工艺卡应明确规定产品挂具、代替产品检查的试样规格及放置方法。 工艺卡应明确代替产品检查的试样的检验技术要求:包括金相组织、渗层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或淬硬层深度、表面硬度、心部硬度及变形要求。 热处理工艺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温度、时间、渗碳剂或保护气氛名称及用量

1热处理工艺过程确认[2015]

文件编号:DCH-WI-7.1-2013典型产品1Cr18Ni9Ti和022Cr19Ni10钢管 热处理工艺确认方案 一.目的 验证热处理能力及过程的可靠性是否满足标准及客户要求。 二.依据 GJB509B:2008《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 DCH-ZD-2010《钢管热处理技术作业指导》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H2510/H2519《不锈钢无缝钢管技术协议》 三.热处理再评价准则 1.热处理工艺再评定要求 1.1评定的提出 A.新材料投入生产时,由热处理责任工程师根据工艺路线提出评价方案; B.新工艺应用于生产时,由热处理责任工程师提出评定方案; C.以前未涉及材料首次生产时,由热处理责任工程师提出评定方案; D.产品质量理化性能出现较大波动时,由热处理工艺员提出评定方案; E.其它原因(如炉子大修后)认为应该进行热处理工艺评定时,由相关人员提出评定方案;F.客户对工艺要求进行确认或评审时,由生产部门提出要求,技术部组织进行工艺评审。 2、评定准备 A.在接到评定通知后,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准备评定的具体实施,并提出具体方案交工艺负责人及技术副总会签。 B.评定方案由公司生产技术副总(总工)审批。评定的实施由热处理工序负责实施,相关单位配合。 C.在评定前,必须进行热处理过程确认,确保过程质量。 3、评定程序 A.评定应达到的要求 ⑴新材料应用,应达到相应材料标准检测项目的最低要求; ⑵新工艺应用,要达到相应工艺方案的最低要求; ⑶要达到图纸或技术规范提最低要求,产品质量出现较大波动,要达到质量稳定可靠; B.热处理工序按批准的工艺评定方案进行产品的热处理。

经验公式确定钢的热处理温度

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经验公式 ------------根据经验公式确定热处理的保温温度------------ 1 钢的热处理 正火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t=KD (1)式中t为加热时间(s); D使工件有效厚度(mm); K是加热时间系数(s/mm)。 K值的经验数据见表1。 表1 K值的经验数据 正火加热温度 根据钢的相变临界点选择正火加热温度 +(100~150℃)(2)低碳钢:T=Ac 3 中碳钢:T=Ac +(50~100℃)(3) 3 +(30~50℃)(4)高碳钢:T=A Cm 亚共析钢:T=Ac +(30~80℃)(5) 3 共析钢及过共析钢:T=A +(30~50℃)(6) Cm 淬火加热时间 为了估算方便起见,计算淬火加热时间多采用下列经验公式: t=a· K ·D︱ (不经预热) (7)t=(a+b)· K ·D︱(经一次预热) (8)t=(a+b+c)· K ·D︱(经二次预热) (9)式中t—加热时间(min); a—到达淬火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 b—到达预热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 c—到达二次预热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 K—装炉修正系数; D︱--工件的有效厚度(mm)。 在一般的加热条件下,采用箱式炉进行加热时,碳素钢及合金钢a多采用1~mm;b为~2min/mm(高速钢及合金钢一次预热a=~;b=~;二次预热a=~;b=~;

c=~),若在箱式炉中进行快速加热时,当炉温较淬火加热温度高出100~150℃时,系数a 约为~20秒/毫米,系数b 不用另加。若用盐浴加热,则所需时间,应较箱式炉中加热时间少五分之一(经预热)至三分之一(不经预热)左右。工件装炉修正系数K 的经验值如表2: 表2 工件装炉修正系数K 淬火加热温度 按常规工艺,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 3+(30~50℃); (10) 共析和过共析钢为Ac 1+(30~50℃); (11) 合金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常选用Ac 1 (或Ac 3)+(50~100℃) (12) 回火加热时间 对于中温或高温回火的工件,回火时间是指均匀透烧所用的时间,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t=aD+b (13) 式中t —回火保温时间(min ); D —工件有效尺寸;(mm ); a —加热系数(min/mm ); b —附加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盐浴的加热系数为~mm ;铅浴的加热系数为~mm ;井式回火电炉(RJJ 系列回火电炉)加热系数为~mm ;箱式电炉加热系数为2~mm 。 回火加热温度 钢的回火定量关系式很早就有人研究,其经验公式为: 钢的回火温度的估算, T=200+k(60-x) (14) 式中: x —回火后硬度值,HRC ; k —待定系数,对于45钢,x>30,k =11;x ≤30,k=12。 大量试验表明, 当钢的回火参数P 一定时, 回火所达到的工艺效果——硬度值或力学性能相同。因此, 按传统经验式确定回火参数仅在标准态(回火1h)时方可使用,实际生产应用受到限制.

热处理操作流程

热处理 电加热流程

主要技术要求: 1 设备应满足工艺要求,参数调节灵活、方便,通用性好,运行稳定、可靠,并满足安全要求。 2 设备的控制精确度应在±5℃。 3 计算机打印曲线与标准记录纸对照,其背景表格的读数误差不大于0.5%。 4 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主要技术要求: 1 电缆线无裸露,并满足工艺要求。 2 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的工作温度不允许超过1000℃ 3 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软化温度应大于1200℃,绝缘强度应大于20KV/mm。

3、热电偶的的固定 主要技术要求: 1 根据热处理的温度和仪表的型号选用热电偶。 2 热电偶的长度与直径应根据焊件的大小、加热宽度、固定方法选用。 3 管径≥273mm 的管件,测温点应在焊缝中心按圆周对称布置,且不少于两点;水平管件测温点应上下对称布置。4 热电偶的热端应与焊件接触良好,最好使用储能压焊的方式进行固定。

4、加热器的固定 主要技术要求: 1 安装加热器时,首先将焊件表面的焊瘤、焊渣、飞溅清理干净,使加热器与焊件表面贴紧。必要时使用夹具。 2 加热器的布置宽度应比加热宽度每侧至少多出60mm,加 热宽度为:焊缝每侧≥3倍壁厚,且不小于60mm。

5、保温要求 主要技术要求: 1 承压管道加热时,任意两点的温差应小于50℃;压力容器加热时,最大温差不宜大于65℃。 2 保温宽度从坡口边缘,每侧不少于管子壁厚的5倍,且应 比加热器的安装宽度增加不少于100mm。 3 保温厚度为40mm~60mm 为宜,感应加热时,可适当减小 保温厚度。对水平管道,可以通过改变保温层厚度来减小 管道上下部分的温差。

某公司热处理工艺规范(含表格)

热处理工艺规范 一、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1.淬火、回火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2)正确选择夹具;3)检查零件表面是否有碰伤、裂纹、锈斑等缺陷;4)确认零件要求的淬火部位硬度、变形等的技术要求,核对零件的形状、材料的加工状态是否与图样及工艺文件相符合;5)表面不允许氧化、脱碳的零件,当在空气炉加热时,应采取防氧化脱碳剂装箱保护或采用真空炉加热;6)易开裂的部位如尖角靠边的孔,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塞石棉、耐火泥等。 2.常见材料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1)加热温度 表1常用材料的常规淬火、回火规范

注:Cr12Mo1V1 即 D2(美国)、1.2379(德国)、SLD(日立)、SKD11(日本)、K110(奥地利); 9CrWMn 即 O1(美国)、1.2510(德国)、K460(奥地利); 4Cr5MoSiV1 即 H13(美国)、1.2344(德国)、8407/8402(一胜百)、W302(奥地利); 7Cr7Mo3V2Si 即 LD1; HS-1是高级火焰淬火,多用模具钢; 除45号钢或特别说明均采用回火两次的工艺。

2)淬火保温时间t =8~10 min+kαD k——装炉系数(1~1.5);α——保温系数(见表2);D——零件有效厚度。表2淬火保温系数 3)回火保温时间 ①工件有效厚度d<=50mm,保温2小时; ②工件有效厚度d>50mm,按照保温时间t=d/25(小时)计算; ③每次回火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下次回火。 4)去应力(入炉时效) ①高合金钢550~650℃,热透后,保温时间>3小时; 3.淬火和回火设备 1)淬火设备——真空淬火炉、中温箱式炉、高温箱式炉。

特殊过程确认表

特殊过程确认表

审核经验介绍:对工业企业特殊过程确认 CQC四川评审中心杨红斌 中文ISO维基库-http://www、isowiki、cn --------------------------------------------------------- 在审核中,审核员往往遇到审核特殊过程,要求获得特殊过程确认有关证据,企业往往填写一张“特殊过程确认表”,认为就就是进行了确认,不填写表,就就是没有确认,一张表中,泛泛写了“人员确认满足,设备确认满足,工艺确认满足”就认可,如果企业没有填写确认记录表,就认为没有确认。把确认仅仅限于记录,不追求实质,实际上就是对标准理解出现偏差,如果企业也这样流于形式,就没有起到实际控制效果。因此,本人对工业企业特殊过程的确认控制谈谈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对特殊过程的识别 对识别很重要,如果特殊过程识别不清,就无法谈到确认。标准中规定: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为特殊过程,即工序后不能进行检验、或不能经济检验、或问题要在产品使用中才会反映出的作为特殊过程。应该说这个定义很清楚,往往企业确定特殊过程时会存在问题,她们按照工艺种类分类,如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这些都就是特殊过程,但进行确认问题就来了,就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每类中有许多种情况,如焊接有钨极氩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手工电弧焊机等,热处理有淬火、正火、调质、回火、退回、表面热处理等,表面处理有电镀、发黑、磷化、油漆、喷塑等,如果单讲对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进行确认,肯定不知道从何做起。本人认为,对特殊识别要注意两点,一就是要按照工序识别而不要按照种类识别,不要一概讲焊接、热处理就是特殊过程,比如在有些工序中,如有的焊接起搭接作用、完全不承受力,就不就是特殊过程;也有的热处理,在工序中仅作为中间过程,主要为了保证好加工,要求表面硬度值,表面硬度就是可以检验的,也就不就是特殊过程了,因此在特殊过程识别,应落实到具体的工序中,根据工序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对过程确认起来也具体了。二就是注意,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不就是一个概念,企业往往混淆了,认为特殊过程就就是关键过程,并认为只要工序不重要,可以不进行确认了。其实它们不就是一回事,有的工序,既就是特殊过程又就是关键过程,而有的工序就是特殊过程但不就是关键过程。对特殊过程,都应该进行确认,只就是确认项目及繁简程度,根据具体工序而定,就是关键过程的特殊过程,确认内容要多些、要求要高些,反之,不就是关键过程的特殊过程,则确认内容要多少些、要求要低些。2制定确认准则 标准中“为过程的评审与批准所规定的准则”就就是要求制定特殊过程确认准则,但好多企业没有制定,主

热处理特殊工序过程确认规定

热处理过程确认的实施规定 热处理特殊工序是指气体渗碳、重加热淬火及感应淬火工序,特殊工序过程必须通过相关标准实施过程能力确认,确保设备能力保证过程能力;通过具备相应资格的操作人员,有效控制适宜的工艺参数保证过程能力;通过完善的质量记录为过程提供证据;并通过定期的再确认实现有效的持续改进。 1.对特殊工序的设备能力的确认 1.1热处理特殊工序的设备包括RJJ-90,RQ2-90,RQ3-90井式炉,RH-105转底式保护气氛加热炉,HIC-48密封箱式多用炉,KGPS200/4感应加热淬火机床;Y15-Ⅱ淬火油槽及107等温分级淬火油槽。 1.1.1井式炉能满足热处理正火、退火、调质、渗碳、碳氮共渗、软氮化等热处理工艺。能处理最大工件尺寸950×?700㎜、装炉量≤500Kg。 1.1.2 RH-105转底式保护气氛加热炉能满足光亮退火、碳氮共渗、保护气氛加热淬火等热处理工艺。能处理最大工件尺寸500×500×350㎜,加热工位8个。 1.1.3HIC-48密封箱式多用炉能满足光亮退火、碳氮共渗、调质、渗碳等热处理工艺。能处理最大工件尺寸1200×700×700㎜,装炉量≤1000Kg。 1.1.4Y15-Ⅱ快速光亮淬火油槽能满足中大模数齿轮、轴的淬火要求;107等温分级淬火油能满足中小模数齿轮及变形量要求小的零件的淬火要求。 1.2为保证特殊工序过程能力,实施特殊工序的设备应具如下性能: 1.2.1密封性能良好。实施渗碳、碳氮共渗、软氮化工艺时炉内气氛压力≥10㎜水柱。用U型应力计进行检查。 1.2.2 炉温均匀性应达到各型炉子的要求。用标准热电偶检查: a.井式炉温度均匀性≤±15℃ b.RH-105转底炉,HIC-48密封箱式多用炉温度均匀性≤±10℃。 1.2.3 安全性能保证。各型炉子的废气排放口应畅通;风扇系统冷却水应保证正常供给。 1.3 设备科负责定期(每年一次)对特殊设备的各项性能、运行状况、完好程度能否满足热处理的产品质量要求进行确认。 2.对特殊工序工艺参数的确认 2.1 根据用户提供的零件图纸所描述的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技术科所辖的热处理工艺组应结合本厂的设备能力及设备性能,分析该零件实施特殊工序的可行性。然后编制该零件的特殊工序的工艺方案,编写特殊工序的试制工艺卡。报送技术科确认后方可实施。并通过试制总结验证后,报送技术科审核,由总工程师批准,形成特殊工序正式工艺文件。工艺文件应符合如下要求: 2.1.1 热处理前的零件状态应合理,变形量要求小的锻、铸件应经过正火、退火、消除应力;切削量大的机加工件应消除应力。 2.1.2 应最大限度避免产生热处理缺陷,实现工艺流程短、工人易掌握、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 2.1.3充分体现现有条件,合理设计工装;充分利用各类加热设备特点,满足不同零件的加热要求。 2.1.4 工艺卡应明确规定产品挂具、代替产品检查的试样规格及放置方法。 2.1.5 工艺卡应明确代替产品检查的试样的检验技术要求:包括金相组织、渗层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或淬硬层深度、表面硬度、心部硬度及变形要求。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修订稿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在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能确保热处理质量。为此,为了提高我公司热处理产品质量,遵循热处理相关标准,按零件图纸要求严格执行,特制定本规范 一、使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零件加工部所有热处理加工零件。 二、硬度检验: 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 GB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434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5030 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 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 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时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工艺过程确认规范

工艺过程确认规范编号:WHJX/ZD02-10 编制:曹振霞 审核:张崇良 批准:徐公明 实施日期:2014.8.6 诸城市五环机械有限公司

1.目的:规范工艺过程验证确认过程; 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工艺过程的验证与确认; 3.定义与术语:无 4.职责: 4.1制造技术部工艺科是工艺过程验证与确认的主管部门。 4.2 其他各部门配合工艺部门进行工艺验证与确认; 5.程序: 5.1过程属性识别与确定 5.1.1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 a)特殊过程:是指当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特殊过程的结果完全依靠过程事先设定条件而决定;在过程的进行中是无法人为操控的与调节的; b)除去特殊过程外的过程是一般过程;一般过程的结果;除了先设定条件而决定之外;在过程的进行中是可以人为操控与调节的; 企业以此为依据判断过程的属性;对不同属性的过程交采取不同的验证与处置过程; c)对一般过程仅作对比验证; d)对特殊过程必需作工艺路线、设备与人员资格的验证; e)在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有的工艺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进行验证并确认。 5.2工艺路线流程图的选择与确认 5.2.1工艺路线的选择 工艺路线的选择有多种方式; 1)类比法:利用同类产品的工艺过程;以借鉴的方法形成新的工艺过程; 其结果记入《过程确认类比表》 2)推导法:从产品的结构与原理出发;参照加工的基本原理;设计最优 工艺。 3)逻辑推导出合理的工艺路线. 4)AE价值工程评价法:利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评价

从中找出功能成本比最佳的工艺路线其结果记入《AE价值工程评价记 录表》 5)其他方法; 5.2.2其中最常见的是类比法;在大部分企业采用类比法选择工艺;其优点是简捷方便;缺点是未必是最佳工艺路线;对于重要产品与批量生产的产品不宜采用; 5.2.3应当提倡对于重要产品与批量生产的产品的工艺路线选择采用AE价值工程法对多个工艺方案进行评价选择;以求找到最佳方案;从质量、效率和成本上达到最佳组合; 5.3最佳工艺参数的选择 5.3.1最佳参数的选择与确定也有多种方式: 1)对比法 2)DOE法 5.3.2其中有对比法用比较多;在各种参数组合中进行对比试验;以效果最佳的定为最佳参数;该方法比较简易明了;但是所选出的最佳参数未必最佳;只不过是比较好的参数而已; 5.3.3真正有说服力的最佳参数选择应当采用DOE法 DOE法又分成了两类: ●正交试验法: ●田口法: 5.3.3.1正交试验法:利用正交试验表;以最小的试验次数;获得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的结论;优点是相对于田口法简易明了;宜于在操作者与基层非专业人员中普及与应用其结果记入《DOE正交试验报告》 5.3.3.2田口法:利用三次设计法对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并能进行允差设计。优点是准确精确;缺点是计算复杂繁琐,非计算机不能胜任;不利于在普通员工中进行普及与应用。在生产技术科门处理关键问题与参数时;建议取用田口法进行参数设计。 5.3.3.3根据目前中国的国情与厂情,建议在正常情况下采用正交试验法决定最

热处理过程确认准则

1准则内容 本准则规定了热处理过程确认的对象、含义、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准则适用于符合GB150-2011标准的钢制压力容器。 2确认对象 本准则规定了热处理过程的基本要求。适用于被公司热处理生产中工序。 3.引用文件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IF-SC-2013 《质量手册》 4.确认准则 4.1 确认目的 4.1.1对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应采用过程确认的方法,包括人员资格鉴定、设备点检、工艺试验或评定、过程监控和确认,以过程确认来确保压力容器的制造符合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的规定,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4.2 职责和权限 4.2.1技术部:负责过程评审和批准的职责。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组织过程确认的实施工作。 4.2.2质量部:负责热处理过程确认准则与确认计划的编写,热处理过程中的检验。 4.2.3生产部:负责按计划实施确认工作。 4.3 热处理要求 4.3.1 热处理生产条件应能满足工业生产、军品生产队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4.4 热处理工艺的编制 4.4.1 热处理工艺文件包括通用工艺规程、热处理操作规程和专用热处理工艺卡。 4.4.2 热处理工艺卡应依据设计图纸及相应标准、规范编制。 4.4.3 热处理工艺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作指令号、图号、工件名称、材质、零件尺寸、热处理类别、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要求和操作。 4.4.4 热处理工艺参数应符合公司热处理工艺规范、产品性能要求进行确定。 4.4.5 新材料的热处理,应在热处理工艺试验的基础上,编制工艺试验报告和热处理工艺规程。 4.5 热处理过程控制 热处理的作业过程中除了按照热处理工艺卡进行作业外,热处理作业指导书外,还应符合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对特殊过程控制的要求。 4.6 记录要求 4.6.1 测温热电偶在炉中应均匀分布,应采用自动测温记录仪记录时间-温度曲线。 4.6.2 热处理工应填写原始操作记录,包括加热炉名称、炉次(或指令号)、热处理全过程的时间和温度、作业的日期/班次、操作者署名。完工后在“工艺过程卡”上签字。

热处理过程检验规范

热处理过程验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1、范围 本检验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热处理件检验内容、检验方法,所使用的检验测量设备、产品质量状态标识,适用于本厂热处理件的检验,供方提供产品的热处理性能检验比照本文件执行。 2、检验依据 2.1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ASTM E10 2.2 质量计划/排产计划/技术协议 2.3 产品图纸及工艺 3、硬度检验程序 3.1检验频次:热处理零件应根据相关技术文件规定进行检验(如:法兰壳体要进行全检);技术文件未规定的,按《DH018通用抽样检验规范》中的2.5AQL进行检验。 3.2检验设备:所有硬度计均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不允许在无检定合格证书或超过检定的有效期使用。 3.3工件表面处理:检验硬度前,应将表面进行修磨,使表面粗糙度符合所用硬度计的要求。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氧化皮,脱碳层及毛刺等且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机加工痕迹,被测零件的温度以室温为准,或略高于室温但以人手能稳稳抓住为限。 3.4检测部位:硬度检验的位置应根据工艺文件确定,工艺文件没有规定时,优先在产品端面打印硬度,长轴类产品在不影响后续加工尺寸的情况下,可在外圆处打印硬度。3.5 检验内容:外观及硬度。 3.6硬度计的选择 ①调质件采用布氏硬度计和里氏硬度计相结合的方式检验,每炉中抽出1件产品使用HB3000布氏硬度计、液压式布氏硬度计或便携式布洛硬度计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其余产品可用里氏硬度计进行检测。对于尺寸较大者直接用便携式硬度检验; ②淬火件用洛氏硬度计和里氏硬度计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对于尺寸较大者,允许用里氏硬度计监控过程质量, ③渗碳或硬化层较薄的零件,用维氏硬度计检验。 ④当使用锉刀检验零件硬度时,必须注意锉痕的位置,应不影响零件的最后硬度。 4、质量记录 检验过程做好各种质量记录,如跟单上的质量状态标识、过程首检记录、返工单、废品单、不合格品反馈处理单等。

热处理调质工艺守则及操作规程

热处理调质工艺守则及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守则及规程确定了热处理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的设备评定、工艺确定、及操作规范的内容。 2、引用标准 API Spec6A 《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设备规范》 3、总则 产品的热处理必须在已经过定期检定并合格的热处理设备中进行。炉子的检定周期为一年。 4、对热处理炉及监控设备的要求 4.1、对热处理炉的要求 4.1.1、炉衬完好,无明显损坏; 4.1.2、电阻丝齐全,电极接触牢固; 4.1.3、炉底平整,无裂纹; 4.1.4、保温材料完好无损; 4.1.5、热处理炉各处的温度应分度均匀,温差不大于14℃(这就需要炉子空间的前、后、左、右及底部都要有电炉丝分布,炉膛的功率密度一般在100-110kw/m3左右)。热处理炉的鉴定周期不大于1年。 4.1.6、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插点正确(在工作区域)并且分布均匀、合理。馈线两端(热电偶与圆盘平衡记录仪或温度显示器)连接可靠。 4.2、仪表

4.2.1、温度控制器的控制精度为:±10℃; 4.2.2、温度显示器(平衡记录仪)以及热电偶,必须在检定有效期之内。检定周期为三个月。 4.2.3、更换记录仪圆盘记录纸,确保其能完整准确地记录加热保温过程。(完工后,在记录纸上填写日期、加工零件号、炉号、操作者等相关信息)。 5、装炉 5.1、装炉前的准备工作 5.1.1、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尤其是注意炉门起闭自动断电装置是否良好,并将炉膛清理干净。 5.1.2、核对任务单与待处理工件以及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是否相符。 5.1.3、检查工件外观,所有棱角必须倒角≥1mm,表面不得有严重的磕碰划伤、氧化皮。 5.1.4、熟悉工艺全过程,考虑好装(出)炉方法,并准备好必要的工夹具及吊具,保证在淬火时工件能快速浸入淬火液中。 5.1.5、对技术要求不允许表面氧化脱碳的工件需要进行必要的防护,如在加热炉内装入适量的木炭或铸铁屑等。 5.1.6、如果是热炉装炉,检查炉温是否与工艺要求相符。 5.1.7、确定吊装设备及工具是否安全、可靠。 注:以上情况如果出现否定或怀疑,应暂停整改,待确定肯定以后方可继续进行。

特殊过程确认(热处理-正火)

石油管材有限公司特殊过程确认

工艺确认方案 目的:通过对不同加热温度、不同加热时间,不同的冷却方式,获得的管体的机械性能对比,验证热处理-正火工序作为特殊工序是否满足API Spec 5CT 规定特殊工序要求。 工艺方案: 冷却方式分为:空冷、强风冷

验证内容: ① N80-1 73.02*5.51 钢管的机械性能 N80-1钢级钢管最终成品热处理-正火温度860~900°C ,时间30~32分钟,冷却方式强风冷,可以获得稳定最佳性能和表面质量。具体性能的实验数据为屈服强度在590~650 Mpa ,抗拉强度:780~850Mpa,延伸率:18~24% , API SPEC 5CT要求屈服强度552~758Mpa,抗拉强度≥689Mpa. 延伸率≥14% ② J55 73.02*5.51 钢管的机械性能 J55钢级钢管最终成品热处理-正火温度850~880°C ,时间30~32分钟,冷却方式空冷,可以获得稳定最佳性能和表面质量。具体性能的实验数据为屈服强度在450~530 Mpa ,抗拉强度:650~750Mpa,延伸率:23~28% , API SPEC 5CT要求屈服强度379~552Mpa,抗拉强度≥517Mpa. 延伸率≥18% 验证结果: 热处理-36米正火炉正火工序:通过对正火炉严格按工艺卡要求操作,一定能够获得符合API Spec 5CT标准要求规定的性能。 技术质量部

内部确认书 该热处理炉-36米正火炉。设备编号:834-02 。自2008年9月份改造后投入生产以来,设备维护到位,运行正常稳定,生产效率高,平均每天班产达到50吨,能完成年产量2万吨的生产能力。各项工艺性能指标均满足公司产品生产需求。 设备部

热处理过程确认方案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镍钛根管锉 热处理确认方案 文件编号:LS-V-1902 版本号:A0 起草人工程部:谢红起草日期2019年9月4日审核人生产部:赵学武审核日期2019年9月4日批准人品质部/管代:王小亮批准日期2019年9月4日

目录 1、目的 (3) 2、范围 (3) 3、设备描述 (3) 4、确认小组职责 (3) 5、接受标准和结果 (3) 6、安装确认(IQ) (4) 7、参数确认(OQ) (4) 8、工艺稳定性确认(PQ) (5) 9、结论 (6) 10、再确认要求 (6) 11、参考文献 (6) 12、变更摘要 (6) 13、签名和批准 (6)

1、目的 本确认方案是为保证镍钛根管锉的热处理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在产品批量生产前制定确认项目、原则、接收标准,验证恒温干燥箱、工艺文件是否可以用于批量性生产。 2、范围 本确认方案仅适用于对不锈钢根管锉的热处理,对工艺文件参数的正确性进行确认过程。 3、设备描述 本次确认的设备:生产部车间的恒温干燥箱编号:LS-044 本次确认的材料及规格:镍钛丝材,Φ0.5; 4、确认小组职责 本次确认工作进行期间相关人员的职责如下(见下表) 序号姓名部门工作职责备注 1 赵学武生产部负责恒温干燥箱操作和试验 2 王小亮品质部负责外观检测和柔韧度检测 3 谢红工程部参照技术要求进行确认其工艺效果 5、接受标准和结果 5.1 过程输出参数: 本次过程确认的过程输出参数为:产品合格率% 5.2 影响过程输出的可能因素: 1)热处理的时间; 2)热处理的温度; 根据经验及设备说明,根管锉热处理后进行目测及柔韧度测试,计算合格率。合格率大于98%为待选工艺参数组。 5.3 过程挑战的条件为:边界参数,下差。 根据选定的工艺条件参数,在挑战条件下进行工艺试验,看是否可以满足过程输出要求。 5.4 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 对加工后的产品进行全数检验,计算合格率%。 5.5 过程可接收目标 工序能力指标为:合格率(%)≥98% 5.6 数据记录

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常识

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常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今年公司开展的质量月活动中,为了提高质量意识,树立公司产品的精品形象。下面为大家介绍天津航空机电公司王亮兵等专家撰写的<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一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希望能对我们大家今后的热处理日常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热处理质量一般需要通过金相显微镜、硬度计、材料拉伸试验机等对试件进行检测,即使可以对零件进行检测,检测也只是个别的、局部的,不能达到对热处理质量进行 100% 的检测,检验的指标也不能完全反映整批零件或者整个零件的热处理质量。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从质量控制的观点而言,热处理便属于特种工艺,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特殊控制,除了最基本的工艺规程和检验规程外,还应对热处理过程中的一切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包括参与热处理过程全面质量控制的六个影响因素:人、机、料、法、环、测。 一.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 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最为关键的便是控制热处理的过程,就是对零件热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因素、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效的控制,主要包括操作人员与检验人员的素质;热处理设备与仪

器仪表;零件原材料,工艺材料与淬火介质;技术资料与过程记录;零件加工过程的环境以及各种热处理测试设备的校验与控制。 1人员素质控制 从事热处理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热处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取得上岗证;取得上岗证是一个基础,只有对热处理从业人员按周期进行考核,持续性的考核方可继续从事热处理岗位工作。人员素质控制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检验人员被动把关的质量保证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 管理的过程质量管理思路和观念。 2. 设备与仪表控制 热处理零件加工是通过热处理设备来实现,热处理工艺参数是通过相应的热电偶、温度控制仪表、温度记录仪表、真空度仪表等来控制和记录,因此热处理设备和仪表的等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热处理零件的加工质量。GB/T 9452—201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JB 509B—2008《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HB 5354—1994《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中对热处理设备等级和各种仪表的控制精度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不同于军标、航标,GB/T 9452—2012 中依据有效加热区域的温度均匀性分为 7 类,增加了ⅢA 类,炉温均匀性为±8 ℃;该标准中对炉温测试用热电偶以及补偿导线明确地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依据热处理炉 GJB509B—2008 中的规定要求较 HB 5354—1994 更为详细,更为严格,表 1 为两个标准中对设备与仪器仪表控制的要

热处理工艺规范

热处理工艺规范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华尔泰经贸有限公司铸钢件产品热处理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目的: 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种精铸、砂铸产品的热处理,材质为各种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铸铁及有色合金。 3术语 退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降温出炉的操作工艺。 正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下来的操作工艺。 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调质:淬火+回火 4 职责

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热处理记录上。 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每次装炉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把炉底板上的氧化渣清除干净,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四周应留有足够的间隙,轻拿轻放,装炉应结实,摆放合理。 装炉时大铸件产品放在下面,对易产生热处理变形的铸件,必须作好防变形或反变形处理,力学性能试样应装在高温区,对特别小的铸件采用铁桶或其它框类工装集中盛放。 炉车上的铸钢件入炉时,应缓慢推进,仔细观察铸钢件是否与炉壁碰撞,关闭炉门,通电后应经常观察炉内工作状况。 作好铸件产品后续热处理的准备工作,严格控制出炉温度,对水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热处理试样检验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热处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新方法

热处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新方法 1 前言 众所周知,热处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组织使机械零件或产品获得所需性能并保证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热处理的质量特性是其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得到完全的验证,并且热处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很大,所以在GB/T19000系列标准中,热处理被认定为"特种工艺",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实施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由于国内各企业热处理的装备、人员素质、零件技术要求、生产纲领、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控制零件或产品质量的各项特殊措施亦存在差异,并且热处理具有连续生产作业的特点,因此,寻求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达到满足和提高热处理零件质量尤其是大批量生产零件质量的目的尤为重要。 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 2.1转变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 过去,我们对热处理零件的质量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管理重点的思路和观念停留在|考试|大|传统单纯靠最终检验把关,只注重了质量结果,没有把重点工作放到质量形成的控制上来,把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曾不断出现零件缺陷或漏检,造成一定的质量损失。各类人员每天忙碌于零件结果的处理,结果是越忙越乱,重复性和低级错误屡次发生,工作异常被动。我们痛定思痛,静心总结和吸取失败的教训,寻找和探索成功的方法,对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通过学习热处理标准的相关内容和借鉴热处理管理成功企业经验,明确了提高热处理质量首先必须转变各类人员对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即将过去传统的单纯靠最终检验被动把关,转变为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检验相结合的主动控制的质量保证模式,树立了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严明奖惩和将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科学方法集中统一以及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管理"三管齐下"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思路和观念。几年实施结果表明:思路和观念的转变是全面有效地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和关键。 2.2强化"四种管理" (1)强化热处理标准的落实和控制要素的规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