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

在一些纲领性文件中,虽然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而且还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2.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例如,在某些省会城市,省工商局、市工商局甚至区工商局同时建立各自的网站,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混乱。即使是前面介绍的办得比较成功的“海淀园数字园区”,其职能范围也只仅限于中关村海淀园区内的企业。

3.基础条件比较落后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4.“政府上网工程”有待深入

1999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https://www.doczj.com/doc/c66417366.html,)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这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内容的组织、网页制作到服务应用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完善。由于缺乏预算来源和合理的经营机制,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有些政府网站只重视了网页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

性、回应性。

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宣传,突破误区。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2.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

3.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4.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

6.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确保电子政务顺利发展。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样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

7.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

(课题组顾问: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课题组组长:鲁志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执笔人:李广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博士)

附:六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美国是较早发展电子政务的国家,也是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1993年,克林顿政府在建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NationalPerformanceReviewCommittee,NPR)时,就提出应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克服美国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构建“电子政府”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994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Govern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电子政务,以提供效率更高、更便于使用的服务,提供更多取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渠道。1995年5月,克林顿签署《文牍精简法》,要求各部门呈交的表格必须使用电子方式,规定到2003年10月全部使用电子文件,同时考虑风险、成本与收益,酌情使用电子签名。1996年,美国政府发动“重塑政府计划”,提出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民众能够充分获得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第一政府”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c66417366.html,)。这是个超大型电子网站,旨在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让美国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同一个政府网站站点内完成竞标合同和向政府申请贷款的业务。美国政府的网上交易也已经展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网上购买政府债券、网上缴纳税款以及邮票、硬币买卖等。

欧盟成员国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欧盟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各成员国也分别制定了本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和电子政务规划,并积极付诸行动。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先后发布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21世纪政府电子服务》、《电子政务协同框架》等政策规划,并提出了到2008年在英国全面实现政府电子服务的目标。2000年3月3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信息时代特别内阁会议”上提出,把英国全面实施电子政务的时间从2008年提前到2005年;到2002年,英国政府机构服务的上网率要达到25%。2001年1月,英国内阁办公室宣布,英国建设“电子政务”的工作成效显著,现在已经有40%的政府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公众,提前1年超额完成了预定的目标。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目前英国的成年网民中,有18%的人使用政府机构网站获取服务或官方文件等信息。政府机构网站总数达1000多个,每星期的访问请求超过2000万。

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也较快。日本政府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这项电子政务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因特网等网络系统办理各种申请、申报、审批等手续,实施政府网上采购计划。该工程预计将于2003年以前全面投入实际使用,届时,日本政府将在网上办理申报税金、递交有价证券报告、出口产品审批等政府各部门的3000多项业务,政府网上采购计划也将全面实现。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日本政府于2000年3月向国会提出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从而使电子签名具有同本人签字、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按照该项工程的计划,日本政府将在2005年以前让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这标志着日本将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无纸化的时代。

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普通公民在家里通过政府的“电子公民中心”网站即可完成各种日常事务,例如查询自己的社会保险账号余额、申请报税、为新买的摩托车上牌照、登记义务兵役等。2000年新加坡政府借助互联网完成了第四次人口普查,

普查的速度和效率都比以前得到极大的提高。

连电信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电话和计算机普及率分别只达到2%和3‰的印度,也在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给农村地区的政务和农民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计划通过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公民——政府界面,向所有印度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提供公共管理、教育、卫生保健服务。

姚乐野在《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发表《关于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思考》一文,提出以下观点:

一、电子政务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是相对于电子商务而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国内学术界尚无一致的意见,国外称为电子政府(EG,Electronic Government),其核心内容是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即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因此,电子政府又称为虚拟政府。笔者认为:电子政务是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具体地说,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包括本机关内部,也包括其他机关、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其能够处理的内容包括政府机关内部信息、可在一定范围内交流的信息和可以公开发布的信息;其处理方法包括机关内部处理流程模拟、协作、信息发布,受理各类申请、投诉、建议和要求,既有信息的发布和接收也有交互式的处理。由此可见,电子政务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办公自动化(OA),也不同于简单的“上网”(即建立Web站点发布信息)。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该大致具有或支持以下几项功能:

(远程、分布式)信息采集汇总、信息资源管理(电子资料库、档案管理)、信息安全管理。

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邮递、电子公文、政府决策分析支持、报表汇总统计分析。

外部公共网站:电子商务、电子采购及招标、电子福利支付、电子税务;网站规划、设计、维护、网上发布、检索、反馈;用户授权、计费、新系统与已有系统接口。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的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差距,目前还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统一的建设原则。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尚未建立起电子政务的建设体制、运行机制,还存在不少误区和盲区;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其是,各搞一套,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支持。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新型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目前政府及有关机构正在加紧这方面的立法,但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信息安全问题。这是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

避而且十分紧迫、重要的问题。很多单位在公共信息网和内部办公自动化网之间,没有从物理上完全隔开,这样就会在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上存在隐患。四是与政府的业务工作缺乏有机的联系。无论是办公自动化,还是政府上网,都是政府业务工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离开了业务部门的参与,也就无所谓“电子政务”了,因此,必须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业务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先要将政府部门的业务工作计算机化、网络化。

另外,我国的政府网站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域名和内容不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网站域名的形式繁杂混乱,有的政府部门用非政府域名,政府域名有的用英文全称、英文缩写,也有的用拼音全称、拼音缩写,有的加上了所属行政区划的缩写,而有的则以连线表示,同一类机关从域名上看不出任何关联,即使是上下级单位域名也缺乏衔接和统一。内容不规范,有的政府网站过于随便,过于商业化,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个政府网站应有的风格;有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有限,一般只有概况、单位简介、招商引资信息等内容,有的只是简单的公文内容,而很多数据库并没有在网上公布,从而造成资源共享困难。有的政府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或信息不能定时发布,影响人们对“政府上网”的信心。易用性不够,例如大部分网站没有内容检索,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传播视频、音频信息。一些政府网站尚处于“形象工程”阶段,没有实际应用,网站交互性不够强,“政府职能”的网上实现仍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原则、目标及现阶段发展对策

发展电子政务,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确定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我们认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应遵循如下的原则:(1)电子政务的建设要符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的战略,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符合WTO 的基本规则;(2)电子政务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政府改革与建立公共行政管理相结合,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管理职能和保障职能;(3)采用符合政府需求和信息技术产业化的运行机制,投资力度要与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相一致;(4)要做好政府各组织机构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变分散式管理为集中领导模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5)要构建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保证系统安全可靠(防止机密政务信息外泄),提高数据质量以及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6)注意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要达到如下的目标:(1)在互联网上提供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具体地说就是政务公开和信息发布。职能、法规、程序、时限等,凡是要行使的一切职责,包括处罚原则,必须彻底公开。同时,政务信息应每天发布、更新。(2)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务成本,提升政府的服务形象。具体地说,一是实现网上办公,在网上开展审批、申报备案、年检、注册和无纸化办公;二是与其他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实现网上数据资源共享;三是在网上进行政府的电子采购和交易;四是网上监管,建立投诉举报机制,查处打击违法行为,建立信誉查询系统。(3)为政府的日常运转、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等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竞争能力。(4)使政府信息化带动全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现阶段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

1.搞好政府“三网一库”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化

政府“三网一库”,即内网(办公业务网)、专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外网(政府公共信息网)和资源数据库。“三网一库”的框架是我国政府通过吸收国外在电子政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对我国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研究,提出的一套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理论框架。“三网一库”将是我国政府的行政决策、指挥系统,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信息上传和国家行政决策下达的中枢系统之一,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是有机构成社会信息化体系的“纲”。因此,目前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和完善“三网一库”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地方、多部门协同运行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使行政决策系统和行政业务系统有机整合,促进业务优化,推动机构改革,从而最终迈向电子政府。

2.加强法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安全保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如何协调各个部门及时将信息交给政府网站上网,政府信息哪些应该上网、哪些不应该上网,如何处理电子政务的开放性与保密性之间的关系,外界侵犯政府网站犯罪定性等涉及法律和制度建设的问题,是现阶段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加密、防黑客、防病毒等信息安全技术还没有应用之前,政府内部的局域网不应该传输涉密文件,办公系统就更不应该上网,各部门内部的局域网都应该设密码。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网络所使用的网管设备和软件基本上是美国公司的产品,绝大部分TCP/IP协议、微机芯片都是INTEL的P系列,软件基本上是WINDOWS和NT,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基本没有。这些因素使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性能大大降低,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政务信息化提升到国家安全问题的角度来认识,做到安全保密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同步——也就是同步发展、同步规划。现阶段,要在国家的扶持下,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资金、技术、人力方面的投入,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取代外国产品,掌握主动。

3.把发展电子政务与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相结合

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传输技术和行业应用结合起来,一个政府部门无论是从职能上,还是编制、体制、机制上,都不可能养一支专门的队伍来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因此,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对于大量的技术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应通过招标等方式,外包给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公司去完成。同时,要加强领导,协调统一,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进行电子政务建设以及由此可能形成的条块之间新的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防止新一轮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确保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4.加强人员培训和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工作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信息知识含量高、信息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公务员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实践经验是开展电子政务活动的基本因素。目前,政府机关的许多工作人员尚不具备必要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办公知识和能力,加之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办事程序和办事方式,所以,应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相应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一方面使他

们具备新技术革命的意识、观念,另一方面使他们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知识和应用技术,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做到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互动式操作。

总之,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适应WTO规则、提高我国各级政府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基本、快捷的手段;同时,发展电子政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政策、组织和制度等许多层面的问题,必须统筹规划、协调一致,高效、科学、务实地做好这一工作。(彭国华摘)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已经落后于先进信息技术国家,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世界主要经济技术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开始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尚属空白,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2、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3、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

目前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距离遥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

4、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如英国政府发布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提出建设电子政务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加拿大政府发布《利用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法国政府发布《信息社会政府行动计划》;荷兰、意大利政府提出《电子政务行动计划》;日本政府发布《促进政府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纲要》等等。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Central IT Unit-CITU),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ard-GITB),爱尔兰政府成立了信息社会委员会(Information society Commission)等,负责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实施。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也没有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5、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如英国政府于2000年5月通过电子通信法案,确定电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在法院审判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并授权政府部门修改有关法令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实施扫除障碍,其他国家也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允许电子签名的使用,承认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并出台相应的网络安全政策。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6、电子政务的内容亟需充实。

从我国已有的电子政务网络来看,电子政务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大量问题:首先是内容有限,相当多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其次,政府信息网络重视了网页的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2010年国际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交流会暨第五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于25日——28

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会上表示中国电子政务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还要看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抓去做。

杨学山指出,这几年来,中国政府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推进,从2006年到2010年,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在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推进下,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业务系统数字化、网络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决策质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是中国的政府网站快速发展,基本上各级政府都实现了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办事和政民互动的重要渠道。政府网站和政府办事大厅结合,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变政府办事的形式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门户网站成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政府门户网站也是政民互动的渠道,在许多城市,政府门户网站成了老百姓和政府沟通、参与的主渠道,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学山表示,这几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基层的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政府管理创新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说城市的交通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等。政府的管理职能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和信息网络支撑,

在管理创新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杨学山表示,尽管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在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跟自己比发展得很快。但是,我们都知道,在201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评价里面,中国比2008年后退了。也就是说中国电子政务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要看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抓去做。比如,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里面,我们如何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如何进一步加大推进的力度,如何促进我们各级政府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里面能够更加协调和均衡,如何能够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网络这样的平台,这都是我们要去抓去做的工作。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管理决策的质量、提高为民服务办事的能力和推进政民互动上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杨学山最后表示,当前我们正在制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和“十二五”电子政务的规划,通过这次会议,无论是国际电子政务的实践和理论的交流,还是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我相信一定能更好地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和成功的典型,更好地发掘中国在电子政务的成功典型,看到问题和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对我们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走电子政务又好又快的道路,一定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0年国际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交流会暨第五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召开,围绕“融合、发展、创新”这一主题,就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各国政府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

一、缺乏整体统筹的可操作的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良性发展,必须要搞好战略规划,明确电子政务的使命是什么、发展战略是什么、关键要素是什么等等。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的普遍经验。但是,我国目前对这样一系列战略级要素还有待充分的研究与认识,在整体上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划。虽然17号文件对电子政务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但是由于缺乏指导具体设计与实施工作的总体规划,各地各部门只能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探索和设计,从而难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更难以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

由于缺乏跨部门的统筹规划,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重大项目均以单个部门牵头建设,而且协调机制不畅,认

为造成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严重的“烟囱”现象,使得跨部门应用的推进困难重重,导致我国信息化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内容与“五个统筹”的要求相差较大

“十二金”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是“十二金”工程无论在布局上,还是在发展水平上,都与“五个统筹”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通过信息化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不够。“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主要以互联网络开展,但我国农、林、牧、渔行业的网络用户数仅占总数的2.3%,决定了我国农业部门的系统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而且信息化明显偏重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布,在农业气象、农业土地资源管理、农业防灾救助等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电子政务建设注重服务于经济领域监管,涉及社会公共事业的内容较少。首先,“十二金”工程的布局不够合理。“十二金”工程中大多数项目都是服务于政府行使经济领域监管职能的,例如,金宏、金税、金关、金质、金融监管、金财、金审等工程,而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涉及较少,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同步发展。其次,服务于社会及弱势群体的项目应用效果不佳。例如,“金保”工程中仅劳动就业管理系统发展较好,其他几个重要系统的应用相对落后。

电子政务的应用效果距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虽然我国已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迫切性,但电子政务在此方面的应用效果总体不够理想。“金水”工程中除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较好外,其他系统应用效果普遍不理想。在城市建设规划领域中,城市管理、城市给排水管理、垃圾污水处理,及城市环境优化管理等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不佳。

三、政府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共建共享机制

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或者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它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是联系公众的纽带。但是,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缺乏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跨部门基础信息资源共建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启动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但是推进效果不够理想。我国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缺乏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例如,缺乏法人单位信息和人口信息的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很难建立,制约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主要应用的深入发展。

在跨部门信息共享上,仅在工商与税务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等方面进行试点尝试。尚有很多跨部门的关键业务没有理顺信息流程,信息共享程度低,并且对信息资源的核心价值和重要地位尚未认识清楚,“重开发,轻利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归结原因,主要是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分类、加工、存储、交换、发布等的管理制度。而且,部门间信息共享缺少顶层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交换体系作为参照。技术标准不统一也是限制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不利因素。

四、电子政务管理机制存在障碍,造成跨部门政务协同困难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处于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还任重道远。目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继承而来的,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结构设置不合理,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行政流程不合理,行政效率有待提高,透明度较低等。这些都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障碍。

特别是现有的部门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造成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困难,“信息孤岛”大量存在,信息资源在部门间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信息流不顺畅,不能发挥出应用的效果。这些我国电子政务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瓶颈制约因素。

(摘自“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重大课题研究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相互关系与作用研究”)

?首页

?政策法规

?标讯频道

?供应商

?热点专题

?中央采购

?地方采购

?国际采购

?工程采购

?理论实践

?统计专栏

?采购指南

?今日财经

?节能环保

?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

?中直采购

?人大采购

?协议采购

?国税采购

?人行采购

?地方分站

?网站导航

?关于本网

电子网络政府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的目标模式会有差异。比如说美国、英国的电子政务的目标模式可能和现阶段中国要构建的电子网络政府的目标模式有差异。从中国政府化总体目标来讲,现阶段电子网络政府的目标模式,只能通过我们自己在慎重考虑中国当代国情的情况下,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才能建立起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府网络管理模式,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产生出最大的收益,才能真正的促进经济的腾飞,才能真正的实现化带动工业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推动政府化,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它的目标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电子政务整体上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框架。电子网络政府的目标模式受到一个国家政府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职能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文章在吸取一些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试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采取的布局和模式进行一些分析。一、国外发达国家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当代发达国家,引领电子政务潮流,他们在构筑电子网络政府,或者说推动政府化这个过程中,显现出一些比较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与政府改革紧密相结合。这一点应该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为什么要关注国外在推动政府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与政府改革的结合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国家在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往往在这个方面结合得不够紧密。国外在政府改革的过程中力度比较大,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英国发动了一个政府改革,由此引发了西方国家大规模的政府改革。英国的政府改革很快波及到全世界,后来形成很多不同类型、模式的改革,如所谓的市场导向的改革,完善行政体制的改革等等。

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政府改革时,普遍做法是大规模裁减机构,裁减人员,削减财政开支。以美国为例,克林顿从93年上台到97年,在中央地方政府裁员28万人,提出一个口号:只有裁减了政府过多的机构,裁减了人员才能减少政府的财政开支,削减预算;

只有削减了预算,减少了财政开支,才能减少对老百姓的税收;只有减少了对老百姓的税收,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他们大刀阔斧的裁减机构,裁减人员。

第二提出要再造政府,重新构建一个政府。在政府改革中,他们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将政府承担的一些具体的服务型职能转移出政府,转移给民间组织,甚至转移给私营企业,让他们代替政府提供一些具体的服务职能。他们认为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把大量政府职能和服务型职能转移给社会,转移给民间机构以后,政府就可以减少具体琐碎的事务,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重大决策,也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第三放松政府对社会、对市场的管制,减少不必要的过于繁琐的规章制度。也可叫做放松管制,放松规制。在这一点上不能完全和中国的改革进行生搬硬套,因为从我国目前看,可能还是一个法律、制度比较欠缺的国家,还应该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规体系。而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法律比较完备,规章制度也非常健全,一般做法是遇到问题就立规矩,这样规章制度就越来越多。而规章制度过多过繁,反过来就会束缚公务人员的手脚,公务人员变成了规章制度的奴隶,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所以他们要大刀阔斧的放松管制,放松规制,给公务人员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他们的管理积极性。

第四把市场机制引入政府提供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活动之中。一般来讲,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职责。因为维护政府运转的支出主要于税收,当然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就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不能盈利并不意味着不讲求服务效率,不提高服务水平,不降低管理成本,而在传统服务模式中达不到,实现不了这个目的。所以他们认为,政府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职能中,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了委托、承包、代理、合同这样一种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而行政管理成本大大降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二、国外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注重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除了要和政府改革相结合以外,还非常重视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规范,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政府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的组成是有上下左右协调配合的,政府的运行是有一个权力行使方向的,因此有隶属关系的政府是一级控制一级的,政府化建设比电子商务建设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在推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如何制定规划,统一标准,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这点上尽管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多是一种联邦制结构,比如说美国,它的联邦政府对州还没有直接的领导被领导关系,但是它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的时候,也很注重制定统一的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把它作为推动电子网络政府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关注应用,提供服务。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推动电子网络政府的时候,十分关注应用,更多强调的是政府给社会、企业、社会成员提供的化服务,把应用的重点不是放在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上,而是放在政府为社会、企业、社会成员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国外包括发达国家在推动政府化过程中,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也是大体遵循了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应该采用的模式政府管理的模式有管理型的,有管理服务型的,也有服务型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政府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政府管理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首先要放弃过去那种管制式的模式,向管理型、服务型方向转化。因此在中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构建的电子政务目标模式,应该是管理服务型的。构建管理服务型的电子网络政府,应该是中国现阶段政府化追求的首要目标。

为什么中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的目标模式,应该倾向管理服务型,而不是单一的服务型的政府管理方式呢?这是因为管理和服务是对立的统一体,服务离不开管理,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服务是目标、是目的,但服务更需要管理的保障才能实现,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现阶段中国政府承担的主要职责来看。按照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政府职能的整体定位,大体是四个方面,这就是所谓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的政府职能,最后一句是强调公共服务,而前面三句话,都强调了政府的管理职能。目前我们国家政府职能的这种定位,就是把管理职能放到比较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现阶段提出构建一个服务型的电子网络政府,就可能会淡化政府承担的管理职责,将不利于现阶段的政府管理。

其次从我国政府的结构和职能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政府都是从上到下分层次的,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中央政府下面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下面还有基层政府。不同层次的政府所承担的职能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讲,层次高的政府机构,主要是行使决策、应急指挥职能,而基层政府更多的是提供服务职能。中国的乡镇政府,县级政府,市里的区政府,这些基层政府,更多的职能就是提供服务。但是对省部级等级别比较高的政府机构,它承担的功能,直接的微观服务相对比较少,更重要的是进行决策,应急指挥等等。所以,不同层次的政府承担职责的差异,以及它的职能实现方式的差异,也决定了我们现阶段的电子网络政府,应该是一个管理服务型的。

再次从当前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看。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任务,就是我们正在由传统的社会,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建国以后,我们搞了30年的计划经济,现在实行的市场经济缺少自然历史的积累过程,它不是由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这样一步一步积累发展起来的,而是靠国家权力、政府权力,把过去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向扭转到市场经济上来的。靠国家权力、政府权力强行扭转的好处是来得快,存在的问题是这样一种扭转缺乏自然的积累过程,有可能给这个社会转型期带来一些问题,使体制转轨付出一定的代价。在现阶段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政府的管理职能还不能淡化。我们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但绝不意味着要淡化我们的管理职能,否则我们的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经济秩序就很难得到正常的维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它的目标模式定位在管理服务型可能更适合,更符合当前中国的现实。四、电子政务管理服务型模式如何实现明确了当前我国进行电子政务只能采用管理服务型模式,就要从中国国家管理机制的实际出发研究如何建设电子网络政府。中国是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上下都有党、政、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光中央的部级机构就有上百个。还有四十七个副省级以上单位,近四百个地级市,两千七百多个县,四万九千多个乡镇。在这样庞大的国家管理系统中,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其管理服务型模式应如何实现呢,如何有效地推进呢?

重要的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保证三个前提,即:一是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这是基础,是保证;二是IT企业要积极参与,这是政府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要保障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抓好四个重点环节。一是要特别强调应用,也就是以应用来驱动电子政务的建设进程。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建设电子政务而建设电子政务,主

要应该考虑它的应用。二是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投资要多元化,不一定政府成为单一的主体,在一些领域可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三是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的方法,各地区、各级政府分批、分阶段地有序进行。四是管理和技术的高度融合。凡是一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做得好的,或者有效的系统,都是行政人员深度介入,并和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做到这一点关键要解决四个环节上的问题:政务逻辑的抽象是第一步,谁对政务逻辑最清楚,公务人员和政务人员,而不是IT人员。第二步,梳理政务业务规范,小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司局,每一个处室,大到每一个政府都有很多的政务工作,每一项政务都有它的流程,要使其合乎具体的规范,就需要认真的梳理流程。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系统的政务模型。第四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内部政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在电子政务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的领导人认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就是IT人员的事情,一开始就把政府的各种应用系统让IT人员来做,来开发。结果开发出来以后,不能用,或者不好用。为什么底子就没有搞好,模型就没有搞好。上海的、深圳的、青岛的国家海关、税务等做得好的,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经验,这就是政务人员深度参与,和IT人员紧密结合到一起,所以没有管理和技术的高度融合,应用系统是很难成功的。结语:

未来政府化的总目标是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政务化来实现的,这称之为电子政务。由一个一个电子政务,到最终建成一个电子网络政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现在构建和推进电子政务,对多数单位、部门来讲,都是一项一项具体应用系统的构建。一级政府也好,一个政府部门也好,它可能承担很多责任,有很多的职能。当一级政府对外服务,对社会管理主要的职能,能够用化的手段来进行时,就由电子政务走向了电子网络政府。我们最终是要建成一个电子网络政府,这是我们的目标。

Copyright ? 1999-2011 Ministry of Financ 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 eserved.中华人民共

和国财政部版权所有

稿件接收邮箱:editor@https://www.doczj.com/doc/c66417366.html,.c n政府采购信息服务:北京支点国际资讯投资有限公司pii@https://www.doczj.com/doc/c66417366.html, 采购公告查询电话:010-********\13\14\15转805、806 | 技术部转840 | 编辑部转857

京ICP证030808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