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西凤凰民居风格研究

湘西凤凰民居风格研究

湘西凤凰民居风格研究
湘西凤凰民居风格研究

湘西凤凰民居风格研究

作者:易红杏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4期

[摘要]民居是一种普通平凡,但又十分重要的建筑类型,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极富生命活力;民居形态多样,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通过对吊脚楼、马头墙和木构架的解读,反映了湘西凤凰古城内的民居建筑风格。

[关键词]凤凰吊脚楼马头墙穿斗式木构架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45-02

凤凰县城沱江镇是于2001年12月27日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它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镇中解放前修建的民宅约占大半。据专家统计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就有120栋之多①,其主导建筑年代应为清代至民国时期。②

凤凰古城内的民居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沿河岸采用了苗族、土家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二是沿街铺面及各街巷房屋主体以典型的汉族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山墙多采用具有徽派特征的马头墙风格。

一、独特的“半边吊脚楼”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房屋下部架空,以支柱托起上部建筑,主要目的是防潮防兽以策舒适安全,而所谓的“半边楼”则是一种吊脚楼形式,房屋一部分架空,另一部分搁置于坡崖上,有的搁置部分也可以石支垫,小有抬起,高差一至二步。这样形成半楼半地的特殊形式,又有楼居高敞的特点,又具地居方便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除防潮之外,更重要在于适应地形,利用坡地空间,这种半干栏形式较之全干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③

最迷人的湘西凤凰县的建筑就是这种吊脚楼,由于临沱江而居的苗族和土家族人的居住空间有限,为了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家家户户都想法将房屋向江面伸展,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吊脚楼。(图1-1)

因为将生活层中很重要的一半如火塘、厨房和储藏间安置于夯土面,只将卧室安置于江边架高的木地板上,所以也叫“半边吊脚楼”。(图1-2)

半边吊脚楼的做法是在坡地上向后挖填土并夯实,将房子部分搭建于夯土整平后的平台上,部分以木架撑高悬挑于江面之上。

半边吊脚楼正好利用了山区和河岸陡坎陡坡的复杂地形,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使用空间,创造出柱脚下吊、廊台上挑、屋宇重叠、因险凭高的建筑形式。这是在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利用山区多木材的优势所能想出的最适应环境的、最经济合理的居住方式。

二、高大的马头墙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在聚族而居的古城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有效遏制火烧连片的问题,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上面再安各种式样的“座头”,凤凰人也管它叫“鳌头”。马头墙的“鳌头”,寄托了凤凰人祝愿子孙后代一代比一代强的美好理想。

古城里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古城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民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三、典型的木构架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④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檀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湘西凤凰古城的建筑多以木构架为主,典型使用的就是穿斗式的结构,部分辅以抬梁式的结构。(图3-1)

四、湘西民居的其他特点

(一)独特的开窗方式

湘西凤凰古城的开窗方式也独具特色,有用棍子撑起的(图4-1),也有用链子拉起的(图4-2),这种开窗方式丰富了传统民居村镇聚落的肌理,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以多空间的感受。

刍议增强湘西凤凰古城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

刍议增强湘西凤凰古城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 本文阐述了湘西凤凰国际旅游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凤凰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凤凰对海外游客吸引力的对策。要取得政府支持;开发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整合旅游资源;重视做好宣传工作;统一规范英文对外宣传资料;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标签: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景区;海外游客;吸引力;对策 一、湘西凤凰国际旅游业务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 2001年,国务院授予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是凤凰旅游业发展的极好的机会。自2006年以来,凤凰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与产业的高速发展,当今凤凰地区逐渐成熟的旅游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但国际旅游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从2009年1至9月,凤凰县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凤凰县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二,在凤凰经济发展中,旅游产业已处于支柱产业地位。 2、发展潜力 凤凰的人文景观驰名中外,自然风景隽美秀丽,古城文化别具一格、书院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更是引人入胜。古城内各异的文物古建筑共68处左右,古迹遗址约116处,具有明清时代特色的居室别院120多栋,各类庙宇、祠堂、楼阁等约30多座,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条,是中国西南现存文物建筑最多的地区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沈从文、黄永玉、宋祖英、熊希龄等众多名人的故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3、发展的必要性 “凤凰古城”别具一格、秀美的自然尽管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文化以及生态旅游资源让世界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湘西的主要外国客源来自于亚洲市场,亚洲游客大部分来自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欧洲游客约占1.03%,北美游客约占2.12%,大洋洲游客占0.19%,非洲至今只有零散的游客到凤凰旅游,[1]海外游客接待量大大低于临近的张家界。湘西凤凰的旅游资源与世界其他各国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国内市场开发程度高的大环境下,通过湘西旅游国际业务的拓展和营销,稳定现有客源,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是凤凰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二、影响凤凰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因素

凤凰古城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凤凰古城考察报告 篇一:凤凰古城考察报告 凤凰古城 考 察 报 告 姓名:肖梦文 班级:政教10101班 学号:20XX02020XX0 考察时间:20XX.04.09--20XX.04.11指导老师:杨建华、刘爱芳、朱放良考察地点:凤凰九景、山江苗寨、南方长城凤凰古城考察报告 一、前言及考察目的: 依照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考察的要求,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有一次外出的教学考察任务,为了更好地将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我班同学,

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湖南省凤凰县进行了教学考察。了解到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对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即苗家文化的较深入理解。过去凤凰古城是中国文化的净地而现在凤凰古城已经不是单纯的古文化的汇集地了,而是聚集着古今文化与中西文化。所以通过考察凤凰古城,我们深入地熟悉了中国文化,并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了西方文化,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更加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使我们较好地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学习接纳西方文化,以增进中西方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个人与社会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比较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好地把握与运用中西文化的比较方法去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二、考察过程及方法: 总体上本次考察采取实地考察,经过班委与带队老师慎重考虑与前期准备,考察计划如愿以偿。在班委的认真组织下,班委通过比较分析以集体名义联系到了常德中国旅行社,采用包团的形式进行教学考察。本次考察开始之前我提前大家查阅相关资料,积极了解凤凰古城的概况及有名景点,对其进行了观赏,提前做好了相应的考察准备。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全程跟随当地导游,认真听取导游人员的讲解和介绍,并做好记录,扎住机会拍摄重要的文物和古迹。另外,还用以求同存异的方法剖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对个

上海的近现代史

上海的近现代史 在近现代历史上,上海,一直是打开中国的一把钥匙。而黄浦江畔的外滩,则是近代上海的城市名片。作为滨水城市的上海,外滩是这座城市的门户,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多人就是从这里进入上海,开始他们全新的人生道路。正如当时自由女神像意味着新大陆的到来,外滩以及背后的上海,对于他们,意味着一种梦想的开始。到上海去,从外滩进入上海。了解上海,从外滩开始。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一般是指从北京东路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黄浦江西岸道路,全长1300米。近年向北延伸至黄浦路,称为北外滩;向南延伸至南浦大桥,称为南外滩,全长4000米。外滩东面即黄浦江,西面为新哥特式、古典式、中西合璧式等52座风格迥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一百多年前,当第一船外国人来到上海时,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很普通的渔村,当时的外滩也只是一条便于纤夫行走的小道。184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这里的黄浦江岸也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属于黄浦江泛滥时的淤泥地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第二年,英军上尉巴富尔作为英国派往上海的第一任领事,来到上海并做好定居准备。时有“小苏州”之称的上海县城有27万人口,大小街道60多条。上海道台宫慕久并没有到码头迎接巴富尔,只是派了几顶轿子把他们接到了道台的衙门里。正当巴富尔为租房的事大伤脑筋时,一

个姓姚的商人找到了他,表示愿将他在城里的52间房租给他,这样,巴富尔和他的四名随员才有了安身之地。但当姚书平提出要同巴富尔独家贸易时,却被巴富尔一口回绝。1845年11月29日,在历时两年谈判之后,宫道台与巴富尔签订《上海土地章程》,它规定:英商居留地,北以李家场、东以黄浦江、南以洋泾浜、西以河南路为界限,这项居留地面积为830亩。这个章程曾被侵华外国人视为上海的根本大法。上海租界的历史至此来开帷幕。 上海外滩成为了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多集中在这儿。当年,今上海市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当时上海的租界地区享有完全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带来了近代上海的繁荣。但虹口、杨浦两区后来被划为日军防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在淞沪会战期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历史最老的部分之一。1845年起今天的外滩地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并在这里铺设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英国商人的房子也得到了英军的保护。因为有了这么一块租界,无数的探险家、商人纷纷踏上了这块海滩。洋人喜欢在泥滩上跑马,跑出了一条500米长的小道,当时上海人称它为"马路"。英国人管这条马路叫外滩(Bund)。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各个入侵的殖民国争夺的肥肉,各国租界区管理机构、

描写凤凰古城的句子

描写凤凰古城的句子: 1. 凤凰古城的风景别具一格,使人难以忘怀! 2. 大片凤凰古城的屋顶,屋顶是用黑色的瓦片砌成的,犹如一条黑黑的可爱的毛毛虫。墙壁都是白色的,有的还带了一点儿棕色,我猜那一定是年深月久的老房子了吧! 3.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整个凤凰古城在太阳的照射下变得金光灿烂。 4. 湘西最美的地方就是凤凰古城了,它始建于康熙3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熊希龄故居、沈从文故居、杨家祠堂、万寿宫等一栋栋古香古色的建筑向人们展现着它们独特的文化。 5. 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河水沿着城墙边缓缓的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古老的吊脚楼倒影在水面上,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6. 晚上的凤凰古城又是另一个样——大街小巷,灯火通明。有些农家人,点燃激情的筹火,围成一圈,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跳起了欢快的农家舞蹈。 7. 入夜,沱江倒影下的凤凰古城就会变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绚丽画卷,我们这些游客就像在画中行走。 8. 凤凰古城的建筑拙朴中带有几分秀色。城内石板铺成的街道纵横交错,古朴典雅,两旁多是木板房,房檐伸出来,只见一线天。内中店铺,尽现民族特色。 9. 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身旁紧紧偎依的一幢幢青瓦木楼和一户挨一户的小商铺,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富庶繁华。如果说故宫是帝王的天堂,那么凤凰古城则是平民的乐园。 10. 凤凰古城绵亘逶迤于武陵山脉深处,倚山而筑,环以石墙,濒临沱江,群山环抱,河溪萦回,关隘雄奇。 11. 凤凰古城有很多红石板小街小巷,古时候这些巷子都是繁华的街道。巷子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街道两边有很多苗家妇女在卖东西。 12. 凤凰古城的后面,山连着山,树靠着树。一座座山把整个儿凤凰古城都包围住了,简直美得无法形容! 13. 啊!凤凰古城真美啊!你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湘西的山水间,难怪人们都说你是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四面八方的游人都纷纷前来一睹你的芳容。 14. 来到凤凰古城,许许多多的游客来这里游玩,他们向注入了兴奋剂似的,来到这里不是观赏、留念,就是摄像、卖纪念品,在这可以听见许许多多的声音,有游客的欢笑声,有游客和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有卖姜糖的吆喝声啊!好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

近现代建筑流派风格

从早期现代主意运动到现代主义蓬勃发展,直至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由于理论界的推波助澜,加之不同国家﹑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观念迥异,产生出繁多的建筑流派。这些建筑流派或曾经独领风骚,或自我标榜,或默默无闻,或昙花一现,不同流派的创作丰富了我们的建筑、人文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基本处于学习模仿和探索阶段,对人文景观和传统的把握不尽如人意,因此,提倡多元并存、兼收并蓄也许是对待不同流派的正确态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方法有所了解,对不同流派和思想有所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建筑走向的正确预测,努力创造一个与时俱进,低碳环保,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生产空间。 包豪斯校舍、联合国总部大厦等代表建筑带来了人类建筑史上最深刻的变革,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平民化运动,它还推出了像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这样的新一代建筑大师,而他们的许多又同是城市规划师,通过作品,他们将讲求功能和理性主义,讲求求新技术、新材料的观点传播到世界各处,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狂澜,这是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交结处,以后的建筑思潮的变化,再也没有像这次这样来得迅猛和深刻。从此,构成主义,风格派,功能主义,有机建筑,密斯风格,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未来派建筑,新现代主义,高技派等等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自的设计重点和首要因素,从而给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案,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建筑风格。 当代建筑流派的观点不一,有的激进,有的趋于理性,有的强调变

与动,等等,它们各有偏颇,甚至是极端,如密斯风格和国际式建筑,但是它们的出现,都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自一战以来,城市的快速重建和恢复的要求,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使得古典建筑的繁复精美的装饰成为众矢之的,古典建筑的已有形体也已不能满足新需求,因此也被当作改变的重点之一,而旧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区划,代表旧制度和等级观念,为新兴的民主平等思想所不容,于是更趋于平民化的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便诞生了。 当代建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主义建筑,晚期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及其他建筑阶段。这三个阶段前后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必然性,现代主义重视功能与空间的思想使之与古典主义和学院形式主义相区别,成为新型建筑的先锋,这也是当代建筑的特点。当现代主义发展到了反形式主义的顶峰时,问题接踵而至,由技术中产生的纯粹性似乎成了一种清教主义,即形式主义,出现了世人诟病的“方盒子”建筑。于是基于传承与改良现代主义的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出现了,它是人们追求高科技与高情感之间平衡的必然选择。自然关系启迪人们建立起观念的物化秩序,而语言和符合学从相反的方向使建筑师们试图对一切现象都进行一次稳固的、确定的分析,力图寻找一个公理式的深层结构来说明表层现象。正是旧秩序已经经过了现代主义的冲击,又经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建立新秩序的尝试与努力,走向了反面-----破坏旧秩序----这正是解构主义的任务。当然,破坏旧秩序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混乱,建筑思潮的多元化也成了解构主义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湖南省凤凰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案例分析

湖南省凤凰古城产业案例分析 10文管2班 唐奇 18 相信喜欢旅游的同学和朋友们都知道,在湖南省有这么一个乡村,美丽而宁静,在喧闹的现代,给你以大自然的美丽。 这就是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 凤凰县位于湘西山地,处云贵高原东北缘,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由苗、汉、土家等25个民族组成。自唐置渭阳县,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凤凰山川秀丽、名人史迹荟萃、民风淳朴、民族风俗风情浓郁,先后被列为全国旅游开放县、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2001年12月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3月,“凤凰古城”被中国旅游报评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该县旅游资源主要有以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沱江河为代表的自然山水风光,以凤凰古城南长城和沈丛文旧居为代表的一批历史人文景观,及以苗族为主的浓郁的民族风情。凤凰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有319国道和枝柳铁路穿越县境,东临铜仁机场和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有张家界著名旅游风景区,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 近年来,凤凰县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按照打炼凤凰精神、打牢凤凰基础、打造凤凰品牌的思路,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

动战略,以创县域历史文化品牌,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凤凰县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有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既有数量的优势,又有品位的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凤凰古城争取国家专项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内外商资金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各部门和县内外优势企业投资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几年来,先后多家公司投资经营文化旅游产业,特别是黄龙洞公司投资833亿买断8个景点50年经营权,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 凤凰古城加大宣传推介,强化市场宣传营销。近四年来凤凰县投入宣传营销经费近4000万元,打着“梦里故里,凤凰古城”的统一宣传口号,实行大市场大运作的宣传推介。一是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代表性极强的特色景点“中国南长城”为背景,在湖南卫视播报凤凰天气预报,在怀铁客运列车上宣传介绍凤凰,播放《中国凤凰》、《风雨南长城》等歌曲,在中央电视台一、二、三台、香港卫视中文台等著名媒体上宣传推介凤凰古城,制作发行《古城凤凰》旅游风光片等等;二是举办各种活动,提高凤凰旅游知名度。该县抓住中国南长城这一亮点,在南长城举办了由中国著名围棋大师常昊、韩国著名围棋大师曹熏铉等棋手参加,有中央电视台、韩国电视台、旅游卫视、湖南卫视、新浪网

上海外滩建筑的历史介绍

上海外滩。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5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

梦游沱江(湘西凤凰之一)

沱江一定是被歌声唤醒的,晨曦中的沱江总伴有水的吟唱。 小船一字形地泊在江心,别有情致。苗女在晨光中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两名摄影师全神贯注,捕捉着光影中的凤凰。 太阳出来了,洒下一江金辉。栈桥在粼粼波光中飞过江面,如练、如带、如虹。 岸上凤凰、水中凤凰交相辉映,一缕轻雾飘入画中,平添了几许诗情。 跳岩错落有致,由江中而过。走在江上,江水一直淌入我的心底。 乘一叶扁舟,往太阳升起的地方漂去。微风吹皱江水,小船摇篮似的轻摇,几近把我摇入梦乡。 杨柳依依,婷婷玉立于江畔。长长的柳枝如柔柔秀发,不时轻抚过路人的脸颊。水中的垂柳随波飘荡,扯动了画中人的缕缕情思。 碧水盈盈,水声潺潺,吊脚楼临江而立,古韵悠悠,继续着流淌千年的宁静、祥和。 水草在水中轻荡,油油绿绿,随波漂曳。桨叶卷起绿水,留出一个个旋涡。一片绿叶在风中飘然而下,坠入江中,打着转顺水而去。沱江处处都散发出特有的灵气和韵致。 悠扬的山歌溢出心窝,飞过江面,令人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今夕何年。 古老的水车转个不停,夜以继日从容不迫,量度着地久与天长。 平静在瞬间被打破了,激扬浪花的是船,满怀激情的是我。前方江面出现了几十公分的落差。船对准了航向,飞冲而下,在颤动中飞溅起浪花,同时响起的还有呼声一片。 一道彩虹临空飞过,点缀着沱江,古虹桥披星戴月,拱卫而立,笑傲丽江。 六方七层的万名塔修长而挺拔,带着凤凰人的灵性、感悟、讲述着千百年的梦……。 江面愈发开阔,更为隽永,毗邻而立的吊脚楼静立江岸,略显庄肃,续写着不变的情怀。 写意在水中,叶叶小舟漂在画中,不时吻上水中的吊脚楼。苗家人在江畔漂洗、劳作。沱江的水,已与凤凰人的生命溶为一体。 江水在诗画中涟漪,山歌在江面上萦绕,人回到了岸上,神还留在沱江。 夕阳西下,撒下一江朦胧。 静静地坐在吊脚楼中,听哗哗水声,看华灯初起,不觉中心醉神迷。 灯光波影,隐隐透出异彩,勾划出夜的迷幻。 歌声弥漫在夜空中,溶化在江涛里。 船在夜幕中无声地穿过,人在水声中进入梦乡。

湘西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湘西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当前,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湘西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湘区山川锦绣,人文灿烂,凤凰古城历史悠久,是一座著名的集自然、人文、民俗景观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本文从凤凰古城的历史由来、凤凰古城的文化资源、凤凰古城的发展现状、凤凰古城的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概况,并对凤凰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从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重点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手工艺品和纪念品、寓教于游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旅游凤凰古城对策 近年来,文化旅游热在国逐渐升温。从战略层面上来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战略要求,是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是顺应当前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大趋势;从经济层面上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能延伸旅游业的发展出路,提高旅游路线的品质,对可以扩大消费,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文化层面上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与旅游结合既有利于放大旅游的载体作用,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的传播渠道,对可以提升国民素质,传承中华文化,对外可以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由此看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都不可或缺的课题。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对于游客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 一凤凰古城的历史由来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从此不再死亡,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 凤凰古城古称镇竿,位于湘西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

凤凰古城的文化内涵和奇闻趣事

凤凰古城的文化内涵和奇闻趣事 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41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 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古城以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机勃勃。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虹桥,原名卧虹桥,历史悠久。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浓浓的古意古韵,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凤凰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在凤凰,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有余,多至三丈。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以黑帕缠腰,青布裹脚,一年四季少穿袜,有蛮风行悍之气概。相比之下,女子服饰就精美复杂多了。凤凰女子爱花帕,有方格、横格、狗脚印花帕等,头帕缭绕,层层相叠,有如蛾冠秋菊。发型尚古式,不剪发,但常包头帕,以露发示众为耻。衣服腰大而长,袖短无领,袖口大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大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要滚绣花边,并加栏杆花瓣在期间。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岔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及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裤子短,裤脚大,裤筒边同样绣滚边,绣花或数纱。制作这样一套的妇女衣裳,缝工绣工精致的,手工需一二百人。苗家人对于首饰的搭配也要求极高。 首饰以银饰为主,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胸练、针筒、围腰练、手圈、耳环、牙签、髻簪、梅花挂扣等。这些首饰外壳相当年精致,浮雕栩栩如生,有“虫、鱼、鸟、兽”等图案。那些“鸾风交颈”、“双凤朝阳”、“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男女爱情及人生美好愿望的图案,也无一不是一件精美绝伦的美术工艺品。

上海市近代建筑风格

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制式的或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要有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反过来,传统也要有现代的意识,才能从现代文化和技术中汲取精华,以获得新的生命并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特殊的政治、宗教、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际遇,西方文化的输入和上海本地以及中国的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之间的并存、冲撞、排斥、认同、适应、移植、追求与转化,使上海糅和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粹,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文化的策源地。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比拟的。而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则综合反映了上海的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早在上海解体,并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并且又发展成为一种折衷混合的社会,上海变成一座独特的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上海在近代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如一位中国文人在1911年所形容的人谓上海、北京为新旧两大鸿炉,入其中者,莫不被其熔化,斯诚精确之语。北京勿论矣,请言上海。自甲午后,有志之士咸集于上海一隅,披肝沥胆,慷慨激昂,一有举动,辄影响于全国,而政府亦为之震惊。故一切新事业亦莫不起点于上海,推行于内地。斯时之上海,为全国之所企望,直负有新中国模型之资格".上海的近代建筑也具有十分独特的一面,外国的建筑师和外国培养的中国建筑师试图按照西方的城市模式和建筑风格来塑造上海,试图以欧美的生活方式取代传统的生活方式,使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化。新建筑类型的出现和新建筑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给予上海近代建筑以极大的影响,于是,上海的近代建筑表现出以西方建筑文化或仿西方建筑文化为主体的发展,上海的近代建筑渗透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由于缺乏西方建筑文化的历史背景,这种影响又表现出很大的变形。即使是在上海的西方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也成为西方建筑的变异。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往往把这种变异称之为折衷主义。实质上,这种折衷主义是一种对西方建筑的模仿。同时,由于业主和建筑师的鉴赏力、设计能力、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别,必然会产生这种变异。另一方面,上海的近代建筑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其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也会出现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出现这种折衷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应当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上海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又使这种建筑文化融汇成一种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文化,不仅有西方文化的影响,又有着早在西方文化进入上海以前就十分强烈的传统文化和地缘文化的影响。所以,上海的近代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近百年的建筑中,几乎囊括了世界建筑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筑史。在许多情况下,上海的近代建筑又与社会的现代化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把舶来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因此,上海的近代建筑也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上海现存的地面建筑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陀罗尼经幢(859)和泖塔(874-879)、宋代的兴圣教寺塔(1068-1094)、元代的清真寺(1341-1368)和明代的豫园(1559始建)等,在开埠以前,大体上保持了传统的延续性。西方的建筑师以及西方培养的中国建筑师在上海开埠以后引进了欧洲建筑文化,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建造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建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和建筑空间。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衷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艺术派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各种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诸如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汇丰银行(1921-1923,今浦东发展银行总部)、大理石大厦(1924,今上海市少年宫)、麦加利银行(1922-1923,今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大楼)、法国体育总会(1924-1926,今花园饭店一部分)等;哥特复兴建筑有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893以前);中国古典复兴的代表作如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大楼(1933,今上海体育学院办公楼)、中国银行大楼(1937)等,以及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装饰的商业建

湖南凤凰古城之旅有感

湖南凤凰古城考察之旅有感 2012年7月1号,我们搭乘长达16小时的火车到达了湖南吉首。对于我这个从没坐过火车的旅客来说,有关火车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但亲身经历过了,我的旅途被 磨掉了许多昔日的兴奋。火车站人山人海,不要说座位了,就连一个站得长久点舒服 些的空地都少之又少。火车上更是大跌眼镜,地上、座位上都很脏,乘客很多,而且 大多都是的贫民老百姓,在火车上目睹了这些,你会深深体会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 活是真正的不容易……虽然在火车上有了很多不愉快的所感所发,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我对美丽的凤凰的赞美与向往,下面就由我的记忆带着我们重温下凤凰古城吧。 美丽悠久的凤凰古城坐落于湖南省凤凰县东南部,它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目前,凤凰古城建成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人口5万,其中古城保护区面积近1平方公里,人口1.8万。凤凰古城于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据说“凤凰之名因山受之”。唐武后时期,凤凰旧城址设于距今县城西25公里的凤凰山,凤凰山处于群山之中,形态若鸟,振翅展尾,于是名为凤凰城。 凤凰古城以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 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机勃勃。凤凰古城 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虹桥,原名卧虹桥,历史悠久。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浓浓的古意古韵,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 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来到古城不得不提到它们的雄伟与壮观: 吊脚楼,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 草盖顶。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抱水,构 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 筑形式。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 生命激情。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稍 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修竹, 省时又省工,温馨而有画境。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吊脚楼建筑是

世界现代建筑史

读《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 近日刚刚开始阅读王受之先生的著作《世界现代建筑史》,心里面很有感触,感觉的确是一本能让自己彻底理清世界近现代建筑史的理论性著作,是一本值得一辈子阅读的好书,对于这样的一本著作需要漫长的耐心去品味。所以想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设计实践,抒发自己的一些观点,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也能不时的回顾一下自己的思想历程。 因此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复古风潮。这也因此联想到目前中国建筑的现状:多种风格、思想并存,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究竟什么是适合中国文化的现代建筑。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回想一下我们国家的建筑发展状况再比较一下西方国家的建筑发展史。我只能粗略的说说自己的感觉。 因此建筑的发展也必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发展阶段,建筑的形式是在不断否定、探索,结合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并形成当前现代建筑的形式。

而反观中国的建筑史,自从晚清以后出现了众所周知的断代,列强文化强行进入中国,并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建筑的发展自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并逐步的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脉络。这种无序状态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即使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力和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也没有充分的去总结、探索研究属于自己文化的建筑,并且幼稚的依赖着前苏联的模式,从教育到实践,直至被人甩掉,新中国的建筑研究也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有所意识,但那时因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意识的影响刺激着建筑的发展出现了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跑步的局面,很多设计院、建筑师在还没有弄清自己国家的文化的时候就被逼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大量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建筑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在全国各地涌现。 建筑物外观是建筑师最注重的方面之一,这一点是公认的。但是,是否应将“审美诉求”这一主观概念作为评判建筑的决定性特征却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是建立在建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DOC)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 摘要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有特定的丰富的民俗风情,又有山水的描写和人的描写,使读者始终感受到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的心理与积淀,千百年的苗族精神。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如进入苗族民俗博览会。沈从文湘西小说充满了浓厚的苗族文化,本文探讨了他对苗族文化情有独钟的缘由,并从他的小说创作中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民间艺术体验的文化的精髓。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描述,同时渲染民族地域风情,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现代文明,研究湘西苗族文化精神的独特内涵,让人感觉粗狂的少数民族美和他们独特的方式生活。 关键词:沈从文;苗族;湘西文化;风情

Abstract In Shen Congwen's work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istinctive regional features, both specific and rich customs, the description of scenery and people, to make the reader always feel the hidden in the mountains of Miao people deep psychological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many centuries of Miao nationality spirit. In Shen Congwen's works, such as entering Miao customs expo. Shen Congwen Xiangxi novels filled with strong Miao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e has a soft spot for a reason for the Miao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from his novels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life and folk art experience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description of Xiangxi Ethnic Areas, rendering national region character and style at the same time, Shen Congwen "s literary works is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mutatis mutandis to show the unique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culture of Miao Nationality in Xiangxi, make the person feel mad rough minority that beauty, beauty and their unique way of life and way of life from. Key words: Shen Congwen; Miao nationality; Xiangxi culture; style

凤凰县的旧时韵味

凤凰县的旧时韵味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凤凰县历史悠久,在唐垂拱三年始设谓阳县,清康熙39年设厅,命名凤凰厅,厅治设镇竿镇(即今沱江镇)。 嘉庆二年(1797年)升散厅为直隶厅。民国二年改为县,称凤凰县相沿至今。凤凰县人杰地灵、有民国第一任内部阁总理熊希龄,现代闻名文学家、物质文化史家沈从文,享誉海内外的闻名画家黄永玉。分享以下凤凰旧时图景,邀大家一同回味。 一、屯粮山,古称“武山”,位于凤凰古城以北,腊尔山以东,三拱桥、大田、禾库三个乡的交界处,距凤凰县城47公里,是驰名中外的苗山胜景区,有名的电影、电视剧外景拍摄基地。 二、凤凰虹桥,位于县城东边,建于清康熙九年,全长112米,宽8米,高10.2米连跨三拱,是凤凰县八景之一,原称卧虹桥。1914年湘西镇守使田应绍整修,正中提名“虹桥”。

三、虹桥下的回龙阁潭,是每年端午节凤凰县各组人民赛龙舟的地方 四、复汉流血义士塚 1912年,湘西镇守使田应绍为纪念同盟会员田应全在1911年12月组织义军,推翻反动政府战斗中牺牲170余人,仅收得72具遗骸,分葬三处。田应绍将三处遗骸合葬一体,修以大墓,高2.1米,周长16米。墓碑镌刻“富含流血义士塚”。

五、万寿宫 建于清乾隆二十年间,是居住在凤凰的江西人家庙。 六、南华山 位于县城南,古时曾以“南华叠翠”为凤凰县八景之一而闻名。现在山上建有县办南华山林场。

七、黄丝桥古城 位于现在凤凰县城正西24公里处,附近有山名为“凤凰山”,古称渭阳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最开始建造这个城堡是作为军屯镇守驿道,是历代统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衅的前哨阵地,昔日伏波将军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丧于此。古城市经宋、元、明、清各代改造修茸,建国后省县政府又拔款修复,形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石头城。 黄丝桥西门 黄丝桥北门

凤凰古城旅游发展与保护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凤凰古城旅游发展与保护分析 目录 1.凰古城的基本概况 1.1地理概况 1.2人文概况 2.凰古城开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开发发展现状 2.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凤凰古城开发发展与保护的策略 3.1合理利用资源 3.2控制人口数量,缓解旅游环境承载压力 3.3理清古民居产权, 加强政府管理 3.4实施整体保护 3.5大力宣传,加大保护力度增强游客保护意识 4.结语

一、凤凰古城的基本概况 地理概况: 凤凰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 4A 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地理位置可概括为:“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ft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古城建于清康熙年间,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人文概况: 湘西凤凰ft川秀美,更是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 年)短短的 36 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 20 人,总兵21 人,副将 43 人,参将 31 人,游击 73 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湘西凤凰出中将 7 人、少将 27 人。当代以来,湘西凤凰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湘西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 凰ft城依偎着沱江,群ft环抱,关隘雄奇。这里的ft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澄清,峰岭相摩、河溪萦回,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翠绿的南华ft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数点,ft间暮鼓晨钟兼鸣,河畔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可谓天人合一。 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湘西凤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

关于凤凰古城分析

运用财政政策分析“对凤凰收费应该不应该” 国贸112 lulu 凤凰县旅游局称:“整合和规范管理以后,游客花相同或者更少的钱,会得到更 多、更优质的旅游体验。又有人说:“凤凰古城是历史文化遗产,是所有人都可 以共享的,对其开发利用应具备一定的公益性,以“占山为王”的做法对其收取 “进城费”,无异于剥夺公众共享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利。” 1政策的必要性(凤凰为什么要收费): 从建城伊始免费了300年的凤凰古城,最近要收费了,门票148。为什么要收费, 当地的官员说是从游客利益出发,整顿规范旅游市场。建设和管理维护古城都要 一定的费用。 2市场失灵分析: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用主要集中于市场失灵领域。政策分析 的第二步是力图将政策的必要性需要和更多市场失灵联系起来。这些市场失灵包 括,不完全竞争产品,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凤凰历史文化古城是属 于公共资源,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是历史文化遗产,是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的, 对其开发利用应具备一定的公益性,以“占山为王”的做法对其收取“进城费”, 无异于剥夺公众共享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利。但由于政府干预还有其他理由:第一, 保护公民和财产、实施合约和界定产权的政府活动,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第 二,市场带来的收入和分配可能是不公平的。 3政府干预的形式:一旦认识到市场失灵,政府可能就会采取政策行动以解决问 题。政府采用的是政府管制,直接分配形式。采取圈城而收费,大部分门票钱落 入政府手中,部门用以维护古城管理和建设。真是用在维护上了吗?1月3日,4 月19日,凤凰古城三个月两次蹈入火海,两座建筑被毁。虽有偶发因素,但防 范措施匮乏、疏忽大意,却是火灾防不胜防的内因。相比开收门票措施的迅捷, 凤凰全城电路整改工作,则慢之又慢。分不清轻重缓急,经营管理者其实已经丧 失资格,如此看来,收门票未必就会逼不收前管理得好。不管蛋糕做得是大是小, 政府只操心怎样切掉更大的一块。通票以后,古城的旅游收入主要进入政府账户 和政府支持的旅游经营企业,而小商小贩的营业明显少了很多,因为游客已经在 门票花了打钱,不舍得再去过多的消费。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 新的项目经常被设计出来,从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有效地达到旧项目的目标。 据最新新闻报道,凤凰周边的游客和学生可优惠,只收20块钱门票。 4设计资格标准:作为价格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在景区门票价格问题上一直是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一直希望能够控制门票的过快增长,“门票不能够成为小 集团或者个人牟取利益的工具,还是应该让大自然和我们祖先留下的美好资源能 够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5私人部门的反应:凤凰古城旅游开发已有十余年。自4月10日凤凰“关门收 费”,游客锐减。商户们无生意可做,不断传出要停业抗议的消息,警察不时“约 谈”商户。当地政府表示改变收费方式是为保护游客。 6效率结果:一般来说,当消费者的选择增多时,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提高 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效率,所生产的产品会更适合消费者的需要和愿望。如果凤凰 古城还是坚持收148元门票,那么很多游客就会选择去类似的古城,丽江古城或 者是乌镇还有周边的更有观赏价值的景点,这就是替代效应。 7分配结果:公共项目经常导致私人部门价格变化的多种反应。有时候真正受益 者经常与预期的不相符合。有专家认为,实行景区收费,将导致游客大量流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