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某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某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 全工程 某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为保证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下简称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保障全县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依据《#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与分析 xx年以来,我县按照 ___、 ___、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舍质量,中小学校园校舍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部分中小学校舍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和要求,存在C级和D级危房。全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校现有C级和D级危房58幢,建筑面积45710平方米(其中C级危房28 幢、建筑面积23419平方米,D级危房30幢、建筑面积22291平方米);民办中小学有5200平方米校舍未进行安全鉴定。目前我县中小学C级和D级危房比例较高,其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老旧平房校舍较多,形成危房面积较大;二是#中小学校、##中小学校等学校剥离到地方,增加了一部分危房数量;三是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不足,严重影响基本消除危房目标的实现。我县位于地震烈度6度地区,在xx年中小学校舍抗震排查中共有25栋校舍(建筑面积56357平方米),低于本地抗震设防规定或无设防,其中xx年以前共有24栋校舍(建筑面积55558平方米),低于本地抗震设防规定或无设

防。在全县范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关系师生人身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二、目标和任务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安全防御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抗震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 xx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危房,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三、实施范围和主要环节校舍安全工程覆盖全县城镇和农村、公立和民办的所有中小学。 (一)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县政府组织对本县中小学现有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xx年5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可不再重新鉴定。 (二)科学制**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根据排查、鉴**果,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惠州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选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为选题的大体范围,申请者可以在本选题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选题。重点资助项目主要在立项项目中择优选择。 项目立项起始时间可从本年度项目实际研究的开始时间算起。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通常为一年,重点项目的研究周期可适当延长;教学改革项目可以按实际见效时间设计周期,通常为两年。 教学研究项目结项至少应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研论文(增刊除外);教学改革项目结项需要提交教学改革项目完成与绩效评价报告、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改论文(增刊除外)。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强国的普遍经验。本类选题侧重于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突出创新特色与推广应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流人才培养的优越环境或基地。重点研究我校现有人才培养的特点、问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资源配置,提出集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为一体的提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选题方向包括: 1-1.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校人才培养社会评价研究(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情况) ※1-3.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 ※1-4.基于职业化、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等某个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 1-6.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7.中文专业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8.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1-9.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关于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眉县关于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兴建信息化产业园区五年规划蓝图的绘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学历教育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陕西省2011年计算机职位需求3万多个。伴随我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数千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县信息产业建设,我校将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人力资源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构建“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并完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2门,特色课程2门。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到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利用2年时间,培养出1名平面设计和1名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4名核心骨干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力争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评估与咨询、监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服务于建筑、机械、化工、矿业、能源、交通运输、金融投资、保险、信息等行业。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关爱生命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除了学习与工科有关的各种基础课外,毕业生要求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安全技术三个层

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 4、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 5、英语具有听、说、写的能力和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信息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安全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检测技术、职业卫生及工程、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工程等 特色课程:安全信息工程、安全经济学、保险学概论、风险评价技术、消防工程、环境工程、机电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矿山安全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安全学科发展动态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191 学分(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

最新整理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方案.docx

最新整理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1、校舍安全检查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全面排查治理学校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使学校内部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明显减少特制订本方案。 一、排查和治理重点 (一)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二)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管理情况; (三)校园周边治安、道路交通和经营场所安全隐患情况, (四)校舍存在安全隐患情况; (五)食品卫生以及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国家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情况;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本次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大王寨镇中心小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黄澜成员:韩勇 三、具体措施 (一)全面整改,督促检查。对自查中查出的每一处安全隐患要登记造册,及时报到中心校。能够自己整改的要限期完成,一时难以整改或本身无法整改的,要及时报告。 (二)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对学校安全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教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形成学校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广泛宣传,舆论监督。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广泛宣传这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普及安全知识,促进学校安全工作。 (四)严格制度,畅通信息。 1、学校校长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每一位教职员工应落实岗位职责中的安全责任要求,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和广大师生的安全。 2、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校园进行安全排查、整改。 3、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排险,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4、隐患排查做到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将安全排查和整改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5、重大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争取上级领导的帮助解决。 6、因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造成安全事故的要根据制度规定追究责任;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承担责任。 20XX年4月 2、学校校舍安全隐患大排查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学校校舍安全隐患大排查等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电.91.20XX.93.8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全市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市政府决定对全市学校校舍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工作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学校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强化安全教育,完善长效机制,立足防范引导,加强专项整治。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向社会输送400 余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400余名。 本专业经过13年的不断探索,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实践、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每年的专业实习检查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参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课程要求,制定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培养计划的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开展了“整合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如《环境卫生学》课程将原有四个分散的与水质检测相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事前做好实验设计,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从水样采集到水质分析和消毒的全过程实验,将片段式的知识点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将乳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卫生质量检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乳类的卫生质量及营养价值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的国家标准。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李超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分析我国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给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如建立多样性招录标准、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严格实行“宽进严出”模式和积极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等,最后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关键词:模式;改革;可持续;实践 1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暴露弊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占据主导地位,也是高校的最初使命和基本逻辑起点,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服务社会,都是以人作为行为主体的[y。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的指导卜,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2] 2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小科学,导致中小学素质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卜举步维艰,大量优秀人才由于“分数问

题”与大学无缘。 2. 1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主动性学习 我国高校大多数课程的教学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也就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师生互动环节甚少。期末考试以教师所列“重点”为主,课程成绩也是由任课教师自行评定。在此情况卜,学生平时学习懒散,期末考试前则忙于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会考试而不会思考,更小会形成开创性思维,难以适应现实的工作环境[3] 2. 2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知识的广度而忽视其深度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必修课很多而选修课甚少,学生小仅学习压力大,而且知识领域的广泛性导致学生回圈吞枣、浅尝辄止,没有精力和时问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自己喜爱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及相关管理设施小完善,使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小合理、动手能力弱、创新精神匾乏、环境适应和职业迁移能力严重小足。因此也难以确定学习重心和专业方向,与我国社会转型、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及其对人才需求极小适应。 2. 3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部分时问都集中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接触社会实际。实验设备与实训场地小完善,实验实训制度小健全,实验实训师资力量薄弱等,也直接给实验实训教学带来巨大困难。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甚少,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果小理想。学

典型案例1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一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是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积淀,一直在成长,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学科式培养等种种弊端,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 本专业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实一体,德技双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强化”策略序化课程,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之上保证“五阶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全面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实施过程 (一)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流程 本专业注重健全过程监控,积极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乃至家长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制度试行等,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管制度,特别是在非毕业综合实习阶段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体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教学监控制度、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素质教育制度等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流程说明: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2.针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 3.制定初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并进行行业专家论证; 4.依据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 5.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 6.校企共同全面、全员、全程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 与实施,并考核评价。 图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图 (二)调研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布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期,广泛的社会调研十分必要。进行实地调研时,本专业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的内容涉及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

改善幼儿园校舍环境状况方案

改善幼儿园校舍环境状况方案 为加快推进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全面改善我市幼儿园校舍环境状况,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了幼儿园办园条件,全市幼儿园校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但按照国家新的抗震设防标准,我市仍有部分幼儿园校舍达不到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存在c级和d级危房。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幼儿园校舍安全状况,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建立高效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工程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切实把幼儿园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在全市幼儿园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幼儿园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二)任务。从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城镇、农村牧区所有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办、企业办、民办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三、实施步骤 (一)对幼儿园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各旗区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对本旗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现有校舍进行逐园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系统掌握每一栋校舍的安全信息,查实校舍所处地域灾害隐患程

度,形成对每一栋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全面系统的校舍安全档案,掌握总体情况。各旗区的排查、鉴定工作要于年12月底前完成。 (二)科学制定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根据排查鉴定结果,各旗区要科学制订每个项目的改造方案、两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切实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明确实施目标、时间进度,确保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三)分类分步实施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各旗区要区别情况、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加固;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园址选择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并避开有隐患的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建筑物下游易致灾区。完善校舍防火、防雷、防沙尘暴等综合防灾标准,并严格执行。对地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以及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幼儿园,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保证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校舍改造和建设。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为保证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各旗区应从覆盖人口数、服务半径、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和教育中长期发展的需求及城镇化发展、人口流动变化的趋势和现有资源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结构。 (二)坚持安全、必需、节俭的原则。要确保工程质量,避免“搭车”现象,不搞豪华、面子工程,能加固的校舍不重建。 (三)坚持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要以规划为先导,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工程前期要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高烈度区和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预期目标:满足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深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调研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 1.通过企业调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员工队伍、用工需求、用工计划、岗位技能要求,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评价报告。 2.建立有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的管理办法。 3.继续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长效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4.签订与企业的长期培养合作协议。 5.学校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共同承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研究。 6.坚持毕业生双证制度。提高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争取达到95%。 二课程体系: 预期目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优化课程体系机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建设精品课程;改革各类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考核方式,突出能力考核;开发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验收要点: 1.修订可行性机械加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机械加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 2.加强精品课建设,计划在2015年之前完成三门专业主干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3.加强与课程配套的网络课程建设,建设2个以上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4.专业模块:CAD/CAM模块、数控车模块、数控铣模块、加工中心模块教学和考

核全部在实训室进行。 5.完善教学资源库。 6.开发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钳工工艺学?,形成与企业对接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模式改革: 预期目标: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本校的特色。在理论、实践教学中实行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岗位教学法。力争使教学成果在同类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得到推广。 验收要点: 1.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普通课实行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专业课实行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课件、教案、教学录像的资料库。 4.继续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及记录。 四、评价模式: 预期目标:依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修改本专业教师考核方案。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学校整体办学的功能和社会效益。 验收要点: 1.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教学计划。 2.形成与企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接的评价标准。 3.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 4.建立满足社会与企业用工人员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要求的考核标准。

安全工程(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安全工程(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9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安全科学与技术、安全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能够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咨询、安全评价、安全监察、安全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系统学习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管理及安全监察、危险因素识别、系统安全性评价及安全风险评估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安全科学技术、管理手段达到控制事故危害的目的。 2.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3.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康的心理和体魄,了解安全科学学科动态,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三、培养特色 1.以安全科学基本原理为核心开展教学,培养跨行业安全工程人才。 2.坚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并重”的理念,培养具有安全管理能力和掌握安全技术的工程人才。 3.紧密结合安全生产的社会需求与发展,强化“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四、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学、电工学、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学、职业卫生工程、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等。 五、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制度,学生在校修业年限可以提

前至三年或延长至六年,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总学分一览表 总学分一览表 七、课堂教学学时分配表 课堂教学学时分配表 八、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 实践教学一览表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为保证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学校舍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X〕34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XX〕3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立足全市中小学校建设布局总体规划,全面改善安全现状,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舍建筑质量,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保障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要求,对全市中小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或重建,使其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各种各类自然灾害的防灾避险要求。 (二)主要任务。从XX年开始,用3年时间,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基本消除现有d级危房,改造、加固b级和c级危房,迁移处于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XX年及以后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学校舍,要严格按照《防震减灾法》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设,确保校舍安全。同时建立

全市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校舍安全状况,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安全管理提供服务。 三、工作步骤 (一)全面排查中小学校舍情况。各县(市)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组织教育、建设、房产、国土资源、水利、地震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危房底数,查实校舍所处地域灾害隐患程度,掌握总体情况,并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要于XX年8月15日之前不漏一校、不漏一栋地完成所有中小学校舍的排查,并形成排查报告上报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XX年2月15日前完成所有鉴定工作(XX年5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不再重新进行鉴定)。为保证排查工作的高效运行,排查阶段各县(市)区政府要在排查阶段组织相关部门专职人员集中办公,各级财政要做好排查、鉴定、办公等专项经费的保障工作。 (二)制定中小学校舍改造规划。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各县(市)区于XX年8月15日前制定出本地区XX年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规划;XX年12月1日前制定出本地区XX年、和XX年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规划。要根据校舍安全鉴定报告,按照国家确定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详细制定每个项目的实施方案,一并上报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 XX年12月15日前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在各县(市)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如何发展,各地都在实行积极探索。办好高 职教育需要进一步转变观点,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之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产学结合 高职教育如何发展倍受社会各界注重,办好高职教育应进一步转变办 学理念,适合高职教育特点,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之路。 一、深入理解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产学合作教育?一般认为,所谓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 生的全面素质、综合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 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 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由 学校、学生、社会三个要素构成,包括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核心是 教育,主体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目 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合水平,促动学生全面 发展。 高职教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成 为当今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我国高职教育起步 较晚,但非常重视这种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决定》指出:“与企业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提升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 教育部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召开了三次全国

行业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行业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摘要: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于行业的发展与需要。培养的思路有:将安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行业安全规程、国家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安全工程思维方式;坚持面向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色为人才培养定位。 关键词:安全认识;安全行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首要任务是以人的生命为本。人类对生存安全的认识和掌握的方法只有提升到足够高的水平,才能保证自身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安全行业随之逐步产生并发展完善,监察、监管、检查以及生产工艺环节中的安全技术,包括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事故发生后的损失评估等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行业的存在和发展为商校的安全工程专业设置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也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明确了方向。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必须立足于安全工程的行业背景。 一、人类对安全的认识发展过程与人类的安全观 17世纪以前,人们对安全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几乎是被动地在自然界中接受生存的选择,也就不可避免地伴生了宿命观,即把自身的安全寄托于命运的抉择。17世纪至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规律,避免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把对安全的认识由蒙昧阶段推进到经验阶段,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传统的安全观,把安全的程度归结到对经验的掌握。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人们广泛地运用系统论来思考安全问题,认为生产系统的总体安全状况决定了安全的水准,形成了综合的安全观,把安全程度定位于生产系统的综合安全度。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1世纪,有学者提出安全文化论,逐步被人们所认可,把人、物、环境三因素相结合的和谐程度界定为安全的程度,演绎出了人能够抑制隐患、实现安全的预知预控观。未来人们所推祟的是安全本质论,通过实现隐患零状态而实现安全持久,是一种安全始终位于生产之前的超前观,进而实现真正的本质安全。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安全行业的工作目标定位。当然,人们的认识要受到各个特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有何种层次上的认识就会构建出符合该层次实际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行业发展状况也就相应定位于该层次,与其需求相对应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思路也就随之确定。 二、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相对应的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早在1993年7月,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出,要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后来不同行业围绕这个框架对此进行了逐步充实与完善,构建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行业是对应这一体制而形成的。

校安工程简介

校安工程简介 校安工程全称为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实施背景 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面貌有很大改善。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在全国范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实施这项工程,是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国内需求的有效措施。 主要目标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目标是: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主要任务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实施范围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范围是全国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 主要环节 工程实施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各地人民政府组织对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栋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 二是科学制订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根据排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1.专业定位与建设规划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动态调整情况(具体包括 专业调研数量,调研企业、院校情况,专业论证等开展情况)) 专业定位与建设规划(2分)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1 分) 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英语专业在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服从于高职高专教育“应用”和“度”的特色,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讲解理论时注意广度和深度。反复操练运用所学的理论,通过不断实践,达到运用自如、举一反三的目的,以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本专业强调在综合素养上下功夫,强调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英语专业旨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学和培养特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适合在外资企业、涉外旅游、中小学以及等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学院办学理念及专业规划进行专业设置,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定期开展应用英语人才需求调查,从行业企业取得宝贵的一手资料,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建设符合市场需求,进而保证专业的良好发展。在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在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地区(除中等学校、小学、幼儿园外)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最近三年总需求专业作出排序,在所调查的41个专业大类中,电子通讯类、计算机软件类、贸易类、机械工程、英语类位居前五,成都地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使得市场对于应用英语人才的需求会逐年增多。因此,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掌握应用英语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及外事机构所需要的礼仪、接待、文秘、商务等理论专门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独立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涉外文秘和外事英语等实际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在经过三年系统的语言和专业训练后,具备英语应用能力,获取等级证书,利用英语体现良好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职业操作能力,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保守岗位秘密,熟练业务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积极有效沟通,创造性开展工作,良好的协调团队关系等等;具备电脑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可选择在国内各类教育类、商贸类和外资企业、驻外和对外机构中从事以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