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化教案)

公开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化教案)

公开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化教案)
公开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化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优化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

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2.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做的三角形与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

2.导入课题: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对,这些物体中都有三角形,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那它究竟有什么特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大家看,在这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中,你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分小组讨论)并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并尝试标出各部分名称。

集体讨论评价,得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是的。刚才同学们所发现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形成了一致的看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4 .想一想: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ABC。).

师:如果换上不同的字母,怎么叫呢?(指名说说)如三角形BCD等师: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三角形ABC。(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ABC)

三、教学三角形的高

1.情境导入:两个三角形风筝争论谁的个高?你们能帮助他们比一比吗?怎样能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2.师:这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从顶点A出发,作对边BC边上的垂线,点A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我们叫做三角形的一条高

完整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这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我们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学生看后齐读高和底的定义。

3.想一想,该怎样作高,试着在刚才画好的三角形ABC内作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比一比,谁作的高最规范、最漂亮。

(学生尝试作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它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发现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段。)

4.教师小结: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一组线段。

5.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学生在书上操作,然后评议交流。三角形有几条高?

小结: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只是他们的高各不相同。

你能给这两个三角形画高吗?(练习纸上画高)

四、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在我们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地方很多,你们看(课件出示: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你发现了什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学生各抒己见)

2.同学们的说法都有道理。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教师拉动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三角形,我请两个同学来拉拉看,(指名)感觉怎样?(拉不动)拉不动说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性?(稳定性并板书)

师:正是因为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所以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广泛,房顶做成三角形的,台历、斜拉桥、吊车等)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知识?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教材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而上过这节课后让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形特性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为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

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从学生欣赏世界顶尖建筑物图片上看出这些侧面都是用三角形的形状制作的,然后让学生利用教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游戏,找出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请学生列举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总的来说,本课在课前精心备课,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还是遇到两

个难点:

(1)在下三角形定义时,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定义出示错例时,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相连”,这时我还是应借助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概念的表述,再在黑板上出示三条线段根据概念进行演示,让学生体会概念中“围成”、“相邻端点相连”这两个条件的必要性,只有具备了三点才能真正围出三角形。这时,对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才到位。

(2)在作三角形高时,从概念入手,由于教学环节忽略了对概念的反复强调和细致理解,结果学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时出现了找不清顶点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对底和高的概念的认识模糊造成的。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本节课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利用课前制作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来做游戏,进行对比,探究出三角形的特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80~81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 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和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 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践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 四、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三角板、吸管、图钉、三角形和 四边形框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三角形的框架,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你知道有关它的什么知识?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画一画:画出一个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想一想:①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有几个顶点? ②三角形有几条线段?线段与线段之间是怎样 连接的? ③怎样表示这个三角形? 根据学生的汇报,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汇报之后再翻开课本读一读,画出最重要的词。 4、判一判: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5、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它具有 什么特性? 6、做一做:每个小组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这三根吸管能围其它不同三角形?这四根吸 管能围其它不同的四边形? 怎样才能让四边形稳定呢? 完成课本86页的2、3两题。 7、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 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要点: 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相似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特例: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 (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L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 2厘米,2厘米,4厘米〢 例3:某人下身长90厘米,上身长70厘米,要使整个人看上去成黤金分割,需穿多高的高跟鞋? 例4: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 矩形都相似吗? ? 2、相似形三角形的判断: (1)两角对应相等 (2)两边对应抐比例且夹角相等 (3)三边对应成比例 3、相似形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角相等 (2)对应边成比例 H3)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侼比 (4)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5)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形三角形的应用: 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以及等份线段。 例题 中,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交BD 于点E ,交DC 于点F ,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二、同步练习: 1.已知:AB=2,M 是的黄金分割点, (1) 求AM 的长;(2)求AM :MB B G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总1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内容。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教学设想: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通过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到说说三角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

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三角形高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已经学习过,所以我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知识迁移到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对认识三角形的高由无从下手到有手可下。学生很快地随着自学提纲的提示,通过合作学习自然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高。此时,很多学生已对三角形高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我在黑板上直观、形象地演示三角形的高,并提醒学生画高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当学生明确了三角形高的定义以及高的画法后,学生第一次练习画高。由于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设,部分学生自然地画出了三角形的三条高,继而小结出三角形有三条高的结论。然后通过判断高和画指定底边的高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再现了学生画高时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再次明确了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角形的特性》(名师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下第80~81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的高 }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若干平面图形、三角板、、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想看吗好,但是你们在看的过程中要想一想这些图片都有哪种平面图形。(播放课件1-7) 二、摸一摸,初步感知。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有哪种平面图形看完你有什么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玩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个纸盒子,里面装着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从纸盒里摸出一个三角形来。有信心吗 师:好,你很勇敢,请你来。 : 师:同学们看,他摸对了吗好,掌声送给她。 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从这么多的平面图形中摸出三角形的 师:谁还想来试一下又是个大胆的好孩子。 师:说说你又是怎么摸出来的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能从这么多平面图形中摸出三角形,看来三角形一定有和其他平面图形不一样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三角形,提高对三角形

的认识。揭示课题(播放课件8)并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三、构建三角形的概念 ? 1.练习画三角形。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三角形,已经知道了它的一些特征,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播放课件9)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我认为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都很有条理,但是直线是无法度量的,你们画的线,准确的讲应该是线段。 师:现在我们一起合作,在黑板上再来画一个三角形。(板书一个三角形到黑板) 2.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的意义。 师:根据刚才我们画三角形的2次经验,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三角形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我们现在再仔细看看黑板上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是怎样在一起的。谁来说一说 、 师:“围在一起的。”你真了不起!你说的“围”准确而简洁地说出了三角形三条边也可以说是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0页看看课本是怎样说的。 师:大家一起读一遍。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同学们认为哪一个词比较重要,请加上重点符号。 师:好,你来说。你很会抓重点,那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围成”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能突出重点的语气再把三角形的定义读一遍。 3. 运用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师: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播放课件10)

最新三角形的特性优质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形,大家还记得三角形长什么样子吗? 学生:记得 师:好,现在就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张图片,找出其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到前面指出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那它究竟又怎样的特点,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一)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认真,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说一说 看着你所摆的三角形,你能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 师:看来大家对三角形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究竟哪种说法更准确呢?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相信大家做完之后还会有新的认识。(课件出示) 小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提问: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故事引入,两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并准备好相应的两个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前面来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 2、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3、教师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实验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 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 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 形。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平面图形的表象,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有了提 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比较抽象地认识图形,并进行探索。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小学学习阶段的关键期,该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方法欠缺,不 喜欢思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1 (教材第60至6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2. 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 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4. 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 难点: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教具,三角板,小棒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 出示主题图: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内容。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设想: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通过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到说说三角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技能。 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三角形高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已经学习过,所以我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知识迁移到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对认识三角形的高由无从下手到有手可下。学生很快地随着自学提纲的提示,通过合作学习自然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高。此时,很多学生已对三角形高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我在黑板上直观、形象地演示三角形的高,并提醒学生画高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当学生明确了三角形高的定义以及高的画法后,学生第一次练习画高。由于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设,部分学生自然地画出了三角形的三条高,继而小结出三角形有三条高的结论。然后通过判断高和画指定底边的高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再现了学生画高时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再次明确了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三角形教案设计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会根据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由相似比求出未知的边长。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熟练找出对应元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相似形?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标准是什么? 二、新课 1.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由复习中引入,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由此可以说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 在△ABC 与△A ′B ′C ′中,∠A =A ′,∠B =∠B ′,∠C =∠C ′== AB A ′B ′BC B ′C ′AC A ′C ′ 那么△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是表示相似的符号,读作“相似于”,这样两三角形相似就读作:“△ABC 相似于△A ′B ′C ′”。 (2)由于∠A =∠A ′,∠B =∠B ′,∠C =∠C ′,所以点A 的对应顶点是A ′,B 与B ′是对应顶点,C 与C ′是对应顶点,书写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以便 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角、对应边。如果记===K ,那么这AB A ′B ′BC B ′C ′AC A ′C ′ 个K 就表示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相似比就是它们的对应边的比,它有顺序关系。如 △ABC ∽△A ′B ′C ′,它的相似比为K ,即指=K ,那么△A ′B ′C ′与△ABC 的AB A ′B ′ 相似比应是,就不是K 了,应为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A ′B ′AB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说明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容: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容。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设想: 定义是揭示概念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通过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到说说三角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

能。 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三角形高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已经学习过,所以我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知识迁移到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对认识三角形的高由无从下手到有手可下。学生很快地随着自学提纲的提示,通过合作学习自然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高。此时,很多学生已对三角形高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我在黑板上直观、形象地演示三角形的高,并提醒学生画高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当学生明确了三角形高的定义以及高的画法后,学生第一次练习画高。由于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设,部分学生自然地画出了三角形的三条高,继而小结出三角形有三条高的结论。然后通过判断高和画指定底边的高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再现了学生画高时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再次明确了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生活中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物体)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图片,想说些什么呢?(都是三角形的) 2.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都使用了三角形,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特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吧。(边画边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2)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多叫几个人回答) 预设1: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2 :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3:由三条线段、三个角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30页,齐读。 师:这里的“围成”是什么意思? (3)师:学习了什么是三角形,请大家判断下这些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出示下面图形) 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请说明理由。 (1)(2)(3)(4)(5) (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图①不是,因为它有四条线段。图②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

相似三角形教案 (优质)

第四章相似图形 5.相似三角形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 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上述学习经历为学生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知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相似三角形》在本章中承上启下, . 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 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来源:学|科|网] . 是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常用数学模型. 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及与此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复习相似形的概念,在探索归纳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 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设置、观察类比、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 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来源:] 2 过程与方法 (1). 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课件及配套教案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若干根、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想) 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很漂亮,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2、画一画,构建概念 师:同学们已经会认三角形了,你们能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

师:请你们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画得都很好,请大家再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同学们说了自己不同的想法,别着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判断老师出示的图形朋友是三角形吗?(出示下面图形) 生1:第一个图形不是三角形,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是线段。 师:三角形应该是由什么组成的?生:三条线段组成的 生2:第二个图形也不是三角形,因为他没有封闭起来 师:但它是由三条线段组成呀? 生1:光有三条线段不行,还必须封闭起来。 生2:第三个图形也不是三角形,他没有封闭起来, 生3:第四个图形不是三角形,虽然有三条线段,三个角,但也没有封闭起来。师:第五个呢?满足大家要求,图形封闭起来了。 生1:这个图形中间构成了三角形,可是外面的线段是多余的。 生2:应该线段的端点和端点连起来。 生:最后一个是三角形。 师:那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 生1:有三条线段组成 生2: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0-81页例1、例2及练习十四1、2题。 教学目标:1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2 、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3 、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4 、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的底和高。2 、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课前用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用彩纸剪一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80 页例1 前教学情境图。 教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学过的图形? 指名口答,当学生回答能找到三角形时,多媒体闪动图中的一个三角形的边,让学生感知

2、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想一想,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指名口答,让学生举例说明后,教师可以再举一些例子(如红领巾,三角尺,斜拉桥等上都能找到三角形) ,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积累感性材料。 教师:对于三角形,你想探索哪些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来重点探索什么是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特征,探索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 (三角形的意义)。 1、三角形的意义 ( 1)让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 师:请问你能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请试一试。 ( 2 )师生判断摆的是否正确。 ( 3)师:你们认为围成三角形的小棒表示的线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 ( 4)引导讨论: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学生说) ( 5)师生共同概括出三角形的意义?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6)突出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围成”这三个词。(围成指每 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 7)(课件出示)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4.5“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马强 宿州市曹村中学

4.5“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相似图形第五节相识三角形P127-13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 1、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2、P129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类比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学法: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归纳定义 活动1:回顾与思考(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 请同学们观察图形,并指出哪些多边形相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活动2: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教师板书课题及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活动3:教师讲解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记法。(教师板书) 二: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活动4:P127:想一想(教师出示课件)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并小组讨论,选代表说明理由。) 活动5:P127:议一议(教师出示课件)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活动6:例题讲解 例1: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 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 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 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相似, 它们的相似比是2000∶5=400∶1 如果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 cm, 那么= 则x=3.5×400=1400(cm)=14(m) 所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 m . 例2:如图,已知△ABC∽△ADE, AE=50 cm, EC=30 cm, BC=70 cm, ∠BAC=45°,∠ACB=400,求:(1)∠AED和∠ADE的度数。(2)DE的长. 解:(1)因为△ABC∽△ADE.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师生准备: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框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根据以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特征,问题“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既能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并唤起学生的记忆,也给一部分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探究新知。 1. 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4)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 三角形的特性。 (1)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相似三角形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温馨提示: ①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应用广泛.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温馨提示: 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且仅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 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 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这条直线与原三角形的两条边(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 ∵DE∥BC,∴△ABC∽△ADE; 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下节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 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上一节“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有平行线时,用上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②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包括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0、81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建立三角形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操作活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高,并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具:多媒体、三角板、小棒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画一画 师: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画出你心中的三角形(师在黑板上画一个) (把学生画的三角形个别进行展示) (1)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是三角形? (2)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所画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2.建立三角形的概念(1)判断师:说说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说明理由(依次出现) (2)根据学生的判断修改,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理解“线段”、“围成”3、认识三角形的高并学画高(1)理解高师:夏令营的时候,每位小朋友都会带上帐篷(展示帐篷图)师:帐篷上有什么图形?你能找出来吗?生:三角形师:有一位小朋友想知道这顶帐篷有多高,需要量一量,应该怎么量? 思考:①从哪里量起 ②量哪里的长度 ③与对边的关系生:总结出 从顶点开始量起,垂直于对边展示: 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公开课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师:郑国平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和三角形的高。 2、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及其应用。 3、经历三角形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4、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找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的高。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钉子板。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三角板,钉子板,集合圈(用于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我们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么研究它们的特征的? 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含有三角形的图片,找一找里面的三角形。 学生说一说里面的三角形。 老师从图片里面抽象出三角形。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2、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思考: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说出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3、尝试概括定义。 (1)、师: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通过课件画图对比分析学生的概括结果,引导学生逐步完善。

5、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老师说“那个顶点”让学生上黑板指,学生指哪个都摇头。 师:为什么现在他指不对了呢? 师:为了更好的区分它们,我们可以用字母A,B , C分别表示这三个顶点。这个顶点就读作“顶点A”读,(指B,C)这个是?这样一来这条边就叫AB边。(指另外两条)。这个角就是——角A。 师:整个三角形就可以叫做——三角形ABC。真会类推!快动手把你的三角形也用字母表示出来。 练习并过渡:(课件出示同底不等高的三角形)现在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吗? 师:这是个三角形家族,如果用ABC表示这个蓝色的三角形的话,这个绿色的三角形可以表示为ABC。这个红色的就是——三角形ABC。 6、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过渡: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表现非常好,说明数学学习的能力特别强,老师在这里为大家点赞,接下来让我们来放松放松。组织学生用集合圈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