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原理 B卷有答案

学前教育学原理 B卷有答案

学前教育学原理 B卷有答案
学前教育学原理 B卷有答案

(B)卷

填空题

1.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任务主要有颜之推和()。

2.柏拉图在《》中建立了学前教育理论。

3.教育生态环境以()为中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

4.()是学前儿童最喜爱、最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

5.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有()、间接教学和支架式教学三种。

6.课程计划的类型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等五种类型。

7.我国的幼儿园中,一般讲游戏按照教育的作用分为创造性游戏和()两类。

8.其他活动包括()、外出活动及亲子活动等。

9.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都是整个管理的核心,其最大的特点是()。

10.()是家园联系常见的一种重要方式。

填空题答案

1. 朱熹

2. 理想国

3. 教育

4. 游戏

5. 直接教学

6. 一日计划

7. 有规则游戏

8. 节日活动

9. 保教结合10. 家庭访问

二、名词解释

1.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在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基础上,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对幼儿园的课程、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出版了相关研究成果。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

2.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包括生活常规、区角活动常规、教学活动常规等。常规的建立对班级和幼儿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3.集体活动是全班儿童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做基本相同的事情,这种组织形式运用于教学就是集体活动,是我国学前教育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

4.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是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包括入园、离园、进餐、喝水、如厕、睡眠等常规性生活活动。

5. 亲子活动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它是一种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儿童情感交流、加强教师与家长对儿童的共同了解,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的活动形式。

三、简答题

1. 简述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有哪些。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4)教师是学前儿童的养护者;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2.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有哪些。

(1)安全性原则;

(2)目标导向原则;

(3)师幼共创原则;

(4)有利于操作原则;

(5)经济性原则。

3. 简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

(2)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4)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

(5)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

4.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常见的模式有哪些。

(1)分科课程;

(2)主题课程;

(3)领域课程;

(4)其他课程

5. 简述家园合作共育的注意事项哪些?

(1)要赢得家长信任和真诚合作;

(2)努力提高双方合作共育的能力;

(3)追求合作共育效益最大化;

四、论述题

1.论述如何进行角色游戏的指导。

答:教师正确指导儿童角色游戏的基本原则是:帮助儿童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自由的开展游戏,获得发展,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意图强加于儿童。

角色游戏的指导:(1)丰富儿童的知识体验;(2)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儿童游戏;(3)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4)帮助儿童学会扮演和分配角色;(5)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6)教师以角色身份加入游戏,促进游戏环节的发展;(7)使儿童愉快的结束游戏。

教师观察游戏的内容:游戏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游戏的内容是否健康,情节是否丰富;使用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情况;儿童之间是否合作等。

2.论述幼小衔接的概念、意义、原则有哪些。

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劳方面做准备,是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做好良好基础。

幼小衔接的意义如下: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需求;儿童长远发展。

幼小衔接的原则如下: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

(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的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