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牛蛙的养殖生态与病害研究Investig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iseases of Rana catesbeiana

学院水产学院

专业生物学

姓名赵秋毅

学号201611710001

指导教师陈晓凤副教授

牛蛙的养殖生态与病害研究

Investig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iseases of Rana catesbeiana

摘要:牛蛙是国内现存重要的养殖食用物种,其适应性强,生长繁殖速度快,易于管理,肉质

佳,味道鲜美,市场需求巨大,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牛蛙养殖发展迅速,随着养殖规模的

扩大化和养殖时间的推进,牛蛙养殖过程中出现较多生态与疾病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对

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查询,对当前牛蛙养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病害加以总结,旨在从整体上把

握牛蛙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牛蛙;生态环境;病害;防治;

Abstract:Rana catesbeiana is one of existing domestic important farmed edible species, with great amount of market demand and economic value, due to its strong adaptability, fast growth, easy management, good meat, delicious tast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u llfrog breeding’s scale and as time goes by, quantities of ecological and disease problems arise in the process of breeding bullfrog, which we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ased on the related data of studies and investigations, w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iseases in the breeding process,asiming to grasp the points as a whole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armers.

Keywords:Rana catesbeian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ure;

牛蛙(Rana catesbeiana)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1]。是现存北美的最大的蛙之一。因其鸣声洪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牛蛙包括四个生活周期,受精卵经过一系列变态发育形成蝌蚪。在适当的条件下蝌蚪开始变态,形成幼体,随着尾部消失,幼体开始水陆两栖生活。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2]。体长约20cm,后肢长达25cm。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kg。野外生活在静水中或其附近[3]。

牛蛙个体大,商品价值高,发展较快。发展牛蛙养殖有许多优点:繁殖快、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饲料易取、效益较好。从营养学角度分析,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质19.9克,脂肪0.3克,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品[4],备受百姓喜爱。牛蛙分泌的激素和消化酶可用作各种工业、医药、科学研究等。蛙皮是制作手

术缝合线的原料之一。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将牛蛙列为世界百大入侵种之一[5]。牛蛙是比较凶猛的动物,它们以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的小蛙为食,有时也会吃水鸟的幼雏,在台湾有“蛙界暴龙”之称。牛蛙可导致本土小型物种在一定范围内灭绝[6],所以在养殖、运输过程中一定要防止牛蛙逃逸。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就现有的牛蛙养殖生态模式及常见的牛蛙病害做如下综述。1牛蛙养殖生态

1.1牛蛙养殖场的选择和建造

牛蛙养殖场的选择和建造[7],主要应根据选择的养殖方式,比如是大面积粗放养殖,还是小面积集约化养殖而定。总的原则要按照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来考虑,既要遵循经济上投入少,效益高,又应照顾到生产上的科学性,以及管理上的方便。

1.1.1养殖场的建场条件

牛蛙善于跳、爬、游、钻,所以牛蛙养殖场需要建造防逃设施,可以用塑料薄膜、铁丝网或尼龙线网围栏防逃[8],有条件的用砖砌围墙更为持久可靠。养殖场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水源以江、湖、水库的水最为理想,这种水的水质好,溶氧高,水量充足。

蛙池最好建在冬暖夏凉的地方,蛙池不仅水质要好,排灌水方便,还应具备不同用途的养殖池、动物性饵料繁殖场地及其他配套设施。另外,牛蛙养殖场还应选择在水陆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9]。

1.1.2牛蛙养殖池的建造

根据牛蛙的繁殖特点、变态过程、生活习性,牛蛙养殖场需设立如下养殖池[7][10]:(1)亲蛙池:亲蛙池主要用于培育产卵用的亲蛙和繁殖期后分养雌雄亲蛙。养蛙规模较大的单位,一般要建造2~3个。亲蛙池也可兼作产卵池。亲蛙池一般为土池,面积以200平方米为宜,深度1.2米,能蓄0.8~1.0米深的水为好。池底要有15~20厘米的淤泥,以利亲蛙越冬。堤埂坡度要大,以1∶2.5为宜。亲蛙池的总面积要根据亲蛙的数量而定,通常以每平方米放养1只亲蛙为宜。

*产卵池:产卵池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水泥产卵池主要在人工催产时使用。一般用土池,效果较好。面积以100~200平方米为宜,要求池深1米,蓄水0.6~0.8米深,堤埂坡度要大,以1∶(2.5~3)为好。池内要种植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聚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以促使牛蛙正常产卵。

(2)孵化池:孵化池也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使用效果以水泥池为好,面积一般为3平方米,正好适合于1只牛蛙所产的卵的孵化,池深度0.6米。池子内壁抹以水泥粉,不必很光滑,稍粗糙反而有利于刚孵化的蝌蚪的吸附,能提高蝌蚪的成活率。土池因有堤埂坡度,面积比水泥池大,一般为6平方米,池深60厘米,蓄水40厘米深。使用时最好在池内铺垫塑料薄膜,效果较好,可以大幅度提高孵化率。孵化池总面积,要根据生产上孵化蛙卵的数量来确定,还应考虑孵化池的周转。

(3)蝌蚪池:蝌蚪池也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水泥池面积以15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

蓄水0.8米深;土池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0.8~1米深,蓄水0.6~0.8米,堤埂坡度以1∶(1.5~2)为宜。蝌蚪池的总面积,根据培育蝌蚪的数量和需要育成幼蛙的数量而定。

(4)幼蛙池:为了便于饲养管理,应建立专门的幼蛙池,并留足幼蛙捕食活动的场所。一般来说,蝌蚪变态成幼蛙,在水中生活的时间较短。因此,幼蛙池不宜太大,一般以15平方米为宜,水深50厘米左右。在幼蛙池四周,应种植一些供幼蛙隐蔽和捕食的植物,便于幼蛙上岸活动。在幼蛙池的一个角搭一个饵料台,作为幼蛙天然饵料不足时补充人工饲料的场所。在固定饵料台上空设灯光诱虫,这是解决天然饵料不足的较好途径之一。

(5)成蛙池:即商品蛙池,根据生产规模建立成蛙池,要将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成蛙分池饲养。成蛙池可以建大些,一般占地600~6000平方米,池的深处0.5~1米,池的四周可以人为地堆些石块、砖块或筑些土洞,地面尽可能绿化,给牛蛙提供较多的隐蔽场所,便于牛蛙生长和繁殖。对于幼蛙和成蛙,生活环境的水面与陆地的面积比以3∶2为宜,可充分利用陆地种植果树、蔬菜和花卉植物,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牛蛙养殖场设计多种多样,应根据自己的场地面积、环境条件、资金来源和产销等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牛蛙养殖场。

1.2 成蛙养殖模式

1.2.1半精养模式

利用鱼池、洼池、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由于面积大,蛙较分散,密度也不大,产量不高,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称为半精养。这种模式获取天然饵料的方法主要是灯光诱虫。周围不应有高大的建筑物,以免遮挡灯光,开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傍晚开灯。半精养方式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放10~30只,视饵料条件而定[11]。

1.2.2 集约化养殖

室内集约化养殖,着眼于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强化培育手段[12-13]。尤其是随着牛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更能发挥其高效的特点,是发展牛蛙商品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集约化养殖池的结构为方形砖砌水泥池,单个蛙池面积3~4平方米,正常养殖水位0.2米,池中设木制饵台。每平方米面积初期投放体重20克幼蛙150尾。随着蛙的个体增大,每平方米面积的放养数量逐步递减,5个月后养成均重300克的成蛙,每平方米面积饲养数量35只。

1.2.3网箱养殖

是借鉴网箱养鱼技术,结合蛙的生物学特性,利用网箱把牛蛙在水体中围养起来的一种高密度养蛙方式[14-15]。网箱设置在静水池塘中。网箱内设置一个悬于水面的饵料台及适量的水葫芦,保持水深60厘米左右。高温时网箱上部架设遮阴网,防止高温袭击牛蛙。牛蛙饲养密度为75只/m2。

网箱养蛙有如下优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库、湖泊和大鱼塘,既节约了养蛙用地,又提高了上述水体的利用率,即做到了水中养鱼,网中养蛙,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网

箱内外水流畅通,水体不断更新,箱内溶氧充足,网箱成为一个活的水体环境,可实行高密度的饲养,而且产量高;网箱养蛙后,可增加水体肥力,提高鱼产量;由于网箱养蛙面积小,饲养管理方便,同时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能量消耗减少,利于生长。

牛蛙在网箱、室内集约化养殖的活动范围限制的很小,已改变昼伏夜出的习性。在水温10℃以下,牛蛙一般沉入水中躲避风寒,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慢慢开始摄食。当水温达到22℃以上,牛蛙昼夜蹲伏在饵料台或水葫芦上,偶尔进入水中湿润身体,水温升高到35℃,牛蛙则全部潜伏水葫芦丛中,躲避高温。牛蛙对于阳光有强烈需求。初春季节,每当煦暖的阳光照射网箱牛蛙都相互挤做一团,伏在饵料台上晒太阳。牛蛙对声音敏感,当距离网箱2~3米处发出声响,纷纷落水。牛蛙体色多变,温室饲养牛蛙的体色表现为深褐色,移入池塘后,牛蛙的体色变为绿褐色。整个夏季,集约化养殖和网箱养殖的牛蛙均能正常摄食生长,并不会出现夏眠的现象。

1.3 牛蛙养殖条件

1.3.1温度

牛蛙在蝌蚪期较为耐寒,在冰下洁净水环境中可以安全越冬,但对高温忍耐性差,水温达35℃时不安、浮头至死亡。自然状态下牛蛙水陆两栖,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地方,喜欢在安静、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牛蛙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2℃;繁殖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或高于30℃时一般不产卵;当温度降至15℃时,食量很小;温度降到14℃以下,基本停食;再下降到10℃以下,则停食冬眠。牛蛙致死温度阈值为39~40℃。34~36℃时急剧跳跃挣扎、窜游;37~39℃身体失去平衡,很快死亡[16-17]。

1.3.2湿度

蛙类在蝌蚪期离不开水体,即使短时间离开水体也很快死亡,幼蛙在空气中日晒30min即可死亡,常温下无水生活20h可致死。

1.3.3光照

蛙类有畏光的习性,昼伏夜出,尤其是逃避强光的直射,但趋向弱光。自然条件下蛙类的性腺活动随日照长短节律性变化,若长期生活在黑暗条件下,则蛙类性腺成熟被中断,或性腺活动受到抑制,导致停止产卵、排精。

1.3.4 水质

养殖牛蛙的水源很多,江湖水、井水、地下水、山泉水等。江湖水、池塘水较肥,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多,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和水污染。井水和地下水水温低,自来水中含氯,需要暴晒3~4天后再引入养殖池中使用。城市附近的雨水可能含有较多空气污染物,不应直接用作牛蛙的孵化用水。被农药、化肥或其他污染物严重污染的水,绝对不能用于养殖牛蛙。

1.3.5 食物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喜食蛋黄、血粉、角粉、豆浆、麸皮、面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牛蛙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1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160g人工饲料。牛蛙生性凶残,在食物短缺时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牛蛙能吃也耐饥,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轻。

2牛蛙常见病害与防治

2.1 病毒性疾病

2.1.1虹彩病毒

TFV虹彩病毒是1998~2000年5~6月间在广东海南养殖的牛蛙蝌蚪大量死亡的病原[18-19],死亡率达95%。受感染的蝌蚪腹部呈现红色,伴随有肿胀以及渗血;尾部通常有损伤,也会伴随有渗血。通常丧失食欲,并且行为异常:浮于水面,对于外界刺激无动于衷反应迟钝。对于受感染的成体,病症通常表现为腹部和后肢腹面发红,水肿,趾节感染坏死;病毒引起明显的肝肾脾病变,出现肝细胞空泡化和坏死,肾小球坏死等。部分外观健康的动物死亡解剖后会发现内部大面积出血。

防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预防时主要是加强管理,保持蛙池清洁,定期消毒,投喂鲜活饵料。

2.2细菌性疾病

2.2.1红腿病(出血性败血症)

最早报道的一种牛蛙疾病,认为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倾向于认为只有当养殖密度过高,环境恶化或蛙体表面受伤时,气单胞菌才可侵入引起疾病的发生,属于条件致病菌[19-21]。症状为染病蝌蚪腹部及尾部有血斑,病蛙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腿部发红充血或出血。近年较多出现了红腿病与腐皮病或皮肤溃疡并发的情况,解剖可见腹水;肝肾脾肿大,肝脾呈现黑色。

防治:保持池水清洁,定期用高锰酸钾消毒,避免蛙体损伤,发病季节用三氯异氰脲酸和生石灰定期消毒。发病水体用三氯异氰脲酸或漂白粉消毒,病蛙用3~5%的盐水浸泡20~30min。并在蛙饲料中拌药投喂。

2.2.2歪脖子病歪头病

又称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病,该病原菌分类属于假单胞菌科,病蛙感染后由于小脑感染引起运动功能失衡,身体间歇性弯曲,有时在水中不停地打转,摄食量较少,一般情况死亡不多,但影响成蛙上市。从发病到死亡3~7天。病原为条件致病菌,可感染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引起脑膜炎和肺炎等[22-23]。

防治:保持水体清新,定期消毒;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发现病蛙及时深埋或焚烧;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预防疾病发生。发病后可用红霉素、诺氟沙星等投喂,某些地方的黄杆菌已经产生多重耐药性,可采用氟苯尼考治疗,或根据分离菌株敏感性确定药物。

2.2.3胃肠炎

因蛙吃进变质饵料或水质不良引起[19],已经报道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传染性强,死亡率较高。患病蛙初期不安,喜钻泥,随后无力跳动,反应迟钝,伏于池边,伸腿闭眼,肛门红肿。剖检病蛙,肠内无食物,肠壁充血、发炎。病蛙体色暗淡,摄食下降,弓背等。蝌蚪到成蛙均可发生,发病季节为5~9月,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期可出现败血症引起大批死亡,近年常与红腿病并发,加重了疾病的危害程度。

防治:注意检查饵料是否变质,不喂腐烂、变质的饵料;用漂白粉对饵料、饲料台和池水进行消毒,在饲料中投入磺胺药物或氟哌酸。许多药厂生产的蛙病专用药,尤其是中西药合剂,也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2.2.4腹水病

也是由运动性气单胞菌引起,表现为明显腹部膨胀,大量血性腹水,并出现胃肠道充血,肝肿大等,腹水病是急性肠炎病,且已发展为败血症。主要流行于成蛙,5~9月,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30%~50%,危害较大。可根据腹部膨大,解剖可见大量腹水诊断,通过实质性器官的细菌分离培养可分离大量嗜水气单胞菌。

预防控制基本同胃肠炎病。

2.2.5暴发性败血症

又称运动性气单胞菌败血症,病原为气单胞菌[24],不同地区病原菌检出不尽相同,主要由于蛙池水质较差,引起致病细菌大量繁殖,牛蛙生长较差,抗病力下降时暴发感染。疾病开始,蛙摄食显著下降,随后出现各种症状。蝌蚪发病时有明显腹水,眼眶充血,腹部点状充血,解剖可见肠充血。成蛙体表可出现白色或红色点状溃斑,肤色暗淡,腹部轻微膨胀,腹水较少,严重时排泄物带血,胃肠道严重充血,并出现血性脓状黏液,体内脂肪体可呈现淡红色或点状充血,发病至死亡数小时。较多发生于蝌蚪,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死亡率可达40~70%,最高100%。气温变化大容易诱发本病。可根据脂肪体和充血腹水做出初步诊断。

防治:加深池水缓和水温变化,定期用三氯异氰脲酸和金霉素联合消毒水体。有发病史池塘发病季节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发病后可用三氯异氰脲酸和金霉素联合消毒,同时用甲砜霉素和金霉素拌料投喂。蝌蚪发病可用呋喃西林泼洒。不少鱼药厂也有专用药。

2.2.6白内障

病原菌为醋酸钙不动杆菌[25]。病蛙双眼有一层白膜、呈白内障状,失明,双腿外观呈浅绿色,肝肿大,呈紫黑色、紫红色,胆肿大呈淡绿色。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发生于5~9月,夏季发病最高。

防治:保持水质清洁;投喂新鲜饲料并添加维生素;发病季节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发病后可采用生石灰、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

2.2.7蛙烂皮病

不同地区病原不同,较多见为醋酸钙不动杆菌,可与白内障同时出现,发生混合感染,可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症状表现。通常在水质恶化,营养不良及牛蛙体质下降时发

生。有学者认为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会诱发本病。病蛙头背部皮肤失去光泽并出现白色斑块,随后表皮脱落并腐烂,后期露出肌肉,烂斑四周呈灰白色。可根据表皮脱落出现白斑做出初步诊断。主要发生于变态结束后幼蛙阶段,150g以上成蛙较少发病。

防治:饲料中添加维生素补充剂以增强牛蛙体质;以三氯异氰脲酸定期消毒水体。发病后用三氯异氰脲酸加金霉素全池泼洒,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补充维生素A、D,同时加氟哌酸等药物拌料投喂。

2.2.8蛙腐皮病

已报道的病原有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属于肠杆菌科,在水体中常见。蛙放养密度过高及养殖环境恶化是诱发疾病重要原因,通常在免疫力下降和体表损伤的情况下会引发细菌继发感染,因此可能还会有其他病原发现。主要危害50g以下幼蛙。与烂皮病的区别在于,腐皮病主要出现在四肢及蹼,烂皮病主要为蛙头背部出现溃烂并发白内障。肠杆菌镜检可见剧烈运动。

防治:将大小不同的蛙及时分开放养,降低密度,防止体表损伤。定期消毒改善水质。发病后用卡那霉素泼洒,水体用三氯异氰脲酸和金霉素消毒,同时拌料投喂氟哌酸或环丙沙星等药物。

2.2.9链球菌病

又名牛蛙肝炎。病原为溶血性链球菌、不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等。该病发生与环境恶化,水质较差有重要的关系[26]。主要危害100g以上成蛙,在5~9月流行,发病死亡率60~100%。从发病到死亡时间2~3天。发病前无停食期,病蛙肌肉无弹性,口腔出血并舌头外吐,肝充血或失血,肠呈白色,肠套节明显。也可取病变肝做涂片观察有无短链细菌做出初步诊断。

防治:牛蛙放养前彻底清塘;养殖中保持卫生;病死蛙应烧毁或加生石灰漂白粉消毒;发病季节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或红霉素预防。发病后可以利用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等拌料投喂,同时对水体和池塘消毒。

2.2.10爱德华氏菌病

又称传染性肝病,膨胀病,病原为迟缓爱德华氏菌野生型,为肠杆菌科爱德华氏菌属成员,在环境剧烈变化,水体恶化引起蛙体抗力下降时,易发此病[27]。病蛙大量腹水,皮肤点状出血,肝肾肿大充血,肝可出现褐、绿、黄、灰等不同颜色,肝肠等内脏常与腹壁粘连,胆囊达,有些病蛙腿部肌肉呈淡黄色。主要危害变态以后的蛙,幼蛙成蛙均有感染,成蛙较多。多发生与20℃以上,秋季为发病高峰,发病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传染性。

防治:减少对蛙的刺激,保持水质和水温的稳定,用生石灰和三氯异氰脲酸定期消毒水体。发病后用三氯异氰脲酸和土霉素全池泼洒,拌食投喂甲砜霉素、也可用氟哌酸,呋喃唑酮等抗菌药。

2.2.11胀肚病

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28]。该病在高温季节、养殖密度过高、水质差和蛙抵抗力下降时多发,传染快、死亡率较高。病蛙腹部极度膨胀,腹内充满气体,肝脏变为青紫色,

肾充血呈鲜红色,有的胃肠内壁充血呈红色,内无食物,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地被挤压贴向背部。病原菌耐高温耐盐,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

防治:可选用氟哌酸、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在高温季节注意消毒水体和蛙体。

2.2.12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屈桡杆菌,侵入蝌蚪鳃部而发生炎症,鳃丝发白、糜烂而附着污泥和粘液,浮游于水表面,行动迟缓,可继发其它疾病而死亡。

防治:放养前,对池水消毒,蝌蚪在放养前也要消毒。发病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均匀泼洒。

2.2.13肝肿大病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属一种高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外观呈肥胖状,后肢粗大,手压有硬肌肉感,皮肤不明显充血而呈微红色,在全身各处,出现形状、大小不规则的表皮溃疡斑,在高温期,溃疡斑小或不明显,在气温较低时溃疡斑大且深[29]。剪开双腿皮肤可见,皮肤内侧血管充血,肌肉呈土黄绿色;腹部皮肤内侧血管充血,肝脏极度肿大,呈灰白色、土黄色,胆肿大呈浅绿色。有的病蛙肾表面充血,膀胱充血,胃肠内面空虚,表面血管充血。

防治:可用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治疗;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效果不佳。注意消毒水体,交替、轮换使用药物。

2.3真菌性疾病

2.3.1鳃霉病

因霉菌侵入蝌蚪鳃部破坏组织,充血、出血,变成灰白色或苍白色,或继发其它感染,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防治:水质过肥的及时换水,注意用生石灰清池,去除过多淤泥。用食盐全程池泼洒,投喂药饵。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连续投喂5~7天。

2.3.2水霉病

病原体已知有10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两种[30]。因蝌蚪表皮损伤部位被水霉侵入所致(也可发生在幼蛙、成蛙),严重者到达肌肉层,伤口处或周围可见灰白色的丝状物,患病蝌蚪或蛙表现食欲变差,游动迟缓,有的伤口并发细菌感染溃烂,体质弱,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搬运、移动蝌蚪、蛙体时避免外伤,用食盐和小苏打1:1全池泼洒,用复方新诺明或土霉素混合饵料投喂,连续5~7天。

2.4寄生虫性疾病

2.4.1车轮虫病

俗称烂尾病。因蝌蚪体表和鳃上寄生车轮虫所引发。在每年4~9月多发,症状为游动变慢,反应迟钝,全身或局部布满车轮虫,尾鳍粘膜变白色,尾组织损坏,有的严重腐烂。不及时治疗,大多衰竭死亡[31]。

防治:监测水质,调整合理的饲养密度,做好换水和水体消毒工作。用硫酸铜和硫

酸亚铁合剂全池均匀泼洒;用2%~3%食盐溶液浸泡15~20 min。

2.4.2杯体虫病

因杯体虫寄生于蝌蚪的鳃部和尾部引发。在每年5~9月,水质不良、高密度饲养时多发。患病蝌蚪鳃部和尾部变白色,游动变慢,停食而衰竭死亡。

防治同车轮虫病。

2.4.3斜管虫病

蝌蚪体表感染斜管虫所致。在春初和冬初多见,患病蝌蚪不吃食,体色呈黄褐色,有的浮在池边水面,反应迟钝,慢慢衰竭死亡。

防治:定期消毒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溶液泼洒,使全池的浓度为0.7 mg /L。

2.4.4锚头鳋病

蝌蚪的身体与尾部交界凹陷处寄生锚头鳋病幼体所致,被寄生部位的肌肉组织红肿、发炎,有的溃烂,容易造成其他病原菌的侵入。生长停滞,严重的有多个水蚤寄生,死亡率较高。

防治: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 min后用清水冲洗,每天1次,连用2~3 d。

2.5其他疾病

2.5.1气泡病

因水温、气温高和池水过肥、含氮量、含氧量过高,水中溶解过量气体被蝌蚪吸入引发[32]。患病蝌蚪浮于水面,身体失去平衡,有的仰游不安,腹部膨大,肠道充满气泡且水肿,死亡较快。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

防治:在高温季节搭好遮荫棚,注意注水或每2~3天换水1次,降低水温,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过肥,对患病池及时清池换水;将病蛙捞出放于清水中,并用20%硫酸镁泼洒;做好预防工作,不投未经浸湿的干粉喂蝌蚪,不使用未经充分发酵的肥料。

2.5.2干瘪病

因驯食不良,长期摄食不足引起。患病蛙头变大,身子变细,肚皮贴近背部,病蛙离群独居,停食,瘦弱,衰竭死亡。

防治:应及时分级饲养,隔离病蛙,保证每只蛙摄食机会均等,必要的再进行人工驯养,投喂鲜活饵料,加强营养。

2.5.3痉挛病

由于物理化学或机械刺激引起神经兴奋导致肌肉强直收缩所致。蛙的颈部向一边歪斜,有时突然四肢僵直,并伴有轻微鼓气,在水面打转,不久便死亡。

防治:减少对牛蛙的外界刺激。

3小结

牛蛙养殖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是疾病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大,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33]。

(1)牛蛙养殖周期比较短,牛蛙养殖几年后,近亲繁殖比较严重,造成品种退化,体质弱,抗病力降低。

(2)养殖环境差,牛蛙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塘淤泥较多,水质污染严重,使病菌繁殖加快,造成疾病传播。

(3)牛蛙是水陆两栖的变温动物,因此既要考虑到水质,又要考虑到气候变化、特别是水温变化。夏季牛蛙喜潮湿、阴凉,若遮荫工作做得不好,牛蛙易患病死亡。

(4)牛蛙是由蝌蚪变态而来,因此蝌蚪的培育十分重要,蝌蚪若患病、个体小,则变态而来的牛蛙体质极差,牛蛙也易患病死亡。

(5)牛蛙养殖中密度很高,这样一旦出现疾病传播就比较快,给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

综合上述原因,牛蛙养殖中疾病的预防很重要,且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要考虑苗种的质量,注意亲蛙的选择,以培养抗病力强的苗种,特别是防止近亲交配。

(2)要重视环境因素,养殖牛蛙的环境要尽可能与牛蛙自然生活环境相近似,也就是说要与自然习性相一致;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夏季防暑降温是最重要的。同时由于疾病在高温季节传染力强,而此时牛蛙体质下降,也易造成疾病流行。

(3)致病菌仍是关键,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始终不能放松。要消毒水体、蛙体、工具,投喂优质饵料,要作好疾病流行季节前的预防工作。

(4)重视饵料的质量,应当选择营养全面、质量优良的饲料,尤其是在牛蛙苗种体质较弱的情况下,更应重视饵料的质量。

(5)加强学习,防止陷入养殖误区。在当前疾病较多的情况下,一些养殖业者也开始重视预防疾病,但存在较多的误区,主要是:重视药物预防,轻视生态预防;重视各类维生素及饲料添加剂等,而较少使用生物添加剂;重视水体消毒,轻饵料质量;一旦发现病蛙乱用药物,乱用抗菌素。

因此养殖业者应提高养殖技术,树立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观念。同时应对出现的病蛙及时诊断:诊断疾病中,要解剖蛙体,确认典型症状,自己无法诊断的应及时请专家诊断,以确保早期发现疾病。由于养殖牛蛙密度高、疾病传染快,因此流行病的治疗很重要,一旦病到中、晚期就难以治愈了。需要指出的是,在牛蛙养殖中必须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的规定使用渔药,严格遵守对不同药物的用途用量及休药期等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 费梁, 胡淑琴, 叶昌媛,等. 《中国动物志》两栖纲(下卷)无尾目蛙科[J]. 国際食糧農業, 2009, 10.

[2] Culley D D. Bullfrog culture[J]. Production of Aquatic Animals. World Animal Science C, 1991, 4:

185-205.

[3]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部. Rana catesbeiana[EB/OL].

https://www.doczj.com/doc/c58292934.html,/fishery/culturedspecies/Rana_catesbeiana/zh.

[4] 韩登保, 陆源, 王达瑞,等. 牛蛙的营养成份[J]. 动物学研究, 1991(2):161-162.

[5] Group I S S.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Database (GISD)[J]. FiziologiiaCheloveka, 2007, 33(1):109-13.

[6] 江建平, 谢锋, 臧春鑫,等. 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评估[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7] 江永明. 牛蛙养殖技术[J]. 养殖与饲料, 2003(9):32-33.

[8] 亢小云. 牛蛙健康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J]. 渔业致富指南, 2013(23):48-50.

[9] 刘兴旺, 王华朗. 牛蛙养殖技术[J]. 广东饲料, 2011(11):42-43.

[10]张国娣, 周小卫, 陈龙伟. 科学建造牛蛙养殖水泥池[J]. 农家致富, 2005(10):38-38.

[11] 高文武, 徐国佳, 陈皓.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与人工蛙共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3):290-291.

[12]白敬一. 集约化养殖中牛蛙生态特性观察[J]. 淡水渔业, 1992(2):31-33.

[13]郑国洪. 之五:牛蛙集约化养殖高产新技术[J]. 中国水产, 2006(10):30-31.

[14]郑松周, 郑章荣, 沈浩铎. 鱼塘网箱养殖牛蛙高产技术[J]. 福建水产, 2004(2):55-56.

[15] 包文虎. 网箱养牛蛙的日常管理[J]. 现代农业科技, 2000(11).

[16]寇正涌. 牛蛙养殖的几项关键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0, 3(1):12-12.

[17]蔡兆贵. 牛蛙养殖技术(四):幼蛙及成蛙的养殖[J]. 当代水产, 1993(Z1):46-47.

[18]刘晓东, 杨金先, 龚晖,等. 一株牛蛙源虹彩病毒的分离及鉴定[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2,

20(1):16-21.

[19]夏春. 水生动物疾病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0]严爱莲, 霍燕琼.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牛蛙红腿病的诊断[J]. 动植物检疫, 1989(1):21-22.

[21]周常义, 陈晓凤, 吴俊林,等. 牛蛙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8(4):317-321.

[22]陈晓凤, 周常义. 牛蛙脑膜脓毒性黄杆菌病病原的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30-35.

[23] 叶雪平, 杨广智. 牛蛙脑膜炎(歪脖子病)病原分离及防治技术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 1996(4):301-304.

[24]叶雪平, 顾金华, 杨广智,等. 牛蛙温和气单胞菌病病原及防治[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0,

9(1):78-80.

[25]陈晓凤, 陈祈辉, 夏梅珠. 牛蛙“白内障”病病原及防治的研究[J]. 福建水产, 1995(2):13-18.

[26]陈晓凤, 周常义, 陈梦麟. 牛蛙链球菌感染症病原的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2):45-50.

[27]陈爱平, 江育林, 钱冬,等. 迟缓爱德华氏菌病[J]. 中国水产, 2011(7):49-50.

[28]陈晓凤, 陈祈辉, 王好镇,等. 牛蛙“胀肚病”病原的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1):27-30.

[29]陈晓凤, 陈祈辉, 王好镇,等. 牛蛙“肝肿大病”病原的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2):32-37.

[30]朱泉娣, 李友康. 牛蛙蝌蚪真菌性疾病——肤霉病的初步观察及防治报告[J]. 动物学杂志,

1964(5).

[31]黄琪琰. 水生动物疾病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32] 张新. 牛蛙疾病及敌害的防治[J]. 科学养鱼, 1989(6).

[33] 陈晓凤. 成功养殖牛蛙的关键因素[J]. 科学养鱼, 2000(4).

甲鱼养殖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临泉县常明河甲鱼养殖场——扩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临泉县常明河甲鱼养殖场 (三)项目负责人 总经理、法人代表: (四)项目类型 扩建 (五)项目建设地点 临泉县姜寨镇张楼中心村东张楼村 (六)项目建设目标 1、本项目建设规模: 建成后年出产优良甲鱼--中华鳖11万只,实现年销售收入220万元,利税80万元。 2、主要建设项目:恒温甲鱼池9个(7200平方米)、饲料加工及供氧设备18台、办公用房及综合大棚360平方米、购置中华鳖幼苗12万只、购置名牌甲鱼饲料80吨。 3、项目建设期:3个月。 4、产品方案: 优良甲鱼养殖销售。 (七)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21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8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130万元。 资金来源:自筹168万元,申请扶贫贷款50万元。。 (八)投资效益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为220万元,销售成本及费用为140万元,年可实现利税80万元,投资利税率为37%,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4%(按动态投资回收期5年计算)。 (九)研究工作依据 1、国家计委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规范 2、项目承办单位的可行性分析、商务计划书及现场勘 察、核对等基础资料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5、《临泉县2001-2020年总体规划》 6、2006《安徽统计年鉴》 7、2006《阜阳统计年鉴》 8、近五年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同行业资本报酬率指 标、《甲鱼市场的现状与未来》、《甲鱼养殖防病新技术》、《建筑工程评估基础》等相关资料。 9、安徽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估价表和临泉县材料市场 价格信息 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生态养殖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生态养殖实施方案 篇一: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胡家湾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一、养殖项目 (一)、水产、鸡、鸭立体养殖; (二)、果树以及其它农作物种植; 二、项目背景:该养殖项目位于宁强县金家坪村七组,金家坪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广大群众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养殖积极性高,但由于品种单一、生产原始、技术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鱼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较小的养殖规模没有给养殖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由于种植业收益率低及胡家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难题。创建金家坪立体生态养殖场,充分发挥本村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情,引导广大农民创业增收。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规模 养殖场共有水域面积约15亩,山地面积约7.5亩,养殖场地结构分布合理,适合立体养殖业发展,整体规划混合养殖四大家鱼(草鱼、鲢鱼、雄鱼、鲤鱼)3万尾,肉鸭1000只,土鸡5000只。 (二)具体规划建设内容: 首期:投入资金:10—20万元。用于自建山塘、鸡舍、鸭舍等场所,鸡苗、鸭苗、鱼苗等。 该阶段主要收集各方面资料情报,进行技术整合,可行性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对市场进一步的了解,降低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如果有必要,及时调整项目,务必做到能够赢利。 第二期: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扩建各种设备,鸡苗鱼苗引入(适量增加数目),饲料等。 此时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有一定经验了,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对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政策配合,学习新技术(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到外地考察)剔除不赢利的项目,整合附近村镇资源。 第三期:持续发展资金:80万元。各种紧急情况下可能会需要的款项。 四、经营目标:年平均收入15万元人民币以上。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养殖方法

甲鱼养殖的技术要点 一、甲鱼养殖基本要点 1、调节养殖水体。 通常将养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调节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换水,依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调整养殖密度。 健康养殖过程中,同池投放甲鱼苗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差异悬殊,影响整体生长效果。同时合理分养,也利于管理,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改进。 4、投喂优质饲料,提高饵料转化率,减少残饵、粪便污染。 还要对各种规格、各级养殖池,要分别建立生产档案,对每池在生产中的水化学因素、投饵情况、疫病发生与预防、池内甲鱼的规格、数量等都必须记录建档,以便技术人员参考,用来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和应采取技术措施的依据。 5、定期预防,适当控制浮游动、植物数量,有效调节水质。 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如双黄毒克、强力三黄散、肝胆舒、益生肝服舒等)、抗菌药(如威特氟、威特西林、威特红、炎迪、益生菌清等)及抗应激制剂(如Vc应激灵、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等防病药物。同时,定期采取池水消毒、清池分养时泼洒降应激药物(如Vc应激灵、葡萄糖等)等预防措施,定期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如解毒除臭护底丹、分解底改、黑盾、双效底改、益生底净、益生池底宁、保e康、益生清爽、益·水·菌、益生活水、解毒王等)进行池底质、水质改良,必须按生产计划严格执行。日常管理中,及时抽检各池生长状况。根据进食情况确定群体中是否发病,一旦发现病甲鱼,立即捞出隔离,确诊病症,及时治疗。并对全池进行药浴或药物预防,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遇天气突变、暴雨过后、换水后等养殖环境变化情况应及时使用降应激药物(如Vc应激灵、免疫多糖、葡萄糖等)等预防措施来降低甲鱼的应激反应。 6、饲料使用控制。 所选择的甲鱼饲料应首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中华甲鱼配合饲料》(SC/T1047-2001)的有关规定。饲料还要妥善保存,一般养殖场环境比较潮湿,要保持饲料房内的阴凉、通风和干燥。注意饲料的新鲜,要尽快使用配制好的饲料。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的投喂要科学、规范,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原则外,投喂量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尽量使投饵率低于其饱食水平(八分饱即可),以达到提高养殖效率并保持良好水质的目的。另外为了增加饲料

土鸡生态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性质 1.1.1项目名称:散养鸡场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新建 1.2 项目建设单位 六枝特区绿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法定代表人:柏泽跃 1.3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和范围 1.3.1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 a)《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 b)《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c) 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省、市、区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d)财务效益评价按国家《建设项目评价——方法参数》(第三版)进行规范化计算和财务经济分析。 e)机械设备价格依据各专业生产厂家报价比较后综合估算。 f)土建工程依据当地同类工程造价比较估算。 1.3.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 a)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环境分析。 b)散养鸡场地条件分析。 c)技术的可靠性分析。 d)生产销售的可靠性。 e)编制劳动定员、工程投资、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评价。 1.4 建设规模 按散养土鸡 20000只、散养野鸡2000只设计。配套建设围栏棚(架)舍、饲料加工厂等及防疫、接种设备和办公、生活设施。

1.5 建设地点和条件 1.5.1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在六枝特区毛口乡牂牁村建设散养鸡场一个,占荒山面积约200亩,分区域建设土鸡散养区和野鸡散养区。 1.5.2建设条件 项目区位于六枝特区毛口乡,距六枝特区城中心约70公里,紧临水黄高等级公路。该场址内山势较平坦,沟壑错落有序,交通运输便利,建设条件良好。 1.6 建设内容与建设期限 1.6.1建设内容 项目单位自建1个散养鸡场,分二个养殖功能区:土鸡散养区占地约150亩,按存栏20000只建设;野鸡散养区占地约50亩,按存栏2000只建设。同时按照设计建设各养殖分区围栏棚(架)舍、饲料加工厂、生活、办公、服务设施。 1.6.2项目建设期:6个月。 1.7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1.7.1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19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1.8万元(防疫及技术装备投资12.8万元),流动资金投入71万元。 1.7.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单位自筹22.8万元,其中:121.8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21万元用于流动资金;申请产业扶持资金180万元。 1.8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收入342万元,年均利润68万元,投资利润率35.27%,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2.61年,财务净现值(ic=8%)286.8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9.84%。 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生态甲鱼养殖技术

生态甲鱼养殖技术 经我乡养殖专家实践摸索,已探索出从培育亲本到孵化繁育,从改造池塘到精心饲养适宜中华鳖生活习性的养殖技术。其重点是:把好“三关”,遵循“五个原则”。 “三关”:即水质关、苗种关、饲料关。 1、水质关。生态甲鱼养殖用水,应是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源。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投种前要求彻底清塘消毒,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250斤化水全池泼洒。养殖过程中,每15??20天泼洒生石灰,改善水质,一般每亩40斤左右。 2、种苗关。同一池的种苗应规格整齐,一次放足,种苗无伤病,有活力。放养量根据不同规格有所差异。幼鳖池每亩5??8只,食用鳖池每亩放2??3只。放养前,种苗用高猛酸钾20毫克/升溶液浸浴20分钟。 3、饲料关。投饲应严格实行定质、定量、定时、定点。饲料种类有: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包括鲜活鱼、虾、螺、蚯蚓、飞虫、禽畜内脏等)、植物星饲料(包括新鲜南瓜、苹果、西瓜皮、青菜及豆类、谷实类)所有饲料投喂前均应用高猛酸钾20毫克/升溶液浸浴消毒处理。 “五个原则”: 1、科学建池。中华鳖具有“三喜三怕”的特点即喜阳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建池时应根据这些特性选择的环境。池塘

的规格因养殖鱼类型不同而不同,一般幼鳖池面积为1-2亩,成鳖池面积2-5亩,形状为长方形,南北向,水深为1-2.5米。并同时建好防逃设施,产卵场所、食料台及晒台。 2、混养共生。根据甲鱼与常规鱼的不同的栖息水层和食性等生活特性,选择1??3个适宜的品种与甲鱼混养,使之共生互利,改良池塘环境,促进生长,增加效益。 3、分级饲料。稚鳖、幼鳖、食用鳖及亲鳖四个类别,都应分级饲料。便于生产操作,同时避免大咬小,大欺小。 4、自繁自养。要求实行自繁自养一条龙作业,确保产品品系、品质和档次。同时便于管理,减少购种开支,避免因外购种苗带来各种病毒和寄生虫。 5、防重于治。应遵照“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防患未然。 甲鱼养殖技术: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甲鱼养殖新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讲述:1、甲鱼健康养殖;2、庭院人工养鳖技术;3、快速养鳖;4、苗教授谈快速养鳖;5、甲鱼如何安全过冬;6、高效全价鳖饲料。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塑料大棚控温快速养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介绍了养鳖塑料大棚的构造;鳖池的规格要求;加温形式与标准;根据鳖的各个生长期的特点,介绍鳖的饲养方法和技

2020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2020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0年通过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建立“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基地”200个以上,推广技术模式9个以上,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样板,辐射带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制定适应各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系列标准和操作规范并汇编成 册。 二、重点任务 开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示范,从我部筛选的9项技术模式或其他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中选择,积极稳妥进行推广。沿海地区每省(区、市)应选择3个以上技术模式,建立海水类推广基地5个以上、建立淡水养殖类推广基地5个以上(天津、上海市可自行确定数量);内陆水产养殖重点地区每省(区、市)应选择3个以上技术模式,建立推广基地6个以上;其他地区每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行选择技术模式数量,建立推广基地2个以上。 (一)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根据鱼、虾、蟹池塘养殖特点,在池塘内通过功能区构建、多营养级营造、智能机械配置等进行水质调控、底质调控和精准管控,实现高效集约养殖;在养殖区利用排水渠、闲置塘、水田等构建生态净化渠、沉淀池、 生态塘、复合人工湿地和渔农综合种养系统等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 (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在室内建设养殖设施,通过对养殖水进行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脱气增氧等一系列处理后,使全部或部分养殖水得以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由于养殖过程全程受控,因而具有节水、节地、节约控温能耗、养殖 生物生长速度快等显著优势。 (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利用稻田为基础条件,通过渔艺、农艺的融合,对其进行适度整理,在确保水稻稳产的前提下,适度开展水产养殖,做到“一水两用、一

仿生态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仿生态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甲鱼,学名叫做“鳖”,又称“团鱼”、“王八”等。甲鱼肉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各类维生素、盐酸、脂肪等各类营养成分,其龟甲又富含骨胶原、蛋白质、脂肪、肽类和多种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甲鱼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还可以作为中药材料入药,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作用,对肝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现养殖甲鱼多采用仿生态养殖的模式,仿生态甲鱼养殖是模仿甲鱼自然生长习性的一种健康养殖方式,养殖周期较长,一般为3到4年,养殖出的甲鱼具有野生甲鱼的特性,在市场上十分促销。通常仿生态甲鱼的平均亩产为250至300公斤,亩均年收益在600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下是由亲农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仿生态甲鱼养殖的技术要点: 一、生态养殖池建设 养殖基地宜建在环境安静、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养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为宜,池底土质以砂壤土为宜,淤泥厚不超过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积一般3~5亩,以不超过15亩为宜,有条件的可配套建设亲鳖池、幼鳖池、稚鳖池,养殖池可用石棉板、砖墙、水泥板等建成防逃设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适量螺蚬、河蚌等贝类,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根据需要设若干饲料台及晒背栖息台。 二、优质种苗繁育与投放 1、亲本选择与培育 选购自然水域生长的野生中华鳖作为亲本,要求体重在2~4kg,6~7龄,已达性成熟,无病无伤,体质健壮,雌雄比例为4:1。选购的亲鳖要专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水面0.3~0.5只,在饵料投喂上,亲农网建议要以动物性饵料(活螺蚬、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主,辅以适量植物性饵料(饼类、南瓜等)和配合饵料,日投喂量为在池鳖体重的5%~8%。

生态观光养殖种植建设方案

生态观光养殖种植项目建设方案 第一节建设规模与内容 生态农业示范园总占地面积1250亩,由生态种植区、生态养殖示范区、中心敬老院、生态移民安置区组成。本项目建成后,达到年产蔬菜2500吨,杂果1000吨,育肥猪10000头,年实现餐饮观光100000人次。 (一)、生态种植区,占地1000亩。 包括生态种植区,杂果种植区和园区综合服务设施。其中,生态种植区由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组成,杂果种植区由设施杂果和露地杂果组成。 1、蔬菜种植区,占地500亩。 日光温室4000㎡,每栋东西长50米,跨度8米,面积400平方米;拱型大棚12000㎡,每栋棚跨度8米,长度60米,面积480平方米;灌溉工程500亩;机井2眼;农机、农资库200㎡;生态餐厅2000㎡。 2、杂果种植区,占地500亩。 日光温室4000㎡,每栋东西长50米,跨度8米,面积400平方米;拱型大棚12000㎡,每栋棚跨度8米,长度60米,面积480平方米;灌溉工程500亩;机井2眼;农机、农资库200㎡;生态餐厅

1000㎡。 3、园区综合服务设施 新建配电室60㎡,锅炉房50㎡,泵房20㎡,道路工程12000㎡,电力工程3000m,给排水管网3000m,供热管网3000m,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生态养殖示范区(含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占地60亩。 1、猪场土建工程 猪场总建筑面积17152m2,其中猪舍面积12103m2。 拟建各类封闭式猪舍34栋,其中隔离舍332m2,妊娠舍995m2,分娩舍1291m2,保育舍1760m2,育肥舍6631m2,待配猪舍663m2,后备舍430m2,公猪舍271m2。 淋浴消毒室129m2,兽医室43m2,办公用房204 m2,饲料加工间298m2,职工宿舍245m2,地磅室300 m2,围墙900m,道路3200 m2,建设电力工程、给排水工程。 2、养猪场设备 妊娠母猪限位栏575套,分娩床160套,保育栏160套,小料车15辆,料斗15套,饮水器1500套,饲料生产线1套,消毒设备1套,兽医防疫设备1套,地磅1台。 3、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土建工程

甲 鱼 的 养 殖 技 术

甲鱼的养殖技术 (中国养殖技术网) 甲鱼又名中华鳖,俗称甲鱼、水鱼、王八。在中国除宁夏、新疆、西藏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越南、朝鲜、日本等国也有分布。该品种在中国大量养殖,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及池塘养殖。前些年,受高额利润的驱使,养殖面积失控,大量进口甲鱼冲击国内市场,致使商品甲鱼的价格大幅下跌,养甲鱼业受到重创。目前,只有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活率等途径来维持养甲鱼业的发展,建议那些不具备温度条件的地区尽量缩小养殖规模或降低密度(每亩1000- 1500只)提高水位1米半至1米8(为粗放式养殖)。 简介 甲鱼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又名:鳖、水鱼、王八,共有20多种。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卵生两栖爬行动物,甲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由于其具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对肝硬化,肝脾肿大,小儿惊痫等有疗效。所以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还可作为重要中药材料入药。 生活环境 甲鱼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库、三角湾和流动缓慢的河里。甲鱼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所以在养鳖池的周围或中心要有足够面积的陆地沙滩以便它进行陆上活动。甲鱼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甲鱼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甲鱼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的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甲鱼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殖都是很不利的。 生活习性 可简单的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喜静怕惊。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并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甲鱼非常胆小,对周围环境中的声响和物体的移动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潜入水底。甲鱼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侍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生长期间主要以肺呼吸,当水温低于15℃时,甲鱼就潜入池底淤泥开始冬眠,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甲鱼的冬眠期。 甲鱼食物 鳖为水生杂食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幼鳖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成鳖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因追不到鱼),也食青饲料蔬菜、瓜果、杂粮(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植物性饲料。 营养价值

瑞金市鑫隆养猪场绿色生态立体养殖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可

瑞金市鑫隆养猪场绿色生态立体养殖科技扶贫示范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瑞金市鑫隆养猪场 二O一O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综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1.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6) 1.4项目目标 (7) 1.5项目投资与规模 (7) 1.6项目效益 (7) 1.7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8) 1.8结论与建议 (9)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9) 2.1土地面积及构成 (9) 2.2总人口及劳动力 (10) 2.3平均收入及贫困状况 (10) 2.4资源条件 (11) 第三章项目目标与项目建设内容 (13) 3.1项目总体目标 (13) 3.2项目具体目标 (14) 3.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 第四章项目技术方案与流程 (15) 4.1技术方案 (15) 4.2工艺流程 (16)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7) 5.1项目实施条件 (17) 5.2项目进度安排 (17) 5.3项目建设用地落实安排 (18) 5.4项目参与机制 (18) 5.5项目培训方案 (18)

第六章项目投资预算与来源 (19) 6.1项目资金预算及其依据 (19) 6.2投资来源及申请科技扶贫资金额度 (20) 6.3科技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20) 第七章财务与效益分析 (20) 7.1财务分析 (20) 7.2经济效益 (20) 7.3社会与扶贫效益 (21) 7.4生态效益 (22) 第八章风险分析 (22) 8.1项目不确定因素 (22) 8.2市场风险 (22) 8.3技术风险 (23) 8.4环境风险 (23) 8.5项目管理风险 (23) 8.6防范措施 (23) 第九章组织与管理 (23) 9.1组织机构及职能 (24) 9.2项目实施方式 (24) 9.3项目管理措施 (24)

中华鳖养殖技术

中华鳖养殖技术 鳖是我国百姓喜爱的名贵水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鳖的市场前景看好,鳖产业自1996年起,经历了市场波动,目前已经处于上升阶段,特别是天然鳖,生态养殖的鳖仍然保持较高的价格,市场需求不大扩大,所以生态养鳖或半生态养鳖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食,药用价值:在中国民间,认为鳖能强身健体,有滋补功能。李时珍《本草纲目》介部四十五卷记载: 鳖甲:气味咸,平,无毒,主治心腹淤症,血淤腰痛,清疮肿,治阴虚,梦泄,吐血不止。 鳖肉:主治伤中益气,补不足,去血淋,补虚,补阴,滋阴凉血。 鳖生血:主治口眼歪斜,小儿疳劳潮热脱肛,四肢发凉;做(作)为补血剂也有效。 自古以来,甲鱼就是补虚佳品。《日用本草》载,甲鱼能大补阴之不足。《随息居饮食谱》中称,甲鱼能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凡形体消瘦、平素怕热、口咽干燥、大便秘结、阴液亏虚、心烦失眠、阴虚火旺、面色潮红、午后低热的人,都可食用甲鱼。中医实践证明,食用甲鱼对虚劳、遗精等病症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甲鱼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有利于肺结核、贫血等多种病患的恢复,还能降低血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 尽管如此,食用甲鱼并不是对所有的病人都有益,慢性胃肠疾患者、活动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肾衰患者等不适宜食用或过量食用。 一、中华鳖生物学习性 (一)分类地位 中华鳖俗称鳖、甲鱼、水鱼、团鱼、王八等,在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目前世界上有龟鳖动物几百种,鳖科有6属20种。但我国境内已知的鳖有2属

3种,其中鳖属有2种,即中华鳖和山瑞鳖。山瑞鳖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省的高原中,因其数量少,繁殖慢,已被定为我国二类野生保护动物。我国人工养殖的品种是中华鳖。中华鳖在我国分布也很广,并根据其生存的地域生态条件不同,形态上也略有差异。习惯上将其分为三个生态品系,即北鳖,江南花鳖和高山鳖,其中江南花鳖养殖的较多,在南京市场上称梅花鳖,野生的出售价较高。也有的地方因土质和生态条件的关系,有一些体色发黄的鳖,被称为“金鳖”,“沙鳖”等。工厂化快速养的鳖一般体色较黑,不太受百姓欢迎。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流域,本地长江以南有江南“梅花鳖”,淮河两岸有“淮河鳖”。目前,国内进入养殖生产的基本上都属于中华鳖,但种质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在生产中也形成不同的地方品系和习惯称谓。 1、黄河鳖。黄河鳖是中华鳖的一个区域品系,原产于黄河流域。黄河鳖除具有中华鳖物种生物学特征外,另具自己的特点:体型扁薄紧凑,体色与其他品系中华鳖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腹甲呈现黄色,肉质细腻,富含多种呈味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其优良的品质已引起消费者和养殖界的广泛关注,并倍受青睐。黄河鳖生存于黄河流域和我国北部地区及中部盐碱地带,冷暖多变,四季分明,水体矿化度和碳酸碱度较高,从而形成其独有的特点。一是生命力顽强,即使水体及气温高低频繁交替变化,长时间冬眠和生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均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二是体内沉积的能量物质中富含多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胶质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鳖种,同等规格的鳖体中,黄河鳖鲜体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鳖种2.8个百分点,比其他鳖种的野生鳖还高出0.6个百分点;三是体色呈桔黄色,体型椭圆紧凑,裙边宽厚,外观等方面与其他鳖种有差异;四是生长速度快和抗逆性强。 上海海洋大学蔡完其等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的7个地方品种,在温室恒温(30摄氏度)条件下,进行了从稚鳖到成鳖 300余天的养殖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是:7个品种间日均增重大小顺序是:黄河鳖>淮河鳖>鄱阳湖鳖>洞庭湖鳖>台湾鳖>太湖鳖>崇明鳖,黄河鳖极显著地优于其他品种(T>0.01)。 2、日本中华鳖。日本在60年代初从我国引进了江苏太湖产纯种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甲鱼养殖方法 方法一 由于鳖的繁殖期较长、稚鳖的出壳时间也不一致、个体大小不一,每 年秋后稚鳖孵出不久,有的还没能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由于刚出壳 的稚鳖体小(一般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较弱,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成为养鳖的技术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 出一套饲养稚鳖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科学投喂 饲养稚鳖要求选用优质、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质高的饵 料。一般稚鳖出壳后2~3天卵黄囊吸收完后,便开始摄食,这时可投喂一 部分小红虫、摇蚊幼虫、蚯蚓丝、熟蛋黄等食物。经饲养7天后,可投喂新 鲜的猪肝、绞碎的鲜鱼肉、螺蚌及动物内脏,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饲养蚯蚓 投喂(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投喂蚯蚓饲养稚 鳖生长快,成本低、成活率高)。饲养稚鳖要坚持"四定":即定时、定点、 定质、定量,养成稚鳖定时定点的摄食习性。高温季节在早9点投喂一次, 下午5点钟投喂一次。秋后则每天投喂一次、饲料要投在食台上接近水面处。食台可用木板或石棉瓦架设在水下10厘米处,成25度坡度。为了避免稚鳖摄食时争夺与撕咬,可多设几个投食点。投食量要根据稚鳖实际吃食情况而定,让稚鳖吃饱下次投喂无剩余为度。在水温25℃~30℃时,一般投饲量可占稚鳖体重10%~20%。所投饵料要求新鲜、无腐烂、无霉变现象。每天在投食前要对食台进行清扫消毒,防止沾污新投饲料和污染水质。 二、严格水质管理 稚鳖皮肤细嫩,易受外界机械损伤,加之刚出壳的稚鳖有互相撕咬的恶 习,在高密度人工饲养情况下极易被咬伤,受伤后的稚鳖若生活在水质不好 的池水中,很容易被感染致病而死。所以饲养稚鳖要求水质肥嫩、新鲜、淡 绿色、无污染、无病菌,透明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pH值7~8。由于稚鳖池较小、水又浅(一般水深20~30厘米)、放养密度大,水质极易败坏,必须在2~3天内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水体总量的l/3左右。换水水温要和养殖池内水温保持一致。饲养稚鳖的水以绿色为好。养殖池内可放一些水生植 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这样能使稚鳖在隐蔽状态下饲养生长,减 少稚鳖互相撕咬,提高稚鳖成活率。 三、及时防治病害 稚鳖在放养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可用10ppm漂白粉、或 150ppm生石灰泼洒浸泡,经7天后放人新水备用。稚鳖下池前要进行鳖体消毒,用8ppm高锰酸钾浸泡稚鳖20分钟(水温20℃)。或用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钟,也可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 以杀死病菌。在饲养过程中,可用15ppm生石灰或lppm漂白粉交替泼洒, 一般15天泼洒一次。为了预防病害,可在饲料中拌入磺胺药物,或与抗菌素

生态养殖公司简介范文1

生态养殖公司简介范文1 生态养殖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下面是生态养殖公司简介范文,欢迎参阅。 生态养殖公司简介范文 1 昆山大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大唐村。沪宁等5条高速公路及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贯穿昆山全境,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长期以来,国内养殖产品因滥用抗生素、激素,药残、农残超标引发的“毒奶粉”“瘦肉精”等严重食品安全事件已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为此,连续数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了“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发展健康养殖业。健康养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的号召。至此,健康养殖被列入中国养殖业的大政方针,昆山大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由此应运而生。 昆山大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以满足国人健康需求为己任,以提高国人健康水平为宗旨!拥有国家专利——创新型无抗饲料添加剂,通过健康养殖模式和推行“8s”体系管理及提高动物福利(包

括让猪听音乐、吃水果、做运动等),加之全过程禁用激素、抗生素,所生产的“唐生”牌猪肉经北京、上海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测:无抗生素、激素、药残、农残,质量达出口欧盟、日本产品标准。公司被评为“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且因“唐生”牌猪肉富含有益氨基酸和锌、硒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元素,相继被评为健康肉金奖、中国健康食品、上海世博会肉类金奖。 公司拟投入巨资成立以昆山“梅山猪”黑猪原种群为基础的“新梅山猪”种猪及“藏香猪”优质“三元”杂交猪培育基地、饲养基地、饲料加工基地、“安乐死”屠宰基地和肉食品加工基地,并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及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形成独特的营销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争取在三年内形成生态化、科学化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健康产业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吃上真正放心的健康肉。 大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以满足国人健康需求为己任,以提高国人健康水平为宗旨!”“品味‘唐生’猪肉,享受健康人生。” 生态养殖公司简介范文2 浙江中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1] 是一家以农业生产与休闲渔业相结合的科技型农业企业,是集水产养殖、垂钓休闲、棋牌娱乐、水乡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总占地面积660亩。其中生态养殖面积540 亩,年产“中得”牌野生风味甲鱼 200 万只,是按标准化建设的现代高科技生态甲鱼养殖基地。其余120 亩是以度假村为格局的中得农业园,园内绿树成荫、水榭楼台、曲径通幽,有垂钓、餐饮、客房、茶座、棋牌、生态养殖观光等休闲项目。 公司位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口的元宝沙地带,直

生态养殖项目计划书范文

生态养殖项目计划书范文 一、养殖项目 1、黑山羊养殖。 2、果树以及其它农作物种植。 二、项目背景 卧云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广大群众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养殖积极性高,但由于品种单一、生产原始、技术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动物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较小的养殖规模没有给养殖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由于种植业收益率低及卧云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难题。创建卧云村立体生态养殖合作社,充分发挥本村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情,引导广大农民创业增收。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规模 养殖场共有荒山荒坡面积约50亩,养殖场地结构分布合理,适合立体养殖业发展,整体规划养殖山羊2018只。商品羊2018只 (二)具体规划建设内容 首期:投入资金2018万元,用于自建高床羊舍、隔离羊舍、蓄水池、污水处理池、运动场、青储池、饲料加工件、药品间、消毒间、办公室、沼气池、堆粪池、规模化牧场(80亩——2018亩)等场所。前期投入2018万,2018头黑山羊规模养殖场计划在一年之内建成,三年内全部完工。2018头能繁殖的母羊每年平均产3只幼崽,每只按2018元计算,预计6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该阶段主要收集各方面资料信息,进行技术整合,可行性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对市场进一步的了解,降低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如果有必要,及时调整项目,务必做到能够赢利。 第二期:投入资金2018万元,用于扩建各种设备,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种。

中华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中华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引用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2 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 GB/T 19630.3 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 GB/T 19630.4 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GB/T 11777 鲢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GB/T 11778 鳙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SC/T 1010 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 SC/T 1047 中华鳖配合饲料 2、环境条件 2.1 养殖基地条件 水源充足,无“三费”污染,进排水沟分开,鳖池集中连片,通

风向阳,符合NY/T 391的规定。 2.2 养殖用水 水质清洁,无“三费”污染,符合NY 5051的规定。 2.3 鳖池类型和规格 鳖池水深2-2.5米,面积3—10亩,符合SC/T 1010的规定。 2.4 防逃设施 0.8-1.0米红砖水泥围墙,符合SC/T 1010的规定。 2.5 产卵场所 露天方式,符合SC/T 1010的规定。 2.6 晒台 在池边向阳处用砖块或水泥板与水面相接处,做成与池边等长,宽1m的长条形斜坡。 3、亲鳖培育 3.1 放养前清塘 采用干法清塘或带水清塘 干池清塘:放干池水,清淤,日晒3d~5d,在池角挖坑,用生石灰100g/㎡,以少量水化成浆全池泼洒,之后用铁耙耙一遍。隔日注水至2m~2.5m,5天后即可放鳖。 带水清塘:水深1m,用生石灰200g/㎡,在池边溶化成石灰浆,均匀泼洒,5d后即可放鳖; 3.2 亲鳖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一、甲鱼池要建好。 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要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塘作为养殖基地。 如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其比例分别为4:1:2:4:9。如某专业户计划养甲鱼9亩,就要建亲鳖池1个,面积1200平方米;稚鳖池5个—6个,面积300平方米;幼鳖池(2龄)2个—3个,面积600平方米;3龄鳖池1个—2个,面积1200平方米;成鳖池2个—3个,面积1500平方米。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水域等自然 资源,使甲鱼养殖配套发展,自成系列,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类模式,适合其规模养殖。 塘底没砂性土的,要掺一部分砂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甲鱼晒背和摄食之用,四周要建好防逃墙,砖砌、石棉瓦竖栽均可,高度1米左右。 二、要选好甲鱼苗。 目前甲鱼苗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二 是市场上大小不等野生甲鱼。但不管哪种甲鱼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方,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养殖池。对有伤痕的小甲鱼和成鱼(有的是用钩钓的),要单独饲养,等伤好后再按规格分别投塘。对那些反映迟钝,行动困难的病苗,要待病医治痊逾后投塘。 三、投放密度要适宜。 就一般而言,亩投2龄—3龄幼鱼10 公斤—150公斤。最多不得超过200公斤。

四、精心饲养。 目前世界上养殖甲鱼的饵饲,主要是鱼粉,因为鱼粉中有丰富的蛋白质,吃后雌甲产卵多,雄甲增重快。而目前我国尚无工厂生产鱼粉,市场上出售的进口鱼粉,不仅价格昂 贵(且质量有的不合格,甲鱼吃后易患肠炎病。 有一位专业户养了甲鱼4亩多,每天固定两人,早晨起来,手持捞杆,在附近鱼池打捞刚死过而浮在水面的鱼;与附近饭店、招待所订立合同,每天定时到那里搜集丢弃的畜禽内脏、残料、下脚料;在天然水域,捕捞螺、蚌、小鱼虾、各种水蚤;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养殖泥鳜、福寿螺;利用沟埂、池坡养殖蚯蚓;诱蝇育蛆;培育昆虫等等。在甲鱼喜食的饲料中,添加少量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类及微量元素,加工拌和混合投喂。 投喂的方法大致有以下12种:(1)设饲料台。每天将饵饲投入台上,一般以100平方米水域设台1个。(2)投喂蚯蚓,必须先用开水烫死,然后切成小段投喂,亦可将蚯蚓暂养于池角,下雨时,蚯蚓爬出水面,甲鱼会爬上岸觅食。(3)喂成鱼。应粉碎后投喂。(4)喂畜禽内脏。洗净后剪成一串串(吊入水中,让甲鱼觅食。(5)喂小色虾。直接投入饵饲台。(6)投喂螺蚌。先打碎除壳后投喂。(7)喂死食用火烧毛后,吊入水中。(8)喂饼类。煮熟后投入饵饲台或水中。(9)喂餐馆收来的下脚料、残料。除去刺激物后投食。(10)在饲料中拌少量添加剂、植物性饲料和钙、磷、钠、铁等微量元素。(11)根据水质、水温、气温和各个阶段的生长要求灵活变化饵料的投喂种类或数量。(12)投饵比例。一般为池中甲鱼总重的8,—10,,成甲为10,—12,。 五、重视水质调节。 有人说:甲鱼是用肺呼吸,水质好坏对其生长关系不大。其实不然,甲鱼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生长环境是水,因而水质好坏,对甲鱼生长仍

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园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申请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园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县**畜牧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县**镇**村六组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将依托项目区适宜发展生态畜牧养殖的自然条件和喂养牲畜的饲料资源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则,采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逐步形成畜牧养殖、良种繁殖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生猪良种繁育和商品猪供给的养殖基地,建设猪舍12栋,饲料库4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出栏12000头三元商品猪,饲养纯种母猪1000头,纯种公猪50头,年产二元种猪8000头,建畜牧草基地1000亩。 1.1.2 项目背景 1、生态畜牧养殖业是省、市“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 畜牧业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大力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陕西建成西部畜牧强省,根据我省的实地情况,确定了“南

猪、北羊、关中牛”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未来5年,陕西畜牧业将在增加总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确保畜产品安全,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吸引社会各方面资本,壮大龙头企业群体。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产业效益;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解决良种供应不足的问题;强化动物疫病防治,确保畜产品安全。计划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农业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安康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制定的安康市的“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积极发展优势绿色养殖业基地。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因地制宜,优选适生品种,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基础为依托,充分利用我市农业产业调整的锲机,狠抓产业强乡(镇)、专业村和产业大户,重点建设“六大”绿色畜牧产业生产基地,年稳定出栏猪400万头、羊200万只。 **县“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培育、壮大魔芋、蚕桑、畜牧三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在全县大力支持重点专业村和养殖大户,每年稳定出栏生猪20万头,羊6万只。2006年全县畜牧总产值达亿元,而养猪就有9000万元之多,“八五”前,全县主要是传统养猪加地方品种(安康黑猪),此品种属脂肪型品种,生长速度慢,饲养周期长、饲料报酬低,瘦肉含量少。“九五”期间全县开始引进荣昌、长白、汉白等优良品种、同时推广配(混)合饲料,使得全县养猪事业得到

中华鳖养殖技术方案

中华鳖简要养殖技术方案 1、简介: 中文学名:中华鳖,拉丁学名:Trionyx Sinensis,英文名:Soft-shell Turtle,别称:鳖、甲鱼、王八、团鱼、脚鱼等,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 2、产地分布: 中华鳖在野外广泛分布于除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产量较高,另外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也有分布。 3、形态特征: 体躯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体色基本一致,无鲜明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呈管状,具长的肉质吻突,约与眼径相等。眼小,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口无齿,脖颈细长,呈圆筒状,伸缩自如,视觉敏锐。颈基两侧及背甲前缘均无明显的瘰粒或大疣。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平坦光滑,有7个胼胝体,分别在上腹板、内腹板、舌腹板与下腹板联体及剑板上。尾部较短。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四肢均可缩入甲壳内。 4、生态习性: 中华鳖,栖息于淡水中,在所有具有砂泥质或淤泥底质的江河、

湖泊、水库、池塘及山溪的石洞里都能发现它的踪迹。鳖的性情既凶残又胆小,生性好斗,自相残杀。鳖的性格是喜静怕惊,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喜欢爬上岸或在水面漂浮物上进行日光浴,俗称晒背或晒壳。 鳖是两栖性爬行动物,没有调节自己体温的机能,其体温大致与环境的温度相近,因而对水温的敏感性强。鳖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7~33℃.当水温在15℃以下时停止摄食,10℃以下进入长时间冬眠。水温超过35℃时便会到树荫下或水草丛生的遮阴处歇凉。 鳖的活动是昼伏夜出,白天若活动也是在水中,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则爬到岸上找寻食物。在爬行地面上留下足迹,并且分泌一种黏液,在黎明前顺着它原路返回。在晴天,鳖会游到水面或爬上岸上晒太阳,对于鳖可以增加体温,杀死体表寄生虫和其他细菌,也可使背甲变硬,增强对外界抵抗力。鳖若长时间不晒背会患病。因此,在设计建造鳖池时,必须建有晒背场所。 鳖的食性广而杂,而且比较贪食,是以蛋白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幼鳖的开饵料是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水生昆虫等。随着个体长大,仔鳖开始捕食小虾、蝌蚪、小鱼等。成体以吃螺、蚌壳、鱼、虾、蚯蚓等动物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可投喂高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 5、鳖苗繁殖: 4~5龄成熟,4~5月水中交配,待20天产卵,多次性产卵,

甲鱼半野生生态养殖技术

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露天池甲鱼生态养殖技术是模仿甲鱼自然生长习性的一种健康养殖方式,养殖周期(3~4年)较长,因而生产的甲鱼具有野生特性的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十分俏销。一般平均亩产250~300公斤,亩均年收益在600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现已试验摸索出一套较规范的生产技术规程,现简介如下: 1、生态养殖池建设 养殖基地宜建在环境安静、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养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为宜,池底土质以砂壤土为宜,淤泥厚不超过15厘米,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米,面积一般3~5亩,以不超过15亩为宜,有条件的可配套建设亲鳖池、幼鳖池、稚鳖池,养殖池可用石棉板、砖墙、水泥板等建防逃设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适量螺蚬、河蚌等贝类,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根据需要设若干饲料台及晒背栖息台。 2、优质种苗繁育与投放 (1)亲本选择与培育 选购自然水域生长的野生中华鳖作为亲本,要求体重在2~4公斤,6~7龄,已达性成熟,无病无伤,体质健壮,雌雄比例为4:1。选购的亲鳖要专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水面0.3~0.5只,在饵料投喂上,要以动物性饵料(活螺蚬、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主,辅以适量植物性饵料(饼类、南瓜等)和配合饵料,日投喂量为在池鳖体重在5%~8%。 (2)人工孵化与培育 在选育好亲鳖的同时,应及时观察并收集鳖卵用恒温箱或恒温砂盘(砂盘中用砂以25目网筛过筛)在室内进行人工孵化,要求温度控制在33℃~34℃,保持湿度为81%~82%,温床中砂子的含水量要控制在7%~8%,经36~38天孵化出稚鳖、幼鳖。稚鳖要分级分池饲养,以水蚤、丝蚯蚓、绞碎的小杂鱼等鲜活饵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在越冬期间,要搞好防冻设施,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3)种苗投放 利用土池常温养鳖,在每年春季4~6月份开始放种。适宜投放体重在15克以上的稚鳖,要求规模整齐、年龄相同、体质健壮,对于外地选购的鳖种要进行暂养强化培育1个月后投放,自繁培育的苗种可直接投放,投放前应用高锰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