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经典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经典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经典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经典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X B.X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2-D.Y和Mg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Z>X,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和Y位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C、Z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故选项说法错误。

D、Y位于第三周期,则Y和Mg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

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

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

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B。

5.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

【答案】B

【解析】

【详解】

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故选B。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n n

()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A错误;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

有“气”字头。故B正确;

C、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

数。16-8=8,故C正确;

D、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7.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如图为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

C.硒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答案】C

【解析】

A、由硒元素的名称汉字偏旁“石”字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

可知,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正确。故选C。

点睛:以钠为例:

8.如图所示是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粒子是阳离子B.乙粒子是原子

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D.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粒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8,属于原子.故A说法不正确;

B、乙粒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10,属于阴离子.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于甲、乙的核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属于同种元素.故C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反应中已得到两个电子,乙粒子是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阴离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N5+的结构可能是( )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D.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能微粒N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属阳离子,选项A错误;

B、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B错误;

C、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C正确;

D、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D错误。故选C。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

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答案】B

【解析】A、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没有生成新的微粒,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B、八月丹桂飘香,是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错误;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错误。故选B。

12.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理解正确;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正确。

故选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

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

故选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14.科学家已研究出一种高能微粒N5+,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N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B.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C.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D.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N5+是一种高能微粒,不属于单质,选项A不正确;

B、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N5+中的电子总数为五个氮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再减去一个电子,为35-1=34,选项B正确;

C、N5+只是失去了一个电子,中子数没有发生改变,选项C不正确;

D、N5+中的电子总数为五个氮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再减去一个电子,为35-1=34,选项D

不正确。故选B。

15.X、Y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都是阳离子

B.Y粒子可表示为Y2+

C.X、Y属于不同种元素

D.X、Y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D

【解析】A、当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正确;B、Y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Y2+,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X、Y的核内质子数不同,X、Y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D、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X、Y两种粒子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结构,不是稀有气体,错误。故选D。

点睛: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6.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

B.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

C.空气液化时,各组分的微粒会变小

D.干冰气化过程中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因此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以用来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空气液化时,各组分的微粒间的间隔逐渐变小,而不是微粒会变小,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干冰气化过程中分子并不是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 3个氧元素 B.H— 1个氢分子 C.K— l个钾原子 D.Ca+2— 1个钙离子【答案】C

【解析】A.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O— 3个氧原子; B. H— 1个氢原子; C. K—微观表示l个钾原子;宏观表示钾元素,或金属钾; D.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Ca2+— 1个钙离子。选C

18.“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禁止扩散的敏感技术.如图是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8

C.一个铀原子的核内有92个质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铀,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d微粒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b微粒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b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0.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图中n的值为10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11=2+n+1,n=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