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的浮力》教案设计

《水的浮力》教案设计

《水的浮力》教案设计
《水的浮力》教案设计

《水的浮力》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在水中浮着的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

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归纳概括

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在水中浮着的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课前准备】

1.水槽、泡沫塑料、木块、乒乓球,充了气的气球,弹簧秤(或皮筋),钩码,橡皮。

2.说明浮力应用挂图或投影片,如船、浮桥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请1——2个小组的同学依次每人说出一种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名称。(在此游戏中,泡沫塑料、

木块是学生平时见得最多、最易讲出的在水中浮着的物体,所以,后面的教学过程以泡沫塑料、

木块为主要材料展开。)

(二)学习新课

1.研究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研究泡沫塑料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①出示一块泡沫塑料并提问:将泡沫塑料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浮)

②讨论:泡沫塑料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

③根据讨论,共同感知“浮力”。

a.将泡沫塑料放入水中,反复轻按泡沫塑料,手有什么感觉?

b.将泡沫塑料压入水底,手有什么感觉?手一松,有什么现象发生?

④交流讨论:手的感觉及将泡沫塑料压入水底后又浮上来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⑤小结:泡沫受到了水的浮力。(板书课题)

(2)研究木块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①讲述:前面我们知道了泡沫塑料是浮在水面上的,它受到了水的浮力。木块也是浮在水面上的,

它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呢?请同学们研究一下。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小结:木块受到水的浮力。

(3)研究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①讨论:推想一下,乒乓球、充气的气球等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②它们都受到了水的浮力,由此进一步可推想出什么结论?

③小结:在水中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板书)

(4)讨论什么是浮力

①提问:凡是在水中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什么是浮力呢?

②学生讨论并发表看法。

③归纳小结: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2.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①演示用弹簧秤称钩码的方法。将钩码挂在弹簧秤上,学生观察弹簧的变化;教师用手向上托钩码,学生观察弹簧的变化。

②学生操作一遍。

③初步讨论:钩码在水中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猜测:一、受到;二、不受到)

④到底受不受到,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自己的猜

想。

⑤学生设计实验。(引导设计时,适当时可作提示:当有学生想到在水中称钩码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并让学生讲出设计的想法;如果想不出来,应引导学生一起讨论,相互启发,直至方案完善。)

⑥学生分组实验。

⑦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什么问题?

⑧小结:钩码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2)研究橡皮受到水的浮力。

①讲述:钩码是在水中下沉的物体,

它受到了水的浮力。橡皮也是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它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呢?请同学们研究一下。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小结:橡皮受到水的浮力。

(3)归纳概括在水中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①讨论:钩码、橡皮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由此可以推想出一个什么结论?

②小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板书)

(4)总结

①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在水中上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②总结: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3.指导学生认识水的浮力的应用

(1)讨论:水的浮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水的浮力?

(2)结合学生发言,就“船”等典型实例加以说明。(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三)巩固

搭浮桥:出示投影片,

并提问:河中有许多条船,怎样做才能使人们不划船就能在两岸来去自如?

(四)布置作业

想一想,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

附:板书设计水的浮力上浮的物体

在水中受到浮力

下浮的物体

反思:在证明的过程中,以操作性强的教学环节分层次地加以体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这种科学认识事物程序的影响。但是,要课前布置好,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设计,不然操作会变得没有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