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而处于突发公共事件前沿的地方政府必须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突发状况,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并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本文以提高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展开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并回顾和评述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然后文章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以及机制等关键词进行了概念界定和辨析,并阐述了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密切相关的四大理论基础,即复杂系统理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人本理论和治理理论。第三章重点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第四章以安徽省S县的应急管理实践和S县"6 · 18"洪涝灾害事件为例,重新回顾了 S县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本次防汛抗洪的

应急管理经验和教训。

在对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现状与实际案例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第五部分总结归纳出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六个问题:公众危机意识和参与程度不高;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专业的应急队伍和技术缺乏专业性;应急组织机构缺乏稳定性;事后应对机制不健全;应急管理法制不健全。最后,文章详细阐述加强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具体对策从六个方面展开:强化应急准备工作,加强应急宣传教育与培训,完善应急决策指挥机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加快恢复与重建工作和健全应急管理法律

机制。

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毛瑞明 近年来,频繁的应急管理实践使我国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建立了较完备 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但是在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上没有走出传统的官僚制,存在着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责任对 上不对下,在实际应急处置活动中出现反应迟缓、协调不力、处理困难等问题,因而进行改革很有必要。公安、消防是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龙头,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排头兵,因此,在建立和完善以地方政府为 主的应急管理制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加强以公安、消防为主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以保障我国政府应急管 理工作有利、有序、有效。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5-0217-04 毛瑞明(1968—),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江西警察学院治安系教授,主要 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公安学。(湖北武汉430079) 随着中央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地方省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基本完成,全国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2007年11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标志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经走上了一个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是,近年来的临场处置实践表明:地方各级政府虽然充分发挥了组织职能,但因存在传统官僚制的弊病,加上没有根据地方特点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快速反应队伍,致使在面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存在反应迟缓、协调不力、处理困难等问题。因此,我国必须改革和完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结合地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特点,在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应急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地方特点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机制。这对于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从而提高国家整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各类刑事犯罪、治安事件、民事行政纠纷、群体性事件呈持续高发之势。加上自然环境由于遭到非理性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在面对和处置如此频繁的人为的和自然的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特点和不可避免的不足与问题: (一)主要特点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政府逐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为层面的管理模式,即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分部门按类别进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该模式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一,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我国应急管理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国务院,其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 JIANGXI 江西社会科学 217 JXSHKX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政府应急能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新要求,科学高效的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构建完善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是当前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也再次提出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解决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实际效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强调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当前公共安全领域出现的严峻形势,就是一种“不和谐”因素,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不是和谐社会,应急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薄弱,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加 - 1 -

强应急管理工作。 (二)加强应急管理机制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各类突发事件常以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方式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诱因日趋复杂,由此造成的影响日趋扩大,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任务日益繁重,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这此都在考验和检验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随着形势发展,原有的应急管理和危机处臵机制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突出表现在:基础薄弱、资源分散、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多头指挥、职能交叉、群众应急意识不强和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由此切实调整和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应急管理机制、全面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成为政府加强执政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既有因举措得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做法,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的失败教训。而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判断困难、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的特点,如果没有完善的预警体系、高效的应急机制,不能有效应对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就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不利影响,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 - 2 -

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 1

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中容易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和事件,促使地方政府必须公共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处理面临更大的压力。纵观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而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带来的便利更让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民不断在世界各国中流动。然而,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密切,摩擦的加大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不少危害国家、城市安全的公共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发生骇人听闻的“911”恐怖事件,造成纽约市近3000人遇难,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对美国国家安全及政治、经济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而在我国,2003年全国多个城市爆发SARS 疫情,由于在初期对疫情的瞒布,导致疫情未能得到及时的重视和抑制,最终使得SARS疫情从我国逐渐扩散至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导致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的爆发。在2003年及2009年,我国多个城市均曾爆发禽流感疫情及甲型H1N1流感,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造成疫情迅速扩散发展,对各地人民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如图1: 图1:中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 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不断考验着各地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尤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社会上的潜在风险在增加,影响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秩序等危机事件在我国多个城市时有发生,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重视应急管理能力的加强,并以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全面履行地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1] 因此,对于此课题的研究,其研究意义一方面在于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概念、职能和责任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诠释,促使地方政府能更深入地认识自身在公共管理应急管理中所担当的角色。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出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自身管理职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有效的对策。 2.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状况 在世界不少发达国家中,由于城镇化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城市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及成熟度,在政府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设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及多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单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对应对事件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不包括()。(3.0分) A.预警 及时 B.决策 果断 C.反应 迅速 D.依靠 自己 2.突发公共事件的最高应急管理行政是()。( 3.0分) A.国务院 B.各级省级行 政部门 C.各级卫生部 门 D.各级公安部

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与媒体沟通的‘3W原则’不包括()。(3.0分) A.告诉媒体我们知道什 么 B.告诉媒体我们什么时 候知道的 C.告诉媒体我们在哪里 知道的 D.告诉媒体我们做了什 么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善后处理不包括()。(3.0分) A.维 稳 B.奖 励 C.责 任

偿 5.对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由()。(3.0分) A.国务院 B.省级 C.县级 D.市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与媒体沟通的‘4R原则’的是()。(3.0分) A.表示对事情 的遗憾 B.表示没有责 任 C.表示赔偿 D.表示恢复 7.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医院与媒体沟通要遵循‘8F原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3.0分)

A.让公众知道真相 B.率先对问题作出反 应 C.不要与公众一起分 享感受 D.对外界的信息及时 反馈 8.根据相关规定,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四级,即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最严重的是()。(3.0分) A.Ⅰ 级 B.Ⅱ 级 C.Ⅲ 级 D.Ⅳ 级 9.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突发 性 B.群体 性 C.多样 性 D.局部 性 1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中,医疗的职责不包括()。(3.0分) A.接诊、收治病人 B.做好医院现场控制 C.物资、设备保障 D.协助疾病控制人员采集 标本 多选题 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总是会有媒体记者进行相关报道,这是因为()。(4.0分))

突发事件应急总结和评估分析工作制度

应急管理数据统计和评估分析工作制度 一、为全面掌握我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总统计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总结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根据太原高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分类分级统计 1、统计内容主要包括: 应急管理工作统计,包括: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应急培训教育工作、应急科普宣传等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应急处置情况等方面。 2、各收费站、路政中队、养护中心、服务区要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统计工作,做好日常基础数据和材料的收集、整理,定期对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统计,分别填制《季度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表》、《季度突发事件基本情况统计表》,书面报送上一级应急管理机构。 三、在此基础上,各运营管理处要按照统计项目要求,认真开展应急管理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和规范,避免重复和错漏。汇总后上报公司应急办。 公司逐步建立健全统计综合数据库,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四、演练评估和处置评估 1、演练评估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要进行认真评估总结,查找不足,根据总结情况,必要时对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修订完善,不

断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15日内将编制演练总结评估报告、图像资料报上一级应急机构。 2、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评估 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事发单位和处置单位应编制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报告。 报告主要对事件的发生过程、原由、主要处置过程进行描述,对处置工作中的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防范措施得失之处要进行合理完整的分析。 对于突发事件较少发生的类型事件,因其具有的应急防范和处置借鉴意义,公司应急办也可以要求事发单位和处置单位应编写处置评估报告。 五、年度应急工作评估分析 突发事件评估分析分公司和各部门自我评估两个层次。 1、每年1月、7月,各运营管理处、路政大队将本部门上年度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评估分析报告以书面形式报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 2、在此基础上,公司应急办公室组织对全公司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公司应急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公司各主要职能部门共同参与。 3、各职能部门按照突发事件分类和职责业务,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情况进行分别评估分析,提出意见。 4、公司应急办公室编制公司整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评估年度分析报告。并将分析报告报公司领导和省局应急管理办公室。 六、编制评估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五大类,分别汇总总体情况及其所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协调联动工作研究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协调联动工作研究 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和大变革,“一带一路”等新兴发展战略以及党政机构改革等固有改革手段既是对国力发展的促进,也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形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事故灾难形势严峻,公共卫生风险难控,社会安全势态复杂。与之相对应的是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处置资源时常存在缺口,处置人员经验和能力不足,使得各级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表现不容乐观。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决策、综合调度、专业处置、现场指挥四个系统共同组成的应急模式。 但与健全的内部上下级协调运作相比,部门之间、队伍之间的协调仍然问题不少,“应而不急、联而不动”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协调联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瞩目。德阳市作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协调联动工作的先行探索者之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协调联动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暴露出更多的问题。正是基于上述状况,本文以德阳市应急管理协调联动发展现状和典型实践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深入探寻在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方面存在的问题,详细剖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协调联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应急管理协调联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概述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协调联动工作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对德阳市在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从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反映德阳市作出的探索、取得的成效,并且给出德阳市在参与四次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实践表现;第四部分,深入剖析德阳市在应急管理协调联动当中的存在的问题,从协调联动体制、机制的角度对深层次原因进行研究;第五部分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面对的实际情况,借助SWOT 分析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一是体制方面要发展“大应急”模式、规范队伍建设、强化法律支持,二是机制方面要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建立新的信息流通机制、固化协同作战策略、促进应急资源共享;第六部分,基于以上所述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的应对与沟通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的应对与沟通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危害。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突如其来,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危害程度难以预料。 危险性: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非程序化决策,非常态措施应对。 不确定性:难以判定事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事态迅速扩大。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 突发性公共事件直接威胁到人类安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虽然积极防御,但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但没有呈下降趋势,反呈频发态势,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有增无减。缅甸热带风暴袭击中死亡人数已超过3万人,西藏拉萨打砸抢烧骚乱事件经济损失超过3个亿;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在全球范围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已由个别孤立事件变成普遍现象,由偶发事件变为频发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甚至可能跨出国界,扩散、蔓延到邻国,引发国际纠纷。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操作不当导致爆炸,松花江水域数百公里被污染,国内哈尔滨考试,大网站收集市民抢购饮用水,国外引起俄罗斯的抗议及索赔,使我国声誉受损。 三是危及执政党的地位。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会危及政治稳定,动摇公众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公信力。肆虐英国长达20年的疯牛病,导致公众对执政当局的不满,使保守党在1996年的连任竞选中败北。 二、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案三制)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不仅给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

当前我国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对事故的处置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二)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备 基层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应急预案工作发展不平衡,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不够。 (三)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

出入。 (四)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有待提高 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还不足,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尚未完善,各县(区)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各区域间密切协作的机制有待健全,各类应急队伍协同作战联合训练演练不够。 (五)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六)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现有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方式仍显单一,布局不尽合理,数量偏少、品种难以动态调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方案汇编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现场处置方案汇编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1、前言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件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件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它明确了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编制应急预案是我国"一案三制"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的基础,我国《防洪法》、《抗震减灾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 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和省级预案;各市、县政府也大都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截至2006年3月,我国己制订各级应急预案约2.4万件,基本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对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起步时间较短,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也出现

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预案格式、内容雷同,脱离本部门实际;预案文档冗长,多则可达数百页,查询使用困难;不同层次、类型预案之间联接融合性不够,缺乏标准化交互程序;预案过于注重文本文件形式,而忽视培训、演练等预案管理内容;一些预案科技水平较低,先进技术方法应用不够。这些差距与问题在今后预案编制工作中应引起在意。 2、编制应急预案的基本认识 一是假定事件肯定发生。 制定应急预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准备事件肯定发生,应急管理可能涉及到预防、应急响应和事后调查处理与整改,但应急预案的对象主要是在应急响应阶段,即使是应急准备工作也是强调针对事件发生的准备。预防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但不是应急预案的特点、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是应急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严重破坏性。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在难以预见情况下突然爆发,而且具有扩展、放大和激变的潜力,一旦失控可由事件转化为危机,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形成冲击。应急预案的对象不是日常工作中紧急的一般性问题,而是用常规管理无法应对的不可预见和具有破坏性的顶级事件。 三是应急预案的重点是应急响应的指挥协调。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诱因复杂,形势多变,激化迅速,而且其时间和空间分布范围难以把握。几乎每次重大事件应急响应活动都涉及到几十个部门、上百个单位,少则百人,多则数万人,还可能出现跨地区,甚至跨国境的复杂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次应急响应都是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

浅谈地方政府与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改善,正逐渐朝着公共服务型政府迈进,而在这过程中,建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更是重中之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全国各地突发事件频发,不仅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谐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为妥善高效解决这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应急管理不仅是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也是政府的责任之一。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及依据。 首先,地方政府面对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到位。2008年6月,贵州省瓮安县城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起因是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与恶劣的影响。而这件事情背后,更多的是暴露了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上的漏洞。 政府应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让老百姓听到政府发出的声音,哪怕这种声音并不是权威解答。因为,在第一时间发出的声音,至少表明了政府方面的一种姿态,给老百姓一个承诺,让人们有信心。群众听到这种声音后,就会认为政府对这件事不会不管。这样就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这样也就不会造成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从而导致“打砸烧”事件的发生。 其次,制定预案与防备措施是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历史半年的时间里,从顺利召开到圆满结束,都与政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密不可分。不管是天气的变化还是人流量的变化,世博园区都可以做到应对自如,保证世博会的顺利进行。这与事先制定大量的应急管理预案与措施是密不可分,紧密相关的。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世博会举办如此之成功,这绝对要归功于政府先进,全面的应急管理制度。所以,建设应急管理制度,必须要制定各项预案及防备措施,以做到万无一失,有备无患。 而与世博会的成功案例相反,近年来国内不断发生煤矿事故,造成了国家与人民的巨大损失,而这与应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有着莫大的关系。 09年的6月17日,贵州省晴隆县的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人被困井下,直到7月12日,幸存的3名矿工才得以获救。而这相对于智利的69天矿井救险,33人全部生还来说,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 人类文明发展得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一部不断遭遇挑战、战胜挑战得历史。预防与应对各种类型、大大小小得突发性灾难事件,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得全过程。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科技进步,突发事件得诱因更加复杂,形态更加多样,各种传统与非传统、自然与社会、国际与国内得风险与矛盾交织并存、错综复杂、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一、突发事件得定义与分类分级 从历史早期得灾荒饥馑、瘟疫兵祸,到现代工业革命后得技术事故、环境灾难,再到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得金融危机、恐怖袭击,突发事件得种类与形态日趋多样。 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科研人员及众多学者进一步加强了对突发事件得研究,在突发事件得概念、分类、分级、预防、应对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得探索,并取得了丰富得成果。 (一)突发事件得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突发事件”这一概念提出了很多定义,至今已有100多种,这些定义都从考察角度与研究目得不同各有侧重。在我国目前对“突发事件”概念就是这样规定得: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得《中华人民共与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

一章第三条规定: 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得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与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得,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得部门制定。 从突发事件这一定义来瞧,明确界定了4个要件: 1、突发性 事件发生得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得心里惯性与社会得常态秩序。 2、破坏性 事件给公众得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往往就是社会性得、受害对象也往往就是群体性得。 3、紧迫性 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 4、不确定性 事件得发展与可能影响往往根据已有经验与措施难以

基于危机管理模式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研究_滕五晓

收稿日期:2009-07-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SH008) 作者简介:滕五晓(1963-),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夏剑霺(1985-),女,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引发了人们对地震局在地震预报和地震减灾方面职责的广泛质疑。而2008年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致使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受灾。气象局对于灾害天气的预报同样遭受人们的质疑。人们存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地震减灾工作完全由地震局负责,气象灾害预防则由气象局负责。事实上这也正是这些灾害管理部门设立的初衷。但是,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地震局和气象局等现有职能部门并不能独自有效地应对地震、气象等灾害,灾害预防与应对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 2003年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 来,政府应急管理基本框架已经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是,面对频繁发生的灾害事故以及由此造成的重大损失,现有应急管理体系在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危机管理模式的视角,探讨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管理职责、管理方法,并就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进行思考。 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分析 1.全灾害危机管理 全灾害危机管理,也称全面紧急事态管理,是 指人们是用一套危机管理方法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灾害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整合的组织和社会协作,通过全过程的灾害管理,提升政府和社会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各种自然灾害,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1] 尽管每一种灾害 的、致灾因子不同、灾害的发生过程和灾害的影响等各不相同,但是从灾害管理的角度,其管理方法都是相同的。此外,由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的关联性,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发生转变,或产生次生灾害,使得灾害演化过程更为复杂。单一灾害管理模式很难实施有效管理。所以,全灾害危机管理模式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区域灾害和风险。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应对危机和灾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有效预防各种灾害事故,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达国家已逐渐从单灾种的灾害管理或单一部门管理的灾害管理模式逐渐发展到综合性的危机管理体制。 2.全过程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包含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如何规划以及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10)02-0022-05 基于危机管理模式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滕五晓夏剑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以2003年SARS 危机事件应对为契机,我国已逐步建成了综合性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但现有体制在实际 运行中还存在职责不明确,具体应急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等问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因而受到很大影响。本文从危机管理模式的视角出发,对建立全灾害和全过程管理模式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以政府应急管理职能为导向,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模式的新思路,为建立健全我国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提供借鉴。关键词:危机管理模式;政府职责;应急管理体制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海峰时间:2014-06-18 浏览次数:0 次 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影响跨度广、造成损害大的特点。重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超出某一行政区域和部门的应对能力围,在多个区域造成重大危害,需要各方通力协作甚至举全国之力加以应对。而在目前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下,危机应对和化解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应急资源往往又分散于各级政府部门、部队和企业等不同的单位。如果没有有效的联动机制予以事先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很难快速高效地调集各类物资,调遣各方力量进行应对。科学合理地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是当前应急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多学者对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相继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这些成果多聚焦于区域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探讨[1][2],包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3]、应急通信[4]、应急联动指挥架构[5]等方面的研究,或者是将研究主题集中于特定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联合调度与协调机制[6]。总体来看,目前尚缺乏关于应急联动机制方法创新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从系统角度将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军队地方、央企地方之间的重大突发事件联合行动机制视作一个整体的研究亟须进一步深入探讨。本论文基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当前我国应急联动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急联动网络的构建思路和应急联动机制的建设路径。 一、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主要是遵循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基本原则,以行政管辖权为基础,以专业划分为依据,对各类事件进行条块分割式的响应和处置。在应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或超常规突发事件时,“条”与“块”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顺畅的联动机制,条块结合往往相对松散,难以在有限时间开展高效的协调联合行动,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应急管理联动机制还存在以下若干方面的突出问题。 1.应急管理联动的参与主体协同不足 从应急联动的参与主体来看,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中,地方政府与同级别的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协作方面缺乏明晰的制度规定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联动程序,往往依靠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在事发后临时对各方资源和救援力量进行调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与垂直管理的中央部门、驻地军队和武警、驻地中央企业等部门和单位之间,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协调联动盲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的应急管理合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信息和资源在危机情境下难以实现高效整合,很多情况下还存在反应效率低下、沟通协调不畅、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各个主体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模式上仍是以条状管理为主,各自负责业务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或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各主体间缺少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条与块之间的结合相对较为松散。应急联动方面还没有形成法律化、制度化和规化的体系,职责边界不清和权限交叉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尚未形成高效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机制。各部门和各单位往往只重视辖区围或业务领域的危机处置,对各自所拥有的处置权限和所掌握的处置资源往往又不愿放权,造成危机发

浅谈应急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段礼杰

(工程管理前沿课程论文)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现状 及发展趋势 Discussion on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院系名称: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研0905 班 学生姓名:汪波平 学号:104972092074 指导教师:黄明知 2010年1月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汪波平 (武汉理工大学) 摘要:本文从应急管理的概念着手,简单的论述了我国目前应急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简单论述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几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应急管理;现状;趋势; Discussion on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WANG Bo-p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o start with a simple exposition of China's current statu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cause analysis, but also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ed and finally touch briefly on a few of our emergency management trends. Key words: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status quo; trend;

政府应急管理的八项指导原则

https://www.doczj.com/doc/c58702838.html,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政府应急管理的八项指导原则 政府应急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其宗旨是通过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预警能力和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迅速恢复社会稳定,将突发危机事件带来的危害尽量降低到最小程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政府应急管理至今仍然处于迅速发展之中,还远没有达到成熟和定型的程度,而现代社会一日千里的发展也对政府应急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我们在这里仅仅能够根据行政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目前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对其指导原则做如下的理论概括。(一)“贵在预防”原则政府应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将紧急事件可能对于社会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障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应急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居安思危”,也就是说,不是等到危机发生后,再开始被动地反应,而是要在危机仍然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早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这样才能在真正危机来临时不至于惊慌失措。国外研究表明,危机困扰的时间,平均历时8周半,没有应变计划的危机,要比有应变计划的危机长2.5倍,也就是21.25周。危机后遗症的波及时间,平均为8周,没有应变计划的危机,也比有应变计划的危机长2.5倍,达20周。由此可以看出,对危机作了预防的组织遭受的损失相对较小。做好应急管理的预防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1.制定好科学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就是在平时就假设好会出现的紧急状态,并事先指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北京市水利局在2000年制定了《北京市水资源紧急状态应急预案》,指出在遇到两年或三年的枯水期,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北京市区供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参建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期间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件是指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工程进展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较大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分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质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等)、铁路行车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等。 其他突发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相应规定执行。 第三条主要原则 1.统一领导,加强管理。 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逐级负责制度,保证信息传递快捷、畅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参建单位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条应急预案体系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是公司对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整体预案,是公司指导铁路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各参建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道部、建设部及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和本办法等,对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第五条组织机构 公司是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全面组织指挥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部门负责人和各参建单位现场负责人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

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T作的几个关键举措

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T作的几个关键举措 应急管理是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从我国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这项工作才开了头、起了步。今后要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切实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能力。本文根据江苏省南通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抓基础夯实、抓能力提升、抓资源整合、抓知识普及等四大项关键举措,从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基础数据库、应急信息报送、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对处置、以及应急管理机构、队伍、物资的整合和应急知识的普及等多方面,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对策。 标签: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关键举措 0引言 应急管理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自2003年“非典”开始,中国各级政府才逐步具备应急管理的意识和措施。从国家层面来看,已经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已经有序开展。但是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应急管理工作只能说是才起步,才开头,尤其是在地级市和县这一级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大多还处于应付阶段。有鉴于此,本文作者认为,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针对应急管理自身特点,抓住关键环节,尽快完善体系和机构,尽快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尽快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1抓基础夯实 主要在三个方面做实工作、打牢基础:一是抓好“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法律制度)。“一案三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总则。应该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操作性、提高协调度,加快建立多层次、全覆盖、衔接配套、针对性较强的应急预案体系,真正做到应对有策、临危不乱。按照“立足现实、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快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认真制定应急工作规范,不断完善预警、Ⅱ自应、善后、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配套措施,严格按章办事,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抓好“一网六库”。加快应急管理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步伐,把触角逐步向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向全市覆盖。加快建设预案法规库、救援队伍库、专家数据库、物资数据库、风险隐患数据库、典型案例库等6个数据库,做到信息分门别类、全面具体、不留死角,为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提供科学翔实的资料。 三是抓好“信息研判”。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对各类信息的

政府应急能力及应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_以汶川特大地震地方县市政府为例

政府应急能力及应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 ———以汶川特大地震地方县市政府为例 陈 升1,孟庆国2,胡鞍钢2 (1.重庆大学 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30;2.清华大学 国情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摘 要: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的实际,构建起地方政府应急能力、应急管理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对1243户受灾家庭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绩效不高,资源整合能力对提高应急管理绩效贡献最大,信息收集能力、维护稳定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次之,而应急基础能力的贡献最弱。 关键词:汶川地震;应急能力;应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X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0)02-0169-11 Em p i r i ca l Study on Governm en t Em ergency M anagem en t Capac ity and its Performance:L oca l Governm en t i n W enchuan Earthquake CHEN Sheng1,MENG Q ing-huo2,HU An-gang2 (1.College of Trade and Public A dm inistration,Chongqing U niversiy,Chongqing400030,China; 2.Center for China S tudy,Tsinghua U niversity,B 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By reviewing literature both at home and abr oad,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 on of W enchuan earth2 quake,the paper built the framework and indicat or system of l ocal government emergency capacity and its perf or m2 ance.Thr ough ways of questi onnaire survey,dep th interview and s o on,based on data fr om1243affected fam ili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mergency management perf or mance of l ocal governments was l ow,the ability t o integrate re2 s ources had the largest contributi on t o enhance the perfor manc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foll owed by the infor mati on -gathering capacity,ability t o maintain stability,and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the basic capacity of emergency was the weakest. Key words:W enchuan earthquake;e mergency capacity;e mergency manage ment perfor mance;emp irical study 一、引言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波及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大,超过新中国建国以来任何一次特大地震。这场灾难直接考验着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中央政府在这次大地震中反应非常之快:十几分钟之后国家地震局就发布了正式的地震消息,一个多小时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做出批示,温家宝总理奔赴抗震救灾前线,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1]。中央政府快速而高效的反应赢得全国 收稿日期:2009-07-31 修回日期:2010-01-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41017,7090304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353,200902083)。 作者简介:陈 升(1974-),男,河南南阳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府能力、公共政策。 9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