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8月过会招股书学习

2011年8月过会招股书学习

八月过会企业招股书总结

一、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数笔股权转让未办理相关手续

1994年10月至2002年期间,浙江证券(方正证券前身)股东累计发生了48次股权转让行为,但均未办理相关手续。

就上述48次股权转让行为,2002年9月2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具了《抄告单》(浙证字[2002]130号),指出:“由于企业重组等原因,浙江证券公司自1994年以来多次发生股东变动情况,股东数也从42家变化为18家,但未曾向工商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因时间跨度较长,一些股东单位已被注销或解散,浙江证券公司现已难以提供全部的登记资料。鉴于中国证监会已同意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受让浙江证券公司的股权,中介机构出具了有关法律意见书和验资报告,以及北大方正集团公司也对历次股权变动的情况予以确认,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证企业重组和股权转让平稳实施,浙江证券公司应尽可能向工商部门提供所需的登记材料和情况说明,在此基础上,由省工商局抓紧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以促进企业依法管理、规范运作、稳步发展。”

2002年9月29日,方正集团出具《承诺函》,承诺“1、浙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从1994年以来所进行的48次股权转让,使股东数由42家变为2002年7月初的18家,因有完备的股权转让合同或法院判决书,并完成了资金的实际交付,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承诺其合法、有效,并依法受让18家股东持股的共51%的股权;2、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承诺,在本次工商变更完成之后,现合法持有浙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51%的股权,如果以后发生股权转让行为,将按照证券监管部门和工商登记机构的有关要求,在规范、合法的方式下进行。”

经过对发行人提供的材料和有关文件进行核查与验证,发行人律师认为:“有关股权转让行为发生于2002年以前,距今已经8年以上,截至本律师工作报告出具日未发生纠纷,也未发现存在潜在纠纷的情形,且浙江证券在前述股权转让完成后的所有股东于2002年5月将各自出资额中的51%转让给方正集团的股权转让行为已

经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据此,上述股权转让行为的结果已生效,不存在本次发行、上市的实质性法律障碍。”

2011年5月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具了湘政函【2011】12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沿革中历次国有股权转让行为予以确认的函》,认为:

关于1994年10月至2002年2月期间股权转让行为的合法性。在1994年10月至2002年2月期间,方正证券共发生48次股权转让,股东数量由42家减少至18家,上述48次股权转让未履行国有资产评估程序,存在程序瑕疵,但未损害其他国有股东利益、未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股权转让合法有效。

思路总结: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或股权转让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无非是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量化至个人时是否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从程序的角度上来看即是是否履行了国有资产评估及批准或备案手续,同时从2004年2月1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之日起,国有产权进场交易也成为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一个必备的条件(有一例外就是在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

然而在2000年前后的开始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浪潮中,多数国有、集体企业或多或少的存在未经评估即转让的问题,个人将其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当时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杂乱无章,监管政策变来变去无法寻其主线。

2、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国有企业改制程序没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加之上述

第1点原因,更使改制或转让主体“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完成上头的指标或者为了做政绩,对改制、转让过程中的

评估程序这一环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造就了一个个“不合规的转

让”。(个人认为此点最为重要)

问题出现了就要解决,那证监会说省政府你出个函吧;省政府说好,那你公司把转让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在想点法子解释一下吧;公司说好,但我不会写,还是你中介来吧,任务落到了咱们头上,没办法只能硬上。

总结了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

1、找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在这个层面上主要有这样几个法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91年国务院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这三个是最主要的,其余的还有2006年的《关于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2001[14]号)等,总之大家按照颁布的时间对号入座吧,但我个人认为这个层面上的法规对解决上述问题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当然《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第五条还是有点用处的,是这样讲的:《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是指发生该条款所说的经济情形时,除经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不予评估外,都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满足上述标黄的部分就可以不去评估,大家都知道早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权是没有统一到国资委的,什么商业局、外贸局、甚至肉食品加工总公司都可能是主管单位,如果有这些机构同意不需要评估,你还可以拿着他的同意材料去争取一下,有的国资部门说不定也认了,但是我去沟通过了,江苏省国资是不认的,他们说了,这个事我说了算,别人都是浮云。

2、找地方土政策或红头文件。这个各地的政策都不一样,量太大了我也没总结过,就不详述了。

3、没有政策支持的话就只能量化分析了,以某一相近时点的财务报告为基础,看看转让价格是不是高于时点上股权对应的净资产,高于的话说明咱也没占国家便宜。

4、上面方法都不行的话就只有找国资委了,他通常会说:你这个有点问题啊,这样吧,我们是支持企业上市的,你补点钱吧。补完了就好了。(个人认为最后一个方法最有效。)

在拿到了省政府的产权沿革确认文件后,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最后补充一点,在国有股权转让过程中,如果转让价格低于评估价格10%的话,给大家推荐一个法规,《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

工作的通知(国资产发〔1995〕54号)》,其中的“四”大家可以看看,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路径。

二、宁波建工

(一)对赌条款的解除

2005年10月12日,建工有限当时之全体股东广天日月、建乐装潢、建昌房产、鲍林春与建工有限共同签订《投资协议书》,协议约定,为了适应建工有限组建特级企业需要,建乐装潢、建昌房产、鲍林春在建工有限注册资本自6,166万元增至30,066万元后前三年采取固定回报的形式,每年按所属股份的8%分取税后固定红利,公司的盈亏差异与三方无涉。广天日月前三年按照建工有限的收益,扣除以上三方红利后,盈亏全部归其所有。三年后,各方一并按照同股同利的方式享受公司权益。 2008年3月10日本公司与上述各股东签订五方《投资协议书之补充协议》,约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各方确认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之修订后的《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在此之前适用之《公司法》第三十三条则规定:“股东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即自2006年1月1日,公司股东可以不按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可以由部分股东分取固定红利,在此之前部分股东分取固定红利的方式则不符合当时适用之《公司法》的规定。但鉴于部分股东分取固定红利之约定系由当时之全体股东一致认可并作出,建工有限上述期限之可供股东分配之净利润也高于股东实际分配利润,不存在弥补亏损前股东分取利润的情形,故建工有限历史上部分股东分取固定红利之事项未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且自2008年1月1日起已实现同股同利,以上事项不会对发行人本次发行及上市形成实质性障碍。

思路总结:

对赌协议也好,对赌条款也好,都是个舶来品,因此上学的时候我是没有听说

过这个东西的。原来一直狭义的理解这个概念,觉得既然是“对赌”也就是要有赌性,比如那种外资战投协议中的:“如果你在三年之内不上市,我就要走人了,而且你要在我的出资基础上按照15%的利息退钱给我”,当年蒙牛跟人玩对赌,被商务部及时禁止,陈久霖和高盛玩衍生品对赌,差点家破人亡,因此对“对赌”二字一直有恐惧之情。

现在看来,对赌协议或是对赌条款还是在战投协议中出现满多的,通常情况下我们也会称其为“超股东权利”,比如投资协议中的反稀释条款条款、董事会观察员、跟卖权等,其本质就是违反股东等同性,种类还是比较多了,典型的有股权对赌、现金对赌、优先权对赌、股权回购对赌等,投行小兵写过一篇文章详细的介绍过这些种类的对赌,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

从历次保代培训中可以看出,会里对于对赌协议是严加禁止的,你要想上市可以,上会前给我清理干净了。会里做这样的规定是有道理的,对赌协议的存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是存在的,特别市股权类的对赌协议(股权对赌或股权回购对赌),一旦拟上市公司不能满足对赌协议中约定的条件,对方行使协议约定的权利,极易造成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更有甚者会减少公司的现金净流从而影响公司资金周转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稳定。

但同时,企业在成长初期缺少资金支持,又得不到银行的资金支持,只能通过引进战投解燃眉之急,从而早期就落下了“先天性疾病”,又没有在引资协议中约定“对赌条款”特殊情形下的解除条款(例如在战投协议中约定:如若企业拟上市,按照中国法律法规或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在上会前对方所享有的某某某几个权利自动失效),拟上市企业只能与战投从地上转战地下,通过诸如代持等方式变通,更容易导致纠纷,同时还会可能涉及上报材料的虚假陈述而直接违法《管理办法》的要求。

个人认为中介机构在核查拟上市公司历史沿革的过程中,对于有战略投资者的企业要额外关注战投协议(特别是2008年前的纯财务投资者,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形成了典型的僧多粥少,战投也没那么强势了,“投行老人统计的08年前他曾做过的企业有90%的战投有对赌条款”),务必仔细核查,确保存在的对赌条款的要清理干

净,以免生不必要之枝节。清理的方法通常像上述案例中一样,签一个补充协议,约定原来那些对赌条款都不适用了,以后所有股东都是“同股同权”。同时还应该让所有股东出具不存在代持的承诺,力求清理干净。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机器人及最近过会的阳光电源招股书。

(二)发行人原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王宇凌去世的处理意见

2010年3月6日,徐文卫、王宇凌、潘信强、陈建国、陈贤华、翁海勇、鲍林春、乌家瑜等8名自然人作为发行人事实上之一致行动人,为进一步巩固其8人对广天日月及发行人的共同控制行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书》,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2010年4月23日,原实际控制人之一王宇凌先生因病过世,其原持有发行人及广天日月股份的所有权由其子王一丁继承。

2010年5月26日,徐文卫等7人签署了原一致行动协议的《补充协议书》;王一丁认可原协议书及《补充协议书》。根据该《补充协议书》,王一丁所持股份之表决权自动委托徐文卫等7人过半数推选的代表(代表应为协议一方)行使;协议各方过半数推选的代表行使原王宇凌先生所持有股份的表决权时,在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在广天日月、发行人股东大会上,其表决意见应当与原协议书第三条所形成的表决意见保持一致。

经核查,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所签订的上述《协议书》及《补充协议书》,系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成员内部之间旨在巩固对发行人的共同控制,而就广天日月及发行人重大事项进行的一致行动安排。协议主要就实际控制人成员内部之间对广天日月及发行人重大事项的事前协商机制,以及实际控制人成员内部在广天日月及发行人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上的表决作出约定,该等约定并不妨碍发行人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等的规定进行规范运作,也不影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依照职权分工正常履行职责,不会对发行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的持续经营对王宇凌个人没有依赖,王宇凌去世未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公司运营正常,经营业绩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具体体现在:

1、从行业特点和公司竞争力来看,良好的业绩口碑和品牌声誉是公司业务稳定发展的持续动力和不竭源泉,拥有高等级资质和优秀管理团队是公司在业务承接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性因素,完整的产业链和卓越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是公司市场认可度持续增强的坚实后盾,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因王宇凌去世而受到较大影响。

经核查,公司品牌卓著,业务传承和品牌积淀所形成的良好业绩基础和品牌声誉是公司业务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主要源泉,公司发展不存在对某个人过于依赖的情形。

经核查,公司资质等级高、体系完整,项目管理团队实力雄厚,这是公司在业务承接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性因素。发行人的经营团队稳定,项目经理团队优秀,王宇凌在发行人及子公司未担任除董事(长)以外的其它任何经营性管理职务,王宇凌去世对发行人特级资质企业标准所要求的重要职位没有影响,对公司的市场准入资质和经营层稳定性没有较大影响。

经核查,发行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体现为其建筑产业链非常完整,具有很强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王宇凌生前未在发行人及子公司担任任何经营性管理职务,王宇凌去世前后,发行人之控股子公司的经营负责人未发生变化。除了5家分公司新设和1家分公司注销之外,发行人之分公司的经营负责人也未发生变化。王宇凌去世没有对发行人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产生较大影响,公司产业链完整的核心竞争优势没有发生变化。

2、从任职的分工和变动来看,王宇凌生前任职重点不在发行人,其去世对发行人建筑施工主业没有较大影响,发行人管理团队稳定,现任董事长及补选董事具备良好的履职能力。

经核查,自2004年发行人设立以来的6年间,王宇凌在发行人担任董事(长)的时间只有1年零4个月,且除担任建乐装潢董事长外,王宇凌未在发行人及其分公司和子公司中担任其他任何具体职务,亦从未担任过发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保荐机构认为,王宇凌生前任职和分工重点不在发行人,其在发行人任职时间短,且未担任任何具体经营管理职务,王宇凌去世对发行人之建筑施工业务没有较大影响。

经核查,发行人之经营管理团队非常稳定,现任董事(独董除外)、监事(职

工监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建筑施工行业平均从业经验超过20年(其中6人超过30年),同时在公司或广天日月(含其前身)平均任职时间亦超过20年;除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总经济师外,其他所有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都系一级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所以发行人非家族企业,现任董事(独董除外)、监事(职工监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皆系高级职业经理人,公司稳定经营不存在对某个人的重大依赖,王宇凌去世不会对发行人管理层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经核查,现任董事长徐文卫及补选董事陈宝康都具备丰富的建筑企业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履职能力。其中陈宝康自1976年即已开始在广天日月(含其前身)或发行人任职,最近3年一直担任发行人副总经理职务,具备丰富的建筑企业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履职能力。而徐文卫长期担任发行人之董事、总经理职务和法定代表人,长期参与发行人的重大决策、主持发行人的日常经营管理,在公司内拥有极高威望,在行业内拥有较高地位,其担任董事长可以很好地团结其他实际控制人和经营管理层,并带领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3、从业务承揽情况来看,王宇凌生前任职重点不在发行人,无论是从业务承揽过程还是业务承揽结果判断,无论是从主要客户还是大额项目承揽情况分析,王宇凌去世对发行人建筑施工业务没有较大影响,发行人之业务承揽对王宇凌没有依赖。

首先,从业务承揽过程看,公司招投标模式稳定成熟,各司其职,个别人员变动不会对公司业务承接情况造成较大影响。经核查,王宇凌生前的任职重点在广天日月,其在发行人及子公司未担任除董事(长)以外的其它经营性管理职务,已长期不参与发行人施工业务的具体承揽和管理工作,发行人业务承接不存在依赖个别人的情况,王宇凌去世不会对发行人的招投标模式及业务承接情况产生较大影响。

其次,从主要客户构成和大额项目承揽情况来看,公司客户构成地域分散、类别多元,项目承揽人亦高度分散、多元分布,不存在对个别或少量客户重大依赖的情形,也不存在依赖个别或少量承揽人员的情形。经核查,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1月25日,发行人新签或新中标之金额超过15,000万元的54个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所对应的业主(发包方)为48个,分布在宁波、江西、东北、安徽、江苏、北京、河南等各地,呈现客户分散和地域多元化状态。

再次,从业务承接结果来看,王宇凌去世未直接影响公司业务承接量,业务承接量快速增长为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经核查,发行人近年来业务承接量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2010年1-11月新签合同金额已接近2009年全年水平,已中标待签约合同金额有16多亿元,2010年全年新签合同金额超过90亿,比去年增长约20%。保荐机构认为,鉴于建筑施工行业特点,当年承接业务量(新签施工合同)一般要在未来的2-3年内逐步形成收入,所以发行人的业务承接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基本可以保障公司未来几年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

总之,发行人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等一系列高等级的综合资质,也是国内最早具备建筑施工、建筑安装、装饰装潢、构件生产等综合服务能力的施工企业之一,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拥有良好的业务口碑和品牌声誉。其控股子公司建乐装潢、广天构件、明州设计等也都是业界拥有高等级资质和高品牌美誉度的优秀企业。作为一家创业历史悠久、内部治理完善、资质优秀的大型综合建筑施工企业,发行人的成长主要依托其良好的品牌信誉、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过硬的施工队伍和产品质量,王宇凌的去世不会对发行人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思路总结:

无论是《首发管理办法》还是《创业板管理暂行办法》都明确规定,董事、高管3年(或2年)内不得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变化。对于后一点,《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号》有明确的规定,中介机构可以照葫芦画瓢,进行解释,同时从众多的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出,实际控制人并不会构成上市过程中的重大障碍,通常是有实际控制人、共同实际控制人(通常包括亲属关系的直接认定为实际控制人,通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而形成的实际控制关系)、股权相对分散三种情况,而股权相对分散通常可以通过超50%的股东签署股权锁定承诺化解。

而对于董事及高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中介机构的解释就是仁者见仁了,毕竟这是一个硬性的要求,没有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当然这也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毕竟董事会或高管层是公司决策机构及执行机构(通常董事或高管也是股东,即也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其经营、管理运作情况直接决定了企业业绩、运营的稳定性,给市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预期。

董事、高管是否具有重大变化是没有量化的指标的,或者说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原来有一种说法是人数三分之一的变化就会认定为发生重大变化,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不能够以人数来认定的,有时几个没有实权的高管变动都不能认定为重大变化,而有时某位核心技术人员变动都可能导致重大变化,因此,是否发生重大变化须进行个案分析,主要考虑下述因素:变动的原因、变动人员的岗位和作用、变动人员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关系、变动人员对业务技术等核心机密的知悉程度、变动人员对公司销售渠道的掌控能力的,其实质就是判断这种变动是否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三) 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理

报告期内,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曾发生过如下安全事故:

(1)2008年1月8日,发行人控股子公司广天构件发生一例因员工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擅自进入桁车轨道被挤压后抢救无效死亡1人的责任事故。为此,宁波市江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给予广天构件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广天构件已依法缴纳了罚款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2)2008年8月10日,由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由建工有限、象山万达特种门有限公司分包的义乌市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消防二标段专业工程发生一例触电致1人死亡的责任事故。为此,浙江省建设厅给予发行人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30日的行政处罚。发行人已依法进行了整改并领回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3)2009年7月20日,由发行人总承包的浙江省鄞州新城“梦公社”工程发生一例高处坠落致1人死亡的责任事故。为此,宁波市鄞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给予发行人罚款12万元的行政处罚。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浙江省建设厅)给予发行人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30日的行政处罚。发行人已依法缴纳了罚款,进行整改后已领回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宁波市江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宁波市鄞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所作出的罚款的行政处罚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作出,浙江省住房和建设厅(浙江省建设厅)所作出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系依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作出。

就以上罚款之行政处罚的性质,宁波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为作出行政处罚的宁波市江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宁波市鄞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共同上级部门,于2010年2月10日出具《关于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说明》,确认:“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及上述两起安全生产事故(注:指前条所述1、3项事故)的事故级别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我局认为上述两起安全生产事故均为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不属于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上述两起安全生产事故不存在情节特别严重之情形,浙江广天构件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受行政处罚的行为亦不属于重大违法行为。”

就以上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之行政处罚的性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作为作出行政处罚的部门,已作出书面确认:“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上述两起事故(注:指前条所述2、3项事故)均为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不属于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上述两起事故发生后,宁波建工均及时进行了上报,认真进行了整改,完善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项安全生产条件符合要求。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及整改过程中,不存在情节严重的违法情形,宁波建工所受的行政处罚也不属于对重大违法行为的处罚。”

思路总结:

上述案例中是一起典型的安全责任事故造成的行政处罚,在理解这个问题时,可以将所有的可能涉及的行政处罚事项归为一类来理解并处理。

拟上市公司在申报前36个月内不得有严重的行政处罚是《首发管理办法》的明确规定,因此是一个实质性条件,不得违反。具体涉及到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等,针对具体案例的不同,主管机关也是不同的,比如出口型企业,外管的无违法违规证明就是较重要的文件。

从历次保代培训的精神来看,只要是罚款以上的行政处罚即可定义为“严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证监会不对一项行政处罚是否属于重大做认定,而是依据参考地方主管部门的意见,比如某企业被罚款了100万而另一企业只被罚款了10万,有可能前者不被认定为“重大”而后者被认定为“重大”证件会是会尊重地方主管部门意见的。

因此,中介机构通常的做法是起草《无违法违规证明》请归口的主管部门确认,如存在被罚款的情形,一般要在《证明》中写清被处罚的原因及整改情况(通常情况下,中介机构会从不存在主管故意、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属于初犯并及时认识到错误等方面进行解释),最后的结论意见是不存在重大违法。

最近的保代培训中对中介机构的核查责任作了更严格的要求,认为除了归口部门的《证明》外,中介机构同时要做好实地考察,并证明不存在重大违法情况。

对于环保处罚有一个特例,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严格开展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14号)中规定,如果申请核查前罚款在10万元以上的,各级环保部门是不会受理核查申请的。

三、东方精工

(一)整体变更时所得税缴纳问题

基本情况就是公司在整体变更时没有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中介机构解释如下:

1、员工股东未缴纳历次转增资本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符合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1998 年9月23日颁布的《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粤发[1998]16号)、广东省地方税务局1998年11月18日颁布的《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的通知》(粤地税发[1998]221号)的相关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分配给员工的股份红利,直接再投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列为个人所得税计税所得额。

东方机械从2006年5月起,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2月16 日,东方机械取得了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联合批准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通过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

2、存在被追缴历次转增资本对应的个人所得税风险的自然人股东向公司出具了包括“无条件、全额缴纳其应缴税款、滞纳金及因此产生的所有相关费用,并以连

带赔偿责任的方式承担公司因未代扣代缴上述税款而招致的罚款或损失”等内容的承诺,达晨创世、达晨盛世两个有限合伙企业股东也向公司出具了包括“按照规定和要求对其合伙人应缴税款、滞纳金进行代扣代缴,并完全承担其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或责任”等内容的承诺,因此,公司及除中科岳麓外的其他股东存在被追缴历次转增资本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的风险最终不会对公司利益产生实质性影响。

思路总结:这个问题很多同事都提出来了,还做过专项总结,具体处理方式详见刘颖颖的专题讨论,不在累述。

(二)租赁未取得产权证的房产的处理

基本情况:2008 年5 月23 日,公司前身东方机械与何裕威(何裕威、彭润潮、梁灿锋为租赁厂房使用权的共有人,何裕威于2008 年5 月23 日取得由彭润潮、梁灿锋授权其与东方机械签订租赁合同的《授权委托书》)签订《厂房租赁合同》,约定将位于南海区狮山镇塘头村白北、白南村的工业厂房出租给公司作生产经营场所。目前,何裕威等共有人尚未取得出租房产的产权证书。

招股书解释突破口:

1、租赁合同合法有效。

2、取得了规划建设许可证,后期取得产权证不存在法律障碍。同时取得了相

关主管部门说明,政府不会对房屋进行无条件拆除。

3、公司实际控制人出具承诺。

4、量化分析

租赁合同履行的不确定性对公司中长期正常生产经营无任何实质性影响,最终也不会实质性损害公司利益,原因如下:

①狮山分公司用于经营的租赁厂房不是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场所

A、生产加工的环节及加工设备占公司生产设备的比重

狮山分公司用以粗加工零件的设备主要为价值相对较低、易于搬迁的简单设备,该等设备价值占公司生产设备的比重较低:

B、狮山分公司仓储的存货占公司存货余额的比例相对较低

为充分利用租赁厂房,同时为了便于生产、加工,公司将粗加工零件材料存放于该处租赁厂房。狮山分公司仓储的存货占公司存货余额比重如下:

C、租赁面积占公司目前经营场所总面积的比例也相对较低

狮山分公司租赁厂房的面积为6,394 平方米,而公司目前经营场地总面积为41,978.2 平方米,狮山分公司租赁厂房的面积占公司经营场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5.23%,占比较小。

思路总结:

房屋、土地问题实际上是IPO或上市公司再融资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土地问题主要涉及到企业用地中有划拨地、集体建设用地及农用地的问题。集体建设用地之前已经做过专题讨论了。划拨地一般在生产型企业是不允许存在的,必须要划拨转出让,按照政府的要求补缴出让金后办理相关手续。但是使用划拨地并不是完全禁止的,在一些关系到民生的行业中,会理会给予一定比例的放宽,比如银行,通常会允许存在5%的划拨地,再例如一些国有大中型路桥公司,也是允许存在极少量的划拨土地的,我理解原因是这样的:土地是国家的,这些企业也是国家的,大家一家亲,用就用吧。关于划拨地部门规章主要有以下几个:《划拨用地目录》(2001年国土资源部9号令)、《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4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改

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1999]433号)、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国土管理局1998-03-01),其余还有一些地方性法规,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研究一下。

而房产的问题主要是自有或租赁的房产没有产权证而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以上述案例为例,总结一下通常的处理方法:

1、完善租赁合同,解释一下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同时解释没有取得房产证是因为政府(这种情况下最好能有相关政府机关出文证明一下)或是开发商(比如开发商盖房子没有通过竣工验收)等历史原因造成的,使用至今没有发生纠纷(言外之意就是我用了很长时间了都没有事,所以照常理推断再用几年也是没有问题的),其实就是表达一下我主观上是善意的,没有故意为之。

2、北京丽鹏股份的招股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这样一段解释:“2008年3月,怀柔区桥梓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虽然无法办理产权证,但是该房产用地属于建设用地,符合镇区发展规划,且近几年内,该地区无市镇动迁的规划,不会对北京和祥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个人理解让政府机关做这样一个承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政府机关是不和你讲道理的,你房子没有房产证,我随时都可以拆了你,而且现在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中,拆迁规划是正常的,说不定哪天规划局就出个整体建设规划,万一哪家企业倒霉,没有房产证的生产经营用房就在规划范围内,你想临时找厂房都找不到。

3、大股东做个承诺,基本内容就是如果出问题了,我是有能力再找新房子的,而且损失我一个人来承担。

4、招股书中作风险提示。

之所以把这个案例选择出来,因为个人觉得招股书中的第四点“量化分析”是解释的亮点。通常情况下,律师是很少做量化分析的,但是量化分析是最能让人有直观感受的,比如你说占比小,那到底是多少呢?上面表格中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也更具有说服力(证监会对招股说明书摘要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以图表、表格的形式对招股书中的重要内容做简单的介绍”,量化分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且这些个数据会计师那里都会有的,如果审计报告里没有,他们的底稿也是会有的(这

个我做江苏银行的时候核实过),拿过来做个除法就行了。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具体合不合适或是实际操作中会有什么困难,因为我也没做过,所以不好说。

四、捷顺科技

实际控制人虚假出资

1992 年公司设立时,股东唐健投入的实物资产中,有部分购货发票名称为空白,有部分购货发票非股东名称,合计300,592.08 元;1994 年9 月公司注册资本由41 万元增资到228万元时,股东唐健出资中有840,500.00 元的实物资产属深圳捷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资产而非股东资产;1996年5月公司注册资本由228万元增资到2,000万元时,股东唐健投入公司的评估价为500万元的专利属深圳捷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资产而非股东资产。鉴于以上情况,公司股东唐健于2006 年12 月25 日、12 月26 日以货币资金共计6,141,092.08 元对公司注册资本进行了补足。

深圳南方民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12月31出具了《关于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实收情况之复核意见》,根据该意见,截止2006 年12 月31 日,公司股东已缴足注册资本2,000 万元。

公司股东唐健以货币资金对公司注册资本进行补足的资金来源主要系公司经营现金分红所得。如2002年11月29日,经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截至2001年12月31日,未分配利润18,120,404.62元,公司分配利润9,000,000.00 元,其中股东唐健按89%的股权比例分得8,010,000.00元,股东刘翠英按11%的股权比例分得990,000.00 元,公司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002 年12 月16 日,公司已向深圳市地税局福田征收分局缴纳代扣的个人所得税1,800,000.00 元,股东唐健、刘翠英收到的税后现金分红分别为6,408,000.00元、792,000.00 元。

发行人律师认为,发行人历史上存在的注册资本瑕疵事项已经股东唐健弥补,且相关事实距今已过三年,不构成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的实质性法律障碍思路总结:

出资问题是证监会核查企业历史沿革中所关注的重中之重,说白了,它是一个“出生”的问题,出生直接决定着其成长,“出生”有问题,其成长自然会受影响。上述案例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出资不实的情况。当然,中介机构在解释时,极少将股东的这些行为解释为出资不实,而是采取其他方式变相的说明问题。

出资不实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1)出资未及时到位;(2)出资资产未办理过户手续;(3)用不能进行出资的资产出资,比如用房屋使用权出资(天虹商场),用特许经营权出资等(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禁止用特许经营权出资,但好像是有企业是以此出资并过会的?)(4)公司垫付股东出资或股权转让款等。其中第四种情况较常见。

解决出资不实的情况,通常用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补足出资,最好是以现金补足,当然以固定资产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要通过股东大会通过并进行评估、验资等程序,增加了运作成本。第二种就是资产置换,其实与以固定资产补足没多大区别。

在补足出资同时,还要考虑出资不实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创业板有如下要求:(1)出资不到位比例大于50%,补足并等待36个月;(2)出资不到位比例在30-50%的,补足后运行一个会计年度;(3)出资不到位比例小于30%的,补足即可。(10年保代培训第四期)

具体到操作中,既然不能定义为出资不实或虚假出资,那总要找个噱头,因此,中介机构在解释时,通常将这种行为解释为公司与垫付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然后通过中介机构出具说明,然后由工商部门出具不追究民事责任等证据说明不构成抽逃出资、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不影响发行。有一个国家工商局的答复通常是中介机构解释这一问题的有力武器,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股东借款是否属于抽逃出资行为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2002]第180号)。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出资不实与补足出资中间时段的资金占用费的问题,现实中有补得也有没补的,补的也有不同的补法,如“老板电器”资金占用费系按个人银行存款利率(一年期)计算,“星宇股份”系按照资金实际占用时间及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没有补的如“南京中联电”,也过会了,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没有定论

了,个人觉得补不补要看老板的态度和利息的多少,老板愿意补就补呗,起码向会理表明个态度。

五、蒙发利

实际控制人债转股

1999年8月20日,经厦门蒙发利垫制品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注册资本增加至500万元,增资前后股权比例不变。1999年8月11日,厦门大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验资报告》[厦大同会验字(1999)第NB060 号],审验420万元新增资本已经缴足。其中,邹剑寒先生出资210万元(现金133万元、对公司债权转增54.17万元、历年未分配利润转增22.83万元);李五令先生出资210 万元(现金138.92万元、对公司债权转增48.25万元、历年未分配利润转增22.83万元)。

1999年9月24日,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厦门蒙发利垫制品有限公司核发了新的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502041000036号。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仍为邹剑寒先生,经理仍为李五令先生。其中,邹剑寒、李五令1999 年用于增资的对蒙发利垫制品有限公司债权形成的具体事项及过程如下:

1998年至1999年期间,厦门蒙发利垫制品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多次向股东邹剑寒、李五令借入资金,用于日常生产经营周转。

“其他应付款—邹剑寒”截至1998 年末的余额为260,000.00元, 1999年1-5月新增债权1,397,000.00元,本次增资前邹剑寒对蒙发利垫制品有限公司债权的累计余额为1,657,000.00元。1999年增资前的债权变动具体事项及详细过程如下表:

“其他应付款—李五令”截至1998 年末的余额为266,566.66 元,1999 年1-5月新增债权1,275,000.00 元,本次增资前李五令对蒙发利垫制品有限公司债权累计余额为1,541,566.66元。1999年增资前的债权变动具体事项及详细过程如下表:

2009 年9 月30 日,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上海银信汇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部分资产评估报告》[沪银信汇业评字(2009)第A146 号],对1999 年9 月增资时有限公司与股东邹剑寒和李五令的往来款进行评估,评估基准日1999 年7 月30 日,评估结果为:“委估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厦门蒙发利垫制品有限公司截至评估基准日的与股东邹剑寒和李五令的往来款账面值系其他应付款共计3,198,566.66 元(其中应付邹剑寒1,657,000.00 元;应付李五令

1,541,566.66 元),大写为人民币叁百壹拾玖万捌仟伍佰陆拾陆圆陆角陆分,无增减之变化。

发行人律师经核查后认为:该等债权系股东为其所投资企业发展经营需要而形成的事实债权,有往来资金凭证为证,真实有效,且经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上海银信汇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沪银信汇业评字(2009)第A146 号《部分资产评估报告书》验证,1999 年,邹剑寒、李五令以部分累计债权作为对蒙发利有限公司的部分出资,已经过验资机构审验确认,不违反当时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且不影响发行人的有效存续,对本次发行上市亦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保荐机构经核查后认为:该等债务系股东邹剑寒、李五令先生为其所投资企业发展经营需要而形成的真实债权债务,凭证真实,已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上海银信汇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部分资产评估报告书》验证,已获验资机构审验确认,该次以部分债权作为出资合法有效,不违反当时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且不

影响发行人的有效存续,对本次发行上市亦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思路总结:

债转股的问题也是一个出资的问题,但是没有上一个出资瑕疵的问题重要,毕竟这不是一个合法性的问题,而更侧重程序的完备性。虽然没有明确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债权可以作为出资(但是各地政府出台了一些地方政府规章),但是相较于刑法的“罪刑法定”,民法强调“意思自治”、“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既然没有法律明确禁止,那就是可以的。有两个法规是可以作为“债转股”的基本依据的,一个是关于印发《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企[2002]第313号),一个是最高法《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第1号),第一个是规范国有资产债转股,一个是规范民营企业债转股的,而且前提都是改制时期。

债转股通常情况下需要这样几个步骤进行解释,主要是程序上的:(1)由于债权是公司欠股东的,所以要详细叙述债权的形成过程,表述债权的合理性、真实性,表明债转股的基础是合法的;(2)提供股东(大)会通过债转股的决策程序;(3)公司股权评估作价,通常股东债权的价值应当大于或等于受让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4)债转股股东出具承诺,明确如上述事宜造成公司损失尤其负责。

六、精锻科技

分期出资中未出资部分“出资权”的转让

2008年9月,公司和大洋齿轮分别以现金960万元和320万元出资设立齿轮传动,注册资本6,400万元(分期付款:出资期限至2010年9月7日止),实收资本1,280万元,其中,公司占75%,大洋齿轮占25%。

2009 年12 月,大洋齿轮将其在齿轮传动25%的出资(实际到位出资额320万元,尚有1,280万元的出资义务)转让给技术研究公司,价款320万元,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不变。股权结构变更为:公司占75%,技术研究公司占25%。

2010 年4月,公司向齿轮传动增资3,520万元,并无偿受让技术研究公司对齿轮传动未到位1,280万元出资的出资权;该次增资后齿轮传动注册资本6,400万元,实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