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①中学物理课程总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依据。

②科学素养:一个人对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应用、能力等方面

③国际上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价:一、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三、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④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⑤物理课程对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1.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愿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科学素养在中学物理学科中的具体表述,是物理教师确定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目标变化:

1.把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4.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注重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感。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

1.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

2.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⑦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⑧课程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一是改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二是为了表述的清晰与方便。)

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方式,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物理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⑩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自身及其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

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推理的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三、深化认识和探索自然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物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第二章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过程和原则

①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内容: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②特点:

1.内容选择上,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并重。

2.内容组织方式上,注重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知识的要求上,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和应用,降低了计算的要求。

③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内容:

(教科书内容)

④特点:

1.知识范围广。

2.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突出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4.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⑤教学过程(构建主义理论):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

⑥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含义: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

⑦物理教学中的“发展”:主要指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⑧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不但会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⑨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总是以某种方式塑造学生的个性。教育作用必然伴随教学产生。⑩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

1.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

2.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物理教学过程四要素: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媒体(含教材、教学设备)。

?适应:主体通过与客体相互作用来认识客体,使之与自身已有的思维形式相一致,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

?同化:人们说懂了、想通了便是适应的反映。主体对环境的适应形式。

?顺应:不适应的情况下,主体经过自我调节,可以用新的思维形式去同化客体,达到新的平衡。自我调节是转化的关键,别人只能引发,不能代替。

?物理教学本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沿着人类探索物理世界的足迹,经历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和知识构建过程,学习人类探索未知事物的方法,将人类已知的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认识解决问题,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关键在于引导这两个“转化”。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p32-36)

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

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

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

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第三章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①常用教学模式:

1.启发-引导模式(操作程序:激发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

2.自学-讨论模式(操作程序:提出问题或明确主题—知道自学—讨论交流—成果总结)

3.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表述问题—猜想与假设—证据、论证、结论—评估与应用)

4.课题研究模式(操作程序: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总结交流)

5.合作学习模式(操作程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习—全班讨论—总结评价)

②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谈话法

4.实验法

5.阅读法

③常用教学策略:

1.概念转变策略

2.任务驱动策略

3.图示策略

4.分层教学策略

第四章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物理教学资源: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在所有资源中,物理教师是最重要的物理教学资源。

②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多样性、独特性、价值潜在性

③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优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个性原则。

④物理教科书: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物理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在使用上不能受到某一物理教科书的限制,而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吸收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对教科书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补充。

⑤其他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相关物理内容时,打破常规,突破学科界限,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⑥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现有器材的作用、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信息技术要进入物理实验室

⑦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意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难以见到但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技术发展实况。

⑧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适时引导学生扩展视野,以充实物理教学资源。

⑨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特点:广泛性、生活性、趣味性、体验性、便捷性

⑩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自制器具、自组物件、借用器具开展物理实验、用人体获得亲身感受、用手学物理

?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在课堂教学中、课间利用、实验室利用、家庭中、利用公共场所

第五章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①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备课与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

②教学设计原则:

1.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原则

2.整体设计和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规范性和创造性兼顾的原则

4.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并重的原则

5.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的原则

③教学设计的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3.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

4.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5.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6.制定测评工具

7.教学反思和修改

④模块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要充分考虑模块三维目标的实现、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可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

模块设计首先考虑模块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安排。

⑤单元设计:单元是对模块内容的进一步划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

⑥单元教学设计主要内容:

1.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学设计的建议

(1)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出发认识力

(2)体现教科书内容的开放性

(3)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3.课时分配的建议

(1)单元教学应有明确的主题

(2)单元教学设计还需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

(3)单元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⑦STS思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⑧课堂教学设计

1.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备课):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定计划、编写教案。

2.三备:备教材(钻研和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备知识,备实验和备习题)、备学生(分析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教学难点)、备教法(处理教材,选择教法)。

3.教案:一般是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综合编成,是教师备课的总结、上课的依据,是检查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参考。

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实验教具及媒体、教学过程、课后分析(P95标准教案可参考)

⑨如何进行说课:

1.说教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确定教学依据、说明本节的地位与作用即弄清编排意图、说明如何确定重难点、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说明教材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地方

2.说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有哪些知识、已具备哪些能力、前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哪些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说以往教学经验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3.说教法:使用哪些教学方法

4.说过程:说明流程、说清楚教师突破难点教学的主要设计、具体步骤,说清楚师生双边活动的具体安排及学情依据,说板书设计,说课后作业布置意图。

5.说实验:说明实验的目的和作用,内容和类型,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p100说课标准案例)

第六章物理实验教学

①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决定的。

②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

3.实验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③中学物理实验的分类:

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包括: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试验)随堂实验

④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明显要直观

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4.要有启发性

⑤演示实验教学中的观察指导策略

1.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2.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理清观察思路

3.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

⑥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1.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

(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表的习惯

(2)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

(4)学会正确读数

2.验证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准备阶段

(2)操作阶段

(3)总结阶段

3.探索性实验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

(2)提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合作与交流

⑦p131实验教学标准案例

第七章物理概念教学

①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②物理概念的特点: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2.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3.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③前概念:学生在正式学习有关的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已存在着一定的原有认识和该认识赖以形成的思维方式。

前概念的特点:广泛性、顽固性、迁移性、共存性、情境性

针对前概念的典型教学策略:

1.认知冲突策略

2.发展学生原有认识的策略

④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5.学会运用概念

⑤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

(1)运用实验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

(3)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3.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⑥p155概念教学标准案例

第八章物理规律教学

①物理规律的特点:

1.物理规律反映物质结构及物质运动中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2.物理规律是观察与实验、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②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1.明确物理规律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与科学方法

2.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

5.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③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

1.创设物理情景,形成科学问题

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建构

3.讨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意义

4.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④p177物理规律标准教学案例

第九章物理练习教学

①物理练习:指学生在理解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以实际设计、操作等形式,针对某一课题完成一定作业的过程。

②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活化基础知识,加深和拓展物理知识

2.能够促进学生技能、能力的发展

3.能够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关系

4.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③物理练习的形式

1.判断、选择练习

2.思考问题练习

3.实验设计练习

4.推理论证练习

5.计算问题练习

6.拓展性物理练习

④解答物理计算题的策略

1.读审题目,描述物理图景

2.分析物理过程与状态,建立物理模型

3.选择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方程

4.进行数学推演,求解问题

5.讨论和反思

⑤物理练习教学基本要求:

1.计划性、目的性和连贯性

2.要精心选编练习题目

3.要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因教施才

⑥习题课教学基本程序:

1.复习相关知识

2.教师示范讲授或组织学生讨论

3.学生独立练习或合作学习

4.反思和总结

⑦p197练习教学标准案例

第十章中学物理复习教学

①物理复习的意义:

1.巩固知识,减少遗忘。

2.系统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3.总结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②复习的种类:平时复习(包括:引入新课复习、巩固新课复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

总复习

③物理复习的方法:系统归纳总结的方法、练习复习法、实验复习的方法

④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工作主要包括

1.了解复习课的任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了解学生在上复习课前的状态(前概念、学习态度等)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复习课预计实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和利用适当的课程资源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⑤总复习教学标准案例

第十一章中学物理实践活动

①中学物理实践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的各种学生亲身实践的物理教学活动。

②实践活动特点: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③实践活动的作用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开阔视野。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④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求

1.计划性

2.自愿原则

3.符合学生实际

4.提供物质上、组织上的保障

⑤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及其指导

1.参观与课外观察

2.家庭实验与室外实验

3.物理科学宫与物理游艺晚会

4.物理综合小组

5.物理教具制作小组

6.物理演讲会或物理墙报

7.物理竞赛

⑥课题研究:由教师提供课题或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和兴趣设计研究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

⑦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⑧课题研究的特点:

1.课题选择具有创造性

2.课题内容体现综合性

3.课题研究过程体现探究性

4.课题研究体现学习方法的综合性

5.课题评价重视过程和体验

⑨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学生个体研究、小组合作研究、集体研究

⑩课题研究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和设计、指导学生准备课题实施、知道课题实施过程、知道课题研究总结

?p243实践活动标准案例

第十二章物理教学评价

①按评价用途分:

选拔性评价:为了选拔人才而进行的评价

水平性评价:为了判断被评价者的水平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为了检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展而进行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为了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而进行的评价

②按评价基准分:

相对评价: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对象或以全体对象的平均水平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进行比较、排序的一种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按照评价的目的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将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的一种评价方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将被评价者的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或者将被评价者的若干侧面相互比较的一种评价方法。

学业评价:对学生所修习的学校课业的评价。

③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④常用的评价方法:观察法、问卷法、成长记录法、测验法、日常即时性评价

⑤物理测验的编制:确定测验目的、制定编题计划、确定试题的形式、选编题目、集合成测验试卷、将测验科学化、标准化。

⑥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以物理课堂教学为对象的价值判断,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三个维度:课程维度、教师维度、学生维度

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量表法、评价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梳理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 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 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Ⅰ 1、光电效应

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物质物理性质的科学。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高分子链的构型有旋光异构和几何异构两种类型。旋光异构是由于主链中的不对称碳原子形成的,有全同...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物质物理性质的科学。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 高分子链的构型有旋光异构和几何异构两种类型。 旋光异构是由于主链中的不对称碳原子形成的,有全同、间同和无规三种不同的异构体(其中,高聚物中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称为等规度。)。 全同(或等规)立构:取代基全部处于主链平面的一侧或者说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键接而成间同立构:取代基相间地分布于主链平面的两侧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键接 无规立构:取代基在平面两侧作不规则分布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单元完全无规键接 几何异构是由于主链中存在双键而形成的,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构象:原子或原子基团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空间分布。 链段:把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 链节(又称为重复单元):聚合物中组成和结构相同的最小单位

高分子可以分为线性、支化和交联三种类型。其中支化高分子的性质与线性高分子相似,可以溶解,加热可以熔化。但由于支化破坏了高分子链的规整性,其结晶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支化高分子的结晶度、密度、熔点、硬度和拉伸强度等,都较相应的线性高分子的低。 交联高分子是指高分子链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交联高分子不能溶解,只能溶胀,加热也不能熔融。 高分子链的构象就是由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单键的内旋转是导致高分子链呈卷曲构象的根本原因,内旋转越自由,卷曲的趋势就越大。这种不规则的卷曲的高分子构象称为无规线团。 高分子链的内旋转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有键角和空间位阻的限制。 自由结合链的内旋转没有键角和位垒限制;自由旋转链有键角限制,但没有空间位阻的限制。自由结合链和自由旋转链都是假想的理想链,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实际的高分子链既不是自由结合链,也不是自由旋转链,但可以看作是一个等效的自由结合链。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末端距:线性高分子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 内聚能: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把1mol液体或者固体移到其分子间的引力范围之外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体积内的内聚能则称为内聚能密度) 聚合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结晶,可以形成不同的形态。 聚合物的单晶一般只能在极稀溶液中(浓度小于0.1%)缓慢结晶才能形成。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 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 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 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 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 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 1010-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 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

电磁波 电磁波的发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 产生磁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振荡:周期性变化的电场能与磁场能周期性变化,周期和频率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视、雷达等 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ν射线 选 修3—4 一、知识网络 周期:g L T π2= 机械振动 简谐运动 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 运动规律 简谐运动图象 阻尼振动 受力特点 回复力:F= - kx 弹簧振子:F= - kx 单摆:x L mg F - = 受迫振动 共振 波的叠加 干涉 衍射 多普勒效应 特性 实例 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 机械波 形成和传播特点 类型 横波 纵波 描述方法 波的图象 波的公式:vT =λ x=vt

二、考点解析 考点80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 要求:I 1)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即F = – kx 注意:其中x 都是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区分:某一位置的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和某一过程的位移(相对起点) ⑴回复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反 ⑵“k ”对一般的简谐运动,k 只是一个比例系数,而不能理解为劲度系数 ⑶F 回=-kx 是证明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依据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x = A sin (ωt +φ)” 3)简谐运动的图象:描述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遵从正弦(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的,要求能将图象与恰当的模型对应分析。可根据简谐运动的图象的斜率判别速度的方向,注意在振幅处速度无方向。 A 、简谐运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相等 ①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同可不同,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②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同可不同,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③对称段:经历时间相同 ④一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一定为4A (A 为振幅); 半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一定为2A ; 四分之一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不一定为A 相对论简介 相对论的诞生: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狭义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同时”的相对性 长度的相对性: 2 0)(1c v l l -=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2 )(1c v t -?= ?τ 相对论的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2 1c v u v u u '+'= 相对论质量: 2 0)(1c v m m -= 质能方程2mc E = 广义相对论简介:广义相对性原理;等效原理 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物质的引力使光线弯曲 引力场的存在使得空间不同位置的时间进程出现差别

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聚合物的结构(计算题:均方末端距与结晶度) 1.简述聚合物的层次结构。 答:聚合物的结构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一级结构)和远程结构(二级结构)。一级结构包括化学组成、结构单元链接方式、构型、支化与交联。二级结构包括高分子链大小(相对分子质量、均方末端距、均方半径)和分子链形态(构象、柔顺性)。三级结构属于凝聚态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和织态结构。 构型:是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高分子链的构型有旋光异构和几何异构两种类型。 旋光异构是由于主链中的不对称碳原子形成的,有全同、间同和无规三种不同的异构体(其中,高聚物中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称为等规度。)。 全同(或等规)立构:取代基全部处于主链平面的一侧或者说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键接而成 间同立构:取代基相间地分布于主链平面的两侧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键接 无规立构:取代基在平面两侧作不规则分布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单元完全无规键接 几何异构是由于主链中存在双键而形成的,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 构象:原子或原子基团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空间分布。 链段:把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 链节(又称为重复单元):聚合物中组成和结构相同的最小单位 高分子可以分为线性、支化和交联三种类型。其中支化高分子的性质与线性高分子相似,

可以溶解,加热可以熔化。但由于支化破坏了高分子链的规整性,其结晶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支化高分子的结晶度、密度、熔点、硬度和拉伸强度等,都较相应的线性高分子的低。 交联高分子是指高分子链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交联高分子不能溶解,只能溶胀,加热也不能熔融。 高分子链的构象就是由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单键的内旋转是导致高分子链呈卷曲构象的根本原因,内旋转越自由,卷曲的趋势就越大。 这种不规则的卷曲的高分子构象称为无规线团。 高分子链的内旋转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有键角和空间位阻的限制。 自由结合链的内旋转没有键角和位垒限制;自由旋转链有键角限制,但没有空间位阻的限制。 自由结合链和自由旋转链都是假想的理想链,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实际的高分子链既不是自由结合链,也不是自由旋转链,但可以看作是一个等效的自由结合链。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末端距:线性高分子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 内聚能: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把1mol液体或者固体移到其分子间的引力范围之外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体积内的内聚能则称为内聚能密度)

物理选修3-4知识点(全)

选修3—4考点汇编 一、机械振动(*振动图象是历年考查的重点: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 1、只要回复力满足F kx =-或位移满足sin()x A t ω?=+的运动即为简谐运动。 说明:①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速度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相反。 ②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平衡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值,而加速度为零。 ③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最大位移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而速度为零。 2、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在T/4内通过的路程可能大于或等于或小于A (振幅),在3T/4内通过的路程可能大于或等于或小于3A 。 3、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在1T 内通过的路程一定是4A ,在T/2内通过的路程一定是2A 。 4、简谐运动方程sin()x A t ω?=+中t ω?+叫简谐运动的相位,用来表示做简谐运动的质点此时正处于一个运动周期中的哪个状态。 5、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振动方向(垂直于摆线方向)的分力,而不是摆球所受的合外力(除两个极端位置外)。 6、单摆的回复力sin /F mg mgx L θ=≈-,其中x 指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x 前面的是常数mg/L ,故可以认为小角度下摆球的摆动是简谐运动。 7、摆的等时性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的,而单摆的周期公式是由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发现的,把调准的摆钟,由北京移至赤道,这个钟变慢了,要使它变准应该增加摆长。(附单摆的周期公式:2L T g π=) 8、阻尼振动是指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无阻尼振动是指振幅不变的振动。 9、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频率由驱动力频率决定与固有频率无关。 10、如果驱动力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共振现象的应用有转速计和共振筛等,军队过桥要便步走,火车过桥要慢行,厂房建筑物的固有频率要远离机器运转的频率范围之内都是为了减小共振。 11、轮船航行时,如果左右摆动有倾覆危险,可采用改变航向和速度,使波浪冲击力的频率远离轮船摇摆的固有频率。这是共振防止的一种方法。 12、简谐波中,其他质点的振动都将重复振源质点的振动,既是振源带动下的振动,故应为受迫振动。 13、一切复杂的振动虽不是简谐振动,但它们都可以看作是由若干个振幅和频率不同的简谐运动合成的。 二、机械波(*波形图为历年来考查的重点:一列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14、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15、当波动的振源停止振动时,已形成的波动将仍能往前传播,直至能量衰减至零为止。 16、发生地震时,从地震源传出的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17、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形式,质点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任一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18、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当介质中本来静止的质点,随着波的传来而发生振动,表示质点获得能量。波不但传递着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 19、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反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 20、任何振动状态相同的点组成的圆叫波面,与之垂直的线叫波线,表示了波的传播方向。 21、惠更斯原理是指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德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及讲义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及讲义目录: 一、简谐运动 二、机械波 三、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 四、电磁振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一.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1)回复力不为零。(2)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 (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2)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是以弹簧振子和单摆这两个特例来认识和掌握简谐振动规律的。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1)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2)振幅A: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3)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4)频率f: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5)角频率: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 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 (6)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现行中学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同相和反相两种情况。 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

最新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复习课程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 1.1高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内容 高分子与低分子的区别在于前者相对分子质量很高,通常将相对分子质量高于约1万的称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低于约1000的称为低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介于高分子和低分子之间的称为低聚物(又名齐聚物)。一般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6,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这个范围的又称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英文中“高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两个词,即polymers和Macromolecules。前者又可译作聚合物或高聚物;后者又可译作大分子。这两个词虽然常混用,但仍有一定区别,前者通常是指有一定重复单元的合成产物,一般不包括天然高分子,而后者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一类化合物,它包括天然和合成高分子,也包括无一定重复单元的复杂大分子。 与低分子相比,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1)相对分子质量大,由很大数目的结构单元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往往存在着分布; (2)主链有一定的内旋自由度使分子链弯曲而具有柔顺性; (3)高分子结构不均一,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 (4)晶态有序性较差,但非晶态却具有一定的有序性。 (5)要使高聚物加工成为有用的材料,需加入填料、各种助剂、色料等。 高分子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整个高分子结构是由不同层次所组成的,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结构层次(见表1-1): 表1-1高分子的结构层次及其研究内容 由于高分子结构的如上特点,使高分子具有如下基本性质:比重小,比强度高,弹性,可塑性,耐磨性,绝缘性,耐腐蚀性,抗射线。 此外,高分子不能气化,常难溶,粘度大等特性也与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1.2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 (1)碳链高分子,主链全是碳以共价键相连:不易水解 (2)杂链高分子,主链除了碳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由缩聚或开环得到,因主链由极性而易水解、醇解或酸解(3)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上全没有碳:具有无机物的热稳定性及有机物的弹性和塑性 (4)梯形和螺旋形高分子:具有高热稳定性 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连接而成的链状分子,称为高分子链。聚合度:高分子链中重复单元的数目; 除结构单元的组成外,端基对聚合物的性能影响很大:提高热稳定性 链接结构是指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的联接方式(主要对加聚产物而言,缩聚产物的链接方式一般是明确的)。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梳理 一、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①回复力不为零;②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①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②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⑴位移x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⑵振幅A :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⑶周期T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⑷频率f :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⑸角频率ω: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T f = 1,T ω π 2=. ⑹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 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 ⑴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 kx ;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⑵用运动学方法研究: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随时间作正弦或余弦规律的变化,这种用正弦或余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 ⑶用图象法研究:熟练掌握用位移时间图象来研究简谐振动有关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 ⑷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简谐振动过程,系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和振幅有关。 5、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 )(002sin sin x ?π?ω+A =+=t Τt Α 振幅A ,周期T ,相位02?π +t Τ ,初相0? 6、简谐运动图象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1.直接描述量:①振幅A ;②周期T ;③任意时刻的位移t . 2.间接描述量:①频率f :T f 1= ;②角速度ω:T πω2=;③x-t 图线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v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 一、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①回复力不为零;②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 ①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②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⑴位移x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⑵振幅A :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⑶周期T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⑷频率f :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⑸角频率ω: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 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T f = 1,T ω π2=. ⑹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 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 ⑴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 kx ;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⑵用运动学方法研究: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随时间作正弦或余弦规律的变化,这种用正弦或余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 ⑶用图象法研究:熟练掌握用位移时间图象来研究简谐振动有关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 ⑷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简谐振动过程,系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和振幅有关。 5、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002sin sin x ?π?ω+A =+=t Τt Α 振幅A ,周期T ,相位02?π+t Τ ,初相0? 6、简谐运动图象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1.直接描述量: ①振幅A ;②周期T ;③任意时刻的位移t . 2.间接描述量: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1人评价)|95人阅读|8次下载|举报文档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1人评价)|96人阅读|8次下载|举报文档 1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 1.1高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内容高分子与低分子的区别在于前者相对分子质量很高,通常将相对分子质量高于约1万的称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低于约1000的称为低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介于高分子和低分子之间的称为低聚物(又名齐聚物)。一般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6,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这个范围的又称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英文中“高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两个词,即polymers和Macromolecules。前者又可译作聚合物或高聚物;后者又可译作大分子。这两个词虽然常混用,但仍有一定区别,前者通常是指有一定重复单元的合成产物,一般不包括天然高分子,而后者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一类化合物,它包括天然和合成高分子,也包括无一定重复单元的复杂大分子。与低分子相比,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特点是:(1)相对分子质量大,由很大数目的结构单元组成,相对

分子质量往往存在着分布;(2)主链有一定的内旋自由度使分子链弯曲而具有柔顺性;(3)高分子结构不均一,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4)晶态有序性较差,但非晶态却具有一定的有序性。(5)要使高聚物加工成为有用的材料,需加入填料、各种助剂、色料等。高分子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整个高分子结构是由不同层次所组成的,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结构层次(见表1-1):表1-1高分子的结构层次及其研究内容 名称内容备注链结构一级结构(近程结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键接方式构型(旋光异构,几何异构)几何形状(线形,支化,网状等)共聚物的结构指单个大分子与基本结构单元有关的结构二级结构(远程结构)构象(高分子链的形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指由若干重复单元组成的链段的排列形状三级结构(聚集态结构、聚态结构、超分子结构)晶态非晶态取向态液晶态织态指在单个大分子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许多这样的大分子聚集在一起而成的聚合物材料的结构由于高分子结构的如上特点,使高分子具有如下基本性质:比重小,比强度高,弹性,可塑性,耐磨性,绝缘性,耐腐蚀性,抗射线。此外,高分子不能气化,常难溶,粘度大等特性也与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1.2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1)碳链高分子,主链全是碳以共价

物理选修3-5物理知识点

3-5物理相关图片知识整理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I) 1、动量 (1)表达式:p=mv,状态量.(2)与动能的联系:p2=2mE k (3)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动能未必变化,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动量 必定变化. (4)系统的总动量为系统内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和. 2.动量守恒定律 (1)表达式 ①p=p′(相互作用前系统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 ②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等于零); ③Δp1=-Δp2(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各自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提醒:①动量守恒定方程是一个矢量方程,应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动量 取正号,相反的方向取负号. ②动量守恒定律具有相对性,表达式中的速度应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2)动量守恒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大人和小孩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系统动量守恒;小 孩、大锤、小车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②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 如碰撞或爆炸瞬间,外力可忽略不计,可以看作系统 动量守恒.(如右图火箭爆炸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③系统所受合力不为零,总动量不守恒,但某一方向 上合力为零,或内力远大于外力.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此种情形要特别 注意两点:一是整个系统动量不守恒,特别是在概念考查上;二是动量守恒 式中要把速度投影到合力为零的方向上. 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I) 1、原理:m1V1+m2V2=m1V1+m2V2 2、【典型例题】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1)先测出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及滑块与桌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滑块B 恰好紧靠桌边. (3)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拋运动的水平位移x1,滑块A沿水平桌面滑行距离为x2(未滑出桌面).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们的字母:桌面离地高度h; 如果动量守恒,需要满足的关系式为:Mx1 1 2h =m2μx2 三、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I)(只限于一维碰撞的问题) (1)完全非弹性碰撞:获得共同速度,动能损失最多动量守恒; (2)弹性碰撞: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动量守恒; 特例: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即碰后A 的速度等于碰前B的速度,碰后B的速度等于碰前A的速度) (3)一般碰撞:有完整的压缩阶段,只有部分恢复阶段,动量守恒,动能减小。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一、普朗克能量子假说、黑体和黑体辐射(I) 1、黑体: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A、物体质量m、摩尔质量M、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 A V M V m ==ρ (1)分子质量:A A 0N V N M N m m A ρ=== (2)分子体积:A A 0N M N V N V V A ρ===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 0m) 球体模型.30)2 (34d N M N V V A A A πρ=== 直径3 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 V d =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 —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错误!立方体模型.3 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N M V N M m nN N A ρ== = 或者 A A N M V N V V nN N A A 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 ..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0(约10-10m)与10r0。 (ⅰ)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ⅱ)当分子间距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ⅲ)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二、温度和内能 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②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势能 (1)一般规定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0关系(类比弹性势能) ①当r>r0时,r增大,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x 0 E P r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