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 集成学习

13 集成学习

13 集成学习
13 集成学习

针灸学重点(1)(1)(1)(1)

名词解释 1.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2.经络系统: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 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3.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相关: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4.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 跷脉、阳跷脉,共八条。 5.一源三岐: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 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相关:督脉调节全身阳经脉气。称“阳脉之海”; 任脉调节阴经脉气,称“阴脉之海”;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6.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和任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7.十五络脉:十二络脉和任督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 8.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人体腔的支脉 9.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10.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11.四海: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 1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13.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呼的腧穴。(分为五腧穴、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腧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14.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15.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作 用:协助诊断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16.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肘 膝关节下)作用:①治疗本经病证治疗其表里经的病证。③治疗其络脉的病证④原络配穴法 17.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穴共 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18.背俞穴: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脏腑气机活动最活跃的部位。又称为“俞穴”。 (俞穴共12个。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上,阴病治阳。) 19.募穴: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穴共12个) 20.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 21.八会穴: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 22.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交会 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23.骨度折量定位法: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将设定的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寸,10等分为一尺) 24.得气:又称“气至”“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 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重点提示

第13章 热力学基础答案

第13章 热力学基础作业题答案 一 简答题: 1、什么是准静态过程? 答:一热力学系统开始时处于某一平衡态,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到达另一平衡态,若中间过程进行是无限缓慢的,每一个中间态都可近似看作是平衡态,那么系统的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2、 比较摩尔定体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表示1摩尔气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不同点:摩尔定体热容是1摩尔气体,在体积不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气体所吸收的热量。摩尔定压热容是1摩尔气体,在压强不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气体所吸收的热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R C C v p += 3、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答: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工作的热机,它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使其全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4、什么是熵增加原理 答:一切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的熵总是增加的,可逆绝热过程中的熵是不变的。把这两种情况合并在一起就得到一个利用熵来判别过程是可逆还是不可逆的判据——熵增加原理 二、选择题(每个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对于理想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 A ) 理想气体的内能可以直接测量的。 (B) 理想气体处于一定的状态,就有一定的内能。 (C )当理想气体的状态改变时,内能一定跟着变化。 (D )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与具体过程有关。 2、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 隔开成ab 两部分,已知a 有一稀薄气体,b 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 后,a 内气体进入b ,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B ) ( A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B) 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 (C )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 (D )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

平衡针灸附图

平衡针灸附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作者:王文远 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BP-HN2)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 1.最原始的的针刺工具是砭石。 2.砭石最初用于刺破脓肿,作为刺络泻血之用。 3.砭石从东方来,灸法从北方来。 4.《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5.《针灸甲乙经》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全书收录349个腧穴,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全书。 6.《针灸大成》杨继洲著收,录经穴359个。 7.《针灸逢源》李学川撰,强调辩证取穴,针药并重,记载了361个经穴。 8.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9.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手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三阴经(足背):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厥阴经(交叉):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10.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 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 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11.十二经脉的巡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少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循行交接: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12.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 流注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13.奇经八脉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八条经脉 14.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岐”。 15.督脉称为阳脉之海,任脉称为阴脉之海,冲脉称为十二经脉之海或血海。 16.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处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络脉 17.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18.十二经别络在四肢肘膝关节。 19.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20.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 21.“四根三结”指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 22.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布、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 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 23.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24.髓海为元神之府,胸部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第13章 热力学基础 之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习题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1,膨胀到体积V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B等压过程,A→C等温过程;A→D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1) 所示 的abc过程,(图中虚线ac为等温线),和图(2) 所 示的def过程(图中虚线df为绝热线).判断这两 种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bc过程 热,def过程热. 3、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 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0,右边为真空.今 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 强是。(= γC p/C V) 4、一定量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开始使其体积由V1膨胀到2V1,分别经历以下三种过程:(1) 等压过程;(2) 等温过程;(3)绝热过程.其中:__________过程气体对外作功最多;____________过程气体内能增加最多;__________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最多. 答案 1、是A-B吸热最多。 2、abc过程吸热,def过程放热。 3、P0/2。 4、等压,等压,等压V V

理想气体的功、内能、热量 1、有两个相同的容器,容积固定不变,一个盛有氦气,另一个盛有氢气(看成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5J 的热量传给氢气,使氢气温度升高,如果使氦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氨气传递热量是 。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 过程时吸热500 J .则 经历acbda 过程时,吸热为 。 3、一气缸内贮有10 mol 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外界作功209J , 气体升温1 K ,此过程中气体内能增量为 _____ ,外界传给气体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适气体常量 R = 8.31 J/mol· K) 4、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对外作功为 200 J .若此种气体为单 原子分子气体,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___________ J ;若为双原子分子气体,则 需吸热______________ J. 5、 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 (p 1,V 1)沿p -V 图所示直线变化到状态B (p 2,V 2),试求: (1) 气体的内能增量. (2) 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 (3) 气体吸收的热量. (4) 此过程的摩尔热容. (摩尔热容C =T Q ??/,其中Q ?表示1 mol 物质在过程中升高温度T ?时所吸收的热量.) p (×105 Pa) -3 m 3) p p p 12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中创造出来的极为神奇合理的医疗手段。它的发展是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影响力的变化。它发源于中国,现在正向国外流传,当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作用成部分。 针与灸的起源 针灸术,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灸这门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据史书记载,针灸学最早见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原文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技术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并逐渐传向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上溯至远古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偶然间被某些坚硬的物体,如石头、荆棘等触碰了身体的某些部位,会不经意间出现些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由此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挖刺、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中记载:“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有关针石的最早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至秦汉时期,针石已由石针、骨针、竹针逐渐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以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使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和解除,继而学会使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熟的石块、沙石进行局部地热熨,逐步发展至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且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草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草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芬芳、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成为了最重要的灸治原料。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教案次页? 讲次:第4周/ 第4次 内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学时:3学时 章节: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 教具:Powerpoint、照片、挂图、动画等。 掌握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熟悉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了解内容:全面了解肺经、大肠经、胃经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重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难点:经脉的循行、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 拓展:各经经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激趣:腧穴主治作用的临床应用,古代医家腧穴运用范例。 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挂图、幻灯等教学方法,展示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腧穴及其临床应用。 35min 二、手阳明大肠经35min 三、足阳明胃经45min ?注:教案次页按每一讲次准备

总结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5 min 1.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的经脉循行。 2.肺经、大肠经、胃经重点腧穴的主治规律是什么? 3.如何理解“四总穴歌”? 4. 预习下次课内容:上篇针灸理论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四足太阴脾经五手少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 :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全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 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ln 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0000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00 03003??-== γ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 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 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 1 2 3 1 2 O V (10-3 m 3) 5 A B C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心理动力学的历史根源源于十九世纪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无意识和本能所决定的,这样的因素贯穿于心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本能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在这里,人的精神健康是可以被了解的,人的行为经常会被无意识的因素控制,童年的成长经验对成年人的性格有深远的影响。 本我:生物成分,人格的原始系统,基于本能,由无意识所决定,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心理成分,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象征的是理想,是一种内化。它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良心,即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二是自我的理想,即规定什么事应该做的。 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人格就会失调。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自我的功能,使自我独立于超我的严格考虑,增强它处理本我所压抑或隐藏的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不是一种静态的能量系统,而是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它一旦形成,便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来自本能,即人的欲望与冲动。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库。它通过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来释放能量。在本我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会遇到自我和超我的阻力,如果本能冲破阻力,自我的理性活动过程便遭受破坏,如果冲破受挫,本我的能量就转化为自我和超我活动的原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个体的成长发育,还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都是自我逐渐征服本我、打破本我“自恋”状态的过程。正是由于自我对心理能量的充分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形成新的对象性发泄作用,使人们能够将满足本能之外的能量用来发展人的心理过程,使能量从本我的非理性心理过程转化为理性心理过程。超我的自我理想和良心具有奖励和奖励机制,它把能量投入到对理想的能量发泄作用上。概括地说,心理能量通过求同机制由本我进入自我、再进入超我,心理能量同样遵循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它在人格中的不同分布状态决定着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本质。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可合称为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就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即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到的想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针灸学 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 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一)导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 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热力学基础[1]

热力学基础作业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成绩: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pV 2=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 (A) 将升高. (B) 将降低. (C) 不变. (D)升高还是降低,不能确定. [ ] 2. 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15℃升高到27℃,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的分子 数减少了 (A)0.500. (B) 400. (C) 900. (D) 2100. [ ] 3.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 尔兹曼常量,R 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 / m . (B) pV / (kT ). (C) pV / (RT ). (D) pV / (mT ). [ ] 4. 理想气体向真空作绝热膨胀. (A) 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减小. (B) 膨胀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 膨胀后,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D) 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不变. [ ] 5. 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 的增量和对外作的功三者均为负值? (A) 等体降压过程. (B) 等温膨胀过程. (C) 绝热膨胀过程. (D) 等压压缩过程. [ ] 6. 如果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从图中的abcda 增大为da c b a '',那么循环abcda 与da c b a ''所作的净功和热机效率变化情况是: (A) 净功增大,效率提高. (B) 净功增大,效率降低. (C) 净功和效率都不变. (D) 净功增大,效率不变. [ ] 7. 两个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如图所示,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 1 与T 3的两个热源 之间,另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 2 与T 3的两个热源之间,已知这两个循环曲线所包 围的面积相等.由此可知: (A ) 两个热机的效率一定相等. (B ) 两个热机从高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c ' d T 2 a b b ' c T 1V O p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教学大纲 前言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序号内容 授课时数 理 论 实 验 总 学 时 上篇1 绪论22 2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4 4 3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2 4 22 48 中篇4 第一章毫针 2 2 4 5 第二章灸法 2 2 4 6 第三章其他疗法 2 2 2 下篇7 第一章治疗总论 2 2 8 第二章内科病症 6 6 9 第三章妇科、儿科病症 2 2 10 第四章外科、五官科病症 2 2 合 计 48 28 76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 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6、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7、腧穴的分类。 8、腧穴的治疗作用。 9、特定穴的意义(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10、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挂图、模具教学。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第八章 动力学基本概念题1

1 第八章 动力学基本概念题 一、填空题。在题中“____”处填上答案。 1、 反应 2O 33O 2的动力学方程式可写成-d O d c t ()3=k (O 3)[c (O 3)]2[c (O 2)]-1或 d O d c t ()2=k (O 2)[c (O 3)]2[c (O 2)]-1。则k (O 3)/ k (O 2)=??????????。 E 1 Y 2、反应 A ,Y 为所需的产物,若反应的活化能E 1 > E 2 ,则 温度有 E 2 Z 利于Y 的生成。(选填升高或降低) 3、反应A P 是二级反应。当A 的初始浓度为0.200 mol ·dm -3时,半衰期为40 s ,则该 反应的速率系(常)数=???????????。 4、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反应。 5、催化剂只能改变 ,而不能改变 。 6、某反应的速率常数()23 4.010/k dm mol s -=??,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2.53/mol dm -,反应物的半衰期1/2t = 。 7、基元反应322NO NO NO +=,用反应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反应速率,各物质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为3NO k = 。 二、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 1、某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为5天,则经15天后所剩的同位素的物质的量是原来同位素的物质的量的:( )。 (1)1/3; (2)1/4; (3)1/8; (4)1/16。 2、对于任意给定的化学反应A +B ?→?2Y ,则在动力学研究中: ( )。 (1)表明它为二级反应; (3)表明了反应物与产物分子间的计量关系; (2)表明了它是双分子反应; (4)表明它为元反应。 3、光气 COCl 2 热分解的总反应为: COCl 2 ?→?CO+Cl 2 该反应分以下三步完成: Cl 2 2Cl 快速平衡 Cl +COCl 2 ?→?CO +Cl 3 慢 Cl 3 Cl 2 +Cl 快速平衡 总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d c (COCl 2) /d t == kc (COCl 2) ·{c (Cl 2)}1 2 此总反应为:( )。 (1) 1.5级反应,双分子反应; (2) 1.5级反应,不存在反应分子数; (3) 1.5级反应,单分子反应; (4) 不存在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 4、某反应的等容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变?U m = 100 kJ ·mol -1,则该反应的活化能:( )。

(完整版)针灸学名词解释

1.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又有各自的循行路线(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2.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3.耳针: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进行刺激,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4.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5.一夫法:令患者食、中、无名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6.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 个腧穴。 7.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共有12个。 8.得气:亦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可沿着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传导。 9.下合穴: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 10、原络配穴法:是指先病经脉的原 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 穴相配合的方法。 11、五输穴:十二经脉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12、行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13.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14.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15.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16.瘢痕灸:灸治时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并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17.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18.刺手: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 19.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 20.郄穴: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 1.配穴法(1)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胃火牙痛取足阳明胃经颊车,远取该经内庭; 表里经配穴法:风热咳嗽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曲池、合谷; 同名经配穴法: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的合谷配足阳明的内庭; 子母经配穴法:肺虚咳嗽,选肺经穴,配用脾经的太白和胃经的足三里。 (2)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 前后配穴法:膀胱疾患,前取中极,后取膀胱俞; 左右配穴法:胃痛可选双侧足三里、梁丘等; 远近配穴法:牙痛选局部颊车和远道的合谷、内庭相配。 2.①指切进针法:适宜于短针及骨骼 和血管旁的穴位,如太渊。 ②挟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及肌肉丰 厚处的穴位,如环跳。 ③提捏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 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如印 堂。 ④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 位,如老人腹部腧穴的进针,如老 人腹部的关元。

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文版

《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专业) 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英语语言的方式介绍经络、腧穴、刺灸法三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中医专业英语的水平,达到能够运用常用针灸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针灸学(英语)》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和英语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本课程共计40学时。 教学要求及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并用英语表达,针灸疗法的特点,明确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本学科的意义。 2.熟悉针灸学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概况。 3.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4.掌握针灸发展简史中有关专著名称的英文表达。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概念 2.针灸疗法的特点: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3.针灸学的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从古代、近代及现代发展的概况,可划分为五个时期;从古到今针灸学术的对外交流。 4.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及方法: 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及治疗;学习目的即掌握运用针灸学理论指导临床,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学习方法即熟记基本知识,反复练习操作技术,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了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比例占80%。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及经络学说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2、掌握经气概念及英语表达。 3、掌握经络系统组成及英语表达。 4、掌握十二经脉的英语名称、体表分布规律及其表里络属关系、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气血循环流注规律,英语表达循行。 5、熟悉奇经八脉的英语表达、分布特点及作用。 6、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的概念、作用、英语表达。 7、了解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习题解答上课讲义

§13.1~13. 2 13.1 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C 】 (A) 是准静态过程,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B) 不是准静态过程,但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 不是准静态过程,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D) 是准静态过程,但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分析: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所经过的每一中间状态均可近似当作平衡态(无限缓慢)的过程叫做准静态过程,此过程在p-V 图上表示一条曲线。题目中活塞迅速移动,变换时间非常短,系统来不及恢复平衡,因此不是准静态过程,自然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13.2 设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经一平衡过程变化到状态B ,如果变化过程不知道,但A 、B 两状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知,那么就可以求出:【B 】 (A ) 体膨胀所做的功; (B ) 气体内能的变化; (C ) 气体传递的热量; (D ) 气体的总质量。 分析:功、热量都是过程量,除了与系统的始末状态有关外,还跟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有关;而内能是状态量,只与始末状态有关,且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在只知道始末两个状态的情况下,只能求出内能的变化。对于答案D 而言,由物态方程RT PV ν=可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但是由于不知道气体的种类,所以无法计算气体总质量。 13.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P 1、V 1、T 1,后为P 2、V 2、T 2, 已知V 2>V 1, T 2V 1, T 2。 13.4 在某一过程中,系统对外放出热量1100J ,同时对外所做的功是190J ,则该系统内能的增量是_-1290J _。 分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E Q +?=,Q =-1100J ,W =190J 。很容易计算内能增量。 13.5 1mol 氧气由初态A(p 1,V 1)沿如图所示的直线路径变到末态B(p 2,V 2),试求上述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对外界所作的功及从外界吸收的热量(设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C V ,m =5R/2) 。

平衡针灸学

平衡针灸学 平衡针灸的创新点 , 平衡针灸学的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2 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这种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第二,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良性刺激。因此,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2.2 突出人体信息系统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人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为主。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

统的调控支配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米。因此,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 2.3 突出单穴疗法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2.4 快速针刺亦称三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如果人体解剖层次清楚,针刺穴位准确,不足3秒钟即可出针。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穴位选择不一定都那么准确,因此留出3秒钟的时间把穴位找准确。因为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如不怕针刺而喜欢留针,可以给予留针,以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 2.5 突出即时效应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 2.6 突出针感效应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针感产生于效应。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针感就是有了疗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